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区2015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带解析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北京东城区2015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带解析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练习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分)(2014•淮安)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 ‎ ‎2.(1分)(2012•潍坊二模)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燃烧 B.玻璃破碎 C.冰块融化 D.铁丝弯曲 ‎ ‎ ‎3.(1分)(2012•门头沟区二模)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氖 B.氧 C.锌 D.磷 ‎ ‎ ‎4.(1分)(2013•北京模拟)能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A.CO B.CO2 C.SO2 D.NO2‎ ‎ ‎ ‎5.(1分)(2007•北京)饰品中的红宝石(见图)主要成分是Al2O3.Al2O3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 ‎ ‎6.(1分)(2015•乐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 ‎ ‎7.(1分)(2011•黄石)食品包装中经常用到铝箔.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  )‎ A.导电性 B.延展性 C.导热性 D.抗腐蚀性 ‎ ‎ ‎8.(1分)(2014•成县校级模拟)加油站是重要的防火单位,在加油站必须粘贴的警示标志是(  )‎ A. B. C. D.‎ ‎ ‎ ‎9.(1分)(2007•北京)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 B.3 C.4 D.7‎ ‎ ‎ ‎10.(1分)(2015•门头沟区一模)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 A.H2 B.2H C.2H+ D.2H2‎ ‎ ‎ ‎11.(1分)(2012•门头沟区二模)洋葱被誉为“蔬菜皇后”.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这说明(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质量很小 ‎ ‎ ‎12.(1分)(2010•北京)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 ‎ ‎13.(1分)(2012•门头沟区二模)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气味 B.常温下为气态 C.能支持燃烧 D.液氧为淡蓝色 ‎ ‎ ‎14.(1分)(2009•福建)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检查气密性 C.‎ 读取液体体积 D.‎ 加热液体 ‎ ‎ ‎15.(1分)(2015•祁阳县校级模拟)下列操作中,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 C.插入燃着的木条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 ‎ ‎16.(1分)(2013•闸北区一模)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氮气N2 B.氯化铁FeCl2 C.氧化镁MgO2 D.氯化钙CaCl ‎ ‎ ‎17.(1分)(2015秋•东城区期末)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C+O2═CO2 B.4Fe+3O22Fe2O3‎ C.2Mg+O22MgO D.Al+O2═Al2O3‎ ‎ ‎ ‎18.(1分)(2014•湘潭)小东发现野营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了一些,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方便添加木柴 ‎ ‎ ‎19.(1分)(2015•门头沟区一模)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11 B.元素名称为钠 C.元素符号为Na D.核外电子数为22.99‎ ‎ ‎ ‎20.(1分)(2015秋•东城区期末)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点燃红磷前要先夹紧弹簧夹 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 ‎ ‎21.(1分)(2015•潍坊校级一模)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酸类.丁酸乙酯( C6H120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 B.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g C.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3:8‎ D.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6:2‎ ‎ ‎ ‎22.(1分)(2008•北京)“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为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此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 ‎ ‎23.(1分)(2013•昆明一模)向a、b两支具支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再向a中加入植物油,分别塞上橡皮塞,U型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等高),如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两支试管中铁片均被锈蚀 B.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和水 C.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D.U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 ‎ ‎24.(1分)(2013•昆明一模)根据下表信息所得的四个结论中,不正确 的是(  )‎ 元素编号 元素的具体描述 X 它的单质是最轻的气体,其原子中质子数为1‎ Y Y和X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 Z 由它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可以供给呼吸 W 其原子序数为6,与Z组成一种能够灭火的气体 A.X是H2‎ B.Y可能是氯元素 C.由Z组成供给呼吸的单质是氧气 D.W一定是碳元素 ‎ ‎ ‎25.(1分)(2013•昆明一模)某品牌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如图所示.若人体对该药品中钙的平均吸收率为30%,按照说明书服用,每天实际被人体吸收的钙元素质量是(  )‎ A.0.36 g B.0.18 g C.0.60 g D.1.20 g ‎ ‎ ‎ ‎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27分)‎ ‎26.(5分)(2014•襄阳校级模拟)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      (填“分子”、“原子”、“离子”或“元素”).‎ 所谓“加碘盐”是指在一定量的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化学式为KIO3),则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2)煤、石油和      常被称为化石燃料,大量燃煤(含杂质硫、氮等)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答出一点即可).‎ ‎(3)氢化钙(CaH2)固体可用于登山队员的能源提供剂,它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 ‎27.(5分)(2015•丰台区模拟)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如图所示的3个实验,A中水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B中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为      ;C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 ‎(2)矿泉水、蒸馏水有多种作用,例如:镁与碘的化合反应十分缓慢,若滴加少量水,则反应立即剧烈进行,反应速度大大提高,此时水的作用是      .‎ ‎(3)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用水方式应该提倡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用漱口杯接水刷牙 B.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 C.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 ‎ ‎ ‎28.(6分)(2013•福州模拟)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点.