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四)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二战后期,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上讨论的问题有 ( )
①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②《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③联合国的建立问题 ④如何处置德国等战败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二战后的美国当局认为,共产主义“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这种观点从本质上反映出
( )
A.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间的矛盾无法调和
B.美国认为苏联成为其推行世界霸权的障碍
C.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D.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日趋激烈
3.20世纪40年代,乔治·凯南在致美国国务院电报中说:“总结起来说,我们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文中的“政治力量”指的是 ( )
A.英国 B.苏联
C.日本 D.德国
4.十月革命后,丘吉尔曾组织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苏俄;苏德战争爆发后,他主张“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1946年3月,他又发表了“铁幕”演说。这些现象不能表明的是 ( )
A.丘吉尔是资本主义的忠实卫士
B.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结盟
C.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D.英国对苏联的根本立场不断改变
5.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苏联的“冷战”宣传漫画:华盛顿的和平鸽
6.右图是二战后初期苏联的一幅宣传漫画,从图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
5
A.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双方的激烈对抗
B.苏联揭示了二战后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
C.是美国对华约组织的挑战
D.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应对
7.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了“和平战略”,这一战略的实质是 ( )
A.维护世界的稳定与繁荣
B.放弃美国的全球霸权政策
C.运用文、武两手称霸世界
D.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
8.20世纪70年代美苏在战略核武器问题上达成协议,这说明 ( )
①美国拥有战略优势 ②美国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③美苏在战略核武器上的竞争重点发生转移 ④苏联经济已不堪军备竞赛的重负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9.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 )
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济基础不够成熟 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1970年2月,尼克松总统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我们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的方面采取我们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骤,那些肯定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符合亚洲的和平和稳定的利益的。”尼克松说这番话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中国综合国力强大
B.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
C.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破裂
D.美国开始调整对华政策
11.促使尼克松调整美国全球战略的因素有 ( )
①国内经济增长缓慢 ②侵越战争遭受严重挫折
③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 ④发生古巴导弹危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下列历史事件,与苏联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战略意图不符的是 ( )
A.对阿富汗实行军事占领
B.同中国改善关系
C.放松对东欧地区的控制
D.大力裁减军备
二、非选择题(13题17分,14题18分,15题17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5
材料一 1918年初,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和“十四点原则”。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但两者实施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十四点原则”遭到了英国、法国的联合反对,美国拒绝加入国联,而马歇尔的“欧洲复兴计划”却使西欧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西欧受制于美国。
材料二 1969年,尼克松任美国总统后声称:同西欧的关系“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坚决拒绝了国内一部分人提出的从欧洲撤军的建议,还把越南战争后从亚洲撤出的军队调往欧洲,尼克松还声称“美国继续对西欧施加支配性影响”,就会“自取失败”,美国应调整同西欧国家的关系,同西欧国家“加强磋商”,建立新的伙伴关系。
请回答:
(1)“十四点原则”和“欧洲复兴计划”的共同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中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8分)
(3)材料二中尼克松为什么要加强在欧洲的军事力量?(5分)
(4)材料二中美国与西欧建立伙伴关系的本质目的是什么?(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要忘记以下情况,德国人入侵苏联,是经过芬兰、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德国人所以能够经过这些国家侵入苏联,是因为在这些国家中,当时存在着敌视苏联的政策。……苏联为了保证自己将来的安全,力求在这些国家内能有对于苏联抱着善意态度的政府。
——斯大林《关于丘吉尔先生的演说和〈真理报〉记者的谈话》
材料二 赫鲁晓夫说:“和平共处是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政策的总路线。”他同时强调:“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苏联和美国之间建立持久的友好关系,对巩固和平有重大意义。”
材料三 1973年勃列日涅夫曾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秘密会议上阐述了苏联的“缓和战略”。他认为,“缓和”为的是“使苏联赢得时间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以便在1985年以前使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的变化,从而使我们能够在任何需要实现我们意愿的地方实现我们的意愿。”
——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著《苏联兴亡史》
请回答:
(1)斯大林认为苏联扩充势力范围的理由是什么?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2)赫鲁晓夫是怎样调整对外政策的?在当时有什么冲突的现象?(6分)
(3)材料三中苏联“缓和”的根本意图是什么?最终结果如何?(6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1年秋,以美国前国防情报局局长格雷厄姆和美国氢弹之父泰勒为首的数十名科学家向里根提出了《高边疆:国家生存的战略》的研究报告,认为: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技术可在21世纪建立确保美国安全的战略防御系统,从而夺取对苏冷战的全面优势。“星战”计划出笼后首先是加速国防科技发展、夺取军事优势的计划。
5
材料二 “星战”计划的另一目的,是激化竞争,将苏联拖入更高层次的军备竞赛,最终将其拖垮。经过多年的冷战和美苏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前苏联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但是,美国的“星战”计划出笼后,苏联被迫大幅度增加军费。
材料三 70年代……美国科技界一批很有潜力的技术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为加速高科 技的产业化进程,并以此作为新的发展动力,推动处于“滞胀”中的美国摆脱困境……实验证明,“星战”计划在美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如航天、能源和计算机等领域的应用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好转。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星球大战计划得以实施的最基本条件。(2分)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美国进行“星球大战”计划还有哪些目的?(2分)
(3)美国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当时美苏两国有何影响?(4分)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有关历史知识分析“星球大战”计划提出的历史背景。(6分)
(5)结合“星球大战”计划对美苏争霸结果的影响,谈谈它们对当前中美关系的启示。(3分)
5
答案
1.D 2.B 3.B 4.D 5.C 6.B 7.C 8.A 9.C 10.B 11.B 12.A
13.(1)利用经济优势控制西欧。
(2)原因:“一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增强,但军事实力还不足以控制西欧,英法也不甘心受制于人失去其传统的大国中心地位,反对美国的控制。“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西欧国家则普遍衰落,为争取美国经济援助抵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影响,不得不依赖美国。
(3)欧洲是美苏争霸的重点,随着西欧崛起,逐步要求摆脱美国控制必然危及美国在欧洲的争霸。
(4)笼络西欧国家的同时加紧对西欧国家的控制,美国称霸欧洲的本质没变。
14.(1)吸取“二战”的教训,扶植对苏友好政府,保证自身安全。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
(2)力图实现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第二次柏林危机,军备竞赛酿成古巴导弹危机。
(3)增强苏联的经济军事实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苏联经济陷入困境,戈尔巴乔夫进行经济改革仍未摆脱困境。
15.(1)第三次科技革命。
(2)推动美国经济发展,拖垮苏联经济。
(3)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给苏联经济造成沉重负担。
(4)20世纪70年代以来,苏联已在战略核武器方面赶上美国;里根政府提出所谓的新“遏制”战略,鼓吹“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和“以实力求和平”。
(5)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坚持和平崛起,不称霸;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抢抓科技的制高点,努力发展高科技;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