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
☞解读考点
知 识 点
名师点晴
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是说明文的基本特点。
学生了解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的分类、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文的结构的相关内容。
☞2年中考
[2015年题组]
一、(2015届广东韶关中考)
超越时空的量子通信
一种被称为量子通信的新的通信方式初露端倪。它是一种不受通信双方空间距离限制、不存在任何传输时延的真正意义上的实时通信,因此,它可望承担起未来宇宙通信的使命。那么,什么是量子通信呢?
简单地说,量子通信就是根据量子力学关于相互耦合的微观粒子(如电子、光子等)之间存在的超光速关联来实现信息的传递。量子力学指出,如果我们对相互耦合的一对粒子中的一个粒子进行测量,另一个粒子将会瞬时“感应”到这种影响,并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不管这两个粒子间相隔多远。上述这种微观粒子间的超光速关联和影响叫做“缠结”,它是一种具有交互作用的粒子之间通过“感应”而建立的神奇连接。这种连接是实现超光速通信的主要依据。量子通信的优点很多,首先便是它的零时延,正是由于这个特性,它可望应用于未来的星际通信;其次是它可以不通过双方之间的空间进行,这就避免了环境对通信的干扰;第三,是保密性强,因为信息载体可以只保存在收发信息的双方,使与此项通信无关的第三者无法干扰和窃听。此外,它还是一种环保型通信,不会产生电磁污染。
量子通信系统由量子态发生器、量子通道和量子测量装置组成。按其所传送的信息是经典还是量子而分为两类。前者主要用于量子密钥的传输,后者则可用于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纠缠的分发。隐形传态是一种脱离实物的信息传送,它的过程是光提取原物的所有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送到接收地点,接收者再根据这些信息选取与构成原物相同的基本单元,制造出原物完美的复制品。但是,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不允许精确地提取原物的全部信息,这个复制品不可能是完美的。因此“隐形传态”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已。
39
1993年,6位科学家提出了利用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方案:将某个粒子的未知量子态传送到另一个地方,把另一个粒子制备到该量子态上,而原来的粒子仍留在原处。其基本思想是:将原物的信息分成经典信息和量子信息两部分,它们分别经由经典通道和量子测量而获得,量子信息是发送者在测量中未提取的其余信息;接收者在获得这两种信息后,就可以制备出原物量子态的完全复制品。
量子通信的最终实现,需要将量子技术、生物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另外,通过对人脑意识过程的深入研究,还有可能使量子通信的速率大大提高。以至有一天,可以将生物芯片植入人的大脑,实现人脑间的超光速通信。(选自2007年第7期下《百科知识》)
(1)下面各项中,对“量子通信”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量子通信是一种不受通信双方空间距离限制,不存在任何传输时延的实时通信。
B.量子通信是根据量子力学关于相互耦合的微观粒子之间存在超光速关联来实现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
C.量子通信是具有零时延,抗干扰,保密性强的环保型通信。
D.量子通信是由量子态发生器、量子通道和量子测量装置组成的新型通信。
(2)下面各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缠结是指测量相互耦合的一对粒子中的一个粒子,另一个粒子将会瞬时“感应”,并发生相应变化的神奇连接。
B.经典信息主要用于量子密钥的传输,量子信息可用于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纠缠的分发。
C.隐形传态的过程是光提取原物的所有信息并传送到接收地点,然后根据这些信息选取与构成原物相同的基本单元,制造出完美的复制品。
D.量子隐形传态的新方案,在信息传送过程中,传送的仅仅是原物的量子态,而不是原物本身。
(3)下面各项依据原文进行的推断和想象,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量子通信因为具有零时延的优点,所以可用于星际通信。
B.只要利用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就能最终实现量子通信。
C.接收者获得经典信息与量子信息后,就可以制备出原物量子态的完全复制品。
D.通过对人脑意识过程的深入研究,使量子通信的速率大大提高,大脑植入生物芯片后,就可以实现人脑间的超光速通信。
【答案】
(1)B
(2)C
(3)C
39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解题思路同上。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文章内容,找到相关的信息点,尤其要注意修饰限定性词语的表达作用,进行比较,判断正误。C项表述不完整,不全面,作者在文中提到“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不允许精确地提取原物的全部信息,这个复制品不可能是完美的。”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注意本题是要求对读者的“推断和想象”进行判断正误,要从“推断和想象”是否符合文中所讲的道理来判断,可用反选排除法,A错,作者在文中说“它可望应用于未来的星际通信”,“可望”只是说“可能”,不确定;B错,作者在文中提到“利用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实现量子通信”只是六位科学家提出的方案,并不是事实;D错,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中说“还有可能使量子通信的速率大大提高”,“可能”即不是事实,不是“可以”。排除这几项,答案为C。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2015届广西柳州中考)现代文阅读(一)(共6分,每小题2分)
苗族银饰
韩宗树
①苗乡俗语说: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当你行走在苗乡时,无论是在人头攒动的集市,还是在石板铺路的村寨,都会有三三两两的苗家阿雅(妇女)、黛帕(少女)穿着由五彩的花边和闪亮的银饰镶成的民族盛装映入你的眼帘,让你感受到苗族银饰悠久、神奇、精美的文化魅力。
②苗族人酷爱银饰,不管在哪里生息繁衍,服饰(特别是银饰)都会成为当地的亮点和人文景观。据有关史料记载,自秦汉以来,苗族的银饰文化得到一脉相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苗族金银神话的诠释。苗家人一生中用银处极多,尤其女性更胜,主要有三项。一是青年男女定情,男方要送女方银镯、耳环等饰品做信物,而在正式出嫁时,如男方送不足一定银两则不能成婚。二是日常家珍饰银、存银又是苗家富有的象征。日常生活中,用银子来馈赠也是常事。为求“长命富贵,驱鬼避邪”,苗人从少年乃至中年,在手、脚、耳等处均系上适量的祀保银钏。三是给老年人祝寿或送终都离不开银子或银饰物。总之,“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成为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③由于苗族在国内外散居很广,其银饰的品种也纷繁多样,主要有银雀凤冠、银牌耳环、银项链、银手镯、银脚环等等。在结构上有对称式、均衡式、连接式和放射式。图案则多为龙凤花鸟等动植物形象构成,造型生动,玲珑精美。
④从古迄今,苗族银饰的工艺水平从粗糙不断走向精美。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奇葩,都是由银饰工匠们手工制作的,工艺方法铸炼、捶打、编结、刻花、雕纹等。制作流程大抵
39
经过吹烧、锻打、镶嵌、擦洗、抛光五道工序。苗族银匠在锤砧劳作上是行家,在造型设计上也堪称高手,他们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并根据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在细节、局部的刻画上推陈出新。经过银匠精心设计和加工,件件银饰各具其妙。其中最具民族特色,又充分体现银匠聪明才智的是“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它比现代魔方环2巧妙,由四个连环组成,每个连环上有“L”形状物,平折成90度,其上饰有数朵梅花,每环交错套在一起,能分能合。此戒指若分开后,不熟悉之人难以复原,故名“呆四连环套”。
⑤苗族银饰丰富多彩,天成一韵,就像一首用白银写就的美丽诗篇,那么纯净,那么隽永,那么令人回味无穷,百读不厌。
(1)下列关于“苗族银饰”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苗族银饰品种繁多、制作精美,是苗乡亮丽的人文景观。
B.苗族的银饰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其传承发展得益于苗族金银神话的诠释。
C.苗族银饰的图案由龙凤花鸟等动植物形象构成,与苗家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一致。
D.令人叹为观止的苗族银饰都是由民间银饰工匠手工制作二成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 苗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是“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
B.银饰文化渗透于苗家人日常生活,男婚女嫁、祝寿送终、遗产继承都离不开银制饰物。
C.苗族银匠锤砧劳作的行家,是造型设计的高手,其所制作的银饰堪称民间艺术奇葩。
D.“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是最具苗族民族特色、充分展现银匠才智的苗族银饰。
(3)下列对文章写法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描述苗女的民族盛装,点明苗族银饰之美,引出下文,是全文形成“总—分”的结构。
B.第④段中加点的“大抵”一词准确说明苗族银饰基本的制作流程,符合实际,也不排除例外。
C.第④段中的画线语句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具体而形象地说明“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的特点。
D.第⑤段文字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展示了苗族银饰的非凡魅力,体现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答案】
(1)C
(2)B
(3)A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
39
解题思路同上,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文章内容,找到相关的信息点,比较判断正误。B错,第二段说“苗家人一生中用银处极多,尤其女性更胜,主要有三项……”,并未提到苗家银饰“遗产继承”的内容。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本题要求从“文章写法”方面判断正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文章写作方法,比较判断正误。本文最后一段是总写,所以全文结构是“总—分—总”,而不是“总分”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2015届黑龙江绥化中考)阅读《我们生活中的那只“羊”》一文,回答后面题目。(8分)
