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2015-2016高二语文1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德州市2015-2016高二语文1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一下,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 ‎1.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 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 C. 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D.‎ 9‎ ‎ 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B. 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C. 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D. 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区寻求快乐和幸福。‎ B. 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 C. 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 D. 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26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 ‎ 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B.世宁己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9‎ C.世宁己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D.谥,谥号,仅指古代君主、诸侯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世宁通晓军事。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 B.胡世宁疾恶如仇。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 C.胡世宁不畏权贵。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但是在监狱之中,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 D.胡世宁刚正不阿。张璁、桂萼感激他在议论“大礼”时意见一致,想拉他一把,让他帮自己的忙,世宁却不肯附合他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4分,共计20分)‎ ‎(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二).古代诗歌阅读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请简述诗歌的三、四两句所表现的内容及情感。(5分)‎ 答:  ‎ ‎ ‎ ‎(2)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就其中的一种,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  ‎ ‎ ‎ 9‎ 三、文学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老夫老妻 冯骥才 ‎“离婚!马上离婚!”‎ 这是年轻时每次吵架吵到高潮,她必喊出来的一句话。六十岁后她就不再喊这句话了。今天又喊出来,可见她已到了怒不可遏的地步。‎ 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撞着,他急速而无目的地在屋子中间转着圈。转了两圈,站住,转过身又反方向地转了两圈,然后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啪”的一声带上门。‎ 老婆儿火气未消,面对空空的屋子不住地出声骂他。‎ 墙上的挂钟当当响起来,已经八点钟了。他们这场架正好打过了两个小时。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打架过后两小时,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她耳边又响起刚才打架时自己喊的话:“离婚!马上离婚!”她忽然觉得这话又荒唐又可笑。她开始感到屋里空荡荡的,悔意悄悄浸进心中。她想,两人一辈子什么危险急难的事都经受过来了,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吗?——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会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总该回来了,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两个小时了却仍没回来。外边正下着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了。瞧他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别是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从挂衣钩儿上摘下老头儿的围巾、棉帽,走出房子去了。‎ 夜色并不太暗,在路灯的辉映下,繁密的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而落。她一看这雪景,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 那是五十年前的一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她从多少天对他的种种感觉中,已经又担心又期待地预感到他这天要表示些什么了。在河边的那段路上, 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似的把她拉到怀里。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他呢?竟然像傻子一样一动不动,任她用雪打在身上,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她打着打着,忽然停住了,呆呆看了他片刻,忽然扑到他身上。她感到,他有种火烫般的激情透过身上厚厚的雪传到她身上。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 年轻时,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她却很少再想起这桩事。是不是一生中经历的事太多了,积累起来就过于沉重,把这桩事压在底下拿不出来了?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现在她老了,此刻在雪地里,每一步踩下去都是颤巍巍的,每一步抬起来都费力难拔。一不小心,她滑倒了。她把手插进雪里,撑住地面,艰难地爬起来,就在这一瞬间,她又想起另一桩往事。‎ 那时他俩刚结婚,一天晚上去看电影,散场出来时雪还下着。他们走着走着,跟着高兴地跑起来。但她脚下一滑,跌在雪地里。他跑过来伸给她一只手,要拉她起来。她却一打他的手:“去,谁要你来拉!”她一跃就站了起来。那时她是多么轻快啊,像小鹿一般,而现在她又是多么艰难呀,像衰弱的老马一般。她多么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虽然老头儿也老而无力了,一只手拉不动她,要用一双手才能把她拉起来。那也好!总比孤孤单单一个人好。她想到楼上的邻居李老头,老伴死了。平时女儿、女婿都上班,家里只剩李老头一人;星期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出去玩,家里依旧剩李老头一人。‎ 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形影相随。