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3月月考政治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如果你能拥有一项超能力,你会选择什么?相信“瞬间移动”会是不少人儿时的梦想。这种超能力在物理学上并非不可能。如果我们能够对构成物体的每一个粒子进行测量,然后在目的地用同样的粒子完全复制其状态,就可以得到一模一样的物体。如今,中国科学家在这项技术上取得了更大突破。这说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其有同一性
②思维和存在是相互依赖的
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物质
④理想、信念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强大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四个全面”是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有评论认为该思想是中国追梦的时代哲学,这是因为“四个全面”思想( )
①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前进方向
②决定着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源于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的理念
④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精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华严经》曰:“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是( )
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④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疟疾治疗药物青蒿素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在青蒿素的发明过程中,屠呦呦从中国历代本草医籍中受到启发,抓住了问题关键,取得研究突破,引发世界广泛关注。这体现了
①传统文化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高度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上世纪60年代,人类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一青蒿素。这主要表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与普遍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北京大学哲学系某教授呼吁,在进行马克思哲学研究时,人们不仅要面对马克思哲学的文本,而且要面对历史事件、历史时代的“原本”,更重要的是努力做到像马克思那样,面对当代世界、当代实践的“新本”,这才是马克思哲学真精神。这启示我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应当坚持( )
A.无限性与有限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C.把科学性与革命性有机结合起来
D.立足于把握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7.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了哲学上的革命。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上述事实说明(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③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④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
A.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9.关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C.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0.“哲学是智慧的源泉”是说( )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一切智慧都源于对哲学的学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下列古语与其体现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
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不拘常例,不违常情——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社会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人间随处有诗意,千年至美莫如诗”。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贵在意境。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情意、思想内容)和象(景象、画面)的结合,“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诗词的意境是( )
A.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人脑的机能
B.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C.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
D.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 )
①思想认识,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推动社会进步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在一次重复前人的实验中,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用黑色硬纸板和锡箔把阴极射线管严密地套封起来,接上高压电源后,他意外地发现前方的荧光屏上出现了微弱的闪光。经过反复试验,他确信这是一种还未被认识的新射线,取名为“X射线”。今天,X射线广泛应用于常规透视检查。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 )
①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②获得新的认识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目的
③在反复实践中改变客观条件总会使人们发现新的认识
④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认识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李克强用“骑自行车”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稳”不意味着不动,“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来,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这说明( )
A.只有保持性质的稳定才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不可分割的
C.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认识和改造
D.质变为量变开辟新的道路,要促成质变
16.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小分子硫醇一直以来被视为消除生命体有害物质的“清道夫”。日前,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现,它们除了具有清除毒害的保护性功能,还具备“导演”抗生素精密合成的建设性功能。该发现揭示了以硫醇化学为核心的林可霉素生物合成机制,改变了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传统认识,为设计和创造新型人造“生命细胞”并在“细胞工厂”中实现含糖单元的新型生物基化学品的“生物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这说明了( )
①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传统认识被推翻
②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认识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③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新认识为设计和创造“生命细胞”奠定了物质基础
④人类可以在对小分子硫醇的新认识的指导下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2015年“两会”前夕,人民网对“2015年两会热点话题”开展调查,调查结果(局部)见下表。回答下列小题。
网上调查
网下电话调查
热点话题
得票率(%)
排序
热点话题
得票率(%)
排序
社会保障
52.4
1
房价调控
37.6
1
收入分配
38.1
2
食品安全
33.9
2
医疗改革
22.1
3
物价问题
32.5
3
注:网上调查的参与者以中青年人为主,其中既有非农业户籍人口,也有大量农业户籍人口;网下的电话调查对象则集中在城市居民。
17.在“两会”十大热点候选项中,“社会保障”连续三年蝉联网上调查热度排行榜榜首,反映了广大网民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期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①有利于提升消费预期,提高社会消费能力
②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④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从哲学角度看,这一调查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
A.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不同的认识结果
B.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
C.不同的人难以形成同样的意识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屠呦呦,因其发现的青蒿素而被授予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回忆其成功背后的曲折,屠呦呦说,在经历上百次的试验无果时,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使她获得了灵感,用“绞取汁”而非“水煎”的方法,成功地提取了中国传统中草药青蒿中的有效成份青蒿素,成为如今最有效的疟疾防治药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9.东晋葛洪的医药著作《肘后备急方》给了屠呦呦的灵感,这启示我们