‎ ‎(1)在水、铜、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2)萨罗(Salol)是一种消毒剂,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 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萨罗(Salol)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A、B、C、D表示4种物质,部分物质的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物质 B C D ‎─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A、B、C、D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 ‎②若一定质量的A和64g的B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 C和36g D,则A的化学式为      .‎ ‎ ‎ ‎29.(6分)(2013•福州模拟)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1)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现象:      ;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①      ②      .‎ ‎(2)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会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若继续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后果不堪设想.为了缓解大气中的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填字母).‎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C.提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D.免赠贺卡;双面使用纸张.‎ ‎ ‎ ‎30.(5分)(2012秋•河东区期末)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一种理想的燃料,则A是      .写出A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B是一种无色液体,在某种黑色固体催化下生成一种可供给呼吸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C能与上述两个反应的共同产物发生化合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在空气中充分燃烧能生成C,D是一种含两种元素的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则D可能是      (写出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 ‎ ‎ ‎ 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22分)‎ ‎31.(7分)(2015秋•东城区期末)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1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氧气的收集装置是      .‎ ‎(3)实验室选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      端进入,其验满的方法是      .‎ ‎ ‎ ‎32.(6分)(2015秋•东城区期末)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以下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分别回答问题.‎ ‎(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热水,a、b、c处分别放有药品,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a与c对比;a与b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通过实验2可以测定      .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      的现象时,可达到该实验目的.‎ ‎(3)通过实验3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      .‎ 综合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填①~⑥序号)‎ ‎①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 ②实验2中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③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 ‎④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⑤实验3中的气球作用是收集产生的气体 ‎⑥实验3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 ‎ ‎33.(9分)(2015秋•东城区期末)甲同学家新换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她想到在学过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并没有金属铬,为比较铬与常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强弱,她和同学们在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猜想,并进行了实验探究.‎ ‎【作出猜想】‎ 猜想1.Cr>Fe>Cu; 猜想2.Fe>Cu>Cr; 猜想3.你的猜想是      .‎ ‎【查阅资料】‎ ‎①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其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的氧化膜.‎ ‎②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 ‎【实验药品】‎ 铁片、铬片、铜片、稀硫酸、CuSO4溶液、CrSO4溶液、FeSO4溶液.(溶液均为新制)‎ ‎【甲同学实验】‎ 甲同学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再取三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稀硫酸.‎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试管1‎ 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变为浅绿色.‎ ‎(1)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      .‎ ‎(2)甲同学得到的结论是猜想      正确,他得到此结论的依据是 ‎      .‎ 试管2‎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变为蓝色.‎ 试管3‎ ‎      .‎ ‎【乙同学实验】‎ 乙同学为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又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试管4‎ ‎\‎ ‎(1)甲同学的结论正确.‎ ‎(2)请写出铬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试管5‎ ‎【实验反思】‎ ‎(1)你认为乙同学没有必要做的实验是      .‎ ‎(2)请你结合所给的实验药品再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甲同学的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      ‎ ‎      ‎ 甲同学的结论正确.‎ ‎ ‎ ‎ ‎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6分)‎ ‎34.(3分)(2015秋•东城区期末)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若要得到22.4g铁理论上需要一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 ‎ ‎35.(3分)(2014•祁阳县校级模拟)现有7.5g石灰石样品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友情提示: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发生反应)‎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若将石灰石样品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容器内的剩余物进行过滤,所得到的溶液质量是多少?‎ ‎ ‎ ‎ ‎ ‎2015-2016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练习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分)(2014•淮安)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约占0.03%.‎ ‎【解答】解:A、氮气约占78%,故A错误;‎ B、氧气约占21%,故B正确;‎ C、二氧化碳约占0.03%,故C错误;‎ D、稀有气体约占0.94%,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2.(1分)(2012•潍坊二模)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燃烧 B.玻璃破碎 C.冰块融化 D.铁丝弯曲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酒精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B、玻璃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冰块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铁丝弯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 ‎ ‎3.(1分)(2012•门头沟区二模)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氖 B.