我们生活中的那只“羊”
①12年生肖一轮回,今年又值羊年。进入中国文化中的那只“羊”,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家畜,更像是一个文化灵物。他被人们附着了诸多观念,如吉祥、美好、公正等,具有了多样化的象征意义。
②首先,羊是吉祥的象征。被史学界誉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国宝四羊方尊,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件商代青铜方尊。尊是商代大型盛酒器,用作祭祀礼器。在商代人的观念中,“羊”通“祥”,寓意吉祥。把牺尊铸成羊形,除了有把吉祥献给祖先、神灵之外,恐怕还有对羊等家畜兴旺的一种精神祈求。
③此后,羊为祥瑞的观念一直深浸于中国文化之中。每逢岁首,中国人多言“三阳开泰”,以示吉祥。由于“羊”与“阳”通,民间或书作“三羊开泰”,或绘作吉祥图案。传统的图案则绘3只羊在阳光下吃草来表示,有好运即将到来之意。又如,广州市“羊城”之说的由来,也与羊兆吉祥有关。相传周朝时此地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向上天祈求,感动了上苍。5个仙人骑着口衔谷穗的5只羊降临此地,将谷穗赠与人们,并祝愿这里永无饥荒。仙人离去后,5只仙羊则变成石头留在了人间。
④其次,羊是美的化身。按《说文解字》解释:“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对此,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或说“羊大为美”,或说“羊人为美”,或说羊的美质在于“交换”,用羊作为等价物,可以换回很多自己需要的东西。
⑤也有研究者认为,人们之所以以羊为美,源于古人对羊生产过程的崇拜。羊生小羊,胞胎出母体后,母羊咬破胞衣,小羊羔从里面挣脱而出,这种胞胎的产育滑溜顺利,母羊没有太大的痛苦。人类的生产过程则不同:婴儿先在母体中挣破胞衣,四肢伸张,形体变大,母亲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所以,人们就希望人类生产如羊般的顺利。
⑥第三,羊代表着公正。獬豸(xiè zhì)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其原型是羊。“獬豸,一角之羊也。”其形状如羊,额上一角,双目有神,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墨子》中就有关于齐庄公让獬豸来断案的故事。
⑦有学者研究指出,法制其实起源于远古的游牧部落。其原初的情境是:判案都在祭祖的祠堂内进行,让那些作案者在祖先神灵的威慑下产生悔过之心。獬豸的原型其实是佩戴羊角和羊面具的巫师。由于獬豸是公平正义的象征,后世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子又称为“獬豸冠”。
(1)本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羊”的文化象征意义? (2分)
(2)指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并找出关键性词语。 (2分)
39
(3)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 (2分)
(4)2015年又值羊年,一些“十羊九不全”的“羊年厄运”说法也悄悄在民间流传开来。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分)
【答案】
(1)羊是吉祥的象征;羊是美的化身:羊代表着公正。评分说明:答对得2分,答对两方面得1分,只答一方面不得分。
(2)逻辑顺序。首先、其次、第三。评分说明:顺序1分;关键词语全对得1分,答错或答不全不得分。
(3)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以人生产的疼痛和羊生产的顺滑作比较,突出说明了人们以羊为美的原因。(或突出了人们以羊为美的原因是源于古人对羊生产过程的崇拜。或“人们之所以以羊为美,源于古人对羊生产过程的崇拜。”)意对即可。评分说明:说明方法1分;解说作用1分。
(4)这种说法毫无道理。首先,“羊”通“祥”,寓意吉祥,羊是吉祥的象征。其次,羊是美的化身,按《说文解字》解释:“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因此,羊是美与善的化身。“羊年厄运”的说法是毫无依据的。评分说明:观点鲜明,结合文章内容说明得2分。只有观点,没有说明不得分;只有说明没有观点得1分。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具体事物的一般用时间或空间顺序,说明抽象事物如本文介绍自然现象解释原理的一般用逻辑顺序,即先摆现象,再分析原因,解释原理。本文“首先、其次、第三”由主到次的说明,也是逻辑顺序的一种。
【考点定位】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根据所示文段中“人类的生产过程则不同”一句即可知本段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的作用可从段首句“人们之所以以羊为美,源于古人对羊生产过程的崇拜。”来理解。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阅读全文,联系第一题的解答,了解“羊”在中国文化中美好的象征意义,针对现在流行的错误的说法,给予反驳,指出其不科学,劝导人们不要相信。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2015届湖北鄂州中考)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米树香香,糖树甜甜
乔娟
39
①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越来越怀念在真实泥土里生发出的无污染绿色蔬菜,在日月精华里慢慢长成的农家猪。当注水米、抛光米、含铬含铅米充斥市场,连吃碗米饭都成了奢望时,人就会变得越来越爱幻想:如果有那么一种树,来自自然来自山,不喂饲料不喂药,不结苹果不结梨,结出大米白又白。你会认为我在异想天开吗?且慢嘲笑,在地球的某一角,真有这样一种天然纯生专结大米的树。在马来半岛、印尼诸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些风光旖旎的岛屿上,生长着一种棕榈科植物,它并无美丽的身姿,开花也不好看,但超务实、超有爱:专门向人提供赖以生存的口粮——大米。不用费心想什么绕口的名字,就叫它米树好啦。
②米树终年常绿,10年就可长到20米,舒展开的叶子比双人伞还要大,足足有6米。当然,与宽叶相配的是它那直径足有8米的粗壮树干。长这么粗并不是单纯肥胖,人家粗,粗得务实,是专为大肚能容而生的。那胖胖的树干里含有丰富的淀粉,这种淀粉就是当地土著居民最重要的食物来源——西谷大米。你会问,明明是淀粉,怎么变成大米了呢?是这样:土著人把米树砍倒后,将树干锯成均匀的一段段,再把每个段落劈成两半儿,用竹制斧头把段落内的淀粉刮出来,放在水桶里用劲儿搅拌,待淀粉沉到桶底,撇去最上面的水,把沉淀好的淀粉晾干,就变成了洁白均匀晶莹剔透的颗粒物——西谷大米。用它做成的米饭,清香可口,软糯滑爽。
③大米好吃却不易得。米树20年的寿命注定了它的不平凡。它和我国南方的竹子一样,一生只开一次花,且开花即死。它死后,不管活着时体内存有几百公斤淀粉,都会在死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段干瘪空虚的树干兀自挺立。所以在当地,米树开花是让人心慌的事,一定要抢在时间前面,抢在米树开花前收集淀粉。只要把握得好,一棵米树足足可以得到400斤西谷大米,很高产。
④有米树就应该有糖树,香香甜甜相伴永远。大自然超级给力!加拿大真有糖树。叫槭树,又叫糖槭树,是加拿大的标志和国花,堪称国宝,所以加拿大又叫“槭树之国”,加拿大的国旗、国徽图案上都有槭树叶子。这种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树不仅外形美丽,还超有“内涵”,它为人们送来甜蜜。每到春天,工人们就在高达40米,寿命500年的糖槭树树干上打孔,孔内插上管子,这样,白色的树汁就会慢慢流到桶内。用这种树液熬制出来的糖浆,色泽亮黄,香甜如蜜。它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营养价值非常高,可以加工成枫糖,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
⑤我国独具慧眼,早在1958年,庐山种植园就引进了糖槭树,继而在湖北、辽宁、北京、南京、长沙等地引种成功。如果有朝一日再引进米树,吃着树上结出的大米,喝着树上流的蜜水,我们的生活就更完美了!(选自《知识窗》2014年第7期)
(1)文章第①段用生动的文字,从食品安全问题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分)
(2)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米树或糖树的三个突出特点。(3分)
(3)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4)下列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2分)
A.米树终年常绿,有10年的寿命,可长到20米高,舒展开的叶子可达6米宽,树干直径可达8米粗。
B.在马来半岛、印尼诸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些风光旖旎的岛屿上生长的米树,每一棵都给人们提供足足400斤的西谷大米。
39
C.米树一生只开一次花,且开花即死,所以在当地,一定要抢在米树开花时收集淀粉。
D.用“槭树之国”加拿大的槭树树液熬制出来的糖浆,营养价值非常高,可以加工成枫糖,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
【答案】
(1)这样写生动有趣,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吸引力。(2分)
(2)米树:树干粗壮,富含淀粉,生长较快,寿命不长。糖树:外形美丽,枝干高大,生产糖浆,寿命很长。(“富含淀粉”、“生产糖浆”必答,另答2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3)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给人直观而具体的印象,突出了米树叶子宽大的特点。(说明方法每种1分,作用1分,共3分。)
(4)D(2分)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本题是要求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根据题干中所提到的说明对象“米树”“糖树”,阅读全文,梳理内容,根据提示语找到相关的文段即第二段“米树终年常绿”与第四段“有米树就应该有糖树”,从外形、所含成份、生长状况等方面摘取关键字词概括其特点。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本句列数字的显明的,同时将叶子与双人伞进行比较,是比较说明,目的是产明叶子的大。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本题是筛选信息题。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文章内容,找到有关的语句,尤其要注意修饰限定性词语的作用,比较判断。本题可用反选排除法,排除错误的选项,A句错,文中是说“10年可长到20米”,并没有说“10年的寿命”;B句错,文中有前提句“只要把握得好”(开花彰)并不是说米树“一定”能提供这么多的大米;C句错,文中是说抢在开前收集淀粉,而不是“开花时”,答案为D。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五、(2015届湖北荆门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12分)
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
①一部分研制机器人的专家认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人的大小,未来机器人的大小应该和昆虫相仿。
39
