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珠海市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6届珠海市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学年广东省珠海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 ‎1.厨房里的下列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拉面条 B.磨豆浆 C.切黄瓜 D.酿米酒 ‎ ‎ ‎2.去冬今春我国雾霾频发,雾霾主要是由于大气中PM2.5过高造成的空气污染.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不必列入监测范围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PM2.5‎ ‎ ‎ ‎3.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Mg2+: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CO2: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C.2H:2个氢元素 D.: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 ‎4.核电站中可用硼酸(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 ‎ ‎5.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现 象 解 释 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较小,易于压缩 C 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A.A B.B C.C D.D ‎ ‎ ‎6.‎2012年4月15日,央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生产的药用胶囊里重金属铬(Cr)超标,即震惊全国的“毒胶囊”事件.已知铬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铬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8 B.铬原子呈电中性 C.铬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 D.铬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2‎ ‎ ‎ ‎7.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水防止CO中毒 B.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 C.用氮气作为薯片包装袋里的防腐剂 D.用灼烧法鉴别黄铜与黄金 ‎ ‎ ‎8.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用油 B.白醋 C.白糖 D.食盐 ‎ ‎ 34‎ ‎9.下列区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 B.用水区别氯化钠和硝酸铵固体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涤纶 D.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O2和CO2‎ ‎ ‎ ‎10.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取等质量t2℃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b=c B.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 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 ‎ ‎11.下列试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发出大量的热 ‎ ‎ ‎12.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能达到对应目的是(  )‎ A.‎ 除去CO中CO2 B.‎ 验证CO2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34‎ C.‎ 检验O2是否收集满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 ‎13.现有X、Y、Z三种金属,将X、Y分别放入稀硫酸溶液中,结果Y表面产生氢气,X无变化,另取X放入Z的盐溶液中,结果X表面有Z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  )‎ A.X>Y>Z B.Y>Z>X C.X>Z>Y D.Y>X>Z ‎ ‎ ‎14.将一定量的乙醇(C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4.6‎ ‎8.0‎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5.4‎ ‎4.4‎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g,则无X生成 ‎ ‎ ‎ ‎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26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5.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氧原子:      ;②钙离子:      ; ③+2价的镁元素:      ;④3个氮分子:      .‎ ‎ ‎ ‎16.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 ‎(1)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规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      相同.‎ 34‎ ‎(2)表中9号和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则钠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请在表中①~③三种元素里选出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常见离子符号      .(写一种)‎ ‎(4)表中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      ;若x=8,请写出该粒子的符号      ;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填一种符号即可);‎ ‎(5)高温条件下,NH3在O2中用铂一铑合金(Pt﹣Rh)催化氧化;若催化机理如图所示:‎ 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17.珠海因水而美,爱惜珠海的美丽,先从我们自身做起.‎ ‎(1)有关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图1为简易净水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②图2为蒸馏装置,海水分别经图2与图 1装置单独处理后,所得水质成分的区别是      ③图3为简易水电解器,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A 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 ‎(2)水和双氧水都含有相同的元素,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      ;‎ ‎(3)节约保护水资源是珠海美丽的关键,请列举一条生活中你的节水做法:      .‎ ‎ ‎ ‎18.如图分别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①M 点的含义是      .‎ ‎②温度为t2℃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 ‎③t2℃的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物质.‎ ‎④在20℃时,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22g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烧杯中溶液的质量是      g;如继续将温度升高至t2,则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⑤若A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分离出A物质常用的方法是      .‎ 34‎ ‎ ‎ ‎ ‎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19.图中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推断出各物质后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      ;‎ ‎(2)写出上述物之间转化时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A、B两物质化学方程式:      ;‎ ‎(4)已知转化过程④在常温下就能进行,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反应.‎ ‎ ‎ ‎20.如图是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的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时,同学们针对以下问题展开了讨论:‎ A.先给氧化铁加热,B.先通入一氧化碳你认为应该      (填“A”或“B”),目的是      ,该装置尾气处理的方法可以是      ;‎ ‎(2)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反应过程如下:‎ 焦炭CO2 COFe,‎ 请写出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是铁与反应生成的,写出一条预防钢铁锈蚀的方法      .‎ ‎ ‎ ‎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21.(11分)(2015秋•珠海期末)请根据下列装置和仪器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4‎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上述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写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为      ;反应结束后,若要过滤分离出MnO2,除了仪器E、F外,还需补充的玻璃仪器名称是      ,其中F的作用是      .‎ ‎(4)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采用      装置作为发生和收集装置.‎ ‎ ‎ ‎22.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1)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2).