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复习篇】
同学们,一学期结束了,你学过的知识还记得吗?试试吧!
【我认真,我会填】
1.3千米 =( )米 6500千克 =( )吨( )千克
6米 = ( )分米 45毫米 = ( )厘米( )毫米
3吨 = ( )千克 7000米 = ( )千米
120分 =( )时 5000千克+3000千克 = ( )吨
2.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 一支牙膏长15( ) ② 一个苹果重120( )
③ 一张床长2( ) ④ 火车每小时行180( )
⑤ 一块橡皮重5( ) ⑥一袋面粉重25( )
3.( )里最大能填几。
6 ×( )﹤ 5 0 ( )× 7 ﹤ 2 5 ( )× 9 ﹤ 5 2
4.△÷6=8……☆中,☆最大是( ),△是( )。
5.一个数除以6,商是8,余数最大是( ),此时这个数是( ) 。
6. A、B、C、D 四人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人之间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进行( )场比赛。
7.在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
8.有29个球,每个盒子装4个球,装完这些球要( )个盒子。
评价:涂星
学生评价
父母评价
作业完成情况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数学
一、火眼金睛辨真伪—— 对的在( )里打“√”,错的打“×”
1.小刚体重80克。 ( )
2.用两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两个正方形周长的和。( )
3.在装有红、黄、白乒乓球的袋子里,可能会摸出绿色乒乓球。( )
4.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 )
5.1千克棉花比1千克铁轻。 ( )
二、左挑右选出真知——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一位数(0除外)乘三位数的积是( )。
A.四位数 B.三位数 C.三位数或四位数
2.两个正方形的周长( )。
A.一定相等 B.可能相等 C.一定不相等
3. 一张大人床长( )
A. 20分米 B. 20厘米 C. 20米
4.盒子里有10粒白棋,2粒黑棋,摸到( )的可能性大。
A.黑棋 B.白棋 C.红棋
5.□96是一个三位数,□96×6的积最接近3000,□是( )。
A.3 B.4 C.5
6.把四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是( )。
A、10厘米 B、8厘米 C、12厘米
7.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是5,商是6,被除数最大是( )。
A、30 B、34 C、35
8. 6.6个是,再添上( )个就是1。
A、2 B、3 C、5
评价:涂星
学生评价
父母评价
作业完成情况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培根
数学
1.直接写得数
694×7≈ 243÷3≈ 306×8≈
0÷9= 210×4= 720÷9=
2100÷3= 5×100= 180÷9 =
500×6 = 36÷2= 8×50=
800÷4 = 51÷3= 600÷6=
2.用竖式计算(带☆要验算)
245÷3= 187×9= 520÷5=
234÷9= 129÷7= 269×4=
☆89×6= ☆356÷8= ☆846÷6=
评价:涂星
学生评价
父母评价
作业完成情况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培根
数学
一、脱式计算。
456-45÷9 280×7-942
854÷(56-49) 64×7÷4
150+50× 47 96÷4×25
二、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评价:涂星
学生评价
父母评价
作业完成情况
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结其中一根线,到最后我们最终无法弄断它。——梅茵
【实践篇】
尊敬的家长:
本学期数学学习了“克和千克”这一单元,为了让你的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的建立,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也为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请在寒假期间和您的孩子一起完成下面的实践作业。完成的请在每一项后面打“√”。
1.称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 )
2.称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再数一数有( )个。 ( )
3.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妈妈拎一拎,看看你能拎起几千克重的菜? ( )
物品
重量
( )千克
( )千克
( )千克
( )千克
( )千克
你能拎起 千克重的菜。
4.到超市看一看,哪些袋装食品是用克作单位的,各是多少克?哪些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各是多少千克? ( )
用克作单位的
用千克作单位的
物品名称
重量
物品名称
重量
( )克
( )千克
( )克
( )千克
( )克
( )千克
( )克
( )千克
( )克
( )千克
( )克
( )千克
评价:涂星
学生评价
父母评价
作业完成情况
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就是最差的主人。——艾门斯
【启迪篇】
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叔叔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叔叔喊三十八号吗?
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他一摸口袋,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
陈景润进了图书馆,真好比掉进了蜜糖罐,怎么也舍不得离开。
1.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呢?分享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一听。
2.你还知道哪些数学家的故事呢?准备一下,开学后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评价:涂星
学生评价
父母评价
作业完成情况
习惯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会变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奥古斯丁
数学
【预习篇】
新学期会学习很多有趣的知识,课前的预习会让你学习轻松不少哦!
请你预习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完成以下练习。
一、口算我最棒。
250÷5= 420÷6= 140÷7= 96÷3=
400÷8= 930÷3= 0÷8= 216÷3=
70×9= 84÷4= 480÷8= 200÷5=
210×3= 300÷5= 540÷6= 66÷6=
0×8÷9= 70+0÷6= 906÷3= 80×5=
二、我会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82÷4= 162÷7= 754÷5=
三、脱式计算。
474÷(2×3) 494-637÷7
评价:涂星
学生评价
父母评价
作业完成情况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数学
解决问题
1.一篇文章有400个字,李老师平均每分钟打43个字。9分钟能打完吗?
2.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华沿操场的边跑3圈,跑了多少米?
3.某个旅游景点,游客每6人乘坐一辆游览车,一共有408辆游览车,可以同时供多少人参观?
4.小红每分钟跳绳65下,小明每分钟跳的比小红的3倍少16下,小明每分钟跳多少下?
5.学校图书馆有4个书架,平均每个书架上放书360本,把这些书平均分给6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
评价:涂星
学生评价
父母评价
作业完成情况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数学
请你预习三年级数学下册:对称,完成以下练习。
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画“√”。
2.图中的图形中是常见的安全标记,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3.找出下面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并且有两条对称轴的是( )
4.右图是从镜中看到的一串数字,这串数字应为 .
评价:涂星
学生评价
父母评价
作业完成情况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数学
请你预习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完成以下练习。
1.一年有( )个月,其中(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有31天,( )月、( )月、( )月、( )月有( )天。
2.9月1日前1天是( )月( )日。
3.观察今年的年历,填一填:
(1)二、三、四月一共有( )天。
(2)( )月( )日是儿童节,这天是星期( )。
(3)( )月( )日是教师节,这个月有( )天。
(4)( )月( )日是国庆节,这个月有( )个星期零( )天。
(5)你的生日是( )月( )日,是星期( )。
(6)今年共有( )天,是( )年。
4.读一读珍惜时间的格言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5.你还知道珍惜时间的格言
评价:涂星
学生评价
父母评价
作业完成情况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祝福语
愉快的寒假就要结束了,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你肯定收到了很多祝福,也送出了好多祝福。
在这里,老师首先祝贺你长大了一岁,新学期里要好好学习,天天进步!还祝福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你肯定也有很多祝福语想对家长说,家长也有很多祝福语对你说,你也一定会满怀信心的迎接新学期的到来,那就请你一吐为快吧!
孩子对家长的祝 福
家长对孩子的祝 福
新学期
的打算
·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 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