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要点(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届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要点(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预热 专题3 文言句式要点 常见文言句式 高考对文言句式不单独命制考题,往往将其隐含在翻译题目中考查。这种隐性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各种文言句式,迅速准确解答题目。本部分我们将细致讲解《考试说明》规定的文言句式的表现形式,各种句式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并借助课文中的熟悉例句帮助考生理解和掌握,为解答翻译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判断句 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在判断判断句时,首先看其标志。‎ 类 型 例 句 ‎“……者……也”句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者”“者也”句 ‎①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小石潭记》)‎ ‎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也”字句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无标志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臣本布衣。(《出师表》)‎ ‎③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 ‎“为”字句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用“乃、即、则、皆、必”等表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 ‎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 ‎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 ‎“是”字句 ‎①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②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 ‎ 其次,对无标志判断句,要看其谓语是不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秦,虎狼之国”,“秦”是名词,“虎狼之国”是名词性短语,对主语“秦”作出判断。‎ 判断句翻译时一般要译成“是”或“不是”。当用副词加强判断时,翻译中应把副词的基本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是”,如“必”“亦”“即”“诚”“皆”“则”“素”“乃”可以依次译成“一定是”“也是”“便是”“确实是”“都是”“原来是”“本来是”“就是”。‎ 典例一: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刘备天下枭雄 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答案】C ‎【解析】‎ A项, 是“……者……也”表判断的判断句;B项,是无标志判断句;C项,是一般句式;D项,是“者也”表判断的判断句。‎ 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所以此类句子翻译时必须注意关键词,翻译成“被”的意思的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形式:‎ 类 型 例 句 ‎“于”字句:‎ 谓语+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 ‎“见”字句:‎ 见+谓语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受”字句:‎ 受+谓语+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为”字句:‎ 为+动词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②既自以心为形役。(《归去来兮辞 并序》)‎ ‎“为……所”‎ ‎“为所”句 ‎①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被”字句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无标志句 ‎①感斯人言。(《琵琶行》)‎ ‎②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典例二: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B.帝感其诚 C.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 D.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答案】D ‎【解析】‎ A项,“被”表被动的被动句;B项,无标志被动句;C项,“为……所”表被动的被动句;D项,“于”为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可不译,不表被动。‎ 省略句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翻译此类句子需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 省略句的主要五种形式 类 型 例 句 省略主语 ‎①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承前省略主语)‎ ‎②(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蒙后省略主语)‎ ‎③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对话省略主语)‎ 省略谓语 ‎①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②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蒙后省略谓语)‎ 省略宾语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省略动词宾语)‎ ‎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省略介词宾语)‎ 省略介词 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 省略兼语 使(之)快弹数曲。