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中学2015年高一上历史第四次月考试题B卷(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冀州中学2015年高一上历史第四次月考试题B卷(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北冀州中学2015---2016年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高一(文)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 本卷共50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记好笔记是学好历史的前提,下图是一同学的笔记片断,请指出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 A.禅让制 B.科举制 ‎ C.分封制 D.王位世袭制 ‎2.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 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 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 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 ‎3. 从秦二世时赵高指鹿为马,到宋代童贯统辖禁军,再至晚清李莲英飞扬跋扈,宦官乱政问题一直很严重。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出中国古代 ‎ A.宦官职权扩大 B.官僚缺乏监督 C.专制皇权放大 D.监察制度弱化 ‎4.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下列首先实践上述政治思想的是(  )‎ A.封邦建国 B.置“三公”“九卿”‎ C.全国郡县化 D.确立皇帝制度 ‎ ‎5.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B.“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6.“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段话(  )‎ ‎①全面肯定秦朝的专制统治 ②认为秦朝实行专制统治是时势所需 ‎ ‎③肯定了秦统一全国的功绩 ④认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察举制 C.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D.郡国并行制 ‎8.中国古代的官衔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扶军安民”而名,“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  )‎ A.地方的封疆大吏 B.中央朝廷的重臣 C.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 D.皇帝的内侍人员 ‎9.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诏 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内阁首辅张 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 A.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不可调和 B.内阁权力源自于皇帝的旨意 ‎ ‎ C.内阁成为制约皇权的中央机构 D.内阁首辅演变为事实上的宰相 ‎10.孟德斯鸠说:“中国……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 7‎ 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  )‎ A.唐朝确立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除宰相制 C.清朝延续明朝内阁制 D.清朝设置军机处 ‎11.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B. 《论清代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 ‎ ‎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简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12.右图为土司制度的活化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南德宏南甸宣抚司署。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政策是指( ) ‎ ‎ A.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 ‎ B.平定西南地区宣慰司的叛乱 ‎ C.取消西南地区的土司衙门,改由朝廷任命的官员统治 ‎ ‎ D.对西南地区实行地方土司和中央委派官员共同管理 ‎ ‎13.一位中学生准备写一篇有关“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的历史小论文,下列观点中符合这—要求的有( )‎ ‎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14.《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 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15.《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 ‎“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 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B.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 C.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 ‎16.清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录了一副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这副对联应出自( )‎ ‎ A.鸦片战争期间的封建官吏 B.维新变法期间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 C.洋务运动期间的封建顽固派 D.辛亥革命期间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 ‎17.中国近代,“在种族观念上,以汉族的‘我者’,打起驱除满族的‘他者’,可是又以西方宗教为口号,挑战中国的儒佛道三家,却又是颠倒了‘我者’与‘他者’的相对地位”。这一观点反映的是 ‎ A.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儒教 B.太平天国挑战清廷统治 C.洋务运动存在矛盾现象 D.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权 ‎18.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材料表明(  )‎ A.中国享有与英国平等的外交权利 B.《天津条约》的不平等性 C.天朝上国的观念被迫发生变化 D.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19.有学者认为,康有为颠覆了儒家的正统经学史学,这己经预示着后面将有更加猛烈的风潮,不仅包括政治革命,而且包括社会革命和文化革命.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 A .维新变法更有利于推进社会进步 B .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 ‎ ‎ C .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D .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 ‎20. 20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庚子年的某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 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 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 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该笑话讽 刺了 A.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B.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 ‎ C.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 D.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 ‎21.“‎ 7‎ 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 1912)。梁启超的观点表明   A.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B.君主立宪成为必然选择  ‎ C.以暴力推翻满清的必要性              D.民主共和道路根本行不通 ‎22.关于‎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中日双方对丰岛海战的记述各异,说明了文献记录( )‎ A.不能揭示出真相 B.能还原历史真相 C.最接近历史真相 D.会受立场的影响 ‎23.颜炳罡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其)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他评价的是 ‎ A.新思想的萌发 B.《资政新篇》的提出 ‎ C.辛亥革命 D.百日维新 ‎24.右图为清朝大臣绍英当时所记的“光绪庚子年避难日记”片断,内有“日本洋兵……攻破东直门”等内容。以下事件,可能被记录其中的是(  ) ‎ A.清廷被迫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 B.清政府下令军队镇压义和团 C.甲午战争中日军犯下侵华罪行 D.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 ‎25.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B.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C.