②大型机器人需要沉重昂贵的发动机和大量的动力消耗,需要接合的手臂和数千米的连线。控制所有这些硬件又需要数平方英寸的微晶片。而如果机器人的这些部件组装起来只有昆虫那样大小,那么它的造价不但会便宜得多,它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影响。
③一般说来,目前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都可由相应的机器来取代。与工厂中固定的有强大动力的机器相比,许多工作由机器人来做不如留给相应的机器去做。但是小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却不是机器所能完成的,这正如微型飞机比大型飞机更适合用来观测农场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控制自动灌溉和施肥系统一样。比如只有微型机器人,才能沿着患者的血管,进入变窄了的冠状动脉去排除血管壁上沉淀的胆固醇,从而解除病人的危险。
④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不过研究人员确已成功设计出一种能进入煤气或自来水管道去修补裂缝或漏洞的微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进入管道之后,可用自己的身体测量经过地方的电导,一旦测不到这种电导,就表明那里存在着裂缝或漏洞。于是该机器人便作出“自我牺牲”,用自己的身体来把裂缝或漏洞堵上。
⑤如果许多这样的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更是一般机械所无法比拟的了。比如说战场上可使用微型机器人兵士。这些“兵士”可轻易地偷偷爬过或飞过战场,而不被敌方的雷达系统发现,因为它们体积微小,且可超低空飞行(乘微型火箭)。一旦越过敌人的防线,它们便可成为摧毁敌方设施的生力军,就像毁掉农作物的蝗虫一样。
⑥这种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目前已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主人公。当然要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还需克服一系列技术上的障碍。其中主要是如何把现在机器人所用的齿轮、杠杆、曲柄、弹簧和其它机械部件缩小到比头发丝还细的程度,同时把传感器、电动机、控制计算机及其他系统装配到一块微晶片上。
⑦当然目前制作微型动力部件的技术还处于刚刚研制阶段。1988年初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制造出了只有1/5毫米长的带连接部件的曲柄和齿轮。这种齿轮的轮只有红细胞一般大小。新泽西州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们已经研制出了比蚂蚱颚还要小的钳子。该实验室还研制出了只有半毫米大小每分钟24000转的气功涡轮机,其转速比许多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还要快。机器人微型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动力问题。为微型机器人提供动力的装置要比电池小非常多才行。不过,微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⑧微型机器人的大量生产恐怕还不是近年之内能办到的事情。然而,一旦这种机器人能批量生产出来,它们在科研和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大型机器人的发动机沉重昂贵。
B.许多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是一般机械无法比拟的。
C.机器人微型化的主要问题是动力问题。
D.微型机器人的批量生产不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2)将大型机器人与微型机器人进行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9
A.目前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大都可由相应的机器来取代,而小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将不是机器所能完成的。
B.微型机器人的造价比大型机器人要便宜得多。
C.目前大型机器人所从事的工作对人类的生活影响不大,而微型机器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将对人类生存带来很大影响。
D.大型机器人的主要缺点是控制硬件需要的徽晶片太大,而微型机器人生产的难度主要是制作技术要求太高。
(3)分析文中加点词语和画线语句,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说来”体现了说明性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说明了有些工作不能由机器来取代机器人完成。
B.“自我牺牲”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微型机器人用身体堵裂缝或漏洞的情境。
C.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微型机器人功用强大的特点。
D.第(7)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数字准确的说明了气功涡轮机形体小与转速快的特点;作比较,更加突出说明了气功涡轮机转速快。
(4)微型机器人的研制生产要克服一系列的技术障碍,不属于此类障碍的选项是
A.动力问题。
B.要设计引爆装置,随时可以“自我牺牲”。
C.要把传感器、电动机、控制计算机及其他系统装配到一块微晶片上。
D.要把现在机器人所用的齿轮、杠杆、曲柄、弹簧和其它机械部件缩小到比头发丝还细的程度。
【答案】
(1)C
(2)D
(3)C
(4)B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之处即可。大型机器人需要沉重昂贵的发动机和大量的动力消耗,并且造价贵,这是主要区别。故选D。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C.第⑤段画线句子没有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引爆装置,随时可以“自我牺牲”的机器人,已经研制成功。不再是障碍。故选B。
39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六、(2015届湖北宜昌中考)观桃花灵鱼(9分)
香溪河里桃花鱼
①春天来临,昭君故里,香溪河中,桃花鱼像飘落的簇簇桃花瓣:淡红、洁白……它们铜钱大小,体为四瓣,无头无尾,通身透明,柔软如绸,缓缓张缩,悠然飘荡。游客们惊讶地发现,每当桃花鱼游于溪中,两岸桃花便婆娑起舞,清香扑鼻,形成一道“天下和美”的自然奇观。
②关于桃花鱼的由来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王昭君和亲匈奴前的那年春天,回到归州看望亲人,故土难离,泪流满面,浸透了泪水的香罗帕放入溪中,溪水顿时芳香四溢;串串泪珠落入溪里,竟变成了一群群形如桃花的小鱼。自此,桃花盛开之季,桃花鱼便在香溪河中游来游去,好像和乡亲们一起呼唤昭君的归来。
③1826年《忠州直隶州志》记“桃花鱼淡墨色,形如桃花”;1837年《归州志》记“桃花鱼出香溪河,桃花开时始见,有红、白二种,花落后即无。”可见,古人称其桃花鱼,是因为他们认为此物为桃花花瓣落水而生,不仅形似桃花、艳如桃花,而且与桃花开谢同步。
④然而,桃花鱼真是“鱼”吗?非也。其学名实为桃花水母,被中外科学界称为“生物进化研究的活化石”。它是地球上一种最原始、最低等的无脊椎腔肠动物,距今已有6至5亿年的历史,比恐龙生存的年代还要早几亿年。
⑤桃花鱼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水质必清纯洁净,拒绝任何污染。因此,其活体十分罕见,极难制成标本,已被国家列为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生物”,号称“水中大熊猫”。
⑥桃花鱼现身之处定然水质无污染;消亡之处定然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桃花鱼的生态检验价值和生态环境治理意义,与昭君和平形象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已经或正在形成积极的对应性社会效应。
⑦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广为分布的9种桃花水母中, 有的正濒于灭绝或已经灭绝,有的列入濒危级物种。近年来,桃花鱼又在我国其他地域共计15个市(县)相继出现。《香溪河又现“桃花鱼”》的消息更令人欣喜: 兴山县古洞口北岸区发现了大量珍稀动物“桃花鱼”。这正表明 。
(选自《三峡旅游网》)
(1) 阅读全文,你了解了哪些关于桃花鱼的知识呢?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2分)
段落
介绍内容
段落
介绍内容
①②
形体特征、美丽传说
④
所属类别、悠久历史、科研意义
③
( A )
⑤⑥⑦
( B )和生态环境治理意义
(2) 文章第②段写美丽的传说有何用意?(2分)
(3) 第④段划波浪线语句在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之后,为何还要进一步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分)
(4) 请结合上文内容,在文章第⑦段的横线上续写一句恰当的话。(2分)
39
(5) “高邮鸭蛋——双黄通红、出油多汁”是汪曾祺家乡的文化名片,读完本文,请你以“三峡桃花鱼”为对象,仿照示例也制作一张家乡的文化名片。(1分)
【答案】
(1)(2分)A.得名缘由 B.生态检验价值
(2)(2分)运用传说交代桃花鱼的由来,使桃花鱼富有传奇色彩,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表达了人们对王昭君的思念和敬仰。(1分)
(3)(2分)运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具体、直观地说明了桃花鱼出现的年代久远,再与恐龙生存年代作比较,进一步形象、鲜明地突出了桃花鱼年代久远这一特点。(抓住说明的内容和作用回答即可)
(4)(2分)该地域(我国或宜昌)水质污染已经或正在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很大成效)。(意近即可)
(5)(1分)示例:“三峡桃花鱼——昭君清泪,纯净剔透。”(抓住桃花鱼“形如桃花、柔软如绸、铜钱大小、通体透明、具有生态检验价值和生态环境治理意义”等特征均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本题是关于作比较说明方法的问题。说明文中作比较说明其目的是为了突出说明对象的某一特点,或强调某一问题。根据文中作比较的“距今已有6至5亿年的历史,比恐龙生存的年代还要早几亿年。”此句内容即可知作者是为了强调桃花鱼年代久远这一特点。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本题解答要综合分析六七两段的内容,此两段是说桃花鱼的生存需要良好的水质条件。根据第七段所说的现象近年来桃花鱼在一些地区出现,此由句得出结果这些地区水质的提高,使得桃花鱼有了生存的环境,从这点来拟写句子即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试题分析:“名片”,即用简洁的文字点到即止的介绍人或物。阅读全文,了解作者对桃花鱼的介绍内容,从生存的年代、外形特点、生态价值等方面用生动简洁的文字表达即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七、(2015届湖南郴州中考)说明文阅读(6分)
39
压力之下的夜食症
项捷
①夜深人静,有的人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无法入睡,其实他们正想着厨房冰箱里的好吃的,实在难以克制就起床冲向冰箱大吃一顿,等到情绪放松,才能美美地睡上一觉。你会不会经常有这种半夜爬起来吃东西的冲动呢?如果答案是有,甚至是经常如此,那么你可能要警惕了。这种三更半夜难以抑制的进食冲动可能不仅仅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病态。有研究显示,全球大约有1.5%的人患有这种名为夜食症的心理失调症,但是大多数人对于这种病症却知之甚少,甚至前所未闻。
