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大石桥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2016大石桥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水源二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1-10单选每题2分,11、12、13多选每题3分,共29分)‎ ‎1.雨后的街道上有些积水,到了夜晚背着灯光行走,则看到(  )‎ A.干燥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B.积水处较亮 C.干燥地面较亮 D.积水处发生漫反射 ‎ ‎ ‎2.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它的速度最接近(  )‎ A.3m/s B.30m/s C.300m/s D.3000m/s ‎ ‎ ‎3.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 ‎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 ‎ ‎ ‎5.三个相同的杯子中装有部分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依次放入甲、乙、丙三个杯中,水面恰好相平,则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ρ铜>ρ铁>ρ铝)(  )‎ A.甲杯 B.乙杯 C.丙杯 D.原来装水一样多 ‎ ‎ ‎6.如图,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则该同学是(  )‎ A.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 ‎ ‎7.一个人站立于平面镜前3m处,如果此人以0.5m/s的速度向镜面走去,经过1秒钟人与像的距离是(  )‎ A.3m B.0.5m C.3.5m D.5m ‎ ‎ ‎8.一辆汽车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 A.通过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23‎ B.通过路程越短,速度就越大 C.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大 D.速度与通过路程的长短和运动时间无关 ‎ ‎ ‎9.“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道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 ‎ ‎10.一般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现象,当物体受热膨胀时,它的密度(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都有可能 ‎ ‎ ‎11.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放出热量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 B.夏天,冰箱门口飘出的“白气”‎ 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 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 ‎ ‎12.为了使同学们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公路等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教室内保持安静,不发出任何声音 B.在学校周围植树 C.让同学戴个防噪声耳罩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 ‎ ‎13.同学们在湖水里看到了“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美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B.水中的云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实像 C.水中的鱼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 D.水中的云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实像 ‎ ‎ ‎ ‎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9分)‎ ‎14.如图所示,图甲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图乙中小球的直径是      cm.‎ ‎ ‎ 23‎ ‎15.如图所示,正在空中下落的特技跳伞运动员之间必须保持      ,才能形成一定的造型,如果运动员以自身为参照物,他们感到大地是      的.‎ ‎ ‎ ‎16.甲乙两实心金属块,它们的体积之比为2:1,将它们分别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盘中,天平恰好平衡.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      ;若将甲切去,乙切去,那么甲和乙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      .‎ ‎ ‎ ‎17.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      像的性质制成的.摄影师用一台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完半身照后,接着又给她拍全身照,摄影师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小芳,同时      (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之间的距离.‎ ‎ ‎ ‎18.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      (选填“红外线”或者“紫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      .‎ ‎ ‎ ‎19.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      成水融入温泉水中(填物态变化名称).生活中,人们常用酒精棉球擦发烧病人的额头为他降温,这是利用酒精在蒸发过程中      (填“吸”或“放”)热.‎ ‎ ‎ ‎20.成语“万籁俱寂”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      很小.在学校、医院附近有如图所示的警示牌,这种保持安静的做法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 ‎ 23‎ ‎21.冰的密度是0.9×103 kg/m3.一块体积为100cm3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是      g,体积是      cm3.180g的水结成冰后,质量是      kg,体积是      cm3.‎ ‎ ‎ ‎ ‎ 三、作图题(6分)‎ ‎22.(4分)如图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1,水中另有一发光点A2.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A的位置,请画出:‎ ‎(1)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2)A2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 ‎ ‎23.请画出如图光线经过透镜的光路图.‎ ‎ ‎ ‎ ‎ ‎ ‎ 四、简答题(4分)‎ ‎24.一天下午,天气突然变得阴沉,九年一班的同学们正在教室上课,窗户的玻璃上出现了许多雾水,但是隔壁无人上课的物理实验室玻璃上的雾水却不明显,这是为什么?‎ ‎ ‎ ‎ ‎ 五、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 ‎25.一容积为3×102cm3的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口,求:‎ ‎(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 ‎(2)石块的密度.‎ ‎ ‎ ‎26.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经过3.0s听到爆炸声音,求大炮距坦克多远?炮弹飞行速度多大?(声速u=340m/s)‎ ‎ ‎ ‎ ‎ 23‎ 六、实验题(共26分)‎ ‎28.(5分)小宇用如图10所示的装置作“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直到沸腾5min后停止加热.记录的数据如表,其中第2min时的温度如图所示,为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水温/℃‎ ‎90‎ ‎92‎ ‎96‎ ‎98‎ ‎98‎ ‎98‎ ‎98‎ ‎98‎ ‎98‎ ‎(2)根据表中数据,水的沸点是      ℃.