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综合检测2(附解析新人教)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6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综合检测2(附解析新人教)》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测评(B)‎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所谓敬畏,与一般的畏惧不同,它带着几分特别的敬重。最典型的是宗教徒,对神灵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过去人们眼中的许多神秘现象,都得到了理性的解答。但现代化可去除迷信,却不应去除敬畏;一个人可以不信神,却不能无视神圣的力量。‎ 我们首先应敬畏自然。相比宇宙和自然的无限,人的理性与能力是那么有限,我们对世界的“未知”要远远大于“已知”。敬畏自然,就是承认我们自身的渺小,正视大自然的神圣。我们还应敬畏生命。生命都是神圣的,每个人之于他们的家庭、友人和团队,都是难以割舍的存在。敬畏生命,就是将人的生命摆在首位,而且珍视人的自由选择,维护人的发展机会。对生命的敬畏还应包括和我们一样有心跳、有亲情、有痛感与悲戚的其他生灵。我们同样需要敬畏法律、敬畏规则。法律、规则作为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一经确立,就具有不被逾越、不被变通、不被潜规则左右的神圣性。‎ 世间需要敬畏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敬畏历史、敬畏先贤、敬畏百姓、敬畏科学、敬畏正义。对其心存敬畏,不是受金刚怒目、铁棒皮鞭的恐吓,更多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从本质上讲,敬畏与信仰息息相关,没有敬畏之心,就没有信仰之真。当今社会,敬畏已染上浓厚的功利色彩,需不需敬畏,也要先问一声“有没有用”,对自己有用,就烧香拜佛;若不再管用,则立马丢开。因此,最被敬畏的往往是权势与金钱,但这两样东西最易变幻。敬畏的功利化,说明社会上普遍无信仰,意味着人们精神世界的荒漠化。当本该虔诚以敬的东西,都可用权换、用钱买时,这个社会即使堆砌出再多的眼前财富,也必定与真正的文明渐行渐远。‎ 怀敬畏心,虽不排除外在约束,但主要源于内心的自律。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一道底线,这是不应突破的最后屏障,是我们必须敬畏的戒尺。无可否认,这条底线现今对许多人来说已可移动,但只要良知未灭,它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仍然起作用。“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就道德层面,一个人可以不做君子,却不可以做小人;可以不忠言逆耳,却不可以奴颜婢膝;可以不襟怀坦荡,却不可以两面三刀;可以不乐善好施,却不可以为非作歹。心存敬畏,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做人底线的不懈坚守。‎ 一个民族在走向自由、民主、开放的同时,不可没有敬畏。一个无所畏惧的社会,恰恰是最可畏惧的。假如一切都无禁忌,那么一切都可被毁坏、被打砸、被妖魔化,于是什么房子都敢拆,什么古墓都敢挖,什么数据都敢造假,什么决策都敢拍板,什么官司都敢乱判……这个社会将变得肆无忌惮,也势必进入为所欲为的恶性循环。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呼唤敬畏,就是呼唤理性,呼唤良知,呼唤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所求,但必须有所忌、有所惧,知晓前行又懂得停步,知晓获取又懂得放弃,由这样的公民支撑起的社会才健康、良性而和谐。‎ ‎(本文作者为佳桐,文章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的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敬畏与一般的畏惧不同,它带着几分特别的敬重,像宗教徒对神的崇拜。‎ B.我们要敬畏大自然,因为人的理性与能力相比于宇宙和大自然是有限的。‎ C.敬畏的功利化,说明社会上普遍无信仰,意味着人们精神世界的荒漠化。‎ 8‎ D.一个民族在走向现代化时不可没有敬畏,一个无所畏惧的社会是可怕的。‎ 解析:A项只是说明什么是“敬畏”;B项是敬畏的内容之一,不是全文的主旨,是其中一个段落的分论点;C项是反面论述,不是全文的主旨,是提出这个论题的背景;D项在文章的最后一个段落,是全文的观点所在,而这句话又是对全文观点的准确概括。