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该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 N2.‎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N2,因为      .‎ 小芳说: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 H2易燃易爆,CO 有毒;‎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得出结论】‎ ‎(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由实验②      (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 探究二:维C泡腾片溶液的酸碱性.向维C泡腾片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      性.‎ ‎ ‎ 34‎ ‎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23.2014年1月初,广州、佛山一带出现H7N9禽流感.这种病毒首先在鸡、鸭等飞禽身上发现.对鸡、鸭舍进行消毒时常用15%的过氧乙酸溶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即:C2H4O3).试计算:‎ ‎(1)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有      个原子. ‎ ‎(2)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 ‎(4)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克,需过氧乙酸      克,水       mL.(ρ水=1g/cm3)‎ ‎ ‎ ‎24.科学实验提倡绿色环保,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图甲是实验室制取并检验CO2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实验装置的“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 ‎(1)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      仪器相同(填字母编号).‎ ‎(2)通常用甲装置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盐酸是“微型”实验装置用量的10倍,采用“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 ‎(3)用甲装置完成“制取并检验CO2”的实验,产生气体4.4克,石灰石样品的质量是12.5克,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 ‎ ‎ 以下为参考试题 ‎25.(2009•潮阳区模拟)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2.3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 CO2和2.7g H2O.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 ⑥分子中C、H、O的元素质量比为12:3:8.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 ‎ ‎26.(2014•无锡模拟)下列有关图象中不正确的是(  )‎ 34‎ A.一定质量的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关系 D.质量相同的粉状碳酸钙和块状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 ‎ ‎ ‎ ‎ 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27.(2015秋•珠海期末)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称或符号.‎ ‎(1)2N      ;  (2)2个镁离子      .‎ ‎ ‎ ‎28.(2008秋•顺德区期末)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以下常见的物质:‎ A.炭黑B.氧气C.氢气D.一氧化碳E.明矾F.甲烷 选择以上物质填空(填字母):‎ ‎(1)可用于汽车动力的高能无污染的燃料是      ;‎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 ‎(3)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态氧化物是      ;‎ ‎(4)常用于净水的物质是      ;‎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6)由于常温下性质较稳定而被用来制碳素墨水的是      .‎ ‎ ‎ ‎29.(2008秋•顺德区期末)水是自然的宝贵资源,人类离不开水.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水的净化方法有沉淀、过滤和蒸馏,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2)自来水中含有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烧水时,会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壶中出现水垢.烧水时,水的硬度会      (“增大”、“不变”、“减小”);‎ ‎(3)水常用作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 ‎ ‎ ‎30.(2008秋•顺德区期末)按要求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2)利用红磷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 ‎(3)油画上的白色含铅颜料经过一段时间会变成黑色的硫化铅(PbS).使其恢复白色的方法是蘸涂过氧化氢,它和硫化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铅(PbSO4)及一种常见的液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34‎ ‎31.(2008秋•顺德区期末)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在灾后的防疫工作中,常用二氧化氯(ClO2)作消毒剂.ClO2是一种橙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1℃以下为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可用氯酸钠(NaClO3)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 NaClO3+4HCl═2 ClO2↑+Cl2↑+2X+2NaCl.‎ ‎(1)二氧化氯(ClO2)中氯元素为      价;‎ ‎(2)根据以上信息,请你总结出Cl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点):‎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 ‎(3)推断上述反应中X的化学式      .‎ ‎ ‎ ‎ ‎ ‎、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1分).‎ ‎32.(2009•潮阳区模拟)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 ⅠA ‎0‎ 周期 一 ‎1 H ‎1.008‎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He ‎ 4.003‎ 二 ‎3 Li ‎6.941‎ ‎ 4Be ‎9.012‎ ‎5 B ‎10.81‎ ‎6 C ‎12.01‎ ‎7 N ‎14.0‎ ‎ 8 O ‎16.00‎ ‎9 F ‎19.00‎ ‎10 Ne ‎20.18‎ 三 ‎11 Na ‎22.99‎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6‎ ‎17 Cl ‎35.45‎ ‎18 Ar ‎39.95‎ ‎(1)12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B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的元素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Ne的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 ‎(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      族;它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4)3号元素和11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A.质子数相同 B.中子数相同 C.核外电子数相同 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 ‎33.(2008秋•顺德区期末)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质量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 ‎26.5‎ ‎2‎ ‎0‎ 反应后质量/g ‎16.9‎ ‎2‎ ‎2‎ 待测 回答下列问题:‎ 34‎ ‎(1)反应后D的质量是      g;‎ ‎(2)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 ‎ ‎34.(2015秋•珠海期末)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之前,小芳曾用四朵紫色干燥的石蕊小花做了如图所示的四个探究实验,得出了“CO2溶于水生成酸”的结论.‎ ‎(1)请将各实验的有关内容填入下表空格中:‎ 实验序号 I II Ⅲ IV 实验现象 小花变红色 小花不变色 小花不变色 小花      色 实验目的 和结论 目的:证明酸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色 目的:证明水不使石蕊变红色 目的:证明 ‎ ‎      ‎ 结论:CO2和水 反应生成酸 ‎ ‎ ‎ ‎ 34‎ ‎2015-2016学年广东省珠海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 ‎1.厨房里的下列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拉面条 B.磨豆浆 C.切黄瓜 D.酿米酒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拉面条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磨豆浆只是磨碎提取汁液和营养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切黄瓜只是将黄瓜切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酿米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 ‎ ‎2.去冬今春我国雾霾频发,雾霾主要是由于大气中PM2.5过高造成的空气污染.