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2分)
1.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磷和氮元素的是( )
A.ATP和磷脂 B.丙酮酸和脂肪酸
C.胰岛素和性激素 D.核苷酸和氨基酸
2.如图的模型主要表明了细胞膜的哪种功能( )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D.促进物质的运输
3.现有无标签的四种样品各一瓶: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某学生用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将它们正确鉴定出来了,其实验步骤和结果见下表:
样品号
1
2
3
4
第一步
加入双缩脲试剂
无变化
紫色
无变化
紫色
第二步
对1、3组溶液加入斐林试剂水浴
蓝色
﹣
砖红色
﹣
第三步
取1号样品与2号样品混合,37℃保温10min,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出现砖红色;取1号样品与4号样品混合,37℃保温10min,加入斐林试剂水浴不出现砖红色.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1葡萄糖、2淀粉酶、3淀粉、4稀蛋清
B.1淀粉、2淀粉酶、3葡萄糖、4稀蛋清
C.1葡萄糖、2稀蛋清、3淀粉、4淀粉酶
D.1淀粉、2稀蛋清、3淀粉酶、4葡萄糖
- 37 -
4.下表中动物细胞的部分结构与其功能配对错误的是( )
选项
细胞结构
功 能
A
内质网
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B
中心体
在有丝分裂前期能发出星射线,从而牵引染色体运动
C
溶酶体
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与病菌
D
核仁
在有丝分裂中,调节核膜的消失与重新形成
A.A B.B C.C D.D
5.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体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
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
D.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6.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各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同
B.光合作用强度由遗传物质决定,所以是固定不变的
C.森林中,植物上部的叶片和下部的叶片光合作用强度有差异
D.叶片从幼到老,光合作用强度不变
7.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37 -
A.图一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
B.图一bc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底物数量(浓度)有限
C.图二bc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
D.图三可以得出pH越小或越大酶活性越高
8.历经一个多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B.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恩格尔曼的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H2O而不是CO2
9.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实验条件均适宜),结果如下表.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C.在恒温条件下,每天光照、黑暗各12小时,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光照、黑暗各12小时,在35℃、5℃的昼夜温差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10.关于细胞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C.细胞周期由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组成
D.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同
- 37 -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B.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液泡由大到小,紫色变深
C.利用无水乙醇可以提取叶绿体色素
D.在叶绿体色素分离的实验中,扩散得最慢的是叶绿素a
12.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相对数量的关系,该细胞可能处于( )
A.前期或中期 B.间期或末期 C.中期或后期 D.后期或末期
13.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叙述,正确的有( )
①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②高度分化后的细胞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③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④衰老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有利于物质运输
⑤有些病毒能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⑥细胞癌变主要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⑦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14.如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有关推论正确的是( )
A.若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板
- 37 -
B.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能发生在这一阶段
C.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可能发生在这一阶段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中可能出现联会和四分体
15.将双链都有3H标记的1个DNA分子,放入没有标记物的溶液中,经过3代复制后,有3H标记的DNA分子的数量是( )
A.1个 B.2个 C.4个 D.8个
16.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17.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但并未证实其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首先利用显微镜观察到DNA双螺旋结构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8.如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
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
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
- 37 -
D.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
19.一对夫妇表现型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的是( )
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B.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单体中
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D.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0.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
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yr、Yr、yR的比例为1:1:1:1
21.安哥拉兔的长毛与短毛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大量实验表明纯种的长毛兔和短毛兔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雄兔均表现为长毛,雌兔均表现为短毛,F1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雄兔长毛:短毛=3:1,雌兔短毛:长毛=3:1,据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毛长短这对相对性状上的性别差异可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B.一对长毛兔交配,子代可能出现短毛兔,且该短毛兔一定为雌兔
C.一对短毛兔杂交出现了长毛兔,则这一对兔的后代长毛兔约占
D.安哥拉兔的毛长短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第一定律
22.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杂种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子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可称为性状分离
B.纯合子aabb(a、b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减Ⅰ后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时,所有的非等位基因也发生自由组合
D.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是控制的性状不同
- 37 -
23.将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应为( )
A. B. C. D.
24.某男性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图为此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示意图(白化病基因a、色盲基因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B.在形成此精原细胞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C.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于母亲
D.该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25.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B.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儿子都患病,女儿都正常
C.有一个患病女儿的正常女性,其儿子患病的概率为
D.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不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
二.非选择题
26.(14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为__________细胞结构模式图,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只有使用__________显微镜才可以看到此图所表示的结构.