这是因为当地的大气压      (填高于或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撤去酒精灯,小宇观察到水不再沸腾,这个现象说明水沸腾需要      ;‎ ‎(4)小宇想加快实验的进度,他可以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 ‎ ‎ ‎ ‎29.(8分)小明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 ‎ ‎(1)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则可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天平调节水平平衡后,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华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华所说的两个错误是:①      ;②      .‎ ‎(3)小明虚心地听取了小华的建议,重新进行操作.在称量过程中,又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情况,他应该      ;‎ ‎(4)天平再次调到水平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那么小明所称量物体的质量是      g.‎ ‎ ‎ ‎30.(6分)某实验小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安同学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乙所示,把该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当把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35cm位置时,移动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      .‎ 23‎ ‎(3)当把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45cm位置时,移动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将发光物体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1cm,则所成像的大小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 ‎31.(7分)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 竖直架在一 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3)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白纸,则白纸上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5)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的      (填“A”或“B”)这一侧面观察,一位同学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 ‎ ‎ ‎ 23‎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水源二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1-10单选每题2分,11、12、13多选每题3分,共29分)‎ ‎1.雨后的街道上有些积水,到了夜晚背着灯光行走,则看到(  )‎ A.干燥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B.积水处较亮 C.干燥地面较亮 D.积水处发生漫反射 ‎【考点】光的反射.‎ ‎【专题】应用题.‎ ‎【分析】平静的水面比较平滑发生镜面反射,镜面反射能使平行入射的光线平行射出;路面比较粗糙发生漫反射,漫反射能使平行入射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 如果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眼的多,人看到的物体亮,否则看到的物体比较暗.‎ ‎【解答】解:雨后的街道上有些积水,因为背着月光虽然水面仍然是镜面反射,但是此时的反射光全部射到人的后背,几乎没光射入人的眼睛;而干燥地面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故有光线射入人的眼睛,故此时地面较亮,所以雨后的街道上有些积水,到了夜晚背着灯光行走,则看到干燥地面较亮.‎ 故选C.‎ ‎【点评】(1)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和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情况,会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 ‎ ‎2.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它的速度最接近(  )‎ A.3m/s B.30m/s C.300m/s D.3000m/s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压轴题;估算题.‎ ‎【分析】把以上速度的单位全部化成与高速公路上标志牌上的速度单位相一致的km/h,再与高速公路上规定的速度相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m/s=3.6km/h,30m/s=108km/h,300m/s=1080km/h,3000m/s=10800km/h,‎ 所以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它的速度最接近108km/h.‎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单位的换算,关键是要知道高速公路上允许的最高速度和最低速度是多少.‎ ‎ ‎ ‎3.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与信息.‎ ‎【专题】声现象.‎ ‎【分析】(1)真空不能传声.‎ ‎(2)频率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振幅大小影响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3‎ ‎(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根据超声波的应用判断.‎ ‎【解答】解: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A错误;‎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通过改变弦的长度来改变音调的,故B错误;‎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以及超声波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 ‎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利用题目中告诉的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人观察到得烛焰的像的性质,从而可以确定答案.‎ ‎【解答】解: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在凸透镜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只有选择项C中所示的情况符合这个规律.‎ 故选C.‎ ‎【点评】这是一道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考查的一道比较容易的题目,通过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确定成像的性质,然后与选择项对应确定答案.‎ ‎ ‎ ‎5.三个相同的杯子中装有部分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依次放入甲、乙、丙三个杯中,水面恰好相平,则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ρ铜>ρ铁>ρ铝)(  )‎ A.甲杯 B.乙杯 C.丙杯 D.原来装水一样多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实验分析法.‎ ‎【分析】质量相同的三个金属块,由于密度不同,它们的体积也是不同的,所以当放入杯子中的时候,三个杯子内的液面上升的高度也是不一样的,放入的金属块体积大的液面上升的多,放入的金属块小的液面上升的少.‎ ‎【解答】解:已知:m铜=m铁=m铝,且ρ铜>ρ铁>ρ铝,由V=mρ可得:V铜<V铁<V铝;‎ 设甲、乙、丙三个杯子原先的装水量分别为:V甲、V乙、V丙,‎ 由于三个实心金属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中时,“水面恰好相平”,即三个杯子中的总体积相同,可得:‎ V总=V甲+V铜=V乙+V铁=V丙+V铝,‎ 而V铜<V铁<V铝,则V甲>V乙>V丙;‎ 即原先装水最多的是甲杯,‎ 故选A.‎ 23‎ ‎【点评】本题的关键点是金属块体积+杯中原水体积=杯中放入金属块后的体积,考查了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掌握物体放入液体浸没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体积.‎ ‎ ‎ ‎6.