氧 C.锌 D.磷 ‎【考点】元素的简单分类. ‎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据此进行解分析答.‎ ‎【解答】解:A、氖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故选项错误.‎ B、氧元素带有“气”字头,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C、锌元素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正确.‎ D、磷元素带有“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元素的分类,掌握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辨别元素的种类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 ‎ ‎4.(1分)(2013•北京模拟)能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A.CO B.CO2 C.SO2 D.NO2‎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能引起温室效应.‎ ‎【解答】解: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能引起温室效应.‎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完成此题,可以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 ‎ ‎ ‎5.(1分)(2007•北京)饰品中的红宝石(见图)主要成分是Al2O3.Al2O3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特点进行分析;由于Al2O3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符合氧化物的组成特点.‎ ‎【解答】解:氧化铝是由铝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 ‎ ‎6.(1分)(2015•乐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前五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 ‎【解答】解:A、氧元素是第一位,故A选项正确;‎ B、硅元素是第二位,故B选项错误;‎ C、铝元素是第三位,故C选项错误;‎ D、铁元素是第四位,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7.(1分)(2011•黄石)食品包装中经常用到铝箔.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  )‎ A.导电性 B.延展性 C.导热性 D.抗腐蚀性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解答】解: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8.(1分)(2014•成县校级模拟)加油站是重要的防火单位,在加油站必须粘贴的警示标志是(  )‎ A. B. C. D.‎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 ‎【专题】公共标志型.‎ ‎【分析】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加油站应注意的事项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为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故要严禁烟火.‎ 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自燃物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9.(1分)(2007•北京)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 B.3 C.4 D.7‎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 ‎【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判断.‎ ‎【解答】解:这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 故选B.‎ ‎【点评】日本核泄漏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关注,这会对中考有导向作用,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及其原子内部构成粒子间的数目和电性、电荷关系的考查将会成为热点中的热点.‎ ‎ ‎ ‎10.(1分)(2015•门头沟区一模)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 A.H2 B.2H C.2H+ D.2H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解答】解: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氢原子可表示为:2H;‎ 比较以上选项,可知选B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 ‎ ‎11.(1分)(2012•门头沟区二模)洋葱被誉为“蔬菜皇后”.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这说明(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质量很小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利用分子的性质分析回答;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气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 ‎【解答】解:由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在切洋葱时,洋葱中含有刺激性气味的分子运动到了我们的鼻子之中,所以,我们能闻到洋葱的刺激性气味.由此可知:‎ A、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A符合题意;‎ B、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不能说明分子体积很小,故B不符合题意;‎ C、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C不符合题意;‎ D、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不能说明分子质量很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应用微粒的基本观点来解释相关的生活现象.‎ ‎ ‎ ‎12.(1分)(2010•北京)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考点】元素的概念. ‎ ‎【专题】概念关系型;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答.‎ ‎【解答】解:根据元素的概念,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灵活应用的能力.‎ ‎ ‎ ‎13.(1分)(2012•门头沟区二模)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气味 B.常温下为气态 C.能支持燃烧 D.液氧为淡蓝色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解答】解: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B、D选项错误;‎ 氧气能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故C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注意区分变化和性质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应该注意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14.(1分)(2009•福建)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检查气密性 C.‎ 读取液体体积 D.‎ 加热液体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 ‎【专题】实验操作型.‎ ‎【分析】A、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图中操作错误会引起安全事故;‎ B、用手握试管的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注意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以判断气密性好坏;‎ C、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平行;‎ D、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 ,防止沸腾溅出.‎ ‎【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故A错误;‎ B、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故B正确;‎ C、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行,俯视、仰视都会使读数不准确,故C错误;‎ D、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 ,防止沸腾溅出,图中液体太多,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检查气密性的方法,以及读取液体体积的注意事项和加热液体的方法,都是实验中的常见操作,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把正确的方法熟记于心.‎ ‎ ‎ ‎15.(1分)(2015•祁阳县校级模拟)下列操作中,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 C.