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江苏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苏省泰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润泽以温”的无私fèng献品格,“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shàng,"白玉无瑕”的清正lián jié 美德。‎ ‎ ‎ ‎【答案】奉 尚 廉 洁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常用汉字的能力。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对于在方框或田字格里书写,要做到妥善布局,结构匀称,笔画到位。本题注意“廉”字的写法。‎ ‎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颜氏家训》在中国广为人知,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 B. 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C. 以“泰微课”为主题的创新案例,从1600多项申请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全国仅有20个)。‎ D. 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B感叹号应该放在句末。正确的应该是: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据此,答案为B。‎ ‎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泰州举办老街旅游文化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B. 洪宗礼先生说,没有实践,教材编写便缺了源头活水。‎ C. 诈骗分子推陈出新,利用最新的市场漏洞,想出了新的诈骗手法。‎ D. 《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 ‎【答案】C 15‎ ‎4.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 ‎①为者常成,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可。‎ ‎③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看今朝。 ‎ ‎④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 ‎⑤读唐人诗歌,可见作者心胸气魄。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见王勃旷达的胸怀,他心中的友情已突破时空的阻隔;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杜甫博大的胸襟,他舍己为人,至死不悔。‎ ‎【答案】 (1). ①行者常至 (2). ②人而无信 (3). ③ 数风流人物 (4). ④鸡犬相闻 (5). ⑤海内存知己 (6). 天涯若比邻 (7).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8).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名著阅读 ‎5. 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填空。 ‎ 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此善心,又蒙A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救得你出?”那猴道: “不用斧凿……”‎ ‎“此善心”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A是________(人物),三藏救得那猴出来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6.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A. 汤姆、乔和哈克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了情趣。‎ B. 《水浒传》中,高俅被梁山好汉擒捉上山,宋江安排筵会给他压惊,请他促成招安。高俅回京后,立即奏请招安。于是,皇帝派人去梁山泊招抚。‎ C. 看着面对困难依然干劲冲天的筑路队员们,朱赫来感慨:“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D. 飞岛国国王迫使地上人民归顺的极端手段是让飞岛直接落到他们头上,将人和房屋一起毁灭。‎ E.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祖母叫她阿长,是因她身材高大。‎ ‎【答案】5. (1). (1)指那猴“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2). 观音菩萨 (3). 上山去把如来的金字压帖揭起(意思对即可) 6. BE ‎【解析】‎ ‎5.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本题所写的内容是唐僧收悟空的情节。其情节是: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于五行山下,无法行动。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据此填写作答。