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过关训练(有答案鲁人版必修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过关训练(有答案鲁人版必修4)》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36分)‎ 一、(15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庇护(pì)    机械(xiè)‎ 折耗(shé) 伺机而动(sì)‎ B.悄然(qiǎo) 忖度(cǔn)‎ 乘势(chèng) 风光旖旎(qí)‎ C.讣告(fù) 横祸(hèng)‎ 撩拨(liáo) 淡泊名利(bó)‎ D.哺育(bǔ) 濒危(bīn)‎ 咆哮(xiāo) 一模一样(mú)‎ 解析:A项,“庇”应读“bì”;B项,“旖”应读“yǐ”;D项,“哮”应读“xiào”。‎ 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吝惜 踯躅 鞭挞 虎据龙盘 B.紊乱 窸窣 笙箫 鲈鱼堪脍 C.熏陶 殒落 审慎 繁文缛节 D.歼灭 绯红 修葺 倍尝艰辛 解析:A项,虎据龙盘—虎踞龙盘;C项,殒落—陨落;D项,倍尝艰辛—备尝艰辛。‎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关于人生的意义的讨论,   在我们的周围。很多说法,由于熟悉和重复,已让我们从   滑到了厌烦。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真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   他多么正确,   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 ‎ A.充盈 见怪不惊 尽管 只要 B.充盈 漠不关心 尽管 如果 C.充斥 漠不关心 无论 如果 D.充斥 见怪不惊 无论 只要 解析:“充斥”与“充盈”都有“充满”的意思,但“充斥”含厌恶意,符合语境。“漠不关心”形容对事物一点也不关心;“见怪不惊”指奇怪的事看多了,就不觉得奇怪。“无论”表示在任何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还是”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如果”表示假设关系,“只要”表示条件关系。‎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B.李老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C.实践,要靠认识来指导;认识,要靠实践去检验:实践和认识是密切相关的。‎ D.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大家文库》:《巴金七十年文选》《冰心七十年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施蛰存七十年文选》《柯灵七十年文选》,这些书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 解析:A项,两个顿号和一个问号都改成逗号;B项,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内;D项,冒号改成逗号或把逗号改成句号。‎ 答案:C 9‎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的时候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4 500元,比原先的一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 B.为改变因大山阻隔世代守着一片沃土却过着清贫日子,鄂西南五峰土家古城山的19户农民自筹资金,在山中打出‎210米长的隧道,一解百年阻隔之痛。‎ C.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民族的变迁与融合、人们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 D.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不但仍处于快速推进时期,而且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 解析:A项,数字减少不能用倍数。B项,“改变”缺宾语。D项,关联词语使用错误,“不但……而且……”,应改为“虽然……但是……”。‎ 答案:C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信息焦虑心理探因 美国学者朱克曼在“感觉剥夺”实验中发现,如果阻断个体的视、听、触、压等各种刺激一段时间之后,个体在心理上便会产生信息匮乏之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的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可见,人不可以没有信息刺激输入,个体要健康生存就需要一定量地、不断地与外界进行各种各样的接触,以保持一定的神经兴奋水平。