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一中2015级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一、古诗文阅读(22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閤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①,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注】①脩絜:xiū jié,高尚纯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屋比延烧 比:并排,挨着
B.持节发河南仓栗以振贫民 发:打开
C.伏矫制之罪 矫:纠正
D.以数切谏 切:急迫,切迫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汲黯为官清正忘我的一组是( )(2分)
①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②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③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④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⑤然黯见未尝拜,常揖之。
⑥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⑤⑥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皇上派汲黯去视察东越之间的争斗,汲黯只到达吴郡就回来了,因为他认为不必为这样琐屑的事而前派使臣。
B.汲黯学习黄老学说,又因多病,所以处理地方政务主张无为,人们因此对他大加称赞。
C.太后的弟弟武安侯为丞相,很多高官都拜见。只有汲黯见他从不曾行拜礼,只是拱拱手。
D.汲黯因为总是直言进谏,不能久留宫内。他对皇帝的批评毫不留情,汉武帝恼怒他过分鲁莽,但他始终以朝廷为重。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6
(1)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译文:
(2)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碛(qì)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岑 参
一身从远使, 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 胡沙费马蹄。
寻河①愁地尽, 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 家书醉里题。
【注】①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
5. “汉月垂乡泪, 胡沙费马蹄”一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其中一种加以分析。(4分)
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二、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7.(1)总角之宴, 。(《诗经•氓》)
(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离骚》屈原)
(3) ,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陶渊明)
(4) ,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5)俯察品类之盛, , ,信可乐也。(《兰亭集序》王羲之)
(6)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苏轼)
(7)古人之关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8)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送 春
宗璞
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属二月兰了。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秋。只是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期诺墓所在的小山后面,人迹罕至,便成了二月兰的天下,从路边到山坡,在树与树之间,挤满花朵。有一小块颜色很深,像需要些水化一化;有一小块颜色很浅,似乎白色。在深色中有浅色的花朵,形成一些小亮点儿;在浅色中又有深色的笔触,免得它太轻灵。深深浅浅连成一片。这条路我也是不常走的,但每到春天总要多来几回,看看这些小友。
其实我家近处,便有大片的二月兰,各芳邻门前都有特色,有人从荷兰带回郁金香,有人从近处花圃移来各色花草。这家因主人年老,儿孙远居海外,没有侍弄园子,倒给了二月兰充分发展的机会。春来开得满园,像一大块花毡,衬着边上的绿松墙。花朵们在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似在含笑望着它们。
6
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天,都是二月兰的领地。面积虽小,却尽情抛洒春光。不想一次有人来收拾院子,给枯草烧了一把火,说也要给野花立规矩。次年春天便不见了二月兰,它受不了规矩。野草依旧猛长。我简直想给二月兰写信,邀请它们重返家园。信是无处投递,便特地从附近移了几棵,也尚未见功效。
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模样。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地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年轻人交来一幅画稿,在灰暗的背景中只有一枝伶仃的花,又依照“现代”眼光,在花旁画了一个破竹篮。
“这不是二月兰的典型姿态。”我心里评判着。二月兰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军万马。身躯瘦弱地位卑下,却高扬着活力,看了让人透不过气来。而且它们不只开得隆重茂盛,尽情尽性,还有持久精神。这是今春才悟到的。
因为病,因为懒,常几日不出房门。整个春天各种花开花谢,来去匆匆,有的便不得见。却总是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吗?”