‎ 答案:D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言行不属于“敬畏”的一项是(  )‎ A.埃及“二战”盟军阵亡将士墓碑上有这样的一句话:“对于世界,你只是一个士兵;对于家庭,你是整个世界!”‎ B.法国思想家蒙田说:“一个老人能够得到的最好收获不过是家人的仁慈和爱,统领和敬畏已不再是他的武器。”‎ C.东汉东莱太守杨震对私下以金相赠并说“暮夜无知者”的行贿人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D.德国哲学家康德面对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准则,称自己“愈思考愈觉神奇,内心也愈充满敬畏”。‎ 解析:B项是说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老人,对老人最好的做法是“仁慈和爱”。‎ 答案:B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敬畏与信仰息息相关,宗教徒对神灵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这是带有几分敬重和畏惧心理造成的。‎ B.世间需敬畏的东西有很多,比如自然、生命,对它们心存敬畏,不仅靠外在的约束,更要靠内心的自律。‎ C.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思想的解放可去除迷信,却不应去除敬畏;一个人可以不信神,却不能无视神的力量。‎ D.无所畏惧的社会是可怕的,会导致社会变得肆无忌惮,导致精神世界荒漠化,进入为所欲为的恶性循环。‎ 解析:C项应为“一个人可以不信神,却不能无视神圣的力量”。‎ 答案:C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7题。‎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建炎三年,金人再至,谒部使者陈边事,遣对行在①。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奉国书副京东运判杜时亮使金。时刘豫节制东平,丞相吕颐浩因致书豫。汝为行次寿春,遇完颜宗弼②军,不克与时亮会,独驰入其壁,将上国书。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戮辱。汝为一无惧色,宗弼顾汝为不屈,遂解缚延之曰:“此山东忠义之士也。”命往见豫,汝为曰:“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力拒不行,乃至京师,濒死者数四。豫僭号③,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豫悚而立曰:“使人!使人!使豫自新南归,人谁直我,独不见张邦昌之事乎?业已至此,夫复何言。‎ 8‎ ‎”即拘留汝为。然以汝为儒士,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固辞。绍兴十三年,汝为亡归,作《恢复方略》献于朝,且曰:“今和好虽定,计必背盟,不可遽驰。”时秦桧当国,置不复问。高宗忆其忠,特转通直郎。久之,有告汝为于金人以蜡书言其机事者,大索不获,寻知南归。桧将械送金人,汝为变姓名为赵复,徒步入蜀。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款留之,见其议论英发,洞贯古今,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企道益惊,遂定交,假僧舍居之。桧死,汝为曰:“朝廷除此巨蠹,中原恢复有日矣。”企道劝其理前事,汝为慨然太息曰:“吾结发读书,奋身一出,志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为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今老矣,新进贵人,无知我者。”汝为尚气节,博物洽闻,饮酒至斗馀,未尝见其醉,或歌或哭,涕泪俱下。‎ ‎(选自《宋史·宋汝为传》,有删节)‎ 注:①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完颜宗弼:金兀术。③僭号:冒用帝王称号。‎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     阖门:全家。‎ B.劫而缚之,欲加戮辱 僇辱:侮辱。‎ C.见其议论英发 英发:抒发。‎ D.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 历历:准确的样子。‎ 解析:“英发”,谈吐不凡的样子。‎ 答案:C ‎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B.