在这个信息激增的时代,信息以几何级数增长,周期越来越短,而且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内容良莠不齐。这样的情况,给人的大脑带来沉重的负担,常常让许多人感觉手足无措。每一个人的信息负载量是不同的,当信息接受者所接受的信息超过其所能消化或负载的信息量时,就会不自觉地产生各种无所适从的紧张、焦虑症状,甚至产生信息依赖的成瘾现象,这就是所谓的信息焦虑。信息焦虑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心理学、情报学、社会医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 信息焦虑对个人及社会会产生负面影响,从心理机制的角度对信息焦虑进行探讨与分析,对解决信息焦虑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晚期提出的焦虑理论中,焦虑被认为是自我在试图压抑潜意识中被唤起而又不被允许的冲动时产生的情绪冲突,认为内外刺激威胁自我是焦虑产生的根本原因,焦虑是由本能决定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理解,信息焦虑的产生是因为求知欲使人类渴望把更多“非我”的东西转变成“自我”的东西,然而信息时代“非我”的知识无限膨胀,使自我无法与之相适应,造成了人们的信息焦虑。从斯比尔伯格的特质焦虑理论出发,信息焦虑与人格特质也有密切关系。完美主义者在面对大量信息时,总是担心遗漏了某些重要的信息,常常因惧怕所拥有的信息不足、不能与信息保持同步而不停地上网漫游或无节制地搜寻信息,由于不能获取足够信息而产生焦虑。强迫性人格则总是觉得对信息的数量把握不够,对所需处理的问题感到力不从心。他们会强迫性地从网上收集、浏览无用的、无关紧要的信息资料,而给内心带来无法自我控制的困惑、痛苦和焦虑。此外,在信息获取过程中,人在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时会产生一种心理的满足感,而这种心理的满足感与其成就动机成相关的关系,会使人认为自己比别人拥有更多信息而产生“自豪感”。如果个体的成就动机比较高,对信息获取的要求和期望也比较高,一旦没有有效获取信息或者信息量大到非个体所能驾驭时,成就动机无法满足,内心就会产生相应的焦虑情绪。‎ 有效应对信息焦虑,既要提高用户本人的信息素养及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个体有效获取信息的技术,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工作节奏,留出合理的思考时间来消化和吸收信息,遇到问题及时地调节自己。同时,信息提供者应规范并改善信息环境,减少信息干扰、信息污染等。‎ ‎(摘编自《信息焦虑的心理机制探析》)‎ ‎6.下列有关“信息焦虑”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息焦虑”是朱克曼发现的,就是“感觉剥夺”,是个体的各种感觉刺激被阻断后,产生的心理问题甚至严重的心理障碍。‎ B.“信息焦虑”是信息激增的时代特有的心理疾病,与信息的数量、质量以及更新速度密切相关。‎ C.“信息焦虑”在信息量超过人对信息的承载力时发生,轻则表现为紧张、焦虑,重则表现为信息成瘾现象。‎ D.“信息焦虑”虽说是个体的心理问题,但如果处理得不好,仍然会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应当引起重视。‎ 9‎ 解析:A项,“信息焦虑”不是“感觉剥夺”,相反是感觉刺激过多;“被阻断后”限定不当,应是被阻断“一段时间之后”。‎ 答案:A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根据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信息焦虑是求知本能使人欲将过量的“非我”信息转变成“自我”的东西而造成的情绪冲突。‎ B.完美主义者易患信息焦虑,他们会因担心遗漏了某些重要的信息,而无节制地搜寻信息,焦虑的特征是担忧不能获取足够的信息。‎ C.强迫性人格总是担心信息数量不够,他们会强迫性地收集、浏览无用、无关紧要的信息,焦虑的特征与完美主义者一样。‎ D.人的成就动机的高低决定了信息获取的要求和期望的高低,从而影响到人在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时产生的心理满足感。‎ 解析:C项,强迫性人格是“觉得”对信息的数量把握不够,“担心”具有更强的情绪色彩。“焦虑的特征与完美主义者一样”错,强迫性人格焦虑的特征是“无法自我控制”。‎ 答案:C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息的刺激输入过多或不足,都会影响人的神经兴奋水平,生活中我们要克服信息量激增或不足产生的负面影响,以避免信息焦虑。‎ B.信息焦虑的产生与信息本身无关,个体在信息获取、承载、消化等方面的能力、心态才是信息焦虑产生的根本原因。‎ C.