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对下列化学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可以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B.过程①可以发生在线粒体中
C.过程②所释放的能量可用于CO2固定
D.过程②所释放的能量可用于C3还原
2.下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方式a离不开载体蛋白的协助
B.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3.细胞学说的创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不能说明
A.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基本单位
B.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C.细胞是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D.把动物和植物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
4.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二肽时生成一分子水,该分子水中的氢来自于
A.羧基 B.羧基和氨基 C.氨基 D.R基
5.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是
A.葡萄糖 B.果糖 C.麦芽糖 D.核糖
6.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是
A.C B.H C.O D.N
7.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合理的是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8.蚕豆细胞能利用质子泵所产生的H+浓度梯度推动蔗糖的吸收,这种特殊的主动转运利用H+势能,其方式如图,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第18页,总18页
A.质子泵以ATP为能源主动吸收H+
B.H+﹣蔗糖共转运的蛋白质在转运过程中形变需要消耗ATP
C.若提高外界溶液的pH值,会使细胞对蔗糖的吸收量减少
D.若提高外界溶液的蔗糖浓度,会使细胞对蔗糖的吸收量减少
9.以下关于细胞膜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有水的环境中,脂双层会自发地形成
B.胆固醇与磷脂的尾部一起存在于脂双层内部
C.细胞膜冰冻后将内外磷脂分子层撕裂,撕裂面上的颗粒物质是镶嵌在其中的胆固醇
D.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也可以移动,只是没有磷脂分子那样容易
10.如图甲为细胞中某一结构的模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3的主要成分及其各级结构.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1所示结构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
B.图甲中2所示结构在胰岛β细胞比口腔上皮细胞中数量多
C.图乙中的①控制②的合成,发生在细胞核
D.图乙中的④可以被龙胆紫染成紫色,而③不能
11.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豌豆进行杂交,后代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如果用F1中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下列预测不正确的是( )
A.F2中肯定有黄色圆粒豌豆
B.F2的表现型之比可能是1:1
C.F2中肯定有黄色皱粒豌豆
D.F2的表现型之比可能是1:1:1:1
12.两个杂合子(涉及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杂交,F1只有一种表现型,则这两个杂合子的基因型是( )
试卷第18页,总18页
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
13.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
A.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后代和隐性后代
B.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后代
C.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和隐性后代
D.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后代
14.下列有关叙述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菊的黄花与菊的重瓣花 B.豌豆的高茎与蚕豆的矮茎
C.南瓜的黄色与南瓜的圆形 D.兔子的黑毛与兔子的白毛
15.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授粉应( )
A.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 B.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
C.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 D.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
16.在非洲人群中,每10000人中有1个人患囊性纤维原性瘤,该病属常染色体遗传.一对健康的夫妇生有一患病孩子.此后该妇女与另一名健康男性再婚,他们若生孩子,患此病几率是( )
A. B. C. D.
17.某学者对一羊群的部分性状进行了研究,他选用甲、乙、丙、丁、戊五只羊作亲本,对它们几年来的四种交配繁殖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表,则这五只亲本羊的基因型(分别用A、a和B、b表示两对基因)分别是( )
A.AaBB、AABb、aaBB、Aabb、aabb
B.AABB、AaBB、AABb、Aabb、aabb
C.AABb、AaBb、AaBB、Aabb、aabb
D.AABb、AaBb、AAbb、Aabb、aabb
18.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
B.F1测交结果是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
C.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D.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种
19.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将一株高秆抗病的植株(甲)与另一株高
试卷第18页,总18页
秆易感病的植株(乙)杂交,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只研究茎秆高度的遗传,则图中表现型为高秆的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
B.甲、乙两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中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C.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可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个体
D.乙植株自交后代中符合生产要求的植株占
20.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选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A. B. C. D.