(2)6、7、8共同构成的结构的功能是__________
- 37 -
(3)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__________(填编号),其中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穿过__________层膜.
(4)图中能储存遗传信息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用该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是由__________(填编号)构成的__________.
(6)如果该图所示细胞为根尖成熟区细胞,不应该出现的结构有__________(填名称).
(7)为研究细胞内各种结构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将细胞器分离,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8)图中所示细胞是否合适做观察线粒体的实验?__________.
(9)如果图中6被破坏了,会使__________不能形成而导致蛋白质不能合成.
27.图甲表示在适宜温度和CO2浓度条件下,光照强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图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a和b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不考虑无氧呼吸),据图回答问题:
(1)自然条件下,影响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
(2)若将甲图中绿色植物从M点突然转移至P点条件下,短时间内C3含量将__________.
- 37 -
(3)甲图中M点时,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__________.此时,乙图中应去掉的箭头有__________(填字母).
(4)甲图中植物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二氧化碳最大值是__________mol/h,此数值相当于乙图中__________值.
28.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据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DNA复制发生在图1中的__________段(填字母).
(2)图5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__段(填字母).D2E2段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图1中的__________段变化相同.
(3)图5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图3、图4、图5中的正在发生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细胞是__________.
(4)图3细胞中有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图5细胞中有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图3中①⑤是否是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
29.如图为白化病(A﹣a)和色盲(B﹣b)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请回答:
(1)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
Ⅰ2__________,Ⅲ9__________,Ⅲ11__________.
- 37 -
(2)写出Ⅲ10产生的卵细胞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3)若Ⅲ8与Ⅲ11结婚,生育一个患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生育一个患白化病但色觉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
(4)若Ⅲ7与Ⅲ10结婚,生育一个患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生育一个患白化病但色觉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
- 37 -
2014-2015学年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2分)
1.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磷和氮元素的是( )
A.ATP和磷脂 B.丙酮酸和脂肪酸
C.胰岛素和性激素 D.核苷酸和氨基酸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脂质的组成元素.
【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解答】解:A、ATP和磷脂组成元素均为C、H、O、N、P,A正确;
B、丙酮酸和脂肪酸只含C、H、O,B错误;
C、胰岛素为蛋白质,含有C、H、O、N,不含P元素,性激素只含C、H、O,C错误;
D、核苷酸组成元素均为C、H、O、N、P,氨基酸含有C、H、O、N,不含P元素,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题干中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供能特点,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如图的模型主要表明了细胞膜的哪种功能( )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D.促进物质的运输
- 37 -
【考点】细胞膜的功能.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解答】解:图中反应的是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的运输,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细胞膜功能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的能力以及识图能力.
3.现有无标签的四种样品各一瓶: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某学生用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将它们正确鉴定出来了,其实验步骤和结果见下表:
样品号
1
2
3
4
第一步
加入双缩脲试剂
无变化
紫色
无变化
紫色
第二步
对1、3组溶液加入斐林试剂水浴
蓝色
﹣
砖红色
﹣
第三步
取1号样品与2号样品混合,37℃保温10min,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出现砖红色;取1号样品与4号样品混合,37℃保温10min,加入斐林试剂水浴不出现砖红色.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1葡萄糖、2淀粉酶、3淀粉、4稀蛋清
B.1淀粉、2淀粉酶、3葡萄糖、4稀蛋清
C.1葡萄糖、2稀蛋清、3淀粉、4淀粉酶
D.1淀粉、2稀蛋清、3淀粉酶、4葡萄糖
【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分析】分析表格:(1)由于稀蛋清和淀粉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而葡萄糖和淀粉不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所以可以用双缩脲试剂将4种溶液分为两组;(2)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淀粉不能,所以可用斐林试剂将淀粉与葡萄糖分开;(3)而稀蛋清无这一特性,所以可以用淀粉将稀蛋清和淀粉酶区分开.