解决信息焦虑,既要了解其产生的心理机制,也需要心理学、情报学、社会医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介入。‎ D.信息提供者应当改善信息环境,进行内容过滤,区分良莠,做好分类,从而减少信息的干扰和污染。‎ 解析:B项,“信息焦虑的产生与信息本身无关”错,原文第一段“在这个信息激增的时代……常常让许多人感觉手足无措”、第三段“信息量大到非个体所能驾驭时”等内容说明信息本身的特点与信息焦虑是有关的。‎ 答案:B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 张复斋传 ‎ (清)刘大櫆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 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 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行贿于先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 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有守瓜圃而毙者,暮夜莫知其为谁。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一人肤体伤败,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于此。”其人即屈服。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 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9‎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当明之季世,百姓多流亡。国初定赋准原额每十亩损为六亩余,其后稍稍增垦,而清丈令下,县官指为欺隐,将以全额上。先生曰:“我无中人之产,顾里人不胜病矣。”因诣县官白其事,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百姓愚昧,不知援例请平。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 ‎(有删改)‎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 诛:索取。‎ B.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 恤:怜悯。‎ C.民逋赋,久不能输 逋:怠慢。‎ D.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蒙:受。‎ 解析:C项,逋:拖欠。‎ 答案:C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 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 B.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 C.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 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 D.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 解析:C项,介词,用,拿。A项,连词,可是,表示转折关系;连词,承接关系。B项,副词,才;副词,反而,竟然。D项,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答案:C ‎11.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复斋“为利于民”的一组是(  )‎ ‎①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 ②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 ③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④先生出贿付其父 ⑤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 ⑥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解析:②表现了张复斋的正直;⑤说的是张复斋不做官后的隐居生活。‎ 答案:D ‎12.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复斋在战乱中与弟弟召修一道背着老母辗转奔波,还为终养老母弃官归家,称得上是以孝为先。‎ B.张复斋在晋江和金溪虽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为民着想,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C.张复斋坦荡无私,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贾人父得养天年,令人称快。