21.甲至丁为二倍体生物卵巢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乙→丙→甲→丁
B.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为4、2、1
C.若乙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aBb
D.乙是次级卵母细胞,丁可能为卵细胞
22.正常情况下(无变异发生),下列各项可存在等位基因的是( )
A.姐妹染色单体 B.非同源染色体
C.一个染色体组 D.四分体
23.如图为某家庭血友病的遗传系谱图,Ⅱ﹣3为血友病患者,Ⅱ﹣4与Ⅱ﹣5为异卵双胞胎.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Ⅰ﹣1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B.Ⅰ﹣2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C.Ⅱ﹣3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D.Ⅱ﹣4可能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24.如图所示遗传图谱中(黑色为患者)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 )
试卷第18页,总18页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5.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Ⅰ片段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与性别无关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由于X、Y染色体存在非同源区,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
26.果蝇体内三对等位基因的分布如图1所示,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其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A、a与B、b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原因是它们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B.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可用图2中的EF段来表示
C.该细胞的联会时期对应图2中的AB段
D.该果蝇细胞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A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7.一个基因型为TtMm(这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的卵原细胞,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如果它所产生的卵细胞基因组成为TM,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下列细胞中,基因的数目、种类表示都正确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B.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C.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或tm
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或tm
28.如图为某个哺乳动物体内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试卷第18页,总18页
A.细胞①中有2个四分体
B.细胞④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C.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有4个
D.若用某种药物抑制纺锤体形成,则细胞⑤着丝点不会分裂
29.图甲和图乙与细胞分裂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CD段一定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B.图甲中的AB段若是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细胞肯定进行减数分裂
C.图乙中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B时期和E时间点
D.图乙中的CD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30.如图表示从某动物个体的睾丸中取出的两个精细胞染色体组成.如果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关于这两个精细胞的来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
②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③可能来自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④可能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31.(10分)甲的细胞可产生干扰素,乙表示正在出芽的酵母菌,丙为细菌模式图。
(1)甲和乙的细胞都属于________细胞.从图中看,与丙细胞结构主要区别是甲和乙
试卷第18页,总18页
的细胞都有_____________。
(2)酵母菌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3)甲细胞比乙细胞代谢速率快,从结构方面找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多选)
A.甲细胞线粒体多 B.甲细胞核糖体多
C.甲细胞核孔多 D.甲细胞核仁大
(4)从甲图[5]结构上提取了某种物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该物质是__________。
(5)某研究者从温度为55~65℃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丙,并从丙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①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______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___________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②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应设置一系列包含55~65℃的_________,分别测定酶的活性。
32.(8分)某科研小组研究镉、铜对河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用一定浓度的镉、铜处理河蚌一段时间后,测得河蚌过氧化氢酶活性如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a应是 。
(2)请列举本实验需要控制的两个无关变量: 。
(3)进行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时,选过氧化氢为底物,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的 来表示。
(4)若测定镉和铜对河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综合影响作用,本实验应如何完善? 。
(5)若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需利用河蚌的新鲜的软体组织制成研磨液。研磨河蚌软体组织的目的是 。能否用河蚌过氧化氢酶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33.(13分)下图甲表示某果蝇染色体及部分基因组成(等位基因D、d位于性染色体上),观察该果蝇某器官切片,发现如图乙、丙所示细胞。请分析回答问题:
(1)丙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隋况下,乙细胞“?”处的基因应为______________,丙细胞中出现基因A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分析了果蝇不同类型的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丁图所示,在基因1~8中,有一个是控制呼吸酶合成的基因,则该基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图中功能最为相似的细胞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8页,总18页
(4)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仅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
①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代全为红眼。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②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与A、a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不在性染色体上。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t基因纯合的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F1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无粉红眼出现。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F2代中雌雄个体数比例为___________。
③用带荧光标记的B、b基因共有的特异序列作探针,与②中F2代雄果蝇的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色体上B、b基因杂交,通过观察荧光点的个数可确定细胞中X染色体的数目,从而判断该果蝇是否可育。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若观察到____个荧光点,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个荧光点,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0分)甲图表示某高等动物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像,乙图表示该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处于 期,细胞中有 个染色体组;B处于 期,此细胞的名称是 ;C细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 。
(2)甲图中B细胞对应乙图中的区间是_______,乙图中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叫________。
(3)乙图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 和9~11,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6~7时期染色体数目为______条。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过程①ATP合成,可以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过程②是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但不用于光合作用的碳反应
【考点定位】ATP
2【答案】C
【解析】方式a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质协助,故A错误;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即方式a,故B错误;方式b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这两种方式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所以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故C正确;细胞呼吸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方式a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方式b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不一定需要能量,故D错误.
【考点定位】物质运输
3【答案】A
试卷第18页,总18页
【解析】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动植物由细胞组成,而不包括微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细胞学说说明动植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说明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B正确;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C正确;细胞学说把动物和植物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即具有统一性,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学说
4【答案】B
【解析】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二肽时生成一分子水,该分子水中的氢来自于羧基和氨基。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结构
5【答案】A
【解析】纤维素是由葡萄糖组成。
【考点定位】糖类
6【答案】A
【解析】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是C.
