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朝晖初中等六校2016届九年级历史与社会12月联考试题
一、选择题
1.进入了20世纪,人类经常面临战争与和平的选择。在1914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激化,人类选择了战争,人们称它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其主要依据是
A.苏俄退出了战争 B.参战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C.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 D.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2.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
②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④国民革命失败,国共进入长达十年的对峙时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全面启动,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C.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继续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4.五四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下列关于五四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①斗争的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 ②促使中国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③口号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等 ④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5.“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下列对爱国主义的认识错误的是
A.爱国主义是抽象的,是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感觉
B.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C.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D.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是不同的
6.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材料中不包括的历史事件是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武昌起义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南昌起义
7.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A.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B.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开马克思主义传播之先河 D.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8.下列哪一事件,最能充分表现中国共产党善于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
A.发动南昌起义 B.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发动秋收起义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9.下列会议内容或影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的历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4
①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③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④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A. 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 ②③④① D. ③②④①
10.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是
①中共一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北伐战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③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因念抗战中,华北阻寇骑。平型雁门捷,阳堡显奇迹。”这是陈毅元帅的诗作《过太行山书怀》中的名句。以下选项与诗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最为相似的是
A.南京大屠杀 B.血染卢沟桥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2.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次合作都取得了重要的民主革命成果。其中,第二次国共合作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取得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二、非选择题
1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当时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分)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二中“革命”的性质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5分)
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3)根据材料二,分析“三只兔子”时期,北京大学成为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阵地?该运动中人们主要提倡哪些思想?(3分)
(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1分)
14.(9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1866年, 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
1892年, 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1894年6月, 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
1894年11月, 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
1905年8月, 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4
学说。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 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
1912年2月, 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制订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以后, 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革命斗争。
1924年1月, 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1)据材料一,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评价孙中山。(3分)
材料二:“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实行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一心一意的来命。” ——孙中山
(2)依据材料二,说出孙中山创办这个“军官学校”的目的。(2分)
材料三: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2分)
(4)材料二中的“军官学校”与材料三中的“出师北伐”有什么关系?(2分)
15. (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见右图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爆发,给中国带来了哪些重要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对中国后来的局势发展产生哪些重要影响? (3分)
(3)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举行了纪念大会、阅兵式等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从“民族精神”的角度,分析作为青少年,积极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意义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A
A
C
A
D
B
B
A
B
D
D
13(12分)
(1)洋务运动(2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1分)
(2)资产阶级革命(1分);推翻清朝统治,结束2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2分);建立民主共和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分)。
(3)新文化运动(1分);提倡民主与科学。(各1分)
4
(4)近代化探索(1分)
14(9分)
(1) 行医救人到主张改良再到革命救国(2分,若仅答出一个变化得1分)。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分)。
(2)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2分)
(3)打倒列强(1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分)。
(4)①都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取得的成果。②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国民革命军英勇奋战是北伐胜利进军的基本原因。(意思相近即可) (2分)
15(9分)
(1)“九一八”事变(1分);
日军很快占领东北(1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斯西战争的序幕(1分)。
(2)“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1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1分),随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1分)。
(3)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青少年的忧患意思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有责任有义务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每点各1分,任意答出3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