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州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四川凉山州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四川省凉山州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一、基础知识 ‎1. 选出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全对的一组( )‎ A. 取缔(tì) 冲耳不闻(chōng) 吊以轻心(diào) 寒喧(xuān)‎ B. 酷肖(xiào) 念念有辞(cí) 迫不及待(jí) 仓桑(cāng)‎ C. 黝黑(yǒu) 浑身解数(xiè) 义愤填膺(yīng) 涣散(huàn)‎ D. 恫吓(xià) 眼花瞭乱(liáo) 谈笑风声(shēng) 视查(chá)‎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A项有误,应为取缔(dì),“充耳不闻”“掉以轻心”“寒暄”;B项有误,应为“念念有词”“沧桑”;D项有误,应为恫吓(hè),“眼花缭乱”“谈笑风生”“视察”。故选C。‎ ‎2.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改变交通拥堵的现象,我校组织部分老师担任交通疏导员,拥堵现象便戛然而止了。‎ B. 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到了,我校师生欢聚一堂,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歌舞晚会,大家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C. 如果我们不会自行减压,学习效率往往会事半功倍。‎ D. 班会课上他口若悬河,出众的口才让大家都很佩服。‎ ‎【答案】D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A项的成语使用有误,“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不能用于形容拥堵现象;B项有误,“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与此处的语境不符;C项有误,“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收效大。此处应该用“事倍功半”。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同学们热心的帮助下,使小明改掉了许多坏毛病。‎ 16‎ B. 2018年3月1I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并表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C. 能否摆正心态,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D. 4月8日,博鳘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演讲。‎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成分残缺,应该删去“使”;B项语序不当,应该改为“表决并通过”;C项应该删去“能否”。故选D。‎ ‎4.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 “小明,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妈。”‎ C.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D. 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A项中“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中“盼望着,盼望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D项中“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B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故选B。‎ ‎5. 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130篇,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在我国古代作品中,常用“汗青”“桑梓”“婵娟”“裰褓”来指代史书、家乡、月亮和不满周岁的要孩。‎ C.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其中我们学过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和契诃夫的《变色龙》。‎ D. 古人把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如“河阳”指的就是黄河的北岸,“汉阴”指的就是汉水的南岸。‎ ‎【答案】A 16‎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A项有误,《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是编年体。‎ 二、文言文阅读及古诗文积累 ‎(一)‎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6.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无敢哗者:喧哗 B. 既而儿醒,大啼:不久,紧接着 C.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乳房 D.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即使 ‎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少顷”“未几”“俄而”这三个词语都表示时间极短。‎ B. 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是: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到睡,失火救火。‎ C. 文中前后两次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在结构上叫做首尾呼应。‎ D. 