(《琵琶行》)‎ 典例三:下列各句中,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A.拔剑撞而破之 B.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D.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答案】 C ‎【解析】A项,“撞”后省略动词宾语“之”,“之”代指“玉斗”;B项,“使”后省略兼语“之”,“之”代指“蔺相如”;C项,没有省略现象;D项,“为”后省略介词宾语“之”,“之”代指“赵王”。‎ 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谓语动词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翻译时需调整提前宾语到动词后。‎ 常见的三种类型 类 型 例 句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 ‎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②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②秦人不暇自哀。(《阿房宫赋》)‎ 用“之”或“是”为标志,强调宾语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②唯利是图(成语)‎ 典例四: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D项,①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 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翻译时需察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 五种定语后置句的形式 类 型 例 句 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作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定语放在中心语后,中间用“之”作为标志词,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马之千里者。(《马说》)‎ 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量)词”。‎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符合上述格式的句子都是定语后置句,只有强调和突出定语的句子,才有可能是定语后置句。‎ 典例五: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苟以天下之大 ‎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铸金人十二 ‎ D.夫晋,何厌之有 ‎【答案】D ‎【解析】D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其中C项为数量短语后置。‎ ‎ ‎ 状语后置句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作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结构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面作补语。翻译时,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所以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翻译句子时需分析句子结构,调整状语到动词前。‎ 状语后置句的三种形式 类 型 例 句 用“于”字构成介词结构 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用“以”字构成介词结构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用“乎”字构成介词结构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典例六:下列各句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答案】 C ‎【解析】 C项,“于”应译为“到”。‎ 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非常有帮助。‎ ‎(一)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奈何?奈……何?‎ 怎么办?把……怎么办?怎么?为什么?‎ 何如?‎ 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何以……?‎ 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 何所……?‎ 所……的是什么?‎ 如……何?‎ 对……怎么办?‎ 孰与……,与……孰?‎ 跟……比较,哪一个……?‎ 与……相比,谁更……?‎ 何故?‎ 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二)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 ‎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何……哉(也)?‎ 怎么能……呢?‎ 何……为?‎ 为什么要……呢?‎ 还要……干什么呢?‎ 何……之有?‎ 有什么……呢?怎么能……呢?‎ 如之何……?‎ 怎么能……呢?‎ 岂(其)……哉(乎、耶、邪)?‎ 哪里……呢?难道……吗?‎ 怎么……呢?‎ 庸……乎?‎ 安……哉(乎)?‎ 哪里……呢?怎么……呢?‎ 不亦……乎?‎ 不是……吗?‎ ‎……非……欤?‎ ‎……不是……吗?‎ 顾……哉?‎ 难道……吗?‎ 岂独……耶(乎、哉)?‎ 难道……吗?‎ ‎(三)表示感叹的固定句式 ‎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何其 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 直……耳 只不过……罢了 惟……耳 只是……罢了 ‎(四)表示揣度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无乃……乎(与)?‎ 恐怕……吧?只怕……吧?‎ 得无……耶?得无……乎?‎ 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吗?‎ 其……欤?‎ 岂不是……么?‎ ‎……庶几……与(欤)?‎ ‎……或许……吧?