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C.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D.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解析:①“七尺”指宋汝为的“身长”,不是指“疏眉”,且“身长”不能断开,正确的断句为“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②宋汝为“身长”“眉”“目”给人的整体印象“如神仙”,正确的断句为“望之如神仙”;③“遇之溪上”为状语后置句,“杨企道”是人名,正确的断句为“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答案:B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汝为在寿春单独将国书交给宗弼,宗弼盛怒,宋汝为临危不惧;见到刘豫后多次面临死亡危险,后来到了京师。‎ B.宋汝为先向高宗皇帝面陈边事,得到赞许;宋汝为逃回南宋后向朝廷献《恢复方略》,当时秦桧掌管国事,《恢复方略》被搁置不问。‎ C.秦桧下令捉拿宋汝为,宋汝为得到消息后改名换姓,徒步入蜀,与杨企道结为至交;秦桧死后,杨企道劝他回朝廷被他婉拒。‎ D.家仇国恨集于一身,宋汝为立志复仇报国,只是命运多舛,均无法实现,常常借酒浇愁,以泪洗面。‎ 解析:A项“见到刘豫后多次面临死亡危险”有误。根据原文可知,宗弼让宋汝为去见刘豫,宋汝为宁愿被处死也不愿见他。‎ 答案:A ‎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5分)‎ 8‎ ‎(2)使豫自新南归,人谁直我,独不见张邦昌之事乎?业已至此,夫复何言。(5分)‎ 解析:“开陈”,开导,陈述;“勉以忠义”,介宾后置句式。“人谁直我”,谁能以为我是忠臣;“业”已经;“何言”宾语前置句式。另外还要注意语句的通顺。‎ 答案:(1)宋汝为拿着丞相吕颐浩的信给他,向他陈述投降金人的祸害,用忠义的道理勉励他,想让(他)回归朝廷。(2)让我自新南归朝廷,谁能以为我是忠臣呢,难道不见张邦昌的事情吗?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那还用说什么呢?‎ 参考译文: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侵犯京师,(宋汝为)全家被害。(宋)汝为想报国家与父兄的仇恨。建炎三年,金人再次侵犯京师,宋汝为拜见部使者陈述边境之事,部使者送他到皇帝的行营去陈述,高宗皇帝赞许并采纳他的意见,特增补他为修武郎,作为京东运判杜时亮的副手,奉送国书出使金国。当时刘豫做东平节度使,丞相吕颐浩想通过宋汝为送信给刘豫。宋汝为行程中暂时停留寿春的时候,遇到完颜宗弼(金兀术)的军队,不(能够)与杜时亮相见,宋汝为独自驱马进入完颜宗弼军营,将要呈上国书。宗弼十分生气,劫持并捆绑了宋汝为,想加以凌辱。汝为全无惧色,宗弼考虑宋汝为不屈服,于是解开绳子接纳他,并说:“这是山东忠义之士呀。”并让他前往去见刘豫,宋汝为说:“只愿意被处死做南宋的鬼,怎能够忍心背叛朝廷,对所担任的使命不忠。”宋汝为坚决抗争不前行,最终才回到京师,濒临死亡的情境有四次。刘豫称帝后,宋汝为拿着丞相吕颐浩的信给他,向他陈述投降金人的祸害(“祸福”可视为偏义复词,偏向“祸”),用忠义的道理勉励他,想让(他)回归朝廷。刘豫惊惶失措地站起说:“你这个使者!你这个使者!让我自新南归朝廷,谁能以为我是忠臣呢,难道不见张邦昌的事情吗?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那还用说什么呢?”就拘留了汝为。但因汝为是一名读书人,于是用授官职为通直郎、同曹州知府来利诱他,宋汝为坚决推辞。绍兴十三年,汝为逃亡回归南宋,作《恢复方略》献给朝廷,并且说:“现在和好盟约虽然已经签订,考虑金人一定会违背盟约,不可立刻实行盟约。”当时秦桧掌管国事,把汝为的《恢复方略》置之不理。高宗记得他的忠义,特让宋汝为转任通直郎。过了很久,有人向金人告发宋汝为用蜡书秘密地给南宋朝廷送机密情报的事,于是金人到处搜查却没有找到,不久(金人)得知宋汝为逃回南宋。秦桧将要捉拿宋汝为送给金国,宋汝为改名为赵复,徒步逃到蜀地。宋汝为身高七尺,宽眉秀目,远远看去如同神仙一般。杨企道在溪上遇上他,说:“这必定是一位奇人。”款待收留了他,见宋汝为谈吐不凡,洞悉古今,靖康间离乱事准确地一一说来,企道更加惊讶,于是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借寺庙让他住了下来。秦桧病死后,汝为说:“朝廷没有了这个大害虫,恢复中原将指日可待了。”杨企道劝他(进朝廷重新)从事过去的政事,汝为慨然叹息说:“我从小读书,挺身而出,立志替国复仇,收复故土,(这份理想)颇被大家户熟知,(可是我的)命运不好,被权臣(秦桧)迫害,现在我已经老了,新任的掌权人,没人知道我。”