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苏州市九上化学期末复习试题(附解析沪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6届苏州市九上化学期末复习试题(附解析沪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复习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4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行为不利于遏制污染的是( )‎ A.对工业污水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防止水体污染 B.将废电池填埋,避免重金属污染 C.机动车用压缩天然气替代汽油,减轻空气污染 D.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2.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铜生锈 B.干冰制冷 C.海水晒盐 D.风能发电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冰水混合物 C.稀有气体 D.自来水 ‎5.下列疾病可能与缺锌有关的是( )‎ A.佝偻病 B.侏儒症 C.贫血症 D.甲状腺肿大 ‎6.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泥土 C.高锰酸钾 D.汽油 ‎7.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铜 B.二氧化碳 C.金刚石 D.氯化钠 ‎8.在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价 B.+3价 C.+4价 D.+6价 ‎9.将下列固体分别溶解于水中,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蔗糖 D.氯化钠 ‎10.下列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烧杯 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没及时盖瓶塞 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取用试剂后将滴管清洗再放回原滴瓶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可将壶盖顶起,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说明该固体一定是碳酸钙 C.氢气燃烧后的生成物只有水,说明氢气是一种清洁燃料 30‎ D.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很快熄灭,说明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形成原子 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改变 ‎13.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14.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B.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非常大 D.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铜制品不会生锈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氧气,是化学变化 B.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如不加二氧化锰,就不能得到氧气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完全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是混合物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是否集满 ‎16.许多化学物质是一柄“双刃剑”.对CO2的利弊评价不妥的是( )‎ A.能够用CO2灭火利用了它没有可燃性也没有助燃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B.“碳酸水”浇灌植物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利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可进行人工降雨 D.CO2过多会使人窒息死亡是因为CO2 有毒 ‎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会正确的实验观察方法十分重要,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C.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黑色气体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在积雪的公路上撒盐可加快冰雪融化 C.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 D.水的导电性非常微弱,电解水实验中加入稀硫酸,导电性明显增强 ‎19.下列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30‎ A.木炭燃烧后质量变小了 B.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了 C.3g氢气和32g氧气混合点燃,生成的水蒸气是35g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20.在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在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a=2和b=8‎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2个电子生成S2﹣‎ C.硫原子里,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16‎ D.一个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克 ‎21.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22.如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B.在实验过程中,红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黑色 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O+CO═Fe+CO2‎ D.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 ‎23.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30‎ B.‎ 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24.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5.下表中的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物 质 区别的方法或试剂 A 食盐水与蒸馏水 过 滤 B 碳酸氢铵与铜绿 观察颜色 C 硬水与软水 肥 皂 水 D 水与双氧水 二氧化锰粉末 A.A B.B C.C D.D ‎26.把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Y溶解并有气泡产生,Z不反应,取过量X放入Y(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经检验,滤渣中只有X、Z.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30‎ A.X>Y>Z B.Y>Z>X C.Y>X>Z D.X>Z>Y ‎27.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A、D为固体且组成元素相同,A为紫黑色;X、F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X具有消毒杀菌作用;E为产生温室效应的常见气体,Y是一种红色的金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的化学式K2MnO4 B.F的化学式H2O C.①③⑤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D.②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28.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 A.AgNO3 B.Cu(NO3)2 C.Fe(NO3)2 D.Fe(NO3)3‎ ‎29.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如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30.某同学为了测定铜镁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将100g稀盐酸分2次加入到盛有5g该样品的烧杯中,所得数据如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次数 实验前 第1次 第2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0‎ ‎50‎ ‎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5‎ ‎3‎ ‎2‎ A.