尽管老头儿爱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等等,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她喜欢老头儿的性格,真正的男子气派,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粗心不是缺陷,粗线条才使他更富有男子气……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此刻她只担心老头儿雪夜外出会遇到什么事情。她找不着老头儿,这担心就渐渐加重。如果她的生活里真丢了老头儿,会变成什么样子?‎ 9‎ 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大概快十点钟了,街上没什么人了,仍不见老头儿,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她两脚在雪里冻得生疼,膝头更疼,步子都迈不动了,只有先回去了,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  ‎ ‎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老婆儿的唠叨让老头儿忍无可忍,老头儿怒气冲冲地摔门而去,离家出走,想以此来教训老婆儿。‎ B.老婆儿心情平静后,为自己吵架时喊“离婚”的话语感到荒唐可笑。老夫老妻,快七十岁了再离婚,只会惹人笑话。‎ C.两个小时过去了,老头儿还没回来,老婆儿焦急万分,担心老头儿雪夜外出会遇到什么不幸,以致给自己带来麻烦。‎ D.老婆儿“从挂衣钩儿上摘下老头儿的围巾、棉帽”,貌似不经意的一个细节,彰显出她对丈夫无微不至的关爱。‎ E.老婆儿雪夜寻夫,想起年轻时自己与丈夫相恋相爱、相伴相助的几幕情景,心中倍感“老来伴”的重要性。‎ ‎(2)这篇小说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这样安排的效果如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婆儿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头儿以前与老婆儿吵架后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这次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你认为这次老头儿在这个晚上会回来吗?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1分) ‎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天津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后,无数消防战士殒身不恤,迅速投入到抢险救灾的第一线。 ‎ B.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系统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不断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步履稳健。 ‎ C.于老师在课堂上总是能够随时引用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品,他的博闻强记,令人佩服。 ‎ D.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那首《哭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论语》在对孔子言行举止的描述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亲切的文化巨人形象,使我们对他有了一种感性上的认识。 ‎ B.她是一位山西省代表队里的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篮球女教练,为山西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篮球运动员。 ‎ C.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农民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很有教育意义。 ‎ D.如果我们只关注课文的内容,而忽视了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就读不出课文的深刻含义。 ‎ ‎15.下列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 ‎ ‎①‎ 9‎ 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它当然不是科学、功利的眼光看待古松,但是也不是审美的眼光看待古松 ‎ ‎②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有多少年份了,这属于科学的态度 ‎ ‎③而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宇宙 []‎ ‎④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的态度 ‎ ‎⑤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 ⑥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这是功利的态度 ‎ A.①③⑤②④⑥ B. ①③⑤⑥②④ C.⑤②④⑥③① D. ⑤②⑥④①③ ‎ ‎16、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 答案: ‎ ‎17、(2007·福建高考)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2字)(3分)‎ ‎ 卫生部4月30日发出公告,决定撤销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同时将在疾病预防控制局成立口腔卫生处,负责全国牙病防治管理工作。‎ 据介绍,全国牙防组是1988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的牙病防治组织。牙防组自成立以来,在改善大众口腔健康状况、提高群众自我口腔保健水平、监测口腔疾病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公告指出,随着近年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不断强化和行业民间组织的快速发展,牙防组已难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卫生部决定予以撤销。牙防组撤销后,原承担的工作由卫生部统一安排,群众性牙病预防保健技术工作和有关事务性管理工作,将以委托形式交专业社团或机构承担。‎ 答案: ‎ 语文答案 ‎1.c(c项信息在第三、四段。“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错。‎ 9‎ ‎2.B(B项信息在第四段,“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不符合文意。‎ ‎3.B(B项信息在第五段,“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不当 ‎4.A(按照句意可知,“世宁当时已升迁为福建按察使”,“潘鹏把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世宁”。‎ ‎5.D(可以获得谥号的有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比如本文传主胡世宁就是大臣)。‎ ‎6.B(“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错,应是“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逮捕了他”)‎ ‎7.(1)(胡世宁)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他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道:取道,经过;急:猛烈;驰:骑马快跑;画:策划;计:方法。每点1分,)(2)(胡世宁)与人说话,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常常切中要害。(呐:说话迟钝,嘴笨;具:准备,写;援据:援引;洞中:切中,窾会:空处,引申为要害。每点1分)‎ 诗歌鉴赏 ‎8参考答案:(1)诗人发现,不远处的篱笆旁有一盏灯火,原来是孩子在深夜捉蟋蟀,(2分)这是一幅欢快而有趣的生活图景。(1分)孩子的天真幸福反衬出了诗人对故土家园的怀念之情。