【考点定位】元素组成
7【答案】C
【解析】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不可采用碘液检测,应该选用斐林试剂,B错误;酶的高效性是相对无机催化剂而言的,所以研究酶的高效性时,应用酶和无机催化剂对比,C正确;胃蛋白酶的适宜pH是1.5-2.0,所以利用胃蛋白酶、蛋清来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不能设置成3、7、11,D错误.
【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的特性
8.C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质子泵以ATP为能源主动将H+运输出细胞,H+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推动蔗糖的吸收,并没有消耗能量.
解:A、质子泵以ATP为能源主动将H+运输出细胞,A错误;
B、据图分析,H+﹣蔗糖共转运的蛋白质在转运过程中形变没有消耗能量,B错误;
C、若提高外界溶液的pH值,则H+的含量降低,H+势能降低,对蔗糖的吸收量减少,C正确;
D、若提高外界溶液的蔗糖浓度,会使细胞对蔗糖的吸收量增加,D错误.
故选:C.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9.C
【解析】
试题分析:1、磷脂分子的特点是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在水环境中,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布,疏水的尾部相连接,亲水的头部位于两侧;动物细胞中,胆固醇存在于脂双层内部,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
2、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覆盖、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解:A、由于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在水环境中,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布,A正确;
B、动物细胞膜的胆固醇存在于脂双层内部,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
C、细胞膜冰冻后将内外磷脂分子层撕裂,撕裂面上的颗粒物质可能是镶嵌在其中的胆固醇,也可能是蛋白质,C错误;
试卷第18页,总18页
D、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是可以一定的,蛋白质分子的运动能力较磷脂分子小,D正确.
故选:C.
考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10.B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甲分析,1表示核膜,2表示核孔,3表示染色质,4表示核仁.
据图乙分析,①表示DNA,②表示蛋白质,③表示染色质,④表示染色体.
解:A、图甲中1是核膜,是双层膜,含有4层磷脂分子,A错误;
B、图甲中2表示核孔,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量多,胰岛B细胞比口腔上皮细胞代谢旺盛,B正确;
C、图乙中①是DNA,②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在核糖体上,C错误;
D、③和④是同一种物质,都能被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D错误.
故选:B.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1.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的后代中,圆粒:皱粒=3: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Rr和Rr;黄色:绿色=1: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Yy和yy.因此可以判断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和yyRr.
杂交后代F1中,基因型有6种,表现型有4种,分别是黄色圆粒(1YyRR、2YyRr)、黄色皱粒(1Yyrr)、绿色圆粒(1yyRR、2yyRr)和绿色皱粒(1yyrr);数量比为3:1:3:1.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YyRR或YyRr,绿色皱粒豌豆的基因型是yyrr.
解:A、由于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中的基因型是YyRR或YyRr,不论是哪一种,其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后代都肯定有黄色圆粒豌豆Y﹣R﹣,A正确;
B、如果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中的基因型是YyRR,则其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可能是1:1,B正确;
C、如果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中的基因型是YyRR,其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后代中没有黄色皱粒豌豆Y﹣rr,C错误;
D、如果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中的基因型是YyRr,则其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可能是1:1:1:1,D正确.
故选:C.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2.D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解:两个杂合子(涉及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杂交,F1只有一种表现型,没有出现性状分离,这两个杂合子中必须有是显性纯合基因.
故选: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3.A
【解析】
试题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试卷第18页,总18页
解:A、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所以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后代和隐性后代属于性状分离,A正确;
B、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后代,不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
C、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和隐性后代,不属于性状分离,C错误;
D、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后代,不属于性状分离,D错误.
故选:A.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14.D
【解析】
试题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解:A、菊的黄花与菊的重瓣花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豌豆的高茎与蚕豆的矮茎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南瓜的黄色与南瓜的圆形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兔子的黑毛与兔子的白毛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5.B
【解析】
试题分析:豌豆严格进行自花传粉和闭花授粉,在花未开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授粉,故野生豌豆都是纯种.进行杂交试验时,去掉未成熟的雄蕊阻止其自花传粉,保证试验的准确性.
解:A、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不能阻止自花传粉,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A不符合题意;
B、进行去雄等工作,防止自花传粉,保证实验的准确性,B符合题意;
C、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不能阻止自花传粉,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C不符合题意;
D、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不能阻止自花传粉,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16.D
【解析】
试题分析:囊性纤维原性瘤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用A、a表示),一对健康的夫妇生有一患病孩子,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据此答题.
