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市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山东滨州市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山东省滨州市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00分)(2018•滨州)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生活中的下列变化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A.节日燃放焰火 B.木炭烤熟食物 C.西瓜榨成西瓜汁 D.檀树皮制成宣纸 ‎【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51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节日燃放焰火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木炭烤熟食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西瓜榨成西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檀树皮制成宣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3.00分)(2018•滨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保护好绿水青山,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森林着火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 B.我国地域面积广阔,林木可以随意砍伐 C.将塑料袋、矿泉水瓶等随手丢弃河道中 D.随身携带打火机进入泰山旅游景区 29‎ ‎【考点】65: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H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I6:白色污染与防治.‎ ‎【专题】212:化学与环境保护;213:化学与能源.‎ ‎【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B、根据要爱护植被,并大力提倡植树造林解答;‎ C、根据将塑料袋、矿泉水瓶等随手丢弃河道中,易造成白色污染解答;‎ D、根据随身携带打火机进入泰山旅游景区易引起火灾解答。‎ ‎【解答】解:‎ A、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是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灭火,可以保护深林资源,故正确;‎ B、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碳﹣氧平衡,我们不可以随意砍伐所需树木,故错误;‎ C、将塑料袋、矿泉水瓶等随手丢弃河道中,易造成白色污染,故错误;‎ D、随身携带打火机进入泰山旅游景区易引起火灾,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环境保护,注意水污染的途径和化石燃料的使用是解答的关键,把握常见的有害物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 ‎ ‎3.(3.00分)(2018•滨州)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  )‎ A.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29‎ ‎【考点】B9: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511: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菠萝蜜的香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4.(3.00分)(2018•滨州)2018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使我们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B.焚烧田间秸秆,使草木灰返田增加土壤肥力 C.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成乘公交车,减少使用私家车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满足工业发展用电需求 ‎【考点】65: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521:空气与水.‎ 29‎ ‎【分析】“践行绿色生活、促进低碳减排”指的是生产、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产、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增大了森林的砍伐、二氧化碳的排放,错误;‎ B、焚烧田间秸秆,还污染空气,错误;‎ C、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成乘公交车,减少使用私家车,可减少空气污染,正确;‎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要求,错误;‎ 故选:C。‎ ‎【点评】“践行绿色生活、促进低碳减排”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 ‎ ‎5.(3.00分)(2018•滨州)下表列出了部分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不显电性的情况下,表中m的值为7‎ B.如果失去第三层电子,上表空格内的微粒符号可表示为Mg2+‎ C.上表中所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 D.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考点】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29‎ ‎【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根据元素表中的所提供的信息,得出某个原子的原子序数及原子结构和得失电子的相关信息,并发现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来解答。‎ ‎【解答】解:‎ 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不显电性的情况下,表中m的值=17﹣2﹣8=7,故正确;‎ B、同一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上表空格内的微粒为镁,如果失去第三层电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符号可表示为Mg2+,故正确;‎ C、由表可以看出,电子层相同的为同一周期,表中所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故正确;‎ D、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习题所提供的表中信息进行灵活分析,并能抽取有效信息来解题,可培养学生分析和观察及归纳整合的能力。‎ ‎ ‎ ‎6.(3.00分)(2018•滨州)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完成的 B.活性炭可以吸附黄泥水中的泥沙 C.通过过滤操作可以把硝酸钾从它的水溶液中分离出来 D.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中,通过蒸馏操作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考点】4G: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75:水的净化.‎ ‎【专题】521: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水变化的特征分析;‎ 29‎ B、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判断;‎ C、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 D、根据蒸馏得到的水是纯水分析。‎ ‎【解答】解:A、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物理变化完成的,故A说法不正确;‎ B、活性炭可以吸附黄泥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等,不能吸附泥沙,故B说法不正确;‎ C、硝酸钾是易溶于水的,通过过滤操作不可以把硝酸钾从它的水溶液中分离出来,故C说法不正确;‎ D、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中,通过蒸馏操作得到的水是纯水,是纯净物,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水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判断即可。‎ ‎ ‎ ‎7.(3.00分)(2018•滨州)图示分析法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 ‎ 空气中各气体体积分数 B.‎ ‎ 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 C.‎ 29‎ 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质量分数 D.