- 37 -
【解答】解: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是蛋白质,所以2号和4号样品是蛋白质,即稀蛋清或淀粉酶;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还原糖,所以3号样品是葡萄糖,则1号样品是淀粉;淀粉可被淀粉酶分解形成还原糖,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取1号样品(淀粉)与2号样品混合,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出现砖红色,所以2号样品为淀粉酶,则4号样品为稀蛋清.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4.下表中动物细胞的部分结构与其功能配对错误的是( )
选项
细胞结构
功 能
A
内质网
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B
中心体
在有丝分裂前期能发出星射线,从而牵引染色体运动
C
溶酶体
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与病菌
D
核仁
在有丝分裂中,调节核膜的消失与重新形成
A.A B.B C.C D.D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解答】解:A、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是脂质等有机物的合成车间,A正确;
B、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能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正确;
C、溶酶体能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与病菌,C正确;
D、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和核膜都会周期性的重建和消失,D错误.
- 37 -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功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5.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体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
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
D.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考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要分布在细胞质.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色.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解答】解:A、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核,故A错误;
B、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而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所以可以观察到红色的细胞质,故B错误;
C、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色,故C正确;
D、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脂肪,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线粒体和绿叶体的实验和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6.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37 -
A.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各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同
B.光合作用强度由遗传物质决定,所以是固定不变的
C.森林中,植物上部的叶片和下部的叶片光合作用强度有差异
D.叶片从幼到老,光合作用强度不变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对于植物来说,影响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很多:首先,由于遗传特性的不同,各种植物即使在相同的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有差异.其次,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代谢功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就光合作用来说,光合作用能力最高的是植物成熟叶片.除了这些内在因素的影响外,外界环境也时刻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如不同的光照、温度条件、二氧化碳浓度的浓度以及矿质元素和水分的供应状况,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且影响非常大.
【解答】解:A、在相同光照条件下,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还受温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色素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同,A错误;
B、光合作用强度既受植物基因决定的,同时也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B错误;
C、森林或农田中植株上部叶片接受的光照更多,而下部叶片接受到的光照少,因此光合作用强度有差异,C正确;
D、植物叶片从幼到老光合作用强度是先增加后减弱,这主要和叶片中的色素含量有关,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方面的知识,包括内因和外因两方面,难度适中.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常采用的方法是: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蔬菜大棚内通风),增加光照强度或延长光照时间,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光照,而不互相遮挡).
7.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37 -
A.图一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
B.图一bc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底物数量(浓度)有限
C.图二bc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
D.图三可以得出pH越小或越大酶活性越高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的特性.
【分析】分析图一:加过氧化氢酶与加Fe3+相比,加过氧化氢酶的反应速率快.
分析图二:该图表示底物浓度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曲线ab段表示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bc段,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升高,化学反应速率不再加快.
分析图三:该图表示PH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而超过最适PH后,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逐渐降低.
【解答】解:A、图一中,加过氧化氢酶与加Fe3+相比加过氧化氢酶的一组反应速率快,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故A正确;
B、图一中bc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物的量不再增加,原因可能是底物数量(浓度)有限,故B正确;
C、图二中bc段,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升高,化学反应速率不再加快,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有限,故C正确;
D、图三中,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而超过最适PH后,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逐渐降低,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8.历经一个多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37 -
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B.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恩格尔曼的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H2O而不是CO2
【考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分析】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解答】解:A、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A正确;
B、萨克斯的实验的单一变量为是否光照,因此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正确;
C、恩格尔曼的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错误;
D、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了解各位科学家的基本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及实验结论,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9.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实验条件均适宜),结果如下表.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 37 -
黑暗下释放CO2(mg/h)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C.在恒温条件下,每天光照、黑暗各12小时,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光照、黑暗各12小时,在35℃、5℃的昼夜温差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本题的实验变量有两个:温度和有无光照,而做出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光照下吸收CO2数值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释放CO2表示呼吸作用速率.然后,比较表格中的数字,根据数据的变化特点可以得出呼吸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而净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出现先增强后下降的趋势,25℃达到最大值.