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不必列入监测范围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PM2.5‎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环境空气质量测定的是污染物质,其中氮气是组成空气的物质之一,不是污染物,所以不用检测.‎ ‎【解答】解:A、环境空气质量测定的是污染物质,其中氮气是组成空气的物质之一,不是污染物,所以不用检测,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需要检测,故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因此需要检测,故选项错误;‎ D、PM2.5属于固体颗粒污染物,也需要检测,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3.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Mg2+: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CO2: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C.2H:2个氢元素 34‎ D.: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在化学用语中,数字一般有这几种情况:①在元素符号前,只表示原子个数;②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前,只表示分子个数;③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中,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个数;④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⑤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解答】解:A、数字2在镁元素的右上角,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A正确;‎ B、数字2在化学式中,表示分子中所含的某原子的个数,故B正确;‎ C、数字2在元素符号的前面,表示原子个数,即该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故C错误;‎ D、数字2在钙元素的正上方,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 ‎ ‎4.核电站中可用硼酸(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1)×3+x+(﹣2)×3=0,则x=+3;‎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 ‎ ‎5.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现 象 解 释 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较小,易于压缩 C 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A.A B.B C.C 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B、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氧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34‎ C、花粉是宏观的物质,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不能说明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D、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6.‎2012年4月15日,央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生产的药用胶囊里重金属铬(Cr)超标,即震惊全国的“毒胶囊”事件.已知铬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铬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8 B.铬原子呈电中性 C.铬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 D.铬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2‎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核外电子数与质子数的关系考虑.‎ B、根据整个原子的电性考虑.‎ C、根据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考虑.‎ D、根据原子序数与质子数的关系考虑.‎ ‎【解答】解:A、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为24,故说法错误;‎ B、由于原子核所带的电量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说法正确;‎ C、铬原子中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故说法错误;‎ D、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等于24,故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了解对于原子来说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掌握原子核的构成,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 ‎ ‎7.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水防止CO中毒 B.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 C.用氮气作为薯片包装袋里的防腐剂 D.用灼烧法鉴别黄铜与黄金 ‎【考点】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常见气体的用途;硬水与软水;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知识生活化;空气与水;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A、根据CO的水溶性进行分析.‎ B、根据区分软水和硬水的方法分析.‎ C、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分析.‎ D、根据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灼烧会变黑进行分析.‎ ‎【解答】解: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用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A错误;‎ B、硬水中肥皂水生成的泡沫少,软水多,因此可通过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故B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故C正确.‎ 34‎ D、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灼烧时铜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而使表面变黑,灼烧黄金颜色不变;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把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生产实际当中,利用化学知识解答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 ‎ ‎8.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用油 B.白醋 C.白糖 D.食盐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解:A、食用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B、白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 ‎9.下列区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 B.用水区别氯化钠和硝酸铵固体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涤纶 D.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O2和CO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专题】实验方案评价题.‎ ‎【分析】对于给定实验方法和试剂的鉴别题,直接从给定试剂和方法去猜想用到的实验原理,然后再原理下验证分析是否能够达到目的即可,而不要从待鉴别物质去分析可以用的方法和试剂.‎ ‎【解答】解:‎ A、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用肥皂水是想通过充分振荡后产生泡沫的多少来分析的,由于软水中含有钙镁离子少,振荡后产生的泡沫相对就多,所以可以区别开.正确.‎ B、用水区别氯化钠和硝酸铵固体.用水来鉴别物质有两种可能,看是否反应,或者看溶解情况.由于两者都不能和水反应,则就是借助溶解性,而两种物质都能够溶解于水,所以不是很容易区别.严格将来,如果考虑溶解度差别,由于硝酸铵溶解度比氯化钠要大的多,通过相同质量的水溶解溶质的多少也可以区别.同时考虑溶解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的差异,由于硝酸铵固体溶解导致液体温度降低,也是可以区别的.正确.‎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涤纶.在燃烧时,涤纶明显打结成球,而羊毛燃烧却又毛发烧焦的味道.可以区别.正确.‎ 34‎ D、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O2和CO2.由于两种气体都是无色的,所以用该方法无法区别.错误.‎ 故选D.‎ ‎【点评】从待推测物质去思考解决的方法,往往答案不是唯一的,用时较多.而从给定的方法和试剂来考虑,往往只需要考虑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还有严谨程度即可.相对更容易操作,较为便捷.另外就是注意用到水时,不要一看物质都能够溶解就下结论无法区别,而要考虑溶解度大小和溶解时的吸热或者放热的细微差距.‎ ‎ ‎ ‎10.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取等质量t2℃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b=c B.