文章采用正面描写的表现手法,用观众的反应来表现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 ‎8.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6‎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答案】6. C 7. D ‎ ‎8. 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地把身子坐正了。‎ ‎【解析】选自《虞初新志》 作者:林嗣环 年代:清 参考译文: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深的小巷中有狗叫声,接着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摇着丈夫说起夫妻之间的事。丈夫说着梦话,开头不怎么答应她,妇女把他摇个不停,于是两人的说话声逐渐间隔混杂,床又从中发出“戛戛”的响声。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叫妻子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奶头哭,妇女又哼着唱着哄他。丈夫起来小便,妇女也抱着孩子起来小便。床上另一个大孩子醒了,大声唠叨个没完。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含着奶头的哭声,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床发出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小便解入瓶中的声音,解入桶中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绝妙的效果都有了。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着眼睛,微微笑着,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呼噜声响起来了,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停下。隐隐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歪倒了,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松弛下来,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6.‎ 16‎ ‎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C项的解释有误,加点的“乳”字在这里是动词,“喂奶”的意思。‎ ‎7.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D项的表述不正确,文章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听众的反应”属于侧面描写。‎ ‎8.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意”“少”“稍稍”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二)‎ 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尝:____‎ ‎(2)有一老父,衣褐 衣:____ ‎ ‎(3)良因怪之 因:____‎ ‎10.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父去里所,复还,日:“孺子可教矣!”‎ ‎②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11. 结合张良的奇遇,概括分析老人这样做的原因。‎ ‎【答案】9. (1). 曾经 (2). 穿(着) (3). 以此为…… ‎ ‎10. (1)‎ 16‎ 老人走了一里路左右,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2)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高兴的说:“应该像这样。” ‎ ‎11. 老人这样做是为了检验张良是不是一个有爱心,有耐心,诚实守信的人。‎ ‎【解析】选自《史记》 作者:司马迁 年代:西汉 参考译文:张良曾经有空闲,从容地在下邳桥上信步闲游。有一老人,穿着麻布短衣,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鞋掉到桥下,回头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拿鞋!”张良很惊讶,想打他,因为他老了,勉强忍着气到桥下捡来了鞋。老人说:“把鞋给我穿上!”张良(想)已经给他捡了鞋,就跪着给他穿上了,老人伸着脚承受,(而后)笑着离开了。张良很惊奇,目送老人走了一里左右,老人又回来了,说道:“小伙子值得教导。过五天,天刚亮的时候,和我在这儿相会。”张良因此觉得奇怪,跪着回答:“好。”‎ 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去到桥上,老人已经先到了,(老人)发火说:“同老年人约会,(却)晚来,为什么?”(说罢)就走,(嘱咐)说:“五天以后早早相会!”五天后鸡叫头遍,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儿)了,又发怒说:“又来晚了,为什么?”(说罢就)走了,(嘱咐)说:“过五天,再早点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这样。”于是拿出一册书说:“读了这册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后,将应验。十三年(后),你去看望我,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那就是我。”(说完)就走了,没有说别的,没有再见面。‎ 天亮后,(张良)看那册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就感到很惊奇,常常反复地诵读它。‎ ‎9.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衣”在这里是动词,“穿着”的意思。‎ ‎10.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如:“去”“还”“有顷”“喜”。‎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细读文本,正确翻译后即可分析作答。这个老人屡次刁难张良,是为了考验他。“孺子!