【解答】解:A、表中“光照下吸收CO2(mg/h)”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释放CO2(mg/h)”代表的是呼吸作用速率.由表可知,在昼夜不停地光照条件下,只要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0,植物就可以正常生长,A错误;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点,故最适温度为25℃,B错误;
C、有机物积累量=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量﹣黑暗下消耗的有机物量,故每天光照12小时,黑暗12小时,在20℃时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最大,C正确;
D、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要求白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夜间消耗的有机物最少.25℃时净光合速率最大,说明积累的有机物最多,5℃呼吸速率最低,说明消耗的有机物最少.因此每天光照、黑暗各12小时,在25℃、5℃的昼夜温差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着重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运用单因素研究光合作用的能力,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关物质的计算能力,在计算时善于利用公式: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消耗总量=净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消耗量+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10.关于细胞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C.细胞周期由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组成
- 37 -
D.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同
【考点】细胞周期的概念.
【分析】本题的对于细胞周期的概念的考查,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从分裂间期开始,到分裂期的末期完成结束.
【解答】解: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为已分化的细胞,无细胞周期,A错误;
B、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有细胞周期,已分化的细胞无细胞周期,B错误;
C、细胞周期中分裂期由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组成,C错误;
D、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同,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周期的概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细胞周期的起始点和终点,试题难度一般.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B.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液泡由大到小,紫色变深
C.利用无水乙醇可以提取叶绿体色素
D.在叶绿体色素分离的实验中,扩散得最慢的是叶绿素a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分析】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外液,细胞失水,导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可以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色素分离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
【解答】解:A、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在染色之前先漂洗,防止酸碱中和,A正确;
B、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外液,细胞失水,导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越来越小,所以液泡也越来越小,细胞液越来越少,导致紫色加深,B正确;
- 37 -
C、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可以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所以可以利用无水乙醇或者丙酮等有机溶剂来提取叶绿体色素,C正确;
D、色素分离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所以位于滤纸条最上面打的胡萝卜素扩散的最快,而位于最下面的叶绿素b扩散得最慢,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识分析题意、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到的实验比较多,综合性较强.
12.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相对数量的关系,该细胞可能处于( )
A.前期或中期 B.间期或末期 C.中期或后期 D.后期或末期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分析图解:图中看出,染色体数:DNA数=1:2,表明此时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表明此时间段内存在染色单体.
【解答】解:A、前期或中期时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因此相对数量为1:2,A正确;
B、间期DNA复制前和末期,一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相对数量为1:1,B错误;
C、后期时,由于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相对数量为1:1,C错误;
D、后期或末期时,一条染色体上均只含有1个DNA分子,相对数量为1:1,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情况,考生要明确:在复制前后着丝点分裂后,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而完成复制后的前期和中期时,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
13.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叙述,正确的有( )
①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②高度分化后的细胞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 37 -
③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④衰老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有利于物质运输
⑤有些病毒能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⑥细胞癌变主要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⑦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癌变的原因.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
4、细胞癌变的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基因、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解答】解:①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对生物体是不利的,①错误;
②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会改变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因此高度分化后的细胞遗传物质不变,②错误;
③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不是同步进行的,③错误;
④细胞衰老后,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不利于物质运输,④错误;
⑤有些病毒能诱发人的细胞癌变,⑤正确;
⑥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⑥正确;
⑦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周期短,⑦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癌变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掌握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及癌细胞的主要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
- 37 -
14.如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有关推论正确的是( )
A.若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板
B.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能发生在这一阶段
C.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可能发生在这一阶段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中可能出现联会和四分体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分析甲图:甲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乙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分析丙图:丙图中染色体数目有三种数值,应该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其中a组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前期、中期,b组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组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解答】解:A、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不会出现,A错误;
B、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应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的分裂就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
C、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应该是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而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b组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出现联会和四分体,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柱形图的分析,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乙图所处的时期,丙图中a、b和c组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才能正确答题.
- 37 -
15.将双链都有3H标记的1个DNA分子,放入没有标记物的溶液中,经过3代复制后,有3H标记的DNA分子的数量是( )
A.1个 B.2个 C.4个 D.8个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本题需用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进行解答.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产生2n个子代DNA分子,子代中始终有两个DNA分子含有原来亲代DNA母链.
【解答】解: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始终存在于子代中两个DNA分子中,因此经过3代复制产生的8个DNA分子中,含有3H标记的DNA分子仍只有两个.
故选:B.
【点评】本题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考查DNA的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及简单计算能力,难度不大.
16.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将S型细菌的各种成分分离,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组装→释放五个过程;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蛋白质留在外面不起作用.