‎ D.张复斋在金溪被罢免后,又回到福建晋江隐居,他替华容百姓申诉,解释了当地土地贫瘠的实情,并为百姓请求减免赋税。‎ 解析:D项,原文张复斋从金溪“解组归”,并未说明是“被罢免”;且此次归乡还家,家在华容,而非“又回到福建晋江”。‎ 答案:D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3分)‎ ‎(2)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3分)‎ 9‎ ‎(3)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4分)‎ 参考答案:(1)你看见你父亲将遭受大杖责打,却能不动声色地忍心看着,你不孝顺的罪名怎能够推脱掉呢?(2)先生通过问询得知他们有的卖了孩子,就拿出自己的俸禄,把孩子赎回来并让他们回家。(3)县官相信先生一向是有德行的人,(又)了解到他反映的民情属实,没有其他(隐情),终于按他说的办了。‎ 参考译文:复斋先生,姓张,华容县人。先生年幼就善于写文章。入官学后,遇上吴三桂叛乱,颠簸往来于战阵中,和他的弟弟召修背着母亲跋涉于危岩深谷之间,几乎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康熙乙丑年间中进士,主政福建晋江,多行善政。上司准备上疏推荐他,但先生因母亲年迈要养老送终(而推辞)。当地百姓挽留他而不能,都一起供给他食用之需,哭着送到洛阳桥的有数万人。张复斋先生侍养母亲二十年后,才起用为江西金溪县令。‎ 正值荒年,先生请求获得七千多石粮食,多方赈济、借贷,救活了很多人。恰逢有上级官员倚靠朝廷权贵,他所隶属的郡县官员都被胁迫而归依其门下,并向他们索求厚礼。张先生不愿屈从,就解下印绶辞官回家。金溪的百姓挽留哭送他到晋江。‎ 在晋江时,有个商人怨恨自己的继母的苛求,而不奉养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到县衙申诉。商人向先生送礼,以家里贫困为由请求宽解。大家都争相去看,天正冷,商人拿新衣服给他父亲穿,而自己穿着破衣服,装出又冻又饿的可怜相,并说:“有衣服都用来孝敬父亲了。”张先生故意怒视着他的父亲,说:“孩子冷成这样,你不体恤他吗?”喊下吏拿大棒来。张先生斜眼看商人脸色如平常一样,突然指着他骂道:“你看见父亲将遭受大杖责打,却能不动声色地忍心看着,你不孝顺的罪名怎能够推脱掉呢?”就用大棒敲那商人,而他父亲竟在旁边哭泣。张先生拿出商人行贿的钱给他父亲,说:“用这安度晚年吧。”大家都拍手称快。‎ 百姓欠税很久不能交,等到交纳延期那么赋税就更多了。先生通过问询得知他们有的卖了孩子,就拿出自己的俸禄,把孩子赎回来并让他们回家。有一个看守瓜园而死掉的人,夜里不知是谁干的。先生召集乡民到社庙来,关上门让他们脱了衣服看,有一个人身体有受伤的痕迹,先生叱责他说:“你去偷那人的瓜,正好那人在戒备,于是两人殴打起来,以致到了这种地步。”那人就伏罪了。先生断案明察秋毫而有仁爱之心,诸如此类有很多。‎ 晋江人文比其他县要兴盛。先生到了后,就更勉励父老乡亲,让他们教育开导子弟,那些渐渐地成为俊杰的人,他亲自予以礼遇。从此后晋江参加童子试的多达万人。‎ 先生从金溪免职后归居华容,足不出户。华容在洞庭湖畔,地势低洼而赋税苛重。在明朝末代,百姓多有流亡。国家最初规定赋税准许原来额度每十亩可减为六亩多,后来土地开垦面积渐渐增加,而朝廷清丈令下达后,县官认定他们欺骗官府、隐瞒实情,准备征收全额赋税。先生说:“我没有中等人家的田产,而乡人就更困苦不堪了。”于是到县衙禀报事由,说这地方都是湖岸荒滩之地。十有八九被水浸没,百姓愚昧,不懂得按先例请求减免赋税。应当准许湖乡按下等地来征收赋税,一亩地只收一升粮。县官相信先生一向是有德行的人,(又)了解到他反映的民情属实,没有其他(隐情),终于按他说的办了。华容人至今还受用他给大家带来的利益。‎ 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评论说:先生在官府任职前后只有四年,但是他造福于民的事却很多啊。‎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每小题4分)‎ 江上阻风 ‎ (清)宋琬①‎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注:①宋琬在顺康年间,因被人诬告曾两次下狱,释放后长期赋闲。康熙十一年,年近花甲的宋琬又被起任四川按察使,这首诗就是赴任途中所作。‎ ‎(1)请简要分析“瞿塘西望路悠悠”一句所蕴含的深层含意。‎ 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结合注释,抓住“无聊”“倚舵楼”“泪”“白发”等关键词,分析其深层含意。‎ 参考答案:此句一语双关,明写过了瞿塘峡这险要之处,西行之路还十分漫长;实写未来的仕宦之路,正如这瞿塘峡西面的水路一样险恶,一样漫长。‎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奇妙之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9‎ 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答题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第三句以巨浪比喻征人泪,第四句以浪花比喻白发,把长江拟人化,手法新奇。