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枣阳市高二政治12月检测试卷(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2016枣阳市高二政治12月检测试卷(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枣阳二中高二年级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现代绘画大师。他继承了我国绘画优秀传统,吸取西画之长,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者融之。”这表明:‎ ‎①文化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②传统绘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 ‎④文化创新能增加传统文化的价值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 ‎2.对于传统艺术或者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这是因为( )‎ A.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B.继承和发展是统一的 C.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D.文化具有继承性 ‎3.以“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为主题的癸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来自海内外24个国家和地区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炎黄子孙,共同祭拜人文始祖。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祭拜黄帝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对祖国先进文化的认同和坚守 B.海内外炎黄子孙每年祭拜黄帝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祭拜黄帝的主题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D.祭拜黄帝的主题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普世价值 ‎4.“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经历数代艺术家千锤百炼,虽然当今舞台上可运用的高科技手段层出不穷,但京剧还得从传统的韵味上下工夫。”二度梅花奖获得者、天津京剧院院长王平说。王平院长的话主要强调了( )‎ A.继承——文化创新的根基 B.科技——文化发展的动力 C.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 D.交流——文化创新的途径 ‎5.‎ - 11 -‎ 中华老字号全聚德和德国碧洛德葡萄酒有限公司曾联合举办“吃全聚德烤鸭,品碧洛德美酒”的美食配美酒活动,活动在传承全聚德饮食文化的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更时尚健康的消费理念和品位,取得了良好效益。这启示我们( )‎ ‎①传统文化能推动实践发展和民族文化繁荣 ‎ ‎②对外来文化应坚持“拿来主义” ‎ ‎③文化交流有助于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 ‎④要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共同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开展中华古代经典及现当代优秀诗文的诵读、书写、讲解,是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思想和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6.根据上述材料,国家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是为了发挥( )‎ ‎①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 ②优秀文化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 ‎ ‎③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④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人的成长的作用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7.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要“诵读经典”,是因为( )‎ A.只有发展才体现继承 ‎ B.文化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只要继承了传统就必定能实现发展 ‎ D.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8.近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历史留给我们的千姿百态的古村落正迅速消亡,保护刻不容缓。从文化角度看,保护古村落是因为( )‎ ‎①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有利于维护和展现文化多样性 ‎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对全面承袭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 A. ①③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②‎ ‎9.习近平主席在北师大考察时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是因为( )‎ A.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 - 11 -‎ B.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C.文化经典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 D.文化经典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10.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于( )‎ ‎①有利于吸收各国文化 ‎ ‎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 ‎④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趋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1.“中国是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完全继承 B.优秀传统文化是财富,应加以继承和发展 C.中国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D.书法艺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手段 徽商纵横明、清两代300多年,其从商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商业资本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一度居十大商帮之首。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2.徽商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塑造了极具特色的贾儒结合、义利相兼的理念,这说明( ) ‎ ‎①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 ‎②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 ‎③服务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 ‎④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3.徽商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绝非偶然,得益于其在经商处世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创新精神,这表明( )‎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 B.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继承 C.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 D.文化创新是文化实践的源泉和动力 - 11 -‎ ‎14.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各类电子书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但也有人认为,对于真正爱书的人来说,读纸质书才能让人享受慢慢思考的乐趣。这说明 ( )‎ ‎①纸质书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 ‎②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 ‎③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④电子传媒取代印刷媒体已成为必然趋势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中存在着与传统制造业类似的现象——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只能做贴牌加工,或仅仅出口文化“零件”和“素材”。要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必须 ( )‎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 D.彻底改变传统文化 ‎16.短信、微信拜年、低碳过年等新的文化潮流、文化手段与中国传统春节相结合的形式已经成为中国春节亮丽的人文景观,只有引导新的文化潮流,运用新的文化手段,春节新文化才会实现,才会不断丰富中国传统春节“年味”。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角度看,下列对短信、微信拜年交流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 A.意味着旧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彻底消失 B.能够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17.某学者指出,既然不能强制人“关掉电视”,那么要摆脱天生娱乐化的电视媒介的控制,唯一有希望的方法是学校教育。通过教育教会学生主动疏远某些信息形式,让学生懂得不能“用笑声代替思考”。这说明 ( )‎ A.教育对人的教化与培育具有重要作用 B.在抵制“泛娱乐化”的问题上,教育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C.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D.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18.儒学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和儒家文化传统被西方世界称颂并吸收利用,儒学现在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从文化角度看,儒学能从中国走向世界,是因为( )‎ ‎①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 ‎②各民族文化渐趋相同 ‎ - 11 -‎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9.自利玛窦把《四书》翻译成拉丁文,至今的400多年间,中国几乎所有的文史经典都被翻译成了各国文字,成为全人类的财富。