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2016年高二历史3月阶段试卷(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长沙市2016年高二历史3月阶段试卷(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座位号 座位号 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二(下)3月阶段检测·历史试卷 ‎(命题:胡军哲 审题:刘秋祥)‎ ‎(范围:必修三、选修一、选修三 总分:100分 时量: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春秋左传·子产不毁乡校》中记载,“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这里的“乡校” ‎ A.是百姓参政议政的地方 B.可以起到监督统治者的作用 C.只有贵族能够参与其中 D.类似于古代雅典的公民大会 ‎2.《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行,其中包括君王的祭祀、巡狩、会盟、定大位、刻石记号。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这一行为背后昭示的是 ‎ A.民本仁政观念 B.天人感应思想 C.“大一统”理念 D.封建迷信思想 ‎3.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 ‎ A.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 B.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 C.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 D.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 ‎4.在鹅湖之会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诗曰:“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 ‎ A.南辕北辙 B.大同小异 C.水火不容 D.大异小同 ‎5.顾炎武指出:“保国者, 其君其臣 ,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与该观点所呼应的先秦儒家思想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C.“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6.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促成元杂剧昌盛的直接原因是 ‎ 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 B.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 C.市民阶层的壮大 D.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 ‎ ‎7.1996年长沙在五一广场走马楼一带建设“平和堂”商厦,发掘出土多达十万片的三国吴简(如右图样式)。对于这些吴简,认识正确的是 ‎ A.内容都以儒家学习为主 B.楷体是简牍上的主要字体 C.数量极多的吴简表明三国时期纸张尚未十分普及 D.吴简出土地即是吴国的都城 ‎8.《泰西水法》由意大利在华传教士与明末士大夫徐光启合译。《四库全书总目》介绍此书称:“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这说明 ‎ A.明末政府已突破闭关政策的局限 B.传统科技观念影响了西学东渐 C.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 D.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广泛传播 ‎9.据下面书影截图分析,与该书第一章内容的直接相关的是 ‎ A.千年变局开始 B.开启近代之门 C.革命风云再起 D.传教士东来 ‎10.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这里的“新观念”是指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 C.立宪代议 D.三民主义 ‎ ‎11.1919年1月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创办《新潮》月刊,提出以下基本目标:(一)“唤起国人对于本国学术之自觉心”;(二)“为不平之鸣,兼谈所以因革之方”。1919年5月罗家伦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著名口号。这突出表明 ‎ A.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斗争旗帜 ‎ B.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前期发挥主力军作用 C.文化斗争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 ‎ D.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12.(原创题)“1926年,长沙市一中组成了以学生党团员为骨干的学生军,参加了北伐战争。”“1926年12月,雅礼大学和中学学生与长沙其他教会学校学生一起发起了要求将圣经课改为三民主义课、公开学校财务、向政府立案、学生参加校务会议的斗争。”这两则史料表明当时长沙市一中和雅礼中学的学生 ‎ ‎ A.准备迎接北伐军进长沙 B.对马克思主义广泛认同 C.都建立有中共学生支部 D.积极投身于国民革命 ‎13.1901年后中国出现一种颇有意味的文化现象:宣传西方政治哲学、文化学说的名著,如卢梭的《民约论》(《社会契约论》)、赫胥黎的《天演论》,与歌颂史可法、郑成功、文天祥、岳飞的书刊同时风行。‎1902年4月26日,为纪念南明永历帝覆亡242周年,著名知识分子章太炎等发起大型纪念会。这表明 ‎ ‎ A.知识分子以“反清复明”为革命旗帜 B.革命者宣传民族英雄以反抗西方侵略 ‎ C.革命者把政治革命与种族革命相结合 D.革命者把西方学说与中国传统相结合 ‎14.