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阅读预热 专题5 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是古代诗歌考查题型的变化,而非考查实质的变动。由主观考查变客观考查,读诗容易了,试题难度变小了。
选择题这一命题形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全面理解、扩大考点覆盖面的同时,也降低了试题的难度。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的区别,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因此,答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认真比对,找到命题人设置选项的设误点,就可以顺利作答。
古 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是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常见设误角度
形象特点概括不准、语言鉴赏不当、表达技巧确认不准和效果分析不当、情感分析不当。
形象特点概括不准
典例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还山宅
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 槎:读chá,指小舟。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中“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
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芳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C.第三联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的柳枝挡住了前行的小舟。
D.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有句内对仗。
E.第五联诗人想象回到山宅之后,看到烟霞如昔,再次突出了“还”字。
【错项】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芳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E.第五联诗人想象回到山宅之后,看到烟霞如昔,再次突出了“还”字。
【解析】
语言鉴赏不当
典例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泊扬子津
祖 咏
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
林藏初过雨,风退欲归潮。
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
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的“才”与“遥”呼应,才入扬州,就感到乡关已远;入题即抒发浓重的离情,简洁明快,调动了读者的情绪,起法高妙。
B.颔联抓住雨霁初晴的特征:上句写雨后初晴,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苍翠;下句写雨后风起,为结句的“寒气”作了铺垫。
C.颈联由“明沙岸”引出下句“云帆碍浦桥”,一个“碍”字形象地写出了浦桥阻碍了诗人远眺家乡的视线,体现出诗人悲凉的情怀。
D.尾联的主要意思是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诗人枯坐舟中,衣衫单薄,更觉雨后的江风寒气侵入肌骨,不胜其寒。
E.尾联的“客衣”点明了游子身份,“薄”写出诗人生活的困窘;“客衣”之“薄”与“寒气”之“饶”形成了对比,细腻地表达了诗人韶光易逝的悲凉之感。
【错项】
C.颈联由“明沙岸”引出下句“云帆碍浦桥”,一个“碍”字形象地写出了浦桥阻碍了诗人远眺家乡的视线,体现出诗人悲凉的情怀。
E.尾联的“客衣”点明了游子身份,“薄”写出诗人生活的困窘;“客衣”之“薄”与“寒气”之“饶”形成了对比,细腻地表达了诗人韶光易逝的悲凉之感。学科~网
【解析】
C项,属语言鉴赏不当(曲解文意),“碍”字形容船多造成的拥挤感,刻画出码头处于水运交通枢纽地位的特征,而非选项所述;E项,属情感分析不准,无中生有,“韶光易逝”的情感在尾联没有体现。
错解词语意思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 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错项】第六句“空复情”的意思是满满的思念之情。
【解析】“空”的意思是徒劳的、白白的。
【判别技法】古诗中有大量词语为古今异义词,解读时要充分调动积累,联系语境,以求精确理解。
错解诗句意思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 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错项】三、四句用“古树”象征着和杜甫的友情像古树一样长青。
【判别技法】注意诗歌的特殊语言现象,联系语境,梳理诗句间的语意关系。
表达技巧确认不准
池上早秋①
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②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③,何必更愁悲。
[注] ①公元前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②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自己年迈体衰。③潘安32岁鬓生白发,过潘二十岁,应是52岁知天命的年龄。
【错项】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
【解析】“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错,应是虚实相生、虚实结合。本联表面是写蝉、柳,实际暗寓诗人数十年人世的沧桑之感,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判别技法】凡是有表达技巧的选项要特别关注,要慢读细读诗句,找到切实的依据,再作判断;切不可脱离诗句而只看选项,以命题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理解,以免被命题人诱导而选错答案。
思想感情分析错误
池上早秋①
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②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③,何必更愁悲。
[注] ①公元前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②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自己年迈体衰。③潘安32岁鬓生白发,过潘二十岁,应是52岁知天命的年龄。
【错项】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格调上颇为相似。
【判别技法】找诗歌中的情感词句来确定诗眼,把握诗歌感情的总基调;关注诗歌中的言行描写,体会诗中人物的心理世界,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形象特点(或景物气氛)概括不当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 信[注]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 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错项】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清新明亮的意境。
【判别技法】深入体味写景句本身,敏锐感知并精确表达其特点或氛围;联系语境,着眼于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切忌孤立理解。
语言风格表述不当
常将诗歌的语言风格(特点)界定错误,比如将“清新明快”错设为“沉郁委婉”等。
对点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
浣溪沙
