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2016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阿育王塔用泡钉将银鎏金皮铆接在木质内托的表面,塔身上的精美图案由当时的工匠在鎏金蒙皮上锻制而成,如此精密复杂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B.相信只要有踌躇满志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一抓到底的作风,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当前的困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取得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新胜利。‎ C.近几年来,某市大型商场营业面积大幅增加,但前往购物的消费者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D.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矛盾,我们党员干部要善于削足适履,以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印尼火山学家斯万蒂卡认为,默拉皮火山可能在长时期内多次小规模喷发。按照他的说法,尽管无法排除大规模喷发的可能,它也可能长期“缓慢喷发”。‎ B.目前我国农村户籍有不少地方远比城市户籍含金量高,不能一股脑地取消农村户口,农村转非户口还是应该尊重农民意愿。‎ C.科学发展观是在吸取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包括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D.对这种不愿消费的心理,各国商家只好开展名目繁多的促销:法国春天百货推出各种优惠卡让顾客凭卡享受折扣,美国的一些商家索性24小时营业。‎ ‎3.依次填入下列画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艺术是“文明的生活的纪录与赞颂”。__________艺术也一直是文明的象征。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文明,都创造出属于自身的辉煌艺术。‎ ‎①按照摩尔根的看法,文字、铁器与礼仪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标志。‎ ‎②但早在文字产生之前,原始艺术就已相当成熟,如我们在原始洞穴中所见到的那些壁画。‎ ‎③从发生学角度看,艺术的出现早于文明时代的到来。‎ ‎④这些壁画还成为现代艺术家如毕加索等竞相模仿的对象。‎ ‎⑤这些壁画不仅真实地记录下原始人的生活,本身也是一种成熟艺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④③‎ C.③①②⑤④ D.②①③⑤④‎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4.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D.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诞生的竹谱专著。‎ ‎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因为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B.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的《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的《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B.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就确立了牢固的地位。‎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米字幅 孙春平 北口市代市长薛冠蓉原是省科技厅厅长,虽是同级职务,但一个城市的政府首脑可比一方诸侯,责任重大,万民瞩目,尤其又是巾帼独挑大梁,不可小觑啊!‎ 这一日,文化局长和文联主席恭请薛市长拨冗光临市内一文化沙龙,一可换换心境,二亦亲和雅士贤达。薛市长欣然前往。‎ 因有新市长光临,这天沙龙来的人格外踊跃,连书坛领袖魏老先生都拄着拐杖来了。这魏老的字国内闻名,尺幅万金。魏老先生恪守“滥犹不及”的原则,轻易不肯示之于人,但有时盛情难却,他也只龙蛇走腕,或虎,或寿,只一字,意到而已。席间,文化局长润笔,文联主席铺纸,请魏老为薛市长写上一幅。‎ 魏老先生提笔在手,问:“冠蓉女士,你让老朽写幅什么?”‎ 薛市长想了想,笑答:“早知魏老落墨是宝,又听说您赐宝常只写一字,我不敢太多奢望,只求一个米字如何?”‎ 魏老闻言,微微一怔,又问:“你再说一遍,哪个字?”‎ 薛市长答:“米,米面的米。”‎ 魏老再问:“楷隶行草篆,你喜欢哪种字体?”‎ 薛市长环顾四周,便指悬挂于壁上的一幅字说:“不怕见笑,我于书法完全是外行,连哪种字是什么体我都说不大明白,您就写这种字可好?最好写大一点。”‎ 魏老功底深厚,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来得,但强项却在行书和草书,许多人还没看过魏老写隶书呢,且都知大字的隶书极难写,尤其是这米字,横竖撇捺,笔笔不可马虎。 ‎ 只见魏老屏气凝神,雪白宣纸上便落下一个大大的米字,是隶书,绵里藏锋,古朴刚劲,最后一笔刚收锋,满堂便响起一片叫好声,有人还鼓掌祝贺。魏老落了款,用了印。人们特别注意到,魏老用的是“冠蓉方家惠存”,他没用“正腕”,更没用“赐教”。‎ 文联主席小声对薛市长说:“市长,这幅字可是珍品,万金难求,值啦!”‎ 文化局长上前,小心揭起字幅,跟在身边的市长秘书欲去接,却被薛市长拨过,亲自接字在手,又对魏老深鞠一躬,便又引起人们一片掌声。‎ 文化局长说:“我找人裱过,再给您送去。”‎ 薛市长摇头:“不用,我找人裱吧。”‎ 数日后,米字条幅高悬在了薛市长办公室,有时她接受采访,那字幅便随了她一同出镜,很是抢眼;薛市长求魏老写米字幅的故事也风一般在北口市传播。随着故事传播的还有人们的疑惑与猜测,一市之长为什么偏偏让魏老独写了一个米字?有人说,这体现了一市首脑的执政理念,民以食为天,薛市长是把解决百姓温饱放在了她心头的第一位置;又有人顺着这个话题引申,说粮食脱了糠才为米,薛市长潜在的寓意是城市奔了小康,还要追求更大的富裕;还有人说薛市长生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1960年,她的母亲就是生下她不久后饿死的,薛市长悬此字,便有着深切怀念母亲和不再让历史悲剧重演的双重含义。