宋汝为崇尚气节,博闻多识,饮酒能喝到一斗也不见他醉,有时唱歌有时痛哭,涕泪齐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 距 离 ‎ 安晓斯 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 儿媳生了个大胖孙子,这在农家可是大事。‎ 说啥也得去看看我们那大胖孙子。张叔和张婶没事就唠叨这话题。‎ 8‎ 儿子张晖真争气。大学毕业后,顺利在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听说那个城市很大,距离张叔和张婶有五百多公里。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儿子就报喜来了。说在那个城市找了个对象,叫楚雪,家里就她一个女儿,条件很不错。‎ 张叔就说,那我和你妈去看看,替你把把关。张晖就说爸妈你们别来了,这么远的路,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张叔和张婶就一直等啊等,到底没等来。‎ 终于等来消息了。是儿子准备结婚的消息。张叔和张婶就告诉儿子准备去一趟。儿子说,爸妈你们别来了,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好了。还有,把咱家的旧房子拆了再盖一次,人家是城里的姑娘,回去也得有个干干净净的地方不是?‎ 从此,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张叔还一咬牙,卖了猪粜了粮食,就拆了旧房盖了新房,还更换了所有的家具。儿子电话来了,说结婚就不回去了,楚雪家把啥东西都准备好了,房子、车子也都买好了,不用咱家花钱。张叔不听,那咋行,咱必须得拿点钱。两天后儿子打来电话,楚雪家把在地下停车场买车位的事让给咱了,爸妈你们就寄五万元钱好了。后来,张叔和张婶才知道,他们花五万元购买的车位,实际上就是用白漆画的一个长方形框。‎ 儿子终于打来电话,说结婚日子定下了。楚雪家里人说,路太远,爸妈你们就别过来了。结过婚,我抽时间带楚雪回去一趟。‎ 张叔和张婶就在家里等。每天,老两口除了干农活儿,回到家就开始收拾房间,扫啊擦啊,虽然累点,可是心里很高兴。‎ 儿子终于又来电话了,怎么坐车,怎么出站,在哪等,都一一记下了。坐在火车上,张叔和张婶兴奋得没法说,张婶就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听着火车上来回吆喝的卖饭声,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 下了车,儿子已经在出站口等了。到了一家宾馆。张叔说,咱不住这里,我和你妈就在你那住一夜,看看孩子就走。儿子的双眼就湿湿的。‎ 饭后,张叔和张婶就和儿子一起去看孙子。进了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亲家,都来了。很亲热的声音。楚雪,快来,你爸妈来了。还是那个女人的声音。张叔和张婶就知道一定是亲家母了。换了拖鞋,儿子就拉着张叔和张婶在一个紫光灯下照了一会。‎ 有了孩子,我们从外面回来都要照一会儿,杀菌效果很好的。还是那个女人亲热的声音。坐下来喝茶的时候,张叔就拿出那两个红包来。张婶就说,楚雪啊,这是给你的,10 001元,在咱农村老家叫万里挑一。这是给孩子的,8 800元,咱老家叫宝贝蛋蛋。别嫌少,是爸妈的一点心意。‎ 闲聊了一会,张叔和张婶就提出想看看孩子。亲家母就说,好不容易哄睡了,脚步轻点儿,咱去看看。轻轻地推开卧室的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罩着粉红色蚊帐的婴儿车。距离一米远时,张婶想上前抱抱孙子,亲家母就拉住张婶说,咱今天就不抱了呵,就看看。哄孩子睡着不容易。张叔和张婶就隔着那个粉红色的小蚊帐,在朦朦胧胧中看见了孙子红扑扑的小脸蛋儿。‎ 第二天一大早,哭了一夜的张叔和张婶就来到了火车站。离开宾馆时,张叔没有告诉儿子,他把儿子交的押金留在了服务台,自己结算了房费。‎ 张叔对张婶说,看出来咱儿子有多难了吧。张婶流着泪点点头,哎,老头子,我眼神儿不好,你到底看清楚咱孙子没有?张叔没说话,大把的泪涌了出来。‎ ‎(选自《小说选刊》)‎ ‎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8‎ A.张叔和张婶每天唠叨要去看孙子,这既表明了对孙子的牵挂,对晚辈的疼爱,也暗批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 B.儿子说在城里找了个对象,是独生女,家里条件不错,这些话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为写“距离”埋下伏笔。‎ C.小张结婚前后,几次拒绝父母的探望,声称要回家看看,并要求翻盖新房,实际这都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 D.