如图,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则该同学是(  )‎ A.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解答】解:由题干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模型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招的热点.‎ ‎ ‎ ‎7.一个人站立于平面镜前3m处,如果此人以0.5m/s的速度向镜面走去,经过1秒钟人与像的距离是(  )‎ A.3m B.0.5m C.3.5m D.5m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计算题;实验题;实验分析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像与人向镜面靠近的速度相等,并结合速度的公式判断人与像的距离.‎ ‎【解答】解:由v=可得,人1s通过的距离:‎ s=vt=0.5m/s×1s=0.5m,‎ 经过1秒钟,人与镜面的距离为3m﹣0.5m=2.5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5m,‎ 所以,人与像之间的距离为2.5m×2=5m.‎ 故选D.‎ ‎【点评】此题将物体的运动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结合,同时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速度公式的运用,在分析时,只要细心,难度不大.‎ ‎ ‎ ‎8.一辆汽车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 A.通过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B.通过路程越短,速度就越大 C.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大 D.速度与通过路程的长短和运动时间无关 23‎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也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因此速度与通过路程的长短和运动时间无关.‎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知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 ‎ ‎ ‎9.“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道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应用题.‎ ‎【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根据我们对于液化和凝华的了解来作答.‎ ‎【解答】解:雾、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霜、雪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自然现象中雾、露、霜、雪的形成过程,判断物态变化,先看变化前后的状态,再根据定义确定.‎ ‎ ‎ ‎10.一般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现象,当物体受热膨胀时,它的密度(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都有可能 ‎【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物体受热膨胀时,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根据公式ρ=可知密度的大小变化.‎ ‎【解答】解:物体受热膨胀时,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根据公式ρ=可知密度变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密度的计算,关键是密度公式的应用,要知道物体受热膨胀时质量不变,体积变大.‎ ‎ ‎ ‎11.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放出热量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 B.夏天,冰箱门口飘出的“白气”‎ 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 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23‎ ‎【分析】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A、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不符合题意;‎ B、冰箱门口飘出的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内冒出的温度较低的空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符合题意;‎ C、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符合题意;‎ D、天上纷纷落下的雪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符合题意.‎ 故选BC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判断生活中一些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以及这些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的掌握.‎ ‎ ‎ ‎12.为了使同学们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公路等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教室内保持安静,不发出任何声音 B.在学校周围植树 C.让同学戴个防噪声耳罩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答】解:A、噪声的产生处是在学校外面,学生在教室内上课需要讨论回答问题,保持安静、不讲话,不合理,符合题意;‎ 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合理,但不符合题意.‎ C、如果学生都戴防噪声耳罩,可以从声音的接受处减弱噪声,但学生同样也听不到老师的讲课声音,不合理,符合题意;‎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会显示噪声的分贝,但无法减弱噪声,不合理,符合题意;‎ 选ACD.‎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解答.‎ ‎ ‎ ‎13.同学们在湖水里看到了“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美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B.水中的云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实像 C.水中的鱼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 D.水中的云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实像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反射.‎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知识,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知道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其实是看到物体的虚像,这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23‎ ‎【解答】解:水中的云是云在水中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及成因,同时也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这两种情况学生很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二者所成的都是虚像,但成像原理不同.‎ ‎ ‎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9分)‎ ‎14.如图所示,图甲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36.6 ℃;图乙中小球的直径是 1.26 cm. ‎ ‎【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长度的测量.‎ ‎【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①使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时,首先要明确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线相垂直.