第1次加入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中还有镁 B.第2次所加入的稀盐酸未反应完 C.每50g稀盐酸和1g镁恰好完全反应 D.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40%‎ 30‎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加热铜绿:__________,加热前后固体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 ‎(2)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__________,该反应为__________热反应.‎ ‎(3)湿法炼铜: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__________该反应中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__________(用恰当的符号表示)‎ ‎32.物质之间存在联系,找出联系,发现规律是我们学好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 ‎(1)请你仿照下表中的示例,找出CO2、CH4、C2H2(乙炔)、C2H4(乙烯)这四种气体之间存在的另外两个规律并排序.‎ ‎ 规律 ‎ 排序 ‎ 示例:标准状况下,密度由大到小 ‎ CO2、C2H4、C2H2、CH4‎ ‎(2)某气体由CH4、C2H2、C2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2H4‎ B.该气体中一定没有CH4‎ C.该气体中可能含有C2H2‎ D.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CH4、C2H2、C2H4.‎ ‎33.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 ‎(1)小志同学用的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图1中的__________装置,该图中的一处错误为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装置b的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 ‎(3)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是__________.用上述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蒸发的操作训练.‎ ‎①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1中__________(填标号)装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②取上述少量滤液进行蒸发,蒸发过程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析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 ‎(4)如图2所示甲、乙气体发生装置,比较甲、乙装置,甲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反应过程中可以添加固体药品 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30‎ ‎34.某校学生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进行了以下实验:点燃一支蜡烛,竖直放在桌面上,用烧杯罩住(如图1所示).请依据此实验回答问题:‎ ‎(1)蜡烛燃烧时,观察到烧杯内壁产生水雾,说明石蜡中含有__________元素;‎ ‎(2)当蜡烛火焰接触到烧杯底部,烧杯底会产生黑色固体,这是因为石蜡发生了__________燃烧;‎ ‎(3)过一段时间,蜡烛熄灭了,这种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原理是__________;‎ ‎(4)蜡烛熄灭的瞬间,观察到烛芯上方产生一缕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5)实验后,有学生提出疑问:蜡烛熄灭时,烧杯内的氧气是否已经被耗尽?‎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利用氧气传感器测定了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设计并完成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得出了如图3所示的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根据图3所示的曲线图,同学们得出了以下结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只有当氧气耗尽时,蜡烛才会熄灭 ‎ B.蜡烛熄灭时,集气瓶内仍有氧气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35.(13分)善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进行了系列研究.‎ Ⅰ.提出问题 问题1:铁为何称为黑色金属?‎ 问题2:铁和氧气在不同条件下能发生哪些反应?‎ 问题3:铁有多种氧化物,它们的性质有哪些差异?‎ 问题4:钢铁厂在选矿时,如何测定铁矿石中的含铁量?‎ 问题5: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得到的黑色固体一定是单质铁吗?‎ Ⅱ.解决问题 30‎ ‎【问题1】上网查寻,有两种说法 a.因为在铁表面有黑色的铁的氧化物,所以叫黑色金属 b.因为铁的粉末为黑色,铁的氧化物也均为黑色,所以叫黑色金属 ‎(1)你认为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__(填“a”或“b”)‎ ‎【问题2】通过学习,已经知道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也能在纯氧中燃烧.‎ ‎(2)请写出一种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__________;‎ ‎(3)请写出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问题3】查阅资料:‎ a.铁常见的氧化物有氧化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和氧化亚铁(FeO).‎ b.四氧化三铁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氧化亚铁和氧化铁的化合物.它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生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 c.氧化亚铁是不溶于水的黑色粉末,能与酸反应,无磁性,也不能被磁铁吸引.‎ ‎(4)请写出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5)有一包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Fe3O4粉末、FeO粉末中的一种.请你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进行鉴别__________.‎ ‎【问题4】同学们参观了某钢铁厂,了解到钢铁厂在选矿时测定铁矿石中含铁量的方法较多,小明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某赤铁矿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他称取l0.0g赤铁矿,当赤铁矿中的Fe2O3全部还原为Fe时,剩余固体在CO的保护下冷却、称量.质量为7.6g(假设赤铁矿中的杂质均不与CO反应).‎ ‎(6)图中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 ‎(7)该赤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列出计算过程).‎ ‎【问题5】在钢铁厂的实验室.同学们采集了用某种热分析仪记录的CO与Fe2O3进行反应时的有关数据,并得到固体质量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8)根据图象分析,写出P点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___.固体质量由48.0g变为46.4g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0‎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复习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4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行为不利于遏制污染的是( )‎ A.对工业污水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防止水体污染 B.将废电池填埋,避免重金属污染 C.机动车用压缩天然气替代汽油,减轻空气污染 D.