张叔和张婶的亲家——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张叔、张婶,小市民的庸俗心态比较重。‎ E.小说结尾,张叔和张婶的眼泪令人心碎,小说安排这样的结尾,既感动了读者又巧妙地暗扣了题目,发人深省。‎ 解析:A项,“也暗批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依据不足;C项,“实际这都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错;D项,“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张叔、张婶”没有依据。‎ 答案:BE ‎9.小说开篇就写“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解析:此题考查小说的表现手法,这句话是小说的伏笔,为后面写张叔、张婶看孙子,与“儿子”“大城市”的距离做了铺垫。‎ 答案:①突出了张叔、张婶渴望见到孙子的心情。②引出下面的故事情节,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0.张叔和张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概括形象要把握人物的言行,从张叔、张婶对儿子儿媳、孙子的期盼,以及拆房盖房、坐火车奔波看孙子可以看出。概括时要结合具体的情节,分要点进行。‎ 答案:①疼爱儿子。多次准备,盼望孩子回家;处处为儿子着想。②勤劳。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③节俭。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④讲礼数。儿子结婚时,张叔强调“咱必须得拿点钱”;张婶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⑤宽厚(宽容、忍让)。想见孙子,没有真切地见到,却不责备,有泪自己流。‎ ‎11.小说的题目叫《距离》,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反映了哪些方面的距离。(8分)‎ 解析:此题考查探究小说标题的深层意蕴。这篇小说以《距离》为题,内涵丰富,既有空间上的,也有经济上的、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探究。答案要力求全面。‎ 答案要点:①小说的人物分别在城市和农村,地域上有距离。②小说中小张的家庭和妻子家庭的经济条件有距离。③以张叔和张婶为代表的农民和以妻子家为代表的城里人有精神和文化上的距离。④小张和父母,妻子和公婆,亲家之间有亲情上的距离。‎ 四、语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 ‎12.下列各句中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成语是(  )‎ ‎(1)东西方对人才的看法也有不同,但都要求德才兼备,可这种人才不多,大多数人是    ,各有短长。 ‎ ‎(2)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    的玩笑。 ‎ 8‎ ‎(3)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汇处的凌云山上,雕凿有一尊高达‎71米的    的弥勒佛像,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乐山大佛。 ‎ A.瑕不掩瑜  无伤大雅  惟妙惟肖 B.瑕瑜互见 无伤大雅 栩栩如生 C.瑕不掩瑜 无伤大体 惟妙惟肖 D.瑕瑜互见 无伤大体 栩栩如生 解析:“瑕瑜互见”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无伤大雅”,是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无伤大体”,对于事物的主要方面没有什么妨害。“栩栩如生”意思是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根据语境,可选出答案。‎ 答案:B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们以自身的智慧、自觉与自信为标尺,选择文化的走向,建造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同样也会抛弃糟粕与毒素,实现文化的自我更新。‎ B.古希腊时代之所以创造出维纳斯、持矛者、掷铁饼者这些千古不朽的雕塑,是由于艺术家对人的完美形体有一种衷心的迷恋所致。‎ C.