下取履”“履我”是想考验张良是否有爱心;“后五日早会”“后五日复早来”是想检验张良是否讲诚信,是否有耐心。‎ 三、古诗文默写。‎ 16‎ ‎12. (1)蒹葭萋萋,_____。《诗经·兼葭》‎ ‎(2)《望岳》中表现作者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理想远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 ‎(3)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4)刘禹锡的“陋室”环境之雅,雅在:______,______。‎ ‎【答案】 (1). 白露未晞 (2). 会当凌绝顶 (3). 一览众山小 (4). 潮平两岸阔 (5). 苔痕上阶绿 (6). 草色入帘青 ‎【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晞”“绝”“潮”“痕”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四、作文 ‎13.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好是值得咀嚼的回忆,是积极向上的追求,是内心纯洁的境界,更是富有诗意的憧憬。‎ 请以“美好”为话题,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寻常”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常态,在寻常的生活里,只要我们细心去体悟,你会感触到处处留存的真情。那是人与人之间最温馨的慰藉,是触动我们心灵的最真挚的感动。‎ 请以“不是寻常无真情”为题目,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答案】(1)美好人生 人们往往会羡慕别人拥有什么,为什么自己却没有?甚至,许多的人一辈子总是在怨天尤人,埋怨上天没有给自己富贵荣华、锦衣玉食!仔细想想自己,我到底拥有什么呢?‎ 先前我有看过一篇“地球百人村庄”的文章,内容提到,如果我们把全球的人口变成一个只有100人的部落时,发现其中80个人的居家生活不理想,70个人是文盲,50个人营养不良,一个人拥有电脑……等。最后还提及如果我们的冰箱里有食物、有衣服穿、有地方住,我们就比全世界75%的人富有;如果我们早晨醒来时还算健康,那是值得恭喜的,因为有一百万的人将活不过一个星期;如果我们从不曾经历战争的危险、被监禁的寂寞、被凌虐的痛苦、或是饥寒交迫,那是幸运的,表示我们比5亿的人还好命……看到这些,想想自己所拥有的真的很多,感觉自己真的是好幸福。‎ 16‎ 我们的一生可以拥有的东西其实很多,除了实质的财物外,还有亲情、友情、爱情、机会、运气、梦想、自由……等,这些可能是好的,会带给我们无比的快乐;也可能有坏的,会成为我们沉重的负担。但是也因为这些许多,方才将我们的人生点缀得更加灿烂。譬如说,父母总是不断的为我付出,关心我、呵护我,却不求回报,那种珍贵无私的爱;老师总是孜孜不倦的传授我们知识及做人的道理,那样谆谆教导的爱护我们;可以和同学谈天说地,互相关怀,同窗情谊的交流;可以唱一首喜欢的歌,感受词曲的美妙,抒发情绪……等,喜怒哀乐,各在其中。这些,不就是我现在所拥有的,它们都不是金钱所能买卖、衡量的。‎ 一段难忘的经历,一份温馨的情谊,一种独特的体验,一幅美景,一个畅怀大笑……等,这些人生的宝藏,就在我们身边,等待我们用心去挖掘。好好的去珍惜拥有,别让它成为遗憾,人生就会无限美好!‎ ‎(2)不是寻常无真情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可就是在那些小事的背后,却蕴藏着各种各样的感情。‎ 五年级时的一节课外活动课上,我和我最要好的朋友——李佳在操场上玩“石头大战”。‎ 我们正玩着,突然,李佳将石头打在我的后脑勺上。开始,我只是觉得有点疼,并没有在意。可后来越来越疼了,我摸了一下,一看,天哪,满手都是血!我连忙告诉李佳,他听了后大惊失色,连忙向我道歉,并马上扶我去医务室。这时,有的同学围在我周围问情况,有的同学飞奔去报告班主任,还有的同学给我递来纸巾擦手……看见同学们焦急担心的表情,听见那一声声真诚的问候,虽然我的头很痛,但我心里却温暖极了。一路上,李佳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他让我感受到有一股强大的动力在支撑我,有一颗炽热的心在温暖我。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同学们给予了我勇气。校医扒开我的头发,快速地从抽屉里翻出医用纱布、医用胶布、棉签和酒精,为我包扎了伤口。这时,班主任也气喘吁吁地赶到了,她马上俯下身子,仔细端详着我的伤口,并向校医询问我的情况。老师小心翼翼地用弄湿的纱布帮我把脖子、手上的血迹一点点擦干净。李佳满怀歉意地向班主任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请求老师原谅他。老师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这次受了皮外伤,是不幸中的大幸。你们以后不要再玩这种危险的游戏了。记住,任何时候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我们默默地点了点头。‎ 老师致电给妈妈后,并亲自送我回家,她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告诉了妈妈。临走前,老师一再地叮嘱我洗澡时,注意不要让伤口沾到水。‎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足以体现出浓厚的情谊!每每想起这件寻常小事,我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生活在暖融融的爱的氛围中,多好!‎ ‎【解析】(1)这是一篇话题作文,难度不大。“美好”,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给我们提供了选材的自由性。同时,“美好”多用于生活、前途、愿望等抽象事物,它是比较虚幻的,要化虚为实,虚实结合。写作时可以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选好写作角度,拟好作文题目。选材上要能挖掘生活积累,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人、事、物入文,要尽可能凸现个性,写出波澜。写人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记事时,可以运用环境描写。‎ ‎(2)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难度较大。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寻常”和“真情”。“寻常”是“平常”的意思,这个词语提示我们,应该写发生我们身边的日常小事。