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8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选择题。
1.下列四幅历史示意图反映的历史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①④③②
2.下表是19世纪最后30年英、德、美三国煤炭、钢铁产量情况统计(单位:万吨)。对该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19世纪末英国经济发展停滞,被美德赶上
B.美德经济发展快速主要是由于统一的完成
24
C.英国更重视新能源的开采和新技术的应用
D.煤钢产量反映了其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
3.在欧洲人眼里,地球的真实构成是一个神秘的话题。中世纪的地图将地球绘成光盘状,中心为耶路撒冷。一些奇形怪状的图形向四周幅射开来,代表三座已知的大陆,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造成当时地图形状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缺乏对世界其它地区的了解
B.宗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C.中西方当时从未有过任何的联系
D.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异常缓慢
4.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基本改变了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新阶段”最主要的含义是( )
A.交往扩大,使欧洲市场扩大为世界市场
B.引起殖民扩张
C.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5.下面是某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比例示意图。这一时期( )
A.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最大的障碍
D.国家干预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24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十四世纪以后“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这些合股公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合股性质限定了投资者的责任,使投资所起的作用与经营管理的职责相分离”,材料反映了( )
A.新航路后的“商业革命” B.新航路后的“价格革命”
C.公司的出现导致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D.公司主要出现在意大利
7.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人西班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西班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这些现象对西班牙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推动了殖民扩张活动 B.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
C.阻滞了国内工业发展 D.提升了西班牙的国际地位
8.汤姆同学惊奇地发现: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大洋洲有新西兰(New Zealand),荷兰有西兰省(Zealand);美国有新奥尔良(New Orleans),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你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合理解释是( )
A.地理形势相同 B.殖民活动影响
C.关系世代友好 D.文化传统相同
9.读三国工业生产的上升情况表(以1913年为100%)
国别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德国
14
18
25
40
60
89
100
英国
34
44
53
62
79
85
100
美国
14
11
17
39
64
89
100
从表格中能反映出( )
A.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生产量已稳居世界首位
B.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和美国相比长期落后
C.科技极大影响了大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D.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24
10.《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英国一西欧:比利时、法国一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一东欧:俄国一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这段话的含义是( )
A.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
B.工业革命沿主要贸易线路蔓延
C.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D.代议制民主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1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12.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就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03年收入最多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2/5,1867年则超过50%。钱先生利用这组数据要论证的观点可能是( )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革
C.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程度
D.民主政治的完善加速了财富集中
13.下表是1885、1908年在华的外国航运所占比重情况(吨位)( )
年份
(百万)
英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其他
1885
8.0
81.1%
6.9%
1.4%
6.2%
4.3%
1908
44.6
60.4%
1.1%
16.2%
16.2%
5.9%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①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远洋航运技术提高
②英美比重的下降是由于受自由主义政策推行所致
③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加深趋势
④德日两国比重的增加得益于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4
14.从1763-1914 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是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全世界历史进程中居有显著的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力量。有关“三大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科学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根本动力
B.工业革命是政治革命的前提与内在要求
C.政治革命是西方列强扩张的最主要的内在动力
D.三大革命在客观上有利于整个世界的进步
15.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在1901年的一场演讲中说道:“对我们美国人来说,接受欧洲学者和欧洲书籍的教导,是非常熟悉的经验;听欧洲人说话,对我们来说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是相对地,我们却没养成让欧洲人听我们说话的习惯;而且第一个冒险做出这种事的人,将会因为自己的放肆,而深表歉意。”造成如此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