尽管仍持谨慎态度,但美国不得不承认中国是“利益攸关者”,并认为中国参与重大事务的国际协调,中国的地位和实力也意味着必须得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D.梁启超、顾颉刚这些学界巨擘都十分钦佩王国维,个中原因与其说是对王国维学识的赞赏,不如说是对王国维身上沉静优雅的知识分子风范的强烈认同。‎ 解析:A项,搭配不当,将“建造”改为“促进”或“推进”。B项,虚词误用,“之所以”只能与“是因为”搭配,且因果倒装,只能用“因为”,不能用“由于”;句式杂糅,去掉“所致”。C项,成分残缺,在“国际协调”后加“已无法回避”。‎ 答案:D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把一群人送到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荒岛上,让他们在“原始状态”下开始新生活。    。    。    。    。    。 ‎ ‎①结果可想而知,大家选择了公平 ‎②因此结论是: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公平优先 ‎③每个人对未来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将来是穷还是富 ‎④现在,让他们协商,建立一个他们心目中“公正”的社会 ‎⑤因为不知道自己将来的收入如何,支持效率就可能承担饥饿的风险 A.④②⑤③①      B.①⑤③④②‎ C.①③⑤④② D.③④①⑤②‎ 解析:③紧接题干的文句,陈述到荒岛后的现状,它与题干的文句共同构成一个情境,④是提供选择余地,①是做出选择,⑤是解释为什么会做出这一选择,②是得出结论,因此④①⑤②形成一个符合事理逻辑的句群。‎ 答案:D 8‎ 五、写作(60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周末,老师带着学生来到田间,放眼望去,只见尚未成熟的谷穗向上笔直地挺立着,已经成熟的谷穗却沉沉地低垂着……‎ 望着谷穗的不同姿态,老师说:“同学们,这谷穗,其实也在向我们讲述生活的道理啊!”‎ 面对谷穗,你联想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提示:这是一则深含寓意的作文材料,审题的着眼点应在“尚未成熟的谷穗向上笔直地挺立着,已经成熟的谷穗却沉沉地低垂着”这句话上,而这句话谈论的中心问题是“成熟”与“尚未成熟”的区别,所以应围绕“成熟”立意。尚未成熟的“挺立”,成熟的“低垂”,这又是两个立意角度。据此可以联想“挺立”的比喻义——张扬、高调、无畏、勇敢等,“低垂”的比喻义——低调、谦卑、内敛、保守、怯懦等。‎ 例文:‎ 成熟的低调 ‎ 张若婵 真正有大智慧和大才华的人,必定是低调的。才华和智慧像悬在精神深处的皎洁明月,早已照彻了他们的心性。他们行走在尘世间,眼神是慈祥的,脸色是和蔼的,腰身是谦恭的,心底是平和的,灵魂是宁静的。正所谓,大智慧大智若愚,大才华朴实无华。‎ 招摇显摆的,是骄矜浅薄的人;上蹿下跳的,是奸邪阴险的人。于是,这个世界因他们而纷纷扰扰,而迷乱动荡,而乌烟瘴气。他们像那弯不下头的青色谷穗,像那风中止不住的幡旗,像水里那摁不住的葫芦。他们,是不容易沉静下来的。‎ 然而,古来功名无不在锣鼓声中隐隐然寂寞。色衰爱弛的是美人心事,尚能饭否的是将相块垒。身处高位都有跌重之时,更何况那些还未远航便因帆樯脆而被风折的人们呢?张扬、张狂、张牙舞爪,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浮华的热闹,当绚丽散去,当喧嚣沉寂,生命要迎接的,是形影相吊,是门前冷落,是登高必跌重的惨淡,是树倒猢狲散的冷清,是说不尽的凄婉和苍凉。那高高扬起的谷穗直直挺立,然而风一过必先摧其根,雨一来必先摧其脉。以不成熟的姿态迎接世事拷问,甫一迎面,怕是已七零八落、面目全非了吧。‎ 究竟人能否在弱小之时活得如鱼得水,成熟之后亦是潇洒自在呢?有,低调。低调,不浓、不烈、不急、不躁、不悲、不争、不浮,是低到尘埃里的素颜,亦有高擎风骨飞翔的灵魂。常念古人焚香煮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一几,一壶,一人,一幽谷,浅酌慢品,任尘世浮华,似眼前不绝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飘散。茶罢,一敛裾,绝尘而去。只留下,大地上让人欣赏不尽的优雅背影。这种成熟后的低调,自我情操的陶冶,岂不比那香车美酒,招摇一路的显摆来得有内涵且自在得多吗?‎ 人生的顺序就像谷穗成熟的顺序,青涩时,积累了一点点,就以为拥有了全世界,直到真正成熟后,才明白那时自己如此可怜且可笑。有人说,青涩时虚荣狂妄也是一种宝贵财富。然而,难道因此骄傲自大的姿态就该备受推崇么?要知道,过狂终易折,低调谦虚才是成熟的模样。‎ 我想,如果人人都推崇那骄狂之姿,也许谷穗无罪,但稻田一定有毒。‎ 8‎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