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 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2℃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b=c;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b=c,因为在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最大,b、c的溶解度相等;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原温度时,仍然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正确;若继续降温至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是错误的,a、b是饱和的,c是不饱和的.‎ ‎【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b=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b=c,因为在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最大,b、c的溶解度相等,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原温度时,仍然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若继续降温至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是错误的,a、b是饱和的,c是不饱和的,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配制溶液和实验数据的处理问题,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11.下列试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4‎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发出大量的热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 ‎ ‎12.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能达到对应目的是(  )‎ A.‎ 除去CO中CO2 B.‎ 验证CO2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C.‎ 检验O2是否收集满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4‎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不吸收一氧化碳,以及图型分析;‎ B、二氧化碳能倾倒,且下层蜡烛先熄灭,可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根据氧气验满的正确方法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义针对化学变化而言.‎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不吸收一氧化碳,所以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可除去CO中少量的CO2,但图中通入气体的导管应该伸入液面以下,导气体的导管应该在液面以上,所以图示错误,故A错误;‎ B、下层蜡烛先熄灭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B正确;‎ C、氧气验满时要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深入内部,故C错误;‎ D、只有化学变化才可以说是否质量守恒,水与酒精不能发生化学变化,所以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现象反映实验本质的问题,由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是中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注意结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 ‎13.现有X、Y、Z三种金属,将X、Y分别放入稀硫酸溶液中,结果Y表面产生氢气,X无变化,另取X放入Z的盐溶液中,结果X表面有Z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  )‎ A.X>Y>Z B.Y>Z>X C.X>Z>Y D.Y>X>Z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比较X、Y、Z三种金属金属的活动顺序,再根据选择项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判断.‎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把X、Y分别加入稀硫酸中,Y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Y在氢前;X无变化,说明X排在氢后.由另取X放入Z的盐溶液中,结果X表面有Z析出,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大小是X>Z,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 ‎ ‎ ‎14.将一定量的乙醇(C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4.6‎ ‎8.0‎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5.4‎ ‎4.4‎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g,则无X生成 34‎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物质质量的增减量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从而得出a的值,再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和物质的质量可确定X的元素组成.‎ ‎【解答】解:A、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醇的质量减少了4.6g,故乙醇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4.6g;同理可以确定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0g;水是生成物,生成的水的质量为5.4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由质量守恒定律,X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X的质量为4.6g+8.0g﹣5.4g﹣4.4g=2.8g,故表中a的值为为0g+2.8g=2.8g;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A选项分析可知,X的质量增加,故一定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反应物乙醇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4.6g×100%=0.6g,生成物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5.4g×100%=0.6g,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故X中不含氢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乙醇燃烧的方程式可知,4.6克乙醇能与9.6克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 ‎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26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5.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氧原子: 2O ;②钙离子: Ca2+ ; ③+2价的镁元素:  ;④3个氮分子: 3N2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①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氧原子,就可表示为:2O;‎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钙离子可表示为:Ca2+;‎ ‎③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2价的镁元素,故可表示为:;‎ ‎④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氮分子可表示为:3N2;‎ 故答案为:①2O;②Ca2+;③;④3N2;‎ 3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 ‎ ‎16.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 ‎(1)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规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 电子层数 相同.‎ ‎(2)表中9号和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则钠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F .‎ ‎(3)请在表中①~③三种元素里选出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常见离子符号 NO3﹣ .(写一种)‎ ‎(4)表中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 6 ;若x=8,请写出该粒子的符号 S2﹣ ;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He (填一种符号即可);‎ ‎(5)高温条件下,NH3在O2中用铂一铑合金(Pt﹣Rh)催化氧化;若催化机理如图所示:‎ 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NH3+5O24NO+6H2O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规定来分析;‎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以及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的关系来解答;‎ ‎(3)根据元素的种类来分析;‎ ‎(4)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回答;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 ‎(5)利用模型中分子的有关结构分析分子的构成即可.