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量入为出(liàng) 烙印(lào)
倾轧(zhá) 后嗣(sì)
B.悄无声息(qiǎo) 菲薄(fěi)
道观(guàn) 门框(kuàng)
C.应运而生(yìng) 斧削(xiāo)
哄笑(hōng) 濒临(bīn)
D.冠冕堂皇(guān) 躯壳(ké)
恫吓(hè) 抽搐(chù)
解析:A项,“轧”读“yà”;C项,“削”读“xuē”;D项,“壳”读“qiào”。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作为一部谍战片,电影中没有上演激烈的枪战和追车戏,而是以一种冷竣又内敛的文艺片风格将故事慢慢展开,这也让不少把本片当作《007》系列电影来看的观众大失所望。
B.我们不仅对这些意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相关部门一起仔细研究了“三包”规定,还审视了我们维修政策的沟通方式,梳理了我们对苹果授权服务提供商的管理规范。
C.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调控也是为了降低预期。从限购和差别化信贷政策本身来看,受影响的人群有限,但会对市场产生威摄作用,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
D.一向以“忧郁电眼”著称的梁朝伟在影片中扮演盲人,虽然戴上了灰曈,却丝毫不影响影帝无限的柔情魅力;“戏精”周迅的表现也是一贯的高水准。
解析:A项,“竣”改作“峻”;C项,“摄”改作“慑”;D项,“曈”改作“瞳”。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疾风骤雨的鼓点响起,《日出》《给我感觉》《HighHighHigh》《姐妹》《站在高岗上》等劲歌鱼贯而出,撩拨起了全场第一个小高潮。
B.虽然多年前,我国就提出要打破学历社会,可是我国的教育制度和就业制度,还在赋予学历超越教育的价值,对其作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指标。
C.报道说,一些官员眼睛只盯着领导。领导要求得严了,自己就收敛一点;领导说得少了,就“放松”一下,成了“墙头草”。
D.报道写得活色生香,有细节,有心理活动,让外人窥见了官场生态一角;同时也让人担心:遏止公款吃喝,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解析:A项,鱼贯而出:像游鱼那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出去。只能形容人。B项,“对”应该改为“将”。C项,墙头草:比喻无主见的人、顺风倒的人。与语境不符。D项,活色生香:书面上呈现活生生的景象,而且散发出香味。形容诗画所描绘的景物生动逼真。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党的历史上,抓作风、讲廉政并非首次,那么这一回靠什么确保“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会沦为“一阵风”?
B.“先生,你上哪里去?”走到客店门口,碰到了店主,他用沙哑的声音问我,“出去溜一会儿,天太热了,屋子里太闷!”
9
C.古镇见证这一切变迁,带着智者的敏锐,洞察着一切。然后露出淡淡的微笑,将一切沧桑包容在微笑之中:那么宁静、那么从容、那么淡然。
D.全国接待游客中,过夜游客为4 825万人次(仅限于入住宾馆饭店和旅馆招待所的),一日游游客为1.55亿人次。
解析:B项,“我”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前后两句话是两个人说的。C项,顿号改为逗号。D项,括号中的内容是解释“过夜游客”的,应该紧随在“过夜游客”后面。
答案:A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美丽中国》以歌舞为主,融入京剧演唱、茶艺表演、少林武术等元素,加上奇幻的灯光,震撼的音响,一幅美丽中国的大写意,声光舞影流溢着浓郁的中国情。
B.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
C.从汶川到芦山,地震确实有能量剥夺太多本该鲜活滋润的生命,但地震却没有能量剥夺站立在废墟上的那些生命依然坚强。
D.网友们纷纷撰写微博,围绕着“追星”的话题,或幽默,或自嘲,或“假正经”一番,捧腹之后,总有一种耐人寻味留在心中。
解析:A项,成分残缺,可在“一幅”前面加“构成”;C项,语序不当,“那些生命依然坚强”可改为“那些依然坚强的生命”;D项,搭配不当,“一种耐人寻味”不能搭配。
答案:B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河边的。通过逐水而居,原始人获得了一种简朴然而充满希望的生活和初级的生产方式,并对河流产生了亲和、依赖和畏惧,推动了人类想象力和终极观念的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在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恒河、印度河流域,通过洪水周期性泛滥和引水灌溉,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并诞生了与之适应的科学技术、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而且,通过河流,纷争不已的部落和相互隔膜的族群获得一种标志性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种后来被称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倾向。在此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反过来,这些源于河流或在河流背景下生成的认同和倾向又进一步赋予河流以一种崇高品格,使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河流的文化生命就这样产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上,国都沦陷,山河破碎,一曲悲愤雄浑的《保卫黄河》,却成为连接重庆和延安、前线与后方的共同旋律,成为超越所有党派的精神旗帜,动员起抗日救国的巨大力量。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河作为民族摇篮,为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人寻根问祖、顶礼膜拜提供了可知可感的实体和空间,成为凝聚民心、引领民气的“精神图腾”。
河流的文化生命在于它的超越性。你可以通过河流的故事触摸一段历史,一个族群;你也可以通过历史的故事复活一条河流,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你甚至可以通过知识、经验和想象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它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这时,河流的文化生命就由超越性而获得了一种稳定的虚拟性,是各民族发生、成长和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在地球景观中,没有什么比河流更神奇、微妙和难以穷尽的了。河流是最具运动性、可视性和永恒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有声有色、奔腾不息的河流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产生了独特的河流美学,掀开了地球自然和生物史诗中瑰丽、壮美和绵长的诗意篇章。从中国的《诗经》《黄河大合唱》、俄罗斯的《伏尔加船夫曲》到美国的《老人河》,河流成为文学和文艺创作的源泉。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音乐和诗歌。不能想象没有河流滋润的人类情感和文学作品,就像不能想象没有文学和音乐伴随的河流一样。浩荡的巨川,湍急的洪水,柔美的溪流,神奇的峡谷,作为历史文化的空间载体,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作为人与宿命搏斗的见证,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河流不仅仅是经济资源、战略资源,还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是全人类亟待保护的珍贵的自然遗产。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仅仅是经济的可持续性,还必然意味着河流以及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
