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泗阳致远中学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60分 命题人:张绍宏)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觇视(chān) 趿拉(jī) 自诩(xǔ) 赠谥(shǐ)
B.伛偻(yǔ) 羁縻(mí) 褶皱(zhě) 入殓(liǎn)
C.譬如(pì) 模样(mú) 氛围(fēn) 瞋视(chēn )
D.睥睨(pì) 愧怍(zuò) 卮酒(zhī) 脂肪(zhǐ)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加点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A.课余当家教,搞创收,靠劳动自己养活自己,冠冕堂皇,无可非议。
B.他主演过十几部电影,塑造了众多富有个性的艺术形象,在国内影视界乃至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
C.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渔政执法船依法在本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巡航,这是无可厚非的。
D.徽州的老房子,除了粉墙黛瓦外,高低错落的五叠式马头墙也以其抑扬顿挫的起伏变化,体现了皖南民居独特的韵律感。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穆迪近日对法国减赤计划提出质疑,表示即使法国赤字水平未来两年会降低,也不可能达到法国政府提出的减赤计划的目标。
B.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历久而弥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仅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和热情。
C.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D.步入天目湖山水园景区,游客们在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田园,领略完全不同的江南乡土风情和特色民居建筑。
4. 将下列各句重新排序后组成一段文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动从来就不是单向的。
②对麦当劳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非常生动的例证。
③作为生物体的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被克隆,但作为人创造的文化则是永远不可能被克隆的。
④由此可见,“全盘西化”不论对反对者还是提倡者来说,都是一种虚幻的东西。
⑤没有一个人可以找到这样一个历史事实。
⑥文化冲撞中,并没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
⑦它从来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事实。
A.②①③⑤④⑥⑦ B.①⑥②④⑦⑤③
C.⑥①②⑤③④⑦ D.⑦③①⑤②④⑥
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词义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①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
B.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②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C. ①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②国事遂不可收拾
6.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则今之高爵显位; ②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B.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终不能加胜于赵
C.①为击沛公军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①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7.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例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君何以知燕王
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D.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二、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8~11题。(19分)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屠狗为事 为事:为职业
B.项伯常屏蔽之 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C.暴师霸上 暴师:使军队暴露
D.问其遗老 遗老:前朝的旧臣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听小人之言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焉用亡郑以陪邻
C.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项羽目之,问为谁 范增数目项王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文《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词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也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之情。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3分)
(2) 项伯常屏蔽之。(2分)
(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3分)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寡人之于国也》(2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慰池上芙蓉
明·徐贲
池上新晴偶得过,芙蓉寂寞照寒波。
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
(1)请简析“池上新晴偶得过”的作用。(2分)
(2)“芙蓉寂寞照寒波”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芙蓉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3)“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亦以明死生之大, 。(《五人墓碑记》)
(2)吾所以为此者, 。(《廉蔺列传》)
(3)今者项庄拔剑舞, 。(《鸿门宴》)
(4)有善始者实繁, 。 (《谏太宗十思书》)
(5) ,择善而从之。 (《谏太宗十思书》)
(6)又送王孙去,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7)己所不欲, 。(《论语》)
(8)不薄今人爱古人, 。(杜甫《戏为六绝句》)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14—17题。
鉴 赏 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批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 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
“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
“不卖。”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有删改)
14.一个卖果子的叶三,为何能享有 “全县第一个鉴赏家”的美誉?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15.小说第三段看似闲笔,却耐人寻味。试从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两个角度简析其妙处(6分)
16.文中四处划线句子体现出季陶民怎样的内心世界?请选择一两个恰当的词语加以概括。(4分)
(1)对极了!
(2)不对?
