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巴驿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切开苹果后,切面不久变暗 B.铁丝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C.石油通过蒸馏制取汽油 D.食物腐败变质
2.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氧气验满
C.液体加热 D.量9.5mL液体
3.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硝酸铵、二氧化碳、氮气
B.泉水、澄清石灰水、过氧化氢
C.新鲜的空气、高锰酸钾、液态氧
D.石灰石、冰水混合物、氢气
4.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 ⑤Mg2+ ⑥2OH﹣ ⑦H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5.分析推理是化学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B.置换反应的生成物是单质和化合物,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组成CO,CO2的元素种类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6.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有关环境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焚烧塑料是减少白色污染的有效方法
B.目前氢能源没有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是淡水资源缺乏
C.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
D.化工厂可利用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形成酸雨
7.如图所示装置(不可倒置)有多种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B.若要除去H2中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气体从B端通入
C.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D.若用水将此装置中O2的排出,水应从B端进入
8.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物质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可转化另一物质,“”表示两种物质可以互相转化.在通常情况下,E为液体,其余都是气体.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E一定是水 B.物质C属于有机化合物
C.物质B、F都具有还原性 D.物质D具有可燃性
二.填空与说明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19分)
9.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图1实验、图2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
(2)图1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图1实验在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少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体积,原因可能是 (答一条即可).
(4)图2实验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电解一段时间后,甲试管中的气体体积比乙试管中的气体体积 (填“多”或“少”).
(5)图2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10.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为了使我们爱吃的酸菜长期保存,一般是将酸菜放在陶罐中,盖上盖后,再在盖的周围放适量的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以防酸菜变质.
(2)可用变性乙醇做车用燃料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火箭一般是用联氨(N2H4)作燃料,用N2O4作助燃剂,发射时生成了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和一种氧化物.请写出发射时的化学方程式 .
(4)检验二氧化碳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1.碳是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一种元素,许多物质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用 途
金刚石切割玻璃
石墨做电极
活性炭净水
对应特性
①
②
③
①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特性
②C02是宝贵的碳氧资源.C0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酸(HCOOH),此反应中 C0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 ,
③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最主要成分是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下表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
1g物质完全燃烧
产生二氧化质量/g
放出热量/kJ
甲烷
2.75
56
碳
3.67
32
12.以下是初中化学中一些常见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图(有些条件已省略).已知:通常情况下乙和E均为黑色固体,B是气体.请回答:
(1)D转化为C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2)B、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 .
(3)D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3分)(Ca-40C-12O-16)
13.实验室用碳酸钙可制得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32t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四、探究与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14.以下是实验室常用部分仪器:
(1)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④ ;
(2)小李同学选择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已知他使用了仪器①③⑤⑥,那么他还需要使用上图仪器中的 (填序号);该发生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浸在 水里,用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 ,则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3)小张同学正在收集一瓶CO2,不知是否收集满了,其验满方法是 .
(4)某兴趣小组选用上述仪器,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锌粒反应完后,发现还有较多的灰黑色固体物质,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得到该灰黑色固体的操作方法是 .
15.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了盛有5%H2O2的溶液的试管中,立即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硫酸铜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SO42﹣、Cu2+),小明想知道硫酸铜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双氧水分解的速率加快.请你和小明一起通过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并填写空白.
(1)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哪一种粒子,理由是 .
(2)检验实验①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 .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还需要进行实验②和③:
在实验②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证明 不起催化作用;
在实验③中加入 后,会观察到大量的气泡,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 .
(4)小明如果要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还须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化学反应前后 .
2015-2016学年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巴驿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切开苹果后,切面不久变暗 B.铁丝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C.石油通过蒸馏制取汽油 D.食物腐败变质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切开苹果后切面变暗,这是因为苹果中的有机物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铁丝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时,能和空气中的水、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C、石油中含有汽油、柴油等物质,根据这些物质的沸点不同,可以通过蒸馏把它们分离开来,从而得到汽油、柴油等物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食物腐败变质的过程中,食物中的有机物和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氧气验满 C.
液体加热 D.
量9.5mL液体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B、氧气验满:注意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C、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试管的倾斜度等;
D、量筒量液时要注意量程的选择,应选择略大于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选取的量程太大,会因刻度不精确而使量取的液体体积不准确.