同时,中国也翻译出版了大量国外书籍。这说明( )‎ ‎①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②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渐趋融合 ‎③不同民族文化有差异,但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 ‎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20.2013年2月西沙群岛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巡查和执法督察工作已结束,考古人员新发现水下文化遗产12处。我国之所以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 )‎ A.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 B.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是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载体 ‎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1.下图是一个德国人阐释的中国人与德国人表达个人观点的方式,这背后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区别、相互交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不同的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造成了文化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家风又指门风,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和为人处世伦理,甚至影响人的一生。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 - 11 -‎ 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深远持久的 ‎ ‎③要全面继承传统道德准则和处世伦理 ‎ ‎④家庭教育是传达社会规范、培养良好风尚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3.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24.“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京东等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 )‎ ‎①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 ‎ ‎②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著名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有关“文化是什么”的话题时,说道:“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上述观点说明了(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塑造着人 ‎ ‎②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的 ‎③文化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 ‎ ‎④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6.‎ - 11 -‎ 影像的数字化使文化产品的载体越来越轻盈,精神产品的传播也越来越迅捷。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打破了文化传播的时空界限,让文字、视频、音乐可以在瞬间传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这说明( )‎ A.新传媒已取代旧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B.科技进步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C.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D.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日渐重要 ‎27.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28.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在下列形式中不具有意识形态部分的是( )‎ ‎①思想 ②道德 ③科学技术 ④信仰 ⑤语言 ⑥文字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③⑤⑥ D.③④⑥‎ ‎29.《唐代诗词108部系列微电影》用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解读、建构唐诗精华和精神本质,更适应了当今人们的欣赏和观影需求。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意味着 A.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 D.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0.成书于元末明初(14世纪)的小说《三国演义》,描写汉末、三国(184—280年)的战争,多次出现“火药”、“炮响”;但事实上,火药直到唐初(7世纪)才被发明,用于战争则又迟至宋、元—汉末、三国是不可能有“火药”、“炮响”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①文学作品源于主观想象,不必拘泥于史实 ‎②文学创作总是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的印记 ‎③文学作品,归根到底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 11 -‎ - 11 -‎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40分)‎ ‎31.“门前的小河里有鱼,山上的林子里有鸟,青瓦白墙的祖屋冒着炊烟,邻家大伯的笑脸透着和善……”这是文人笔下对故乡的思念和儿时美好的回忆。‎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山东省某地充分借鉴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的成功经验,把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并派专人深挖历史古韵,延续古风民俗,保持住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同时,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建设村级文化综合阵地,打造农民精神家园,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做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该地是怎样做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6分)‎ ‎(2)城镇化建设必须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这一要求的重要意义。(8分)‎ ‎32.(30分)材料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贵遗产,值得加以挖掘整理,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源。‎ - 11 -‎ 材料二: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认为,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因此,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 材料三:我们的春节,有着太丰富、太多样的传统与风俗,各地的百姓总是会把“过年”这件最喜庆的事儿带上自己最浓郁的地方色彩。有人说:“‘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所以,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不同的。”‎ ‎(1)如何正确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源?(9分)‎ ‎(2)说明材料二中对待传统文化的“三个态度”的内涵。(9分)‎ ‎(3)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12分)‎ 参考答案 选择:‎ ‎1_5DBBAC 6_10ADBAC 11_15BDABB ‎ ‎16_20BADCD 21_25CCABA 26_30CCCCD 解答题:‎ ‎31.‎ ‎(1)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设有历史记忆和富有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3分)‎ ‎②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美丽乡村。(3分)‎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保留自然文化景观和优秀的文化遗产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②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城镇化建设中保留传统的建筑,文物的保护,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2分)‎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能够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2分)‎ - 11 -‎ ④优秀的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保留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保障了人们的文化权益,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2分 ‎32.‎ ‎(1)①立足社会实践,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发展创新。(3分)‎ ‎②着眼于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分)‎ ‎③着眼于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3分)‎ ‎(2)①所谓分析的态度,就是要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3分)‎ ‎②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既要吸取世界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也要让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3分)‎ ‎③所谓前瞻的态度,就是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立足社会实践,面向未来,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3分)‎ ‎(3)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4分)‎ ‎②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4分)‎ ‎③因此,认为“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是正确的,但认为各民族的文化一定不同则是错误的。(4分)‎ - 11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