‎ ‎【解答】解:(1)第二周期的3﹣10号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第三周期的11﹣18号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也相同,因此得出规律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故答案为:电子层数;‎ ‎(2)9号和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7,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得到一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氟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因此两种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故答案为:得到;NaF;‎ 34‎ ‎(3)①是氢元素,②是氮元素,③是氧元素,可组成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硝酸根离子,故填:NO3﹣;‎ ‎(4)由于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表中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6;若x=8,是硫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该粒子的符号为:S2﹣.‎ 表中He的最外层也是第一层,有2个电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填:6;S2﹣;He;‎ ‎(5)根据反应的过程可以看出反应前是4个NH3分子和5个O2分子,而反应最终是4个NO分子和6个H2O分子,所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故填:4NH3+5O24NO+6H2O.‎ ‎【点评】此题是对化学用语的考查,主要是对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化学式及方程式的考查,题型基础涉及面较广.‎ ‎ ‎ ‎17.珠海因水而美,爱惜珠海的美丽,先从我们自身做起.‎ ‎(1)有关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图1为简易净水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吸附 ;‎ ‎②图2为蒸馏装置,海水分别经图2与图 1装置单独处理后,所得水质成分的区别是 图1处理后得到的是混合物,图2处理后的得到的是纯净物 ③图3为简易水电解器,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A 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 ‎(2)水和双氧水都含有相同的元素,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 分子的构成不同 ;‎ ‎(3)节约保护水资源是珠海美丽的关键,请列举一条生活中你的节水做法: 淘米水浇花 .‎ ‎【考点】水的净化;蒸发与蒸馏操作;电解水实验;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①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回答;‎ ‎②根据得到“水”的组成分析回答;‎ ‎③根据电解水的结论、现象分析解答 ‎(2)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分析回答;‎ ‎(3)根据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回答.‎ 34‎ ‎【解答】解:(1)①由于活性炭有吸附性,在净水装置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 ‎②图2为蒸馏装置,海水经图2蒸馏后得到的是纯水,是纯净物,海水经图 1装置单独处理后,水中常溶有可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物,所以区别是:图1处理后得到的是混合物,图2处理后的得到的是纯净物.‎ ‎③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由简易水电解器可知,A管中产生的是正极上产生的,较少是氧气;‎ ‎(2)水和双氧水都含有相同的元素,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生活中的节水做法有很多,例如:淘米水浇花、及时关闭滴水水龙头等.‎ 故答为:(1)①吸附;②图1处理后得到的是混合物,图2处理后的得到的是纯净物;③2H2O2H2↑+O2,氧气;(2)分子的构成不同;(3)淘米水浇花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的净化、组成以及节约用水的知识,难度不大,但是中考的重点,应加强学习.‎ ‎ ‎ ‎18.如图分别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①M 点的含义是 20℃时A的溶解度是40g .‎ ‎②温度为t2℃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A>B .‎ ‎③t2℃的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A 物质.‎ ‎④在20℃时,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22g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 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烧杯中溶液的质量是 70 g;如继续将温度升高至t2,则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将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⑤若A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分离出A物质常用的方法是 冷却热饱和溶液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①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②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t2℃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③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大的物质析出晶体多;‎ ‎④根据20℃时A物质的溶解度和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⑤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晶体.‎ ‎【解答】解:①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M点表示20℃时A的溶解度是40g;‎ 故答案为:20℃时A的溶解度是40g;‎ ‎②温度为t2℃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是A>B;‎ 34‎ 故答案为:A>B;‎ ‎③A的溶解度在t1℃﹣t2℃时随温度的升高变化大,所以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A析出晶体较多.‎ 故答案为:A;‎ ‎④20℃时A的溶解度是4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A物质,所以50g水最多溶解20g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是70g,观察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继续升温,A物质将继续溶解,所以溶液的质量将增大;‎ 故答案为:饱和溶液;70g;变大;‎ ‎⑤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晶体;‎ 故答案为:冷却热饱和溶液.‎ ‎【点评】本题考查了从溶解度曲线图读取信息、分析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 ‎ ‎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19.图中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推断出各物质后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 C ;‎ ‎(2)写出上述物之间转化时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CO22CO ‎ ‎(3)写出A、B两物质化学方程式: C+2CuO2Cu+CO2↑ ;‎ ‎(4)已知转化过程④在常温下就能进行,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置换 反应.‎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A、B是黑色固体,在高温下反应能生成红色固体D和C,则A和B可能是氧化铜和碳,生成的D为铜,C可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A反应生成E,则A可能是碳,生成的E为一氧化碳,B为氧化铜,F是红色固体,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G,则F可能是氧化铁,生成的G是铁,铁能与铜盐溶液反应生成铜,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初中阶段接触的红色固体主要是铜和氧化铁,A、B是黑色固体,在高温下反应能生成红色固体D和C,则A和B可能是氧化铜和碳,生成的D为铜,C可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A反应生成E,则A可能是碳,生成的E为一氧化碳,B为氧化铜,F是红色固体,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G,则F可能是氧化铁,生成的G是铁,铁能与铜盐溶液反应生成铜,则H可能是硫酸铜,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1)根据分析,可知A是碳,故填:C;‎ 34‎ ‎(2)根据分析,可知:碳和二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填:C+CO22CO;‎ ‎(3)根据分析,可知:反应①是氧化铜和木炭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 ‎(4)根据分析,可知:铁能与铜盐溶液反应生成亚铁盐和铜,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 故答案为:‎ ‎(1)C;(2)C+CO22CO;(3)C+2CuO2Cu+CO2↑;(4)置换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题干叙述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 ‎ ‎20.如图是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的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时,同学们针对以下问题展开了讨论:‎ A.先给氧化铁加热,B.先通入一氧化碳你认为应该 B (填“A”或“B”),目的是 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该装置尾气处理的方法可以是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 ‎(2)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反应过程如下:‎ 焦炭CO2 COFe,‎ 请写出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 ‎(3)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是铁与反应生成的,写出一条预防钢铁锈蚀的方法 在表面刷油漆 .