陈独秀在1921年发表《青年的误会》一文,其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 ‎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 ‎ 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15.毛泽东曾写道:“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因此,全世界多种多样的国家体制中,按其政权的阶级性质来划分,基本地不外乎这三种:(甲)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乙)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丙)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以上内容出自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联合政府》‎ ‎16.1957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乘胜追击,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后来在“文革”中折磨致残的他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 ‎ A.期盼祖国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 B.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咎由自取 C.文艺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 ‎ D.“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17.贾文言认为:“商鞅和梭伦的上台皆因受困于‘耕’和‘战’,故两者都重视耕战,但在政治制度的安排上则有所不同。”这种“不同”集中体现在 ‎ A.商鞅注重发扬民主,重视工商;梭伦维护皇权专制,以农为本 B.商鞅立足承认现实,渐进变革;梭伦强调打破现实,重在继承 C.商鞅使地主阶级开始掌握政权;梭伦使所有人获得公民的权利 D.商鞅用“强权”重构政治秩序;梭伦以“中庸”平衡阶层利益 ‎18.“诡辩派的相对思想、怀疑态度和个人主义,不可避免地受到苏格拉底坚决的反对。这种情况促进了新哲学运动的发展。”苏格拉底反对的人是 ‎ A.泰勒斯 B.普罗泰格拉 C.梭伦 D.庇西特拉图 ‎19.“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阉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或建立一支戏剧歌队时,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三十三年间他必须服役于国家;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他也不是自己意识的主人,因为他必须信仰国家的法定宗教,参与祭祀,他不能相信只有一个神。”据此可知当时的雅典 ‎ A.公民私有财产实际上为城邦所有 B.已经建立了成熟的民主政治 ‎ C.违背了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思想 D.尚未形成保护公民权利的机制 ‎ ‎20.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共有陪审员6000人、议事会成员500人、各种官吏700人、弓箭手1600人、骑士1000人、卫士1000人、重装步兵2500人,每天领取津贴的公职人员多达2万,占公民人口总数的1/2。陪审员虽属兼职,但每人每年花在案件审判上的时间约为150—200天。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行使民主权利的主体素质高 B.实行民主政治的成本很大 C.国家政治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 ‎21.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试验和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从中可以看出近代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是 ‎ A.实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 B.数学成为其主要的表达方式 C.侧重于逻辑推理和理论概括 D.物理学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 ‎22.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 ‎ A.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 B.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 C.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 D.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23.“他为自己的创作提出了目标:‘法国社会将要作为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这样我也许可以写出许多历史家忘记写的那部历史,就是说风俗史。’”能体现这一创作目标的文学作品是 ‎ A.《安娜·卡列尼娜》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老人与海》‎ ‎24.(原创题)1774年,日本著名医者杉田玄白翻译了荷兰人J.Kulmus所著的《解体新书》。这是日本第一部译自外文的人体解剖学书籍,“解体”也是中国医学名词的鼻祖。以《解体新书》的出版为契机,在江户时代日本的学术文化中心,形成了一个后来成为兰学(即通过荷兰传播到日本的西方学术)核心的群体。这说明 ‎ ‎ A.日本近代医学以传统中医为渊源 B.日本锁国时期通过兰学学习西方 ‎ C.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向西方学习 D.近代医学体系在日本已经形成 ‎ 二、非选择题(第25题22分,第26题15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永乐十八年(1420),明迁都北京,改北京国子监为京师国子监。