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百校2016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联考试卷(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广东百校2016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联考试卷(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广东省百所学校2016届高三质量分析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4.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刺史改州牧,拥有赋政治民之权,州由监察区变成了行政区,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这反映出东汉来年 A.郡县制最终形成                    B.中央集权得到巩固 C.已经取消监察制                    D.刺史职能发生变异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试题解析】郡县制形成于秦朝,故A项错误;建立监察区目的是监督地方官员,更有利于中央集权,材料变化体现不出中央集权巩固,故B项错误;州由监察区变成行政区不代表监察制已经取消,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刺史改州牧,拥有赋政治民之权…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可知刺史职能转变,故D项正确。‎ ‎【答案】D ‎25.北宋著名的瓦市艺人张山人说:“某乃于都下三十余年,但生而为十七字诗,鬻钱以糊口。”至北宋末期,东京的瓦子勾栏已热闹非凡了。这体现了北宋 A.写诗足以谋生    B.文艺商业化    C.经济重心南移  D.已暂停抑商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试题解析】从“鬻钱以糊口”可知写诗是谋生手段,但不代表写诗“足以谋生”,故A项错误;从北宋有读书人以写诗为生,可知诗歌商品化,故B项正确;材料中展示的是北宋东京的场景,体现不出经济重心南移,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历代王朝都推行的经济政策,北宋只是商业管理宽松,不是暂停抑商,故D项错误。‎ ‎【答案】B ‎26.郭嵩焘在总结自己的观点时写道:“顷数十年,汽轮车船夺天地造化之奇,横行江海,无与为敌。而究其意之所极,贾市为利而已。”郭嵩焘在此认为西方侵华的目的是 A.炫耀武力        B.开办工厂      C.通商谋利      D.占领中国 ‎【知识点】早期维新思想 ‎【试题解析】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B项错误;从材料“而究其意之所极,贾市为利而已”可知,郭嵩焘认为西方侵华的目的是倾销商品获得利润,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27.中华民国外交官顾维钧曾指出,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督军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要求“巴黎代表团应采取明确的爱国立场,拒绝签字,以符民意”。这从侧面反映出 A.民意就是外交方针                  B.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 C.官民联合成为潮流                  D.学生成为救亡运动的主力 ‎【知识点】五四运动 ‎【试题解析】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方针和政策,民意不等同于国家利益,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督军省长们甚为焦急,要求…采取明确的爱国立场,拒绝签字,以符民意”可知,当时国人都有了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体现出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官民有共同的爱国之情,而不是表述官民联合成为潮流,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学生进行救亡运动的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B ‎28.观察下面某历史学者的数据统计表。可以说明 表1 1923年广东省桑地面积和从事养蚕业的人口 地点 桑地(亩)‎ 桑地占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从事养蚕人口 从事养蚕业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顺德 ‎665000‎ ‎70‎ ‎1440000‎ ‎80‎ 南海 ‎300000‎ ‎—‎ ‎200000‎ ‎48‎ 香山 ‎328800‎ ‎—‎ ‎382600‎ ‎—‎ 其余 ‎171925‎ ‎—‎ ‎220000‎ ‎—‎ 合计 ‎1465725‎ ‎—‎ ‎2188600‎ ‎—‎ ‎ 表2 1874—1929年顺德丝厂数一览表 年代 广东省 顺德 丝厂(家)‎ 丝车(辆)‎ 丝厂(家)‎ 丝车(辆)‎ ‎1874‎ ‎2‎ ‎—‎ ‎1‎ ‎—‎ ‎1884‎ ‎10‎ ‎2400‎ ‎—‎ ‎—‎ ‎1918‎ ‎147‎ ‎72200‎ ‎114‎ ‎—‎ ‎1922‎ ‎180‎ ‎90064‎ ‎136‎ ‎—‎ ‎1926‎ ‎202‎ ‎95215‎ ‎154‎ ‎71235‎ A.广东自然经济并未遭到破坏          B.顺德民族工业来受外资的影响 C.顺德成为广东外贸出口中心          D.顺德工业带动了农副业的发展 ‎【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试题解析】结合鸦片战争的史实,可知广东地区是最早受外来侵略的地区,自然经济会受资本主义经济冲击,逐渐瓦解,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民族工业和外资企业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广东桑地和丝厂数,体现不出顺德成为外贸出口中心,故C项错误;从顺德丝厂和顺德桑地数量可知,丝厂发展带动了农村养蚕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D ‎29.中国政府办国有企业的目的在于让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私人企业不应该生产经营的项目,并在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安排职工就业,从而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稳定社会。这表明 A.国有企业发挥了调控经济的重要作用  B.国有企业是私营企业的补充部分 C.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可以激发生产活力  D.