解:每10000人中有1个人患囊性纤维原性瘤,即aa的基因型频率为,由此可推知a的基因频率为,则A的基因频率为,AA的基因型频率为()2,Aa的基因型频率为2×,所以人群中一名健康男性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该妇女(Aa)与一名健康男性再婚,他们所生孩子患此病几率是.
故选:D.
试卷第18页,总18页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7.C
【解析】
试题分析:1、由亲本组合一推测毛膝对无毛膝为显性,由亲本组合二推测弓腿对內翻腿为显牲.
2、弓腿毛膝甲×弓腿毛膝乙后代弓腿毛膝,弓腿无毛膝,可以推出基因型为AABb、AaBb;由组合二可知弓腿:内翻腿=3:1,毛膝:无毛膝=1:1,可以推出基因型为AaBb、Aabb,由四组后代中四种表现型为1:1:1:1,测交实验,可知戊的基因型是aabb;由杂交组合三弓腿无毛膝丙×内翻腿无毛膝戊,后代全部为弓腿无毛膝可是应是AAbb、aabb.
解:1、根据亲本组合一推测毛膝对无毛膝为显性,由亲本组合二推测弓腿对內翻腿为显牲.
2、根据杂交组合一:弓腿毛膝甲(A_Bb)×弓腿毛膝乙(A_Bb)→弓腿毛膝,弓腿无毛膝;
杂交组合二:弓腿毛膝乙(AaBb)×弓腿毛膝丙(AaB_)→弓腿毛膝,内翻腿毛膝;
则再根据杂交组合一种子代全为弓腿,则甲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杂交组合二,子代全为毛膝,则丙的基因型为AaBB.
3、根据杂交组合五弓腿毛膝乙(AaBb)×内翻腿无毛膝戊→弓腿毛膝,弓腿无毛膝,内翻腿毛膝,内翻腿无毛膝,则戊的基因型为aabb.
4根据杂交组合四弓腿无毛膝丁(A_bb)×内翻腿无毛膝戊(aabb)→弓腿无毛膝,内翻腿无毛膝,则丁的基因型为Aabb.
故选:C.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8.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紫花的基因型是C_P_,白花的基因型是C_pp或ccP_或ccpp.F1开紫花(C_P_),其自交所得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9:7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是CcPp,由F1的基因型可推知两个纯合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
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是CcPp,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A正确;
B、F1测交,即CcPp×ccpp,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CcPp(紫花):Ccpp(白花):ccPp(白花):ccpp(白花)=1:1:1:1,所有测交结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3,B错误;
C、F1(CcPp)自交所得F2中紫花植株(C_P_)占,紫花纯合子(CCPP)占,所以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C正确;
D、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种,即CCpp、Ccpp、ccPP、ccPp、ccpp,D正确.
故选:B.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9.B
试卷第18页,总18页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子代中,高秆:矮杆=75:25=3:1,抗病:易感病=50:50=1: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是DdRr和Ddrr.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A、如只研究茎高度的遗传,图示表现型为高秆的个体中,基因型为DD和Dd,比例为1:2,所以纯合子的概率为,A错误;
B、甲乙两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有3×2=6种、表现型有2×2=4种,B正确;
C、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得到的矮秆抗病个体基因型为ddRr,是杂合体,不能稳定遗传,C错误;
D、由于乙植株基因型为Ddrr,其自交后代中符合生产要求的植株为DDrr、Ddrr和ddrr,没有符合生产要求的矮秆抗病植株,D错误.
故选:B.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20.B
【解析】
试题分析: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设基因R的频率为 p,基因r的频率为q,则R+r=p+q=1,RR+Rr+rr=p2+2pq+q2=1.
解:根据基因型频率RR和Rr各占4/9,rr占1/9,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亲本中RR:Rr=1:1,R的基因频率是=RR%+Rr%/2=3/4,r的基因频率=1﹣R=1/4,又由于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自由交配,所以子代中感病植株占rr=1/4×1/4=1/16.
故:B.
考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21.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甲→乙→丙→丁,A错误;
B、图中细胞每个染色体组中有2条染色体,所以染色体组甲有4个,乙有2个,丙有1个,丁有1个,B正确;
C、乙的细胞中染色体已复制,基因加倍,正常体细胞基因型为AaBb,故配子的基因组成为AB或Ab或aB或ab,C错误;
D、乙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是初级卵母细胞;丁可能为卵细胞,也可能为极体,D错误.