‎ 另有对薛市长让魏老用隶书独写米字反面猜疑的,说魏老先生倚老卖老,当众直呼市长讳名,薛某心中不悦又不好彰显脸上,才略施小计想教训一下这个老顽童。一市之长学富五车,哪会连楷隶行草篆都不懂,人家不过是以此为借口专让老顽童用他最不擅长的隶书去写最不好把握的那个米字,且看老家伙日后还敢轻狂!该着那天魏老精怪有如天助,没丢大丑也就是了。宦海无涯,机谋深远,不服不行啊!可古今中外,越是鬼鬼祟祟私下流传的消息越传得迅猛广泛,也越让有些人将信将疑。‎ 还有一种流传不甚广泛的说法,说薛市长多年前曾去英国带职进修,眼下她的女儿也已去英国读研,她可能对高贵的英国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英国国旗不就是有个大大的米字在上面嘛。‎ 也有好事之人私下找到薛市长的秘书,请他务必想办法从市长口中探出深浅虚实。秘书找机会问了,没想薛市长说,不就是一个字嘛,哪有那么多讲究。此言传出,越发让人们莫测高深,据说还有人为此打过赌,赌注是可去海鲜城吃鲍鱼喝鲨翅,管够造。‎ 几月后,北口市召开人代会,薛冠蓉以其亲民务实的工作作风高票完成了由代市长到市长的过渡。在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人们对薛市长在办公室挂了个米字条幅有许多猜测,您能否对此作一说明?”薛冠蓉坦然一笑说:“实话实说,我对书法艺术真是一窍不通,但我对魏老的字确实很喜欢,这里面除了看字怡然陶冶性情的艺术因素外,我也坦率跟大家说,前些年,我坐电脑前的时间太长,得了颈椎病,疼起来恨不得卸下臂膀。后来有朋友给我出了个以保健代治疗的偏方,每天甩脑袋凭空写一百遍米字,以此伸展活泛筋骨。哦,我表演一下,就这样。那天,正好魏老问我请他写什么字,我突然就想到了这个米字。写大点,规规整整,照着米字做保健操,岂不挺好。当然,女同志嘛,摇头晃脑,似有不雅,所以我每次做这个操时,都是闩严了门的。我跟大家说,自从坚持做了这个保健操以后,我的颈椎病真的一次没犯,我在此建议有这种毛病的同志都不妨一试。”‎ 众惊愕,静场。随即,笑声爆响,掌声大作。‎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第一段对薛冠蓉职务调动的介绍,看似无意,实则必不可少。一方面为主人公出场蓄势,另一方面则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B.魏老先生用“冠蓉女士”称呼薛市长,用“冠蓉方家惠存”为米字幅落款,这些体现出书坛领袖魏老温和儒雅、位尊自矜的气度。‎ C.小说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叙述人们对米字幅的种种猜测,透视人性,揭示人物的深层心理,刻画了鲜活的俗世群像。‎ D.秘书问市长为什么求魏老写“米”字,薛市长“不就是一个字嘛,哪有那么多讲究”的回答是想引发人们对此事更大的好奇心。‎ E.题目“米字幅”也是线索,把展示人物性格的一系列细节连缀成有机的情节链,它是激起千层浪之“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女市长薛冠蓉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请概括分析。(6分)‎ ‎(3)文章中,写薛市长选字体和接字幅时运用了两处动作描写,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6分)‎ ‎(4‎ ‎)薛市长在记者招待会上坦然说清了求魏老写米字幅的原因,你认为人们会不会相信女市长的解释?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三、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注】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 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 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黄《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注】 上:皇上,指朱棣。‎ ‎8.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语诸将曰…… 语:谈论 B.委尸填满沟壑 委:放置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识:标志 D.噫!我固无恙 恙:祸患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今俞瑱得之 乃令吴玉守之 B.利为彼有 宜为报仇 C.降家皆为上所杀 几为所误 D.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 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 ‎11.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1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末段中④段画线的部分断句。‎ 诸 将 已 得 宋 忠, 颇 有 喜 色 上 曰 宋 忠 本 庸 材 以 利 口 取 给 谄 谀 奸 恶 货 赂 得 官 才 掌 兵 柄 便 尔 骄 纵 此 辈 荧 惑 小 人 视 之 如 狐 鼠 耳 区 区 胜 之 何 足 喜 也 诸 将 咸 顿 首 称 善 四、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作者此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3.“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 ‎14.“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五、默写(6分)‎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 , ”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被人们广为传颂。‎ ‎(2)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 。”