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白色污染与防治. ‎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A、根据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B、废电池含有的汞、铅、镉等重金属溶出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 C、压缩天然气燃烧不产生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 D、根据防治白色污染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对工业污水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可以防止水体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B、废电池含有的汞、铅、镉等重金属溶出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将废电池填埋,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压缩天然气燃烧不产生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机动车用压缩天然气替代汽油,减轻空气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D、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防治水体污染、白色污染的措施、常见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铜生锈 B.干冰制冷 C.海水晒盐 D.风能发电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铜生铜绿是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产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干冰制冷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风能发电是利用风力使轮子转动做功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30‎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 故选B ‎【点评】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哪种气体最多,哪种气体最少.‎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冰水混合物 C.稀有气体 D.自来水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解答】解:A、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 B、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 C、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氩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D、自来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B.‎ ‎【点评】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就可以判断该物质属于混合物,还是属于纯净物.‎ ‎5.下列疾病可能与缺锌有关的是( )‎ A.佝偻病 B.侏儒症 C.贫血症 D.甲状腺肿大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 ‎【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锌元素对促进人体发育有重要作用,缺锌能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解答】解:A、缺钙易引起佝偻病,故A错误;‎ B、缺锌能引起侏儒症,故B正确;‎ C、缺铁易引起贫血症,故C错误;‎ D、缺碘易引起甲状腺肿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作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泥土 C.高锰酸钾 D.汽油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 30‎ ‎【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解: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泥土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D、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铜 B.二氧化碳 C.金刚石 D.氯化钠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在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价 B.+3价 C.+4价 D.+6价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K2Cr2O7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7=0,则x=+6价.‎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9.将下列固体分别溶解于水中,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蔗糖 D.氯化钠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30‎ ‎【分析】根据物质溶于水放热还是吸热来考虑本题,知道常见放热物质有哪些?常见吸热物质有哪些?并能灵活运用.‎ ‎【解答】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B错误;‎ C、蔗糖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C错误;‎ D、食盐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常见物质: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铵.‎ ‎10.下列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烧杯 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没及时盖瓶塞 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取用试剂后将滴管清洗再放回原滴瓶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烧杯加热应垫石棉网;‎ 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应及时盖好瓶塞;‎ 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滴瓶上的滴管不用清洗.‎ ‎【解答】解:A、烧杯加热应垫石棉网,以防加热时炸裂,故说法错误;‎ 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应及时盖好瓶塞,以防试剂被污染或变质,故说法错误;‎ 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故说法正确;‎ D、滴瓶上的滴管是专用的,不用清洗,故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实验操作是学好化学实验的关键,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所在,难度不大.‎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可将壶盖顶起,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说明该固体一定是碳酸钙 C.氢气燃烧后的生成物只有水,说明氢气是一种清洁燃料 D.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很快熄灭,说明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酸的化学性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可以根据描述的具体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大小不能改变,可以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酸能与碳酸盐和活泼金属収生成气体,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 ‎【解答】解:A、水沸腾时可将壶盖顶起,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大小不变;‎ B、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钙,也可能是活泼金属;‎ C、氢气燃烧后的生成物只有水,说明氢气是一种清洁燃料.‎ 30‎ D、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很快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例如氮气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性质、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的类别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形成原子 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改变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解答】解: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电子质量相对于原子核来说很小,因此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该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改变,而原子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质量大,每个质子或中子是每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要注意理解.