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2015-2016高二地理12月考试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新泰市2015-2016高二地理12月考试卷(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新泰一中高二年级第二次大单元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它涂到答题卡上 读下面两图,完成1~2题。‎ ‎1.两个河口附近平原发展农业的共同限制性因素主要是(  )‎ A.旱涝灾害 B.雨热不同期 C.土地沙漠化 D.风沙危害严重 ‎2.①②两河三角洲处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 ‎①荒漠 ②热带季雨林 ③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⑤温带落叶阔叶林 A.①③B.①⑤C.③④D.②⑤‎ 根据上海第一产业有关数据与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回答问题。‎ ‎2000年 ‎2008年 ‎2009年 农业人口(万人)‎ ‎25.40‎ ‎12.50‎ ‎11.70‎ 耕地(万公顷)‎ ‎28.59‎ ‎20.50‎ ‎20.23‎ 农业产值(亿元)‎ ‎216.50‎ ‎280.35‎ ‎283.15‎ 种植业(亿元)‎ ‎61.84‎ ‎106.07‎ ‎114.29‎ 牧业(亿元)‎ ‎80.75‎ ‎63.50‎ ‎60.04‎ 渔业(亿元)‎ ‎36.53‎ ‎55.23‎ ‎51.39‎ 农业服务业(亿元)‎ ‎8.20‎ ‎8.49‎ ‎3.2000年到2009年上海农业产值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①种植业科技投入增大 ②渔业产值有增有减 ③农业服务业有所增强 ④农业人口持续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图表数据,上海农业发展的趋势可能是 (  )‎ ‎①耕地面积保持稳定 ②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 ③从业人口有所减少 ④农业产值比例将上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质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据此回答5~6题。‎ ‎5.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在两个不同的区域内,其根本原因是(  )‎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很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 ‎6.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 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 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 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 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7~9题。‎ ‎7.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  )‎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15‎ 读“我国服装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新疆、四川吸引服装产业移入的突出优势区位条件分别是(  )‎ A.市场、产业基础      B.原料、劳动力 C.交通位置、技术 D.政策支持、资金 ‎11.服装产业的大量转移,对四川省的主要影响是(  )‎ A.跨省人口流动减少,省内人口流动增加 B.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C.加快城市化进程,成为西部制造业基地 D.产业升级困难,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12.未来,我国服装产业(  )‎ A.在西部地区的服装加工企业布局将更加分散 B.专业化生产将突出,规模效应将减弱 C.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生产分工将更加明确 D.研发设计和销售基地向西部转移 如图是西气东输的甲区域协调效应图,图乙是东、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我国政府协调东、西部发展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西部输出了资源,但是得到了资金,有利于经济的再发展 B.东部输出了资金,但是得到了资源,有利于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15‎ C.通过东、西部资源与资金的相互流动,加强了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D.通过西气东输国家加大了东、西部的税收,有利于投资其他行业 ‎14.东、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图说明(  )‎ 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耗能量就越大 B.经济发展水平越低,耗能量就越小 C.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有很大影响 D.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15~17题。‎ ‎15.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A.管道运输 B.水陆联运 C.高压输电 D.航空运输 ‎16.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有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入侵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17.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根本上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可以实现“东西部双赢”,根本上解决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D.促进沿线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的改善 15‎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8~19题。‎ ‎18.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9.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读“河南省地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B.水源C.交通D.城市 ‎21.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但在5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完成22~23题。‎ 15‎ ‎22.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新技术工业 ‎23.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B.扩大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C.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D.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24.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锐减 B.土地沙漠化 C.土地盐渍化 D.物种灭绝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1~2题。‎ ‎25.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B.乙C.丙D.丁 ‎26.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15‎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图中反映的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  )‎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28.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B.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速度加快 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一张卫星照片清晰显示:一个面积达96.7平方千米的湖泊从青海湖分离出去,青海湖由单一大湖裂变成了湖泊群,专家表示这是青海湖生态恶化的突出表征。据此完成29~30题。‎ ‎29与青海湖面积变小,基本无关的因素是 (  )‎ A.环湖地区草场退化,沙化严重 B.全球性气候变化,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 C.由土地垦殖,导致围湖造田和引水灌溉 D.