‎ ‎(3)《庄子 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六、语言表达(11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从取向上说, ① ,“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 ___②_____。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途径,就是在把书“读薄”的同时,把书“读厚”。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____③____。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17.以人生为对象,依照例句续写两句话,要求语意相近,字数与结构相同。‎ 例句:如果把人生比作季节,那么,便会有寒暑往来,草荣草枯,花开花谢;‎ ‎(1)__ ______;‎ ‎(2)__ ______。‎ 七、作文(题型注释)‎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60分)‎ 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治癌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 2000 美元。为了买到这剂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美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警察发现,把他抓进警察局。 ‎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A ‎【解析】A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B项,踌躇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者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不能形容精神,使用对象错误,根据语意可用“志在必得”;C项,僧多粥少:比喻供不应求,难以分配,此处应改为“供大于求”;D项,削足适履:指脚大鞋小,为了穿上鞋而把脚削去一块,比喻无原则地迁就现成条件或不顾客观条件生搬硬套,这里误用作了褒义词。‎ ‎2.C ‎【解析】A项关联词错误,把“也”去掉,在它前加“但”;B项语序不当,把“农村户籍”和“不少地方”颠倒一下;D项成分残缺,应在“促销”后加“活动”。‎ ‎3.C ‎【解析】根据文章本身的逻辑关系,首先是艺术,然后抓关键词“不仅……还”,得出答案。‎ ‎4.D ‎5.A ‎6.B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D项,“发展到鼎盛时期”错,原文第二段中,“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 ‎【技巧点拨】论述类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考点强调的是“文中”,所以在理解概念的含义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词语的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如题干中的设题“鼎盛时期”,是内容推断错误,应回到原文具体分析判断。‎ ‎5.‎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A项,原因表述错误,由第三段可知,原因主要是南方秀丽的山水可以使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 ‎【易错警示】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那就要找出选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地方。明确要求之后,应到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文字,然后进行比对辨析。找到这些内容的所在区域之后,一定要抓住关键的地方进行分析,比如选项A项中,“因为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考生就要重点看一下原文内容,原因是否存在。‎ ‎6.‎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B项,“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错,应源于竹子的特点与“历史上某些……产生深刻的影响”。‎ ‎【技巧点拨】考点强调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所以在理解有关竹子的表述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表述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如“表述内容”。正确理解在语境中的内容。如B选项中,根据文意判断,“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错。‎ ‎7.‎ ‎(1)C E(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2)薛冠蓉是一个平易近人(谦逊、亲民亦可)、坦率真诚、能干务实、热爱生活的女市长。‎ ‎①平易近人。参加文化沙龙想亲和雅士贤达,对魏老尊重有加,亲自接米字幅在手,又深鞠一躬。‎ ‎②坦率真诚。当众承认自己是书法外行,不懂字体。求魏老在字幅上写“米”字完全是突发的想法,没有什么讲究和深意。‎ ‎③能干务实。人代会上高票完成了由代市长到市长的过渡。因为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有很严重的颈椎病。‎ ‎④热爱生活。听从朋友的建议,工作之余用头写“米”字来做保健操,还热心地推荐给大家尝试。(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性格概括1分,文本例证1分。)‎ ‎(3)第一处,“薛市长环顾四周,便指悬挂于壁上的一幅字”。(1分)作用:这样的细节描写体现了薛市长在选取字体时的随意性;(1分)也为下文她解释自己对书法艺术一窍不通作铺垫。(1分)‎ 第二处,“秘书欲去接,却被薛市长拨过,亲自接字在手,又对魏老深鞠一躬”。(1分)作用:体现了薛市长对魏老先生的尊重和她“亲民”的形象;(1分)也是对下文猜测市长机谋深远、难为魏老的无声驳斥。(1分)‎ ‎(4)观点一:人们相信薛市长的解释。