‎ ‎ 燃烧的条件 ‎【考点】61: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DA: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H1: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191:化学式的计算;213:化学与能源;521:空气与水;525: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A、根据空气中各气体体积分数进行解答;‎ B、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C、根据比较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大小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燃烧的条件解答。‎ ‎【解答】解:‎ A、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故正确。‎ B、肥皂的显碱性,pH大于7;食醋、柠檬汁显酸性,pH小于7,故错误;‎ C、在FeO、Fe2O3、Fe3O4中,分别计算,比较当氧原子个数相同时,即Fe12O12、Fe8O12、Fe9O12中铁原子的个数,铁原子个数越多,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故正确。‎ D、物质燃烧需要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错误。‎ 故选:AC。‎ 29‎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用图示法表示化学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 ‎ ‎8.(3.00分)(2018•滨州)学好化学可以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产中的问题。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明矾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 B.动植物体的腐烂属于缓慢氧化 C.霉变的食物蒸煮后可以继续食用 D.消毒用的碘酒中酒精是溶质、碘是溶剂 ‎【考点】77:硬水与软水;7D: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H6: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J3: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323:化学知识生活化;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525: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528: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方法进行解答;‎ B、根据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进行解答;‎ C、根据霉变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素,对人体有害进行分析;‎ D、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分析。‎ ‎【解答】解:A、明矾遇软水和硬水,都没有现象,不反应。明矾可以净化水,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故错误;‎ B、动植物体的腐烂是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过程,故正确;‎ C、霉变的粮食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黄曲霉素十分耐热,蒸煮不能将其破坏,能损坏人的肝脏,诱发肝癌等,故错误;‎ D、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错误。‎ 29‎ 故选: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 ‎ ‎9.(3.00分)(2018•滨州)电解水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粒子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①② D.④①②③‎ ‎【考点】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132: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判断,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顺序是:④③①②。‎ 故选:C。‎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0.(3.00分)(2018•滨州)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单质 C.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29‎ D.点燃可燃性气体有可能引发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纯度 ‎【考点】95:碱的化学性质;A6: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B2: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HM: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专题】511: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516:物质的分类;526: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531: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推理错误。‎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C、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 ‎ ‎11.(3.00分)(2018•滨州)小芳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没有按照正确的称量氯化钠。量取水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图示为小芳操作时的读数,其它操作都正确)。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水的密度为1g/cm3)约为(  )‎ 29‎ A.12.4% B.17.2% C.16.9% D.12.5%‎ ‎【考点】7U: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192: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543:有关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100%,结合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小芳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使用的是10g和5g的砝码和2.7g的游码;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10g+5g﹣2.7g=12.3g。‎ 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为87mL(合87g)。‎ 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2.4%。‎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托盘天平与量筒的使用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2.(3.00分)(2018•滨州)实验探究需要仔细观察。对下列实验观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把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B.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现象 29‎ C.把适量的硝酸铵固体加入一定量水中,溶液温度明显上升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考点】68:氧气的化学性质;6A: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7F: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9L:铵态氮肥的检验.‎ ‎【专题】142:元素与化合物;532: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氯化铵固体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燃烧,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把适量的硝酸铵固体加入一定量水中,溶液温度明显下降,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铵态氮肥的性质、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 ‎ ‎ ‎13.(3.00分)(2018•滨州)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装璃管的装置末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29‎ A.