国有企业占国民经济总量的大部分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 ‎【试题解析】从材料中“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私人企业不应该生产经营的项目” ‎ 和“在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安排职工就业”,可知国有企业可以调控市场经济发展状况,故A项正确;从材料“从而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可知,国营企业是国家经济的主体,而不是私有企业的补充,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国有企业的作用,没有论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意义,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办国有企业的目的在于让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私人企业不应该生产经营的项目,并在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安排职工就业”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30.有位老人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内页印着“最高指示”: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6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这体现出 A.阶级斗争决定国家政治生活          B.个人崇拜是十年动乱的主题 C.国家政治局势影响人民生活          D.意识形态制约社会价值取向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试题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阶级斗争的影响,故A项错误;文革时期主要内容是开展各领域的阶级斗争,个人崇拜是文革运动出现的重要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中表述的是结婚证有国家领导人和指示等内容,体现出人民日常生活受文革运动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结婚证的内容是当时政治局势决定的,不是意识形态或社会价值取向影响的结果,故D项错误。‎ ‎【答案】C ‎31.约公元前150年,《阿梯钮斯法》中规定:不论什么被偷的东西,对它们的追索权都是永久性的。此语重申了《十二铜表法》第8表第17条关于盗窃物不能以时效取得的禁令。这反映出 A.罗马法不断完善                    B.《十二铜表法》存在野蛮性 C.古罗马依法治国                    D.古罗马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知识点】罗马法 ‎【试题解析】从材料“此语重申了《十二铜表法》”可知没有出现新的发展变化,不属于罗马法的完善,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关于盗窃物的规定是文明合理的,不具有野蛮性,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关于盗窃物品的内容,没有体现出古罗马依法治国,故C项错误;盗窃物可以被永久的追回,可知是保护物品所有者的权利,故D项正确。‎ ‎【答案】D ‎32.伏尔泰在针对各种形式的镇压、狂热、偏执的“丑行”时说:“因为意见不同而迫害他人的人与怪物无异。”据此可知,伏尔泰意在强调 A.法律的权威      B.宗教信仰自由  C.人人平等      D.人的思想自由 ‎【知识点】启蒙运动 ‎【试题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法律的内容,故A项错误;从材料“伏尔泰在针对各种形式的镇压、狂热、偏执的“丑行””可知,不仅仅是针对天主教会的束缚,而是针对一切限制自由的行为,故B项错误;材料针对的是对自由的压制,没有体现人人平等,故C项错误;从“因为意见不同而迫害他人的人与怪物无异”可知,宣扬人们应该有思想自由,故D项正确。‎ ‎【答案】D ‎33.“现在英国强调的是贸易货栈和战略基地,而非17世纪那样的殖民拓殖。”这与谢尔本勋爵在1782年所讲的“我们贸易优先于统治”是吻合的。这一变化反映出 A.自由主义贸易思想得到贯彻          B.海外扩张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撑 C.英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加深          D.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试题解析】自由主义贸易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从“英国强调的是贸易货栈和战略基地”、 ‎ ‎“我们贸易优先于统治”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海外扩张是为了经济利益,体现不出自由主义贸易思想,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英国强调的是贸易货栈和战略基地”、“我们贸易优先于统治”可知没有强调政府的作用,故B项错误;从“英国强调的是贸易货栈和战略基地”可知,海外市场为英国经济发展提供基地,故C项正确;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是1832年议会改革的结果,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C ‎34.1922年3月“十一大”上,列宁就把对新经济政策的强调重点放到了从政治上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上了,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又一斗争形式”。这实质上是 A.列宁准备放弃新经济政策            B.暗示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性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启            D.以阶级斗争作为经济手段 ‎【知识点】新经济政策 ‎【试题解析】从“列宁就把对新经济政策的强调重点放到了从政治上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上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新经济政策的重点的变化,不是放弃新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从“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又一斗争形式””,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即利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带动经济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其实质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启,故C项错误;D项与新经济政策的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35.