(2分)‎ ‎(2)(示例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景。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之意。一悲一喜,相互映衬,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示例二)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萧萧风声,顽皮儿童,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 ‎(示例三)悲欢对比,以欢衬悲。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显游子漂泊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难眠。‎ ‎(示例四)拟人的手法,增辉添彩。“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难返,惆怅满怀。(任意答出一点即可。指出表现手法2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分,思想感情2分) ‎ 文学文本阅读 ‎1.(1)【选E得3分,选D得2分,选A得1分】 A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老头儿离家出走的目的不是(或者不全是)教训老婆儿。B“快七十岁了再离婚,只会惹人笑话”的原因解说不恰当,由原文可知,老婆儿觉得荒唐可笑是因为她认为他们俩什么危险急难的事都经受过了,为小事不值得吵。C老婆儿担心老头儿遇到不幸,不是怕“给自己带来麻烦”。‎ ‎2、小说在结构安排上使用了插叙。这样安排可以让小说情节更紧凑,内容更丰富,有助于揭示主题。(2分)小说主要写老婆儿外出寻夫,中间插入她对自己与老伴年轻时相恋相爱、相伴相助等往事的回忆。(2分)这些回忆都由眼前的雪景引发,合乎情理,显得自然,反映了老夫老妻之间深厚的感情基础。往事与现实两相照应,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老来伴”的重要性。(2分)‎ ‎3、(3)老婆儿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妇女形象。①老婆儿生性好强,性情急躁。与丈夫从年轻吵到老,年轻时每次吵架吵到高潮,她必喊出“离婚!马上离婚!”的话语。②‎ 9‎ 老婆儿重情重义。她与丈夫相濡以沫,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丈夫生气外出,两个小时未回,她开始担心,拿着丈夫的围巾、棉帽,冒着大雪外出寻找丈夫。③老婆儿还善于反省,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会想“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吗”。(每点2分)‎ ‎4、示例一:老头儿会回来。①老头儿与老婆儿结婚几十年,有着坚实的感情基础,以前吵架,老头儿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虽说这回间隔有两个小时,但老头儿亦会像以前那样悄悄回来。②老头儿也会像老婆儿那样,冷静下来时会对自己在吵架时候的荒唐言行反省检讨,深深认识到“老来伴”的重要性。③老头儿是一个正派人,吵架外出,只是为了消消气而已。气消了,自然还会像以前那样悄悄回来。④老头儿外出时,外边正下着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不久,他亦会回到家中。‎ 示例二:老头儿不会回来。①老头儿以往与老婆儿吵架,跑出去后,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这次不回来,可能是不想像以前那样太快向老婆儿示弱。②老头儿外出的时候,外边正下着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照常理说,他应该快点回家避寒,而两个小时过去了他还没回来,他或许是去了别人家里借宿,或许是遭遇了什么不测。‎ 语言文字运用 ‎12答案: D ‎ A.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B.步履稳健: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C.博闻强记: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D.长歌当哭: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此处望文生义。 ‎ ‎13答案:A ‎ 解析:B多重修饰语语序不当。 C修饰两可,“身患重病”指代不明。 D主语与关联词位置不当,前后句为共同主语时,关联词需放在共同主语之后。 ‎ ‎14答案:D 解 析:确定⑤为首句,引出三种态度。按照①的提示确定科学、功利、审美顺序即可得出正确顺序②⑥④。①③作为总结句。 ‎ ‎15答案:古籍 修复 人才 不足 ‎16答案:[参考答案] 卫生部撤销全国牙防组(或“全国牙防组被卫生部撤销”)。(能围绕“卫生部”“撤销”“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进行压缩,各1分)‎ 参考译文:‎ 胡世宁,字永清,浙江仁和人。弘治六年(1493)榜进士。他性情刚直,不怕威胁,并且懂得军事。开始他做德州推官。歧王初登王位,下属官吏骄横,世宁制裁了他们。  ‎ 他又升任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世宁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捕捉了他。母亲死后他回家守孝。三年守孝完后又赴京候补去。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世宁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打不下来,才撤退走了。‎ 他升任江西副使。这个时候,宁王宸濠骄横不法有造反的意图,但是没人敢说起此事。世宁恼火极了,正德九年(1514)三月就上书说:“皇上命令宁王只治理自己的封国,不要干扰地方官府,以期铲除作乱的根源,灭绝无法设想的祸变。”‎ 9‎ 宸濠知道这件事后大为恼火,就罗列了世宁的罪过,贿赂当权的宠臣们,非杀掉世宁不可。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江西来。潘鹏把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世宁。李承勋当时是浙江按察使,暗中保护了他。世宁于是逃出,去到北京,自己投案住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在监狱中他三次上书陈述宸濠大逆不道的罪状,最后无人理会。关押了一年多,谏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刑寰等人递上奏章搭救他,才把他放出,贬往沈阳戍守。过了四年,宸濠果然造起反来,世宁从贬戍地被重新启用,做了湖广按察使。不久升任右佥都御史前往巡抚四川,因为父亲去世回乡守孝去了。‎ 世宁为人风格端庄、峻严,居官廉洁,疾恶如仇,而推荐贤人,却惟恐他们仕路不通。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因罪被罢官,副使施儒、杨必进在考评中被黜斥,御史李润、副使范辂被当时大臣压制,他都连章推荐。与人说话,好像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切中要害。他和李承勋关系很好,但议论政事从不苟且迎合。起初议论“大礼”时他和张璁、桂萼意见一致,张璁、桂萼感激他,想拉他一把,让他帮自己的忙。世宁却不肯附合他们,议论政事常常和他们意见抵触。朝中大臣都忌恨他。好在世宗皇帝对他始终恩礼不衰。‎ ‎8.(1)首联勾画了一幅“春郊送别图”,颔联刻画路云遮寺、村柳拂桥两幅画面。这三幅图画景色优美、生机勃勃,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环境,也暗示了事件的进程,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依恋(或惜别)和祝愿(或关切)之情。(2分)‎ ‎(2)①对比。颈联将友人“如鸿高的的”的心情同“悬旆正摇摇”的“我心”做对比,使友人在分别之际因仕途顺利而充满得意自信、乐观开朗之情和“我”宦海浮沉而又将与友人分别时内心空虚无着、怅然若失之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 ‎ 9‎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