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店镇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模拟试卷(附解析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尚店镇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模拟试卷(附解析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尚店镇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11×3分=33分)‎ ‎1.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教室的高度约为8cm B.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C.电瓶车正常行驶速度约为4km/h D.50m短跑测试的平均成绩约为15s ‎ ‎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地球离月球的距离 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 D.学校周围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 ‎ ‎3.甲、乙、丙三架直升机同时上升,v甲<v乙<v丙.乙机驾驶员感到自己在下降,这是因为他把参照物选为(  )‎ A.地面 B.甲机 C.乙机 D.丙机 ‎ ‎ ‎4.甲、乙两小车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 D.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 ‎ ‎5.热现象在一年四季随处可见,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 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 ‎ ‎6.20世纪60年代,为控制疟疾疫情,屠呦呦尝试用加热青篙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  )‎ 22‎ A.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 B.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的时间 C.减小容器内的气压 D.增大容器内的气压 ‎ ‎ ‎7.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 ③放大镜成像 ④电影屏幕上的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 ‎ ‎ ‎8.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 ‎ ‎9.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 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 ‎ ‎ ‎10.下列跟密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天然气的家庭其报警装置应放在灶台下方,因为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B.调配鸡尾酒时,质量大的一种沉在下面 C.部队行军时携带的饼干与常用饼干相比,质量相同时的体积更小 D.在测量油的密度实验时,测空杯的质量是必不可少的 ‎ ‎ ‎11.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是人类在探索新材料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该物质的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且能承受1400℃的高温,而密度只有3kg/m3.一架用钢材(ρ钢=7.9×103kg/m3)制成的质量约160吨的大型飞机,如果用“气凝胶”做成,其质量相当于(  )‎ A.一片鸡毛的质量 B.一只鸡蛋的质量 C.一个成年人的质量 D.一台大卡车的质量 22‎ ‎ ‎ ‎ ‎ 二、填空题(21×1分=21分)‎ ‎12.(1)如图甲所示,测得木块的长度是      cm;‎ ‎(2)如图乙所示,小明在使用天平测量苹果质量时,其中错误的操作是      .‎ ‎ ‎ ‎13.如图所示,夏天里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      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      现象,其中放热的物态变化主要发生在      (填“袋内”、“袋外”或“袋内和袋外”)表面;同时发现,冰变成水后,塑料袋向四周鼓起来,这是因为      .‎ ‎ ‎ ‎14.如图是一款型号为20的家用高压锅,这里的“20”是指锅身的直径是20      (填单位);高压锅密封性良好,用它煮食物时,水蒸气不易外泄,从而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      ,当食物煮熟后从限压阀处喷出的“白气”是      形成的.‎ ‎ ‎ ‎15.我市湖光岩地质公园因湖水清澈可鉴,有“镜湖”之称,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      (填“镜面”或“漫”)反射的缘故.水族馆里的小金鱼在球形鱼缸中供游客观赏,球形鱼缸起到了      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      (填“实像”或“虚像”).‎ ‎ ‎ ‎16.如图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22‎ 镜,图甲、乙是小明用这款手机先后拍下同一只蝴蝶的两张照片(摄像头焦距不变),拍第二张比拍第一张离蝴蝶      (填“远”或“近”)些.两次拍摄时,摄像头离蝴蝶的距离都是      (填与焦距之间的关系).‎ ‎ ‎ ‎ ‎ ‎17.如图是题中常见的红外线感应水龙头,当手对着红外线感应窗时,水会自动流出.‎ ‎(1)使用该水龙头时,感应窗发出的红外线照射到手上发生了      ,感应窗内的红外线接收管接收到信号后控制出水.‎ ‎(2)当手一直处在感应范围内时,该水龙头在连续出水4秒后却自动停水6秒,如此反复.某人用20秒洗手一次,则使用该水龙头比使用持续出水的普通水龙头能节水      毫升.(该水龙头的水流量均为30毫升/秒)‎ ‎ ‎ ‎18.近些年中国的高铁技术发展迅猛,京沪高铁的开通更是体现了中国在该项技术的领先地位.‎ ‎(1)高速列车噪声很小,它是从防止噪声      方面着手控制的,冬天和夏天噪声的传播速度      (填“相同”或“不同”),噪声是以      为单位来表示强弱等级的;‎ ‎(2)若高速列车匀速通过长1.75km的某桥用时30s,列车长350m,则该列车速度是      m/s,列车中座椅上的某位乘客通过此桥的时间为      s.‎ ‎ ‎ 22‎ ‎ ‎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8分+10分+10分=28分)‎ ‎19.(1)如图(1)所示,一束与水平面成30°夹角的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直射入井中,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平面镜的位置.‎ ‎(2)请完成图(2)中的光路.‎ ‎ ‎ ‎20.