‎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本题中的B项,高俅回京后,并没有奏请招安。高俅回京奏道:“病患不能征进,权且罢战回京。”并没有提“招安”一事。E项,原文是:“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从中可以看出,祖母叫她阿长,不是因她身材高大。据此,答案B和E的表述是错误的。故答案为BE。 ‎ ‎7.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 学校开展“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系列活动,你参与其中。‎ ‎(1)【集思广益】‎ 就如何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学校向大家征集建议。有位同学的建议是: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网络。‎ 15‎ 他的建议有语病,把你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系他人】‎ 课上,同桌李华精神不振。课后问他原来是昨晚上网时间过长。你这样劝说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典引领】‎ 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一位网瘾少年受益匪浅,他准备拟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沉迷网络误学业。请你对出下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改为“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2). (2)示例:李华:晚上上网不能时间太长啊,要注意休息,因为第二天还要上课啊!今天你这样没精打采,上课不是受影响了吗? (3). (3)示例:阅读经典长知识 ‎【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表意不明、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本语句是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作答时要将正确的完整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写清劝说的原因或理由;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本题围绕着“上网影响休息和学习”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3)考查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对联书写格式: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本题要根据活动主题“阅读经典”拟写下联。‎ 点睛:正确使用句子是表达理解的需要,写好句子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判断病句,要有一定的步骤,先理清主干(主谓宾)看搭配是否有问题,成分是否残缺,再看是否存在用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或矛盾等问题。‎ ‎8. 阅读苏轼的《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一词,完成小题。 ‎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蕈①已知秋,更听寒蛩②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③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④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注】①簟(dian):竹席。②蛩(qiong):蟋蟀。③江亭:江边的亭子。④君:指其弟子由。此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 15‎ ‎(1)上阕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细节点明“秋”之时令。 ‎ ‎(2)赏析划线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夜凉 (2). 寒蛩 (3). (2)这首词的下片,写路途上的美好回忆。 “梦中历历来时路”, 在上半夜人睡时,梦见走这条遥远而漫长的路,要历经河北、河南、江苏,然后进入江西。一路风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犹在江亭醉歌舞”,到达虔州,还在清江畔的歌舞亭里接受好友的宴饮享受。这两句,通过写梦,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愁苦和对好友的深切思念。‎ ‎【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对词意的理解。词的上阕通过写睡在竹席上,感受到夜的微凉知道秋天已经来到;又通过听到寒蛩不停地叫着知道秋天到来了。所以,上阕通过天气“夜凉”和动物“寒蛩”来点明“秋”的时令。据此作答。(2)考查诗词中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对比映衬、借古讽今、虚实相生、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联想与想象、引用典故等。此外还有夸张、烘托和反衬等。