‎ ‎②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由图知:‎ ‎①在体温计上,最小示数和最大示数分别为35℃和42℃,所以测量范围为35℃~42℃;1℃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示数为36.6℃;‎ ‎②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球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3.2cm和3.3cm之间偏向3.3cm一侧,估读为3.26cm,所以小球的直径为d=3.26cm﹣2.00cm=1.26cm.‎ 故答案为:36.6;1.26.‎ ‎【点评】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线垂直.‎ ‎ ‎ ‎15.如图所示,正在空中下落的特技跳伞运动员之间必须保持 静止 ,才能形成一定的造型,如果运动员以自身为参照物,他们感到大地是 运动 的.‎ 23‎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应用题.‎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此题的关键是参照物的选择.‎ ‎【解答】解:特技跳伞运动员在做空中造型表演,他们的速度是相同的,这样它们可以互为参照物,也就是在他们保持相对静止时,才能形成一个造型;‎ 如果运动员以自身为参照物,他们感到大地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 ‎【点评】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特技跳伞运动员在做空中造型表演,其次是参照物的选择.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 ‎16.甲乙两实心金属块,它们的体积之比为2:1,将它们分别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盘中,天平恰好平衡.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 1:1 ;若将甲切去,乙切去,那么甲和乙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 1:2 .‎ ‎【考点】密度的计算;质量的测量与天平;密度及其特性.‎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甲乙物体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盘中,天平恰好平衡,说明两物体质量相同,已知体积之比,根据公式ρ=可求密度之比,甲乙各自切去一部分后,各自密度不变,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没有关系.‎ ‎【解答】解:天平平衡,说明两物体质量相同,所以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1:1,‎ 密度之比为===,密度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大小无关,所以切去一部分后,密度之比不变仍为1:2. ‎ 故答案为 1:1;1:2.‎ ‎【点评】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和密度的性质,关键是密度公式的应用,重点是密度的性质,记住密度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有的属性,与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没有关系.‎ 23‎ ‎ ‎ ‎17.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 实 像的性质制成的.摄影师用一台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完半身照后,接着又给她拍全身照,摄影师应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小芳,同时 减小 (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之间的距离.‎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解答】解: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性质制成的.‎ 摄影师用一台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完半身照后,接着又给她拍全身照,此时摄影师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增大了物距,所以应减小像距才可以在底片上得到清晰的像.所以应该缩短照相机暗箱长度.‎ 故答案为:实;远离;减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定熟练掌握成像规律的内容,还考查了成像规律的应用,要搞清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 ‎ ‎18.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 红外线 (选填“红外线”或者“紫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 光的反射 .‎ ‎【考点】红外线;光的反射.‎ ‎【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归纳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 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都遵循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解答】解: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红外线进行遥控.遥控器对着墙时,按下遥控器的按钮发射红外线,红外线经过墙的反射作用,来控制电视机.‎ 故答案为;红外线;光的反射.‎ ‎【点评】本题考查红外线的应用和光的反射,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 ‎ ‎19.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 液化 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 熔化 成水融入温泉水中(填物态变化名称).生活中,人们常用酒精棉球擦发烧病人的额头为他降温,这是利用酒精在蒸发过程中 吸 (填“吸”或“放”)热.‎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液化放热,汽化吸热;‎ ‎(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解答】解:(1)温泉水上面笼罩着一层白雾,是温泉内的水先汽化,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2)雪花落入池水中不见踪影,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3)用酒精棉球擦发烧病人的额头为他降温,这是利用酒精在蒸发过程中吸热的特点.‎ 故答案为:液化;熔化;吸.‎ 23‎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常见物态变化以及变化中吸放热的分析,抓住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 ‎ ‎20.成语“万籁俱寂”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 响度 很小.在学校、医院附近有如图所示的警示牌,这种保持安静的做法属于在 声源 处减弱噪声.‎ ‎【考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声现象.‎ ‎【分析】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传播途中减弱、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万籁俱寂”说明声音的振幅较小,故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会较小;‎ 噪声也是声音,也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故答案为:响度;声源.‎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响度与减弱噪声的途径,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 ‎ ‎21.冰的密度是0.9×103 kg/m3.一块体积为100cm3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是 90 g,体积是 90 cm3.180g的水结成冰后,质量是 0.18 kg,体积是 200 cm3.‎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1)知道冰的体积和密度,利用m=ρV求冰的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根据V=求水的体积.‎ ‎(2)已知水的密度和体积,可以得到水的质量,也就是冰的质量;已知冰的质量和密度,利用公式V=得到冰的体积.‎ ‎【解答】解:‎ ‎(1)由ρ=得冰的质量:‎ m冰=ρ冰V冰=0.9g/cm3×100cm3=90g;‎ 冰化水,水的质量不变,‎ 所以水的质量:‎ m水=m冰=90g,‎ 由ρ=得水的体积:‎ 23‎ V水===90cm3.