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杈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
A.规模宏大 B.不计成本 C.精耕细作 D.分散经营
2.“(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叙述的是一种( )
A.灌溉工具 B.播种工具 C.插秧工具 D.运输工具
3.我国的南北分界自古是淮河、秦岭一线。据美国学者贾志扬统计,唐代科第人物北方占绝对优势,然而到了宋朝,考中进士者淮河以南却占了95.2%。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源于( )
A.北方政局动荡 B.北方人民南迁 C.对外贸易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4.“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中这段话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种手工业经营形态?(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5.元代时,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其根源是中国( )
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农民的购买力低下 C.科举抑制了技术创新 D.政府轻视技术革新
6.宋神宗开征“侵街钱”,宋徽宗征收“侵街房廊钱”,无疑默认了侵街行为的合法性。宋朝实施上述措施的主要意义是( )
A.维护了社会治安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促进了商业发展 D.减轻了商人负担
7.明朝中期,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
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这主要表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 )
A.商帮活动比较频繁 B.丝绸消费数量急剧增大
C.丝织技术全国领先 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8.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其中“新航路的受害者”应是( )
A.西班牙 B.英国 C.荷兰 D.意大利,
9.有学者说,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下列属于伊丽莎白时代英国创造的所调“中兴和辉煌”的是( )
A.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B.夺取了新阿姆斯特丹
C.建立了英属拉美殖民地 D.打败法国控制了印度
10.马修·博尔顿不仅为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机提供了经济保障,而且将蒸汽机推向市场,使其获得广泛应用。英国人把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的头像同时印在50英镑纸币(2011版)的背面。这主要表明,英国人认为( )
A.技术推广和创新同样重要 B.发明创造必须重视团队合作
C.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完成 D.国家应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
11.19世纪后期,各国相继通过《公司法》,该法的价值在于允许人们自由地组建一家企业,股份有限公同再次粉墨登场:它由特许变为自由的注册,由特权变为平等的权利竞争,由封闭到开放的市场的形成。与这种变化呼应的是( )
A.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 B.重商主义的重新崛起 C.凯恩斯主义的兴起 D.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2.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圈地运动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化
13.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士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
A.外观漂亮 B.广告充斥 C.价格低廉 D.引领时尚
14.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创办了近代海军 B.诱导了民族工业产生
C.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D.抵制了外国资本扩张
15.下图所示是中华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
A.洋务运动 B.实业救国 C.官僚资本 D.清末新政
16.1948年,国民政府公布《金圆券发行办法》条例,规定全国各地各种物品货价折合金圆券出售,到1949年6月,金圆券发行总额达130多万亿元,超过初定发行总限额的6.5万倍。金圆券超额发行的主要目的是( )
A.挽救财政危机 B.抑制通货膨胀 C.缓和社会矛盾 D.振兴民族工业
17.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所有制结构情况。符合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 )
所有制形式
合作社经济
国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所占比例
55%
33%
8%
3%
1%
A.土地改革运动 B.稳定物价 C.社会主义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8.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 年不变。实施这项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农业经济恢复 B.改变农村所有制成分 C.扩大公有制规模 D.增加城市的粮食供应
19.1986年,当山东省某国有纺织厂破产时,数百名纺织女工在厂门口哭成一片。而1995年同城的另一国有纺织厂宣布破产时,大会现场则响起一片掌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B.现代企业制度确立
C.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D.分配制度日趋合理
20.1979年7月15日,国务院决定先在深圳、珠海两市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特区“特殊性”的实质是( )
A.突破了原有的人才管理模式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 D.建立了完善的进出口管理制度
21.清人杨助的《别琴竹枝词》写道:茶馆开张帝叔铺(tea shop),特零克帝(drink tea)有鸿儒。试看多少痴男女,并坐谈心廉耻无。据此可知( )
A.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全盘西化 B.近代中国对女性束缚的加强
C.国人大多坚持男尊女卑观念 D.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艰难性
22.1896年至1911年,中国铁路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新建铁路总里程约为此前的22倍。右图为当时铁路投资构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京张铁路修通是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 B.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在此阶段奠定
C.多方筹款修路表明政府重视修筑铁路 D.清政府完全掌握了中国铁路的筑修权
23.“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清末这首竹枝词描绘的内容主要是( )
A.百姓的言论自由 B.报纸的社会功能 C.民众的文化水平 D.经济的发展繁荣
24.20世纪20年代,美国普遍推广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盛行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之风。1924 年至1929年之间,美国的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3/4。对此现象,认识错误的是( )
A.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B.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C.扩大了银行贷款规模 D.延缓了经济危机的到来
25.英国在1932年公布“进口条例”,规定输入英国的货物一律从价征10%进口税,并另征附加税。同年召开的渥太华帝国经济会议上,本着“已国生产者第一,帝国生产者第二,外国生产者最后”的原则,英国和自治领及自治领之间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这一做法的影响主要是( )
A.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B.加剧了国际贸易关系紧张
C.进一步规范了世界贸易秩序 D.英国成功走出了经济危机
26.“当千百万人面临饥饿的时候,反而减少粮食的生产。这个想法,在人道主义者们看来几乎等于是神经错乱。”这段文字评述的是下列哪一领导人执政时期推行的农业政策? ( )
A.列宁 B.斯大林 C.罗斯福 D.赫鲁晓夫
27.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是( )
A.改善劳资关系 B.增加就业渠道 C.避免经济波动 D.缓和社会矛盾
28.‘据统计在当代发达国家中,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构成的新的职业群体迅速崛起并最终超过蓝领工人阶层,这个阶层的人数约占总人口数的50%~6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交往日益密切 B.国家政策的调整 C.社会分工日趋合理 D.知识经济的发展
29.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共同之处主要是( )