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6.《台湾通史》认为:“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这在本质上表明(  )‎ A.中国近代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通商口岸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缩影 C.中国通商口岸经济文化高度繁荣 D.通商口岸有力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27.义和团散发的宣传揭帖,该揭帖把帝国主义和教会侵略势力喻为猪羊,画边题联为:“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颈,问畜牲还想来么。”从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 A.表达了义和团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决决心 B.反映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C.放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反侵略斗争 D.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指在华洋教势力 ‎28.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之中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日益高涨 C.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 ‎29.一位同学在查阅史料时发现有如下表述:“思想界大飓风”,“欢呼三贼罢官”,“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旗为五色,民众笑开颜”。以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 B.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国共合作、战略转折 ‎ C.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国共对峙、国共合作 ‎ D.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辛亥革命 ‎30.五四运动时,学生发出宣言:“夫至于国家存亡,土地割裂,问题吃紧之时……我同胞有不 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著。”这一宣言 A.立即引发了各个阶层的广泛响应 B.有利于推动北洋政府拒签和约 C.表明五四运动具有民主与科学精神 D.反映出学生成为五四运动领导者 ‎31.1919年4月,身在欧洲的梁启超给北京外交委员会发了一个电报:“‎ 7‎ 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梁启超对袁世凯北洋军阀政府的外交政策不满 B.梁启超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还没有看清 ‎ C.梁启超与后来青年学生的态度一致 D.梁启超已变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斗士 ‎32.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中国式道路”。以下解读中,错误的是 ‎ A.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   B.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C.中国式道路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 ‎ ‎33.日本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 A.现存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B.历史专著或受害者后代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34.有一首歌的歌词是“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墙铁壁,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这支军队应是(  )‎ A.八路军 B.新四军 C.义勇军 D.抗日联军 ‎35.抗战初期,蒋介石致电某部:“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一位民主人士赞扬说:“此次大捷,其估量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锐气挫折。”两则材料称赞的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36.中国思想文化史专家张岂之在《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C.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37.在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中,五四运动无疑是一次最为壮丽的精神日出。以前的一切,似乎都汇集于此,彼此激荡奔腾;以后的一切,似乎都由此生发,造成了种种历史的巨变。对“精神日出”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进一步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 C.进一步宣传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进一步宣传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潮 ‎38. 1936年10月,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的对话中说:“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这时就明确地指责我。我被撤销政治局常委的职务。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毛泽东此文中所说的“这个运动”是(  )‎ A.北伐战争 B.工农武装割据 C.长征 D.建立抗日根据地 ‎39.从1940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这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团大战扭转了抗战形势 B.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真正领导者      C.国民政府消极抗日,所做贡献很小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40.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 C.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 D.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41.20世纪40年代后期,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南京、上海及武汉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威胁之下。这场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 ‎42.有人在博客中写道,水的优点在于亲近草根。西装革履的老蒋部属,不可能和衣衫褴褛的草 根工农“煮酒话桑麻”。后来终于“水漫金山”,老蒋只好逃往台湾。“水漫金山”反映出 ‎ A.蒋介石及其政权没有群众基础 B.国民政府的腐败导致其政权灭亡 ‎ C.统一战线是革命成功的保障 D.群众基础是革命成功的重要条件 ‎43.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他回答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这表明 7‎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 B.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 ‎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 ‎ D.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44.有学者在总结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外交时,概括为:“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结合下表,对概括解读错误的是 三句话内容 ‎ 解读及其表现 形势大变化 A.指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有了变化 政策大调整 B.指维护我国的独立自主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外交大发展 C.一是指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组织的活动 D.二是指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政治的外交活动和加入世贸组织 ‎45.1948年到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毛泽东把它概括为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46. 中共在1946年4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中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这一规定表明 ‎ A.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已经形成 B.民族自治地区可享有一定的立法权 ‎ C.各民族形成了推翻反动政权的同盟 D.中共民族政策已得到少数民族认可 ‎47.2014年10月,针对香港特别行政区一部分人举行所谓“占领中环”的集会,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黄平在接受新华网在线访谈时指出,最大的问题是它......挑战了基本法,挑战了“一国两制”。“占中”行动对“一国两制”的挑战最主要体现在:‎ ‎ A.否定一个中国这一根本前提 B.香港作为一个特区和中央的关系 ‎ ‎ C.香港地区和整个祖国大陆之间的信任关系 D.