②夜食症主要有两大表现形式:一种是患者经常夜晚食欲旺盛,体重逐渐增加,觉得沮丧而又无助;另一种是患者熟睡后又醒来吃东西,自己却浑然不知。经人发现或看到食物减少后,才知道自己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
③为什么会得夜食症呢?精神压力是夜食症的诱因。
④夜食症在精神疾病中是一种比较普通的失调症。斯坦科德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夜食症患者往往感到精神压力大,而且睡眠质量不高,经常一个晚上醒来3~4次。每次醒来,患者往往会直奔厨房去找零食吃。对于患者来说,这种进食的欲望是无法抑制的。
⑤斯坦科德认为,夜食症患者其实患上了3种失调症:饮食失调症、睡眠失调症和情绪失调症。午夜时分,他们的情绪越是焦虑和抑郁,食量就越会增加。斯坦科德相信,患者在潜意识中想要通过进食来调整情绪、减轻压力和帮助睡眠。这说明夜间进食可能是人体自我医治情绪问题和释放压力的一种无意识行为。研究人员发现患者经常选择一些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碳水化合物能够刺激复合胺的分泌。复合胺是人体内一种能够舒缓神经系统、促进睡眠的化学物质。
⑥夜食症患者在白天所吸收的热量要比正常人少。他们往往不吃早餐,但是在晚上大约9点之后直至翌日清晨的时间里,他们所吸收的热量至少是一天总量的四分之一,有时候甚至达到一半的水平。因此,患者当中很多人都有超重的现象。
⑦最近,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徐璎领衔的生物钟研究团队发现,当一种名为PER1的基因发生突变时,可能会导致夜食症。人类作为最高级的哺乳类动物,有3个PER的基因,分别是PER1.PER2和PER3,它们各自精准地控制着人体的不同功能。PER1控制吃饭,PER2控制睡眠。在正常情况下,PER1和PER2是保持同步的,以保持睡眠和饮食周期的均衡。但是如果其中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使得机体的各种生物钟不能步调一致,就会出现夜晚该睡觉却又想吃饭的症状。
⑧患上了夜食症也不必恐慌,它是有药可医的。研究表明,托吡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夜食症的药物。另外,有科学研究显示,夜食症患者体内两种与睡眠和胃口有关的激素--褪黑素和瘦素的含量较低。与此同时,与精神压力有关的激素皮质醇的分泌则较高。这意味着患者可以通过服用褪黑素和瘦素来促进睡眠和减少饥饿感。
(选自《百科知识》)
(1)阅读全文,在下面空格内填出相应的说明内容。(2分)
夜食症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食症的治疗
39
(2)第③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
(3)文中第⑨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
(1)夜食症的表现形式 夜食症的诱因
(2) 这句话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设问句引出下文对夜食症诱因的解说,同时还可引起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3)列数字 “70%”这一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大部分夜食症患者有药可医,患上了夜食症也不必惊慌。
评分标准:2分。 说明方法1分,作用分析1分。意近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中间某端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因为本句是设问句,还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引起读者的思考等作用。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①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 以便读者理解, 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②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晰。③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④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 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⑤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 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⑥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八、(2015届湖南张家界中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7分)
我国力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
①马铃薯是菜还是粮?在1月6日举办的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丰富多彩的马铃薯主食制品令人大开眼界。马铃薯全粉占比40%的馒头、面包、马铃薯芝士蛋糕等,都颠覆着人们对马铃薯的认知。
39
②农业部副部长在会上表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推动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据介绍,马铃薯有望成为稻米、小麦、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它的种植面积将逐步扩大到1.5亿亩,年产鲜薯增加2亿吨,折合粮食约为5000万吨。
③专家表示,马铃薯主粮化的内涵,就是用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
④据介绍,未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仍呈刚性增长趋势,到2020年粮食需求增量在1000亿斤以上。但受耕地、水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成本提高、空间变小、难度加大。而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
⑤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主任介绍,马铃薯被称为“十全十美”的营养产品,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糖尿病等。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
⑥专家建议,马铃薯主粮化涉及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等多环节,需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攻关。如加快选育一批综合性状优良、适宜主粮化的专用品种;开展不同马铃薯品种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开发最好的产品;加快研发适宜马铃薯主粮化的加工机械等。
(1)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下面这段文字应放在文中第 段后,理由是: 。(3分)
尤其从节水角度来看,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马铃薯生长需水较少,其最低蒸腾系数(需水量)只有350,而小麦、水稻分别是450和500。在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谷物类作物生长发育困难,而马铃薯不仅能正常生长,还能减少水土流失。此外,我国马铃薯产量相对较低,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潜力更大。
(3)让马铃薯成为第四大主粮的原因是:(2分)
① ;② 。
【答案】
(1)列数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以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的前景。
(2)第④段(1分) 说明的内容与第④段相同 ;结构上与第④段是概括到具体的逻辑关系。(答到一点得1分)
(3)①解决了粮食需求增长与耕地水资源缺乏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②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
39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⑤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 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⑥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定位】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仔细阅读,答案锁定在:“⑤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主任介绍,马铃薯被称为‘十全十美’的营养产品,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糖尿病等。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尤其从节水角度来看,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马铃薯生长需水较少,其最低蒸腾系数(需水量)只有350,而小麦、水稻分别是450和500。在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谷物类作物生长发育困难,而马铃薯不仅能正常生长,还能减少水土流失。此外,我国马铃薯产量相对较低,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潜力更大。”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九、(2015届辽宁营口中考)阅读《自拍神器》,完成后面题目。(18分)
自拍神器
①“你还拿着自拍这个……吓人哪……我这话出去了,就是你(播出去的)……”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看着崔永元举着的自拍杆,哈哈大笑。不止小崔,小米CEO雷军和多位记者也都在3月份召开的“两会”上使用了这种神器,自拍杆在两会上真是大放异彩。
②神器自拍杆堪称自拍爱好者的福音。它的主要部件是伸缩杆、固定支架和蓝牙遥控自拍器。它曾是跳伞等极限运动发烧友的专业用品,但人们很快发现了它的其它好处——能把更多的人装进相框,这真是一大惊喜!因为“自拍”虽风靡已久,但伸长手臂自拍始终有难以突破的局限——镜头离人太近,能拍进来的人太少。而该“神器”
39
使用者只需将手机或者傻瓜相机固定在自拍伸缩杆上,通过遥控器就能实现多角度自拍。
③自拍大家都会,但如何正确使用自拍杆却是一门手艺活。
④首先要选择和自拍杆重量相匹配的搭档。自拍杆原则上能像独脚架一样,固定手机、相机和平板电脑等多种拍摄工具,但自拍杆本身重量不过一两百克,要再加上平板电脑就成了双手武器,还是斧头造型的,一点都不酷,所以手机才是它的最佳“拍”档。
⑤其次,拍照时还要注意伸缩杆的长度。自拍杆的伸缩范围一般是20到120厘米。自拍杆拿在手中,拍照时可能会因手抖而产生虚像,杆越长抖得越厉害,就像钓鱼时手一动鱼就溜了一样,所以不建议把杆调得过长。