(节选自《河流的文化生命》)
6.下列关于“河流的文化生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9
A.河流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关联,正是河流使原始人类获得了简朴的生活和初级的生产方式。
B.人类早期四大文明的形成,都与大河有关,因此可以说大河文明就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代称。
C.河流的活动和人类对它的利用,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和与之适应的科技、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
D.源于河流或以河流为背景所生成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倾向,使得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
解析:B项,程度变化,原文为“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
答案:B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民族凝聚力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了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
B.河流承载着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和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也是一个民族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C.《保卫黄河》超越了党派和地域,在抗日战争和改革开放时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D.河流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滋润着人类的情感,成为文艺创作的源泉,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解析:C项, 范围扩大,《保卫黄河》仅在抗战时期是精神旗帜。
答案:C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流作为人类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是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
B.我们可以通过河流触摸历史,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河流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
C.河流不仅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而且还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战略资源和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
D.河流是人类珍贵的人文遗产,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也意味着一个社会的经济可持续性。
解析:偷换概念,河流是自然遗产。表述和原文不一致,应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仅仅是经济的可持续性,还必然意味着河流以及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
答案:D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清泰中,为左拾遗。以母老乞归就养,改监察御史。
晋初,入为主客员外郎。少帝领开封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少帝即位,拜刑部郎中,赐金紫。
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温叟既受命,归为母寿,候立堂下。须臾闻乐声,两青衣举箱出庭,奉紫袍、缣衣,母命卷帘见温叟,曰:“此即尔父在禁中日内库所赐者。”温叟拜受泣下,退开影堂列祭,以文告之。
周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
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
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温叟事继母以孝闻,虽盛暑非冠带不敢见。五代以来,言执礼者惟温叟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选自《宋史》,有删改)
9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奏为巡官,命典文翰 典:掌管。
B.有谮于帝者,帝怒 谮:诬陷。
C.开宝四年被疾 被:遭受。
D.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 就:于是。
解析:就:到。
答案:D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母老乞归就养
不赂者以赂者丧
B.归为母寿,候立堂下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其间旦暮闻何物
D.令府吏封署而去
吾尝跂而望矣
解析:A项,均为介词,因为。B项,给、替,介词;谋划、制定,动词。C项,那些,代词;其中,代词。D项,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
答案:A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刘温叟“方正”的一组是( )
①归为母寿,候立堂下
②温叟恶其名不取
③虽盛暑非冠带不敢见
④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
⑤令府吏封署而去
⑥视西舍封识宛然
A.②⑤⑥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①②④