动摇了香港这个自由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48. “这分明是一个深刻的道理:把纷繁的国家问题化简;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 ‎ 同时,也郑重地向世界宣告:不屈的中华民族有信心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情。伟大 ‎ 的实践,再一次将成熟的理论升华。” 这首络诗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 )‎ ‎ A.体现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C.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首次提出是为了解决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D.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9.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 批次 留学时间 留学初衷 第一次 晚晴的留学热潮 ‎①‎ 第二次 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 ‎②‎ 第三次 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 科技救国 第四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 ‎③‎ 第五次 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 创业立业 A.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B.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C.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50.“斯巴达作为古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相当于北京市的1/7,其他小邦则仅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的大小。”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城邦以独立的政治单位立于希腊世界       B.城邦王权衰微,实行较民主的政治 C.城邦商品经济发达,农、工、商并重       D.城邦小国寡民的突出特点 ‎ 7‎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51.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皇权与相权方面,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自周代以后,我国开始确立了一套地方行政制度。秦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守和县令;汉代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在继承秦代地方制度的同时也部分恢复了周朝旧制。到了元代,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控制,开始设立行中书省,标志着中国地方行政制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1)材料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填写。(3分) ‎ 完成周、秦、汉初、元四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填写。(3分)‎ 材料二: 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1877年7月,当西征军一举规复吐鲁番之际,他向清政府提出“设行省、置郡县”,指出:“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1844年11月17日,清政府正式发布新疆建省上谕:“新疆底定有年,绥(安定)边辑(和睦)民,事关重大,允宜统筹全局,厘定新章。……添设甘肃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员。”‎ ‎ ——摘编自沈传经、刘泱泱《左宗棠传论》‎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左宗棠提出的新疆建省的理由。(2 分)根据材料简析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历史意义。(3分)结合书本知识列举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侵略还进行了哪些斗争?(2分)‎ ‎5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元璋命令各级学校讲授《大诰》(明朝法律,内容为严惩官员犯罪的具体案例),连科举也要考试《大诰》……但朱元璋死后,《大诰》即被臣民所遗忘。‎ ‎——《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违旨下乡,动扰于民者,许民间高年有德者,率精壮拿赴京来。‎ ‎——《大诰》‎ 材料三 (明)太祖严于吏治,凡守令(大守、县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剥皮实草。法令森严,百职厘举。……是可知贿随权集,权在宦官,则贿亦在宦官,权在大臣,则贿亦在大臣。此权门贿赂之往鉴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四 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极力主张“立国之初,当先正纲纪”,用重典惩治“奸顽”。他颁布了《大明律》,加强了对主守官吏凭借职权侵吞国家各项钱粮之类贪污犯罪的惩罚。┅┅同时规定:“凡监临官吏挟势求索借贷所部内财物者,并计赃准不枉法论,强取者准枉法论,财物给主”。┅┅监守自盗仓库钱粮的贪污行为,明律规定“并赃论罪”,并于犯官右小臂刺“盗官钱(粮)”字样,耻辱终身,赃四十贯处斩。┅┅为了对贪官形成更大的威慑力量,明太祖下令各州县设立“皮场庙”,在众人围观之下活剥贪官的皮,然后实之以草,制成人皮草袋悬挂在官府门前,以示替戒。‎ ‎——《明清帝王与反腐败斗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归纳朱元璋惩治贪官的主要措施。(4分)概括上述措施体现的主要特点。(3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惩治贪官的结果?分析明代吏治腐败的根源?(5分)‎ ‎53.(15分)近代中国史就是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革命运动波澜壮阅,无论是太平天国还是义和团虽然都是农民起义,但都带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不过从历史潮流的角度看,太平天国则比义和团有更大的进步性。‎ ‎(1)为什么说太平天国和义和团“都带有民主革命的性质”?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太平天国则比义和团有更大的进步性”。(3分)‎ 材料二 近代中国革命运动此伏彼起,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相 继发生。但辛亥革命与义和团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 ‎ ‎(2)结合史实,指出辛亥革命的“很大不同”和五四运动的“时代烙印”。(6分)‎ 材料三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循环往复,缺乏内部动力突破传统框架,只有经过19世纪中叶西方冲击之后,才发生剧变,向近代社会演变。 ‎ ‎——费正清、邓嗣禹《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3)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6分)‎ 河北冀州中学 7‎ ‎2015---2016年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高一(文)历史试题答案 A卷 1---10 BBACB BDDCD 11----20 DCDBC CCBDD 21----30 BDCBC BDABB ‎ ‎31---40 BCDBB BCBAB 41----50 CDBBC BBDAD B卷1---10 DBCDD CDCBD 11---20 BCABB CBCDC 21---30 ADDBA BCADB ‎ 31---40 CDAAB CBBDB 41----50 DDCBA BADCD ‎51.答案:(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3分)‎ 分封制或封邦建国制;郡县制;行省制。(3分)‎ ‎(2)西北边患严重;新疆战略地位重要。(2分)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有利于加强对新疆的管辖。(3分)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例举2个事件,即可得2分)‎ ‎52.(1)制订专门惩治贪官的法律;把法律知识列入教育和科举的内容;允许民众扭送贪官进京;允许民众赴京上告;将贪官严惩示众。(4分) 高度重视;惩治严厉;利用民众。(3分)‎ ‎(2)初期有一定成效,改善了明初的政治环境,缓和了社会矛盾,但后来,但中后期吏治腐败日趋严重。(2分)‎ 原因:封建剥削思想或封建制度是产生贪污腐化的根源,在封建制度下不可能消除贪污腐化现象。(3分)‎ ‎53.答案 (1) 原因,太平天国和义和团都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1分)‎ 进步性,太平天国颁布了《资政新篇》,最早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而义和团主张扶清灭洋,盲目排外,不能顺应时代潮流。(2分)‎ (2) ‎“很大不同”:义和团只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并不要求推翻清政府。(2分)而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张武装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时代烙印”,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分)‎ ‎(3)材料三认为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才发生巨变向近代社会演变。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才有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一系列抗争和探索,从而推动了中国向近代社会演变。(6分)‎ 7‎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