⑥仅注意这些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角度。除非要拍威廉王子的发际线,否则俯视众生的上帝视角毫无意义。45度才是自拍的最佳视角,具有瘦脸、遮盖双下巴和仰望星空等多重功效。要赢就赢在起跑线上,掌握好自拍角度能省去后期修图的诸多烦扰。
⑦另外,由于自拍杆取景范围广,入镜的人还得注意着装是否无死角,在上半身西装领带、下半身大裤衩的直播间工作场景,自拍杆可能就不那么适用了。
⑧“自拍杆”这个新鲜的小玩意,其实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年轻”,实际上它已经至少存在几十年了,而且几乎每十年都有不同的自拍杆诞生。
⑨1983年,日本人上田宏申请了可扩展杆的专利,这可能是世界上首个自拍杆,可惜在商业上并未取得成功。1995年,自拍杆还曾出现在一本日本科技杂志讲述“无用日本发明”的章节里,那时数码相机还未得到广泛使用,人们想象不出咔嚓咔嚓走一堆胶片拍张大头贴有什么意义。21世纪初期,加拿大发明家Wayne Fromm发明了一个手持可伸缩自拍杆,并在2005年申请了专利,自拍杆开始在一些专业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⑩如今自拍杆样式五花八门,并随时可能有新的样式出现。随处都可见到使用自拍神器的年轻人,自拍杆迅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几乎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表达自我的新方式。它甚至成为中老年政客亲近年轻人的上好工具。去年10月,韩国总统朴槿惠在一个经济中心的成立仪式上,就拿出自拍杆与青年们合影。2014年《时代》杂志还把自拍杆评为年度25大发明之一。
⑪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对自拍杆满怀好意。韩国政府已下令禁用未获认证的蓝牙“自拍神器”,因担心这些装置发出的电磁波对人体有害,另一理由是可能干扰其他装置的信号。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如今都禁止在公共场合使用自拍杆,为的是预防可能发生的文物破坏或者伤人事件。一些体育馆、音乐会、博物馆,乃至最新的苹果发布会都明令禁止人们使用自拍杆。
⑫禁止归禁止,不可否认自拍神器已迅速风靡全球,引人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如此迷恋用自拍杆自拍时鸟瞰自己(或别人)的感觉。 (选自2015年5月《青年文摘》有改动)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4分)
(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
(3)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4)选文⑨⑩两段的位置能否调换?请简要分析理由。(4分)
39
(5)自拍杆的出现迎合了人们喜欢自拍的心理需求,解决了自拍时的缺憾。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像自拍杆一样的事物使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满足了我们的需求。请结合生活实际列举两例,并就其中一例简单解释其作用。(3分)
【答案】
(1)选文依次写了自拍杆的构造和好处(1分)、如何正确使用自拍杆(1分)、自拍杆的发展历史及使用(1分)以及各国对自拍杆禁止使用的情况(1分)。(计4分)
(2)第一自然段用自拍杆在“两会”上大放异彩的情况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1分)说明自拍杆使用范围之广(1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计3分)
(3)列数字(1分)、打比方(1分) 具体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自拍杆在使用时应注意伸缩杆的长度,增强文章的说服力(2分)。(计4分)
(4)不能调换。⑨段说明的是自拍杆的发展历史及使用情况(1分)第⑩段说明的是如今自拍杆的使用情况(1分)⑨⑩两段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的(1分)并且与第⑧段内容相照应(1分)所以不能调换。(计4分)
(5)参考示例:手机支架、笔记本散热架、移动充电器、蓝牙耳机、车载导航等。例如手机支架,可以代替手和手臂,长时间托举电话,缓解疲劳。(举例恰当,每列举一种得1分,计2分;能结合实际,用简洁的语言解释清楚即可得1分,计3分)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说明文以事例开头,其作用一般可以从提出说明对象、激发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内容、丰富文章内容等方面来概括。本文开头所说事例就与本文说明对象“自拍神器”有关。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所示文段中列数字是明显的,此外,作者还将拍杆过长发生抖动现象比作钓鱼握杆的抖动现象,是打比方说明,其说明的问题即本段段首中心句所说“拍照时还要注意伸缩杆的长度”的问题。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9
【考点定位】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试题分析:抓住提干中的使“生活更便捷”这一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可从一些电子产品、家庭日用品、共公场合中健身仪器、交通工具上的设施的人性化设计来举例,说明其对人们生活提供的便利。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十、(2015届山东菏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8分)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
竺可桢 宛敏渭
唐宋许多大诗人,善于 鸟语花香的暗示,把大自然的变化写进诗篇。其中许多诗句,经过千百年的 ,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还脍炙人口。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这就是说,只有对大自然 很深的人,才能领悟它的语言,和它亲密对话。[来
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物候学角度来说,这首在当年就很轰动的诗,表现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草木得茂盛和凋谢,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的规律;第二,这循环是随气候转化的,春风一到,头年枯黄的草木就苏醒了。
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呢?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曰:“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洪迈《荣斋随笔》中指出:这首诗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几经推敲,改了几次才定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这是符合物候学的规律的。王安石这句诗还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⑤若把它改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挟带黄沙比吹绿草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中,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很大也是事实。
(1)依次填入文中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领悟 考验 感悟 B.领略 考验 感觉
C.领悟 考证 感悟 D.领略 考证 感觉
(2) 从文章内容看,本文作者认为江南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2分)
(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诗人几经推敲才改定的,本文作者认为用“绿”字的好处是什么? (2分)
(4) 文章引用李白《扶风豪士歌》中的诗句目的是什么?(2分)
【答案】
(1) A
(2) 绿色。
(3) 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4)使语言典雅而具有说服性,更生动形象的证明“大河以南开封、
39
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进而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的问题,阅读全文,即可找到第三段“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呢?”一句,阅读本段内容,分析文段中所此诗句的内容,诗句皆提到“绿”字,即可作答。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此来问题要梳理文章内容,找到与问题信息相关的语句,有明确的答案就直接引用作答,否则就理解内容概括。第三段中即有明确的答案,即“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这是符合物候学的规律的”一句。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要文中的找到引用李白《扶风豪士歌》的文段即最后一段。注意文段中语句的表达特点,引用诗句前面的“所以”是表示前因后果,所以要阅读前面的内容“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挟带黄沙比吹绿草叶更有代表性”即可作答。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14年题组]
一、【2014中考黑龙江省绥化卷】阅读下文,回答14-17题。(共8分)
为什么下雨天睡觉特别香
壹心理
①明明是勤勉上进的有为青年,为何总在雨天犯困?是你的自制力太差,还是这其中另有缘由?以下内容,或许可以解答你的疑惑。
②白噪声是天然的安眠曲。白噪声是指功率谱密度在整个频域内均匀分布的噪声。不同于其他噪音,白噪声会使人感到平静,更易入睡。人在特别安静与特别嘈杂的环境下都会睡不着,但是在相对舒缓、有规律的声音环境下会很吝易入睡,比如雨声、落叶声、转动的电扇声,还有老教授讲课的声音。一些神经衰弱的失眠症患者还会去购买专门的白噪声发生器,以帮助入眠。
③雨天气压低,交感神经不给力。交感神经与兴奋有关。当天气晴朗时,空气的含氧量高,能够为人体充分补充能量,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活动意向更积极;而到了阴雨天,气压降低,空气的含氧量减少,交感神经处于低落状态,人就会出现在雨天犯困的情况。
④褪黑素也参与了捣乱。人体在光线昏暗的情景下会增加褪黑素的分泌,其作用就是让人产生倦意;反之,光线明亮则褪黑素分泌减少。下雨天,天色暗沉,光照
39
时间不足,会使人的褪黑素分泌增加,人困马乏也就不足为奇了。
⑤可能与进化有关。人类的许多行为都与早期进化有关。比如,人类对草丛“沙沙”的声音特别警觉,这是源自对蛇类的天生恐惧。男子在挑选配偶时以白为美,是因为肤色白的女子更显年轻,也更可能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⑥同样,雨天好眠也可能与进化有关。远古时代,人类一般住在山洞或茅草屋里面,晚上睡觉时会非常担心野兽来袭。而在下雨天,野兽一般不会出现,人们也会放松警惕,获得短暂的安全感。经过几千万年的进化,人们沿袭了这种习惯,两天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意味着“安全”,人们可以在这样的天气里放下戒备,让紧张的神经舒缓下来,做一个甜美的梦。
⑦看到这儿,你是否想起了童年的某个雨天,自己慵懒地躺在床上听雨声呢?