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考点】6Q: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523: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注射器的特点分析;‎ B、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分析;‎ C、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 D、根据制取装置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解:A、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根据推压的速率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故A叙述正确;‎ B、由于稀硫酸与碳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性的,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不可为稀硫酸,故B叙述不正确;‎ C、利用该装置实验时,由d处的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先变成红色,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故C叙述正确;‎ D、该装置的左半部属于固液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也可以利用该装置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故D叙述正确。‎ 29‎ 故选:B。‎ ‎【点评】利用该装置较为全面地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取、验证等知识,加强实验知识的学习有利于解答本类题。‎ ‎ ‎ ‎14.(3.00分)(2018•滨州)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 C. D.‎ ‎【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A、镁燃烧生成氧化镁,由于不是在密封容器中进行,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够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生成的氢气逸出装置,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选:C。‎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9‎ ‎ ‎ ‎15.(3.00分)(2018•滨州)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混合物 除杂试剂与方法 A 氧气中混有少量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干燥 B 氯化钾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钾 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 C 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A.A B.B C.C D.D ‎【考点】2H: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4Q: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4S:气体的干燥(除水);9H: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167:物质的分离和提纯;533: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碳酸钾能与适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29‎ 故选:D。‎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16.(3.00分)(2018•滨州)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关系如图甲),把金属M加入到足量的Y(NO3)2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乙)。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X>Z>M>Y B.Y>M>Z>X C.X>Z>Y>M D.Z>X>M>Y ‎【考点】86: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142:元素与化合物;524: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活动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关系如图甲),Z、X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Y、M不能,且完全反应时X消耗的时间短,说明反应速率快,即金属活动性X>Z>H>Y、M。‎ 把金属M加入到足量的Y(NO3)2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乙),Y的质量不断增加,说明M能与Y(NO3)2溶液反应,即金属活动性M>Y。‎ 故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Z>M>Y。‎ 29‎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30分)‎ ‎17.(5.00分)(2018•滨州)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铜原子 2Cu 。‎ ‎(2)5个氢氧根离子 5OH﹣ 。‎ ‎(3)最理想能源的气体单质 H2 。‎ ‎(4)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2O3 。‎ ‎(5)可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 CO2 。‎ ‎【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最理想能源的气体单质是氢气,进行分析解答。‎ ‎(4)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5)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铜原子表示为:2Cu。‎ 29‎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5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5OH﹣。‎ ‎(3)最理想能源的气体单质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 ‎(4)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可表示为:2O3。‎ ‎(5)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 故答案为:‎ ‎(1)2Cu;‎ ‎(2)5OH﹣;‎ ‎(3)H2;‎ ‎(4)2O3;‎ ‎(5)C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8.(5.00分)(2018•滨州)生活处处有化学,请联系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包饺子的食材有面粉、韭菜、瘦肉、植物油、食盐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 面粉 。‎ ‎(2)人体缺 钙 元素能导致儿童发育不良或佝偻病,老年人会导致骨质疏松。‎ ‎(3)加了洗涤剂的水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乳化 作用。‎ ‎(4)铁锅容易生锈的主要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 氧气 、水蒸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5)玻璃杯、塑料盆、不锈钢餐具等是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塑料盆 。‎ 29‎ ‎【考点】7H: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8G: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I7: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J1: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J4: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菁【专题】524:金属与金属材料;528: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4)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5)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解答】解:(1)面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2)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 ‎(3)加了洗涤剂的水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 ‎(4)铁锅容易生锈的主要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5)塑料盆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玻璃杯是用玻璃制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锈钢餐具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 故答案为:‎ ‎(1)面粉;‎ ‎(2)钙;‎ ‎(3)乳化;‎ ‎(4)氧气;‎ ‎(5)塑料盆。