解析:①是写他孝顺,③是写他遵礼法,④是皇帝所为。
答案: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温叟年少即表现出多才多艺,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
B.刘温叟很孝顺,在他接任官职后,就“归为母寿”,在堂下站着等候母亲。
C.刘温叟曾因进士一事而被贬官,后又因被废除的进士相继考中而官复原职。
D.刘温叟任职于几个朝代,因为做官清明被当时的君王重用,且几次受君王赏赐。
解析:C项,“官复原职”于文无据。
答案:C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3分)
(2)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3分)
(3)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4分)
参考答案:(1)当初,刘岳在后唐任职,曾经官居内署,到这时温叟又任此职,当时的人都认为刘家很荣耀。
(2)圣上不按时间登上城楼,那么身边的人都希望得到恩赐和宽恕,京城众军也希望得到赏赐。
(3)过去他接受了钱财,是不想拒绝我;现在一年了都没有打开,他苦守节操的精神更加显现。
9
参考译文: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为人厚重方正,举动遵循礼法。他的父亲刘岳,任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清泰年间,任左拾遗。因母亲年老请求归家养老,改任监察御史。
后晋初年,入朝任主客员外郎。后晋少帝兼任开封府尹时,上奏推荐他为巡官,任命他掌管文翰。少帝即皇帝位后,授任他为刑部郎中,赐金紫朝衣。
当初,刘岳在后唐任职,曾经官居内署,到这时温叟又任此职,当时的人都认为刘家很荣耀。温叟受命后,回家为母亲祝寿,在堂下站着等候。不久听见音乐声,两个青衣人举箱走出庭堂,向温叟献上紫袍、缣衣,他的母亲让人卷开帘帷见温叟说:“这是你父亲在宫中时内库赏赐的。”温叟跪拜接受时流出了眼泪,退下打开影堂列祭,用文章告祭。
后周初年,升任礼部侍郎、知贡举,录取进士十六名。有人向皇帝诬陷他们,皇帝发怒,废除了其中十二人,把温叟贬任为太子詹事。温叟实际上并无私心,后来几年,那些被罢免的人又相继考中。
建隆九年,刘温叟任御史中丞。遭母丧,退居西洛,不久恢复本官。
一天晚上回家从宫前走过,太祖正与几个中黄门偶然登上明德门西楼,温叟的前导人员偷偷地知道了,告诉了他。温叟下令像平常过皇宫那样传呼。第二天请求朝见时,温叟说:“圣上不按时间登上城楼,那么身边的人都希望得到恩赐和宽恕,京城众军也希望得到赏赐。我之所以呵道而过,是想向众人暗示你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太祖认为他做得对。
御史府旧例,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就以罚款补充。温叟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取用。开宝四年染病,太祖知道他贫穷,到他家里赏赐器币,几个月后他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温叟侍奉继母以孝顺闻名,即使是大热天不戴帽穿衣不敢相见。五代以来,说到遵从礼法的只有温叟。
太宗在任晋王时,听说他清廉贫苦,派人送给他钱五百千,温叟接受下来,存放在厅西舍房中,并让府吏封缄后复加印记再走。第二年重午节,太宗又派人送去角黍、执扇,所派的人正好是去年送钱的人,看见西舍封记还在,回来后告诉太宗。太宗说:“我的钱尚且不用,何况其他人的钱呢?过去他接受了钱财,是不想拒绝我;现在一年了都不打开,他苦守节操的精神更加显现。”太宗命令官吏(把送的东西)用车载回官邸。这年秋天,太宗在后苑侍奉太祖用宴,在谈论当世有名的清节之士时,详细讲述了刘温叟以前的事情,太祖再三叹赏。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江写望①
(宋)林逋②
苍茫沙咀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
注:①写望:描写眼前的景物。②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终身不仕不娶,长期隐居西湖的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
(1)“片水无痕浸碧天”一句中“浸”在使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
解析:“浸”是“映照”的意思。这句是说:水面静得没有波纹,把青天映了出来。应从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等方面回答。
参考答案:“浸”字形象地写出了平静的水面倒映青天的特点,营造了一种静谧安适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
(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歌作简要欣赏。(4分)
解析:鹭鸶安详地在沙滩上打盹,一切都是静悄悄的,水面连一丝涟漪都没有。一片芦花被刚刚下过的雨洗刷得格外白净,缕缕炊烟自渔船上徐徐升起。在这静谧的景色中自然隐藏着诗人醉心自然、宁静轻松的心情。由此,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不难看出。
参考答案: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中描写了安详打盹的鹭鸶、平静的水面、白净的芦花和渔船上升起的炊烟,描摹了一幅静谧的秋江美景图,表现了诗人醉心自然、宁静轻松的心情。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作答,6分)
(1)多情应笑我, 。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赂秦而力亏, 。
(苏洵《六国论》)
(3)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
9
(杜牧《阿房宫赋》)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1)早生华发 一尊还酹江月 (2)弊在赂秦 破灭之道也 (3)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五、(12分)
16.阅读下面的新闻,用一句话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不超过15字)。(4分)
2013年3月28日10时许,郑州市111路车长李冬亮驾车行驶到大学路桃源路站时,上来一位30多岁的男乘客。这名男乘客掏出公交A卡,没想到机器中传出“卡内余额不足,请投币”的提示音。男乘客没找到零钱,又在车上问了一圈也没有换开钞票。这时,公交车已经快到终点站医学院了,李冬亮说:“你先坐车吧,下次乘车时补交上车费就行。”男乘客说:“真不好意思,因为出来急了没装零钱,我下车换钱后马上给你补上。”车长没当真,照常发车,没想到男乘客打车追上111路车补了一元。
答案示例:宽容本无意,诚信价更高。
17.以“爷爷替奶奶盖上毯子”为重点扩展语句,写一段话。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4分)
参考答案:奶奶甜甜地睡在那里,像一只温顺的小绵羊。爷爷轻轻地替她盖上毯子,轻轻地关了台灯,轻手轻脚地带上了门,像疼爱小妹妹般,他的神情平静而慈爱。
18.分析下面表格的内容,把表格传达的主要信息补写完整。(4分)
世界城市化进程:拥有8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数量
1975年
1995年
2015年
全世界
11
23
36
发达国家(地区)
6