(选自《读者》2013年第19期)
14.选文从哪几方面说明了下雨天睡觉特别香? (2分)
【答案】白噪声、交感神经、褪黑素、进化。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答案】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什么是白噪声,使读者对自噪声有了本质上的认识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2分)
【答案】不能删去。“可能”表示估计、猜测,在文中表示雨天好眠与进化有关只是作者的推测。去掉后.就变成雨天好眠一定与进化有关,与事实不符。用“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常言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这是关于人在不同季节精神状况的三种说法,请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一种说法,分析其中的原因。 (2分)
【答案】示例:春天逐渐昼长夜短.睡眠时间不足;秋季工作或劳动强度大,身体疲乏;夏季天气炎热等。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季节的气候特点和人们生活习惯来分析说明。
39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二、【2014中考湖南省衡阳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2-15题。(9分)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1)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2)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3)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4)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5)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2.假如没有台风,会出现哪些严重后果?(2分)
【答案】(1)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将更加严重(2)世界各地冷热将更加不均衡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第(2)段“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这句话中的“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案】不能。“往往”是指通常情况,但不排除有些年份台风带来的水分不足25%的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解析】
试题分析: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方法:(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
39
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第(5)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案】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闪电的放电量的巨大,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解析】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此处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闪电的放电量的巨大,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请根据提示填空,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2分)
① →② 氧化碳=>二氧化碳→③ →④硝酸+雨水=>氮肥
【答案】①氮+氧=>一氧化氮③二氧化氮+雨水=>硝酸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2014中考湖北省咸宁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12分)
细菌发电前景广阔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物,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
39
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每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杆菌来发电的,而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13.“细菌发电”共有三点优势,请结合全文,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其中两点优势。(4分)
效率高
【答案】(4分)不污染(无污染)(答“少污染”不给分) 成本低(低成本)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第④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
答:
【答案】(2分)举例子(1分)通过美国设计的综合细菌电池具体说明细菌发电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1分)
【解析】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这里可概括为通过美国设计的综合细菌电池具体说明细菌发电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结合全文揣摩,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②段划线句说明细菌发电的历史较长。
B.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按时间先后顺序予以说明的。
C.细菌发电的原理很复杂,但都要细菌参与,并与其他物质发生转化。
D.第②段说明细菌发电的过程很简单,只需要加入糖类就可以了。
39
【答案】(3分)D
【解析】
试题分析: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D中“细菌发电的过程很简单,只需要加入糖类就可以了”说法不合理,还应是“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结合第④⑤段思考,你认为第⑤段的“还”在结构起什么作用?并请写出“惊奇发现”的两点内容。(3分)
答:
【答案】(3分)结构上起递进作用(1分);惊奇的内容是:①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特异功能(答“嗜盐杆菌能发电”亦可)②用嗜盐杆菌发电能大大地降低成本(2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四、【2014中考新疆乌鲁木齐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时间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对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实践和低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趋向于成年人。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幺呢?
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39
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却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觉得时间很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明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4期B,有删改)
6.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
A.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尚未发育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B.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得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
C.7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
D.7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由不成熟变得更趋向于成年人。
【答案】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B.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新路还是接触生活中的新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
C.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
D.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反比: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反之,所占比重越大。
【答案】D
【解析】
39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说明有关“时间去哪儿了”的事理说明文,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科学地解答了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光阴似箭的问题。
B.本文采用时间顺序,依次说明了幼年时光去哪儿了和年龄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的原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C.文章最后一段主要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在年龄大小与时间流逝感的关系中是如何体现“相对论”的。
D.本文的语言平实严谨,融科学术语于通俗的表述中,再加上标题和开头都与流行歌曲有关,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三种说明顺序,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明确每种说明顺序的标志,能够找出标志并分析说明顺序的具体形式和作用。时间顺序要求学生找出关于此标志的时间名词和副词;空间顺序要求学生找出方位词语,逻辑顺序要求学生找出段与段的内在联系。B中“时间顺序”不合理,应是“逻辑顺序”。
考点: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归纳
归纳 1: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分析说明对象特征,实际上是对文意理解及概括能力的考查。首先分清文章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
归纳 2: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熟悉常用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再根据说明方法各自的特点或标志来判断。
归纳3:筛选提取整合信息。这类题目要遵循一个原则,即尽量使用原文原句,或是对原文原句简单组合,不行再自我组织语言,进行筛选、概括。
归纳 4:划分文章段落层次。划分层次,可从文章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从内容来说,可根据文章意思来划分;从形式上来看,可抓住说明文中说明的中心或说明的对象来划分。
归纳 5:体会词句表达效果。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上。
☞易错易混
39
1、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与记叙文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区别
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中为了说清楚事物的特征或缠述明白事理所用的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如下: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一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作用:使那些概括的、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清楚、明白。例子前常有“例如”“比如”“如”等,标志性词语。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这时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作用:因为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了多层次的说明,所以事物之间的关系眉目清晰,避免了产生重复交叉的现象,不同类别的事物特征明了,让人印象深刻。
(3)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作用:能够给人以准确、具体的印象,增强说明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作用:通过比较,使事物间的相似点与不同点都明显地表现出来,便于读者把握事物的特征,特别是事物之间的差别。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方法。
作用:便于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该事物与别的事物严格的区分开来。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手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把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便于理解。
作用:可以使原本不为人所熟悉的或抽象的事物变得通俗易懂,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