【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操作错误,故A错误;
B、氧气验满应该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应该伸进去,故B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①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防止沸腾溅出;②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故C正确;
D、量取9.5mL液体应选用与之相近的10毫升的量筒,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考查液体的加热方法和酒精灯和量筒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硝酸铵、二氧化碳、氮气
B.泉水、澄清石灰水、过氧化氢
C.新鲜的空气、高锰酸钾、液态氧
D.石灰石、冰水混合物、氢气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解:A、硝酸铵属于纯净物、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氮气属于单质,故A错;
B、泉水属于混合物、澄清石灰水属于混合物、过氧化氢属于氧化物,故B错;
C、新鲜的空气属于混合物、高锰酸钾属于化合物,不是氧化物、液态氧属于单质,故C错;
D、石灰石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属于氧化物、氢气属于单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4.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 ⑤Mg2+ ⑥2OH﹣ ⑦H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右上角数字表示一个离子中所带的电荷数;数字后面是化学式表示分子个数,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的是该元素所显的化合价,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离子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这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解答】解:①2H表示2个氢原子; ②2NH3表示2个氨分子;③SO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④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⑤Mg2+表示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⑥2OHˉ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 ⑦H2O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故A错误;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故B错误;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故C正确;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5.分析推理是化学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B.置换反应的生成物是单质和化合物,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组成CO,CO2的元素种类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物质的分类.
【分析】A、不带电的粒子有分子、原子、中子等,据此分析解答;
B、根据置换反应的含义进行解答;
C、根据单质的定义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分析.
【解答】解:A、分子、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还可能是中子,故A正确;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故B错误;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不属于单质,故C错误;
D、组成CO,CO2的元素种类相同,但是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了解微观粒子的特性的相关知识,并能依据选项灵活分析解答问题,要思考全面,考虑周全.
6.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有关环境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焚烧塑料是减少白色污染的有效方法
B.目前氢能源没有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是淡水资源缺乏
C.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
D.化工厂可利用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形成酸雨
【考点】白色污染与防治;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A、塑料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有害的物质;
B、许多技术问题限制了氢能源的开发、利用;
C、“低碳生活”要求耗能少,排放二氧化碳少;
D、加高烟囱不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解答】解:A、焚烧塑料时能够产生烟尘等物质,对环境污染很严重.不正确.
B、目前氢能源没有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不是淡水资源缺乏,而是目前产生氢气的方法能耗高,难以贮存等方面的问题.不正确.
C、太阳能、风能都是清洁能源,不污染环境,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正确.
D、加高烟囱不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所以不能防止形成酸雨.不正确.
故选:C.
【点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加重了环境污染的程度,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7.如图所示装置(不可倒置)有多种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B.若要除去H2中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气体从B端通入
C.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D.若用水将此装置中O2的排出,水应从B端进入
【考点】分离物质的仪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A、本装置中,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从长管进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从短管进入,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气体从装置的B端通入;
B、除去H2中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NaOH溶液小,所以气体应从A端通入;
C、本装置中,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从长管进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从短管进入,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气体从装置的A端通入;
D、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水应该从长管进入.
【解答】解:A、本装置中,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从长管进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从短管进入,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气体从装置的B端通入,故A错误;
B、除去H2中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NaOH溶液小,所以气体应从A端通入,故B错误;
C、本装置中,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从长管进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从短管进入,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从装置的A端通入,故C正确;
D、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水应该从长管进入,气体从短管出,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气体的收集、检验和干燥方法,要记忆常用气体的性质,理解应用.本考点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评价能力,希望同学们认真把握.
8.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物质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可转化另一物质,“”表示两种物质可以互相转化.在通常情况下,E为液体,其余都是气体.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E一定是水 B.物质C属于有机化合物
C.物质B、F都具有还原性 D.物质D具有可燃性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氧气的化学性质;水的性质和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初中阶段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气体物质主要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氧气、氢气等,可以从中寻找答案,E是液体,E一定是水,C能生成A和水,故C可能是甲烷,A是二氧化碳,甲烷能与D反应,故D是氧气,F由水生成且能与氧气反应,故F是氢气,B能与二氧化碳相互转化,且能与氧气反应,故B可能是一氧化碳.