第二问,抓住“路悠悠”“征人泪”“巨浪”“西风”“白头”等意象,结合注释,可以体会出诗人的感情。‎ 参考答案:诗人将巨浪与“征人泪”作类比(或以巨浪比喻征人泪),征人的泪水竟如长江水一样可以随风作浪,并且以江上的如雪白浪来比喻白发(或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和长江都为西风阻行而愁白了头发),更是新奇之至。抒发了诗人在高压统治之下惊惧惶恐、愤懑悲凉的思想感情(或突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羁旅生活的厌倦之情)。‎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        。 ‎ ‎(司马迁《报任安书》)‎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檐牙高啄;        ,勾心斗角。 ‎ ‎(杜牧《阿房宫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苏轼《赤壁赋》)‎ 答案:(1)仲尼厄而作《春秋》 乃赋《离骚》 (2)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3)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五、(12分,每小题4分)‎ ‎16.阅读下面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它的中心意思,不超过20字。‎ 追求健康长寿是现代人的普遍愿望。近年,美国农业部推出了“食物指南金字塔”图形,成为美国人摄取食物的最佳方案。金字塔底层为面包、米饭等谷类食物,是饮食的基础;第二层为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第三层为肉、蛋、奶等,是蛋白质的来源;顶层为脂肪、油类、甜食,只要少量即可。许多食品学家都认为这种饮食结构设计合理,有利于人的科学饮食,追求健康长寿。中国20世纪90年代也颁布过《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强调“食物要多样,粗细要搭配,三餐要合理,营养要保证,甜食不宜多,油脂要适量”,这与金字塔图形十分相似。‎ 参考答案:科学的(合理的)饮食结构(搭配)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是人健康长寿的条件)。‎ ‎17.“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宣传短片“走基层”的宣传语,请以此为示例,分别为“读书”“交友”各写一句宣传语。‎ 示例:走基层: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1)读书: ‎ ‎ ‎ ‎(2)交友: ‎ ‎ ‎ 答案示例:(1)我的眼睛过滤过多少书页,我的脑海里就积累多少知识。‎ ‎(2)我的双手捧出多少真诚,我的身边就萦绕多少友情。‎ ‎18.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80字。‎ 解析:做题时要注意,丰子恺的画多是表现新中国成立前人物的生活情景的,从画中人物的外貌和服饰就可以看出。奶奶手中牵着的可能是她的孙子,孩子走路像在跳舞,他们来到巷口,张望什么呢?根据画面内容进行合理想象,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夕阳西下,晚霞如飘扬在天空中的轻纱,暮色温柔。奶奶牵着孙子的小手,伫立巷口,翘首盼望那远游者归来的身影——是儿子,是父亲。背后,深巷幽幽,低吟着等候者的悠悠心曲。‎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9~22题。‎ 窗的随想 9‎ ‎ 刘心武 ‎①中国古典建筑的窗,要求窗框就是画框,看出去是一幅图画。杜甫除有“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名句外,还有若干“望窗外如赏画”的吟诵,如他在成都草堂“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奢”,于是窗框就框出了美景:“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如果窗外望不到自然风景,那么,就人造景观,比如竖起太湖石,栽种芭蕉、梧桐、竹丛、鸡爪红枫……所面对的墙壁会让爬山虎点缀,甚至放养一只仙鹤。‎ ‎②窗的基本功能,是进光、透气。当然在更古的时候,窗洞也是烟囱。中国古典窗,往往为了追求审美效果,而牺牲掉透光量和透气性。西方的古典窗则非常重视透光、透气的功能,比如他们很早就有落地窗,窗户的下部直接与地板衔接,这在中国古典居室建筑中是几乎没有的。德国古典小说《茵梦湖》里写到蝴蝶窗,这种窗户体型大,上部呈圆弧形,窗扇可充分推开以至与外墙面紧贴,这样从外面望过去,窗扇就如蝴蝶的两只翅膀。西方从古典窗开始,就追求窗扇闭合时要十分严密,尽量做到隔音、隔气以及一切窗外的信息。