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十二月月考
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80分,每小题2分,共40小题)
1.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2.图1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3.图1 所示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出现于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明代
4.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下列我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中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A.按军功选官 B.按门第选官 C.科举考试选官 D.按品德选官
5.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这一制度形成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6. “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此令出自
A.汉武帝 B.宋太祖 C.明太祖 D.清雍正帝
7.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然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该机构是
A.军机处 B.内阁 C.参议院 D.中朝
8
8.清朝皇权日益强化。其主要表现是
A.设立三省六部 B.废除丞相 C.设立军机处 D.设立内阁
9.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重大变革是实行了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10.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是
A. 皇权逐渐削弱 B.相权逐渐加强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缓和 D.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11.近代列强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中国近代史上,国门洞开。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13.史载:1895年,台湾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出现这一局面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晚清诗人张维屏有诗道:“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该诗记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5.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6.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阔” 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17. 1937年7月《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共中央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
A.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 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8
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日军攻陷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
18.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9.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A.1840年—1842年间 B.1927年—1936年间
C.1937年—1945年间 D.1946年—1949年间
20.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悲壮而又辉煌的一页,国民党领导的正而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同样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丁巨大贡献。两个战场的关系基本上是
A.相互对立 B.相互配合 C.相互打击 D.相互牵制
21. 下列近代文献中,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是
A. 《海国图志》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孔子改制考》
22.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23.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数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南昌起义
24.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重大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一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8
25.红色旅游的宣传词中有“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的说法。这里的“历史红”指的是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C. 人民军队的诞生 D.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6.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这样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抓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挥师大西北 C.发动辽沈战役 D.挺进大西南
27.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平津战役取得胜利
C.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8.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共150多万人、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的三大战役是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9.图片、实物与文字一样也承载着历史。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开国大典 D.中美建交
30.阅读下表,该表内容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是
姓 名
毛泽东
朱 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 澜
高 岗
政 党
中 共
中 共
中 共
民 革
民 革
民 盟
中 共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 B.人民民主政府
C.多党执政的民主联合政府 D.抗日民主政府
3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32.1956年,中国共产党为处理与民主党派的关系而提出的方针是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求同存异”
8
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3.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确切含义是
A.一个国家.两种法律制度 B.一个国家,两种经济制度
C.一个国家,两种文化制度 D.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
34.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国宣布采用“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最早出现在
A.《中美联合公报》 B《告台湾同胞书》 C.“一国两制”构想 D.“九二共识”
35.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政协会议 B.中共八大 C.亚非会议 D.香港回归
36.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修订宪法,把什么内容写进了宪法?
A.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科教兴国”的战略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7. 20世纪70年代,打破中国外交僵局、使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是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出席万隆会议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38.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死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9.为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21世纪初中国倡导成立的区域合作组织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经济互助委员会
40
8
. 2010年1月,海地发生大地震,中国八名维和警察在地震中光荣牺牲。中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
C.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二、材料分析题(20分,共1小题)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签订《南京条约》 材料二:签订《马关条约》
材料三:签订《辛丑条约》
材料四 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与了一系列侵略战争。……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从国民党政府手中相继夺去大部分重要城市,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从关内骗到东北的劳工被残害致死的,不下200万人。此外,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成为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一页。 ——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的讲话》
(1材料中三幅图分别是那些战争导致的?对中国社会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材料二《马关条约》中反映了帝国主义侵华怎样的新阶段特征?该条约在19世纪末对列强侵华局面产生了何种影响?(4分)
8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有关史实,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加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及其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二战后,中日关系在什么时候实现正常化?(10分)
连江尚德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
高一历史月考答题卷
(完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成绩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8
40
二、非选择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41题(20分)
(1)
8
(6分)
(2)
(4分)
(3)
(10分)
连江尚德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1—5. ABBCA 6—10. CBCCD 11—15. AACAD
16—20. BCCCB 21—25. CDCCD 26—30. ACACB
31—35. BADBD 36—40. ACAAB
41.(20分)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分)
(2)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要求。在条约的刺激下,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4分)
(3)侵华战争:1894 年挑起甲午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策动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制造七七事变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滔天罪行: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屠杀、残害数千万中国人;发动细菌战、化学战;掠夺、毁灭中国巨额财富。(8分,战争和罪行各答2点)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10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