‎ ‎13.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 ‎【解答】解: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熄;而煤火的热量较多,扇来的冷空气不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带来了大量新鲜空气,加大了氧气供应,所以越扇越旺.‎ 故选:C.‎ ‎【点评】掌握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了解灭火的原理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14.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B.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非常大 30‎ D.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铜制品不会生锈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A.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B.合金与组成它的成分相比,一般具有熔点低、硬度大、抗腐蚀性强等方面的优点;‎ C.根据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D.铜的化学性质:在潮湿的环境下,铜与氧气、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解答】解:A、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因此还可以是非金属,故选项错误;‎ B、生活生产中使用的金属多数是合金材料,现制得的合金已达几千种,所以大量使用的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故选项正确;‎ 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易反应,故选项错误;‎ D、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在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共同作用下,也能发生反应,生成绿色的铜锈碱式碳酸铜,故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概念的三个特点要记牢,本考点基础性强.‎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氧气,是化学变化 B.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如不加二氧化锰,就不能得到氧气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完全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是混合物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是否集满 ‎【考点】氧气的工业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工业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氧气,没有新的物质生成解答;‎ B、根据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解答;‎ C、根据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的固体生成物中含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解答;‎ D、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解答.‎ ‎【解答】解:‎ A、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B、过氧化氢不加二氧化锰也能分解产生氧气,只不过分解速率慢;故错;‎ C、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的固体生成物中含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故对;‎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是否集满,不能深入集气瓶中,故错.‎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了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对催化剂特点的理解、氧气验满的方法,解题时只要把握催化剂的特点是只改变反应的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特性即可.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16.许多化学物质是一柄“双刃剑”.对CO2的利弊评价不妥的是( )‎ 30‎ A.能够用CO2灭火利用了它没有可燃性也没有助燃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B.“碳酸水”浇灌植物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利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可进行人工降雨 D.CO2过多会使人窒息死亡是因为CO2 有毒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CO2灭火利用了它没有可燃性也没有助燃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B、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碳酸水能提供原二氧化碳.‎ C、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 无毒.‎ ‎【解答】解:A、能够用CO2灭火利用了它没有可燃性也没有助燃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B、碳酸水能提供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正好是二氧化碳.‎ C、人工降雨是通过降温的方式使水蒸气遇冷凝结,而干冰的升华正好是吸收热量,使温度减低.‎ D、CO2 无毒.CO2过多会使人窒息死亡是因为CO2 不支持呼吸.‎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一些用途,包括人工降雨、光合作用、温室效应等.‎ ‎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会正确的实验观察方法十分重要,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C.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黑色气体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C、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在积雪的公路上撒盐可加快冰雪融化 C.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 D.水的导电性非常微弱,电解水实验中加入稀硫酸,导电性明显增强 30‎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电解水实验;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水中加入溶质后沸点的变化考虑;‎ B、根据积雪中加入盐后的凝固点的变化考虑;‎ C、根据乳化原理解答;‎ D、根据稀硫酸溶液具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进行解答;‎ ‎【解答】解:A、水中加入溶质后沸点升高,所以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故A说法正确;‎ B、积雪中加入盐后的凝固点降低,所以能使积雪融化的快些,说法正确;‎ C、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乳化,而不是溶解,说法错误;‎ D、稀硫酸溶液具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在水中加入稀硫酸后形成的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熟悉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19.下列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木炭燃烧后质量变小了 B.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了 C.3g氢气和32g氧气混合点燃,生成的水蒸气是35g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只有发生化学反应,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解答】解:A、木炭的燃烧是碳与氧气的反应,是化学变化,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木炭燃烧后质量变小了,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跑到空气中的缘故,说法正确.‎ B、铁定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生锈后质量会大于铁的质量,说法正确.