插入燃着的木条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 ‎【解答】解;A、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气体,故此法不可取;故A不适合;‎ B、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味的气体,故此法不可取.故B不适合;‎ C、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无明显变化的 是空气;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故C适合;‎ D、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而氧气和空气加入澄清石灰水都无明显现象.故D不适合;‎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氧气、空气、二氧化碳这三种气体的性质的了解,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 ‎ ‎16.(1分)(2013•闸北区一模)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氮气N2 B.氯化铁FeCl2 C.氧化镁MgO2 D.氯化钙CaCl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命名和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规则来判断,铁在化合物中呈+2价时读作某某亚铁,+3价时读作某某铁,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读作某化某.‎ ‎【解答】解:A、氮气的每个分子是由2个氮原子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N2,故A正确;‎ B、氯化铁的化学式为FeCl3,FeCl2是氯化亚铁的化学式,故B不正确 C、Mg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而O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根据正价元素在左边,负价元素在右边,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故C不正确;‎ D、Ca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而Cl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根据书写化学式的规则,氯化钙的化学式是CaCl2,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评】书写化学式时按化合价书写,正价元素在左边,负价元素在右边,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 ‎ ‎17.(1分)(2015秋•东城区期末)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C+O2═CO2 B.4Fe+3O22Fe2O3‎ C.2Mg+O22MgO D.Al+O2═Al2O3‎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镁燃烧生成氧化镁;‎ 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 ‎【解答】解:A、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B、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C、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该选项书写正确;‎ D、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故选:C.‎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 ‎ ‎18.(1分)(2014•湘潭)小东发现野营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了一些,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方便添加木柴 ‎【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从促进燃烧的方法角度考虑;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答】解: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促进木柴燃烧,故选项正确;‎ B、不能升高木柴的温度,故选项错误;‎ C、木柴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选项错误;‎ D、不是为了方便添加木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将木柴架空能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这样可以促进木柴燃烧.‎ ‎ ‎ ‎19.(1分)(2015•门头沟区一模)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11 B.元素名称为钠 C.元素符号为Na D.核外电子数为22.99‎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由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元素名称是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Na,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由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应为1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一格信息的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20.(1分)(2015秋•东城区期末)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点燃红磷前要先夹紧弹簧夹 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要想结论准确,做该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全部耗尽;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等.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测量的结果会小于五分之一.‎ ‎【解答】解:A、红磷过量,能把氧气全部耗尽,而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不能耗尽,使结果小于五分之一,所以A正确;‎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是为了装置的气密性好,若装置漏气时,氧气耗尽,空气会及时补充,达不到实验的目的,所以B正确;‎ C、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而不能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否则会使得结果小于五分之一,所以C错误;‎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是红磷燃烧消耗掉氧气,导致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水会倒流进瓶内,因此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所以D正确;‎ 故选:C.‎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该实验的结论、误差分析和实验中注意事项是考查重点.‎ ‎ ‎ ‎21.(1分)(2015•潍坊校级一模)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酸类.丁酸乙酯( C6H120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 B.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g C.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3:8‎ D.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6:2‎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丁酸乙酯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1个丁酸乙酯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丁酸乙酯是与丁酸乙酯分子构成的,1个丁酸乙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丁酸乙酯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2)=18:3:8,故选项说法正确.‎ D、1个丁酸乙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6:12:2=3:6: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22.(1分)(2008•北京)“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为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此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从图示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前后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改变,原子没有改变,只是重新进行了组合,判断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时,要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的原则.