丘吉尔呼吁美国人在与苏联的对抗中,不要忘了联合英国人;实现“英语国家兄弟般的联日”,以阻止苏联势力和共产主义的“无限扩张”。这一呼吁 A.迎合了美国的战略意图              B.加深了美英双方的矛盾 C.表达了英国的称霸企图              D.道破了苏联称霸的企图 ‎【知识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试题解析】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国家,企图领导世界,但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限制了美国称霸世界,丘吉尔联合英国遏制苏联的主张符合美国的意图,故A项正确;从“不要忘了联合英国人;实现“英语国家兄弟般的联日”可知是要美英联合减少矛盾,故B项错误;二战后英国实力下降,追随美国,丧失领导世界的能力,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美英联合壮大资本主义阵营,而不是强调苏联称霸世界,故D项错误。‎ ‎【答案】A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从男尊女卑的观念出发,统治者制定了一整套法律、伦理道德的原则,用以规范和限制女性的行为……中国古代把“主内”作为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把相夫教子作为女性的天职……   ——摘编自《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独特贡献》‎ 材料二  19世纪末,中产阶级的女性地位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中产阶级女性的主要期待不再是做家务,而是做母亲。书刊杂志和社会舆论都在宣传这样一种观念:母亲应该关心全家人的身心健康……人们也期待着母亲们能够保留传统的美德和保持女性的特点。油画《贝尔利一家》中……作为丈夫和父亲的男人坐在桌子前的椅子上,这暗示着他是与事业和家外的世界相连的;而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人站在孩子们中间,则表明她处于“主内”地位。‎ ‎——《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家庭文化探析》‎ 材料三  “口红效应”这一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理论也在海外媒体上不断亮相。所谓“口红效应”是指在美国,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尤其是战争期 间,政府和传媒都鼓励妇女们涂抹着口红进入工厂或军队,唇间一抹亮丽的红色成了鼓舞士气的法宝。由于大工厂多转产战备物质,各个时装公司纷纷承担起口红生产的任务,这保证了口红在战争期间的供应。美国海军特地开办培训课程,让女兵们学习,如何快速完美地化妆,同时还规定,从军女性的口红颜色必须与她们制服上红色臂章和帽子上红色细绳相搭配。——《美丽与禁忌:口红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国女性与近代西方女性的地位和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二者社会地位和职责形成的背景。(12分)‎ ‎ ‎ ‎(2)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口红效应”出现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女性地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3分)‎ ‎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宋明理学;文艺复兴;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妇女解放主题;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试题解析】(1)第一小问地位和职责,地位:通过与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男子地位的对比,可知女性地位是处于从属和被支配地位;职责:从材料一“中国古代把“主内”作为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把相夫教子作为女性的天职”和材料二“而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人站在孩子们中间,则表明她处于“主内”地位”,可知妇女的职责是“主内”,照顾家庭、相夫教子;第二小问背景,结合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在经济、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特征分别总结形成的背景。 ‎ ‎ ‎ ‎(2)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三“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唇间一抹亮丽的红色成了鼓舞士气的法宝”、“美国海军特地开办培训课程”可知,原因:为刺激经济复苏,美国政府采取鼓励消费的政策,为提振危机后人们的精神,美国军方为提振士气,要求女兵化妆等;第二小问关系,从影响妇女地位变化的因素、妇女地位发生变化的影响等方面总结分析。‎ ‎【答案】(1)地位:处于从属和被支配地位。(2分) ‎ 职责:“主内”,照顾家庭、相夫教子。(2分) ‎ 背景:中国:以农业为主导的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儒家和理学思想宣传伦理道德,女性地位受到压制。 ‎ 西方:文艺复兴等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工业革命的开展,加速了社会与家庭的分工。(8分) ‎ ‎(2)原因:为刺激经济复苏,美国政府采取鼓励消费的政策;为提振危机后人们的精神;美国军方为提振士气,要求女兵化妆;等等。(6分) ‎ 关系:女性地位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决定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她们的地位也会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得到不断的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也将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7分,符合逻辑推理和社会发展即可)‎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帝国初期,执政者为了解决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对地方治理的困境,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中央政府经常性地派出特使巡省天下,以便监察州县”。