‎ C、氢气与氧气反应时质量比是1:8,因此3g氢气和32g氧气混合点燃氧气有剩余,不会生成35g水,故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推断的能力,找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0.在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在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a=2和b=8‎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2个电子生成S2﹣‎ 30‎ C.硫原子里,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16‎ D.一个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克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进行分析判断.‎ B、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D、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在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a=2和b=8,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S2﹣,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6,表示原子序数为16;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6;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3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32﹣16=16,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都能够促进燃烧;‎ 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判断灭火的方法.‎ ‎【解答】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合理.‎ B、氧气的密度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 C、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与“火上浇油”的说法相反.不合理.‎ D、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 故选:A.‎ ‎【点评】“火上浇油”的含义很丰富,本题要求用化学知识解释,只能根据字面意思解释了.‎ ‎22.如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30‎ A.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B.在实验过程中,红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黑色 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O+CO═Fe+CO2‎ D.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 ‎【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能污染环境,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充分反应后,所得固体为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则向反应后的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化铁是红色粉末,在实验过程中,红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2O3+3CO2Fe+3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能污染环境,产生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设计尾气的处理装置,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实验原理、现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0‎ C.‎ 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证明二氧化碳气体需要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进行分析;‎ B、根据图中蜡烛熄灭的顺序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D、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解:A、通过观察甲烷可以燃烧,只能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但是不能说明含有碳元素,故A错误;‎ B、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可以说明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B正确;‎ 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 D、图4所示实验中红磷不能燃烧,只是没有达到着火点,并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知道考查的问题,然后利用学过的知识点进行解答.‎ ‎24.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 30‎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①中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②中氢气和氧气点燃会生成水,水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双氧水;③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或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氧气.‎ ‎【解答】解:①中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每一步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故①正确;‎ ‎②中氢气和氧气点燃会生成水,水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双氧水,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一步实现,故②错误;‎ ‎③中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或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故③正确.‎ 故选B.‎ ‎【点评】本考点属于实验题中的物质的制备和转化,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还要掌握相互之间的反应规律和反应的条件.并注意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判断物质的组成,各有什么注意事项,要把握好.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25.下表中的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物 质 区别的方法或试剂 A 食盐水与蒸馏水 过 滤 B 碳酸氢铵与铜绿 观察颜色 C 硬水与软水 肥 皂 水 D 水与双氧水 二氧化锰粉末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硬水与软水;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若方案提供的操作方法区别两种物质时,实验现象相同则是错误的方法;实验现象必需有显著的不同才可以区别出两种物质.‎ ‎【解答】解:A、食盐水和蒸馏水都不含有难溶性的物质,因此过滤不能鉴别,故方法错误;‎ B、碳酸氢铵是白色的固体,铜绿是绿色的固体,观察颜色可以鉴别,故方法正确;‎ C、在等量的水样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可以鉴别,故方法正确;‎ D、水与双氧水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有气泡产生的为双氧水,无明显变化的为水,可以鉴别,故方法正确;‎ 故选项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就可以鉴别.‎ ‎26.把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Y溶解并有气泡产生,Z不反应,取过量X放入Y(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经检验,滤渣中只有X、Z.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Y>Z B.Y>Z>X C.Y>X>Z D.X>Z>Y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30‎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来分析问题.