作答时要根据诗句内容判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再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两句通过写梦(虚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愁苦和对其弟子由的深切思念之情。据此分析作答。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 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①。吕氏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数百年物也。……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③。迄今四十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⑤。‎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 ‎【注】①给孤寺:寺名。②慕堂: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③觞咏殆无虚夕:饮酒赋诗,几乎没有空过一个晚上。④馀:同“余”。⑤邻笛之悲:是哀念亡友的典故。‎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 ‎①皆数百年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藤今犹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始能支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其蔓旁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15‎ A. 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B. 其真无马邪 (《马说》)‎ C. 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幼时记趣》)‎ D.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 ‎11.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 次则余家之青桐 ‎12. 翻译下列句子。 ‎ ‎(1)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13. 《阅微草堂笔记》流露出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从选文可以看出纪昀追求怎样的生存状态?‎ ‎【答案】9. (1). ①皆:都是。 (2). ②犹:还 (3). ③始:才 (4). ④引:延伸 10. B ‎ ‎11. 次/则/余家之青桐 ‎ ‎12. (1)藤花盛开时,犹如紫色的云彩垂落于地面,花的香气冲到了衣服上。(2)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 ‎ ‎13. 喜爱花木优美的居住环境;喜爱朋友相聚。‎ ‎【解析】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纪昀 年代:清 ‎9.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引”是“延伸,延长”;“始”是古今异义词,“才”的意思。‎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理解虚词的含义要注意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平时多归纳整理。本题中,例句和选项A、选项C、选项D中的“其”都是“代词”,或指人,或指物。而B项中的“其”则是副词“难道”的意思。故答案为B。‎ ‎11.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次则余家之青桐”的意思是:其次就是我家的梧桐。根据句意和句首关联词要句读,谓语和宾语之间要句读即可作答。‎ 15‎ 点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花、垂、袭”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补写省略的内容。(2)句中的“跃、璧”两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文主要内容及文章主旨的基本能力。解决此类题目要全面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结合作者传达的思想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从作者描述“吕氏藤花”的深幽的景致,表达了作者花木掩映、优美的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慕堂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迄今四十馀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这几句又传达出作者喜爱朋友相聚在一起“觞咏”。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 参考译文:‎ 京城最古老的花木,要属给孤寺吕家的藤花,其次就是我家的梧桐,它们都已经生存数百年了。……吕家那所宅院,后来卖给了太守高兆煌,高太守又转卖给主事程振甲。如今,那株藤花还在,支撑藤箩的架子是用栋梁之材搭成,十分结实。藤箩枝叶形成的树荫覆盖着厅前的院子,它的枝节向旁边伸出,又覆盖了偏西书房的院子。藤花盛开时,犹如紫云垂地,香气袭人。