6
6
发展中国家
5
17
30
1995年全世界拥有8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数量,由1975年的11个发展到了23个,其中增加的12个全都来自发展中国家。预计到2015年, 。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 。
解析:题目中第一个空格应参照栏目最后一栏的数据,从表格内容看,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参考答案:(1)全世界8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将发展到36个,增加的大城市数量全部来自发展中国家 (2)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或“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9~22题。
古诗如酒
祝 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阕《关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生命记忆的源头,也出现在华夏文明的源头。已经很难确认《诗经》诞生的确切年代了,至于究竟是哪一个不平凡的喉咙,最先吟出中国诗歌第一行嘹亮的音符,更是无从查考。每当读罢《诗经》,我常常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当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
9
与诗人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诗,使灰暗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的不可能最终成为可能;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如星雨、如花瓣,飘散在我们的日子深处。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伸手可触,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在历史的尘烟里隐退,而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维王勃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一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一首诗若要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的共同结果;而读诗,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距离的。
因为有了时间的距离,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所以,《诗经》里的蒹葭、白露的痕迹依稀可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依然如丝如缕;陈子昂的幽州台温庭筠的五丈原,慷慨悲凉之气未改;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心灵的地图上。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
在隔过了久远的时间之后,我们再去读它们,已不再是普通的阅读,这些诗的年龄与生命力,使我们升起由衷的敬畏感。如同啜饮一樽古酒,每一滴不曾挥发的汁液,都是与时间抗争的结果,令我们不能不感到激动,不能不肃然起敬。这种“先入为主”的敬意,在阅读同代人的诗作时,是不常有的。
其实,既然诗是诗人灵智的闪光留下的痕迹,那么,构思的机巧,应当只有一次效用。就像对一部悬念小说的欣赏,应当是“一次性”的,谜底揭开之后,再去重读,恐怕就会失去初读的那份奇妙感受。
按说,诗也一样。名诗佳句,诵过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加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理应不再有任何新鲜的刺激了吧,这似乎应是旧诗的劣势、新诗的劣势,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比如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比如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比如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比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每次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些诗中名句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酿制的,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当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诗歌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读诗,赋予我们的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同时也使诗歌本身的魅力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值。地老天荒,美人迟暮,只有诗,常读常新。诗不会老,更不会死。在诗歌的低潮时期,我从未对诗失去信念,原因也正在这里。
19.本文开头引用《关雎》中的名句有何用意?(4分)
参考答案:说明我国古代诗歌的源远流长、价值之大、影响之深,同时也为文章增强了文学色彩,使文章更富有诗意。
20.第三段中说:“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根据文意,解释这句话的含义。(4分)
解析:古诗如酒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关键是“发酵”二字,发酵的过程除保留原有的以外,还有变化、提高的意思,作答时要注意这一点。
参考答案:古诗经过时间淘洗,本身的光彩不会失去,其魅力反而得到提升。
21.作者反复品读名诗,思想上有哪些收获?(4分)
参考答案:它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配制的;它能抵御心灵的麻木;它能深化我们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它能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和归宿;它能赋予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
22.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诗歌传统令世人瞩目,令国人自豪。然而令人遗憾的事实是:在近些年里,诗歌仿佛成了中国文学园地里墙角的一朵小花,只在狭小的空间里孤芳自赏,少人问津了。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6分)
答案:略。
七、(60分)
23.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和体验呢?