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过程 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      ,再做几次实验 方法 几次实验中,使钢尺振动的      相同,这里运用了      法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过程方法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里运用了      法.‎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玻璃板前10cm处,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成的像.再取一支与a等大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使之与蜡烛a的像      ,该位置就是蜡烛a的      的位置.这里运用了      法 问题讨论 将玻璃板换成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并在它后面放一个光屏,为了能使蜡烛a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明亮的像,应将蜡烛a      (“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 ‎ ‎21.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ρ水=1.0g/cm3)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 22‎ ‎③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再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 ‎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 ‎(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      .‎ ‎(2)如表中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物理量 m1/g V1/cm3‎ V2/cm3‎ m2/g 干燥软木塞的密度ρ木/g•cm﹣3‎ 测量值 ‎6‎ ‎370‎ ‎(3)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 ‎ ‎ ‎ ‎ 四、计算题(9分+9分=18分)‎ ‎22.从兴义至贵阳共320km,小明驾驶某品牌新型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四分之一的路程后,在镇宁服务区休息30min接着以30m/s的速度行驶完后面的路程,已知每100km消耗的汽油为8L. (汽油的密度为 ρ=0.71×103kg/m3)求:‎ ‎(1)该汽车从兴义到贵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一共消耗的汽油的质量是多少kg?‎ ‎ ‎ ‎23.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1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4kg,用此瓶装金属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0.8kg,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满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0.9kg.求:‎ ‎(1)玻璃瓶的容积;‎ ‎(2)金属颗粒的密度.‎ ‎ ‎ ‎ ‎ 22‎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尚店镇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11×3分=33分)‎ ‎1.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教室的高度约为8cm B.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C.电瓶车正常行驶速度约为4km/h D.50m短跑测试的平均成绩约为15s ‎【考点】长度的估测;质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教室的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电瓶车正常行驶的速度不小于5m/s=5×3.6km/h=18km/h.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50m短跑的成绩在7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 ‎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地球离月球的距离 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 D.学校周围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声现象.‎ ‎【分析】①物体振动发出声音,但并不是所有的声音人耳都能的到,只有响度和频率合适,人耳才能的到声音;‎ ‎②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与地球之间是有一段真空的;‎ ‎③人们通过音色来辨别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 ‎④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据此分析.‎ ‎【解答】解:A、人耳听觉有一定的范围,即频率20﹣20000Hz之间,且有一定的响度,因此,并非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说法错误;‎ B、超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因此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出地球离月球的距离,说法错误;‎ C、“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不同人的声带结构特点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说法正确;‎ D、学校周围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说法错误.‎ 故选C.‎ 22‎ ‎【点评】本题从不同角度考查了我们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点的理解与判断,属基础知识.‎ ‎ ‎ ‎3.甲、乙、丙三架直升机同时上升,v甲<v乙<v丙.乙机驾驶员感到自己在下降,这是因为他把参照物选为(  )‎ A.地面 B.甲机 C.乙机 D.丙机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应用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对于同一个物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状态也不同,因此在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应先确定参照物,然后观察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 ‎【解答】解:因为甲、乙、丙三架直升机同时上升,而乙机驾驶员如果选择丙飞机为参照物时,由于v甲<v乙<v丙.