清因明之旧制,世祖始修葺北京国子监。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世祖定鼎燕京,修葺明北监为太学。顺治元年,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学子来自官宦之家。由于政治腐败,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监生多纳粟入学,为科名声利而学,致于积重难返。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学部,国子监归入学部。‎ ‎——摘自秦国强《中国古代教育史话》 ‎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多为个人、教会所办,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革新,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学校主要是贵族子弟,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古代希腊的体育传统为依据,主张通过一般体育和军事锻炼发展学生的体格。一方面仍然进行虔信上帝的宗教道德教育,同时又强调培养勇敢、勤勉等品质的世俗道德教育。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产生了第谷、开普勒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 ‎ ‎——摘自《外国高等教育史论集》 ‎ 材料三 历史文物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 ‎  ‎ 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欧洲与中国教育办学的主要不同及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三,提取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 ‎ ‎ ‎26.(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大清律例》于顺治初年开始制定,乾隆初年基本完成,系中国历代刑律中最繁苛的一部,“新政”期间的法制改革即是从修改删减这部律例开始的。经过数年的删改,1910年以《大清现行刑律》颁行,作为新刑律颁布前的过渡性刑律。同年底,颁布《大清新刑律》,预定1913年开始实行。新刑律是中国第一部近代刑律,它以“折衷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又“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自古以来,中国的法典基本上是刑法典,但又包含有民法、诉讼法及行政法等法律内容,形成了“民刑不分、诸法合体”、民商不分、实体法与程序法无别的法律结构。为此,制定了《大清民律草案》、《刑事诉讼律草案》和《民事诉讼律草案》等部门法与单行法规。在古代中国,政刑之权“丛于一人之身”,上自皇帝,下至州县长官莫不如是,负责修订法律的刑部左侍郎沈家本认为“东西各国宪政之萌芽,具本于司法之独立。”且可为“异日宪政之始基”。因此,制定了《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和《法院编制法》。‎ ‎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期间法制改革所呈现的主要变化。(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新政”期间的法制改革。(6分)‎ ‎ ‎ ‎2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约有350万德意志人居住在西北边境的苏台德区。早在1933年10月,希特勒就唆使康拉德·汉来因成立了苏台德德意志党,专门从事分裂活动,阴谋把苏台德区并入德国。占领奥地利后,希特勒命令汉来因不断提出捷政府不能接受的种种要求。在英法的压力下,捷政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满足了他的要求,可是汉来因仍以政府拒绝苏台德区完全自治为借口中断了谈判。‎ ‎1938年5月18日‎,捷情报机构报告说德军正在边境集结。19日,莱比锡的一家报纸登出了德军调动的消息。20日,捷政府宣布局部动员,征召后备役人员和某些技术人员入伍。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形成了所谓的“五月危机”。‎ ‎21日,法国外长宣称,如果德军越过德捷边界,法国将履行《法捷同盟友好条约》的义务。同日,英国声明,如果法国履行法捷条约的义务,英国不能保证在事件的压力下自己不会介入。苏联政府也多次声明,要同法国一起采取措施保证捷克斯洛伐克的安全。23日,希特勒指示外交部通知捷驻柏林公使,说德国没有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企图,德军在边境集结的传闻是毫无根据的。‎ ‎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月危机”形成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月危机”得以化解的主要原因及启示。(9分)‎ 座位号 座位号 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二(下)3月阶段检测·历史答案(2016.3)‎ 一、选择题(本大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5 BCBBA 6—10 DCBAC 11—15 CDCDB ‎ ‎16—20 DDBDB 21—24 BDCB ‎ ‎3.【解析】选B项。材料反映儒学地位不断被官方强化,体现出儒学正统的地位加强。儒学独尊是指儒学的地位高于其他思想学派,材料没有体现,A错误;儒家思想发展不会导致孔庙礼仪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C错误;从“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可知,隋唐时期国家已经推崇孔庙礼仪,D不准确。‎ ‎ 4.【解析】选B项。审题,注意诗歌的开头结尾“地势无南北”“应知合处同”,这反映的朱熹认识是从大处着眼,双方的根本立场是一致的,相同的,都是孔孟纲常。‎ ‎6.【解析】选D项。