‎ ‎【解答】解:A、反应前后,分子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所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此说法正确;‎ B、从图示看出,生成物中有一种物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故此说法正确;‎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只是重新组合,故才说法正确;‎ D、如果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则生成后的物质中原子数和反应物中的不相等,故此说法错误.‎ 答案:D.‎ ‎【点评】认真阅读图示,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这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 ‎ ‎23.(1分)(2013•昆明一模)向a、b两支具支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再向a中加入植物油,分别塞上橡皮塞,U型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等高),如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两支试管中铁片均被锈蚀 B.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和水 C.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D.U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铁锈蚀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植物油可以把铁片与水和氧气隔开,防止生锈.‎ ‎【解答】解:‎ A、两试管中只有b中铁片被锈蚀,因为a中的植物油把铁片与水和氧气隔开,不容易生锈.故选项错误;‎ B、植物油可以把铁片与水和氧气隔开,防止生锈.故正确;‎ C、铁锈蚀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故正确;‎ D、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右高左低,因为b中的生铁容易生锈,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气,导致压强减小.故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能力.学生只有熟悉铁的性质即其生锈的条件,认真分析已知条件,才能正确答题.‎ ‎ ‎ ‎24.(1分)(2013•昆明一模)根据下表信息所得的四个结论中,不正确 的是(  )‎ 元素编号 元素的具体描述 X 它的单质是最轻的气体,其原子中质子数为1‎ Y Y和X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 Z 由它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可以供给呼吸 W 其原子序数为6,与Z组成一种能够灭火的气体 A.X是H2‎ B.Y可能是氯元素 C.由Z组成供给呼吸的单质是氧气 D.W一定是碳元素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氢气的物理性质. ‎ ‎【专题】元素推断题.‎ ‎【分析】A、原子中质子数为1是氢元素,它的单质是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B、氯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HCl,原子个数比为1:1‎ C、可以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 D、原子序数为6是碳元素 ‎【解答】解:A、原子中质子数为1是氢元素,它组成的单质是氢气,是最轻的气体;X应是氢元素,不是氢气;故错 B、氯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HCl,原子个数比为1:1;故对 C、可以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故对 D、原子序数为6是碳元素;故对 故选A ‎【点评】注意X、Y、Z、W都指的是元素,不是物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 ‎ ‎25.(1分)(2013•昆明一模)某品牌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如图所示.若人体对该药品中钙的平均吸收率为30%,按照说明书服用,每天实际被人体吸收的钙元素质量是(  )‎ A.0.36 g B.0.18 g C.0.60 g D.1.20 g ‎【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 ‎【专题】标签图示型.‎ ‎【分析】由题意,每片含1.5CaCO3,每次一片,每天两次,由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若人体对该药品中钙的平均吸收率为30%,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题意,每片含1.5CaCO3,每次一片,每天两次,则每天服用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5g×2=3g,其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3g××100%=1.2g;若人体对该药品中钙的平均吸收率为30%,则按照说明书服用,每天实际被人体吸收的钙元素质量是1.2g×30%=0.36g.‎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27分)‎ ‎26.(5分)(2014•襄阳校级模拟)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 元素 (填“分子”、“原子”、“离子”或“元素”).‎ 所谓“加碘盐”是指在一定量的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化学式为KIO3),则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5 .‎ ‎(2)煤、石油和 天然气 常被称为化石燃料,大量燃煤(含杂质硫、氮等)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酸雨(温室效应) (答出一点即可).‎ ‎(3)氢化钙(CaH2)固体可用于登山队员的能源提供剂,它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H2+2H2O=Ca(OH)2+2H2↑ .‎ ‎【考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来分析盐中含有的“钙”、“锌”、“碘”,利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计算I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常见的化石燃料和煤燃烧的产物来分析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利用它们的化学式来书写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解答】解:(1)因物质是元素组成的,而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微观粒子,在说明书中的含量常指的是元素的含量,则这里的“钙”、“锌”、“碘”是指元素,在KIO3中,K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I元素的花合价为+5价,故答案为:元素;+5;‎ ‎(2)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它们是由远古时代的动植物和其它生物的遗体堆积起来,并被岩石层、泥浆层埋入地下后,经几亿年的时间,在地球内部的热量和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因煤中含有S、C等元素,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可造成酸雨或温室效应,故答案为:天然气;酸雨(温室效应);‎ ‎(3)根据题意可知,反应物为CaH2和H2O,生成物为Ca(OH)2和H2,故答案为:CaH2+2H2O=Ca(OH)2+2H2↑.‎ ‎【点评】本题考查了与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学生应注意利用化学知识来解答常见的生活问题,明确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 ‎27.(5分)(2015•丰台区模拟)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如图所示的3个实验,A中水发生了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B中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为 氧气 ;C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过滤 .‎ ‎(2)矿泉水、蒸馏水有多种作用,例如:镁与碘的化合反应十分缓慢,若滴加少量水,则反应立即剧烈进行,反应速度大大提高,此时水的作用是 催化(或起催化作用) .‎ ‎(3)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用水方式应该提倡的是 ACD (填字母序号).‎ A.用漱口杯接水刷牙 B.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 C.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 ‎【考点】水的性质和应用;水的净化;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本题以水为命题中心.综合考查了电解水的现象和结论、水的净化方法、水的催化作用、珍惜每一滴水,注意节约用水的方法.经仔细地分析后再作出应答.