(2分)‎ 理由:①从薛冠蓉这一人物形象来看,她坦率真诚的形象深入人心,能力也赢得了人们的认可,所以她在媒体前的解释会让人们接受。‎ ‎②从小说结尾的情节来看,人们对薛市长的回答最后报以热烈的掌声,表明大家对这种说法的认可。‎ ‎③从小说凸显的主题来看,人们消除了对米字幅的各种疑惑与猜测,相信薛市长的解释,更能凸显出作者对官场乃至社会上捕风捉影、胡乱猜测的怪现象的嘲讽。(理由合理充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 观点二:人们不会相信薛市长的解释。(2分)‎ 理由:①从小说描写的社会环境来看,对为政者(或公众人物)言行的审视和揣测已经形成了一种难以消除的世俗风气,它对人们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人们不会轻易相信薛市长的解释。‎ ‎②从人物性格角度来说,可能真正的原因与猜测中的说法有相符之处,但薛市长不想助长这种风气,故而另寻蹊径,给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解释。‎ ‎③从小说表现主题来说,人们不相信会更具有讽刺性,引发读者对胡乱猜测、过度关注名人等社会现象的深层思考。(理由合理充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 ‎【解析】‎ ‎(1)试题分析:‎ A.第一段不能凸显小说主题,而是与后面展开的情节相呼应。D.薛市长的回答主要是想淡化此事,没想到轻描淡写的回答反而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好奇心。B.称呼和落款能体现魏老的温和儒雅,但体现位尊自矜不准确,应该是不卑不亢。‎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文本中主要体现了女市长薛冠蓉平易近人、坦率真诚、能干务实、热爱生活的性格特征。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这些性格特征,平易近人(参加文化沙龙,对魏老尊重有加,亲自接过米字幅并鞠躬),坦率真诚(承认自己是书法外行,求魏老在字幅上写“米”字完全是突发的想法),能干务实(高票完成了由代市长到市长的过渡,因为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有很严重的颈椎病),热爱生活(工作之余用头写“米”字来做保健操,还热心地推荐给大家尝试)。‎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描写文字的作用。分析有关人物描写文字的作用,先要看它描写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或者说它属于人物描写中的哪种(些)(如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再抓住描写中的关键词语,或结合上下文情节,分析出它的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作用:刻画了哪点(些)人物的思想情感。其次要看看有无情节方面的作用,如照应、铺垫、伏笔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本题为开放型答案,既可以回答相信,也可以回答不相信。无论坚持哪种观点,在分析过程中要结合人物形象、小说主题进行分析,不能脱离文本,有理有据,能够自圆其说。‎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8.D ‎9.B ‎【解析】‎ ‎8.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语”意为“告诉”,B项“委”意为“堆集”,C项“识”意为“知道、了解”。‎ ‎9.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之”均为代词,代指居庸关。B项“为”分别为:介词,表被动;介词,替、给。C项“所”均是助词,与前面的介词配合,组成“为……所”结构,表被动。D项“于”均为介词,在。‎ 略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①句为省略句,应为“以之授予”的省略;②句中“麾”释为“指挥”,“鼓噪”释为“擂鼓呐喊”。答案:①捷报传来,皇上说:“假如俞瑱知道笼络人心,谨慎把守这个居庸关,即使想攻取它,怎么能一攻即破?现在上天把(这个地方)送给我,不可错过(机会)呀。”②皇上指挥军队渡过河水,擂鼓呐喊径直冲向敌人的队列。‎ ‎12.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根据全文内容,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对句子进行断句,注意断句标志词,如“也”“之”“曰”“耳”等。断句时句意完整通顺是最大前提。‎ ‎13.此句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和言,①表达了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②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 ‎14.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解析】‎ ‎13.‎ 试题分析:‎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应抓住全诗品味情感;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比如本题中的注释都起到了暗示的作用;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如“清光”等。‎ ‎14.‎ 试题分析: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因为由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易错警示】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一)、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2.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三)、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15.(1)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名句默写。