(3)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4)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17.作者给我们讲述普通人叶三的故事,用意何在?试结合小说内容加以探究。(6分)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校园诗歌应更有生气和锐气
冷霜
①近年来,校园诗歌创作重显活跃势头,不止一种诗歌刊物开设了校园诗歌的栏目,北大、复旦、武大的“未名”“光华”“樱花”三大诗歌奖,也成为激励校园诗人创作的重要机制,在各大高校已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年轻诗人。
②不过,这种可喜的创作态势同时隐伏着一些问题。观察当下的校园诗歌创作,我们会看到校园诗人普遍注重诗歌技艺的学习和锤炼。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写作依靠的不只是灵感,更是勤奋劳作,如此,才能积累经验、提升技艺。但另一方面,在不少校园诗人的创作中,我们也会发现对技艺的理解存在着某些误区。似乎只有繁复、绵密的修辞才体现出诗艺,只有通过层叠缠绕、环环相扣的隐喻才能达成作品意义的复杂性以及审美接受的快感。相对而言,那种质朴、新鲜、生动的表达却较少被看重。这一诗艺理解上的偏向也许与智力活动密集的校园生活状态有一定关系。而由于校园诗人在这个生命阶段写作主题、题材上必然的相近,也会造成风格乃至整体创作面貌上的趋同。
③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校园诗人写作姿态中存在着某种“自闭”现象。由于成长于诗歌已失落其中心地位的社会文化语境之中,校园诗人在写作中常常呈现出一种“旁观者”的姿态。这种旁观者的姿态在现代诗歌中有其深远传统,但在今天已经逐渐失去创造新的诗歌想象的可能。逐渐地,旁观者也许就变成了自娱者,“个人化写作”在一些校园诗歌中沦为缺少实在内容的独语乃至呓语。写诗绝非集邮、钓鱼一类的私人兴趣,尽管诗歌的边缘化是今天的现实,但诗人仍应在写作中主动地建立与当代社会之间的连带感,因为写作的活力并非仅凭阅读和写作的一味积累就能实现,而是要在与周遭世界的有机关联中生成。同样,诗歌的技艺也并非孤立、静止之物,而必然是与特定的思想关切,互相生发而来。
④回望新诗历史,我们会发现,校园诗人曾不止一次成为诗歌革新的力量。正是卞之琳早期诗中关注平民生活的视角和对口语的灵活运用,为新月派格律化新诗注入了别致的新意。也正是青年穆旦将强烈的民族忧患感融进散文化的顿挫节奏,使他酝酿出兼具现代敏感性和语言包容力的名篇《赞美》。更不用说恢复高考后的大学校园,成为“后朦胧诗”勃兴的主要舞台。“校园诗歌”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概念,它并不意味着诗艺的稚嫩,相反却暗含“得风气之先”的期许。以此来衡量当下校园诗歌,总体上似乎显得“乖”了一些,虽常见驯熟的技巧,却少些生气和锐气。今天的校园早已不是象牙之塔,校园诗人也应当有更开阔的视野,将目光投向剧烈变动着的当代社会,并在写作中与之建立起更积极的关联性。唯如此,才能打开新的局面,真正成为复兴当代诗歌的力量。
(选自2015年10月23日《 人民日报 》,有删改)
18.作者认为当下校园诗歌创作隐伏着一些怎样的问题?请简要概括。(6分)
19.请简要概述第四段的论述层次。(6分)
六.作文(70分)
20.生活是浓烈的,它可以是激烈的比赛、紧张的探险或者是难忘的狂欢;生活也是清淡的,它可以是自在的独处、朴实的情谊或者是平静的反思。生活,还可以是浓淡得宜的……
请根据以上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月考答案
1.C (A趿tā B殓liàn D脂zhī)
2.D (D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句中用来叙说建筑的韵律感,符合语境。A.冠冕堂皇:比喻外表很体面,实际并不如此。此处应为“光明正大”。B.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得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不合语境。C.“无可厚非”意为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应改为“无可非议”)
3.选C。(A中语义重复。质疑:提出疑问。与前面“提出”重复;B中语序不当,关联词语后的内容应该颠倒;D中搭配不当,“领略”和“民居建筑”不能搭配)
4.选B 本段文字首先总说文化冲撞的规律,然后找出对麦当劳的研究作为例证,接着对“全盘西化”进行批驳。理清了思路,答案就可得出。
5.选D.(A中分别为搜寻、痛恨的意思;B中分别为树木的根、没有依托的意思;C中小人离间之言、那人的意思)
6.选B.(B中均为介词,相当于“对”;A中前者助词,无实义,后者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意;C中前者为介词,相当于“替”,后者为“是”;D前者相当于“趁机”,后者相当于“凭借”)
7.选A。(A为被动句,与例句相同;B为宾语前置句;C为定语后置句;D为介词短语后置句)
8.选A。B项,屏蔽:像屏风一样遮挡着。屏,名词作状语。C项,暴师,使军队暴晒;D项,遗老,活着的老人。
9. 选A。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项,都是连词,来。C项,代词,没有人。D项,名词作动词,以目示意。