‎ 29‎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特征、乳化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5.00分)(2018•滨州)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乙物质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气体,要制取一瓶该气体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任写一种)。‎ ‎(2)甲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6:1 。‎ ‎(3)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分子个数也没有变化。‎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4)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H4+3O22CO2+2H2O 。‎ ‎【考点】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G5: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132: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观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知识的解答。‎ ‎【解答】解:由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3O22CO2+2H2O。‎ ‎(1)由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乙是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不易溶于水,要制取一瓶该气体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2)甲物质C2H4,甲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6:1;‎ 29‎ ‎(3)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分子个数也不变,故正确;‎ C、反应前元素的种类不变,故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改变,故错误。‎ ‎(4)由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3O22CO2+2H2O。‎ 答案;‎ ‎(1)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2)6:1;‎ ‎(3)D;‎ ‎(4)C2H4+3O22CO2+2H2O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书写反应的方程式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 ‎ ‎20.(4.00分)(2018•滨州)建造“辽宁”舰需要大量的金属钛,钛因其密度小,熔点高、常温下酸碱,耐腐蚀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工业上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3)为原料生产钛,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写出上述工艺流程中镁在高温下与TiCl4反应生成Ti和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2Mg+TiCl42MgCl2+Ti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图中X是一种极易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CO 。‎ 29‎ ‎【考点】6V:一氧化碳的毒性;8D: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FA:反应类型的判定;G5: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142:元素与化合物;524: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镁在高温下与TiCl4反应生成Ti和氯化镁,X是一种极易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一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镁在高温下与TiCl4反应生成Ti和氯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TiCl42MgCl2+Ti;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X是一种极易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一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 故答案为:‎ ‎2Mg+TiCl42MgCl2+Ti;置换反应;C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工业上以钛铁矿为原料生产钛的主要工艺流程、置换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21.(4.00分)(2018•滨州)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 ‎(1)t2℃时,将60gB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90 g。‎ ‎(2)图中P点所表示的B物质的溶液为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将t1℃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 (任写一种)。‎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忽略水的蒸发),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 。‎ 29‎ ‎【考点】7J: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1)t2℃时,将60gB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40g+50g=90g;‎ ‎(2)图中P点所表示的B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因为p为B的线下点;欲将t1℃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忽略水的蒸发),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解答】解:(1)t2℃时,将60gB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40g+50g=90g;故答案为:90;‎ ‎(2)图中P点所表示的B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因为p为B的线下点;欲将t1℃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故答案为:不饱和;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忽略水的蒸发),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因为升温后A、B的质量分数不变,C的减小;故答案为:B>A>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9‎ ‎ ‎ ‎22.(7.00分)(2018•滨州)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氯化钾、硫酸铜、氢氧化钠、硝酸镁,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鉴定它们,做如下实验:‎ ‎(1)将该固体物质全部溶解于水中,得到无色溶液a。‎ ‎(2)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硫酸铁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3)另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据此推断,该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以下写化学式,下同) NaOH、Na2SO4 ,一定不含有 CuSO4、Mg(NO3)2 ,可能含有 KCl 。请写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NaOH+Fe2(SO4)3═2Fe(OH)3↓+3Na2SO4 ,步骤(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SO4+Ba(NO3)2═BaSO4↓+2NaNO3 。‎ ‎【考点】95:碱的化学性质;9H:盐的化学性质;AE:物质的鉴别、推断;G5: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114: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1)将该固体物质全部溶解于水中,得到无色溶液a,由于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一定不会含有硫酸铜,氢氧化钠能与硝酸镁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氢氧化钠和硝酸镁不会同时存在;(2)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硫酸铁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故一定不会含有硝酸镁;(3)另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钠,据此解答。