‎ ‎【解答】解:把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Y溶解并有气泡产生,Z不反应,说明X、Y的活动性位于氢前,Z位于氢后;取过量X放入Y(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经检验,滤渣中只有X、Z,说明X可以把Z置换出来,不能置换Y,说明X的活动性比Z强,但比Y弱,因此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Y>X>Z;‎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分析,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7.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A、D为固体且组成元素相同,A为紫黑色;X、F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X具有消毒杀菌作用;E为产生温室效应的常见气体,Y是一种红色的金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的化学式K2MnO4 B.F的化学式H2O C.①③⑤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D.②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 ‎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氢气燃烧生成水;‎ 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高锰酸钾是一种紫黑色固体,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因此A是高锰酸钾,D是锰酸钾;‎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因此C是二氧化锰,X是过氧化氢;‎ 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氢气燃烧生成水,因此B是氧气,E是二氧化碳,F是水;‎ 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因此Y是铜,绿色固体是碱式碳酸铜,黑色固体是氧化铜;‎ A、D是锰酸钾,锰酸钾的化学式K2MnO4,该选项说法正确;‎ B、F是水,水的化学式H2O,该选项说法正确;‎ C、①中,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③中,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⑤中,碱式碳酸铜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D、②中,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只要掌握了各种物质的性质,判断物质的种类、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就比较简单了.‎ 30‎ ‎28.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 A.AgNO3 B.Cu(NO3)2 C.Fe(NO3)2 D.Fe(NO3)3‎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氢>铜>银,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说明滤渣中含有铁,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当有铁剩余时,说明硝酸铜和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滤液中无硝酸铜和硝酸银,只有生成的硝酸亚铁,观察选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铁元素有+2、+3价,铁在与酸或与盐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中,只能形成+2价的铁称为亚铁.‎ ‎29.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如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铁粉生锈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生成的是固体,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进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内原来氧气的体积.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铁粉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等,结合红磷测定氧气的原理分析即可.‎ ‎【解答】解:A、铁生锈消耗氧气,使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故A正确;‎ B、如果装置漏气,会使进入的水偏少,测定的结果偏小,故B正确;‎ C、发热剂的量必须足量,因为只有足量的发热剂才能把氧气消耗完,使结果准确,故C错误;‎ D、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是300mL,进入水的体积是55mL,即氧气的体积是55mL,因此氧气的体积分数=×100%=18.3%,故D正确.‎ 30‎ 故选项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结合红磷测定的原理进行分析,要注意测定原理、实验关键、现象和结论、装置的评价和改进等,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0.某同学为了测定铜镁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将100g稀盐酸分2次加入到盛有5g该样品的烧杯中,所得数据如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次数 实验前 第1次 第2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0‎ ‎50‎ ‎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5‎ ‎3‎ ‎2‎ A.第1次加入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中还有镁 B.第2次所加入的稀盐酸未反应完 C.每50g稀盐酸和1g镁恰好完全反应 D.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40%‎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镁会与盐酸反应,铜不会与盐酸反应,然后结合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解答】解:A、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第一次加入50g盐酸,固体减少2g,第二次加入50g盐酸,固体减少1g,所以第1次加入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中还有镁,故A正确;‎ B、第一次是2克镁和50克盐酸反应,第二次是1克镁和50克盐酸反应,所以第2次所加入的稀盐酸未反应完,故B正确;‎ C、第一次是2克镁和50克盐酸反应,第二次是1克镁和50克盐酸反应,故C错误;‎ D、通过分析可知,剩余的物质2g是铜,所以铜的质量分数为:×100%=40%,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分数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加热铜绿:Cu2(OH)2CO32CuO+CO2↑+H2O,加热前后固体的颜色变化为绿色固体变黑.‎ ‎(2)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CO2+C2CO,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3)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属于置换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H4+2O2CO2+2H2O该反应中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υ(CH4):υ(O2):υ(CO2)=1:2:1(用恰当的符号表示)‎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1)根据碱式碳酸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30‎ ‎(2)根据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进行分析;‎ ‎(3)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4)根据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解:(1)碱式碳酸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CO2↑+H2O,加热前后固体的颜色变化:绿色固体变黑;‎ ‎(2)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3)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该反应中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υ(CH4):υ(O2):υ(CO2)=1:2:1.‎ 故答案为:(1)Cu2(OH)2CO32CuO+CO2↑+H2O,绿色固体变黑;‎ ‎(2)CO2+C2CO,吸;‎ ‎(3)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 ‎(4)CH4+2O2CO2+2H2O,υ(CH4):υ(O2):υ(CO2)=1:2:1.