B.美国人善于学习,谦虚谨慎
C.美国工业产值已傲视全球
D.美欧之间意识形态比较接近
16.“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浪漫主义”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以下评论,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
B.所有“主义”都具有政治色彩
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
D.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
17.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
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24
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
18.“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这种生产组织方式( )
A.促进工厂制度的全面建立
B.推动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C.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20.表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由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1.1759年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社会贫富差别的扩大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22.造成英国农场工人工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4
表1 英国农场工人实际工资指数(1770—1779年=100)
年份
1770—1779
1790—1799
1810—1819
1830—1839
北部
100
101
113
166
下部
100
114
127
154
东南
100
102
91
109
A.工业革命的进行 B.新航路的开辟
C.殖民扩张的推动 D.圈地运动的扩展
23.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瘸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C.“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24.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l8世纪中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手段比较单一
B.“文明的撞击”是指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
C.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扩张是近代中华文明压力的来源
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给中国既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
25.下表为1890—1933城市人口(以百万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统计表,依据此表分析最准确的是( )
国家
1890
1900
1910
1920
19 33
英国
11.2
(29.9%)
13.5
(32.8%)
15.3
(34.9%)
16.6
(37.3%)
18.7
(39.2%)
美国
9.6
14.2
20.3
27.4
45.1
24
(15.3%)
(18.7%)
(22.0%)
(25.9)
(32.8%)
德国
5.6
(11.3%)
8.7
(15.5%)
12.9
(20.O%)
15.3
(35.7%)
20.7
(30.2%)
俄国
4.3
(3.6%)
6.6
(4.8%)
10.2
(6.4%)
4.0
(3.1%)
36.5
(20.2%)
A.1890—1933年英国工业生产能力逐渐落后于美国和德国
B.1910---1933年城市人口数量对比证明美国国力领先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导致1890—1917年俄国城市人口减少的因素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美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呈持续上升趋势
二、非选择题。
26.(36分)人类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明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唐宋以后逐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经由丝绸之路,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络绎不绝。元朝时,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大都,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中国输出的大多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宝等。四大发明随之传入西方,世界三大宗教也陆续传到中国。……特别是佛教的东来,给中原固有文化以很大的冲击。而佛教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精神层面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宋代的儒学正是吸收了佛教的一些理论而发展为理学……西方一些物产和珍禽异兽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玉米、占城稻、花生、向日葵、土豆、西红柿等农作物传人中原,丰富了农作物的品种,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华夏民族的饮食结构。另外,大批珍禽异兽从西域和中亚输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的畜牧业发展和牲畜品种的改良。
——摘引自张芬《浅析丝绸之路及其贡献》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了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对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工业革命,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24
其先中西两大文化之成绩,我固未见绌于彼也。晚近一、二世纪以来,彼乃突飞猛进,而我懵然不知。彼我骤相接触,彼好议我为自傲。夫一民族对其固有文化抱一种自傲之情,此乃文化民族之常态,彼我易地则皆然。且彼之来也,其先惟教士舆商人;彼中教义非我所需,彼挟天算、兴地、博物之学以俱来,我纳其天算、兴地、博物之学而拒其教义,此在我为明不为昧。彼不知我自有教义,乃以天主、天国相强聒(guō),如其入非洲之蛮荒然,则固谁为傲者耶?且传教之与经商,自中国人视之,其性质远不伦。经商惟利是图,为中国所素鄙,奈何以经商营利之族,忽传上帝大义?中国人不之信,此情彼乃不知。抑商人以贩鸦片营不规之奸,教士笼络我愚民以扰搰(hú)我之内政,此皆为我所不能忍。而彼则以坚甲利炮压之,又议我为排外,我何能服?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 2007年10月l5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报告。他指出:“……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6分)据材料一,概括丝绸之路带给中国的变化。(4分)材料二认为对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催化作用的是什么?(2分)其为后来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6分)