①要高度重视古代医药学,它是我们灵感的来源
②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要重视对古代医药学的继承
③批判继承古代医药学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现代科学家的成就是建立在古代科学家贡献的基础上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用“绞取汁”而非“水煎”法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②“绞取汁”法比“水煎”法更具优越性
③青蒿在“绞取汁”和“水煎”下的性状不同,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④科学认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
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表明( )
①错觉的客观存在表明了其具有物质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有时并不是物质的反映
③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2.网上曾经流传一个帖子,“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奢侈品”不是什么名表豪车,而是生生不息的信念、点燃他人希望的精神特质等。其理论依据在于( )
①理想、信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②高昂的精神使人振奋,萎靡的精神让人颓废
③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④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有利于获得成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漫画《回头客》表明的哲理是( )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②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③实践是认识产生的源泉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这是林徽因笔下的四月天;“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这却是余光中笔下的四月天。品味名家笔下的四月天( )
①能够触摸名家内心精神世界
②能够增强精神力量引领前进方向
③可以认识到天气变化规律因人而异
④可以感悟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5.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日:“愿有所息。”仲尼日:“生无所息。”从哲学角度看下列选项与仲尼观点相近的是
①“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③“凡以(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④“世间万物,变动不惊,明者因时而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6.衰老一直是生命中的核心环节。目前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刘光慧等人结合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技术、基因组靶向编辑技术、以及表观遗传组分析技术首次揭示了异染色质的高级结构失序是人类于细胞衰老的驱动力之一,为延缓衰老及防治衰老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和思路。这说明
①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人的认识活动受认识工具和技术的制约
④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和技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生活处处有哲学。下列句子中蕴含哲理相近的是
①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②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载俱东
③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④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A.②④ B.①⑧ C.②③ D.①④
28.鉴于人口激增、社会压力过大,上世纪70年代我国确立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从1980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2013年我国通过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又进一步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动态调整表明
①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④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真理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9.为解决许多城市内涝频发的问题,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它要求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体现了
①在遵循自然规律基础上调整城市发展规律以利于人类生存
②人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自然和城市发展的本质联系
③在遵循自然和城市发展规律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④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决定城市发展收到效果的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0.中国作家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讲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吸引和造就了无数科幻迷,也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成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科幻的魅力在于其
①具有独立性,能够离开科学事实而存在
②具有创造性,基于并超越了科学事实
③能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再现真实的客观世界
④能激发更多的人去探究未来客观世界的欲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40分)
31.(本题12分)呼唤着诚信与秩序,追逐着公平正义,我们又一次齐聚在“3·15”的旗帜下。
2014年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21周年。该法颁布时正值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对于消费者权利的内涵规定具有时代局限性。比如对消费者知情权的规定,只要求保证消费信息真实性,而对其准确性、完整性没有作出规定。放眼《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走过的21年,我国的消费品质量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对消费者权利的认知和消费者权利的保护,还有很多的不如意。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全新的消费模式,因此,几年前国家已经开始启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订工作。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走过的历程。(12分)
32.(本题12分)材料一: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里。
材料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这些规律告诉人们,只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类文明才能进步,违背了这些规律,社会发展必然出现问题。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运动是有规律的”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的理解。(12分)
33.(本题6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CREN 团队最近发现微中子的速度比光速还快。为了确认,该团队调整微中子的形态后再进行廿次的实验。同时CREN专家艾瑞迪塔多博士表示,新实验除证实先前成果外,另排除某些系统性出错的可能,但他们仍期盼能有其它科学团队来证实成果确然无误。
结合材料,我们可以从这个科学事件中获得哪些哲学启示? 6分
34.(本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 “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12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材料中“中国科学家在这项技术上取得了更大突破”说明我们的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符合题意;材料中“相信”瞬间移动“会是不少人儿时的梦想”说明理想、信念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强大动力,④符合题意;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思维,②是错误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必须通过实践作用于客观事物,③是错误的,排除。
2.B
【解析】“四个全面”思想指导着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能起决定作用,②错误;认识来源于实践,“四个全面”思想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③错误;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3.C