‎ ‎(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所以180g的水结成冰后质量还是180g,即0.18kg;‎ 冰的体积为:‎ ‎===200cm3.‎ 故答案为:90;90;0.18;200.‎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状态无关;二是掌握单位换算:1×103kg/m3=1g/cm3.‎ ‎ ‎ 三、作图题(6分)‎ ‎22.(4分)如图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1,水中另有一发光点A2.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A的位置,请画出:‎ ‎(1)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2)A2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的位置,所以找到A1在水中的像的位置是解决本题的第一关键,又因为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所以找到此光线的入射点是解决本题的第二关键,这两个问题得到解决,本题也就基本完成了,剩余的就是连接A1、A2点以及人眼与光线的入射点之间的连接问题了,连接时注意连线的虚实和光线的方向问题即可.‎ ‎【解答】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A1关于水面的像点A1′,连接A1′与人眼,交于水面一点O,过O点垂直水面作出法线,A1到O为入射光线,O到人眼为反射光线,如图;‎ ‎(2)A2到O为入射光线,O到人眼为折射光线,如图:‎ 23‎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的折射规律和光在空气中发生反射的规律的综合应用,要熟记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才能灵活解答本题.‎ ‎ ‎ ‎23.请画出如图光线经过透镜的光路图.‎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答】解:‎ ‎(1)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点评】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 ‎ 四、简答题(4分)‎ ‎24.一天下午,天气突然变得阴沉,九年一班的同学们正在教室上课,窗户的玻璃上出现了许多雾水,但是隔壁无人上课的物理实验室玻璃上的雾水却不明显,这是为什么?‎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应用题;简答题.‎ ‎【分析】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液化是放热的,所以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容易液化.‎ 23‎ ‎【解答】答:天气变阴,气温降低,窗户上的玻璃温度降低,教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玻璃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在玻璃的内表面,而隔壁的物理实验室由于没有同学呼出的大量水蒸气,所以玻璃上液化现象并不明显.‎ ‎【点评】本题只要抓住雾水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即可解答.只要抓住这一点,就会想到九年一班的同学们正在教室上课,同学呼出的大量水蒸气,而隔壁的物理实验室由于没有同学呼出的大量水蒸气,所以如此.‎ ‎ ‎ 五、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 ‎25.一容积为3×102cm3的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口,求:‎ ‎(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 ‎(2)石块的密度.‎ ‎【考点】密度的计算.‎ ‎【专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1)25块石子的体积等于瓶子容积减去0.2kg水的体积,‎ ‎(2)求出石块的总质量,利用密度公式ρ=求石子的密度.‎ ‎【解答】解:‎ ‎(1)由ρ=得0.2kg水的体积:‎ V水===2×10﹣4m3;瓶子的容积:‎ V瓶=3×102cm3=3×10﹣4m3,‎ 石子总体积:‎ V石=V瓶﹣V水=3×10﹣4m3﹣2×10﹣4m3=1×10﹣4m3;‎ ‎(2)石块密度:‎ ρ石===2.5×103kg/m3;‎ 答:(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为1×10﹣4m3;‎ ‎(2)石块的密度为2.5×103kg/m3.‎ ‎【点评】本题考查体积、密度等的计算,关键是想到石块总体积加0.2kg水的体积等于瓶子容积,算石块的密度还可用一块石子的质量除以一块石子的体积.‎ ‎ ‎ ‎26.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经过3.0s听到爆炸声音,求大炮距坦克多远?炮弹飞行速度多大?(声速u=340m/s)‎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知道炮弹爆炸发出声音传到反坦克炮的时间和声音的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反坦克炮与坦克之间的距离;‎ ‎(2)知道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从开炮到炮弹击中目标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炮弹飞行的速度.‎ 23‎ ‎【解答】解:(1)∵v=,‎ ‎∴大炮距坦克s=ut=340m/s×(3.0s﹣0.6s)=816m;‎ ‎(2)炮弹飞行的距离s'=s=816m; ‎ ‎ 炮弹运行速度v'===1360m/s.‎ 答:大炮距坦克816m,炮弹运行速度是1360m/s.‎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认真审题,确定从开炮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从开炮到炮弹击中目标的时间时本题的关键.‎ ‎ ‎ 六、实验题(共26分)‎ ‎28.(5分)小宇用如图10所示的装置作“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直到沸腾5min后停止加热.记录的数据如表,其中第2min时的温度如图所示,为 94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水温/℃‎ ‎90‎ ‎92‎ ‎96‎ ‎98‎ ‎98‎ ‎98‎ ‎98‎ ‎98‎ ‎98‎ ‎(2)根据表中数据,水的沸点是 98 ℃.这是因为当地的大气压 低于 (填高于或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撤去酒精灯,小宇观察到水不再沸腾,这个现象说明水沸腾需要 吸热 ;‎ ‎(4)小宇想加快实验的进度,他可以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可以适当减少水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 .‎ ‎ ‎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在对温度计进行读数时,要首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持平.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2)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 ‎(3)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4)要减少加热时间,可以适当减少水量、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给烧杯加盖.‎ ‎【解答】解:(1)由图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90℃+4×1℃=94℃;‎ ‎(2)由图象知,水在第5min开始沸腾,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所以此时低于1标准大气压.‎ 23‎ ‎(3)水沸腾后,若撤去加热源,则水不再吸收热量,也就不能维持沸腾状态,所以此时水的沸腾停止;‎ ‎(4)要减少加热时间,可以适当减少水量、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给烧杯加盖等措施.‎ 故答案为:(1)94;(2)98;低于;(3)吸热;(4)可以适当减少水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 ‎【点评】掌握液体沸腾的条件、沸腾的特点、沸点、沸点跟气压的关系等.‎ ‎ ‎ ‎29.(8分)小明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1)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则可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天平调节水平平衡后,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华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华所说的两个错误是:① 物体应放在左盘内,砝码应放在右盘内 ;② 不应该用手拿砝码 .