又是一次小病后,在园中行走。忽觉绿色满眼,已为遮蔽炎热作准备。走到二月兰的领地时,不见花朵,只剩下绿色直连到松墙。好像原有的一大张绚烂的彩画,现在掀过去了,卷起来了,放在什么地方,以待来年。
我知道,春归去了。
在领地边徘徊了一会儿,忽然意识到二月兰的忠心和执著。从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时,它便开花,直到雨海风愁,春深表老。它迎春来,伴春在,送春去。古诗云“开到荼縻花事了”,我始终不知荼縻是个什么样儿,却亲见二月兰蓦然消失,是春归的一个兆征。
迎春人人欢喜,有谁喜欢送春?忠心的、执著的二月兰没有推托这个任务。
8.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2分)
A.作者在文中意味深长地表明,自已的整个一生的经历,是与二月兰相伴而行的。
B.二月兰与兰花完全没有关系,并不攀兰花的高枝。悄悄地来,悄悄地落,只是尽情地点缀风光,这是一种崇高心灵的独白。
C.二月兰送春归去,与毛泽东歌咏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梅花送春的方式是完全相同的。
D.本文引用“开到荼縻花事了”的诗句,与作者两次病中所见的二月兰相印证,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精神、坦荡豁达的胸襟。
E.本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从二月兰身上仿佛看到了作者的身影。
9.第1自然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具体描写燕园野花二月兰的“声势最为浩大”?(3分)
10.第5自然段开头说“这花开得好放肆”,根据原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3分) 11.根据全文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二月兰具有哪些象征意义?寄托了怎样的情怀?(4分)
第II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每题2分,共16分)
12.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两会”召开前,媒体上谈论改革的声音不绝如缕,这表明人们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关注。
B.莫言小时候生活在山东农村,他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现在他虽然生活在城市了,可是情随事迁,家乡的一切仍让他魂牵梦萦。
C.这是一家国家级的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对它趋之若鹜。
D.他写的这首小诗,短小精悍而又朗朗上口,看似普通却寓意深长。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要革除“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6
B.“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火爆源于人们长期对在 “女主内、男主外”文化中存在的“父亲角色失位”现象的重新审视。
C.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羊绒衫价格悬殊非常之大,大商场里售价基本在千元以上,小摊上却只卖几十块钱。业内人士表示,价格很低的羊绒衫肯定不是纯羊绒的。
D.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地区的高。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 。 ,
。 , ,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
①它至今仍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
②始终保持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③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难解难分
④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
⑤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和影响
⑥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
A.⑤⑥③④①② B.⑤⑥③④②① C.③⑤⑥④①② D.③⑤⑥②①④
15.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其声呜呜然 其孰能讥之乎
C.渺沧海之一粟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羽化而登仙 而无物以相之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C.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D.侣鱼虾而友麋鹿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灾祸)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问)
B.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忍受)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相会)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性)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趋向,取向)
D.举酒属客(劝人饮酒) 夫夷以近(平坦)
18.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死生亦大矣 ②仰观宇宙之大 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⑤客有吹洞箫者
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⑦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⑧有碑仆道
A.①③/②⑤/④/⑥⑦/⑧ B.①③⑥/②⑤/④/⑦/⑧
C.①③/②⑤⑥/④/⑦/⑧ D.①③⑥/②⑤/④⑧/⑦
1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一致的一组是( )
A.白露横江 而世之气伟、瑰怪、非常之观 B.酾酒临江 修禊事也
C.凌万顷之茫然 放浪形骸之外 D.本自无教训 或取诸怀抱
五、写作(40分)
20.以“面对”为题,选择你熟悉的一个方面或者角度,恰当运用表达方式,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答案
1.C(矫:假托。)
6
2.A