过度放牧和长时间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30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是 (  )‎ 15‎ ‎①实施湿地保护 ②草原鼠虫害防治 ③沙漠化土地治理 ‎④生态防护林建设 ⑤退牧还草 ⑥生态移民等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31~32题。‎ ‎31.黄河各河段的“病症”,其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 “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32.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D.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已经通过国务院核准审批。右图为“肯斯瓦特水利枢纽位置示意图”。根据图文材料,回答33~34题。‎ ‎33下列关于新疆玛纳斯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域面积广,植被覆盖率高 15‎ B.流域内地形雨丰富,蒸发量小 C.地处温带非季风区内,降水稀少 D.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34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建成后,对该河原有水电站的影响为 (  )‎ A.发电量减小 B.冬季发电量增大 C.利用率降低 D.夏季发电量增大 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回答35~36题。‎ ‎35.关于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可大面积种植水稻 B.该地区发展种植业必须修筑梯田 C.该地区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D.该地区只能发展林牧业 ‎36.该地区河流四、五月也会出现汛期的原因是(  )‎ A.雨带推移到此地 B.气温升高,积雪融化 C.春天冬季风会带来丰沛的雨水 D.冰川在春天开始融化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37~38题。‎ ‎37.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38.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回答39~40题。‎ 15‎ ‎39.影响畜牧和灌溉农业带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市场 C.海陆位置 D.地形 ‎40.影响美国各农业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市场 C.交通 D.科技 二、综合题,把正确答案写到答题纸上。‎ ‎41、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图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一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读图、表回答问题。‎ 表一 15‎ 指标 年份 GDP(亿元) (当年价格)‎ 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 实际利用外资额(亿美元)‎ 出口额(亿美元)‎ ‎1978‎ ‎2.4‎ ‎15.5‎ ‎0.0‎ ‎0.0‎ ‎1992‎ ‎58.5‎ ‎48.3‎ ‎1.3‎ ‎1.2‎ ‎2000‎ ‎200.8‎ ‎59.4‎ ‎7.1‎ ‎20.3‎ ‎2008‎ ‎1500.6‎ ‎65. 3‎ ‎16.1‎ ‎386.8‎ ‎(1)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二内容。‎ 表二 工业区 区位条件 鲁尔工业区 沪宁杭工业区 自然资源 ‎①‎ 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交通 内河航运、陆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多样,方便快捷 内河航运、陆路、航空和__②__等运输方式齐全,方便快捷 市场 市场广阔 市场广阔 劳动力 ‎③‎ 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 ‎(2)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 ‎(3)B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据图、表二,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42、.读“中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 该区域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 15‎ ‎(1)根据材料一分析甲地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地带性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农业用地比重最大的是__________,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提出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4)简述该地形区综合治理后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43.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 《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15‎ 地理答题纸 ‎41、 (1)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二内容。‎ 工业区 区位条件 鲁尔工业区 沪宁杭工业区 自然资源 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交通 内河航运、陆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多样,方便快捷 内河航运、陆路、航空和__ __等运输方式齐全,方便快捷 市场 市场广阔 市场广阔 劳动力 ‎ ‎ 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 ‎(2)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 ‎(3)B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据图、表二,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42、.读“中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 (1)根据材料一分析甲地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地带性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农业用地比重最大的是__________,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提出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15‎ ‎(4)简述该地形区综合治理后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43.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15‎ 地理答案 ‎1.A 2D  3.A 4B  5D 6.D 7B 8.A 9D  10.B 11.A 12.C  13D 14.C ‎15.C 16.A 17D  18.D 19.A  20.A 21.D  22B 23.D 24 B  25.D 26.C ‎27B 28D  29C 30D 31.C 32.A  33C 34B 35C 36B  37.A 38.D  39.D 40.A ‎41、答案 (1)①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②海洋运输;③劳动力素质较高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3)工业发展迅速;利用外资,产品大量出口;受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交通便捷。‎ ‎42、答案 (1)山地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沿河、沿海分布 ‎(2)种植业 过度开垦或毁林开荒 ‎(3)发展多种经营,走立体农业道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有特色的林果业、种养业、观光农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退耕还林还草;营造薪炭林。‎ ‎(4)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河流含沙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增加;调节气候;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或严重程度)降低。‎ ‎43、答案 (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也可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也可从安徽省劳动力富余等角度分析)。‎ ‎(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15‎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