‎ ‎【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铁的冶炼;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1)一氧化碳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受热会发生爆炸;实验停止时,为了防止生成的铁重新被氧化,先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扩散到空气中能够污染环境,据此分析.‎ 34‎ ‎(2)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能被一氧化碳还原,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钢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与水反应的结果;从与水和空气隔绝考虑.‎ ‎【解答】解:(1)实验开始时,如果先给氧化铁加热,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物受热可能发生爆炸;实验停止时,为了防止生成的铁重新被氧化,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应该对尾气进行处理,可用气球收集,也可用用酒精灯点燃尾气.‎ 故答案为:B;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故答案为:Fe2O3+3CO2Fe+3CO2;‎ ‎(3)防止钢铁生锈,可以在钢铁上刷油漆,隔绝空气和水.故答案为:在表面刷油漆(答案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B;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没有尾气处理装置;(2)Fe2O3+3CO2Fe+3CO2;(3)在表面刷油漆(答案合理即可).‎ ‎【点评】主要考查了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特别要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原理和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难度较大.‎ ‎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21.(11分)(2015秋•珠海期末)请根据下列装置和仪器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BD .(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3)上述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写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 ;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为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了 ;反应结束后,若要过滤分离出MnO2,除了仪器E、F外,还需补充的玻璃仪器名称是 漏斗 ,其中F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 ‎(4)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采用 AD 装置作为发生和收集装置.‎ 34‎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1)熟练掌握常见的化学仪器名称和用途;‎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其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方法;‎ ‎(3)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要过滤分离出MnO2,用到的玻璃仪器还有漏斗、烧杯、玻璃棒;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化.‎ ‎(4)通常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解答】解:(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属于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因此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因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收集装置D(向上排空气法);其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了.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化;‎ ‎(4)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常温下制取氧气;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采用AD装置作为发生和收集装置.‎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2)BD. CaCO3+2HCl=CaCl2+H2O+CO2↑;‎ ‎(3)2KClO32KCl+3O2↑;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了; 漏斗,催化作用.‎ ‎(4)Zn+H2SO4═ZnSO4+H2↑;A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方法等的选择及混合物的分离,关键是明确发生装置、收集方法选择的依据及常见混合物的方法.‎ ‎ ‎ ‎22.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1)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2).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该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 N2.‎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N2,因为 维C泡腾片和水中无氮元素 .‎ 小芳说: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 H2易燃易爆,CO 有毒;‎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34‎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得出结论】‎ ‎(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 CO2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2)由实验② 不能 (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 探究二:维C泡腾片溶液的酸碱性.向维C泡腾片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 酸 性.‎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溶液的酸碱性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显碱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显中性的溶液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解答】解:探究一:‎ ‎【猜想与假设】‎ 因为维C泡腾片和水中无氮元素,因此产生的气体中不含有氮气;‎ ‎【得出结论】‎ ‎(1)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因此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CO2;‎ ‎(2)由实验②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因为即使气体中含有氧气,那么在二氧化碳存在时,带火星的木条也不能复燃;‎ 探究二:‎ 向维C泡腾片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即维C泡腾片溶液显酸性.‎ 故填:维C泡腾片和水中无氮元素;CO2;CO2+Ca(OH)2=CaCO3↓+H2O;不能;酸.‎ ‎【点评】纯净的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当氧气的含量较低或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时,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要注意理解.‎ ‎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34‎ ‎23.2014年1月初,广州、佛山一带出现H7N9禽流感.这种病毒首先在鸡、鸭等飞禽身上发现.对鸡、鸭舍进行消毒时常用15%的过氧乙酸溶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即:C2H4O3).试计算:‎ ‎(1)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有 9 个原子. ‎ ‎(2)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6 .‎ ‎(3)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6:1:12 .‎ ‎(4)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克,需过氧乙酸 15 克,水 85  mL.(ρ水=1g/cm3)‎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一个过氧乙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对原子质量.‎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4)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水的质量.‎ ‎【解答】解:(1)一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每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2)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2+3×16+1×4=76.‎ ‎(3)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 ‎(4)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克,需过氧乙酸的质量为100g×15%=15g,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5g=85g,其体积为85g÷1g/cm3=85cm3=85mL.‎ 故答案为:(1)9;(2)76;(3)6:1:12; (4)15;85.