他和丙飞机的距离越来越远,所以他会感到自己在下降.‎ 故选D.‎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通过“乙机驾驶员感到自己在下降”这句话结合三者的速度进行分析,然后可知所选的参照物.‎ ‎ ‎ ‎4.甲、乙两小车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 D.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信息给予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通过s﹣t图象知,如果路程和时间比值一定,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时间变化,但是路程保持不变,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从图上读出经过6s,甲乙的路程,求出甲乙相距多少.‎ ‎(3)从图上读出经过5s,甲乙的路程.‎ ‎【解答】解:A、由s﹣t图象知,时间变大,但是甲车路程不变,甲车处于静止状态;乙车路程也随时间的变大而变大,并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相同的,所以乙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 B、甲车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故B错.‎ C、由图象知,经过6s,甲在10m处,乙在12m处,甲乙相距12m﹣10m=2m.故C正确.‎ D、由图象知,经过5s,乙在10m处,甲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22‎ ‎【点评】能根据路程和时间的图象,能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能读出物体所在的位置,通过的时间,能根据速度公式计算速度大小等.‎ ‎ ‎ ‎5.热现象在一年四季随处可见,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 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考点】水的三态变化.‎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熔化指的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解答】解:A、冰融化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合题意;‎ B、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液态小水珠.故B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合题意;‎ 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关键是知道物质由什么状态变成了什么状态.‎ ‎ ‎ ‎6.20世纪60年代,为控制疟疾疫情,屠呦呦尝试用加热青篙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 B.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的时间 C.减小容器内的气压 D.增大容器内的气压 ‎【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 ‎【分析】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应该降低容器内的气压,沸点也会随之降低.‎ ‎【解答】解:A、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用微火加热,水的温度仍为100℃,并不能降温,方法不可行.‎ B、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缩短加热沸腾时间,水的温度仍为100℃,并不能降温,方法不可行;‎ C、降低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也会降低,此方法是可行的;‎ D、增加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会升高,此方法是不可行的;‎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做题时,用所学的知识结合题意去分析完成选项.‎ ‎ ‎ ‎7.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 ③放大镜成像 ④电影屏幕上的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 22‎ ‎【考点】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④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并注意区分.‎ ‎ ‎ ‎8.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分析.‎ ‎【解答】解:近视眼是由于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近视眼是由于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 ‎ ‎ ‎9.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22‎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 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由于凸透镜在灯泡与墙壁(光屏)之间移动,这样就会不断的改变物距,会出现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等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等于一倍焦距;小于一倍焦距等各种情况.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去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答案.‎ ‎【解答】解: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此时所成的像为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且此时的物距与像距之和大于三倍焦距.‎ 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此时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综上分析,不可能发生的有C.‎ 故选C.‎ ‎【点评】在做凸透镜成实像的实验时,除了按物距大小来判断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外,比较物距、像距的大小也能迅速判断出物体所成像的性质: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v,成倒立等大的实像;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 ‎10.