【解答】解: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原理是基因重组,S细菌的DNA使得R型细菌发生转化,研究其表型型的改变,故A错误;
B、他们都选用结构简单的生物作为实验材料,繁殖快、容易观察遗传现象,故B错误;
C、肺炎双球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他们的作用,故C正确;
- 37 -
D、赫尔希和蔡斯是用32P、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研究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17.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但并未证实其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首先利用显微镜观察到DNA双螺旋结构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烟草花叶病毒;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1、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孟德尔并没有证实遗传因子的本质.
2、噬菌体侵染细胞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可见,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和蛋白质已经彻底分开.
【解答】解: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但并未证实其化学本质,A正确;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因此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B正确;
C、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C错误;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及其所作的假说;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 37 -
18.如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
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
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
D.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解答】解:A、甲(AaBb)×乙(aabb),属于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A正确;
B、甲(AaBb)×丙(AAbb),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且比例为1:1:1:1,B正确;
C、丁(Aabb)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且比例为1:2:1,C正确;
D、A与a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中基因及染色体位置关系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根据题图判断各生物的基因型,其次再采用逐对分析法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 37 -
19.一对夫妇表现型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的是( )
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B.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单体中
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D.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A_×A_),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aa),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据此答题.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丈夫的基因型为Aa,其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含有2个白化病基因,且这两个白化病基因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能根据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推断亲本的基因型;识记精子的形成过程,能准确判断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的数目和分布情况.
20.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
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yr、Yr、yR的比例为1:1:1: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两对相对性状的黄色圆粒豌豆实验,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黄色圆粒豌豆YyRr,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能产生4种配子,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为Y_R_:Y_rr:yyR_:yyrr=9:3:3:1,据此答题.
【解答】解:A、F1YyRr产生4种配子,比例为1:1:1:1,A错误;
B、雌配子与雄配子的数量没有关系,一般情况下前者远小于后者,B错误;
- 37 -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
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yr、Yr、yR的比例为1:1:1:1,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1.安哥拉兔的长毛与短毛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大量实验表明纯种的长毛兔和短毛兔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雄兔均表现为长毛,雌兔均表现为短毛,F1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雄兔长毛:短毛=3:1,雌兔短毛:长毛=3:1,据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毛长短这对相对性状上的性别差异可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B.一对长毛兔交配,子代可能出现短毛兔,且该短毛兔一定为雌兔
C.一对短毛兔杂交出现了长毛兔,则这一对兔的后代长毛兔约占
D.安哥拉兔的毛长短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第一定律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长毛(雌)×短毛(雄)的子代中,雄兔全为长毛,说明雄兔中,长毛为显性性状;雌兔全为短毛,说明雌兔中,短毛为显性性状.又F1雌、雄个体交配,子代雄兔中长毛:短毛=3:1,雌兔中长毛:短毛=1:3,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且控制长毛和短毛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设纯种长毛兔的基因型为AlAl,纯种短毛兔的基因型为A2A2,据此答题.
【解答】解:A、由于无论正交、反交,F1雄兔均表现为长毛,雌兔均表现为短毛,说明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
B、一对长毛兔交配,长毛雄兔的基因型为AlAl或AlA2,长毛雌兔的基因型为AlAl.子代基因型为AlAl或AlA2,雄兔都是长毛,雌兔中AlAl为长毛,AlA2为短毛,B正确;
C、一对短毛兔杂交出现了长毛兔,所以短毛雄兔的基因型为A2A2,短毛雌兔的基因型为AlA2.子代基因型为A2A2或AlA2,雄兔中AlA2为长毛,A2A2为短毛,雌兔都是短毛,因此,这一对兔的后代长毛兔约占,C错误;
D、安哥拉兔的毛长短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孟德尔第一定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
- 37 -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2.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杂种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子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可称为性状分离
B.纯合子aabb(a、b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减Ⅰ后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时,所有的非等位基因也发生自由组合
D.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是控制的性状不同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性状分离的概念,等位基因的概念和实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回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性状分离的概念是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A错误;
B、a、b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正确;
C、非同染色体自由组合之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发生自由组合,C错误;
D、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基因,本质区别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遗传学中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3.将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应为(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分别计算Aa、BB、CC的基因概率,相乘即可得到.