慕堂举人在世的时候,有时宴请客人,有时朋友借这个地方宴请客人,饮酒赋诗,简直没有空过一个晚上。光阴荏苒,转眼四十余年过去,旧地重游,已非旧主,我不禁像魏晋时的向秀怀念老朋友嵇康一样,伤感不已。‎ 阅读《泰州道情》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 ‎①道情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南宋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作为伴奏乐器,所以也叫“渔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曲艺形式。‎ ‎②明代,道情开始在泰州地区流行。至清代,用当地方言说唱,并吸收了本地民歌的许多曲调,成为泰州地方曲种之一,流传更为广泛。清道光时期,泰州一带有三位杨姓道情艺人,名噪一时,有“三阳(杨)开泰”之誉。后来逐步以泰州为中心,在江淮地区和沿江农村传布,称为“泰州道情”。新中国成立后,泰州成立了道情协会,有会员300余人。‎ 15‎ ‎③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文人唱此显示高雅,劳动者唱此消愁解闷。曲调易学易记,爱唱者甚多,随着听众增多,出现了大批以此卖艺糊口的职业艺人。表演形式古老简朴,演唱时,渔鼓抓于左手弯内,右手击打鼓面,左手击打简板,打击一阵后便开始演唱,有时夹有道白,有时全是唱歌,无论走街或登台,马上便会引来男女老少驻足细听。‎ ‎(节选自《泰州曲艺艺术),有删改)‎ ‎14. 结合选文内容完成填空。 ‎ ‎“泰州道情”是泰州地方曲种之, 源于唐代的道曲,吸收了______________的许多曲调,用_________来说唱,以__________为伴奏乐器。‎ ‎1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中加点的“同源异流”,形象地说清了全国各地的道情之间的联系。‎ B. 第②段中加点的“之一”和“余”,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 第②段划线句,列举三位杨姓道情艺人名噪一时的例子,说明当时道情在泰州广泛流传。‎ D. 第①段按时间顺序说明,第②段主要按空间顺序说明。‎ ‎16. 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泰州道情广为流传的原因。‎ ‎【答案】14. (1). 本地民歌 (2). 当地方言 (3). 渔鼓、简板 15. D ‎ ‎16. 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曲调易学易记、表演形式古老简朴。‎ ‎【解析】‎ ‎14. 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词句作答。若内容过多,也可以采取对内容进行简单概括的方法作答。本题可结合文章中“用渔鼓和简板作为伴奏乐器”“用当地方言说唱,并吸收了本地民歌的许多曲调”的语句概括填写作答。‎ ‎15.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说明顺序的理解。根据“明代”-“至清代”-“后来”-“新中国成立后”这些词语表明文章第第②段主要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据此,D项的理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D。‎ ‎16. 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本题阅读文章的第③段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内容概括作答即可。泰州道情广为流传是因为“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曲调易学易记,爱唱者甚多”“表演形式古老简朴”这几个特点。‎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 ‎①世事纷繁,倘若一个人始终能保持“自如”的状态,实属难能可贵。‎ ‎②“任尔东西南北风”“乱云飞渡仍从容”“一蓑烟雨任平生”都是对“自如”之境的生动写照。清代王障的《今世说》记载了两则故事:一个叫罗贤的京官,有才华,有名望,却一直得不到提拔重用,但他毫不介怀,还“歌啸自如”;一个叫汪汝蕃的人,遇上饥荒年月,把家里的几百石米拿出来赈济别人,自己和家人则粗茶淡饭,“粗粝自如”。这些正是“自如”的高境。‎ 15‎ ‎③如今,生活的鼓点越敲越快,各种诱感扑面而来,人们时常感到被大流裹挟着往前走。调查显示,在受访者中,感觉“浮躁,踏实不下来”的人超过四成。现实中,有人汲汲于功名,一切围着私利打转,常常心神不宁,何谈“歌啸自如”?有人戚戚于贫贱,总跟别人攀比,一旦比不过就心态失衡,何谈“粗粝自如”?‎ ‎④“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所谓“常度”,其实就是应当恪守的准则或信条。匆匆赶路时,不妨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想想当初为什么出发。只有守住心中的“常度”,才能在内心深处积攢力量,抵抗“不自如”的焦虑状态。航天员邓清明,一次次入选“神九”“神十”“神十一”飞行任务乘组梯队,一次次与飞天梦失之交臂,当了20年“备份”也不后悔。守护不变的初心,越是时间久,考验多,越能彰显“自如”的价值。‎ ‎⑤“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守住“自如”的心境,就能收获人生的曼妙风景。‎ ‎(选自《人民日报》,有测改,作者:魏寅)‎ ‎17. 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8. 第②段列举《今世说》中的两则故事,顺序不能调换。请说明理由。‎ ‎19. 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答案】17. 