【解析】“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体现了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①④与其哲理相同;②是一种唯物主义观点,③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4.D
5.B
【解析】
4.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而不是传统文化,故①错误;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而不是传统文化,故②错误;在青蒿素的发明过程中,屠呦呦从中国历代本草医籍中受到启发,体现了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肯定和坚定信念,也充分展示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故③④正确。本题答案选D。
5.屠呦呦通过大量实验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素,这充分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世界,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故①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排除②;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而不是意识活动,故排除④。本题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6.B
【解析】“人们不仅要面对马克思哲学的文本,而且要面对历史事件、历史时代的原本”这启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把文本与真本有机的结合起来,更要从实际出发,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名师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7.C
【解析】上述材料强调的是具体科学的发展对哲学的作用,因此题肢①④说法正确。题肢②说法正确,但是强调的是哲学的含义,故排除;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哲学是具体科学的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总和,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名师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方面,是哲学的基础,的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哲学是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法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8.C
【解析】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故排除;选项D无论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名师点睛】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因而哲学不仅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且还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所以,不能认为任何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
9.D
【解析】选项A强调的是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虽然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但是哲学并不一定都是科学的,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世界观人人都有,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名师点睛】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因而哲学不仅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且还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所以,不能认为任何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
10.A
【解析】“哲学是智慧的源泉”强调的是哲学的作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均是哲学作用的体现,故题肢①②③正确。题肢④说法错误,一切智慧源于社会实践,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哲学的功能
【名师点睛】哲学的作用
(1)对人生——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 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对社会——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批判功能: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塑造功能: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③激励功能: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11.A
【解析】①②中的古语与其体现的哲理对应正确;③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④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体现了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自身的主观努力。
12.B
【解析】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B正确;A说法错误,从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C中的“直接再现”说法错误;D中的“物质载体”说法错误。
13.B
【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④正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上层建筑服务的,它服务于经济基础,推动社会进步,③正确;①属于认识论与设问要求不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属于生产关系,故②不选。
14.C
【解析】“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实践中的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发展,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③中的“总会使人们发现新的认识”说法错误。
15.B
【解析】A说法错误,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实现的,需要具体分析是需要保持量变还是质变,需要质变时就得抓住机遇,促成飞跃;B说法正确,稳中求进,稳中有为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D材料没有强调促成质变。
16.C
【解析】材料说明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可以在对小分子硫醇的新认识的指导下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②④正确;研究获得的新发现,并没有推翻原来的认识,故排除①;③中的“物质基础”说法错误。
17.B
18.D
【解析】
17.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提升消费预期,提高社会消费能力,①正确;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再分配,故②与题意不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侧重于发挥政府的作用,故排除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故④符合题意。
18.对“2015年两会热点话题”开展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群体对自己所关注的热点不同,存在这一差异的原因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D正确;A说法错误,思维是主观的不能起决定作用;B与材料无关;C说法错误,不同的人如果所持的立场、出发点、价值观等一致的话,会作出相同的反映。
19.C
20.B
【解析】
19.试题分析:东晋葛洪的医药著作《肘后备急方》给了屠呦呦的灵感,这启示我们批判性继承古代医药学,说明现代科学家的成就是建立在古代科学家贡献的基础上,②④适合题意;我们灵感的来源是社会实践,①是错误的,排除;我国医药学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③是错误的;故本题选C。
20.试题分析:用“绞取汁”而非“水煎”法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青蒿在“绞取汁”和“水煎”下的性状不同,一切要从实际出发,①③适合题意;②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科学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文化创新的途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的观点
21.D
【解析】①说法错误,因为错觉属于意识的范畴,其不具有物质性,故排除;②说法错误,因为意识的本质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所有错觉也是物质的反映,故排除;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22.D
【解析】材料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②④本身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③表述错误,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23.D
【解析】漫画《回头客》中旅客对旅行社的评价是从其旅行体验中获得的,说明实践是认识产生的源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与漫画的主旨不符。