‎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解题的能力.‎ ‎ ‎ ‎24.科学实验提倡绿色环保,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图甲是实验室制取并检验CO2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实验装置的“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 ‎(1)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 A 仪器相同(填字母编号).‎ ‎(2)通常用甲装置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盐酸是“微型”实验装置用量的10倍,采用“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药品用量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少,方便操作 .‎ ‎(3)用甲装置完成“制取并检验CO2”的实验,产生气体4.4克,石灰石样品的质量是12.5克,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34‎ ‎【分析】(1)根据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分液漏斗仪器相同进行解答;‎ ‎(2)根据采用“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药品用量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少,方便操作进行解答;‎ ‎(3)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即可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分液漏斗仪器相同;‎ ‎(2)采用“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药品用量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少,方便操作;‎ ‎(3)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 x 4.4g ‎ 则,解得x=10g,故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0%‎ 故答案为:‎ ‎(1)A;(2)药品用量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少,方便操作;(3)80%.‎ ‎【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综合性强,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很好的解答本题.注意石灰石为混合物,石灰石中除了碳酸钙之外还有杂质,不能将石灰石的质量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 ‎ 以下为参考试题 ‎25.(2009•潮阳区模拟)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2.3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 CO2和2.7g H2O.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 ⑥分子中C、H、O的元素质量比为12:3:8.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根据有 CO2和 H2O生成,说明有机物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氧元素要计算CO2和H2O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若质量和小于1.6g,则有氧元素,相等则不含氧元素;然后可进一步计算元素质量比和原子个数比.‎ ‎【解答】解:由题意,反应后 CO2和 H2O生成,有机物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则①正确;‎ CO2中C元素的质量4.4g××100%=1.2g,H2O中H元素的质量2.7g××100%=0.3g ‎1.2g+0.3g=1.5g<2.3g,说明有氧元素,则②③不正确,④正确 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g:0.3g:(2.3﹣1.5)g=12:3:8,则⑥正确 C、H的原子个数比为:: =1:3,则⑤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根据元素守恒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元素,利用定量计算确定氧元素,是有机物成分确定常用的方法.‎ ‎ ‎ 34‎ ‎26.(2014•无锡模拟)下列有关图象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定质量的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关系 D.质量相同的粉状碳酸钙和块状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可以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一定质量的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时碳的质量不断减少直到消失.‎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剩余的固体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C、根据S+O2SO2可知,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1.‎ D、质量相同的粉状碳酸钙和块状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虽然反应速率不一样,但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一样的.‎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图中数据和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27.(2015秋•珠海期末)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称或符号.‎ ‎(1)2N 2个氮原子 ;  (2)2个镁离子 2Mg2+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就表示几个这样的原子,故2N表示2个氮原子;‎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镁离子可表示为:2Mg2+;‎ 故答案为:(1)2个氮原子;(2)2Mg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34‎ ‎ ‎ ‎28.(2008秋•顺德区期末)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以下常见的物质:‎ A.炭黑B.氧气C.氢气D.一氧化碳E.明矾F.甲烷 选择以上物质填空(填字母):‎ ‎(1)可用于汽车动力的高能无污染的燃料是 C ;‎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B ;‎ ‎(3)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态氧化物是 D ;‎ ‎(4)常用于净水的物质是 E ;‎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F ;‎ ‎(6)由于常温下性质较稳定而被用来制碳素墨水的是 A .‎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水的净化;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和氧化性.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都需要氧气,同时也考查了明矾的净水作用和单质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 ‎【解答】解:(1)氢气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氢气做燃料的最大优点是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故选C ‎(2)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因此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B ‎(3)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属于气体氧化物.故选D ‎(4)明矾能够使水中比较小的固体颗粒凝聚成比较大的固体颗粒而沉降下来,故答案为:E ‎(5)天然气、沼气和瓦斯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故答案为:F ‎(6)古代用墨写的书画到现在都保留的很好,说明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比较稳定,故选A ‎【点评】本考点的综合性比较强,既考查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也考查了氢气、一氧化碳、碳和甲烷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希望同学们要综合分析,对比记忆.‎ ‎ ‎ ‎29.(2008秋•顺德区期末)水是自然的宝贵资源,人类离不开水.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水的净化方法有沉淀、过滤和蒸馏,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蒸馏 ;‎ ‎(2)自来水中含有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烧水时,会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壶中出现水垢.烧水时,水的硬度会 减小 (“增大”、“不变”、“减小”);‎ ‎(3)水常用作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 ‎【考点】水的净化;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硬水与软水;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可以根据净化水的方法和水的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自来水中含有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越多水的硬度越大,壶中出现水垢后水的硬度会减小.‎ ‎【解答】解:(1)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是蒸馏.故填:蒸馏.‎ ‎(2)自来水中含有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越多水的硬度越大,不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后会分解成难溶于水的物质,导致水的硬度降低.