在阅读上面材料的基础上确定文章的立意,题目自拟,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得少于800字。不得宿构或抄袭。
写作提示:名言警句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捕捉关键语句。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
9
(2)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中的关键词句,结合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
(3)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解读,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寻找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选择一个角度立意。
本道作文题有两则名言,在名言之后,命题者用“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这一关键性问句,提示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不仅可以站在半高处,也可以站在山的其他位置。所以,我们可以循着命题者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思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抓住第一句名言中的“绝顶”可立意为:从山顶看,美尽收眼底。依据一些诗句可以思考某些深层内涵:从山顶看,是为了“欲穷千里目”,能感受世界的美好;从山顶看,可“一览众山小”,能增强自信心;从山顶看,则“不畏浮云遮望眼”,头脑清醒,不受蒙蔽,能感受生活的真实。
也可以抓住第二句名言中的“半高处”立意: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半高处有余地,留有美好的想象和向往,而不是一览无余。在文学、艺术上,半高处则表现为含蓄。文学艺术留白,可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活动。
其实,从山脚看,也可感受世界的美好。观察事物往往取决于人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则目中无人,有了有色眼镜,何谈世界的美好?从山脚看,才能从事物的根基上感受实实在在的美。
还可综合两则名言立意:从山脚、山腰、山顶多角度、多层次观察,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例文展示: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林宇昕
看风景,不该在山顶,因为东坡曾云:“高处不胜寒。”其实,我更欣赏的是尼采的处世之道,也就是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最美的风景,就在路上。
最美的风景,不是山顶的无限风光,而是路上邂逅的鸟语花香。
周汝昌先生无愧“为芹辛苦见平生”的美誉。虽一生坎坷,耳聋目近盲,但他在辛苦的研究路上一走就是六十载。九十岁时,他仍坚持每天用盲文写作。
是什么东西有如此大的魅力,令一个人为此痴迷一个甲子?不是名和利,而是在过程中享受的乐趣。班廷说过:“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中。”最美的风景,不在山顶,而在路上。世上为一项事业痴迷的人之所以痴心不改,大抵是因为他们深知这个道理。
最美的风景,不是巅峰上的天光云影,而是路上的“流水飘花”。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中,坦桑尼亚选手艾哈瓦里在途中摔倒受伤。艾哈瓦里一条腿缠着绷带,渗着斑斑血迹,顽强地跑向终点。最后一段距离,他甚至是单脚跳着完成的。全场观众先是肃穆静默,然后全体起立有节奏地为他鼓掌,在他通过终点的那一刻,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如今,很多人都忘掉了那一届奥运会的马拉松冠军,但艾哈瓦里这个名字已经成为奥运史上的经典。
为什么幸福不只眷顾达到巅峰的人?因为尚在路上的人有目标与追求,正如王绍男所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纵然路远天寒,但只要有追求,路上流光溢彩、摇曳多姿的美景照样迷人!
最美的风景,不是顶峰的手可摘星辰,而是路上的披星戴月,风雨兼程。
衣着土气的“大衣哥”凭借雄厚的实力唱响中国。此后,他的生活便被鲜花、掌声簇拥。然而,这一切给予他的不是幸福,而是无奈。追梦路上享受的单纯快乐似乎已被所谓荣誉光环渐渐消磨殆尽。于是,他毅然决定回归音乐本身,与路上的美景重逢。
史蒂文森说过:“怀着希望去旅行,比到达目的地更有趣味。”即便是顶峰之景也无法取代路上的风景所具备的美。追梦的路是坎坷的,但也只有踏上征途,我们才能享受那份充实。
路上的风景最美,路上的人最幸福。正因如此,单田芳年逾七旬,仍不“封口”;理查德痴心于汉字,乐此不疲;姬十三剥开科学松果,满怀激情……
前行的人们,你们是幸福的,因为: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9
点评:本文的标题亮人眼眸,“最美的风景在路上”,醒目、贴切,很有诗意,引人遐想。而后作者从三个方面运用特色语言标志“最美的风景,不是山顶的无限风光,而是路上邂逅的鸟语花香”“最美的风景,不是巅峰上的天光云影,而是路上的‘流水飘花’”“最美的风景,不是顶峰的手可摘星辰,而是路上的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很有创意地引领出各部分的论据并加以深入分析、阐述,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