‎ ‎【解答】解:(1)将该固体物质全部溶解于水中,得到无色溶液a,由于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一定不会含有硫酸铜,氢氧化钠能与硝酸镁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氢氧化钠和硝酸镁不会同时存在;(2)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硫酸铁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故一定不会含有硝酸镁;(3)另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钠,氯化钾不能确定是否存在;‎ 该固体中一定存在氢氧化钠和硫酸钠,一定不存在硫酸铜和硝酸镁,可能含有氯化钾,步骤(2)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步骤(3)中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故填:NaOH、Na2SO4;CuSO4、Mg(NO3)2;KCl;6NaOH+Fe2(SO4)3═2Fe(OH)3↓+3Na2SO4;Na2SO4+Ba(NO3)2═BaSO4↓+2NaNO3。‎ 29‎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 ‎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3.(4.00分)(2018•滨州)请根据提供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 D (填字母序号)‎ ‎(2)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F (填字母序号)‎ ‎(3)用加热的方法使氯化钠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时,应将氯化钠溶液放在 蒸发皿 (填仪器名称)中加热。‎ ‎(4)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夹持木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坩埚钳 (填仪器名称)。‎ ‎【考点】4Z: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531: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来回答本题,要熟记它们的名称。‎ ‎【解答】解:‎ ‎(1)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集气瓶;‎ ‎(2)锥形瓶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 ‎(3)用加热的方法使氯化钠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时,应将氯化钠溶液放在蒸发皿中加热。‎ ‎(4)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夹持木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坩埚钳。‎ 29‎ 答案:‎ ‎(1)D;‎ ‎(2)F;‎ ‎(3)蒸发皿;‎ ‎(4)坩埚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用仪器的用途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在进行实验时,应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 ‎ ‎24.(8.00分)(2018•滨州)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加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请从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①烧杯中盛放的是 氢氧化钠 溶液。‎ ‎②曲线上坐标为(18,7)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在加入稀盐酸18mL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溶液的pH是 7 。‎ ‎③曲线上坐标为(15,12)的点表示的溶液中的微粒有 Na+、Cl﹣、OH﹣ (用化学用语表示)。‎ ‎(2)小明完成上述实验几天后发现,忘记盖上盛放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的瓶塞,请帮助小明完成如下实验方案来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29‎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没有变质 方案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 ‎ 产生了白色沉淀 。‎ 已经变质 ‎①请写出方案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CO3=BaCO3↓+2NaCl 。‎ ‎②你认为方案一的实验设计是否正确? 不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时,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 。‎ ‎【考点】26: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95:碱的化学性质;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9H:盐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537:科学探究.‎ ‎【分析】(1)①根据溶液的pH分析烧杯中盛放的溶液。‎ ‎②根据横坐标、纵坐标的意义分析回答;‎ ‎③根据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分析回答;‎ ‎(2)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钡的反应分析反应的现象;‎ ‎①根据上述反应写出反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根据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时,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1)①由图象可知,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说明了烧杯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②由图示可知,曲线上坐标为(18,7)的点所表示的意义是:在加入稀盐酸18mL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溶液的pH是7。‎ ‎③曲线上坐标为(15,12)的点表示在加入稀盐酸18mL时,稀盐酸未将氢氧化钠安全反应,溶液中有生成的氯化钠和未反应的氢氧化钠,微粒有:Na+、Cl﹣、OH﹣。‎ ‎(2)由于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反应的现象是:产生了白色沉淀;‎ 29‎ ‎①由上述分析可知,方案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Cl2+Na2CO3=BaCO3↓+2NaCl。‎ ‎②方案一的实验设计不正确,理由是: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时,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 故答为:(1)①氢氧化钠;②在加入稀盐酸18mL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溶液的pH是7。‎ ‎③Na+、Cl﹣、OH﹣。‎ ‎(2)产生了白色沉淀;①BaCl2+Na2CO3=BaCO3↓+2NaCl。‎ ‎②不正确;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时,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5.(10.00分)(2018•滨州)镁在国产大飞机C﹣919”的制造中大显身手,小亮在实验室模拟“海水制镁”的原理来富集镁,他将25g氯化钠和氯化镁的固体混合物全部溶解于盛有70g水的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63.6g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图象如图),过滤,称量滤液质量为147g,求:‎ ‎(1)图象中m= 11.6 g。‎ ‎(2)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考点】7U: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29‎ ‎【专题】194: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1)图象中m=25g+70g+63.6g﹣147g=11.6g。‎ 故填:11.6。‎ ‎(2)设氯化镁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 MgCl2+2NaOH=2NaCl+Mg(OH)2↓,‎ ‎95 117 58‎ x y 11.6g ‎==,‎ x=19g,y=23.4g,‎ 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20%,‎ 答: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 ‎【点评】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29‎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