下列跟密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天然气的家庭其报警装置应放在灶台下方,因为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B.调配鸡尾酒时,质量大的一种沉在下面 C.部队行军时携带的饼干与常用饼干相比,质量相同时的体积更小 D.在测量油的密度实验时,测空杯的质量是必不可少的 ‎【考点】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A、从分子量上去判断天然气和空气的密度大小,然后才能确定报警装置的安放位置;‎ B、调配鸡尾酒时,不同颜色的酒的密度不同;‎ C、根据公式v=,可知,密度越大,体积越小即可分析此题;‎ D、从减小误差的角度去分析,因为杯子中的油是不可能完全倒出来.‎ ‎【解答】解:A、可以从分子量上判断,甲烷16,空气约为29,所以空气密度大,故本选项错误;‎ B、因为调配鸡尾酒时,各种颜色的酒它们的密度不同,密度小的总要漂浮在密度大的上面,而不是质量大的一种沉在下面,故本选项错误;‎ C、野战部队行军时携带的压缩饼干与平时的饼干相比,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根据公式v=,可知,密度越大,体积越小,便于携带.故本选项正确;‎ D、因为在测量油的密度实验时,①将适量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质量,‎ ‎②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③用天平测出倒掉油后的烧杯质量,然后用①﹣③就是倒出的油的质量,就可以算密度了;‎ 所以不必测空杯的质量,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22‎ ‎【点评】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尤其是D“在测量油的密度实验时,测空杯的质量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因此应向学生特别强调.‎ ‎ ‎ ‎11.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是人类在探索新材料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该物质的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且能承受1400℃的高温,而密度只有3kg/m3.一架用钢材(ρ钢=7.9×103kg/m3)制成的质量约160吨的大型飞机,如果用“气凝胶”做成,其质量相当于(  )‎ A.一片鸡毛的质量 B.一只鸡蛋的质量 C.一个成年人的质量 D.一台大卡车的质量 ‎【考点】质量的估测.‎ ‎【专题】应用题.‎ ‎【分析】先算出大型飞机的体积,再由“气凝胶”的密度算出质量.然后估测.‎ ‎【解答】解:飞机体积:V===20.25m3, m′=ρ′v=3kg/m3×20.25m3=60.75kg.‎ 一片鸡毛的质量不过1g,一只鸡蛋的质量大约50g,一台大卡车的质量大约有几吨,一个成年人的质量大约几十千克.60.75kg大约是一个成年人的质量.‎ 故选C.‎ ‎【点评】对于估测题首先要对物理单位大小有所了解,再就是平时要注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本题与以往的估测不太一样,要注意先把质量算来再进行估测.‎ ‎ ‎ 二、填空题(21×1分=21分)‎ ‎12.(1)如图甲所示,测得木块的长度是 1.45 cm;‎ ‎(2)如图乙所示,小明在使用天平测量苹果质量时,其中错误的操作是 测量质量时调节平衡螺母 .‎ ‎【考点】长度的测量;质量的测量与天平.‎ ‎【专题】应用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1)刻度尺的使用要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2.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2.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天平的正确使用:‎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 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 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22‎ ‎【解答】解:(1)图中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本次测量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2.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2.00cm即为物体长度,即物体长度=3.45cm﹣2.00cm=1.45cm.‎ ‎(2)如图,错误的操作是:称量物体质量时,移动平衡螺母.‎ 故答案为:(1)1.45;(2)测量质量时调节平衡螺母.‎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 ‎13.如图所示,夏天里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 熔化 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 液化 现象,其中放热的物态变化主要发生在 袋外 (填“袋内”、“袋外”或“袋内和袋外”)表面;同时发现,冰变成水后,塑料袋向四周鼓起来,这是因为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液体的压强的特点;紫外线.‎ ‎【专题】应用题.‎ ‎【分析】要判断发生的是什么物态变化,关键是分清物质前后的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进行判断.‎ ‎【解答】解:冰变成了水,是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塑料袋外面出现的水珠,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塑料袋向四周鼓起来,是因为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故答案为:熔化、液化、袋外、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物态变化及其特点进行分析.‎ ‎ ‎ ‎14.如图是一款型号为20的家用高压锅,这里的“20”是指锅身的直径是20 cm (填单位);高压锅密封性良好,用它煮食物时,水蒸气不易外泄,从而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 沸点 ,当食物煮熟后从限压阀处喷出的“白气”是 水蒸气遇冷液化 形成的.‎ ‎【考点】长度的估测;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参照思想;顺推法;估算法;其他综合题.‎ ‎【分析】(1)根据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了解确定合适的单位;‎ ‎(2)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3)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解答】解:‎ 22‎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家用高压锅的直径与此差不多,在20cm左右;‎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高压锅密封性良好,用它煮食物时,水蒸气不易外泄,从而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 高压锅限压阀中喷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为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得到“白气”.