24.C
【解析】品味名家笔下的四月天能够触摸名家内心精神世界,可以感悟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①④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故排除②;③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25.C
【解析】
试题分析:“生无所息”,即是指只要生存于这个物质世界上、还具有生命力的物质或是有生命的物质都不会停止活动,强调了绝对运动的观点,②④与本观点一致;“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反映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凡以(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反映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故排除①③。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26.C
【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事物的发展是客观的,该说法具有唯心主义倾向,故排除;根据上述材料可知,这是为了满足人类延缓衰老的需要,科学家材根据相关的技术去寻找新思路,故题肢②③正确;题肢④说法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名师点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类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
(1)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27.A
【解析】“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题肢②体现的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题肢③体现的是矛盾的特殊性。题肢④体现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故题肢②④蕴含的哲理相近,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28.C
【解析】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动态调整表明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真理具有客观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④适合题意;②③本身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
【名师点睛】)真理的属性
29.B
【解析】
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体现了在遵循自然和城市发展规律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自然和城市发展的本质联系,②③适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以尊重规律为前提,①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名师点睛】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
(1)规律的客观性
①原理内容是什么: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有何方法论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①原理内容是什么: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②有何方法论要求: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30.C
【解析】《三体》三部曲属于意识的范畴,《三体》三部曲成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这是因为意识具有创造性,基于并超越了科学事实,能激发更多的人去探究未来客观世界的欲望,②④适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但不一定是真实的反映,①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意识的作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名师点睛】意识的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中制定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经济的发展和全新消费模式的出现,推动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订。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为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并不断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但该法实践中还有很多的不如意。④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走过20年,促进了消费质量的提高和消费者权益的维护。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即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基本理论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题目类型体现类。本题问题指向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走过的历程,针对知识点对应材料信息,在经济建设实践中制定保护法,经济发展和全新消费模式的出现,推动了保护法的修订,为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制定完善保护法,保护法走过二十年,促进了消费质量的提高和消费者权益的维护。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32.(1)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分)
(2)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具有普遍性。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所以违背客观规律,不仅办不好事情,而且必然遭到失败。由于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就体现了这一点。(5分 )
(3)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我们少受或免受其害。所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使我们少受或免受其害。(5分)
【解析】本题题设限定了考生答题范围是在“运动与规律”中展开,根据材料一给出的我国现状以及材料二提示的针对这一现状的具体对策,表明了规律客观存在的同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答题时应注意围绕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答,作答时应注意结合世界观、方法论和材料,先具体陈述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用概括性的语言扣题。
33.(1)事物处在永恒的发展中,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实验启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2)科学实验是带有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多次的实验启示我们要勇于实践,发挥科学实验的积极作用。
(3)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的认识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实践启示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科学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意识具有主观能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反之则起阻碍作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实践精神启示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解析】略
34.
(1)能动地认识世界。制定“文化强省战略”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的影响,变挑战为机遇,化危为机。(4分)
(2)能动地改造世界。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升软实力,实现快速崛起。(4分)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省情,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4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安徽省制定并实施“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主观能动性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中安徽省建设文化强省的具体做法,从中找出关键性语句,以确定答题的思路。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人们充分的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并自觉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还需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安徽制定“文化强省战略”体现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安徽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体现了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题中材料“安徽文化产业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体现了安徽生在建设文化强省的过程中注重发挥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