看似司空见惯的事情,往往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友情等。“真情”指“真诚的心情或感情”,要写出自己的心理体验,着重写出情感的变化过程。写作时还可以另辟蹊径,写自己用行动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温暖的事例,这样的立意更加新颖。‎ 点睛:写好话题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把握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二、拟好题目 16‎ ‎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练、含蓄、新奇,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秋光里的黄金树 ‎①这里就正是秋天。‎ ‎②它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间、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分热把那一方天地搞得多么萎蔫憔悴呢,它说“我管那些?”说完,就在阔野间放肆地躺下来,凝视天空。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髓便是:凝神。‎ ‎③那样一种专注,一派宁静;‎ ‎④它不骄不躁,却洋溢着平稳的热烈;‎ ‎⑤它不想不怨,却透出了包容一切的凄凉。‎ ‎⑥在这辉煌的仪式中,它开始奢侈,它有了一种本能的发自生命本体的挥霍欲。一夜之间就把全部流动着嫩绿汁液的叶子铸成金币,挥撒,或者挂满树枝,叮当作响,掷地有声。‎ ‎⑦谁又肯躬身趋前拾起它们呢?在这样豪华慷慨的馈赠面前,人表现得冷漠而又高傲。‎ ‎⑧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子。她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斓的,宛如树的大鸟身上落下的一根羽毛。她透过这片叶子去看太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向你展示了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染,经络优美。“呀!”那女孩子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 ‎⑨还有一个老人,一个瘦老头,他用扫帚扫院子,结果扫起了一堆落叶。他在旁边坐下来吸烟,顺手用火柴引着了那堆落叶,看不见火焰,却有一股灰蓝色的烟从叶缝间流泻出来。这是那样一种烟,焚香似的烟,细流轻绕,柔纱舒卷,白发长须似地飘出一股佛家思绪。这思想带着一股特殊的香味,黄叶慢慢燃烧涅磐的香味,醒人鼻脑。老人吸着这两种烟,精神和肉体都有了某种休憩栖息的愉悦。‎ ‎⑩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 16‎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当然没有。它作为自然的无言的儿子,作为季节的使者和土地的旗帜,不准备躲避或迁徙,这是它的天职。‎ 当我们在原野上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哪怕是远远地,只看见团团的、兀然出现在地面上的影子,我们也会感到这是自然赐给我们的一番美意。当然随之我们就会遗憾太少,要是更多一些该多好,要是有一片森林该多好!但是毕竟是因为有了这几棵树才引起我们内心更大的奢望。‎ 对森林的奢望,是每个人对远古生活本能的回忆和依恋。‎ 荒野是那么寥廓;‎ 荒野上的道路是那么漫长;‎ 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兽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 但是时间被人利用了;‎ 时间使人成了最强大的;‎ 人类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复了。我只是觉得,树在中国北方像流窜深山的小股残匪一样悲惨。‎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 ‎(节选自《周涛散文·伊犁秋天的札记》,有改动)‎ ‎14. 认真阅读文章,用词语概括“秋光里的黄金树”的特点。‎ ‎15. 文中第⑩段划线句“这一刻就会消失”中的“这一刻”指代什么?为什么会消失?联系全文分析作者此时的情感。‎ ‎16. 分析第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17. 本文文尾有一句“对树充满敬意”,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从生命或自然方面写出你的理解。‎ 16‎ ‎【答案】14. 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姿式高雅优美;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 ‎ ‎15. “这一刻”指代“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此时,作者既有因黄金树“辉煌”“成熟”的一种自豪,也有因下一刻就会消失的忧伤和遗憾。 ‎ ‎16. 文中的含义是如果人类用科学复制一棵“真正”的树,那将时十分荒唐可笑的“科学”。表达了作者对人类不尊重自然,试图用“科学”解决自然问题的担忧、愤怒和谴责。 ‎ ‎17. 示例:树也是有生命的,它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感情表达,我们人类应该把它们当作是有生命的精灵,给予他们应有的呵护、尊重,和他们和睦相处,完美融合。‎ ‎【解析】‎ ‎14. 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能轻松提炼出问题的答案,注意分条进行概括。‎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 ‎15. 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然后通读句子,视句意的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不难看出,“这一刻”指的就是上文所说的“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由于秋天的到来,树的辉煌即将结束,美丽将会消失,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滑稽”形容言语、动作使人发笑,用在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破坏环境行为的谴责,他认为砍伐掉最后一棵树后再用“科学”来复制树的行为是荒唐可笑的。