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新泰市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2016新泰市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新泰一中南校高二年级第二次大单元考试 历史试题 2015.12‎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8页。‎ 第Ⅰ卷(选择题 共51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上交答题卡。‎ ‎2.第Ⅰ卷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第Ⅰ卷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1.下面这幅漫画体现了孔子( )‎ A.要把自己的思想兜售给统治者 B.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C.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 D.主张对鬼神要敬而远之 ‎2.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 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 ‎3.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4.《墨子·尚同中》:“既尚同于天子,而未尚同乎天者,则天灾将犹未止也。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熟,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存臻而至者,此天之罚也。”该材料体现的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相似( )‎ 9‎ A.墨家的兼爱      B.法家的严刑峻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 ‎5.汉高祖刘邦出身市井,乃街头混混,明太祖朱元璋少年讨饭为生,天朝洪秀全是落魄书生,当他们登上帝位后,无一例外都宣称自己是“奉天承运”、“继天而立”,“君权神授”,而为这一切提供了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 A.老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 ‎6.“慎思笃行” 出自《礼记·中庸》的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下列观点与之最接近的是( )‎ A.恪守纲常 B.格物致知 C.发明本心 D.经世致用 ‎7.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一位哲学家:“他将佛家顿悟之说施用于中国儒学的思想体系内。”黄仁宇意在强调( )‎ A.董仲舒以“君权神授”发展儒学 B.李翱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儒学 C.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提升儒学 D.王阳明以“致良知”强调内心修为发展儒学 ‎8.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写道:“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注: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这里,梁启超最可能赞同黄宗羲的思想是 ( )‎ ‎①“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民间吉凶(礼仪),一依朱子《家礼》行事” 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1497年在市政厅广场的中心树立起一个金字塔形的“火葬台”。在最下面一层摆着假须、假面具和狂欢节的化妆品服;上面一层是拉丁文和意大利诗人的著作,其中有薄伽丘的作品;其次是妇女的装饰品和化妆品、香料、镜子、面纱和假发。这些物品被焚烧的主要原因是( )‎ A.违背传统宗教观念       B.导致社会奢侈成风 C.危及封建君主统治       D.倡导民主自由思想 ‎10.马丁·路德决心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面对德国方言林立的状况,他“不得不去问一问在家里的母亲们,问一问在胡同里的孩子们,问一问集市上的贩夫走卒,要亲眼看一看他们在谈论时是如何开口的,并按此进行翻译”。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使人人可以阅读和理解《圣经》        B.建立民族教会 C.推动德语的统一和德意志民族的形成 D.清除神学束缚 ‎11.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 9‎ ‎。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 ( )‎ A.创立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12.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以及自己的全部力量置于全体意志最高指导之下,而且在我们的共同体中接纳每个成员作为全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上述思想的核心原则是( )‎ A.天赋人权 B.自由平等 C.三权分立 D.社会契约 ‎13.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对“近代社会宣言书”理解最为契合的是( )‎ A.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禁锢       B.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C.描绘了“理性王国”蓝图      D.鼓舞了民族独立的斗争 ‎14.与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变一样,儒家思想也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他们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 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道德本位的伦理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5.南朝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说:“原其飇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下列作品在创作风格上,可与《风》、《骚》对应的是( )‎ ‎ ①《望庐山瀑布》②《安娜·卡列尼娜》③《巴黎圣母院》④《红楼梦》‎ A.①②、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16.宋人项安世说,“学诗当学杜(甫)诗,学词当学柳(永)词,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他认为杜诗柳词( )‎ A.有直抒胸臆的特点 B.是诗词艺术的巅峰代表 C.注重道德教化功能 D.体现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17.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基于这样的认识,下列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人物是( )‎ A.达尔文 B.牛顿 C.达芬奇 D.莎士比亚 9‎ ‎18.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 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 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19.自称为“达尔文的斗犬”的英国著名学者赫胥黎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把进化当作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共同规律。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 ‎ A.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B.直接导致中英两国的政治改革 ‎ C.开始了民主、科学的启蒙 D.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20.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为此,林则徐采取的行动主要是( )‎ A.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 B.撰写《海国图志》和《华事夷言》等著作 C.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 D.提出“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的变革主张 ‎21.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2.“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论述应出自毛泽东的(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3.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写道:“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下列我国的科学技术成果,最能帮助人类接近这一浪漫情景地的是( )‎ A.核武器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地质学技术 D.运载火箭技术 ‎24.绘画艺术从室内走向了室外,从画面的一种近似于“酱油色彩”‎ 9‎ 的调子走向了色彩斑斓的画面,从古典画法的看不见笔触到现在的自由奔放的笔触,从关注宗教题材到表现乡村题材和平凡生活的变化。这一画风的典型代表是( )‎ A.达·芬奇 B.拉斐尔 C.莫奈 D.毕加索 ‎25.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 )‎ 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 B.与卢梭政治思想相类似 C.与人民民主专政内容一致 D.深受伏尔泰思想的影响 ‎26.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7.《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 ‎ A. 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8.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师夷长技以自强”‎ ‎29.西方的启蒙运动以解放人为目的,建立和发展了保护人的自由平等的普世思想。