(7)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比较灵活自由,不要求完整地揭示事物的全部本质属性。
(8)摹状貌:就是通过描绘事物形貌的方式揭示事物的特征。
作用:有助于把说明对象说的形象、具体、生动。
(9)画(列)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比较抽象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绘制精确图表,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据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10)引资料:包括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以及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资料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39
记叙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1)叙述: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对人物、事件和景物不加修饰地把基本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有个概括地了解,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
(2)描写:是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地描绘,使读者对描写的对象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
(3)说明:主要是解说性状。直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
(4)抒情: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法,着重于感情的抒发。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
(5)议论:在记叙文中,议论不是主要表达方式,它只是在叙述、描写或说明的过程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某种感受和评价,或者借以抒发胸臆。
修辞手法的作用
一般地说,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
(1)比喻: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拟人:赋予事物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使表达生动活泼。
(3)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节奏鲜明、便于抒情。
(4)夸张:突出所描绘事物或情境的特点,加深读者印象。
(5)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事物间的差异,以显示事物的特点。
(6)对偶: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语言节奏明快。
(7)反问和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加强语气。
(8)反复:强调,加深读者印象。
(9)引用:增强语言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10)反语:表达讽刺意味。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和记叙文的叙述顺序的区别
说明文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常以时间性词语为标志,或者是年月,或者是时代、朝代等。如《中国石拱桥》。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以空间方位词东西南北中,上下前后左右,里外远近等为标志。如《核舟记》,按头—舱—尾—贝的顺序说明。
39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具体表现为:由原因到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主要到次要,由整体到局部,由一般到个别,由具体到抽象,由特点到功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等。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记叙文的顺序
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就是记叙文的顺序。常见的有四种类型:
(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4)补叙:在一件事叙述完毕后作必要的补充交代,又称“补笔”,给读者一种豁然开朗的快感。
☞解题技能
1.找说明对象的方法:
(1)看题目。有的标题直接表明说明对象,如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这些都是事物说明文,标题就直接表明了文中要说明的事物,即说明对象;再如《植物的抗旱本领》,这是事理说明文,题目就表明了要说明的事理“植物的抗旱本领”。
(2)观首段。题目没有表明说明对象时,甚至有时阅读没有题目时,那么我们就要看文章的第一段,在第一段的结尾处往往会点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3)找结尾段。有时文章标题与首段找不出说明对象时,作者会在文章的结尾处揭示文章的说明对象,所以要十分关注这些重要的段落。
(4)抓关键句。有些说明文除了在文章开头、结尾处易出现说明对象外,还往往利用一些段首的中心句或段尾的总结句来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到这些句子,进而把隐含在文中的说明对象凸现出来。
(5)归纳总结。如果以上的方法都不可行,那么这时候,只能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2.概括说明对象特征:
(1)认真读题,根据题干表述,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清楚题目问的是整篇还是某段或某几段)。
(2)快速通读全文,看文章题目、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很多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来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对这些句子进行摘要总结,即可得到答案。
注意:有些信息需要同学们对该段或几段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这时候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简洁。
39
(3)答案形成之后要与题干问法、赋分进行对照,检查有没有漏掉要点。
典例:
3. 判断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首先要了解并掌握常见说明方法的主要特征。可以找一些语言标志来辨别。如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等;列数字: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 (注意与年代的区别);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作比较:比、而、相对于、较什么;打比方:像、仿佛什么 ;下定义:判断句(比喻句、否定句不是下定义);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分析作用可用公式:说明方法+通过什么+形容词+说明了什么 如“举例子”,可套用为:通过列举某某的事例,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某某;“作比较”可套用为:将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鲜明地突出了什么。
4. 筛选提取整合信息。
(1)通读全文。作答此类题型,一定要返回文本之中,阅读全文,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各段落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结合题干部分,再返回相关的重点段落,找出问题具体与哪些内容有关;最后,分析、归纳、概括出我们需要的内容。
(2)把握主要的说明对象。任何一篇说明文都有自己的说明对象,有的文章说明对象有多个,有的只有一个,这就需要我们理清思路,找出主要的说明对象。理清了这一点,再来作答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就不难了。
(3)说明文的内容是具体准确的,每一则材料都是围绕说明中心进行的介绍。把握全文核心的同时,也要注意部分强调的重点,对此加以分析归纳,这样才会更准确地理解题意,从而作出正确判断,既而可对文章的信息加以归纳概括,做到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
(4)概括归纳段落内容。概括时要重视首括句、尾括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概念或解说性语句的作用。常见方法有:一是寻找段落中心句,往往在首尾;二是抓住关键句加以概括;三是利用提示性语言标志,如“因此”“综上所述”“总而言之”“一句话”等。
5.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常用方法有:
(1)可从说明顺序来划分。
(2)从说明对象来划分。
(3)抓结构。从总分式、递进式、并列式、连贯式等入手。
(4)抓联系纽带。联系纽带可以是过渡句或过渡段。捕捉段落之间路标性的词语和句子,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常常可以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这些词语大多是总结性或过渡性的短语。
6.体会词句表达效果。在说明文中,为了使说明语言准确严密,通常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数量等方面进行修饰限制,可使语言表达得更具体、全面,增强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典例:(2015届中考山东潍坊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0分)
给地震波一个空间
段奇清
①
39
地震从来都是令人恐惧生畏的自然现象。在科学技术落后的旧时代,地震就如同一个暴君,人类只能任它鱼肉宰割。如今,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但对地震似乎也没有很好的办法。鉴于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大多是建筑物倒塌而导致的,人类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但却极大地增加了建筑成本。
②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法国马赛菲涅尔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正在尝试换一种思路——用比较少的成本、简单易行的办法,减少或消除地震对人类的危害。
③我们知道,地震就是地震波造成的地面震动,而地震波又分为横波和纵波,当横波与纵波在地表混合形成“面波”时,它们的破坏性最强。
④法国科学家们想,地震波之所以能成为面波,是因为地震波形成之后,在地下找不到一个安身之处,便横冲直撞到了地面,造成地面建筑物的成批倒塌,人员大量伤亡。鉴于此,他们开始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的研究。
⑤其方法是在地面钻孔。不过,这种“孔洞”不是在地面随便打上一些就能行的。科学家们通过预测出地震波的波长范围,经过计算机模拟计算,最后得出结论,这些孔洞的直径应为0.3米,孔洞与孔洞之间的距离应为1.73米;由于面波只在地表传播,所以孔洞的最大深度只需5米。
⑥在地面打孔洞是受到“隐身衣”的启发。人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通过,被阻挡的光波反射到了人的眼睛里就会成像。物体能“隐身”,是人们为物体穿上某种衣服,即给物体表面涂上一种特殊材料,此时光波会绕物体而行,如同没被阻挡一般,人们也就看不见物体了。
(7)在地面钻孔就如同在“视觉隐形”时给物体穿上的特殊隐形衣,地震波的“眼睛”也就“看”不到地面的物体了,不能再对其形成破坏。不,此时的地震波并不需要“看”地面的物体,因为孔洞已经让它们在里面很舒适了。
(8)法国科研团队在法国阿尔卑斯山的某一处山脚下诱发了两次人工地震,监测发现孔洞让80%以上的面波消失于无形。
(9)不过,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天气的多变性等不确定因素,要求孔洞这种“超材料”的位置必须高度精确。法国科研团队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现,运用超大功能计算机等设备,完全能够精确定位钻孔位置。
(10)精确定位的孔洞能够对地震波传播介质造成突变,改变其折射方向,折射后的地震波相互接触后产生共融,最终使本来可以造成天塌地陷的能量化为乌有。目前,这项技术已被运用于对海啸的控制了。
(11)给“地震波”一个空间,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对待地震,不是与之为敌,也不是被动地逃避,而是主动地为地震波准备一处歇脚的地方,让其与人类“共融”。如此,地震波也就会对我们“以礼相待”。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3期,有删改)
(1)第⑦段运用了____的说明方法。(1分)
(2)“地面钻孔”为什么可以消减地震灾害?请说明其中的道理。(3分)
(3)请简要分析第(11)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主动地为地震波准备一处歇脚的地方,让其与人类“共融”。如此,地震波也就会对我们“以礼相待”。
(4)科学家为“给地震波一个空间”开展了哪些研究工作?请结合全文概括。(3分)
【答案】
39
(1)打比方
(2)孔洞可以对地震波的传播介质造成突变,改变其折射方向,使折射后的地震波相互接触后产生共融。
(3)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地震波艺人的特性,使语言更有趣味,生动地说明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的重要作用。
(4)①通过运用计算机模拟计算.确定孔洞的直径、深度和洞间距离。②两次诱发人工地震,并进行监侧。③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现能够精确定位孔洞位置。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答案锁定在第10段。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分析表达效果从修辞的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角度,本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想象的写出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的重要作用。