示例:守护“自如”的心境 ‎ ‎18. 《今世说》中的两则故事,一个是京官得不到提拔重用还“歌啸自如”;一个是把家里的几百石米拿出来赈济别人的富人,自己则“粗粝自如”。这一官一民与第③段议论中的两种现象一一对应:前者对应“有人汲汲于功名,一切围着私利打转,常常心神不宁,何谈‘歌啸自如’”;后者对应“有人戚戚于贫贱,总跟别人攀比,一旦比不过就心态失衡,何谈‘粗粝自如’”。所以两则故事顺序不能颠倒。 ‎ ‎19. (1). 航天员邓清明当了20年“备份”也不后悔 (2). “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 守住“自如”的心境)‎ ‎【解析】‎ ‎17. 试题分析:要议论文取一个合适的标题,可从标题的作用入手,议论文标题有四种类型,不同类型有不同作用: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②标题提示论述范围;③标题揭示论题;④标题表示论述对象。不论哪一种都多多少少有点明中心论点的作用,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人们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本文谈论的话题是“自如”,拟题时可从“自如”这一话题的角度来拟,也可以用文章的中心论点“守住‘自如’的心境”作题目。答案不唯一。‎ ‎18.‎ 15‎ ‎ 试题分析:考查议论文语言和说理过程的严密性。可结合上下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上进行分析作答。文章第《今世说》第②段中所讲述的两个故事:一个是京官得不到提拔重用还“歌啸自如”,与“有人汲汲于功名,一切围着私利打转,常常心神不宁,何谈‘歌啸自如’”对应。一个是富人拿几百石米赈济别人,自己则“粗粝自如”,与“有人戚戚于贫贱,总跟别人攀比,一旦比不过就心态失衡,何谈‘粗粝自如’”对应。这一官一民的事例与第③段议论中的两种现象一一对应,所以这两则故事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这体现了议论文说理的严密性。据此理解作答。‎ ‎19. 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本题先要概括事例,再分析其作用。概括事实论据要做到准确,依据论点和论据本质特点进行概括,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一般采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格式解答。本题可概括为:航天员邓清明当了20年“备份”也不后悔。其作用要紧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理解作答。本题列举邓清明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或“守住‘自如’的心境”这一观点。‎ 阅读余显斌的《独行玉器行》,完成下列小题。 ‎ ‎①丰阳玉色泽光润,入手清凉,雕为小件,千金难(甲:买、求),很是红火。但是,此玉和当地一种荧光石极为相似。因此,就有玉匠以荧光石为之。‎ ‎②王独行却不。王独行是丰阳著名玉匠,秉承祖业,开一家玉器行,不大,所有玉器均为手工雕琢。玉器行的职员,全部是自己的弟子。‎ ‎③王独行规定,在他门下,不学满三年手艺,不许出师。王独行还特别规定,不许以荧光石充玉,否则,开除出师门。因此,“独行玉器行”货真价实,生意兴隆。人们说,买王独行的玉器,放心。‎ ‎④王独行还有第三条规定,弟子出师,一般不许离开自己的玉器行。因为,他担心没有自已把着,弟子们没了紧箍咒,会胡来的。这样,不只是坏了自己名气,也坏了丰阳玉的名气。当然,有弟子一定要出去单干也可以,必须通过考验,合格才行。至于考题,是临场发挥的。‎ ‎⑤好在,一直没弟子愿意离开他,毕竟,借得大树好遮阴,更何况师父对他们一个个如自己的儿子。因此,第三条规定一直闲搁着。‎ ‎⑥可是,也有例外。这人,就是曾白。曾白投到王独行门下,苦心钻研,手艺日进。‎ ‎⑦一日,王独行雕一棵玉白菜,即将完工,菜叶上,一块玉石一崩,掉了,出现一块黑斑。王独行呆望半天,不知如何是好,继续雕琢吧,这个黑斑,会破坏白菜美感;放弃吧,这么大一块玉石就糟蹋了。‎ ‎⑧他叹口气,走了出去。每次遇见这样的事,他都会去茶室,泡一壶茶,慢慢地喝,静静地想,究竟有没有挽回的方法。一壶茶喝罢,他想,算了,毁就毁了吧,不能让玉器有瑕疵。‎ ‎⑨他走进作坊,玉白菜仍在案上,黑斑没了,上面趴着一只蝉,身子黑亮,薄翼如烟。他走近了,蝉竟不飞,仔细一看,竟然是用黑斑雕成的。‎ 15‎ ‎⑩这蝉,是曾白雕的。‎ ‎⑪他少有地一笑:“小子,你出师了。”曾白眼睛一亮:“师父,真的?”王独行点着头说,明天,他就是“独行玉器行”的正式员工,可以加工资了。曾白却说,想离开这儿,自己开玉器行。‎ ‎⑫王独行愣了一下。“那就准备接受考试吧。”曾白忙说:“请师父出题。”王独行笑笑:“急什么?早着呢。”‎ ‎⑬几天后,王独行生病住院,将玉器行暂时托给曾白管着。一天,工商局的周局长来了,在玉器行转了一圈,对迎接他的曾白说。刘县长半个多月后过生日,县长喜欢丰阳玉器,自己想弄一件作为礼物相送。曾白建议,祝寿要应景的,自己细心雕琢一件,让周局长半个月后来拿。周局长点点头,转身离开。‎ ‎⑭曾白回去,独自选料,设计,雕琢。‎ ‎⑮半个月后,一件仙猴献桃的玉器出现在周局长眼前。一只猴子举着一个硕大的蟠桃,蟠桃白里透红,水灵灵的,周局长眼睛一亮,呵呵一笑,拿着玉器走了。‎ ‎⑯当天,王独行回来,宣布曾白不能离开。“为啥?”大家不解。‎ ‎⑰“考查不过关!”王独行说,“是我请周局长来索要玉雕的,这是一道考题。我一直(乙:告诉、告诚)大家,玉匠要人净心净,曾白如此做法,显然不合格。”‎ ‎⑱但正说着,周局长赶来,微笑着说,“过关了,过关了!”王独行一愣,不解地望着他。‎ ‎⑲原来,周局长拿回玉雕,用放大镜仔细一看,竟然是荧光石雕的。底座上隐隐有一行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为灵物,岂能贿官?”‎ ‎⑳王独行听了,哈哈大笑。