3.B(人们对汲黯称赞的是他所管辖的地区“大治”。)
4.(1)越人互相争斗,本来是他们的风俗,不足以劳顿天子的使臣前往。
(2)陛下内心多欲望却表面上行仁义,怎么能效法唐虞之治呢。
5.(1)①运用拟人的手法。诗歌把无生命的月亮人格化,生动地描写了在长安与家人见惯了的一轮明月,此时却挂在沙漠上,显得有几分愁惨,仿佛在对人垂泪一样。
②运用主客换位的方法。诗人不说自己因对月思乡而垂泪,却反说明月对己垂泪。而自己的思乡之念,已形象地寄托于月亮这个物象之中
③融情于景。“汉月”高照,“胡沙”无边,遥相对应,天上地下的景物融成一片,更衬托出孤身一人在苍凉沙漠上行进的艰难。
④“费”字炼字极佳。诗人没有直接写沙漠夜行的困难,而用“费马蹄”间接体现,“马蹄”之“费”,明指对马蹄的磨损,暗含沙软难行,足见行进的艰难。
⑤用典贴切,内涵丰富。一是点出张骞出使西域与诗人戍边的自然环境接近,二是用这个典故寓指简直要走到天地的尽头,表现路途遥远。(手法2分,分析2分。有列举其他手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诗人通过自己由长安进入安西时的情景和在军帐中与临行的李判官痛饮,以及酒酣作书,托李判官带回的细节描写,(分析2分)表达诗人不畏艰难、远戍边疆的报国之心(或暗含了李判官人京,旅途艰难,须多保重之意)(1分),抒发了怀念亲友的乡思。(1分)
7. 默写(略)
8. AC(A项“自己整个一生的经历”说法太绝对;C项“完全相同”说法绝对。)(2分)
9. (3分)①二月兰的形态,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开成一大片(1分)。②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1分)。③探头探脑地出现、占据、熏染、起伏、滚动,涂抹的动态(1分)。
10.(3分)①深浅紫色连成一片;②充分发展自己;③尽情抛洒春光,受不了规矩。
11.(4分)①象征意义:象征明媚春天,受不了规矩,尽情抛洒春光;它不高攀,维持自己平凡的本色,坚强不屈;虽身躯瘦弱,地位卑下,却活力高扬,尽情尽性;忠心、执著的二月兰不愧为送春的使者(2分)。②表达了作者对二月兰的执著,坚定持久品质的赞美敬佩之情。(或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用二月兰的精神来激励病中的自己,积极乐观,坦荡豁达的胸襟。2分)
12. D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者发言简短而有力。(A项“不绝如缕” 形容形势十分危急,或指声音微弱而悠长。或在某方面继承者稀少。此处不当。B项“情随事迁”是指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与题意不符。C项“趋之若鹜”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13. A(B.语序不当,“长期”应在“存在”前;C项:赘余,“悬殊”指差别很大,与“非常”意思重复;D项:语序不当,“质量”放在“不是”的后面)
14.C
15.A (两个“于”均作介词,意为“在”。B、代词,那;表反问的语气词,难道。C、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D、表顺承关系的连词;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16.D( A、B、C三项与例句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D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
17.B (渠:他。同他永远没机会见面了。“渠”在诗歌中常常出现,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8.B (①③⑥为判断句,②⑤为定语后置句,④为被动句,⑦为状语后置句,⑧为省略句。)
6
19.B(白露:白茫茫的水汽;非常:不平常;茫然:旷远的样子;放浪;放纵无拘束;教训:教养;怀抱:胸襟抱负)
文言文参考译文:
汲黯字长孺,濮阳县人。他的祖先曾受古卫国国君恩宠。到他已是第七代,代代都在朝中荣任卿、大夫之职。靠父亲保举,孝景帝时汲黯当了太子洗马,因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景帝死后,太子继位,任命他做谒者之官。东越的闽越人和瓯越人发生攻战,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他未到达东越,行至吴县便折返而归,禀报说:“东越人相攻,是当地民俗本来就如此好斗,不值得烦劳天子的使臣去过问。”河内郡发生了火灾,绵延烧及一千余户人家,皇上又派汲黯去视察。他回来报告说:“那里普通人家不慎失火,由于住房密集,火势便蔓延开去,不必多忧。我路过河南郡时,眼见当地贫民饱受水旱灾害之苦,灾民多达万余家,有的竟至于父子相食,我就趁便凭所持的符节,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赈济当地灾民。现在我请求缴还符节,承受假传圣旨的罪责。”皇上认为汲黯贤良,免他无罪,调任为荥阳县令。汲黯认为当县令耻辱,便称病辞官还乡。皇上闻讯,召汲黯朝任中大夫。由于屡次向皇上直言谏诤,他仍不得久留朝中,被外放当了东海郡太守。汲黯崇仰道家学说,治理官府和处理民事,喜好清静少事,把事情都交托自己挑选出的得力的郡丞和书史去办。他治理郡务,不过是督查下属按大原则行事罢了,并不苛求小节。他体弱多病,经常躺在卧室内休息不出门。一年多的时间,东海郡便十分清明太平,人们都很称赞他。皇上得知后,召汲黯回京任主爵都尉,比照九卿的待遇。他为政力求无为而治,弘其大要而不拘守法令条文。
汲黯与人相处很傲慢,不讲究礼数,当面顶撞人,容不得别人的过错。与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亲近友善;与自己合不来的,就不耐烦相见,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但是汲黯好学,又好仗义行侠,很注重志气节操。他平日居家,品行美好纯正;入朝,喜欢直言劝谏,屡次触犯皇上的面子,时常仰慕傅柏和袁盎的为人。他与灌夫、郑当时和宗正刘弃交好。他们也因为多次直谏而不得久居其官位。
就在汲黯任主爵都尉而位列九卿的时候,窦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fén,坟)做了宰相。年俸中二千石的高官来谒见时都行跪拜之礼,田蚡竟然不予还礼。而汲黯求见田蚡时从不下拜,经常向他拱手作揖完事。这时皇上正在招揽文学之士和崇奉儒学的儒生,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汲黯便答道:“陛下心里欲望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怎么能真正仿效唐尧虞舜的政绩呢!”皇上沉默不语,心中恼怒,脸一变就罢朝了,公卿大臣都为汲黯惊恐担心。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近臣说:“太过分了,汲黯太愚直!”群臣中有人责怪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一味屈从取容,阿谀奉迎,将君主陷于违背正道的窘境吗?何况我已身居九卿之位,纵然爱惜自己的生命,但要是损害了朝廷大事,那可怎么办!”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