【解答】解: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气体物质主要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氧气、氢气等,可以从中寻找答案,E是液体,E一定是水,C能生成A和水,故C可能是甲烷,A是二氧化碳,甲烷能与D反应,故D是氧气,F由水生成且能与氧气反应,故F是氢气,B能与二氧化碳相互转化,且能与氧气反应,故B可能是一氧化碳据此解答;
A、物质E一定是水,正确;
B、物质C是甲烷,属于有机物,正确;
C、B是一氧化碳、F是氢气,都具有还原性,正确;
D、D是氧气,具有助燃性,不是可燃性,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二.填空与说明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19分)
9.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图1实验、图2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
(2)图1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P+5O22P2O5 .
(3)图1实验在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少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体积,原因可能是 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答一条即可).
(4)图2实验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电解一段时间后,甲试管中的气体体积比乙试管中的气体体积 多 (填“多”或“少”).
(5)图2实验说明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电解水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图示分析实验目的;
(2)根据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
(3)根据造成成结果小于时的原因解答;
(4)根据电解水时正极是氧气,负极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解答;
(5)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结论解答.
【解答】解:
(1)根据图示分析可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2)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3)在分析造成装置造成结果小于时,要考虑药品的量可能不足造成没有将氧气完全消耗,同时要考虑装置在药品的足够的情况下因为气密性不好,导致液体不能等体积进入而引起结果偏低以及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电解水时正极是氧气,负极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甲试管中的气体体积比乙试管中的气体体积多;
(5)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
(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2)4P+5O22P2O5
(3)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4)多
(5)氢元素和氧元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电解水的实验结论,难度不大.
10.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为了使我们爱吃的酸菜长期保存,一般是将酸菜放在陶罐中,盖上盖后,再在盖的周围放适量的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隔绝空气 以防酸菜变质.
(2)可用变性乙醇做车用燃料 C2H5OH+3O22CO2+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火箭一般是用联氨(N2H4)作燃料,用N2O4作助燃剂,发射时生成了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和一种氧化物.请写出发射时的化学方程式 4N2H2+N2O45N2+4H2O .
(4)检验二氧化碳 Ca(OH)2+CO2═Ca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Zn+H2SO4═ZnSO4+H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盖上盖后,再在盖的周围放适量的水,这样做的目的是隔绝空气以防酸菜变质.
故填:隔绝空气.
(2)乙醇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故填:C2H5OH+3O22CO2+3H2O.
(3)火箭一般是用联氨(N2H4)作燃料,用N2O4作助燃剂,发射时生成了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2H2+N2O45N2+4H2O.
故填:4N2H2+N2O45N2+4H2O.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5)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时,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故填:Zn+H2SO4═ZnSO4+H2↑.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11.碳是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一种元素,许多物质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用 途
金刚石切割玻璃
石墨做电极
活性炭净水
对应特性
① 硬度大
② 导电性
③ 吸附性
①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特性
②C02是宝贵的碳氧资源.C0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酸(HCOOH),此反应中 C0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
③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 不可再生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最主要成分是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从下表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等质量的天然气和煤完全燃烧,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煤,放出的热量高于煤 .
1g物质完全燃烧
产生二氧化质量/g
放出热量/kJ
甲烷
2.75
56
碳
3.67
32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专题】化学与能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①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进行解答;
②根据方程式的书写及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分析;
③根据化石燃料形成的特点、甲烷和煤燃烧的特点、数据分析回答.
【解答】解:①金刚石的硬度大,所以可用于切割玻璃,石墨具有导电性,所以可用作电极;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所以可用于净水;
②一分子的CO2和一分子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一分子的甲酸(HCOOH),因此此反应中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1:1;
③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等质量的天然气和煤完全燃烧,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煤,放出的热量高于煤.
故答为:①硬度大,导电性,吸附性;②1:1;③不可再生;CH4+2O2CO2+2H2O;等质量的天然气和煤完全燃烧,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煤,放出的热量高于煤.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题,考查了有关谈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难度不大,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目的信息分析即可.
12.以下是初中化学中一些常见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图(有些条件已省略).已知:通常情况下乙和E均为黑色固体,B是气体.请回答:
(1)D转化为C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 反应.
(2)B、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 Fe3O4+4CO3Fe+4CO2 .