‎ ‎(五)表示选择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与其……,孰若……?‎ 与其……,不如……?‎ 其……邪(耶),其……邪(耶)?‎ 是……呢,还是……呢?‎ ‎(六)表陈述语气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无以、无从 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 有所……‎ 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 无所……‎ 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 比及 等到……的时候 ‎(七)表假设关系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诚……则……‎ 如果……那么(就)……‎ 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八)表转折关系的固定句式 ‎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然而 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虽然 虽然这样,(但),即使如此 ‎(九)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 ‎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何乃 怎么这样 既……又……‎ 又……又……‎ 且夫 再说,而且 是故 所以,因此 是以 所以,因此,因而 所谓 所说的,所认为的 未尝 从来没有,不曾 何者、何则 为什么呢?‎ 谓之 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作 所以 ‎……的原因,之所以……;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 以故,以……故 所以,因为……的缘故 以……为……‎ 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作……,把……作(为)……‎ 以为 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 ‎……之谓 叫作,就是,才算;这就叫作;就是,说的就是 至于 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 典例七: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渺渺兮予怀 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谁可使者 D.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答案】D ‎【解析】 D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其余三项为谓语前置句。A项,应为“予怀渺渺”。B项,应为“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安在”,C项,应为“可使者谁”。‎ 对点练习 ‎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知扬州。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注】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选自《宋史·刘敞传》)‎ ‎【注】 傅致:罗织。‎ 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译文:‎ ‎【答案】 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伸冤,才敢告知真相,原来杀人的,是姓陈的富人。‎ ‎【解析】“为己直”,结合语境翻译为“为自己伸冤”;“乃”,才;“……者,……也”是判断句。‎ ‎【参考译文】‎ 刘敞,字原父。考中庆历年间进士,殿试获得第一名。做扬州知州。天长县审问王甲杀人一案,案件已经审结,刘敞见到王甲并体察到了他的冤情,王甲害怕官吏,不敢自白冤情。刘敞把这一案件交给户曹杜诱(重新审理),杜诱不但不能为王甲平反,反而罗织罪证使案件更不可破。将判决关押,刘敞说:“王甲是冤枉的。”亲自查究讯问这一案件。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伸冤,才敢告知真相,原来杀人的,是姓陈的富人。这件事被相互传告,人们认为刘敞明智如神。‎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诏以立(指传主赵立)守楚州。……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指盗贼首领)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节选自《宋史·赵立传》)‎ 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译文:‎ ‎【答案】 ‎ 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 ‎【解析】‎ ‎“窟穴”是名词用作动词,建造巢穴;“绝”是副词,坚决;“与”后省略了“之”字;“梗”是阻塞的意思。‎ ‎【参考译文】‎ 皇帝下令让赵立守卫楚州。……承州、楚州之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个湖泊,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擢明经。肃宗幸彭原,上书行在,拜秘书省校书郎,待制翰林。‎ 大历中,李涵持节送崇徽公主于回纥,署晋判官。回纥恃有功,见使者倨,因问:“岁市马而唐归我贿不足,何也?”涵惧,未及对,数目晋,晋曰:“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诸戎以我之尔与也,莫敢确。尔父子宁,畜马蕃,非我则谁使!”众皆南面拜,不敢有言。‎ 德宗立,出为华州刺史。朱泚反,遣兵攻之,晋弃华走行在。改国子祭酒,宣慰恒州。反至河中而李怀光反,晋说之曰:“朱泚为臣而倍其君,苟得志,于公何有?且公位太尉,泚虽宠公,亦无以加。彼不能事君,能以臣事公乎?公能事彼,而有不能事君乎?”怀光喜且泣,故怀光虽偃蹇,亦不助泚。‎ 帝还京师,改尚书左丞。是时,右丞元琇为宰相韩滉排笮①得罪,滉势振朝廷。晋见宰相,诵元琇非罪,士大夫壮其节。贞元五年,方窦参得君,裁可大事不关咨晋,晋循谨无所驳异。参欲以其侄申为吏部侍郎,讽晋以闻。帝怒曰:“无乃参迫卿为之邪?”帝问参过失,晋无敢隐,由是参罢宰相。晋惶恐,上疏固辞位。九年,罢为礼部尚书。‎ 会宣武②李万荣病且死,诏为宣武节度副使,知节度事。万荣死,邓惟恭总其军。晋受命,不召兵,惟幕府驺傔③从之,即日上道。至郑,逆者不至,人劝止以观便宜,晋不听,直造汴。及郊,惟恭始出迎谒。