A.侧重改善民生 B.进行军备竞赛 C.调整生产关系 D.强化政府干预
30.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 )
A.20世纪初期 B.20世纪三十年代 C.二战后初期 D.20世纪九十年代
31.下列关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亚太经合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经济、军事和政治组织 B.都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表现
C.都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 D.各组织内部的成员国差异很小
32.下表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国家类型
时间
高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中低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
1980年
38%
43%
42 %
30%
1996年
40%
52%
52%
42%
A.国家间差距逐步缩小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 D.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3小题18分,第34小题16分,第35小题18分,共52分。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趣(趋)本务而寡末作。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经济思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经济思想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原因。(4 分)
材料二 黄宗羲说,工商“盖皆本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国家是“为万民非为一姓”。
——改编自黄宗羲《原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背景。(4 分)
材料三 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掌管商务和工矿铁路等事。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商人通律》和《公司律》。此后,清政府还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实业的章程和法令《商船公会章程》、《奖励公司章程》、《改订奖励公司章程》、《奖给商勋章程》、《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等。
——改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上述商业法律颁布的意义。(4分)
材料四
年份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
1978年
206亿美元
1998年
3239亿美元
2008年
25616亿美元
2017年
41045亿美元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的原因。(4分)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改策这一名称的由来。(4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及其实施的意义。(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斯大林模式。(4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成功探索出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4分)
35.走向全球化是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材料一中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通常被称作什么? (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对全球化的影响。(4 分)
材料二 英国既是工业革命的始作俑者,也是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早在19世纪前半期,英国就奉行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而且在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上,大部分政治家都认为自由贸易是国家的命脉。
——改编自《 早期经济全球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成为“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的理由。(4分)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了资本的跨国流动,发展起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
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改编自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3)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表现。(4分)
材料四 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4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5 CBDAA 6-10 CDDAA 11-15 ADCBB 16-20 ACAAC
21-25 DDBDB 26-30 CDDCC 31.B 32.B
二、非选择题:第33小题18分,第34小题16分,第35小题18分,共52分。
33.(1)经济思想:重农抑商。(2 分)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业能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能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2)背景: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制;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冲击了传统的经济形态;封建统治危机四伏;人们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提高。(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3)意义:规范了商业行为;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4)原因: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起点较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4 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34. (1)由来:实施于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或取消自由贸易)。(每点2分,共4分)
(2)特点: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限度内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2分)
意义:提高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稳定了政治形势;探索出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2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得满分。)
(3)评价:积极作用:开创了一种新型工业化模式;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莫定了物质基础。(2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得满分。)
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指令计划,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2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得满分。)
(4)原因:吸取苏联的经验和教训;正确分析了中国国情;正确处理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党和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35.(1)名称:开辟新航路。(2 分)
影响: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每点2分,共4分)
(2)理由: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率先进行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3)表现:资本输出规模大;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出现了新型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等)和通讯手段(电报、电话),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和传播。(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4)特点: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全球贸易体系化;发达国家主导;规则制度不断完善;信息化趋势加强;以市场为主导,以国家合作、企业竞争和经济竞争为特征;国际规则的作用日趋明显。(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