‎ ‎17.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尊重树木等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伤害它们,要与它们和谐相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翻开动漫书还要关上 16‎ ‎“翻开动漫书要关上”这话的第一层含义,即读书要有选择。我们不反对俗文化,但特别强调要读经典,什么才叫经典呢?圣洁的、美感的、雅致的、庄重的、忧郁的、悲悯的东西,使是经典。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便是经典。经典常常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经典走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时留下的足迹,也就是说,它们穿越过也正穿越着时间和空间。当然,语文教材的文章是经典,教育部规定的30部中学生必读书是经典。阅读经典,是为了体会人类生命深处的共鸣,思想深处的结晶。阅读经典,是为了传承民族文化,阅读经典,是为了鼓舞我们的智慧和心灵。‎ 那么,什么又不叫经典呢?卡通书和动漫书大约不叫经典。当红影视明星写的书不是经典。正吵得火爆的书难成经典。而据说一读就可变得聪明成为天才考到高分,这样的书肯定不是经典。同学们却偏爱读这些书,也不能全怪同学们,社会是这么浮躁和功利。文化也要快餐,道德也要速成,这是急功近利的毛病,是脚痛医脚的错误。思想贫乏、情感苍白,几乎是人文上的不治之症,是癌症;词不达意、语言千瘪,终将成为同学们发展道路上跨不过的铁门槛!‎ 所以,要读经典,要宁静而从容的阅读,要沉醉而投入的阅读。“翻开动漫书要关上”第二层含义就是,确保读书的充裕时间和安宁心境。媒体的多元和出版业的发达,有时也是坏事。我们的眼球和脑半球常常被换来换去的频道控制了,或者,是网站,是卡通动漫书,是时尚的花花绿绿的书。我们消遣,感到快捷和轻松,却也感到乏味和无聊,轻浮和浅薄。所以,打开电视还要记得关上,开机上网还要记得关上,翻开动漫书还要关上。于是,读书就有了时间和空间,有了心境和氛围。我常常怀想一些境界,像叶灵风在《书斋趣味》中说的,“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子上翻着白天买来的新书,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像冰心女士在《寄小读者》中说的,“夜渐长了,正是读书的好时候。愿隔着地球,和你们一同在晚餐后用功”。像林语堂先生说的,“或在暮春之夕,与你们的爱人,携手同行,共到野外读《离骚》《诗经》;或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哲学经济诗文,十数本狼籍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取之,取而读之”。我自己也常常庆幸,自己少年时双手不是操作遥控和鼠标,而是翻开发黄或洁白的书页,行走在唐诗深处,融化在宋词里边,曾在《三国演义》里金戈铁马,曾在《红楼梦》中陨泪齿怀。‎ 以上,我谈的是要读经典和宁静读书的问题。‎ 同学们,人间的第一等好事就是读书。阅读经典,宁静读书,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我们不负读书,读书终将不负我们。‎ ‎(选自《诗文选粹》有删改)‎ ‎18. 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翻开动漫书要关上》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16‎ ‎19. 在文中作者用了三个名人的话来论证,这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0.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划线句“我们不负读书,读书终将不负我们”的理解。‎ ‎21. 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18. 标题在文中有两个含义:① 读书要有选择。 ②确保读书的充裕时间和安宁心境。 ‎ ‎19. 道理论证。文章引用名人的话,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更易于使读者信服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 ‎20. 我们用心的读好书,好读书,我们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收获很多东西。比如知识,素养,高尚的情操,语言的能力,写作的能力等等。 ‎ ‎21. 文章论述思路简单清晰。开篇用“第一层意思”直接进入第一个分论点的论述;然后用“第二层含义就是”引入第二个分论点的论述。最后小结全文。‎ ‎【解析】‎ ‎18. 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把文章标题和中心论点联系起来。文中的“第一层含义”“第二层含义”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翻开动漫书要关上’这话的第一层含义,即读书要有选择”“‘翻开动漫书要关上’第二层含义就是,确保读书的充裕时间和安宁心境”就是问题的答案,摘抄下来即可。‎ ‎19. 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引用名言属于道理论证,因为名言具有权威性,会使论证更加有力。‎ ‎20. 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我们不负读书”指的是要精心选择、认真阅读经典书籍;“读书终将不负我们”指的是读书将会提高我们的素质,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收获。‎ ‎21.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文章开头提出了“读书要有选择”的分论点,第三自然段提出了第二个分论点,即“确保读书的充裕时间和安宁心境”,文末用“阅读经典,宁静读书”进行总结。‎ 六、诗歌签赏 阅读《鲁山山行》,按要求回答问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16‎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22. 这首诗描写的是何时的景色?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23. 