(2)据材料三,概括外来文化传入的特点,(4分)分析当时国人排外的原因。(6分)有外国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该观点。(8分)
27.(26分)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人类社会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前集卷一五载有一种“指南鱼”的制作方法。……12世纪初朱彧著《萍洲可谈》,其卷二云:“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南宋赵汝适记载:“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在军事圈内,科技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发展着……1880年时的原始蒸汽船和部分铁制战舰许多还带有帆,而海军却已进步到了使用巨大的油力无畏战舰。它载有武器,能在20英里外发射炮弹,时速超过了20海里(巡洋舰和驱逐舰能达到30海里
24
的速度)。配备无线电后,海军可在全世界控制和部署战舰。到一战结束时,潜艇、飞机和航空母舰的引进,标志着影响海战结果的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
——(美)杰弗里·帕克等《剑桥插图战争史》
材料三 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
——习近平参观考察腾讯公司讲话(2012年12月7日)
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讲话(2014年2月27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指南技术在宋代得以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简述15世纪以后指南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走向整体世界的影响。(8分)
(2)阅读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新成果已经用于战争?对于由科技进步而出现的新式武器装备,有人认为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也有人认为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你赞成哪种观点?试以20世纪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10分)
(3)互联网技术是哪两者相结合的产物?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理解面对互联网这一世界潮流“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8分)
28.(25分)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历朝统治者都很重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建立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即“上计制度”。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立了以“立户分户”、“什伍连坐”和“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隋唐时期实施“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到了宋朝中叶,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元朝的户籍制度出现新的特点,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随着雍正王朝“摊丁入亩”税收政策的实施,国家税收由人头税转向财产税和土地税。
——摘编自《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
材料二
24
在20世纪之前只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现代意义的户口和人口信息登记制度,二战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建立健全了这一制度。以美国为例,最能证明个人身份的资信材料为社会保障号码。人们可以凭借社会保障号码证明自己的身份、或者办理银行卡、信用卡、医疗卡、驾驶证等,或者依法申请失业救 济。……美国国会利用人口普查得来的人口总数决定各州在美国众议院中的席位。此外,各州还根据这些数字来分配其立法机构中的席位。……企业则利用这些数字来降低金融风险、定位潜在市场。
——材料汇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并分析这些功能形成的历史因素(15分)
(2)据材料二,与中国古代户籍管理制度相比现代西方户籍管理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10分)
2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弗兰克为此指出:“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发生了一次鲜明的‘断裂’,其原因不仅在于1492年和1498年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和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而且主要在于由此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
地理大发现一方面使人类对地球有了真实的了解,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为经济全球化打下了空间基础;另一方面,地理大发现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了各自的自给自足状态。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材料二 19世纪在世界各个角落里只是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实行了、分别地实现了、做到了伟大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们所创始的事情。也正是由于大革命在人类历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把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称之为“双元革命”。并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位于法国和英国的火山口同时爆发,并且各具特色,这既不是偶然,也不是没有意义的事件。对于世界历史而言,它最引人注目的后果就是几个西方政权(特别是英国)建立了对全球的统治,这是史无前例的事件。在西方的商人、蒸汽机和坚船利炮面前,以及在西方的思想面前,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和帝国都投降了、崩溃了。
——《大国崛起(七十七)·(双元革命:为法国在近现代强盛奠基的大革命)》
24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弗兰克认为的“断裂”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00年后的中国的社会发展特征。(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双元革命”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以清朝为例,谈谈你对“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和帝国都投降了、崩溃了”的理解。(8分)
30.(19分)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杀伐,无割大陵,……伐大木,斩大山,行大火,诛大臣,收谷赋。”
——《管子杂篇·七臣七主》
(注:管仲的“春禁”,就是春天不杀伐,不开挖大丘陵,不砍大树,不开凿大山,不放大火,不杀大臣,不征收谷赋。)
材料二 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材料三 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MTCO2)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1850年
122.7
15.2
19.6
19.8
1870年
228.7
76.7
50.6