‎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然后找出反应物、生成物,最后结合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方程式.‎ ‎32.物质之间存在联系,找出联系,发现规律是我们学好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 ‎(1)请你仿照下表中的示例,找出CO2、CH4、C2H2(乙炔)、C2H4(乙烯)这四种气体之间存在的另外两个规律并排序.‎ ‎ 规律 ‎ 排序 ‎ 示例:标准状况下,密度由大到小 ‎ CO2、C2H4、C2H2、CH4‎ ‎(2)某气体由CH4、C2H2、C2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判断正确的是C.‎ A.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2H4‎ B.该气体中一定没有CH4‎ C.该气体中可能含有C2H2‎ D.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CH4、C2H2、C2H4.‎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式表示意义,可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多少等来寻找规律;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可计算出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据此解答.‎ 30‎ ‎【解答】解:(1)CO2、CH4、C2H2(乙炔)、C2H4(乙烯)这四种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44,16,26,28;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H4、C2H2、C2H4、CO2.‎ CO2、CH4、C2H2(乙炔)、C2H4(乙烯)这四种气体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分别是3,5,4,6;所以一个分子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少到多的顺序是CO2、C2H2、CH4、C2H4.‎ 故答案为:‎ 规律 排列顺序 标准状况下,相对分子质量由小到大 CH4、C2H2、C2H4、CO2‎ 每个分子中含的原子总数由小到多 CO2、C2H2、CH4、C2H4‎ ‎(2)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则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2×):(9×)=6:1,故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A.若是含一个CH4和一个C2H2,则能达到碳氢原子个数比是1:2,该气体中不一定含有C2H4,错误;‎ B.若是含一个CH4和一个C2H2,则能达到碳氢原子个数比是1:2,错误;‎ C.该气体中可能含有C2H2,正确;‎ D.该气体可能同时含有CH4、C2H2、C2H4,错误;‎ 故填C.‎ ‎【点评】主要考查了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和分子的构成.根据化学式进行有关的推断时,要结合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 ‎33.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 ‎(1)小志同学用的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图1中的C装置,该图中的一处错误为试管口缺少棉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装置b的装置的优点是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和量,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3)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用上述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蒸发的操作训练.‎ ‎①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1中e(填标号)装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②取上述少量滤液进行蒸发,蒸发过程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析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aCl2.‎ ‎(4)如图2所示甲、乙气体发生装置,比较甲、乙装置,甲装置的优点是B(填序号).‎ A.反应过程中可以添加固体药品 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30‎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1中e装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取上述少量滤液进行蒸发,蒸发过程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析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aCl2.图2中,比较甲、乙装置,甲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解答】解:(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答案为:C;试管口缺少棉花;2KMnO4K2MnO4+MnO2+O2↑‎ ‎(2)装置B的优点是: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和量,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故答案为: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和量,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1中e装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取上述少量滤液进行蒸发,蒸发过程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析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aCl2;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CO2↑+H2O;澄清石灰水;e;引流;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CaCl2‎ ‎(4)图2中,比较甲、乙装置,甲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答案为:B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注意事项、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性质和混合物的分离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34.某校学生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进行了以下实验:点燃一支蜡烛,竖直放在桌面上,用烧杯罩住(如图1所示).请依据此实验回答问题:‎ ‎(1)蜡烛燃烧时,观察到烧杯内壁产生水雾,说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 ‎(2)当蜡烛火焰接触到烧杯底部,烧杯底会产生黑色固体,这是因为石蜡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3)过一段时间,蜡烛熄灭了,这种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原理是隔绝氧气;‎ ‎(4)蜡烛熄灭的瞬间,观察到烛芯上方产生一缕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石蜡颗粒;‎ ‎(5)实验后,有学生提出疑问:蜡烛熄灭时,烧杯内的氧气是否已经被耗尽?‎ 30‎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利用氧气传感器测定了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设计并完成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得出了如图3所示的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根据图3所示的曲线图,同学们得出了以下结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填序号)‎ A.只有当氧气耗尽时,蜡烛才会熄灭 ‎ B.