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蜉蝣”“ 沧海”“ 蟪蛄”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6.①“读薄”偏重于求深度 ②“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 ③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段表达连贯的能力。可根据语段内容,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由上文“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和下文““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 可知,第一空应模仿下文,从“读薄”偏重于求深度的角度概括;同样的道理,第二空可根据具体语境,要根据对“读薄”在“宽度”的理解,如拓展、杂糅等作答;由下文“循环往复”可得出第三空应从“薄”与“厚”的相互转化角度组织答案。‎ ‎【技巧点拨】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二轮复习中,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补写训练。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17.(1)如果把人生比作天空,那么,便有阴晴变化,日出日落,云卷云舒;(2)如果把人生比作大地,那么,便有高低起伏,潮涨潮落,风生水起。(内容3分,句式2分。共5分。)‎ ‎【解析】‎ 试题分析:仔细揣摩所要仿写的语句的句式结构,然后根据内容要求选择对象,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进行相似联想。描述对象已经给出“人生”,比喻对象,可从自然景物中选取,例如,天空、大地、大海、森林等;描述的内容要与描述的对象和比喻对象相吻合。在句式上,可采用“如果把人生比作…,那么,便有…,…,…”的答题模式。‎ ‎【技巧点拨】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只要被模仿的是句子的形式,不管是单句或复句,都列入仿句。要答好这类题应从几个方面入手:仿句审清题干,明确仿照内容。找全其模仿点,确定陈述对象(1)句子形式:因为句子的类别不同,语气也就不同,表达效果也就随着有所不同。2)修辞角度:这种题型往往要做到修辞一致,这就要求同学们对常用的八种修辞能正确理解,并能熟练运用,该题中考核比喻这种修辞手法。(3)色彩角度。‎ ‎18.‎ 规则与道德相辅相成 海因茨因无钱给患癌症的妻子买药而选择了潜入药剂师的仓库偷药。为给患癌症的妻子治病偷药,这样偷,却充满道德光辉。另一方面,偷,又违背了社会规则。那么规则与道德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规则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什么是规则?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还是七大章八大节的校规?应该不是这些。当一个孩子在你身边摔倒时,没有哪条规则要求你必须把他扶起来,但你还是这样做了,因为你心是有这样一个规则:要帮助比你弱小的人。心中这种规则多了,道德也就随之形成了。‎ 没有道德,规则是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规则是人定的,如何严密也不能够到“天衣无缝”。若没有道德的支撑,规则是很容易被人钻空子的。你说不许“随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园的长椅上好了;你说不许“乱涂乱画”,那我就“认认真真”地给你画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 事情若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画那么简单了。律师们大可钻法律的空子,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将事情弄得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六月飞雪”了。‎ 没有规则的社会更是要方寸大乱。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遗”或许还有可能,而“夜不掩户”却怎么听怎么像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当道德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时,规则将会适时地补上这个漏洞。“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听上去是道德的沦落,但美国却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自家门前的雪扫干净了再说,至少不能让路人被你家的积雪滑倒。这就是道德的底线——规则划出来的。‎ 理想的社会应是规则与道德并存的。规则约束着人们,使其不至滑出道德的底线;同时,道德也填补了规则的漏洞,使其更加完美。一个人被外在的规则和内在的道德约束着,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社会的规则与道德相辅相成,这个社会才能充满希望。道德是通向美好未来的路,而规则就是路旁的灯,照亮我们纯洁的灵魂,也照亮那条充满理想的大道。我们将道德埋在心底,将规则挽在手上,勇敢地面对未来。‎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时,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构思立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海因茨为救人而偷窃药;药剂师为钱而拒绝救人。从海因茨的角度看,可立意为:规则和道德的冲突;生命价值与规则价值的冲突;生命价值是第一位的,生命高于一切;人应当自觉遵循社会规范;偷,却充满道德光辉。从药剂师作为角度,可立意:商人不能唯利是图;赚钱,也应尊重生命;打击垄断,还消费者公平;自由自愿,市场交易;商人不是慈善家等。从警察作为角度,可立意:法规高于一切;触犯法律,必受惩罚等。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要注意拟一个出彩的题目。‎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