‎ 故答案为:cm;沸点;水蒸气遇冷液化.‎ ‎【点评】此题以高压锅为素材,考查了长度的估测、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和液化现象,体现了物理规律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 ‎ ‎15.我市湖光岩地质公园因湖水清澈可鉴,有“镜湖”之称,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 镜面 (填“镜面”或“漫”)反射的缘故.水族馆里的小金鱼在球形鱼缸中供游客观赏,球形鱼缸起到了 放大镜(或凸透镜) 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 虚像 (填“实像”或“虚像”).‎ ‎【考点】镜面反射;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压轴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平静的湖水相当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放大镜实质上就是凸透镜,通过放大镜我们看到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平静的湖水相当于平面镜,湖水“水清可鉴”说明湖水中出现了物体的像,该像是由于光可以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形成物体的像;水族馆里的小金鱼在球形鱼缸中供游客观赏,球形鱼缸就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或凸透镜).‎ 我们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镜面;放大镜(或凸透镜);虚像.‎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镜面反射、凸透镜成像等,是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本题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一定的综合性,以生活环境为背景,紧密联系生活.‎ ‎ ‎ ‎16.如图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凸透 镜,图甲、乙是小明用这款手机先后拍下同一只蝴蝶的两张照片(摄像头焦距不变),拍第二张比拍第一张离蝴蝶 近 (填“远”或“近”)些.两次拍摄时,摄像头离蝴蝶的距离都是 u>2f (填与焦距之间的关系).‎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22‎ ‎①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②2f>u>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投影仪和幻灯机.‎ ‎③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解答】解: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析图甲和乙,乙图的像比甲图大,即物距比甲的物距小,所以拍第二张比拍第一张离蝴蝶近.两次拍摄时,摄像头离蝴蝶的距离都是u>2f.‎ 故答案为:凸透;近;u>2f.‎ ‎【点评】(1)掌握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2)利用三种成像情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 ‎17.如图是题中常见的红外线感应水龙头,当手对着红外线感应窗时,水会自动流出.‎ ‎(1)使用该水龙头时,感应窗发出的红外线照射到手上发生了 反射 ,感应窗内的红外线接收管接收到信号后控制出水.‎ ‎(2)当手一直处在感应范围内时,该水龙头在连续出水4秒后却自动停水6秒,如此反复.某人用20秒洗手一次,则使用该水龙头比使用持续出水的普通水龙头能节水 360 毫升.(该水龙头的水流量均为30毫升/秒)‎ ‎【考点】光的反射;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1)红外线感应水龙头是通过红外线反射原理,当人体的手放在水龙头的红外线区域内,红外线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由于人体手的摭挡反射到红外线接收管,通过集成线路内的微电脑处理后的信号发送给脉冲电磁阀,电磁阀接受信号后按指定的指令打开阀芯来控制水龙头出水;当人体的手离开红外线感应范围,电磁阀没有接受信号,电磁阀阀芯则通过内部的弹簧进行复位来控制水龙头的关水.‎ ‎(2)根据题意算出洗手一次节约的出水时间,然后乘以30毫升/秒即为节水体积.‎ ‎【解答】解:(1)红外线照射到手上发生反射.‎ ‎(2)洗手一次节约出水时间为6s×2=12s,‎ ‎30毫升/秒×12秒=360毫升.‎ 故答案为:(1)反射;(2)360.‎ ‎【点评】了解一下红外线感应水龙头的工作原则是关键,它不是接收人体的红外线,而是感知人体反射的红外线.‎ ‎ ‎ ‎18.近些年中国的高铁技术发展迅猛,京沪高铁的开通更是体现了中国在该项技术的领先地位.‎ ‎(1)高速列车噪声很小,它是从防止噪声 产生 方面着手控制的,冬天和夏天噪声的传播速度 不同 (填“相同”或“不同”),噪声是以 分贝(dB) 为单位来表示强弱等级的;‎ ‎(2)若高速列车匀速通过长1.75km的某桥用时30s,列车长350m,则该列车速度是 70 m/s,列车中座椅上的某位乘客通过此桥的时间为 25 s.‎ 22‎ ‎【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运动和力.‎ ‎【分析】(1)①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②声音需要靠介质来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同一种介质中,温度对声音的传播速度有影响;‎ ‎③噪声是以dB为单位来表示强弱等级的;‎ ‎(2)火车过桥时,路程等于桥长加车长,根据时间结合速度计算公式v=计算出火车速度;②计算乘客过桥的时间时,用桥长除以火车的速度即可.‎ ‎【解答】解:(1)①控制噪声要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高速列车噪声小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着手控制的;‎ ‎②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故冬天和夏天噪声的传播速度不同;‎ ‎③噪声是以dB为单位来表示强弱等级的;‎ ‎(2)①列出完全过桥通过的路程:‎ s=1.75×103m+350m=2100m,‎ v===70m/s;‎ ‎②列车中座椅上的某位乘客通过此桥的时间为:‎ t===25s. ‎ 故答案为:(1)产生;不同;分贝(dB);(2)70;25.‎ ‎【点评】该题考查了声音、速度公式的应用等知识点,关键是知道火车过桥(过隧道、过山洞)时,经过的路程等于桥长加车长,这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 ‎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8分+10分+10分=28分)‎ ‎19.