蜡烛熄灭时,集气瓶内仍有氧气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考点】蜡烛燃烧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解答;‎ ‎(2)根据石蜡发生了不完全燃烧解答;‎ ‎(3)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4)根据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石蜡颗粒进行解答;‎ ‎(5)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分析,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 ‎(1)蜡烛燃烧时,观察到烧杯内壁产生水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 ‎(2)蜡烛火焰接触到烧杯底部,烧杯底会产生黑色固体,这是因为石蜡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3)蜡烛燃烧消耗氧气,蜡烛熄灭了,这种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原理是隔绝氧气;‎ ‎(4)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石蜡颗粒,所以用火柴点燃白烟,观察到的现象是白烟能燃烧;‎ ‎(5)A、由图示可知,蜡烛熄灭时,集气瓶内仍有氧气,故错误;‎ B、蜡烛熄灭时,集气瓶内仍有氧气,故对;‎ C、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正确;‎ 答案:‎ ‎(1)氢 ‎(2)不完全 ‎(3)隔绝氧气 ‎(4)石蜡颗粒 ‎(5)BC ‎【点评】此题是一道实验过程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每项实验过程的详细分析,结合题目的要求作出判断,属基础性实验考查题.‎ ‎35.(13分)善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进行了系列研究.‎ 30‎ Ⅰ.提出问题 问题1:铁为何称为黑色金属?‎ 问题2:铁和氧气在不同条件下能发生哪些反应?‎ 问题3:铁有多种氧化物,它们的性质有哪些差异?‎ 问题4:钢铁厂在选矿时,如何测定铁矿石中的含铁量?‎ 问题5: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得到的黑色固体一定是单质铁吗?‎ Ⅱ.解决问题 ‎【问题1】上网查寻,有两种说法 a.因为在铁表面有黑色的铁的氧化物,所以叫黑色金属 b.因为铁的粉末为黑色,铁的氧化物也均为黑色,所以叫黑色金属 ‎(1)你认为正确的说法是a(填“a”或“b”)‎ ‎【问题2】通过学习,已经知道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也能在纯氧中燃烧.‎ ‎(2)请写出一种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刷漆;‎ ‎(3)请写出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问题3】查阅资料:‎ a.铁常见的氧化物有氧化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和氧化亚铁(FeO).‎ b.四氧化三铁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氧化亚铁和氧化铁的化合物.它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生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 c.氧化亚铁是不溶于水的黑色粉末,能与酸反应,无磁性,也不能被磁铁吸引.‎ ‎(4)请写出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5)有一包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Fe3O4粉末、FeO粉末中的一种.请你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进行鉴别取少量样品用磁铁吸引,不能被磁铁吸引,说明是FeO;能被磁铁吸引,说明是铁粉或Fe3O4粉未,在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是铁.若没有产生气泡,说明是Fe3O4.‎ ‎【问题4】同学们参观了某钢铁厂,了解到钢铁厂在选矿时测定铁矿石中含铁量的方法较多,小明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某赤铁矿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他称取l0.0g赤铁矿,当赤铁矿中的Fe2O3全部还原为Fe时,剩余固体在CO的保护下冷却、称量.质量为7.6g(假设赤铁矿中的杂质均不与CO反应).‎ ‎(6)图中酒精灯的作用是将多余的CO气体通过燃烧除掉,防止空气的污染.‎ ‎(7)该赤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80%(列出计算过程).‎ 30‎ ‎【问题5】在钢铁厂的实验室.同学们采集了用某种热分析仪记录的CO与Fe2O3进行反应时的有关数据,并得到固体质量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8)根据图象分析,写出P点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Fe.固体质量由48.0g变为46.4g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 +3CO2Fe+3CO2.‎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铁是在高温下炼制成,高温下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或氧化亚铁,颜色都是黑色氧化物,氧化铁是红色氧化物,常温下缓慢氧化或电化腐蚀生成得到,氧化铁为红色,四氧化三铁为黑色;‎ ‎(2)防止铁生锈就是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 ‎(3)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4)四氧化三铁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可以近似地看怍是氧化亚铁和氧化铁的化合物.能与酸反应生成铁盐和亚铁盐;‎ ‎(5)根据Fe2O3、Fe3O4、FeO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及磁铁吸引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 ‎(6)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分析;‎ ‎(7)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利用质量差法分析Fe203的质量,进而计算该赤铁矿中Fe203的质量分数;‎ ‎(8)根据氧化性:Fe2O3>Fe3O4>FeO判断与CO反应的先后顺序,然后判断反应温度800℃(P点)时残留固体的成分;根据氧化性顺序及温度判断固体质量由48.0g变为46.4g时参加反应的物质,然后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由于氧化铁为红色,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则b的说法不正确,a说法正确.‎ ‎(2)防止铁生锈就是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可以采用涂油或刷漆的方法.‎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4)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5)氧化亚铁是不溶于水的黑色粉末,能与酸反应,无磁性,也不能被磁铁吸引;铁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氧化铁溶于稀盐酸生成氯化铁和水,据此可以检验混合物组成,方法为:取少量样品用磁铁吸引,不能被磁铁吸引,说明是FeO;能被磁铁吸引,说明是铁粉或Fe3O4粉未,在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是铁.若没有产生气泡,说明是Fe3O4.‎ ‎(6)由于CO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应该在排放尾气的导气管口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将多余的CO气体通过燃烧除掉.‎ ‎(7)设该赤铁矿中Fe203的质量为x Fe2O3 +3CO2Fe+3CO2,质量减少 ‎160 112 160﹣112=48‎ x l0.0g﹣7.6g=2.4g 30‎ x=8g 该赤铁矿中Fe203的质量分数为×100%=80%;‎ ‎(8)根据氧化性Fe2O3>Fe3O4>FeO可知,与CO发生反应时,Fe2O3优先反应,然后Fe3O4反应,最后FeO反应,根据图象曲线可知,加热到800℃时三种氧化物反应完全,此时固体为Fe,‎ 故答案为:Fe3O4、FeO;‎ ‎②固体质量由48.0g变为46.4g时,对应温度为400﹣500℃,此时Fe2O3与CO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 +3CO2Fe+3CO2;‎ 故答案为:(1)a;(2)刷漆;(3)3Fe+2O2Fe3O4;‎ ‎(4)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5)取少量样品用磁铁吸引,不能被磁铁吸引,说明是FeO;能被磁铁吸引,说明是铁粉或Fe3O4粉未,在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是铁.若没有产生气泡,说明是Fe3O4;‎ ‎(6)将多余的CO气体通过燃烧除掉,防止空气的污染;‎ ‎(7)80%;‎ ‎(8)Fe;Fe2O3 +3CO2Fe+3CO2.‎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方法、铁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等知识,题目难度较大,注意掌握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明确物质检验与鉴别的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 30‎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