“直接原因”,要求时间最近,事件最具体的,知识分子地位变化是元朝才出现的,元朝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常说“九儒十丐”,许多知识分子进取无望,直接投入社会生活化的元曲创作。A、C的内容是宋朝就出现的,元曲兴盛的基础条件之一,而非直接原因。‎ ‎7.【解析】选C项。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之后,其普及是一个过程。“洛阳纸贵”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该典故出自南北朝时期,这种比喻也正是纸张尚未十分普及的折射,魏晋南北朝是纸张逐步普及时期,唐代才广泛使用,完全取代简牍。A错在“都”“为主”;B错在“楷体”,隶书还是多些。‎ ‎8.【解析】选B项。据“水法尤切于民用,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可知,《四库全书总目》是从有利于民用传统科技观念的角度来肯定西方的农业水利,有利于西学东渐,B正确;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A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C错误;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鸦片战争后,D错误。‎ ‎9.【解析】选A项。分析图片中文字信息,如“与西方首次冲突”“英国武力反击”“新的条约体制”等内容都指向鸦片战争,故选A。‎ ‎11.【解析】选C项。材料体现了北大学生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创办进步报刊和参与五四运动,体现了文化斗争对政治革命的先导作用,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和科学,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学生的主力作用,B错误;材料重心是介绍文化的作用,没有强调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D错误。‎ ‎ 12.【解析】选D项。原创题。国民革命是反帝反军阀的民族民主革命,1926年一中学生的参战和雅礼学生的斗争都属于这一范畴。北伐战争是从广东打响的,进入长沙当在该年夏天,A与“12月”不符;雅礼学生运动的反帝民主要求未必是马克思主义,“广泛”也不妥,B错。一中在1922年建立有最早的中共学生支部,故有“学生党团员”,但材料并未表现出雅礼有这方面的信息,C错。‎ ‎ 13.【解析】选C项。材料中的重要信息点包括宣传西方政治理论、纪念汉人英雄或皇帝。故选C。‎ ‎18.【解析】选B项。题干中的诡辩派指向普罗泰格拉。‎ ‎ 24.【解析】选B项。原创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日本向西方学习的史实。解题时要仔细阅读材料,并注意答案表述的准确性。A、D都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为1868年。从“通过荷兰传播到日本的西方学术”可以看出B项,兰学在日本影响很大。‎ ‎ ‎ 二、非选择题(第25题22分,第26题15分 ,第27题15分,共52分。)‎ ‎25.(原创题)(1)不同:办学主体:欧洲主要是民间办学;中国以官办为主。教育内 容:欧洲注重人文学科及实用科学教育;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培养目标:欧洲注重培养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中国以培养官吏为主。(6分)‎ 影响:欧洲:开启了西方近代教育的先河;培养了一批近代化的人才,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2分)中国:本质上为封建统治服务,是君主专制的工具;禁锢了思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制约了社会进步。(2分)‎ ‎(2)(此问从严扣分)图一反映了清末新式学堂建立和近代教育的发展。(2分)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学不断传入,近代工业发展,旧的教育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清政府废科举、兴办新式学校;新式学堂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和中国社会转型。(4分)‎ 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大众新教育(或专业培训和扫盲教育)的发展。(2分)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文盲占到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各类专业人才缺乏;为巩固政权、恢复经济,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人民政府把工农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了全国范围的扫盲教育和职工业余教育。大众教育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培养了大批各类专业人才,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4分) ‎ ‎ ‎ ‎26.(1)变化:从繁苛的旧刑律到简洁的新刑律;从“诸法合体”的传统结构到颁布部门法与单行法规;从“政刑”不分到司法独立。(每点3分,共9分)‎ ‎(2)顺应了当时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形势;推动了中国法制的近代化;没有达到挽救清王朝的统治的目的。(6分)‎ ‎27.(1)希特勒上台,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分子的破坏;英法对捷政府的压力(或:绥靖政策的实施)。(每点2分,共6分)‎ ‎(2)主要原因: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抵抗决心;英法苏出于自身安全需要,暂时支持捷政府;德国的战争准备尚未完成。(每点2分,共6分)‎ 启示:只要国际社会团结一致,是可以制止侵略战争爆发的。(言之有理即可。共3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