这首诗的尾联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22. 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深秋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行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 ‎ ‎23. 尾联巧妙的运用了设问手法,写出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语境,移步换景,一幅原生态的画面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 ‎【解析】‎ ‎2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颈联通过“熊升树”“鹿饮溪”进一步描写山野景物,用“霜落”一词点明了山行的节令——秋季。因为秋天才有霜,霜冻使得树叶都落光了,山中的树木一棵棵都光秃秃的,才会产生“林空”的感觉。‎ ‎23. 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产生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自问自答,这是设问的修辞方法,抒发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七、名著阅读及语言运用 ‎24. 名著阅读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跳了过去。后者,也就是那只螳螂,立刻表现出异常愤怒的态度。接着,反应十分迅速地做出了一种让人感到特别诧异的姿势,使得那只本来什么也不怕的小螳虫,此时此刻也充满了恐惧感。‎ 以上文字节选自_______(国籍)_____(人名)的《______》,该书被誉为“___”。‎ ‎【答案】 (1). 法国 (2). 法布尔 (3). 昆虫记 (4). 昆虫的史诗 ‎【解析】这是一道名著阅读试题,考查的名著的文学常识。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从“灰颜色的虫”“那只螳螂”可知文段出自法布尔的《昆虫记》。法布尔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16‎ ‎25. 西昌市很多单位和小区都配有废旧衣物回收箱,经调查情况如下图:‎ 请认真读图,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该图的主要信息(不得出现数字)。‎ ‎【答案】示例:西昌废旧衣物的处理观念有待改变,居民仍以当垃圾扔为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表格转换成文字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表格中的文字和数据,结合表格的内容,即可得出结论。注意,一般不能出现表格中的数据。几组数据并列,要考虑有没有比较的意味。从图表中可以明显看到,把废旧衣物“当垃圾扔掉”的人数较多,由此可知这一现象的普遍,所以需要改变人们的观念。‎ ‎26. 综合·探究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大型文化益智节目。该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和欣赏,带动全员重温学过的古诗词,从古文化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材料二: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中,上海复旦附中16岁女生武亦妹最后胜出。对于古诗文她是发自内心喜欢,中央民大副教授蒙受评价武亦姝:“诗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心里去的,她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材料三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热播,激起了民众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王白云:在诗词大会上,比的并不是对诗词美的感受和品味,而是九宫格、干扰项,在语文老师眼里,简直就是一场标准化考试。‎ 网友Q爱谁谁: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不赞成以这种方式来接触理解古诗词。‎ ‎(1)读完以上材料,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2)《中国诗词大会》在传承中国文化方面不失为一档好的节目,但仍有网友不赞成以这种方式来接触理解古诗词,如果让你来设计,你会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方法?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 (2)示例: 我会加入诗词的理解运用环节,这样既有朗读、背诵,又有理解运用。运用中可以使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彰显和升华;继承中发扬,才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化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从“从古文化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激起了民众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在语文老师眼里,简直就是一场标准化考试”“我不赞成以这种方式来接触理解古诗词”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看法不一,各执己见。(2)本题考查学生提出建议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所提建议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所提出的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此题可以围绕“理解诗词意境,品味诗词之美”来提建议,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才可以继承诗词中的精华部分。‎ 16‎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