‎ ‎(3)小明虚心地听取了小华的建议,重新进行操作.在称量过程中,又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情况,他应该 向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向右调游码 ;‎ ‎(4)天平再次调到水平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那么小明所称量物体的质量是 47.4 g.‎ ‎【考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 ‎【专题】应用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根据天平的正确使用进行填写:‎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 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 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解答】解:(1)在测量前的调平时,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则可将平衡螺母向 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称量时,应左盘放被测物体,右盘放砝码,即图中的物和码放反了;同时加减砝码用镊子,而图中是用手加减砝码的,所以这两个地方错误;‎ ‎(3)若在测量过程中出现甲图的情况,即表明物体较重,砝码较轻,故应该向右移动游码;‎ ‎(4)此时所以砝码的质量是:45g;标尺上的是示数是2.4g;故物体的质量等于45g+2.4g=47.4g.‎ 故答案发为:(1)右; (2)①物体应放在左盘内,砝码应放在右盘内; ②不应该用手拿砝码;(3)向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向右调游码; (4)47.4.‎ ‎【点评】天平的使用规则及注意事项是一个重点知识,包括放置天平、怎样调节横梁平衡、调节横梁平衡前要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怎样读数等等.‎ 23‎ ‎ ‎ ‎30.(6分)某实验小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安同学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 ‎(2)如图乙所示,把该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当把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35cm位置时,移动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放大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 幻灯机(或投影仪) .‎ ‎(3)当把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45cm位置时,移动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光屏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将发光物体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1cm,则所成像的大小会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首先根据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得出凸透镜的焦距.然后根据凸透镜成像的情况进行判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的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2)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3)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无法成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远离凸透镜,像越远离凸透镜,像会变大.‎ ‎【解答】解:(1)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30.0cm﹣20.0cm=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把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35cm位置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或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3)把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45cm位置时,物体距离凸透镜50cm﹣45cm=5cm,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无法成像;此时将发光物体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1cm,则所成像的大小会变大.‎ 故答案为:(1)10.0;(2)放大;幻灯机(或投影仪);(3)不能;变大.‎ ‎【点评】本题首先确定凸透镜的焦距,然后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进行判断,掌握凸透镜的成像的几种情况是重点.‎ ‎ ‎ ‎31.(7分)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 竖直架在一 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到镜面距离 的关系;‎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确定像的位置 ;‎ 23‎ ‎(3)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大小 的关系;‎ ‎(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白纸,则白纸上 不能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像;‎ ‎(5)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的 A (填“A”或“B”)这一侧面观察,一位同学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要比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需借助直尺;用刻度尺测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便可得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根据平面镜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确定出像的位置,而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这一特点分析.‎ ‎(3)在实验中为了便于研究像的特点与位置,用了两支相同的蜡烛,将另一支蜡烛放在像的位置与像进行比较,运用了替代法.‎ ‎(4)虚像实际并不存在,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5)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应在A侧观察,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则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 ‎【解答】解:‎ ‎(1)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观察到所成的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有何关系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4)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5)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虚像必须通过光学元件来观察,所以眼睛应该在蜡烛A这一侧.蜡烛不能与像重合是因为蜡烛与像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故答案为:(1)到镜面距离;(2)确定像的位置;(3)大小;(4)不能;虚;(5)A;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23‎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们的.‎ 23‎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