‎ ‎【解答】解:‎ ‎(1)图A是水的沸腾,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因此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图是电解水装置图,在电解水中,可看到的现象是:正极气体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条复燃,是氧气,负极气体多,能燃烧,是氢气,体积多的是少的二倍,通过实验还能进一步推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试管1气体体积大,因此试管2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图C是自制净水器,其中卵石、石英砂、蓬松棉和滤纸功能一样,起到过滤作用,活性炭起着吸附作用;故答案为:物理、氧气、过滤 ‎(2)滴加少量水,则反应立即剧烈进行,反应速度大大提高,水起了催化的作用;故答案为:催化(或起催化作用)‎ ‎(3)我们应当珍惜每一滴水,下列做法应该提倡:用漱口杯接水刷牙、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故选ACD ‎【点评】本题由于知识点和问题都比较多,因此要调用所学习的知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而全面地分析后再作解答,不可随便盲目应答.‎ ‎ ‎ ‎28.(6分)(2013•福州模拟)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点.‎ ‎(1)在水、铜、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水 .‎ ‎(2)萨罗(Salol)是一种消毒剂,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 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 26 个原子;萨罗(Salol)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5:24 .‎ ‎(3)A、B、C、D表示4种物质,部分物质的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物质 B C D ‎─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A、B、C、D中属于单质的是 B (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C、D .‎ ‎②若一定质量的A和64g的B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 C和36g D,则A的化学式为 CH4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 ‎【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在水、铜、氯化钠3种物质中,水由分子构成,铜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2)由分子模型图可知:该物质的分子构成;萨罗(Salol)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3)A、B、C、D表示4种物质,部分物质的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①由图可推测A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故为化合物,则可知A、B、C、D中属于单质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物质.‎ ‎②若一定质量的A和64g的B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C和36gD,则可计算碳元素的质量、氢元素的质量.故可推测A的化学式.‎ ‎【解答】解:‎ ‎(1)在水、铜、氯化钠3种物质中,因为水由分子构成,铜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故:由分子构成的是水.‎ ‎(2)萨罗(Salol)是一种消毒剂,其分子模型如图可知: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6个原子;可推测:其化学式C13H10O3,萨罗(Salol)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24.‎ ‎(3)A、B、C、D表示4种物质,部分物质的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物质 B C D ‎─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中的元素一定有氢元素、氧元素,则为化合物,则可推测A、B、C、D中属于单质的是B;根据氧化物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故可知属于氧化物的是CD.‎ ‎②若一定质量的A和64g的B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C和36gD,44gC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44××100%=32克,碳元素的质量为44﹣32=12克;36gD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36××100%=32克,则氢元素36﹣32=4克,因为B的质量为64克,等于C、D中氧元素的质量;故A中只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则其原子个数比为::=1:4,故A的化学式为CH4.‎ 故答为:(1)水.(2)26; 5:24.(3)①B; C、D.②CH4.‎ ‎【点评】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 ‎ ‎29.(6分)(2013•福州模拟)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1)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现象: 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①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②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 ‎(2)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试管内液面上升且石灰水变浑浊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 .‎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会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若继续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后果不堪设想.为了缓解大气中的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A、C、D (填字母).‎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C.提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D.免赠贺卡;双面使用纸张.‎ ‎【考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在通常状况下,它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使之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会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增大植树造林及减少纸张的浪费等.‎ ‎【解答】解:‎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像倒水一样倾倒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A图中现象为: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①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使之变浑浊,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内液面上升且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会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增大植树造林及减少纸张的浪费等.A、C、D都符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可行建议,B应该是合理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而不是禁止使用,故A、C、D正确;‎ 故答案为:‎ ‎(1)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①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2)试管内液面上升且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3)A、C、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同时考查了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低碳排放、节能减排是当今的热门话题,培养学生提高从自身做起减少排放、保护环境的意识.‎ ‎ ‎ ‎30.(5分)(2012秋•河东区期末)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一种理想的燃料,则A是 H2 .写出A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 .‎ ‎(2)B是一种无色液体,在某种黑色固体催化下生成一种可供给呼吸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 .‎ ‎(3)C能与上述两个反应的共同产物发生化合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D在空气中充分燃烧能生成C,D是一种含两种元素的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则D可能是 CO、CH4 (写出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分析】(1)A是常见理想的燃料,可以知道A为氢气可以写成化学方程式.