98.7
1890年
353.3
208.4
97.9
402.1
1900年
420.1
327.0
129.4
663.3
注:MTCO2指百万吨二氧化碳。
材料四
24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成《寂静的春天》一书,将滥用DDT等长效有机杀虫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1970年4月,由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地球日”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普遍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成为人们的共识。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管仲的观点。(2分)
(2)英国在工业化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据材料二分析其出现的原因。(3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该趋势说明了什么。(5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加快环境保护进程的因素及对我国的启示。(9分)
31.(18分)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史也就是世界通史。但文明史不同于世界史,它所研究的单位是各个文明,是不同的文明,不同类型的文明。
主题一 人类文明的转型
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 + 小农经济 + 君主官僚体制 + 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又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主题二 “蒸汽”的力量
工业革命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
材料二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我只能推
24
断,英国结束长达一个世纪的动荡后,在斯图亚特王朝的末期无意间开启通向现代发展的秘密之门,这一切纯属碰巧,而非刻意”。正如历史学家所言,英国是一个“原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不列颠的崛起和现代化,是英国历史自然发展而远非外力强迫的结果,也是英国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自然完成的,以至于拿破仑将英国称为“小店主的国家”。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人类经历了怎样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4分)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4分)
(2)英国“开启通向现代发展的秘密之门”的“钥匙”是什么?(4分)为什么英国被称为“小店主的国家”?(6分)
24
答案与解析
1.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依据所学及示意图的内容可知,①是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成为世界市场;②是古代以中国为中心的海上丝绸之路;③是新航路开辟④是新航路开辟之后的三角贸易,故先后顺序是②③④①,所以应选A。
2.D
【解析】通过分析表格数据可知,1900年和1871年相比,美国的煤炭和钢铁产量增长速度最快,德国其次,英国最慢。A项表述错误,英国经济发展缓慢不是停滞。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错误,重视新能源的开采和新技术的应用的是美国和德国。本题选D。
3.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教会垄断思想文化教育,教会宣扬圣经至上,就连中世纪的地图都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所以造成当时地图形状的主要原因只能是B。
4.A
【解析】题干逻辑关系:新航路开辟扩大了交往→输入新产品、投入大量金银、殖民主义→扩大为世界市场→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题干强调的应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实际上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A项正确;BCD项在题干都没有涉及,但只是某个方面,不是整体的归纳,不符合“最主要的含义”。
5.B
【解析】根据比例图中的信息,可以确定当时英国与法国的对外资本输出是最多的,而德国也很多,说明当时应该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英国因为是最大的殖民帝国,所以资本输出最多,法国被称作“高利贷帝国主义”国家,输出也很多,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崛起的,故也较多。ACD不合题意,故排除。
6.A
24
【解析】“十四世纪以后”“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可知这反映了新航路后,欧洲的商业经营形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这属于“商业革命”的表现,故A项正确;“价格革命”表现为:美洲的白银流向欧洲,使欧洲物价上涨,货币迅速贬值,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早期的殖民扩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新航路后随着欧洲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意大利逐渐衰落,荷兰、英国先后崛起,故D 项错误。
7.C
【解析】材料说明西班牙掠夺的金银在国内被商人用来购买贵族头衔和购买地产,并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没有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故选C;AD与题意相反,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BD。
8.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历史,所到之处打上殖民的烙印。16--18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纷纷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侵占殖民地时,为了表明该地成为自己国家的领土,基本都以本国的国名或城市名来命名,但为了区别原地名,都在前面加一个“新”字。因此出现了新西兰、新奥尔良等等。故选B。
9.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选项,A表述正确,但不完全,没有体现19世纪末的特点,故排除;B说法错误,与本国中的内容不符;C符合题意,第二次科技革命大大地促进了美德等国社会经济的发展;D说法错误,美国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但当时总体实力依然不如英国,世界经济中心仍在英国。所以应选C。
10.C
【解析】材料认为地理位置并不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工业革命也不是沿主要贸易线路蔓延,而是强调工业革命其实还是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的,例如,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就是其中一个条件,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1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说明欧洲人需要中国的资源,再结合18世纪末叶这一时间考虑,可知是因为欧洲的工业革命开展需要大量的原料,故选C。
12.C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从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的程度,故选C。A B两项与材料不符;D项表述错误,故排除。
13.B