曾白问:“师父,我能离开了吗?”‎ ‎(21)“不行!”王独行一(两:挥、摇)手,“我老了,要退了,玉器行得有人主管。我决定,曾白上。”‎ ‎(22)至于曾白以荧光石充玉,王独行说,应该的。‎ ‎(选自《林中凤凰》,有删改)‎ ‎20. 结合文章情节,完成填空。 ‎ 王独行立下三条规定 → 王独行雕玉白菜遇到黑斑,曾白_________ → 王独行要为曾白加工资,曾白________ → 周局长“索要”玉器送县长,曾白________ → 王独行留曾白接管玉器行。‎ ‎21. 依次填入文章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买、告诫、挥 B. 求、告诉、播 C. 求、告诫、挥 D. 买、告诉、摇 ‎22. 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 ‎(1)从人物形象刻画的角度,说说第⑧段的作用。 ‎ 15‎ ‎(2)请分别说说⑮和⑱段中周局长“笑”的内涵。‎ ‎23.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中胡屠户的两段话,结合本文第③段划线句和第段,回答问题 ‎ ‎【链接材料】‎ 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 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吴敬梓《范进中举》)‎ 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王独行对“以荧光石充玉”的态度都有变化,原因分别是什么?这样设计,都是以“变”写“不变”,胡屠户和王独行的“不变”分别是什么? ‎ ‎【答案】20. (1). 将黑斑雕成蝉 (2). 想自己开玉器行 (3). 以荧光石充玉并在玉雕底座刻一行字 21. C ‎ ‎22. (1)这一段中“每次遇见这样的事,他都会去茶室,泡一壶茶,慢慢地喝,静静地想,究竟有没有挽回的方法”,表现了王独行一贯对艺术尽心尽力的追求精神;“他想,算了,毁就毁了吧,不能让玉器有瑕疵”表现了王独行高尚的行业道德;同时,这一段又通过写王独行的“叹口气”“算了,毁就毁了”反衬出下文中曾白高超的雕刻艺术水平。(2)第⑮段中周局长“呵呵一笑”,既有对曾白艺术水平的赞美之情,也有对他这次考试“人净心净”这一条件不太合格的惋惜和嘲笑之意。第⑱段中周局长“微笑”,完全是对曾白艺术水平和“人净心净”的认可和赞美。 ‎ ‎23. 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前倨(“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痴心”)后恭(“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体面的相貌”),是因为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王独行对“以荧光石充玉”的态度前“不”后“应该”,是因为王独行“人净心净”。上文和《范进中举》都以人物的“变”写“不变”,王独行的“不变”指的是他的“玉匠要人净心净”的行业道德不变;胡屠户的“不变”指的是他的势利之心不变。‎ ‎【解析】‎ ‎20.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 15‎ 结果”的方法进行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本文先叙写了王独行立下弟子出师的三条规定;接着写王独行雕玉白菜遇到黑斑,曾白将黑斑雕成蝉;在此情形下,王独行要为曾白加工资,曾白却说自己想离开玉器行;王独行安排周局长“索要”玉器送县长这一事来对曾白进行“考试”,曾白则用荧光石充玉并在玉雕底座刻一行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为灵物,岂能贿官?”;考试过关,王独行留曾白接管玉器行。据此内容梳理概括作答。‎ ‎21. 试题分析: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词语的选用要根据语境和词语的表达来综合分析。本题第一空用“求”,有恳托、乞助的意思,更能突出“玉”之难得,而“买”则不能。根据语境选择“求”。第二空用“告诫”,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警告劝诫的意思,与语境相合。而“告诉”则没有“警告劝诫”的意思。根据语境应该选择“告诫”。第三空用“挥”字更表现了王独行斩钉截铁的态度,“摇”字则不能。根据语境应该选择“挥”。据此分析,答案为C。‎ 点睛: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一定要结合相应的语境和句子间的关系来选择。我们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放到语境中揣摩出来的意思才会是正确的全面的。‎ ‎22.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文章的第⑧段通过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了王独行对艺术尽心尽力的追求精神和高尚的行业道德水平。这一段又通过写王独行的“叹口气”“算了,毁就毁了”等内容又反衬出曾白高超的雕刻艺术水平。据此理解作答。(2)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本题作答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作答本题,要在通读全文,对周局长“索要”玉器送县长是对曾白进行的“考试”这一基础上进行分析揣摩。第⑮段中周局长“呵呵一笑”,既有对曾白艺术水平的赞赏,也有对他这次考试不合格的惋惜和嘲笑。第⑱段中周局长“微笑”,完全是对曾白艺术水平和“人净心净”的高尚品德的认可和赞美。据此作答。 ‎ ‎23.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对比阅读的综合分析能力。