- 37 -
【解答】解:根据遗传学的相关知识可得,Aa×Aa,后代出现Aa的概率为;Bb×BB,后代出现BB的概率为;Cc×Cc,后代出现CC的概率为.所以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应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学生会运用分离定律解答自由组合规律问题.
24.某男性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图为此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示意图(白化病基因a、色盲基因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B.在形成此精原细胞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C.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于母亲
D.该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伴性遗传.
【分析】分析图文: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图可知该男性的基因型为AaXbY.其与一正常女性(A_XBX_)结婚,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aaXbY),说明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AaXBXb.
【解答】解:A、初级精母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组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A正确;
B、精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形成四分体,B正确;
C、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色盲儿子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母亲,C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男性的基因型为AaXbY,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AaXBXb,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时×=,D错误.
故选:D.
- 37 -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伴性遗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图文信息准确判断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5.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B.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儿子都患病,女儿都正常
C.有一个患病女儿的正常女性,其儿子患病的概率为
D.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不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
【考点】伴性遗传;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正常男性的母亲和女儿都是正常的,以此分析答题.
【解答】解:A、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中患者双亲可以都是正常,如儿子患病,其母亲为携带者,父亲正常,A错误;
B、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可能正常,也可能患病,B错误;
C、有一个患病女儿的正常女性为携带者,其儿子患病的概率为,C正确;
D、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的X染色体上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26.(14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为高等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判断的依据是有细胞壁(叶绿体),无中心体.只有使用电子显微镜才可以看到此图所表示的结构.
(2)6、7、8共同构成的结构的功能是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4、7、9(填编号),其中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穿过0层膜.
- 37 -
(4)图中能储存遗传信息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5)用该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是由2、3、13(填编号)构成的原生质层.
(6)如果该图所示细胞为根尖成熟区细胞,不应该出现的结构有叶绿体(填名称).
(7)为研究细胞内各种结构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将细胞器分离,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8)图中所示细胞是否合适做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不合适.
(9)如果图中6被破坏了,会使核糖体不能形成而导致蛋白质不能合成.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细胞壁,2为细胞膜,3为细胞质,4为叶绿体,5为高尔基体,6为核仁,7为核膜,8为核孔,9为线粒体,10为内质网,11为细胞质基质,12为液泡,13为液泡膜.
【解答】解:(1)图示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但无中心体,属于高等植物细胞.图中核糖体、内质网等属于亚显微结构,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6、7、8共同构成的结构是细胞核,其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4叶绿体、7核膜、9线粒体.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不需要穿膜.
(4)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其次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因此图中含有遗传信息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
(5)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其中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由2细胞膜,3细胞质,13液泡膜组成.
- 37 -
(6)根尖成熟区细胞不含叶绿体.
(7)分离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
(8)图中细胞含有绿色的叶绿体,会形成颜色干扰,因此不适合做观察线粒体的实验.
(9)6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因此该结构被破坏会使核糖体不能形成而导致蛋白质不能合成.
故答案为:
(1)高等植物 有细胞壁(叶绿体),无中心体 电子
(2)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4、7、9 0
(4)4叶绿体 9线粒体
(5)2、3、13 原生质层
(6)叶绿体
(7)差速离心法
(8)不合适
(9)核糖体
【点评】本题结合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7.图甲表示在适宜温度和CO2浓度条件下,光照强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图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a和b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不考虑无氧呼吸),据图回答问题:
(1)自然条件下,影响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
(2)若将甲图中绿色植物从M点突然转移至P点条件下,短时间内C3含量将增多.
- 37 -
(3)甲图中M点时,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此时,乙图中应去掉的箭头有a2、a3、b2、b3(填字母).
(4)甲图中植物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二氧化碳最大值是1.0mol/h,此数值相当于乙图中b4(或b1+b3)值.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中M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即只有图乙中的a1、a4、b1、b4过程.此时细胞中合成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P点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其大小主要受温度影响.突然停止光照,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不变,C3还原的速率下降,导致C3的含量增加.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量表示真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净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之和,相当于乙图中的b1+b3.即0.6+0.4=1.0.自变量是人为改变的因素,无关变量是指除自变量外,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实验结果可以通过量筒中液体的体积变化量表示氧气的释放量.光照下,氧气的释放量表示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说明叶绿体产生的氧气除了供给线粒体利用外,还释放到细胞外,即a3过程.