2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由主义政策是指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生产,应该是推动对外航运贸易的,故②不正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1885年到1908年”和数据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远洋航运技术;中国逐渐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德日两国比重的增加得益于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故①,③,④正确。综合上述本题应该选B项。
14.D
【解析】科学革命并不是工业革命的前提,政治革命才是工业革命的前提。工业革命并不是政治革命的前提。工业革命才是是西方列强扩张的最主要的内在动力,但是这“三大革命”均在客观上有利于整个世界的进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15.A
【解析】题干材料“接受欧洲学者和欧洲书籍的教导”、“ 听欧洲人说话”、“ 没养成让欧洲人听我们说话的习惯”,材料强调美国人对欧洲的认可和尊重。造成如此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欧洲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故A符合题意,B项表述错误,C项和D项不是美国尊重欧洲的原因。所以应选A。
16.D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A项错在“泛滥”,因为这些思想都是进步的;B 项错在都具有政治色彩,并不是都具有政治色彩;C 项太绝对,并不是均源于欧洲;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些思想的出现是由于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故选D。
17.D
【解析】根据题中材料“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可知,20世纪初,公司的投资规模发展迅速。这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由于电的发明和使用,重工业得到发展并且企业的规模扩大,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所以本题选D。A、B、C项都与题中时间不符。
18.B
【解析】根据题中材料“管理的集中、消除竞争、较少数企业、大规模生产”等信息可知,这种生产组织方式是垄断组织。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它使得生产和资本集中起来,促进了大企业时代的到来。本题选B。A、C、D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9.D
2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的主旨并不是这位加拿大人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材料的主旨也不是反映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恰恰相反而是强调工业革命的积极作用,强调这位加拿大人是在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
20.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图表的能力。图表显示四国在1870年到1913年的总产值虽然随着时间有所下降,但是仍然保持70%以上的控制地位,所以不能说明欧美发达国家开始由盛转衰,因此A选项排除。结合所学,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经济结构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而材料体现不出这一特点,因此D选项不选;材料中只给出资本主义强国的数据,没有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不能反映出世界这一概念,故C不选。之所以欧美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有所发展,虽然发展不明显,但也在在数据中得到了体现,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21.B
【解析】注意关键信息“1759年”“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不得人心”“威胁社会稳定”,此时的英国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快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矛盾出现。材料的意思是指如果社会分配不公,引起工人的不满,可能导致工人运动的兴起,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22.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赌徒能力。注意图表中的时间是1770——1839,对应的事件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从时间的纵向分析,农场工人实际工资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工人的工资也得到提高,因此选择A。BCD与英国农场工人实际工资增长无关,排除。
23.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做本题时一定要注意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所以不能选C。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当然是高效率的交通运输,而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必然带来人口流动频繁,“人口流动频繁”必然导致传染病的蔓延,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另外,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在材料中根本就没有体现出来。
24.A
2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依据所学可知,“18世纪末叶以后”的西方是工业文明,而华夏文明是农业文明。西方工业文明给中国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使蒙昧中的中国人,开始思想启蒙,给中国带来了动力。分析选项,B、C、D表述符合材料的含义;A表述错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故A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
25.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时间“1890—1933年”来看应该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从比较的具体的项目“美国的城市人口(以百万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来看应该是“美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呈持续上升趋势”,综合起来来看,本题答案就是D。
口
26.(36分)(1)特点:海陆并举、由陆路为主逐渐转为海路为主;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交流;中西贸易互通有无,品种多样。(6分)
变化:促进传统主流思想的发展,丰富农作物的品种,影响华夏民族的饮食结构,促进中国畜牧业发展和牲畜品种的改良。(4分)
起催化作用的: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掠夺。(2分)
有利条件:广阔的海外市场;工业革命需要的资金积累;工业革命所需的原料。(6分)
(2)特点: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带有不正当目的,依靠武力强制推行。(任答2点得4分)
原因:民族文化的优越感;传统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对天主教的抵触;抵抗外来侵略。(任答3点得6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方针;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并逐步融入世界。(4分)
