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月考生物试卷
(时间:90分钟,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小题1分,31-50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下列是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C.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
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少
2.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糖尿病 D.细胞代谢紊乱
3.右图表示将连接灵敏电流计的导线两端置于神经
纤维的外表面。刺激该神经纤维的哪一部位时,电
流计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现象
A.① B.② C.③ D.④
4.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C.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
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生命活动进行分级调节
5.下表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A.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B.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C.作用范围
较广泛
比较局限
D.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6.右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
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
7.患过白喉的人,当白喉杆菌再次侵入人体时,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的过程 主要是
A.B细胞→记忆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白喉杆菌毒素
B.B细胞→浆细胞→与白喉杆菌毒素特异性结合
C.记忆细胞→浆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消灭白喉杆菌毒素
D.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白喉杆菌毒素结合
8.下图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的最佳实验组合是
- 12 -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④和⑥ D.⑤和⑥
9.“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熟,并无涩味”,这是宋朝苏轼《植物粗
谈·果品》中记录的一种方法。此文中“气”及其功能是
A.“气”指的是CO2,作用是使柿成熟
B.“气”指的是赤霉素,作用是去除柿的涩味
C.“气”指的是乙烯,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D.“气”指的是生长素,作用是促使子房发育为成熟的果实
10.下列关于生长素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胚芽鞘中,生长素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
C.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进行非极性运输
D.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
11.感染赤霉菌而患恶苗病的水稻,要比周围的健康植株高50%以上,由此可推测赤霉菌
A.能产生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 B.能产生促进植株增高的植物激素
C.能产生赤霉素,促进植株发育 D.能产生促进植株增高的特殊物质
12.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下列对不同激素所起的作用及其所作用的靶器官、靶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的所有的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只作用于肝脏的细胞,促进肝脏的细胞合成肝糖原
D.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之对水分进行重吸收
13.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20070330
A.外来物种的入侵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B.基因重组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C.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
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
15.建立数学模型研究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①提出合理假设;②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③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④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研究步骤的正确顺序为
A.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16.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17.关于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高二生物试题共10页第1页
A.是群落根本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 12 -
B.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能出现群落的演替
C.演替过程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D.无论是成熟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着。
18.如右所示,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
A.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
B.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
C.若D种群为增长型年龄组成,则E种群密度将逐渐增大
D.E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19.有关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
②细菌与狐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③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④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20.如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
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
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①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C.类群丙的无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X的途径之一
D.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21.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A.莴苣在适宜波长的光下才能萌发生长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22.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新型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作物、家禽家畜、
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的能量利用率
C.人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该生态系统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23.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依靠化学信息的作用
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依靠行为信息的作用
C.信息素是进行信息传递唯一的信号
D.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4. 美国农业部指导农民在种植转基因农作物时,要求农民在转基因农作物的行间种植一些普通的非转基因农作物,供害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高二生物试题共10页第4页
高二生物试题共10页第3页
A.保护物种多样性 B.保护害虫的天敌
- 12 -
C.减缓害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率 D.维持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5.如果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下图中的几种营养结构关系,其中最稳定的是:
丙
A.甲 乙 丙 丁 B.甲 乙
丁
乙 甲
C. 甲 丙 D. 丙 丁
丁 乙
26.下列关于生态缸的设计要求及分析,错误的是:
设计要求
相关分析
A.生态缸是封闭的
防止外界生物或某些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B.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比例合适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C.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
便于观察
D.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
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高
B.抵抗力稳定性低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高
C.栽种防护林可以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的稳定性
D.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有关,与生物的数量无关
28.人口学家统计预测人口翻一番的时间为:墨西哥20—40年、美国40—80年,而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这种预测的主要依据是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29.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含有6条食物链
B.若蛇消失,其他生物的数量基本不变,
则鹰的数量将增加
C.蛇和鹰之间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和捕食
D.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狐和蛇
30.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部分成分间的相互关
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丁中SO2气体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
- 12 -
B.甲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C.丙1获得的能量越多则丙2得到的能量越少
D.丁能够为生态系统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
31.右下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人体内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
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
B.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
C.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等,使BC段下降
c
a
b
插条平均生根数目
NAA浓度
D.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补充
32.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
的最适 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右图所示结果,有关本实
验分析或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促进插条生根的NAA浓度大小
B.银杏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
C.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
D.用NAA处理枝条的时间应该相同
33.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合的是:
X
+ -
① ②
A.若X表示环境中的碳元素,则②表示光合作用
B.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可代表出生或迁入
C.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②可能代表物种的丰富度
D.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②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
34.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甲、乙、丙和丁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下图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四条曲线对应的实验组分别是
A.①-丁、②-乙、③-丙、④-甲 B.①-乙、②-甲、③-丁、④-丙
C.①-甲、②-乙、③-丙、④-丁 D.①-丙、②-甲、③-丁、④-乙
35.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位“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
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则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b曲线
B.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
- 12 -
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55亿
C.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 人类可以
适当改变膳食结构,应多以动物性食物为食
D.如果人口剧增带来的资源短缺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
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C曲线。
36.如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设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X,则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