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的名义批判传统思想,动员、组织民众捍卫主权,进行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追求与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同从根本上反映出( )‎ A.文化背景的差异 B.民族精神的差异 C.时代背景的差异 D.民主和科学发展程度的差异 ‎30.下列有关邓小平理论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全党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心的转移 ②属于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③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1.21世纪初,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式,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问题的重大理论成果是( )‎ A.三民主义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2.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有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共同特征表现为( )‎ ‎①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②‎ 9‎ 都科学地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③三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④共同宗旨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33.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所面临的危机,终于在20世纪初被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两场伟大的革命所解决。这两场革命使人类( )‎ A.放弃了经典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理论 ‎ B.否定了此前物理学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C.拥有了研究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理论体系 ‎ D.转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交方式 ‎34.“百家争鸣”的局面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再次提倡“百家争鸣”,旨在( )‎ A.促进政治民主化 B.调动了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 D.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 ‎ ‎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9分)‎ ‎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第Ⅱ卷共3小题。其中第35题18分,第36题21分,第37题10分。‎ ‎35.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探究各个时期受追捧的文学作品的人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材料一 古希腊文学对人物形象的描述,从一开始的“斯芬克斯之谜”‎ 9‎ 就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这一象征性的谜语在于向人们说明:认识你自己!……无论是对宙斯,还是对俄尔甫斯,或者是对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奥德修斯的赞美,都使读者能够从中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独立的具有超人才华的个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文学人物的英雄形象所体现的思想。(2分)‎ ‎ 材料二 从古罗马毁灭古希腊起直到后来的中世纪后期,在这一千多年中,随着古希腊文明的衰败,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也一直在走下坡路……在“人物性格的描述方面则缺乏个性和生气”,整个中世纪的宗教文学中几部有名的文学著作都给人以死气沉沉之感。影响很大的《上帝之城》、《忏悔录》以及后来流行几个世纪的《圣经传》都以传播宗教知识、宣扬上帝为己任。‎ ‎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家们大胆地表现人性解放的主题,他们描写人的自信、乐观以及大无畏的冒险精神,人以巨人的形象第一次顶天立地地站在神的面前(《巨人传》),哈姆雷特表现了人格是最贵重的东西,爱可以征服一切,仁慈是人间的上帝(《哈姆雷特》)。‎ ‎ 一一以上材料摘编自《西方文学中人物形象嬗变的社会历史阐释》‎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截然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不同的原因。(6分)‎ ‎ 材料四 法国著名剧作家博马舍(1732 -1799)的《费加罗的婚礼》塑造了经典形象一一费加罗。主人公费加罗为追求爱情自由质问伯爵:“就因为你是个大贵族,你便自以为是个大天才啦!……只凭着门第、钱财、高官、爵位,你便这般得意忘形!其实你何德何能,配有这么多的享受……至于我嘛,本是一个小小的老百姓,混在芸芸众生之中,然而,我为谋生自立施展的手段和显露的见识,比起统治西班牙一百年的还要多。”‎ ‎(3)作品中费加罗的对白体现了什么思想?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4分)‎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方人文思想的发展历程。(6分)‎ ‎36.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 ‎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的其相关主张。(4分)‎ 材料二 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9‎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2)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材料三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 (3分)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6分)‎ ‎37.对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学术界一直褒贬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二 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1)据材料一、二,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简要说明材料一、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不同。 (4分)‎ 新泰一中南校高二年级第二次大单元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015.12‎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A D B B D C A A B D C A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D D A D C D C B B C C C B ‎31‎ ‎32‎ ‎33‎ ‎34‎ D D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9分)‎ ‎35(1)认识人自己,认识到人的价值、人的伟大(或体现人文主义精神)。(2分)‎ ‎(2‎ 9‎ ‎)中世纪基督教会控制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垄断文化教育,实行宗教愚昧统治。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文主义者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束缚,提倡人性,强调人的地位与价值,掀起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6分)‎ ‎(3)思想: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追求自由平等。思潮:启蒙运动。(4分)‎ ‎(4)古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恢复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启蒙运动标志着人文思想的成熟。(6分)‎ ‎36.(1)主张: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主张恢复周礼); 老子:主张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4分) (2)主张:重视教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 变化: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儒学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4分) (3)动力: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3分) 深入: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重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新派、革命派重点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新文化运动重点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价值观念。(6分)‎ ‎37.(1)内容:迁都洛阳;实行均田制;实行汉化政策(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实行汉制、尊崇儒学、兴办教育、移风易俗等)。(6分,每点2分,其中汉化政策的具体措施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不同:材料一否定孝文帝改革,认为改革使北魏走向衰落。材料二肯定孝文帝改革,认为孝文帝改革使北魏走向强盛,对后世影响深远。(4分)‎ 9‎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