中国的发展推动着世界经济增长,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成为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4分)
24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丝绸之路的特点和变化”在材料一中已经有了非常详实的叙述,但是在总结特点时主要强调“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并举、不仅是经济文化交流还包括政治交流和贸易方面的互通有无。在总结变化时主要强调“在思想领域、物质生活领域”两方面的变化即可,材料一主要是强调这两个领域的变化。通读材料二不难发现“对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催化作用的”主要是地理大发现即新航路的开辟和由此引起的殖民扩张。为后来的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市场、原料三个重要的条件,这三个条件也是很容易想到的。
(2)通读材料二不难发现“外来文化”内容是很多的,传播的方式是多样化的,更重要的是这些“外来文化”是服务于侵略扩张的、是依靠武力强制推行的。这些文化的传入实际上属于文化的侵略,当然也就引起了国人排斥外来文化,但是从材料来看国人排斥外来文化还应该包括“传统民族文化的优越感、中国人对天主教的本能的抵触”等相关因素。材料四是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以及改革开放使中国面貌的变化,所以在解释有外国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这个观点时主要突出“改革开放方针的确立、中国面貌的变化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等角度回答即可。
27.(1)时代背景:战争冲突的频繁;海外贸易的兴盛。(4分)影响:为明代郑和远航东非,建立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网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和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使地域性历史演变为世界历史提供了技术保证。(4分)
(2)新成果:石油汽油;内燃机;炸药;无线电报;飞机等。(任意4项,4分)赞成“不利于”;说明:无线电、远洋军舰和飞机等新式军备为世界大战的爆发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毒气、坦克和炸弹等新式武器使战争更加残酷。(6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赞成“客观上有利于”;说明:二战后期,美军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大大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二战后,美苏进行军备竞赛,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大战的爆发。(6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2分)理解:互联网技术极大推动了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生产力的发展,因而要大力发展信息化工作;但互联网也存在着信任度与安全感低、网络沉迷等负面影响,所以同时要做好网络安全工作。(6分)
【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信息“北宋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前集卷一五载有一种指南鱼的制作方法”,可见指南技术在宋代得以快速发展与军事有关,再结合所学知识,当时海外贸易的兴盛推动了航海技术的进步。第二小问注意设问中时间提示“15世纪以后”,联系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的史实,从新航路的开辟与整体世界形成的角度分析回答。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而海军却已进步到了使用巨大的油力无畏战舰”得出石油汽油、内燃机等,“能在20英里外发射炮弹,时速超过了20海里
24
”得出炸药,“配备无线电后,海军可在全世界控制和部署战舰”得出无线电报,“到一战结束时,潜艇、飞机和航空母舰的引进”得出飞机等。第二小问一分为二的看待新式武器与世界和平的关系,结合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美苏冷战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第一小问根据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互联网的影响的角度回答,互联网技术让人类的生活更便捷和丰富,从而促进全球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且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让人类最便捷地获取信息。但是其消极影响如虚假信息、网络欺诈、病毒与恶意软件、色情与暴力、网瘾、数据丢失、网络爆红、阴谋论、过于公开、过于商业化、黑客攻击等。
28.(1)功能:征收赋税及征派兵役;限制人口流动;维护社会治安;控制职业,固定身份;维护等级特权。(共6分,答出三点即可)
历史因素: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内在要求;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长期存在;高度集中中央集权的强力维持;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普遍的等级观念等(共9分,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以社会保障和服务为主。(2分)
作用:为民主政治的完善提供信息服务;为政府制定福利政策提供依据;推动经济决策的科学化;为社会管理提供服务。(8分)
【解析】(1)第一问,学生需要从材料中的“各诸侯国纷纷建立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即‘上计制度’。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立了以‘立户分户’、‘什伍连坐’和‘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隋唐时期实施‘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到了宋朝中叶,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元朝的户籍......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 等内容进行归纳即可。
(2)第二问,有关于,与中国古代户籍管理制度相比现代西方户籍管理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的问题,需要结合第一问的部分答案来进行分析归纳。古代中国的户籍主要是为了统治者的统治需要,现代西方的户籍制度的特点可以依据材料中的“以美国为例,最能证明个人身份的资信材料为社会保障号码。人们可以凭借社会保障号码证明自己的身份、或者办理银行卡、信用卡、医疗卡、驾驶证等,或者依法申请失业救 济。……”来进行归纳得出,从而比较出其特点。有关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的问题,也可以依据上述材料内容进行归纳。
29.(1)含义:地理大发现奠定了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2分)
24
1500年后中国社会的发展特征:政治上,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君主专制得到强化;(2分)经济上,封建经济逐渐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2分)思想文化方面,理学兴盛,封建理学思想达到最高峰,出现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2分)总之,集权的封建制度开始趋向没落。(任说其中三点可得6分)
(2)原因:法国大革命——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为以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2分)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改变了世界的面貌。(2分)