故选:B.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22.D
【解析】
试题分析: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但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不一定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据此答题.
解:A、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应该含有相同的基因,A错误;
B、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不含有等位基因,B错误;
C、一个染色体组就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不含等位基因,C错误;
D、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正确.
故选:D.
试卷第18页,总18页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23.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并且Ⅱ﹣3为血友病患者,可以用XhY表示,由此可以确定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HY、XHXh.Ⅱ﹣4与Ⅱ﹣5为异卵双胞胎,并且表现型正常,因此他们的基因型可能是:Ⅱ﹣4基因型为XHY,Ⅱ﹣5的基因型为XHXH或XHXh.
解:A、Ⅰ﹣1是正常的男性,基因型为XHY,不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A错误;
B、Ⅱ﹣3为血友病患者,基因型为XhY,其致病基因来自于母亲,则Ⅰ﹣2的基因型为XHXh,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B正确;
C、Ⅱ﹣3为血友病患者,基因型为XhY,C错误;
D、Ⅱ﹣4是正常的男性,基因型为XHY,不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D错误.
故选:B.
考点:伴性遗传.
24.A
【解析】
试题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解:1号和2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6号)和正常的子女(3、4、5号),即“有中生无为显性”,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再由2号和3号的表现型关系,即“显性看女病,男病女正非伴性”,可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因此,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故选:A.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25.B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I片段上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同源区段Ⅱ上存在等位基因,II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必性;Ⅲ片段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遗传,患病者全为男性.
解:A、图中Ⅰ是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位于Ⅰ段的基因的遗传是伴X遗传,分为隐性遗传和显性遗传,伴X显性遗传病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伴X隐性遗传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A正确;
B、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所以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也属于伴性遗传病,B错误;
C、Ⅲ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位于Ⅲ上的遗传是全男遗传,C正确;
D、X、Y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但是它们存在非同源区,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D正确.
试卷第18页,总18页
故选:B.
考点:伴性遗传;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26.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d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图2中,曲线图分别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其中BC段是DNA复制形成的;CD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解:A、A、a与B、b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原因是它们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但它们可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
B、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着丝点已分裂,所以可用图2中的EF段来表示,B正确;
C、该细胞的联会时期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已完成复制,所以对应图2中的CD段,C错误;
D、该果蝇细胞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A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B.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27.D
【解析】
试题分析:在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并且由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的基因型相同,由第一极体分裂产生的两个第二极体的基因型相同.
解: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TtMm,其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TM,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T和基因M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共同进入次级卵母细胞(基因组成为TTMM),而含有基因t和基因m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共同进入第一极体(基因组成为ttmm).
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基因型为TM)和一个第二极体(基因型为TM),而第一极体分裂形成两个第二极体(基因型为tm).
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M和tm.
故选:D.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28.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A、四分体只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不会出现四分体,A错误;
B、由细胞⑥可知该动物为雄性动物,因此细胞④是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②③④⑥细胞属于减数分裂,C正确;
D、着丝点的分裂与纺锤体的形成与否没有关系,D错误.
试卷第18页,总18页
故选:C.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29.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甲: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图乙: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及受精作用DNA含量变化规律,其中AB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B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之后经过受精作用,DNA含量增加.
解:A、图甲中CD段为着丝点分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
B、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图甲中的AB段若是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细胞可能进行减数分裂,也可能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
C、图乙中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即AB段,及受精作用后的E点,C正确;
D、图乙中的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正常体细胞相同,D错误.
故选:C.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30.C
【解析】
试题分析:1、精子的形成过程:
(1)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
(2)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
(3)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
(4)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
2、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据此答题.
解:①一个精原细胞可形成两种精细胞,因此图中两个精细胞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①正确;
②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两种精细胞,因此图中两个精细胞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②正确;
③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形成两种不同的精细胞,因此图中两个精细胞可能来自两个次级精母细胞,③正确;
④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子应该完全相同,因此图中两个精细胞不可能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④错误.
故选:C.
