江苏省苏州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题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据新华社消息,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2014年4月5日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
A.他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3.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4.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5.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变法,其中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下列属于商鞅变法内容 的是
A.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B.颁布均田令
C.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D.奖励耕战
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7.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A.颁布“推恩令” B. 实行分封制 C. 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8.西汉时开辟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给世界留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这条“丝路”从东向西的走向是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安息—大秦
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西亚—大秦
C.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安息—大秦
6
D.长安—玉门关、阳关—河西走廊—葱岭—西亚—欧洲
9.下图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名称依次是
A.魏、吴、蜀 B.魏、蜀、吴
C.吴、蜀、魏 D.蜀、吴、魏
10.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势力长期混战,其中为魏、蜀汉、吴三国鼎立奠定基础的战争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1.《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B.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
C.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D.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
12.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女真族
13.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同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繁荣开放的社会
14.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5.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16.“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文中的记载是下列哪一人物的发明
6
A.毕升 B.蔡伦 C.李时珍 D.宋应星
17.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18.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国家统一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儒家思想问题
19.下图是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中的第一个方框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它是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杭州
20.一位同学参加网上答题,题目是“《女史箴图》的作者是哪一位东晋画家”。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贾思勰 B.顾恺之 C.阎立本 D.吴道子
二、判断题 (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6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21.从半坡遗址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国家。
22.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大代表性的是制瓷业。
2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主张不谋而合。
24.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25.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26.山西大同的龙门石窟和河南洛阳的云冈石窟是北朝时期著名的两大石窟。
三、填空题 (每空1分,共6分)
27西周建立后,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了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朝实行“ ”。
28.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西起 ,东到 。
29.东晋书法家_______被称为“书圣”,代表作《_______》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称。
四、材料与问答 (共18分)
30.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6
(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3)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31.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6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1分)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1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张骞通西域后所开辟的一条连接东西方贸易往来的商路被称为什么?(1分)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1分)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1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1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栗劲((秦律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表明他什么思想?(2分)
(2)除材料二所反映的内容外,当时商鞅还采取了什么发展农业的措施?(1分)
(3)材料三中秦军取得的战绩与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关系最大?(1分)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2分)
6
参考答案
一、选择
1-10 DCABD DAABC
11-20 DBCBB BADAB
二、判断
21-26 BBAAAB
三、填空
27. 分封制 焚书坑儒
28.临洮 辽东
29.王羲之 兰亭序
四、材料
30.(1)东:齐国( 南:楚国
(2)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各主要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等。(任答两点即可)
(3)秦国 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
(4)由分裂走向统一等。(符合题意即可)
31.(1)人物:秦始皇 制度:郡县制
(2)丝绸之路 机构:西域都护 说明: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或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作用: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32.(1)商鞅。 根据时代变化和需要,进行变法的思想。
(2)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3)奖励军功
(4)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