【解答】解:(1)P点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其大小主要受温度影响.
(2)突然停止光照,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不变,C3还原的速率下降,导致C3的含量增加.
(3)M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即只有图乙中的a1、a4、b1、b4过程,故应去掉的箭头有a2、a3、b2、b3.此时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合成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4)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量表示真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净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之和,相当于乙图中的b4(或b1+b3)值.即0.6+0.4=1.0mol/h.
故答案为:
(1)温度
(2)增多
(3)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不分顺序) a2、a3、b2、b3
(4)1.0 b4(或b1+b3)
【点评】曲线是满足一定条件的点的集合,在这些点中,起点、转折点、终点,曲线与纵横坐标以及其他曲线的交叉点等,隐含着某些限制条件或某些特殊的生物学含义,明确这些特殊点的含义是解题的基础.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坐标曲线图的含义,要从图中读出呼吸作用强度,呼吸作用速率和光合作用速率相等的点,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 37 -
28.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据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DNA复制发生在图1中的A1B1段(填字母).
(2)图5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E2F2段(填字母).D2E2段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图1中的C1D1段变化相同.
(3)图5子细胞的名称为卵细胞和极体.图3、图4、图5中的正在发生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细胞是图4.
(4)图3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图5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图3中①⑤是否是同源染色体?不是.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细胞的减数分裂.
【专题】正推法;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图1:A1B1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1C1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1D1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1E1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图2:图2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A2B2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C2D2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E2F2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分析图3:图3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图4:图4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分析图5:图5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1)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分裂间期,即图1中A1B1段.
- 37 -
(2)图5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2中的E2F2段.D2E2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这与图1中C1D1细胞中染色体变化相同.
(3)图5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4细胞.
(4)图3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①和⑤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不是同源染色体.
故答案为:
(1)A1B1
(2)E2F2 C1D1
(3)卵细胞和极体 图4
(4)4 4 不是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所代表的时期,各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29.如图为白化病(A﹣a)和色盲(B﹣b)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请回答:
(1)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
Ⅰ2AaXbY,Ⅲ9aaXbXb,Ⅲ11AAXBY或AaXBY.
(2)写出Ⅲ10产生的卵细胞可能的基因型为AXB、Axb、aXB、aXb.
(3)若Ⅲ8与Ⅲ11结婚,生育一个患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生育一个患白化病但色觉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4)若Ⅲ7与Ⅲ10结婚,生育一个患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生育一个患白化病但色觉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 37 -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专题】遗传系谱图;人类遗传病.
【分析】本题是对伴性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病的综合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Ⅰ﹣1和Ⅰ﹣2不患白化病,其女儿Ⅱ﹣4患白化病,说明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
【解答】解:(1)由遗传系谱图可知,Ⅰ2不患白化病,但患有色盲,且其女儿患白化病,因此Ⅰ2的基因型为AaXbY;Ⅲ﹣9是既患色盲又患白化病的女性,基因型为aaXbXb,Ⅲ﹣11是既不患白化病也不患色盲的男性个体,但有一两种病兼患的姊妹,且其双亲不患白化病,因此,Ⅲ﹣11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
(2)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Ⅲ﹣10对白化病来说,不患白化病但有可能是白化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因此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可能是a或A,对色盲来说,不患色盲但有可能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可能是XB或xb,由于2对等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Ⅲ﹣10个体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可能是:AXB、AXb、aXB、axb.
(3)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对白化病来说,Ⅲ8与Ⅲ11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或AA,Ⅲ11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是×=;对色盲来说,Ⅲ8与Ⅲ11的基因型分别是XBXb或XBXB、XBY,后代不患色盲的概率是1﹣×=,生育一个患白化病但色觉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4)Ⅲ7的基因型为AaXbY,Ⅲ10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生育一个患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生育一个患白化病但色觉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AaXbY aaXbXb AAXBY或AaXBY
(2)AXB、Axb、aXB、aXb
(3)
(4)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人类遗传病类型的判断,根据遗传系谱图写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遗传概率的相关计算和遗传病的实质,(3)是本题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先根据遗传系谱图写出相关个体的可能基因型,再用分解组合法计算.
- 37 -
-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