本题作答抓住“变”的是人的外在表现,“不变”的是人的思想品质这一核心内容分析作答。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是前倨后恭,是因为范进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但胡屠户的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没有变。王独行对“以荧光石充玉”的态度前是“不该”,后是“应该”,是因为曾白的“用荧光石充玉”正诠释了其真正的含义,王独行要人遵守的“人净心净”职业操守的思想没有变。据此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答。 ‎ 作文 ‎ ‎24. 按要求作文 请以“拼在一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15‎ ‎【答案】拼在一起 一撇一捺拼在一起就是一个“人”字,“人”字最易写,“人”字最难做。‎ 小时候,顽皮捣蛋,学习也不认真。写字课上,常常嘻嘻哈哈、涂涂抹抹,弄得纸上、脸上、衣服上都是墨汁。字也是东倒西歪,不成体统。老师走到我的身边,拿起我的手,握住笔,一边写一边说:“人字,一撇、一捺,要坚强有力。这一撇一捺就像人的两条腿,要有力量,就像人要站得直,走得远!”我被老师教育之后,羞赧不已;于是,端正坐直,凝神提气,一笔一画地去写这个“人”字。“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末了,老师这么说。‎ 渐渐长大了,慢慢懂得,这一撇一捺拼在一起的“人”字还蕴藏很多的道理。一撇是身体,一捺是灵魂;一撇是才华,一捺是责任;一撇是事业,一捺是家庭;一撇是老人,一捺是子女……‎ 工作后,有一次读到一副对联,“若不撇开终为苦,各为捺住即成名。”使我对一撇一捺拼在一起的“人”字又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 ‎“若”字中间那一“撇”如果不放开,最终就是“苦”;“各”字中的那一“捺”如果能按捺得住,也就成了“名”。‎ 人生当中,总有一些东西要“撇”开。大千世界,很多东西会让人产生无穷无尽的欲念,可当你奋不顾身去追求,最终却是镜花水月一场空。追求得越多,付出越多,品尝到的辛苦就会越强烈。因此,在名利面前,适当放下,就会减少很多痛苦。如果这也不肯“撇开”,那也不愿舍弃,这也看不穿,那也看不透,得了还想得,要了还想要,那就只能整天生活在痛苦之中了。“撇开”,就是要自觉克制那些不合理的欲望、脱离实际的欲望、超越自己能力的欲望、与自己贡献不成比例的欲望、有违道德法律的欲望,就不难摆脱痛苦的根源,走出“终是苦”的泥沼。‎ 人生当中,还有一些东西要“捺”住。要“捺”得住寂寞,现实世界,诱惑太多,要忍住寂寞,努力提升自己、努力获取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才能成就辉煌,所谓“板凳要坐十年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捺”住怒气,学会克制,保持冷静,想办法化解矛盾和问题才是正确的选择。韩信按捺住怒气,没有跟流氓计较,最后成为一代名将;而名门之后杨志没能按捺得住,一刀杀了牛二,结果沦为阶下囚,最终落草为寇,岂不悲哉。要“捺”住懒惰,懒,是万恶之源。人生在世,凡有所得,必先付出。因此,要忍住懒惰,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行动意识和能力,为想要的一切去努力奋斗。要“捺”住的东西还有很多,要“捺”住投机取巧的不良心态,“捺”住索需无度的贪婪欲望,“捺”住急于求成的急躁心理,“捺”住不择手段的罪恶行径。这样才能赢得真正的“名”。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生才不枉世上走一遭。‎ 15‎ 一撇为出世,一捺为入世;一撇为清高,一捺为务实;一撇为舍弃,一捺为执着……又想起小时候老师说的话,一撇一捺就像人的双腿,要走好人生之路,关键是弄清楚如何将这一“撇”,一“捺”拼在一起,这真是人生的真谛啊!‎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拼在一起”。这个题目对多数考生来说,作答起来并不轻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是“拼”。“拼”在字典里解释有“连合、凑合”之意;也有“不顾一切地奋斗,豁出去”的意思。题目有个限定要求是“在一起”。独木不成林,单花不成景,可以从“拼”字的“连合、凑合、结合”这个角度来立意,人、事、物、景都可以成为书写的对象。写事物的相互“连合”积聚出来的力量,带给人的强烈震撼。如:一滴水很快会被风吹干,然而无数的水滴却可以汇合江河。单个的生命,多么渺小,拼在一起,才是力量。从“拼”字的“不顾一切地奋斗,豁出去”的角度立意,可以选择人要在合作中奋斗、拼搏等方面的素材。可以写动物和植物的故事,人和动物的故事,人和自然的故事,人和人的故事……拼在一起就是力量,只要同心协力,就可以战胜困难,实现愿望和理想。本文可叙可议,选择最能驾驭的体裁作文。‎ 点睛: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第三,选材要精当。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写作时,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结构文章时,注意内容上起、承、转、合,最好能写出文章的“波澜”;能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小事情揭示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语言上,要准确通顺,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15‎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