‎ ‎(2)B为无色液体,可以在黑色固体催化下生成一种可供给呼吸的气体,可以知道B为过氧化氢溶液 ‎(3)(1)和(2)的反应共同的产物为水,C能够和水反应,同时由D燃烧可以得到,所以C为二氧化碳,那么D可能为一氧化碳和甲烷等物质 ‎【解答】解:(1)A是常见理想的燃料,可以知道A为氢气可以写成化学方程式:2H2+O22H2O;‎ ‎(2)B为无色液体,可以在黑色固体催化下生成一种可供给呼吸的气体,可以知道B为过氧化氢溶液,所以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 ‎(3)(1)和(2)的反应共同的产物为水,C能够和水反应,同时由D燃烧可以得到,所以C为二氧化碳,那么D可能为一氧化碳和甲烷等物质.‎ 故答案为:‎ ‎(1)H2;2H2+O22H2O;‎ ‎(2)2H2O22H2O+O2↑;‎ ‎(3)CO2+H2O═H2CO3;CO、CH4(其他C的氢化物也可以,合理即给分).‎ ‎【点评】利用物质的特性或反应的特殊现象、反应条件、反应形式等,明确一种物质或一个反应,此为解决该类推断题的突破口.‎ ‎ ‎ 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22分)‎ ‎31.(7分)(2015秋•东城区期末)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1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水槽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序号,下同),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氧气的收集装置是 C或F .‎ ‎(3)实验室选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 a 端进入,其验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 .‎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 ‎【专题】实验操作型;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a是水槽;‎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氧气的收集装置是C或F;‎ ‎(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具有助燃性,所以选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a端进入,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 故答案为:(1)水槽;‎ ‎(2)A,2KMnO4K2MnO4+MnO2+O2↑,B,C或F;‎ ‎(3)a,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 ‎ ‎32.(6分)(2015秋•东城区期末)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以下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分别回答问题.‎ ‎(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热水,a、b、c处分别放有药品,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a与c对比;a与b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 温度达到着火点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2)通过实验2可以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 .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 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 的现象时,可达到该实验目的.‎ ‎(3)通过实验3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 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 综合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③④⑥ .(填①~⑥序号)‎ ‎①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 ②实验2中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③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 ‎④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⑤实验3中的气球作用是收集产生的气体 ‎⑥实验3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空气组成的测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 ‎【分析】(1)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即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是:4P+5O22P2O5;‎ ‎(2)实验2可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即氧气约占空气总量的,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 ‎(3)锥形瓶中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使瓶内气体急剧膨胀,所以气球先膨胀,燃烧熄灭后,冷却到室温,由于白磷熄消耗瓶内氧气,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所以气球有变小;分析以上三个实验知:①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和加热的作用,所以①说法不正确;②实验2中红磷不可以换成木炭,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②说法不正确;③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所以③说法正确;④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说法正确;由④知,⑤说法不正确;⑥实验3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说法正确.‎ ‎【解答】解:(1)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即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所以答案为:温度达到着火点,4P+5O22P2O5;‎ ‎(2)实验2可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即氧气约占空气总量的,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所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故答案为:空气中氧气含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 ‎(3)锥形瓶中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使瓶内气体急剧膨胀,所以气球先膨胀,燃烧熄灭后,冷却到室温,由于白磷熄消耗瓶内氧气,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所以气球有变小.分析以上三个实验知:①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和加热的作用,所以①说法不正确;②实验2中红磷不可以换成木炭,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②说法不正确;③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所以③说法正确;④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说法正确;由④知,⑤说法不正确;⑥实验3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说法正确.所以答案为:气球先膨胀后缩小,③④⑥‎ 故答案为:‎ ‎(1)温度达到着火点,4P+5O22P2O5.‎ ‎(2)空气中氧气含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 ‎(3)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③④⑥.‎ ‎【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对空气中氧气的测定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去理解、掌握这些知识.‎ ‎ ‎ ‎33.(9分)(2015秋•东城区期末)甲同学家新换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她想到在学过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并没有金属铬,为比较铬与常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强弱,她和同学们在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猜想,并进行了实验探究.‎ ‎【作出猜想】‎ 猜想1.Cr>Fe>Cu; 猜想2.Fe>Cu>Cr; 猜想3.你的猜想是 Fe>Cr>Cu .‎ ‎【查阅资料】‎ ‎①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其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的氧化膜.‎ ‎②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 ‎【实验药品】‎ 铁片、铬片、铜片、稀硫酸、CuSO4溶液、CrSO4溶液、FeSO4溶液.