但中国古典窗不但不追求严密隔绝,相反,还追求窗里窗外的沟通,“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对于从窗外渗进的地气与虫声,不但不反感,而是倍觉欣慰。最典型的例子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他有四句诗,“散发乘夕凉”,从外面回到家里,就把头发散开乘凉,“开轩卧闲敞”,把建筑物的窗户全都打开,躺到凉榻上,于是,他眼、耳、鼻、舌、身、心,全方位地享受窗户给予他的生命快乐:窗框如画框,窗外是图画,视觉享受自不消说;“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有嗅觉、听觉享受,在那样一个暑日的傍晚,闻着荷花香,听到竹丛那些竹叶叶尖上凝聚的露滴不断地落到地面或荷池中,肯定满口生津,舌享受也有了,而卧在榻上的肢体肯定也就更加惬意,进一步,他就想弹琴,想知音,想跟朋友分享这美好的一切,心中诗意盎然,灵魂也就从至美升华到至善的境界。‎ ‎③中国窗的私密性差。以往的窗,木质窗棂上糊的是高丽纸,北京有俗语“捅破那层窗户纸”(意味着让真相大白),更有“听窗根”“隔窗有耳”之说,那种窗户纸不但用手指头很容易捅破,用舌尖的唾液也能将其舔破。《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写宁国府的女主子尤氏,带着丫头银蝶,从荣国府回到宁国府,来到其丈夫和一群狐朋狗友聚赌胡闹的屋子窗外,又偷听,又偷看,情节的合理性,就在于那个时代的中国即使是贵族府第,窗棂上多半还是糊着高丽纸,既难隔音,也难隔影。‎ ‎④西方的窗,则很早就重视维护隐私的功能。在玻璃大量使用以前,会以厚实的木材,甚至辅以铁皮,来制作窗扇,一旦窗扇关闭,室内就成为一个与窗外完全隔绝的私密空间。莎士比亚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五幕,场景是朱丽叶的卧室,两个恋人在那里幽会,但是时间匆匆流逝,很快到了天亮时分,朱丽叶母亲随时会来到这个地方,没办法,罗密欧必须离开,这时候就有一句台词由朱丽叶道出:“那么窗啊,让白昼进来,让生命出去!”窗,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道闸门,将隐私空间与公众共享空间严格地划分开,但是白昼来临,罗密欧必须通过窗户、阳台逃走,因此朱丽叶对窗充满哀怨——它竟不能让他们永享私密的爱情。‎ ‎⑤东西方传统窗文化的差异,并无对错优劣高低妍媸之分,人们到处生活,各处的人们纷纷创造出既有人类共通性又具民族特殊性的窗。现在值得讨论的,是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新型建筑材料的推广,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首先在城市里,出现越来越多的无窗建筑,特别是摩天楼等大型公共建筑,采用透明墙面,外望或许有窗的意味,但是没有了可以开启关合的窗扇,也就不能称窗。以北京为例,国家大剧院、水立方、中央电视台新楼,以及号称全球最大单体建筑的天竺机场T3航站楼,都无窗,这种趋势也已经推衍到某些高档公寓楼,据说是“智能建筑”,已经根本用不着窗户来提供照明、换气等功能,通过其本身的能源系统,能全天候地保持光亮、通风以及恒温、恒湿。人类的建筑,是否正在走向“窗灭绝”?‎ ‎⑥今年年初,国际上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颁给了中国建筑师王澍,他的那些作品,还大量地有窗,既有中国古典窗的元素,也有西方古典窗的元素,更从中国乡村农舍窗中汲取了营养,形成了一些可资研究的新型窗。‎ ‎⑦无论如何,这个世界,人们不能只是跟Windows(视窗)打交道,从居室之窗,到心灵之窗,孟浩然那样的窗享受,应该具有永恒的意义。‎ ‎(选自‎2012年8月20日《文汇报》,有删节)‎ ‎19.你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怎样理解的?(4分)‎ ‎(1)心中诗意盎然,灵魂也就从至美升华到至善的境界。‎ ‎(2)无论如何,这个世界,人们不能只是跟Windows(视窗)打交道。‎ 参考答案:(1)受到美丽景色的熏陶,心情变得美好舒畅,心性修养也得以提升,进而萌发善念,要同朋友共同分享这份美好。‎ 9‎ ‎(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或交流需要面对面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而不是在虚拟的网络交流平台上传递信息。‎ ‎20.东西方的窗有哪些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1)中国的古典窗,追求审美效果,而不大注重进光量和透气性;西方的古典窗则非常重视进光、透气的功能。(2)中国的古典窗追求窗里窗外的沟通;西方的古典窗追求窗扇闭合时要十分严密。(3)中国的古典窗的私密性差;西方的古典窗则很重视维护隐私性。‎ ‎21.作者在文中多处引用了古典诗词名句或中外小说、戏剧作品,请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1)充分佐证了作者的观点,从不同角度体现了窗的文化内涵。(2)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文化气息,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2.