10. 选D。没有赞叹之情。
11.(1)刘邦率领一百多名随从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注意:“从”、“因”、“谢无有闭关事”)
(2)项伯常常像屏风一样遮挡着刘邦。(注意:“屏蔽”,句意)
(3)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这么大,能有几个人呢?(注意:句式,句意)
(4)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注意:“鄙”,句意)
参考译文:
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生,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藏在乡间。当初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高祖做了沛公,就以樊哙为舍人。接着,他跟随刘邦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
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刘邦。刘邦率一百多名随从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刘邦,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刘邦,而项伯却一再像屏风一样遮挡着刘邦。这时只有刘邦和张良在酒席宴中,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去,站立在帐下。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赞道:“真是个壮士!”说罢,就赏给他一大碗酒和一条猪前腿。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碗吗?”樊哙说道:“我连死尚且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杯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项羽听罢,沉默不语。刘邦借口要去上厕所,暗示樊哙一同离去。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刘邦的事业几乎就完了。
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一人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再说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事吗?”高祖听罢,于是笑着从床上起来。
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难道他们就能知道日后能附骥尾,垂名汉室,恩德惠及子孙吗?”
12.
(1)照应题目,交待雨后初晴,自己偶然从池上经过。(1分)以乐景写哀情,以“新晴”反衬自己的落寞。(1分)
(2)运用拟人和衬托的手法(2分),写“芙蓉寂寞”将其人格化,用“寒波”更加衬托出荷花的寂寞。(2分)
(3)①表面看是诗人对芙蓉的劝慰:如果是在春天,你会淹没于繁盛的百花丛中而有更多的幽怨和难堪。如今你毕竟盛开后的肃杀,曾有过辉煌,何必再“怨”再“厌”!②实际上表达了自己对崇高品质的追求;慰藉自己寂寞的灵魂,劝慰自己不必在意如芙蓉(荷花)那样清高而无人赏(知)。(每点2分)
13.答案见课本
14、原因有二:一是叶三喜爱画,对画作的欣赏、鉴别能力一流;二是叶三评画不谀媚,藏画不为利,人品一流。(一点2分)
15、人物刻画:这段文字写叶三一年四季因时、因需卖果,卖的果子鲜美可赏,(1分)体现了叶三的勤劳、精明、有鉴别力。(2分,答到任意两点即可)
情节安排:为下文写叶三因季陶民爱吃水果而与之交往密切,以及在季陶民处观画、评画等情节(2分)作铺垫(1分,或答“提供了依据”)。
16、(1)欣慰与赞赏;(2)惊讶与疑惑;(3)欣喜与新奇;(4)坦诚与关切。(每句答到一个词即可得1分)
17、(1)从人物这一角度:作者讲述叶三的故事,意在讴歌普通民众身上所具备的对美的鉴赏力及美的品质;
(2)从情节这一角度:叶三凭借对生活的热爱与体验,赏画、评画一语中的,作者意在表明艺术源于生活,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或叶三就是为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季陶民死后,叶三不再卖果,作者意在赞美普通人之间那种和谐的关系及朴素的人情美。)
(3)从环境这一角度:作者讲述季陶民身边的假名士、世人用金钱衡量艺术价值的现象,意在揭露和批判世人的功利主义。
(每点2分,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18.①对技艺的理解存在着某些误区,质朴、新鲜、生动的表达不被看重;(2分)
②诗歌风格乃至整体创作面貌趋同(2分);
③写作姿态存在某种“自闭”现象(2分)。
19.首先,回顾新诗历史,论述校园诗人对诗歌革新所起到的重大推动作用(2分);
其次,指出当下校园诗歌缺少生气锐气的现状(2分);
最后,对当今校园诗人和诗歌创作提出期望(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