(1)如图(1)所示,一束与水平面成30°夹角的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直射入井中,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平面镜的位置.‎ ‎(2)请完成图(2)中的光路.‎ 22‎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图析法;图像综合题.‎ ‎【分析】(1)先过入射点作出反射光线,然后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作垂直于法线的镜面,最后根据角之间的关系求出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2)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先做出法线,根据发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再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经过另一侧焦点,即可完成光路.‎ ‎【解答】解:(1)因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30°,而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30°+90°=120°,则反射角为60°,因法线可将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平分,可确定其位置,然后作法线的垂直线就可确定平面镜的位置了,如图1所示,平面镜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90°﹣60°=30°,所以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30°=60°,镜面与水平面成60°的角.‎ ‎(2)通过入射点向镜面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因为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45°,则反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作为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经过另一侧焦点,如下图2所示;‎ ‎【点评】知道反射定律的内容,会根据反射定律完成反射光路,会根据角之间的关系计算角的大小.‎ ‎ ‎ ‎20.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过程 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再做几次实验 方法 几次实验中,使钢尺振动的 幅度 相同,这里运用了 控制变量 法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里运用了 替代 法.‎ 22‎ 过程方法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玻璃板前10cm处,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成的像.再取一支与a等大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使之与蜡烛a的像 完全重合 ,该位置就是蜡烛a的 像 的位置.这里运用了 等效替代 法 问题讨论 将玻璃板换成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并在它后面放一个光屏,为了能使蜡烛a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明亮的像,应将蜡烛a 远离 (“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压轴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2)控制变量法是被研究的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控制其他因素一定;等效替代法是用效果相同的另一件事来替代不好研究的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1)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几次实验中,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这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2)因为平面镜不透明,无法找到像的位置,所以,不能用平面镜做实验.而玻璃板是透明的,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可以达到预想的实验效果;这里运用了替代法;‎ 取两只蜡烛,一只点燃在玻璃板前,一只不点燃,在玻璃板后,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后面蜡烛的位置就是前面蜡烛的像的位置,这是一种等效替代的方法.‎ 因蜡烛a竖直放在玻璃板前10cm处,当将玻璃板换成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并在它后面放一个光屏,为了能使蜡烛a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明亮的像,这个像是实像,那么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应将蜡烛a 远离凸透镜.‎ 故答案为:见下表:‎ ‎(1)‎ 过程 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 方法 几次实验中,使钢尺振动的 幅度相同,这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2)‎ 22‎ 过程方法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里运用了替代法.‎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玻璃板前10cm处,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成的像.再取一支与a等大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使之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该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这里运用了等效法 问题讨论 将玻璃板换成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并在它后面放一个光屏,为了能使蜡烛a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明亮的像,应将蜡烛a远离(“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点评】本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同时注意不同实验应用的探究方法;这道题对能力要求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是一道中档题.‎ ‎ ‎ ‎21.