既入,即委以军政,无所改更,众服晋有体,莫测其谋。惟恭结大将重晏等谋乱,晋觉之,杀其党,械送惟恭京师。晋在军凡五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恭惠。‎ ‎(节选自 《新唐书》)‎ ‎【注】①排笮:排挤。 ②宣武:今开封。此时李万荣担任宣武节度使。③驺傔:骑马驾车的侍从差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B. 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C. 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D. 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尔反用是望我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是汉代察举中最重要的特科之一。明经就是通晓经学。秦朝就有此科,到汉代地位开始突出。‎ B. 国子祭酒,是古代学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C. 唐初设翰林院,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分为翰林院和翰林学士院。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令的机构。‎ D. 礼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长官为礼部侍郎,副长官为礼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董晋处事得法,于国有功。德宗时,李怀光谋反,董晋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李怀光没有帮助谋反的朱泚;邓惟恭图谋造反,董晋发觉后,杀了其党羽,将邓惟恭押送到京城。‎ B. 董晋胆大沉稳,细心善察。董晋接受宣武节度副大使任命后,没有召集军队,只带领侍从差役赴任。到达宣武军后,他以静制动,当他察觉邓惟恭勾结他人图谋作乱时,制服了邓惟恭。‎ C. 董晋据理力争,不辱使命。董晋跟随李涵护送崇徽公主到回纥时,回纥依仗功劳责怪唐朝给他们的财物少,李涵很害怕,而董晋驳斥了回纥,让回纥人理屈词穷。‎ D. 董晋不畏权势,敢于直言。德宗时,韩滉权倾朝野,董晋没有因他权势大而畏惧,而是在他面前陈述右丞相元琇没有罪过;也是在董晋的主动揭发下,另一位宰相窦参被罢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反至河中而李怀光反,晋说之曰:“朱泚为臣而倍其君,苟得志,于公何有?”‎ ‎(2)参欲以其侄申为吏部侍郎,讽晋以闻。帝怒曰:“无乃参迫卿为之邪?”‎ ‎【答案】‎ ‎1.C ‎2.D ‎3.D ‎4.(1)(董晋) 返程走到河中时李怀光谋反,董晋劝他说道:“朱泚身为臣子却背叛他的国君,如果他得志了,对你有什么好处呢?”‎ ‎(2)窦参想让他的侄子窦申担任吏部侍郎,暗示董晋将此事上奏给皇上。皇上愤怒地说:“恐怕是窦参逼迫你做这件事的吧?”‎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多”应该是修饰“赐”,“乎”是句末语气词,后面要断开,排除A项、B项、D 项。句意:大唐并非没有马才与你们做买卖,给你们的赏赐不是已经很多了吗?你们的马每年送来五次,而边地有关部门已按数偿还你们钱财。天子没有忘记你们的功劳,下令官吏不得过问,你们反而因此怨恨大唐吗?‎ ‎2.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D项,长官是礼部尚书,副长官为侍郎。礼部侍郎,礼部副长官,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明代正三品,清代为从二品。‎ ‎3.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D项,“主动揭发”错,原文为“帝问参过失,晋无敢隐,由是参罢宰相”,并非董晋主动揭发,而是皇帝询问,董晋不敢隐瞒。‎ ‎4.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说”译为劝说,“倍”译为背叛,“苟”译为如果,“何有”译为有什么好处呢。(2)固定人名字保留,“欲”译为想,“讽”译为暗示,“闻”译为使……知道(使动用法)。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参考译文:‎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明经科殿试及第。肃宗驾临彭原,董晋到那里上书,被授官秘书省校书郎,在翰林院担任待制。‎ 大历年间,李涵奉命护送崇徽公主到回纥出嫁,委任董晋为判官。回纥依仗有功劳,见到使者很是傲慢,于是问道:“唐每年买马,可是给我们的财物却不足,为什么呢?”李涵害怕,不能及时回答,多次给董晋使眼色,董晋说:“大唐并非没有马才与你们做买卖,给你们的赏赐不是已经很多了吗?你们的马每年送来五次,而边地有关部门已按数偿还你们钱财。天子没有忘记你们的功劳,下令官吏不得过问,你们反而因此怨恨大唐吗?诸戎以为大唐与你们结交,不敢来与你们较量。你父亲子宁,马畜兴旺,不是大唐是谁让你们这样的!”回纥众人面向南跪拜,不敢再有怨言。‎ 德宗即位,董晋出任华州刺史。朱泚谋反,派兵攻打华州,董晋放弃华州奔逃到皇上所在地。改任为国子祭酒,到恒州宣扬政令,安抚百姓。返程走到河中时李怀光谋反,董晋劝他说道:“朱泚身为臣子却背叛他的国君,如果他得志了,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况且您已位居太尉,朱泚即使信任您,您的地位也不会再高了.他不能侍奉君主,能以臣子的身份侍奉您吗?您能侍奉他,却不能侍奉君主的呢?”李怀光又喜又悲,所以李怀光虽然高傲,也没有帮助朱泚。‎ 圣驾返回京师后,改任董晋为尚书左丞。这时,尚书右丞元琇被宰相韩滉排挤而获罪,韩滉威震朝廷。董晋拜见宰相,陈述元琇无罪,士大夫赞赏他有气节。贞元五年,窦参正得君主的信任重用,裁断大事不征询董晋的意见,董晋遵循恭敬没有不同意见。窦参想让他的侄子窦申担任吏部侍郎,暗示董晋将此事上奏给皇上。皇上愤怒地说:“恐怕是窦参逼迫你做这件事的吧?”皇上询问窦参的过失,董晋不敢隐瞒,因此窦参被罢免宰相之职。董晋害怕,呈上奏疏坚决辞职。贞元九年董晋被罢免原职,担任礼部尚书。‎ 恰逢宣武节度使李万荣病重,朝廷便任命董晋为宣武军节度副使,管理节度使事。李万荣去世,邓惟恭总领宣武军.董晋受命之后,没有召集军队,只率领侍从差役,当日前往赴任。到郑州后,迎接的人没有来,有人劝说他停下来见机行事,董晋没有听从这个建议,直接到达汴州。到达郊外,邓惟恭才出来迎接拜见。进入汴州城后,董晋把军政要务交付邓惟恭掌管,没有什么变更的,大家都佩服董晋做事得体,却猜不出他的计谋。邓惟恭勾结大将重晏等人图谋叛乱,董晋察觉此事,诛杀他的党羽,将邓惟恭押送到京。董晋在宣武军中共五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傅,谥恭惠。‎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