从文中可以看出,窗子的历史由来已久,但是,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推广,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窗子却濒临灭绝的境地。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4分)‎ 参考答案:观点一:虽然科学发达了,时代进步了,但是传统的一些美好的事物,我们还是需要保留的。比如,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窗,它在人类几千年的使用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我们要保护这种文化,进而享受它带给我们的生活上的乐趣。‎ 观点二:新事物出现,旧事物随之慢慢消亡,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所以,我们要坦然面对。传统的窗,固然美好,但在实用性上不及现代化的窗,被取而代之是合理的,所以,我们不必悲切烦恼,还是顺其自然为好。‎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作文材料内涵丰富,有利于考生提炼观点。考生要善于挖掘材料蕴含的意义:创造、创新,变革、变通。要注意揭示事物的丰富性、多元性,提炼出有新意、有个性、有创意的鲜明观点。考生可聚焦于大豆的升华和豆腐的受青睐,寻找思路,实现突破——变通带来新生、思路决定出路、柔性变通之美等。考生可从材料的初始价值出发,展开丰富的联想。‎ 如何让普通变得不普通?如何让平凡变得不平凡?如何让尴尬化为受欢迎?这离不开“变”——变化、变通、变形。这一“变”字体现了人们的尝试性、创造性、实践性。这一“变”字体现了人类的发现意识、生活智慧、探索精神。这一“变”不仅改变了大豆的命运,也改变了人们的饮食方式、饮食习惯,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任何“变”都离不开思考,离不开行动。光思考不行动是纸上谈兵,光行动不思考则只能是“愚公”。我们要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的劳动开创美好生活。‎ 例文展示:‎ 方式改变命运 周国平说:“人生由命运和对待命运的方式决定。相同的命运,方式不同,就成了本质上不同的命运。”正如营养丰富而又廉价的大豆,煮好的豆子让人肠胃胀气,而当豆子换一种方式,做成美味豆腐,它的命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方式改变命运,方式成就命运。信哉,不虚言也!‎ 最初,人生之为人,受造化的揉搓捣炼而万代延衍,革故鼎新,存续不断。千百年以来,代代相承,正因为有一群人不放弃寻找最佳的方式。‎ 犹如最初的陶器,被用作水器、米器,卑微不过如此,但经过烈火拉坯,终至成型成器。点点色釉,就使脚下的黄泥焕然而成瓷器,被奉之庙堂,受千万人追捧。仅因方式不同,命运便重新洗牌,让人不禁感慨:方式改变命运。‎ 然而,有多少人囿于平凡惨淡,终此一生?是的,不可否认,改变方式自有它的危险性,如跋山涉水或易坠入更黑暗的深渊,但是,仅因畏惧,我们就该墨守成规吗?‎ 9‎ 纵使寻找最佳方式需要背负百座十字架,需要戴上荆棘冠,但只要心中有光,坚信方式铸就命运,我们就能心怀坚毅,奋力前行,无惧无畏,终至那绚烂辉煌之境。‎ 不论寻找的过程有多么艰辛,也一定不可放弃,就算找到天之涯、海之角,找到生命的终结,也一定要坚信最佳的方式才是生命的金钥匙,是它让陈旧别开生面,让希望蓦然绽放,让未来豁然在眼前。‎ 如果有人问:“一滴水可以穿越沙漠吗?”墨守成规者一定哑口无言,然而试着将一滴水化为冰,那么,用冻成冰的水跨越沙漠,如何?最佳的方式,可以改变一滴水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命。‎ 哪怕生命是一匹千疮百孔的绸子,有太多的破洞需要缝补,有太多的褴褛需要整葺,只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也可以织出经纬,织出灿烂华章。‎ 涨潮时,鱼吃蚂蚁;退潮时,蚂蚁吃鱼。选择退潮时出行的蚂蚁就可以通过抓住最佳的方式从盘中餐变为对手的主宰者,蚂蚁和鱼并无绝对的强大,有的只是思维的强大。方式改变命运,方式铸就命运,于斯可见。‎ 破碎的葡萄可以成为甘醇的红酒,轧碎的甘蔗可以酿出玉液琼浆……唯有改变,才有醍醐灌顶的醒悟;唯有改变,才有天眼乍开的洞见;也唯有改变,才有命运不败的盛放。‎ 点评:高考文章的模板化,一直是语文界深恶痛绝的现象,而应试标准化的存在又让人无法彻底阻止一些学生甚至教师的投机行为。真正愿意主动抛弃范式而写出自己个性的文字,是十分难得的。本文亮点就在于抛弃应试作文的套路,尊重思维的基本流程,准确选取意象而成文;而且本文不是按并列式的思维建构文章,而是按照层递式的结构行文,循序渐进,更显深刻。考生紧扣话题重点的能力,远超很多仅以文采取胜的学生,后者常见的问题是在论述时有游离于话题之外的感觉。另外,简洁的语言中,暗藏力量,这也是文章的一大亮点。‎ 9‎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