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唐中宗发布政令“分天下为二十四都督府,察刺以下善恶”,这等于在州县之上另置一级机构,朝廷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最后以权重难制为理由取消上述改革,依然设置十道巡察使。“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改为按察采访处置使,至四年又罢,八年复置,十年又罢……这样置而旋罢、罢而复置的举措,充分说明了唐王朝既惧怕地方事权过重,又无力直接控制千百个郡县的矛盾心理”。‎ ‎——陆贽《集权与分权的相对平衡》‎ ‎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唐代的治国方略。结合史实,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展开讨论。(12分)‎ ‎ ‎ ‎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地方管理主题;全国卷41题 ‎【试题解析】分析材料总结核心内容作为观点,结合从秦到清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论述,要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答案】示例:观点: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古代统治者不断调整对地方的行政管理政策。(4分) ‎ 论述:中国古代大多数王朝都是因为地方权力过大,导致地方势力割据一方,最终演变为战争,因而历朝统治者大都非常重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他们通常通过设立新一级的行政机构或者监察机构米管理地方郡县,如:两宋增设一级地方行政机构“路”;元朝设行省;明朝设地方一级行政机构“省”,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这是古代政治家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解决管理幅度有限性与统治区域辽阔性之间的治理困境而长期探索的成果,体现出一定的必然性。(8分)(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符合设问且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 ‎ ‎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代考试,有公卷通榜之制。所谓公卷,是由考生把平日诗文成绩呈送到中央时,遍送政府中能文章有学问的先进大僚阅看。……在未考之前,早已有许多知名之士,获得了客观的地位。通榜是考后出榜,据社会及政府先辈的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却不专凭考试之一日短长。……但有些人便要借此制度之宽大处作弊,于是政府不免为要防弊而把制度严密化。但制度逐渐严密化,有事反而失却本义,而在防弊上着想。宋代考试制度,是远比唐代严格了,那时则糊名之制,所凭则真是考试成绩,其实考试成绩,只是一日之短长,故有主考官存心要录取他平日最得意的门生从学,而因是糊名,寻觅不出该人之卷,而该人终于落第的。如是则考试防制严了,有时反而得不到真才。   ‎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选拔人才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的不足。(7分)‎ ‎ ‎ ‎(2)根据材料,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考试制度进行了怎样的革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8分)‎ ‎ 【知识点】唐代科举制改革;宋代科举制度改革 ‎ ‎【试题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从材料中“有公卷通榜之制。所谓公卷……在未考之前,早已有许多知名之士,获得了客观的地位。通榜是考后出榜,据社会及政府先辈的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却不专凭考试之一日短长”,可知唐代选拔人才的依据是既有平时成绩,也有考试成绩,还有社会以及先辈的评价;第二小问不足,从“但有些人便要借此制度之宽大处作弊”可知,不足是考核不严密,易出现作弊的现象。 ‎ ‎ ‎ ‎(2)第一小问革新,从材料“宋代考试制度,是远比唐代严格了,那时则糊名之制,所凭则真是考试成绩”可知,宋代考试制度革新的内容是考试更加严格、严密;强化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的标准;第二小问影响,从“其实考试成绩,只是一日之短长,故有主考官存心要录取他平日最得意的门生从学,……如是则考试防制严了,有时反而得不到真才”可知,宋代考试制度革新的影响是增强了考试的公平和公正性,但仅凭考试成绩录取人才,不利于全面地选拔人才。‎ ‎【答案】(1)依据:既有平时成绩,也有考试成绩,还有社会以及先辈的评价。(3分) ‎ 不足:考核不严密,易出现作弊的现象。(4分) ‎ ‎(2)革新:考试更加严格、严密;强化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的标准。(4分) ‎ 影响:增强了考试的公平和公正性,但仅凭考试成绩录取人才,不利于全面地选拔人才。(4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洛克以为,那种关于把全部权利上交给主权者的主张荒唐得近乎滑稽。人们    组成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由、财产和安全,如果把一切权利都转让了出去,使君主有权任意处置自己的自由及生命,那么这与自然状态下有何区别?这等于是为了防止臭猫和狐狸的侵袭,却甘心被狮子吞噬,甚而还以此为安全!天赋人权绝不可转让或遭剥夺,保护这些权利正是政府存在的目的,抹煞人权的国家没有存在的意义,而侵犯人权的政府即是暴政、专制。‎ 材料二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克顿说:“权力是腐蚀人的,绝对的权力就会造成绝对的腐蚀。”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会造福一方,反之则会贻害无穷。所以对于权力要设置一定的限制,为它戴上枷锁时刻控制着它,而不能让它被随意的行使。权力的泛滥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权力控制底下的人的苦难、挣扎,最终会造成反抗,而权力的主导者最终也会被迫走下属于他们的神坛。因而对于权力的制约有相当大的必要蛀。对于权力的控制方面民主和法治是我们最熟悉的,除了这两个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权力的分立理论了。‎ ‎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绪纲《读(社会契约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6分)‎ ‎ ‎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为依据对材料观点加以说明。(9分,选取—个国家即可)‎ ‎ 【知识点】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 ‎【试题解析】(1)从材料一“那种关于把全部权利上交给主权者的主张荒唐得近乎滑稽” ‎ ‎、“天赋人权绝不可转让或遭剥夺,保护这些权利正是政府存在的目的,抹煞人权的国家没有存在的意义,而侵犯人权的政府即是暴政、专制” ‎ ‎,可知洛克观点是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 ‎(2)第一小问观点,从材料二“因而对于权力的制约有相当大的必要蛀。