(溶液均为新制)‎ ‎【甲同学实验】‎ 甲同学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再取三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稀硫酸.‎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试管1‎ 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变为浅绿色.‎ ‎(1)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 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 .‎ ‎(2)甲同学得到的结论是猜想 1 正确,他得到此结论的依据是 ‎ 试管1中实验现象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变为浅绿色,可知金属铁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前,根据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变为蓝色,从而得出铬也排在氢前且铬比铁活泼,因为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 试管2‎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变为蓝色.‎ 试管3‎ ‎ 铜片上没有变化 .‎ ‎【乙同学实验】‎ 乙同学为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又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试管4‎ ‎\‎ ‎(1)甲同学的结论正确.‎ ‎(2)请写出铬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Cr+CuSO4=CuSO4+Cr .‎ 试管5‎ ‎【实验反思】‎ ‎(1)你认为乙同学没有必要做的实验是 试管5中的实验没有必要做 .‎ ‎(2)请你结合所给的实验药品再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甲同学的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 在试管中放入打磨光亮的铁片,再加入CrSO4溶液 ‎ ‎ 铁片没有变化 ‎ 甲同学的结论正确.‎ ‎【考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 ‎【专题】实验方案评价题;综合实验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科学探究.‎ ‎【分析】先根据猜想1和猜想2做出第三种猜想,然后根据题中信息①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其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的氧化膜,解答甲同学结论中的(1),根据金属和酸反应及甲同学实验中的现象解答甲同学结论中的(2);仿照铁和硫酸铜反应的产物写出铬和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反思:甲同学已比较出铁和铬都比金属铜活泼所以试管5中验证铬和铜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没必要做;乙同学在试管4的实验中已验证过铬能置换硫酸亚铁中的铁,故结合所给药品实验反思中的(2)实验应是为了验证金属铁和铬的金属活动性,故选用铁再和硫酸铬混合看其能否反应.‎ ‎【解答】解:猜想3:猜想1为Cr>Fe>Cu; 猜想2为Fe>Cu>Cr,由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未知活动性的是Cr,故猜想3答案:Fe>Cr>Cu.‎ 甲同学:(1)试管3中装的是稀硫酸和铜,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故【甲同学实验】答案:试管3的实验现象:铜片上没有变化.‎ 根据题中信息①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其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的氧化膜,开始氧化膜与稀硫酸接触反应生成盐和水几乎不能产生氢气,所以先除去氧化膜,故(1)答案: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的.‎ ‎(2)根据试管1中实验现象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变为浅绿色,可知金属铁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前,根据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变为蓝色,从而得出铬也排在氢前且铬比铁活泼,因为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2)答案:猜想1正确.‎ 乙同学:金属铬比铜活泼故铬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铬和铜,故【乙同学实验】(2)答案:Cr+CuSO4=CrSO4+Cu.‎ ‎【实验反思】‎ ‎(1)甲同学已比较出铁和铬都比金属铜活泼所以试管5中验证铬和铜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没必要做,故(1)答案:试管5中的实验没有必要做.‎ ‎(2)乙同学在试管4的实验中已验证过铬能置换硫酸亚铁中的铁,故结合所给药品实验反思中的(2)实验应是为了验证金属铁和铬的金属活动性,故选用铁再和硫酸铬混合看其能否反应,故(2)答案:在试管中放入打磨光亮的铁片,再加入CrSO4溶液,铁片没有变化.‎ 故答案为:【做出猜想】:Fe>Cr>Cu;‎ ‎【甲同学实验】实验现象:铜片上没有变化;结论:(1)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2)1;试管1中实验现象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变为浅绿色,可知金属铁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前,根据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变为蓝色,从而得出铬也排在氢前且铬比铁活泼,因为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乙同学实验】Cr+CuSO4=CuSO4+Cr;‎ ‎【实验反思】(1)试管5中的实验没有必要做;(2)在试管中放入打磨光亮的铁片,再加入CrSO4溶液;铁片没有变化.‎ ‎【点评】本题是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考查,运用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考查了实验探究的过程,注重学生运用实验分析实验能力的培养.‎ ‎ ‎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6分)‎ ‎34.(3分)(2015秋•东城区期末)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若要得到22.4g铁理论上需要一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设需要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 Fe2O3+3CO2Fe+3CO2,‎ ‎ 84 112‎ ‎ x 22.4g ‎=,‎ x=16.8g.‎ 答:若要得到22.4g铁理论上需要一氧化碳的质量是16.8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分析数据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 ‎ ‎35.(3分)(2014•祁阳县校级模拟)现有7.5g石灰石样品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友情提示: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发生反应)‎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若将石灰石样品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容器内的剩余物进行过滤,所得到的溶液质量是多少?‎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 ‎【专题】压轴实验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钙的质量,最后根据×100%可求出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据图可看出石灰石样品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36.5g,所得溶液的质量=所加入的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气体的质量﹣沉淀的质量.‎ ‎【解答】解:(1)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 CaCO3+2HCl═CaCl2+H2O+CO2↑‎ ‎ 100 44‎ ‎ x 2.2g ‎,x=5.0g 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66.7%‎ ‎(2)恰好完全反应时加入的盐酸的质量为36.5g;‎ 反应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36.5g+5.0g﹣2.2g=39.3g 答:(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6.7%;‎ ‎(2)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9.3g ‎【点评】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的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的一个重点内容,其方法一般是:所加入的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气体的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