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 “齐物”,有的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有的主张“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明确提出上述思想观点的学派有
①道家学派 ②斯多亚学派 ③儒家学派 ④智者学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考古,常常会与盗墓、寻宝等词混淆,却有本质的不同。专业考古,多了时空的神秘感,少了几分恐怖。在当代埃及,木乃伊法老“复活”,古埃及文明“重现人间”,尘封的历史谜团被解开,皆因考古学技术的日渐成熟。而在中国,“探宝”和“寻秘”仍是人们印象中的“考古”。那一堆堆破土而出的宝藏,似乎也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历史。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探宝”和“寻秘”就是考古 B.“探宝”和“寻秘”不能发现历史
C.考古是证实历史的最有效手段 D.“探宝”和考古都是历史研究的途径
14.以下关于古代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说法正确的是
A.秦在岭南置郡标志着该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
B.唐朝的道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
C.宣政院是加强对西藏、新疆、青海地区管辖的中央官署
D.理藩院是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地位相当于宰相
15.《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为作务(手工业)及官府市,受钱必辄入其钱缿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者赀(罚)一甲(铠甲)。”右图所示为“钱缿”。从该题图文不能得出的信息有:
①这个“钱缿”可能是陶器
②竹简上的文字字体是楷书
③当时已经出现了民间集市
④政府对市的监管相当严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朱(朱熹)陆(陆九渊)“鹅湖之会”开启了“朱陆异同”的争辩,其共同主旨包括:
①道问学 ②植纲常 ③扶名教 ④宗孔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7.右图女子旗袍的变化表明
A.旗袍是新潮女性的永恒时尚
B.服饰有较强的政治色彩
C.当今服饰复古潮流已非常普遍
D.旗袍在突破创新中诠释崭新的时尚
18.从1894年中状元,到1926年在破产风波中凄然弃世,张謇这三十余年可谓生活在政治极其让人失望的年代,他尝说,“我知道,我们政府绝无希望,只有我自己在可能范围内,得尺得寸,尽可能的心而已。”让张謇感到失望的根源是
A.历届政府推行压制剥削的政策
B.帝国主义加紧对华的资本输出
C.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社会性质
D.广大民众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19.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的土墙上残留着革命时代的标语:“消灭新旧军阀战争!”“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红旗飘扬高举起,白匪土豪大恐慌。”这种历史场景出现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0.2015年9月3日的大阅兵引起了小明的历史兴趣,以下是他对阅兵四个英模方阵的解说词,解说正确的是
选项
英模方阵
解说
A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方队
平型关大捷是新四军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
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
在华中举行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C
“东北抗联”英模部队方队
中国共产党联合各路抗日武装组成的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D
“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
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使敌后战场的作用取代正面战场
21.以下苏联(俄)领导人的言论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玉米能够使农庄像插了翅膀一样飞腾起来
②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③延缓速度就是落后
④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22.下图黑色圆点标注区域为某国际组织的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A.1946年的联合国
B.2001年的亚太经合组织
C.1955年的北约
D.1948年的关贸总协定
23.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网络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
B.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C.1990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D.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城镇
38.(26分)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上与海上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劲的激素和新的活力。然而,时至明清之交,绵延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已经步入衰世,不仅丧失了汉唐王朝的恢宏气度,就连宋元时代的精明眼光也不复存在。封建统治者所关心的,已经不是如何向外开拓,而是兢兢于闭关自守。
——王翔《对外贸易与中国丝绸业的近代化》
材料二 这次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 “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被后人誉为 “首次被发展中国家宣布进行南南合作的会议”,其意义不仅体现于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上更是意义深远,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通过此次会议,在非洲大陆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沐涛《再论现代中非关系》
材料三 当世界走进中国时,曾因地理条件所限,长期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中国,作出了激烈抵抗,历经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才得以恢复并确保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古老国度在不断适应国际化冲击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并因此思路越来越清晰,心态越来越平和。
——顾骏教授在上海大学的演讲《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1)阅读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简要叙述从汉至元中国走向世界的基本内容。并分析明清统治者“兢兢于闭关自守”的影响。(10分)
(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20世纪50-70年代的史实,概括这次会议对新中国对外关系和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8分)
(3)阅读材料三,分别指出“世界走进中国”和“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的开始标志。从政治和经济角度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8分)
39.(26分)德国是一个矛盾的德国,让人充满了神秘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称义及随之而来的全部拯救只有因信,因为称义和得救都赖上帝的怜悯,这点只有在信的行动中才能领受。人的伦理性活动的“善行”在此无任何地位。它们既不会给我们带来拯救,也不会为我们保住拯救。只有因信,才能使我们保持永生。
——(德)保罗·阿尔托依兹《马丁·路德的神学》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后,德国向世人表现出另一种神秘性,即像一只不死的火凤凰,两次遭到严惩,但两次涅槃,两次崛起,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在欧洲联合的大框架下,德国似乎找到了发展的正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完成统一,在统一中进一步发展,在联合起来的欧洲联盟中与其他大国一起充当着领头羊。
——郑寅达 《德国史》
材料三
由于英国、法国及其欧洲大陆盟国坚持维护现状,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努力要求改变现状,因五年计划而变得强大起来的苏联在国际事务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而出现了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三方力量的相互影响,解释了20世纪30年代一再发生的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爆发的原因。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德国法西斯努力要求改变现状的角度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20世纪30年代大国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分析。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神学的核心思想及实质,并分析由该思想引发的政治运动对西方人文精神发展所起的作用。(10分)
(2)联系所学知识,列举二战后德国崛起进程中的三例重大历史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9分,每例只列事件,得1分)
(3)阅读材料三,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史实扼要论述。(7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历史
12―16:ADACB 17―21:DCBCB 22―23:DC
38.(1)基本内容:汉代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唐宋以来,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这条对外贸易线路被称为“瓷路”;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参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每点2分,共6分)
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4分)
(2)万隆会议(2分)
影响:新中国打开中非交往的新局面,形成与亚非独立国家的建交高潮;极大地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增进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第三世界国家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掀起不结盟运动,冲击了战后美苏两极格局。(6分)
(3)开始标志:1840鸦片战争,1978改革开放(2分)
具体表现:政治上,调整外交政策为不结盟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如参加和主办APEC会议,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
经济上,初步形成合理的对外开放格局;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6分)
39.(1)核心思想: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2分)
实质:对西欧基督教神权统治的批判和否定(2分)
作用: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6分)
(2)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推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使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推动了法德和解,为欧洲统一奠定了较好的政治基础;
1967年,欧共体成立,推动成员国之间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1993年,欧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演变为主导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共9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3)侧重①:一战后的《凡尔赛合约》对德国过于苛刻的约束,引发德国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成为30年代法西斯上台的重要原因;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尤为严重,造成德国国内矛盾空前尖锐,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希特勒上台,疯狂扩军备战,希望通过对外扩张来改变现状
侧重②: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英、法、苏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谈判失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这些都助长了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7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