对于权力的控制方面民主和法治是我们最熟悉的,除了这两个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权力的分立理论了”可知,观点是对国家权力实行分立,并且相互制约;第二小问说明,结合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分权的史实进行说明。‎ ‎【答案】(1)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人民主权。(6分) ‎ ‎(2)观点:对国家权力实行分立,并且相互制约。(3分) ‎ 以美国为例,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国会有权要求总统调整政策以备审议,批准总统对外缔结的条约,建议和批准总统对其所属行政官员的任命,通过弹劾案撤换总统;行政权属于美国总统,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拥有有限的否决权,有权建议和批准总统对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具有独立性。(6分,选取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且说明合理亦可)‎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前的1870年至1913年间,恰恰是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期。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其在对外商业扩张的同时,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在那一时代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受到削弱。当时的世界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在英国已越来越无力领导世界的情况下,它还一味维持在海外的大量利益,其正当性已经越来越显薄弱;另一个是“新兴国家”们普遍奉行的乃是国家主义,在全球秩序逐渐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乏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 ‎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一战”发生机理时刻警醒当今世界》‎ ‎(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9分)‎ ‎ ‎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的评论。(6分)‎ ‎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试题解析】(1)从材料中“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在那一时代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受到削弱。当时的世界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在英国已越来越无力领导世界的情况下,它还一味维持在海外的大量利益,其正当性已经越来越显薄弱”,可知原因是英国全球领导地位的削弱;各主要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性;从“另一个是“新兴国家”们普遍奉行的乃是国家主义,在全球秩序逐渐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乏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可知原因是世界秩序缺乏有力的领导者来维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日益尖锐。 ‎ ‎ ‎ ‎(2)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的政治、经济、国际地位等方面的影响说明评论。‎ ‎【答案】(1)原因:英国全球领导地位的削弱;各主要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性;国家主义盛行;世界秩序缺乏有力的领导者来维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日益尖锐。(9分,答出三点即可) ‎ ‎ ‎ ‎(2)说明:战争使欧洲原有的政治秩序走向混乱;战争阻碍了欧洲经济的持续发展;战后,欧洲国际竞争力的衰退,经济中心逐渐向美国转移。(6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终将军施琅之世,严禁粤中惠、潮之民,不许渡台。盖恶惠、潮之地素为海盗渊薮,而积习未忘也。琅殁,渐弛其禁,惠、潮之民乃得越渡。”‎ ‎——《理台末议》‎ 材料二 清朝收复台湾以后,施琅对郑氏家族没有采取报复手段,还亲自到郑成功庙致祭。但施琅此时的表现既有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也不无清廷约束的结果。因此,全面肯定他此前的作为既无必要,也不合理。‎ ‎——葛剑雄《如何评价施琅的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施琅的管理政策,并指出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施琅的历史贡献,并说明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10分)‎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试题解析】(1)第一小问政策,从材料一“严禁粤中惠、潮之民,不许渡台”可知,施琅的管理政策是严禁东南沿海人们出海;第二小问原因,从“盖恶惠、潮之地素为海盗渊薮,而积习未忘也”,可知原因是海盗猖獗。 ‎ ‎ ‎ ‎(2)第一小问贡献,结合施琅收复台湾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说明其历 ‎ 史贡献;第二小问标准,运用历史分析方法,从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社会发展、人民利益是否起推动作用等角度评价其作用。‎ ‎【答案】(1)政策:严禁东南沿海人们出海。(3分) ‎ 原因:海盗猖獗。(2分) ‎ ‎(2)贡献:代表清政府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统一;捍卫了民族尊严。(4分) ‎ 标准:一是看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推动即肯定为主,阻碍即否定为主;二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三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6分,言之有理即可)‎ ‎46‎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