【考点定位】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注意题干关键词:研究工作。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年模拟
(一)(江苏省无锡市玉祁初级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模拟)说明文阅读(4分)
①在城市里,我们能看见许多摩天大楼,可是这些大楼不是住宅就是写字楼。而美国“尼科塔产品开发公司”设计的“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则主要是为环保而兴建的。它是一种巨大的污染物过滤器,可以把来自周围的有害物质过滤掉,让空气清新。
②“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高122米,人们可以在每一层楼内种植常青树。一幢大楼可以种植400棵树,用以吸收污染物,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每一幢“城市空中森林”就是一个巨型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可以建造在工厂和其他重大污染源附近。楼内的树木不仅仅吸收二氧化碳,还可以吸收热气、含氮污染物、含硫污染物和粉尘等,让那里的空气变得干净起来。
③“城市空中森林”将使附近居民和动物受益,堪称一把遮挡炽热阳光的保护伞。由于数百棵树的降温作用,每到夏季,周围空气变得十分凉爽。这种建筑还是一种节能建筑,按照规划,大楼中部装有风力发电机,可以提供建筑内的照明用电,也可以驱动为常青树提供水和营养液的水泵。惟一需要外部能量的是运送维护人员上下的电梯。
④这种建筑由于只承载树木和土壤,而且采用了板式构造,因此可以建造得轻型一些,不需要完整的底座,只要三根牢固的支柱就可以了。这种建筑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不会占用太多宝贵的城市土地。
⑤
39
这种建筑的主体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相当坚固。底部的一根短支柱是实心的,其他两根长支柱是空心的。长支柱内部设置电梯,管理人员从这里进出大楼。大楼的两侧有两块醒目的翼板。这种翼板是由尼龙材料制成的,不是简单的装饰物,而是一种空气吸收装置,以便为大楼内树木的生长提供更多的空气。
⑥美国一些建筑专家认为,“城市空中森林”顺应了时代的需求,是世界上最具创意的建筑设计之一。
阅读全文回答:“城市空中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作用?(2分)
第③自然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案】
(2分)过滤有害物质,让空气清新(1分);为附近居民和动物遮挡炽热的阳光,降温,使空气凉爽。(1分)
(2分)打比方(1分)生动地说明了“城市空中森林”具有降温的作用,在夏天让周围的空气变得凉爽。(1分)
象及其特征,依次说明本文说明对象“过滤有害物质,让空气清新,遮挡炽热的阳光,使空气凉爽”特征即可。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江苏省无锡市滨湖中学2015届九年级模拟)说明文阅读(4分)
中华鲟首次未监测到自然繁殖
①“2013年中华鲟没有监测到自然繁殖活动发生,这是在地球上生活了1.4亿年的‘水中国宝’有记录以来首次没有自然繁殖。”昨日,近一个月的长江中下游鱼类资源专项调查结束,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学科组忧心忡忡地宣布。
②学科组负责人危起伟研究员介绍,去年10月31日至12月28日,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多家研究单位在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传统产卵场未发现中华鲟自然产卵迹象,这是葛洲坝截流32年来首次未监测到中华鲟自然产卵。
③为进一步核实中华鲟2013年自然繁殖及幼鱼资源补充等情况,今年8月10日至9月5日,学科组开展了长江中下游鱼类资源专项调查,主要调查宜昌到上海的长江江段,水路调查主要采用声波探测的方式进行;陆路主要向渔政部门及渔民了解中华鲟幼鱼误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未在长江中下游发现去年繁殖的中华鲟幼鱼。
④
39
自然条件下,中华鲟繁殖卵苗总成活率极低,目前长江里生活的野生中华鲟不足百条。危起伟解释,梯级水电站、涉水工程、长江航运、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严重影响了长江生态环境,加剧了中华鲟的生存压力,每10年中华鲟资源量衰减50%以上。此外,中华鲟繁殖群体种群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雌雄性比有时达到10:1,意味着可能有部分成熟的雌鱼无法完成生殖。
⑤危起伟呼吁,衡量一个物种稳定与否,最重要的还是看野生种群的状态,现在已到了挽救中华鲟种群的最后时刻! (9月14日《现代快报》)
第④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结合文章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你对如何保护地球物种多样性提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
【链接材料】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天地。科学家预计,在未来50年中,地球陆地上四分之一的动物和植物将遭到灭顶之灾,在2050年地球上将有100万个物种灭绝。
【答案】
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野生中华鲟数量越来越少的原因。
示例:①保护动物栖息地;②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③适度放牧;④不乱砍滥伐。评分标准:(2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在说明文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和链接材料组织内容合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中学2015届九年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14分)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①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
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册用户过2亿。
③因为是通过网络传送,因此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即使是在国外的好友,也可以使用微信对讲。其实微信相当于另一个QQ。但是不同于QQ的是,它在交友这块表现的更具时效性,也更强大。不论是塞班、安卓还是苹果的手机用户,只要安装了微信,就可以进行跨手机平台的畅通聊天。
④
39
而微信交友的方式也是非常的独特,那么微信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交友的?微信怎么用?微信的使用方法其实非常简单的。它与所有的即时聊天软件一样,需要注册与登入。但相对于其它即时聊天软件,微信的注册和登入更加的方便。QQ微信注册账号:如果你拥有QQ帐号,就可以不需要注册而直接使用QQ帐号登入微信。如果你不想使用QQ帐号登入的话,可以用手机号码进行快捷注册。只要选择好自己所在的国家,然后填下手机号码与登入密码就可以了,非常方便,10秒钟就能搞定。注册成功之后,你就将拥有一个微信帐号,你下次除了使用QQ帐号、手机号码登入之外,还可以使用微信帐号登入。
⑤说完微信注册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微信都拥有什么独特的交友方式吧。
⑥一:查看附近的人。微信将会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找到附近同样开启这项功能的人,使用户轻松找到身边正在使用微信的他们。这个距离在100-1000米之内,只要是开启了查看附件的人的微信用户,都能在列表中看到。也许,就因为这个功能,你就找到了心目中的TA。二:摇一摇。摇一摇是微信最独特也是最强大的交友方式。支持通过摇一摇手机找到同时也在摇手机的朋友。只要是在同一时间摇动手机的微信用户,不论你在地球哪一个角落,都可以通过这个功能认识彼此,非常强大。三:漂流瓶。微信支持扔漂流瓶匿名交友。相信大家对于漂流瓶都不会陌生,就是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然后放入瓶子,将它扔进水里,等待有缘人拾取。微信还支持将语音放进漂流瓶,非常给力。漂流瓶可以让你将自己想说的话装进瓶子,扔进大海,等待有缘人拾取。基本上,微信的交友方式就是这三大类别了。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搜索对方的微信号进行添加。
⑦除了这几个给力的交友方式,微信还拥有很多辅助功能,比如QQ离线助手,微博私信助手等等。
⑧对于喜欢交友的朋友来说,微信绝对是一款神器。
阅读全文,“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文段④主要运用了作比较来说明什么?(2分)
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⑥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微信还支持将语音放进漂流瓶,非常给力。
根据文意理解⑧段中画线句子“微信绝对是一款神器”中“神器”的含义。(3)
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
是一种独特(全新)的交友方式。(2分,少“独特”或“全新”不给分)
说明了微信使用(注册和登人)的方便和快捷。(抓关键词“方便”和“快捷”。1点1分,共2分。)
微信不仅能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纸上,放人瓶中,将它扔进水里,等待有缘人拾取,还能够将语音放进漂流瓶。“非常给力”说明微信不仅可以用文字的方式,还可以用语音的方式进行交流,功能非常强大。(词语“还”的理解2分,“非常给力”的理解2分。共4分)
“神器”原意是神奇(神秘)的武器,文中指功能强大的通讯工具。(1点1分,共2分)
逻辑顺序。文中先概说微信的概念和优点,接着具体说明微信的注册和登入,最后具体说明微信的独特的交友方式。(答对逻辑顺序给2分,分析答对1点给1分,共5分。)
【解析】
39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如:作比较说明了微信使用(注册和登人)的方便和快捷。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词语表达作用的一种考查形式,学生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1)词的意思或内容。(2)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如:“神器”原意是神奇(神秘)的武器,文中指功能强大的通讯工具。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三种说明顺序,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明确每种说明顺序的标志,能够找出标志并分析说明顺序的具体形式和作用。时间顺序要求学生找出关于此标志的时间名词和副词;空间顺序要求学生找出方位词语,逻辑顺序要求学生找出段与段的内在联系。
考点: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四)( 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2015届九年级模拟)不容忽视的“镉大米” (9分)
①人们总是在食品安全中学习化学知识,两年前“10%大米镉超标”的新闻让人们空前关注起“镉”。而最近“广州超过4成大米镉超标”的报道,更让公众群情激愤。
②“镉”究竟为何物?镉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在冶金、塑料、电子等行业非常重要。它通常通过废水排入沟渠河流,再通过灌溉污染农作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
③根据不同的摄取方式来衡量,镉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大米等食物摄取的,属于“长期小剂量”。这种情况主要危害肾脏和骨骼。目前,国际卫生组织对镉的安全标准就是基于它对肾脏的危害程度建立的,上限是每周每公斤体重7微克。这个安全标准包括所有的镉来源,除了米饭,还有其他食物和饮水。对于大米,我国的安全标准是每公斤0.2毫克。但这只是一个“控制标准”,并不意味着高于这个值的大米才有害,而低于它的大米就“安全”。此外,我们还要吃其他食物,还要喝水,其中也可能含有镉。对于“镉大米”产区的人来说,镉的其他来源就更不能忽视。
39
④长期食用“镉大米”或其他含镉的东西,容易造成慢性镉中毒。它的症状被命名为“痛痛病”。根据目前的研究,痛痛病主要是由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镉会在肾脏中累积,最后导致肾衰竭,也会导致骨软化和骨质疏松。长期接触剂量是国际卫生组织安全线3倍以上的镉还可能会导致消化道的障碍。在动物实验中,这种剂量的镉还显示了对生殖和发育系统的影响;对人类是否有同样影响,还没有可靠依据。
⑤解决“镉大米” 对人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根本途径还是治理工业污染,也迫切需要广泛严格地检测大米以及饮水中的镉含量,并且及时公布与处理。对于消费者来说,保护自己的可行途径是增加食谱的多样化。此外,保证自己的食谱中有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增强对镉的抵抗力。 (摘自新浪网,有删改)
根据文章的介绍,请给“镉大米”下定义(2分)
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对“镉大米”进行了介绍? (3分)
文章第④节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根据目前的研究,痛痛病主要是由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
【答案】
“镉大米”就是指用受到了含有重金属“镉”的废水灌溉而污染的水稻加工的,(1分)且镉含量超过了安全标准线的有毒大米。(1分)
本文主要从 “镉大米”的安全标准,对人身体的危害,以及解决途径三方面进行了说明。(各1分)
“主要”一词不能去掉(1分)。因为“痛痛病”除了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这一重要原因外,还有其他因素;(1分)去掉后就成了“痛痛病”完全是由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这不符合实际(1分)。“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方法:(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
39
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