理解:鸦片走私扭转了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或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分)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发生了一次鲜明的‘断裂’” ,根据时间可以判断指的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500年后的中国是明清时期,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角度去分析;政治上,君主专制得到强化;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思想文化方面,理学兴盛,出现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总之,集权的封建制度开始趋向没落。
(2)考查法国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列强侵华等知识点。第一小问抓住材料关键句子“把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称之为‘双元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法国大革命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为以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二小问分析西方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根据材料“在西方的商人、蒸汽机和坚船利炮面前,以及在西方的思想面前,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和帝国都投降了、崩溃了”,结合所学,西方的船坚利炮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得中国开始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鸦片走私扭转了英国对华贸易逆差;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30.(1)观点:保护环境,注重民生和仁政。(2分)
(2)原因: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等。(3分)
(3)趋势:总体呈增长趋势,美、德两国的增长速度超过英法。(2分)
说明: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3分)
(4)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经济全球化加速,世界联系加强;全球性的环境和生态问题突出;西方各国政府主导力量的加强;90年代以来“新经济”的出现;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增强,民间环保运动的推动;(答出三点即可,6分)
24
启示:在城市化进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相应法律法规,依法治理污染;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国际间合作,相互借鉴经验等。(答出三点即可,3分)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根据材料“无杀伐,无割大陵”“伐大木,斩大山,行大火,诛大臣,收谷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管仲认为春天不杀伐,不开挖大丘陵,不砍大树,不开凿大山,不放大火,不杀大臣,不征收谷赋。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进行分析概括英国在工业化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中表格数据,可以得出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呈现增长的发展趋势,美、德两国的增长速度超过英法。结合所学历史知识,1850年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但是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两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英法。而且也反映出随着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4)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滥用DDT等长效有机杀虫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 “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就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共商对策”“里约峰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成为人们的共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因素。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问题,但要紧扣环境问题进行论述,如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坚持可持续发展等。
31.(1)过程: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4分)
两大因素: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4分)
(2)“钥匙”: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4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通过“商业革命”和“奴隶贸易”等多种手段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金);资产阶级革命后又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生产大量产品(货源);然后以商品为媒介,以武力后盾打开世界市场(销售)。所以,英国被称为“小店主的国家”。(6分)
24
【解析】(1)考查所学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材料的关键句子“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可以看出人类经历了由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第二小问分析转型的因素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材料“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是通过了工业革命。
(2)考查准确把握材料的能力和知识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抓住材料的关键句子“在斯图亚特王朝的末期无意间开启通向现代发展的秘密之门”,结合所学,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英国通过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是一个现代化国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第二小问分析“拿破仑将英国称为小店主的国家”的因素,先审清设问,就是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即“世界工厂”的因素,可以从资金、技术、产品、市场等角度分析。新航路开辟后,英国通过“商业革命”和“奴隶贸易”等多种手段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金);资产阶级革命后又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生产大量产品(货源);然后以商品为媒介,以武力后盾打开世界市场(销售)。所以,英国被称为“小店主的国家”。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