故填:减小.‎ ‎(3)水常用作灭火,其灭火原理是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故填: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净化水的方法和水的性质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4‎ ‎ ‎ ‎30.(2008秋•顺德区期末)按要求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KMnO4K2MnO4+MnO2+O2↑ ;‎ ‎(2)利用红磷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4P+5O22P2O5 ‎ ‎(3)油画上的白色含铅颜料经过一段时间会变成黑色的硫化铅(PbS).使其恢复白色的方法是蘸涂过氧化氢,它和硫化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铅(PbSO4)及一种常见的液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H2O2+PbS=PbSO4+4H2O .‎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也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3)硫化铅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硫酸铅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H2O2+PbS=PbSO4+4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描述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方面的问题.‎ ‎ ‎ ‎31.(2008秋•顺德区期末)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在灾后的防疫工作中,常用二氧化氯(ClO2)作消毒剂.ClO2是一种橙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1℃以下为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可用氯酸钠(NaClO3)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 NaClO3+4HCl═2 ClO2↑+Cl2↑+2X+2NaCl.‎ ‎(1)二氧化氯(ClO2)中氯元素为 +4 价;‎ ‎(2)根据以上信息,请你总结出Cl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点):‎ 物理性质 常温橙绿色 ;化学性质 见光易分解 ;‎ ‎(3)推断上述反应中X的化学式 H2O. .‎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判断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化学式可以求出某种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解:(1)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可以求出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填:+4.‎ ‎(2)物理性质有:常温橙绿色、或有刺激性气味、或气体、或11℃以下为红色液体、或易溶于水.化学性质有:见光易分解.故填:常温橙绿色,见光易分解.‎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每个X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化学式为:H2O.‎ 3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及其元素化合价的求法等方面的内容.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 ‎ ‎、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1分).‎ ‎32.(2009•潮阳区模拟)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 ⅠA ‎0‎ 周期 一 ‎1 H ‎1.008‎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He ‎ 4.003‎ 二 ‎3 Li ‎6.941‎ ‎ 4Be ‎9.012‎ ‎5 B ‎10.81‎ ‎6 C ‎12.01‎ ‎7 N ‎14.0‎ ‎ 8 O ‎16.00‎ ‎9 F ‎19.00‎ ‎10 Ne ‎20.18‎ 三 ‎11 Na ‎22.99‎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6‎ ‎17 Cl ‎35.45‎ ‎18 Ar ‎39.95‎ ‎(1)12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Mg ,B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9.012 ;‎ ‎(2)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的元素属 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Ne的化学性质 不活泼 (填“活泼”或“不活泼”);‎ ‎(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 ⅦA 族;它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Cl3 ;‎ ‎(4)3号元素和11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D ;‎ A.质子数相同 B.中子数相同 C.核外电子数相同 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简单分类.‎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解答本题.‎ ‎【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查得 12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Mg,B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012,故答案为:Mg;9.012;‎ ‎(2)在元素周期表中可查得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的元素是钠,金属元素,Ne属于稀有气体,它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答案为:金属;不活泼;‎ ‎(3)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质子数为17,在元素周期表中可查得该元素CL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ⅦA族;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与CL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Cl3,‎ 故答案为:ⅦA;AlCl3.‎ 34‎ ‎(4)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目,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和元素周期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去解题的能力.‎ ‎ ‎ ‎33.(2008秋•顺德区期末)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质量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 ‎26.5‎ ‎2‎ ‎0‎ 反应后质量/g ‎16.9‎ ‎2‎ ‎2‎ 待测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后D的质量是 9.6 g;‎ ‎(2)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分解反应 (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物质质量守恒.‎ ‎【分析】先由图表数据判断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D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多了就是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少了,就是反应物.‎ ‎【解答】解:A的质量增加了14.9g,说明A是生成物,生成了14.9g,B的质量少了24.5g,说明B是反应物,并且消耗了24.5g,C的质量不变是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出D是生成物,并且生成了9.6g 故答案为:(1)9.6g;(2)分解反应.‎ ‎【点评】反应后质量增多了就是生成物,增多了多少,就生成了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了就是反应物,少了多少,就消耗了多少,反应后质量不变,就是催化剂.‎ ‎ ‎ ‎34.(2015秋•珠海期末)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之前,小芳曾用四朵紫色干燥的石蕊小花做了如图所示的四个探究实验,得出了“CO2溶于水生成酸”的结论.‎ ‎(1)请将各实验的有关内容填入下表空格中:‎ 实验序号 I II Ⅲ IV 实验现象 小花变红色 小花不变色 小花不变色 小花 变红 色 实验目的 和结论 目的:证明酸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色 目的:证明水不使石蕊变红色 目的:证明 ‎ ‎ 干燥的CO2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 结论:CO2和水 反应生成酸 ‎【考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根据碳酸显酸性即可作答,再根据题意,即可知道本实验的探究方法.‎ 34‎ ‎【解答】解:由题中实验I小花变红色,证明酸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色;‎ 由题中实验Ⅱ目的: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判断石蕊小花不变色;‎ 由题中实验Ⅲ目的:小花不变色,证明干燥的CO2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由题中实验Ⅳ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由此可知石蕊小花变红色;‎ 故答案为:干燥的CO2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变红.‎ ‎【点评】本题主要考虑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不是二氧化碳,也不是水,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4‎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