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ρ水=1.0g/cm3)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 ‎③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再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 ‎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 ‎(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 将潮湿的软木塞直接放到天平上称量 .‎ ‎(2)如表中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物理量 m1/g V1/cm3‎ V2/cm3‎ m2/g 干燥软木塞的密度ρ木/g•cm﹣3‎ 测量值 ‎6‎ ‎370‎ ‎(3)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将吸水性物质放入水中,吸足水后,再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测体积 .‎ ‎【考点】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专题】实验题;压轴题.‎ 22‎ ‎【分析】这一题考查固体密度的测量,初中阶段要求较高,故考题灵活多样.托盘天平在使用规则中提到“潮湿物品不能直接放入托盘秤量”;固体体积的测量多种多样:有的用压入法或悬重法、多的微小物体可直接放入量筒使上面为平面来测体积、吸水性的多用排油法或排沙法,若用排水法,需算吸水的体积等(本题就要考虑吸水体积).‎ ‎【解答】解:‎ ‎(1)用天平时,潮湿的物品和有腐蚀性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上,应在两盘上放同样的白纸或同样的烧杯.‎ 故答案为:将潮湿的软木塞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 ‎(2)①量筒读数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400ml=400cm3.‎ ‎②天平读数为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刻度值,所测吸水后软木塞的质量m2=10g+5g+1g=16g.‎ ‎③软木塞吸水的质量m吸=m2﹣m1=16g﹣6g=10g,被吸的水体积V吸===10cm3,吸水前软木塞体积V木=400cm3‎ ‎﹣370cm3+10cm3=40cm3,干燥软木塞的密度ρ====0.15g/cm3. ‎ 故答案为:400,16,0.15‎ ‎(3)软木塞放入水中后,因其具有吸水性,导致液面下降,所测体积偏小,为避免这一影响,测体积前应让软木塞吸足水.‎ 故答案为:将吸水性物质放入水中,吸足水后,再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测出体积.‎ ‎【点评】此题难度大,学习中不仅要掌握测固体密度的基本方法,还要灵活解决各种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 ‎ 四、计算题(9分+9分=18分)‎ ‎22.从兴义至贵阳共320km,小明驾驶某品牌新型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四分之一的路程后,在镇宁服务区休息30min接着以30m/s的速度行驶完后面的路程,已知每100km消耗的汽油为8L. (汽油的密度为 ρ=0.71×103kg/m3)求:‎ ‎(1)该汽车从兴义到贵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一共消耗的汽油的质量是多少kg?‎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密度及其应用;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由题意知汽车行驶过程包括三个时间段:行驶四分之一路程所用时间、中间休息时间和剩余路程所用时间,由此得到全程所用时间,已知总路程和总时间,利用公式v=得到平均速度;‎ ‎(2)已知汽车每百千米耗油量和总路程,可以得到全程消耗的汽油体积;已知汽油的密度和总体积,利用公式m=ρV得到消耗汽油的质量. ‎ ‎【解答】解:‎ ‎(1)∵v=‎ ‎∴汽车在前四分之一路程所用时间为t1===4000s 22‎ 汽车在后四分之一路程所用时间为t3===8000s 汽车在全程所用时间为t=t1+t2+t3=4000s+30×60s+8000s=13800s 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v==≈23m/s;‎ ‎(2)汽车全程消耗汽油的体积为V=×8L=25.6L=25.6×10﹣3m3=2.56×10﹣2m3∵ρ=‎ ‎∴汽油的质量为m=ρV=0.71×103kg/m3×2.56×10﹣2m3=18.176kg 答: ‎ ‎(1)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3m/s;‎ ‎(2)汽车在全程消耗的汽油质量为18.176kg.‎ ‎【点评】分析平均速度问题时,注意两点:①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②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此段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 ‎ ‎ ‎23.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1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4kg,用此瓶装金属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0.8kg,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满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0.9kg.求:‎ ‎(1)玻璃瓶的容积;‎ ‎(2)金属颗粒的密度.‎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1)知道空瓶的质量、瓶和水的总质量,求出装满水后水的质量,根据公式ρ=求出水的体积,也就是瓶子的容积;‎ ‎(2)已知瓶子和金属粒的总质量和空瓶子的质量,可求金属粒的质量;瓶子装满金属粒后再装满水,求出此时瓶内水的质量、水的体积,金属粒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减去此时水的体积;求出了金属粒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公式ρ=求金属粒的密度.‎ ‎【解答】解:‎ ‎(1)空瓶装满水:‎ m水=0.4kg﹣0.1kg=0.3kg=300g,‎ 由ρ=得:‎ 空瓶容积V=V水===300cm3,‎ ‎(2)金属粒的质量:‎ m金=m总﹣m瓶=0.8kg﹣0.1kg=0.7kg=700g,‎ 22‎ m水′=m总′﹣m总=0.9kg﹣0.8kg=0.1kg=100g,‎ 由ρ=得:‎ 瓶中装了金属粒后再装满水,水的体积:‎ V水′===100cm3,‎ 金属粒的体积:‎ V金=V﹣V水´=300cm3﹣100cm3=200cm3,‎ 金属粒的密度:‎ ρ金===3.5g/cm3.‎ 答:(1)玻璃瓶的容积为300cm3;‎ ‎(2)金属颗粒的密度为3.5g/cm3.‎ ‎【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公式变形的应用,知道空瓶子的容积等于空瓶子装满水后水的体积是本题的突破口.‎ 22‎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