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31.(1)真核 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缺一不得分)
(3)ABCD
(4)糖蛋白
(5)①脂肪 缓冲
②温度梯度
试卷第18页,总18页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题图,甲细胞中含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为真核细胞,乙细胞为酵母菌,为真核细胞,故甲细胞和乙细胞都为真核细胞;丙细胞为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最重要的区别是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3)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车间,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核仁与某种RNA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较多,核仁较大,甲细胞的代谢速率比乙细胞快,可能的原因是甲细胞中线粒体、核糖体、核孔较多,而核仁较大。
(4)甲图结构[5]为细胞膜,提取出的物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出现紫色,说明该物质中含有蛋白质;加入斐林试剂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物质中含有糖类。综上所述,该物质为糖蛋白。
(5)①酶具有专一性,脂肪酶只能催化脂肪的水解;要想维持溶液中酸碱度的相对稳定,需要加入缓冲液。
②要想测定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需要设置一系列的温度梯度。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酶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2.(1)镉
(2)河蚌数量、河蚌生理状况、培养时间等其他合理答案,答两个即可
(3)氧气的生成量(过氧化氢的减少量)
(4)增加一个实验组,同时添加铜和镉,设定不同质量浓度,分别测定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5)使酶从软体组织内释放出来,增大过氧化氢酶与试管中过氧化氢分子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不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设计等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获取信息能力与实验与探究的能力。(1)本实验测定的是镉、铜两种元素对河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所以表中a应表示镉。(2)无关变量是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该实验中河蚌的数量、河蚌生理状况、培养时间等均可作为无关变量。(3)酶的活性可以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或者是反应物的减少量来表示。(4)添加一组同时含有铜和镉的实验组,可以测定两者对因变量的综合影响作用。 (5)研磨河蚌软体组织可将酶从生物组织内释放出来,增大酶与底物分子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速率。因为高温会使过氧化氢自行分解,所以不能用河蚌过氧化氢酶来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33.
(1)ABXD或ABXd或AbXD或AbXd(2)d 基因突变
(3)2 1与6
(4)①AAXbY 5/6 ②ttAAXbY 3:5 ③2 该雄果蝇可育 4 该雄果蝇不育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XDXd,已知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其产生的卵细胞中一定含有A(最可能是基因突变而来),不可能含有a,其余基因不一定,则可能的基因型有:ABXD或ABXd或AbXD或AbXd。
(2)从甲→乙过程为有丝分裂,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图中“?”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上为D基因,则根据体细胞基因型aaBbXDXd 可以判定“?”一定是d,丙细胞出现A基因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
(3
试卷第18页,总18页
)由于所有的活细胞中都有呼吸酶,故呼吸酶基因在每个细胞中都表达,根据丁图可知,该基因最可能是图中的2,丁图中最为相似的细胞应该是表达情况最相似的细胞,观察图丁可知,1与6最相似。
(4)①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 ,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XbY,因为F1代全为红眼,则亲代雌果蝇为aaXBXB,亲代雄果蝇为AA XbY,子代雄果蝇为AaXBY,子代雌果蝇为AaXBXb,F1代随机交配,得到的F2代红眼雌果蝇中的基因型为A XBX ,所占比例为3/4×1/2=3/8,其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XBXB,所占比例为1/4×1/4=1/16,那么纯合子占红眼雌果蝇的比例为1/16÷3/8=1/6,故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1/6=5/6。
②由题意推知纯合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TTAAXBXB,根据F2代无粉红眼出现,说明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一定是ttAAXbY,F1中雌果蝇基因型为TtAA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为TtAAXBY,随机交配后代发生性反转的果蝇为ttAAXBX ,所占比例为1/4×1/2=1/8,所以雌雄个体的比例变为3:5。
③正常情况下的雄果蝇体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故有丝分裂后期基因杂交后,应该有2个荧光点,而发生性反转的雄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故有丝分裂后期基因杂交后会有4个荧光点。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遗传的基本规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4.(10分,每空1分)
(1) 有丝分裂后(期) 4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初级卵母细胞
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2) 3~4 受精作用 (3) 1~6 4~8 (4) 20
【解析】
试题分析:(1)甲图中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两条染色体是后期,看染色体形态,每一极有两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所以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每一个染色体组2条染色体;B图看染色体行为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看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细胞膜偏向一极向内凹陷,此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C图看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每一极没有同源染色体可知C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细胞为次级卵细胞,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所以C细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2)乙图0~8减数分裂,8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8~13有丝分裂,甲图中的B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乙图3~4,乙图中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叫受精作用。
(3)乙图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应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以及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即是1~6和9~11,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应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各期,即是4~8。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6~7时期即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20条。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细胞的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试卷第18页,总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