朱敦儒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 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竹笋的壳皮。
(1)下列对本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这首词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勾画了江南清明时节如画的风光,抒发了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和满腔爱国热情。
B.“雨湿清明香火残”,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及扫墓时焚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
C.“碧溪桥外燕泥寒”,写满江青色的春水荡漾,春寒料峭中,南来的燕子正啄泥准备筑巢,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
D.“日长独自倚阑干”传达出词人心中深沉的辛酸,把上阕中凄冷的景色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妙合交融,富有深沉动人的韵味。
E.“江南春好与谁看”以反诘句收结全词,既与上阕孤独怆然的心境相呼应,又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
(2)从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6分)
【答案】
(1)AC
(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爱国词人形象。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词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
【解析】
(2)词的上阕写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透露出词人的寂寞、惆怅。下阕以反诘句“江南春好与谁看”收结全词,表达了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再结合词下注解可知本词是词人流落江南所作,联想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词人遭遇战乱,流落江南,内心自然充满悲愤凄凉。由此可得人物形象,按答题的一般步骤回答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菊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 ①用典。《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诗歌首句“暗”“淡”二字重叠使用,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那淡雅的风姿。
B.“融融”二字运用拟人手法,传达出自己看到金黄色的菊花时那一种温暖的感受。
C.诗歌颔联借典故来赞赏菊花之色和菊花之香,表明了自己安心归隐田园的乐趣。
D.诗歌颈联既赞扬了秋菊傲霜的品格,又表达了自己抱负不能施展,虚度年华的忧虑。
E.末尾两句,诗人借菊花委婉地表达了期望被朝廷赏识,入朝做官的心绪。
(2) 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BC
(2)前六句借助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俱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以具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
【解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4.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3.B
4.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所以这类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
3.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4.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 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释: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期间。②牛山:《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杜甫的《登高》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节登高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完全相同,本诗中没有《登高》中包含的国难家愁等。
B. 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C. 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意义——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
D. 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一斟起酒来唱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E. 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11.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案】
10.BC
11.①节日登高的愉悦。江涵秋影,大雁开始南飞,一片翠微的美景,携客带酒登山,欢度佳节的乐事。②人世多忧苦的感叹。世间生活难逢可欢笑的事,多是忧苦愁闷。③生命易逝的悲伤。怅望落日,古往今来一样难免生命易逝的悲伤。④努力超越苦闷的旷达。尘世难逢欢乐事,今逢佳节当尽情欢乐,“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知道古往今来都不免生命短暂之悲,因此也不必哀哀凄凄,落泪伤心。
【解析】
11.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根据诗句“与客携壶上翠微”分析节日登高的愉悦之情;根据“人尘世难逢开口笑”分析世多忧苦的感叹;根据“恨落晖”分析“生命易逝的悲伤”;根据“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分析努力超越苦闷的旷达。
五、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 小题。
感 事
袁宏道
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不见两关传露布①,尚闻三殿未垂衣②。
边筹③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注]①露布,传递军事捷报的帛制旗子。②垂衣,即垂衣而治,称颂帝王无为而治。③边筹,安边之策。
12.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写景,用叠词“微微”写出湘山在晴空下隐约淡远之貌,别有韵味。
B. 第二句叙事,叙述了诗人整日流连江头,陶醉于美景、至晚方归的情状。
C. 颔联“两关”代边疆,“三殿”代朝廷,整联表现国家内外交困的处境。
D. 颈联古今对照,表达了诗人对前人智慧的仰慕和对庸人误国现实的痛心。
E. 本诗以写景落笔,以写景作结,避免感情的一味直抒,增添了蕴籍之美。
13.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2.BD
13.要点:①对国运的失望与担忧。
②对归隐的期望(或对时政的不满与愤激)。
【解析】
13.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尾联的“秋草乱”“白鸟避人飞”,从以上的关键词来看,结合全诗可以看出诗人对战乱的烦闷和对归隐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