(3)D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Fe3O4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由物质D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性质及D在点燃条件下与A反应的反应条件、生成物的颜色,首先确定物质D为铁,然后根据铁的性质、铁的冶炼等知识,分析判断所涉及的其他物质;并判断D→C的反应类型,写出铁冶炼、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根据物质D能与稀硫酸反应,则D为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或盐;结合D和A反应的条件为“点燃”,则可判断物质D为金属单质;金属燃烧生成黑色物质E,则可判断E为四氧化三铁、D为铁、C为氢气、A为氧气;由关系图甲反应生成氢气、氧气,则甲为水;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及物质乙和氧气生成B,可推断黑色固体乙为单质碳、B为一氧化碳.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D转化为C的反应为铁与稀硫酸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的置换反应;故答案为:置换;
(2)根据分析,B、E转化为D的反应为高温下,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Fe3O4+4CO3Fe+4CO2;
(3)根据分析,D转化为E的反应为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故答案为:3Fe+2O2Fe3O4.
故答案为:
置换;Fe3O4+4CO3Fe+4CO2;3Fe+2O2Fe3O4
【点评】根据铁与稀硫酸反应及铁燃烧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的反应,判断物质铁是本题的突破口.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3分)(Ca-40C-12O-16)
13.实验室用碳酸钙可制得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32t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1.32t
=,
x=3t,
答:需要3t碳酸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分析数据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四、探究与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14.以下是实验室常用部分仪器:
(1)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④ 长颈漏斗 ;
(2)小李同学选择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已知他使用了仪器①③⑤⑥,那么他还需要使用上图仪器中的 ⑧⑨ (填序号);该发生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浸在 水里,用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 气泡冒出 ,则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3)小张同学正在收集一瓶CO2,不知是否收集满了,其验满方法是 将燃烧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了 .
(4)某兴趣小组选用上述仪器,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锌粒反应完后,发现还有较多的灰黑色固体物质,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得到该灰黑色固体的操作方法是 过滤 .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仪器的图形判断名称;
(2)实验室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有种,一种是给固体加热装置,一种是固液常温装置,小李已选择酒精灯,故应选择给固体加热装置;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填写;
(3)验满二氧化碳时要用燃着的木条,且要放在集气瓶口;
(4)根据过滤的操作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④是长颈漏斗;
(2)小李已选择酒精灯,故他选择的是给固体加热装置,故还应选择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和水槽;进行制取实验之前需检验装置气密性,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用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3)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熄灭;
(4)锌粒反应完后,发现还有较多的灰黑色固体物质,说明该灰黑色固体不溶于水,故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得到该灰黑色固体可采取过滤的操作方法.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⑧⑨,气泡冒出;
(3)将燃烧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了;
(4)过滤.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及过滤操作的应用等,只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才能解答好本题.
15.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了盛有5%H2O2的溶液的试管中,立即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硫酸铜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SO42﹣、Cu2+),小明想知道硫酸铜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双氧水分解的速率加快.请你和小明一起通过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并填写空白.
(1)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哪一种粒子,理由是 水分子;双氧水是水溶液,总是含水,所以水不是催化剂 .
(2)检验实验①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试管①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还需要进行实验②和③:
在实验②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证明 SO42﹣或硫酸根离子 不起催化作用;
在实验③中加入 CuCl2(或氯化铜)或Cu(NO3)2(或硝酸铜) 后,会观察到大量的气泡,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 Cu2+或铜离子 .
(4)小明如果要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还须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化学反应前后 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专题】压轴实验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1)根据双氧水是水溶液,一定含有水回答.
(2)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和检验方法回答.
(3)根据稀硫酸能电离出硫酸根离子,但在实验②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判断硫酸根离子是否有催化作用;氯化铜或硝酸铜都能电离出铜离子,来判断铜离子是否有催化作用.
(4)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回答.
【解答】解:(1)双氧水是水溶液,一定含有水,本身分解速率慢,所以水分子不会是催化剂.
(2)氧气有助燃性,检验氧气可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3)稀硫酸能电离出硫酸根离子,但在实验②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说明硫酸根离子不起催化作用;硫酸铜溶液中还有铜离子,可加入含有铜离子的其它物质来看铜离子是否有催化作用,加入氯化铜或硝酸铜溶液后,观察到大量的气泡,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铜离子.
(4)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即反应速率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要证明物质是催化剂,必须同时验证这三点,前面已证明硫酸铜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还要证明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故答案为:(1)水分子;双氧水是水溶液,总是含水,所以水不是催化剂;(2)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试管①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3)SO42﹣或硫酸根离子;
CuCl2(或氯化铜)或Cu(NO3)2(或硝酸铜);Cu2+或铜离子;(4)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点评】催化剂、催化作用是初中重要基本概念之一,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主要考查对催化剂、催化作用概念的理解,对催化效率影响因素的探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