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四地六校”联考
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单项选择题(共包括46小题,每小题1分,计46分)
1.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
①酸碱平衡②Na+、K+平衡③血糖平衡 ④体温调节 ⑤蛋白质平衡 ⑥CO2一O2平衡
A.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2.牙买加的博尔特是当今世界跑得最快的人,在赛场上当他听到发令枪声后,会象“闪电”一样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 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3.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
B. 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 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 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4.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 )
A. 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B. K+ 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C. 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D. K+ 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5.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 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 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 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 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6.如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1、2、3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 B. 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
C. 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 D. 物质1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
7.下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寒冷会促使X分泌激素a
B. 缺碘地区人的血液中激素b含量低于正常值
C. Z结构的活动只受Y结构的控制
D. Y除能分泌激素b外,还能分泌生长激素以及多种促激素,因而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8.
下图表示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的变化,其中两条曲线表示健康人两种激素的变化趋势,另一条曲线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变化趋势,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曲线b表示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
B. 在曲线c上升时,人体下丘脑还可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
C. 曲线a表示的激素是人体内惟一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
D. 人体通过a、c激素的协同作用,可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9.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 B. 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C. 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D.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10. 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皮肤血管血液的
相对流量如右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皮肤血流量的变化受下丘脑的调节
B. 在AB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 在CD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
D. 在D点以后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11.如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根据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细胞A是效应淋巴细胞 B. 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C. 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 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12.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小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
A. 造血干细胞 B. T细胞 C. B细胞 D. 吞噬细胞
13.右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4.如下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是( )
15.
将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迎春花插条等分为n组,其中一组浸入清水中,其它组分别浸入不同浓度梯度的萘乙酸(NAA)溶液中.浸泡24小时后同时取出,分别转入不同的烧杯中进行水培,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插条生根数目,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曲线A代表不同浓度梯度的NAA溶液中插条生根数目变化,曲线B代表浸入清水中的插条生根数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说明NAA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c浓度的NAA溶液对插条生根无影响
C.a~b浓度的NAA溶液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b~d浓度的NAA溶液抑制插条生根
1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适宜浓度生长素处理凤梨,可加快果实成熟
B. 用适宜浓度细胞分裂素处理大麦,可抑制细胞分裂
C. 用适宜浓度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提高产量
D. 用适宜浓度2,4—D处理插条,可促进插条生出芽
17.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探究的问题:所选定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
B.实验中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可选用浸泡法或沾蘸法
C.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D.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长短要有不同的梯度
18.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 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
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 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
19.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定地区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 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内的虾数量
20.某同学拟在一个面积为100 hm2的草地上调查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21.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作标记,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捕食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22.如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3.下图是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E时期的
B. CD段种群数量增加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存在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
C. 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
D. 该曲线表明,某生态系统中一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物种无关
24.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 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25.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 ②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 ③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 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26.关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应属次生演替的实例
C. 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因而能进行基因交流
D.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为动物
种群分层分布提供了基础
27.四川大地震中形成了几十个堰塞湖,今后堰塞湖的演替属于( )
A. 初生演替 B. 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 C. 次生演替 D. 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
28.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 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 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29.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①生产者 ②分解者 ③消费者 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⑤食物链和食物网 ⑥物质循环 ⑦能量流动 ⑧信息传递
A. ①②③④ B. ⑥⑦⑧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0.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A.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⑤
31.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
C.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 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32.下图表示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对图中各生物关系的分析合理的是( )
A. 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
B. 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 鹰和鹿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 图中虫获得的能量占草能量的10%~20%
33.关于右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图所示成分构成了生态系统
B. 该图中全部生物的总和构成了生物群落
C. 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
D. 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5条
34.假设你流落在荒凉的孤岛上,只有少量玉米和鸡可以食用,那么使你自己
活得最长的办法是( )
A. 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B. 先吃玉米,然后吃鸡
C. 用玉米喂鸡,然后吃鸡 D. 用玉米喂鸡,先吃鸡蛋,然后再吃鸡
35.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3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2·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的数值是1250 J/(cm2·a) 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
D.乙的个体数目一定比甲少
37.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包括3条食物链
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
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
D.若c所含能量为5.8×109 kJ,d含1.3×108 kJ,则a至少约含4.5×107 kJ
38.“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定时检测
39.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
A. 1.875倍 B. 1.375倍 C. 1.273倍 D. 0.575倍
40.在碳循环中,连通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生物类群和生理作用分别是( )
①生产者 ②消费者 ③分解者 ④光合作用 ⑤呼吸作用 ⑥蒸腾作用 ⑦化能合成作用
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⑦
C.②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⑥⑦
4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可表示为:A→D→E
C.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E每增加1 kg的体重,最多需要25 kg的A
42.右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
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是
A. a>b>c B. c>b>a
C. c=b>a D. a>c=b
43.科学家把“末日之钟”的时间从晚11点53分调至晚11点55分,警示气候变化构成的威胁“接近核武器的可怕水平”, “温室效应”将给人类带来灾难。下面有关温室效应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A.化学燃料的燃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D.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措施
44.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
A. 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 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 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 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45.在一个用钢化玻璃做成的封闭水缸内,如果养的是鱼、虾、水蚤等水生动物,还有一些水草和藻类以及一些微生物,开始时它们正好达到了生态平衡状态。后来为了取得一些实验结果,进行了遮光处理,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氧气含量减少 B. 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 厌氧微生物数量增多 D. 动物数量减少
46.为了验证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淀粉,取两只烧杯甲和乙,都放入等量的淀粉溶液20 mL,甲中加入30 mL制备好的土壤浸出液,乙中放入等量的蒸馏水,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7天。然后从甲中取出等量的溶液放入A1、A2试管,从乙中也取出等量的溶液放入试管B1、B2,在A1、B1中加入碘液,在A2和B2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下列对该实验结果的预测正确的是( )
A.A1和B1都会有蓝色出现,而且颜色深浅一致 B.A2有砖红色沉淀出现,B2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C.A2和B2都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D.以上结果都不正确
一. 非选择题:(共包括4小题,每空2分,计54分)
47.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为调节物质)( 14分)
(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 ,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图中物质
(填字母)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
(2)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 (填字母)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相应过程,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如果图中 部位受损,会使人患糖尿病。
(3)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传到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而不能反向的原因是 。
(4) 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时,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该调节方式称为 。
(5)在受到寒冷刺激时,甲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细胞,而A激素可作为多数细胞的信号,这与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 (物质或结构)有关。
48.
下图所示为某种免疫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a属于 ,b细胞为 ,溶酶体分解抗原的过程在免疫学上属于 。
(2)d细胞为 ,在机体中该细胞是由 增殖分化来的。
(3)若用大剂量的X射线杀死c细胞,对机体免疫会造成什么影响?
。
(4)在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以上免疫过程的同时,还刺激机体产生其他特异性免疫。请说明免疫类型。
49.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系列跟踪研究。(10分)
(1)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逐渐过度为灌丛和林地的过程叫做 。研究
该地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研究发现,该地段不同区域分布着
不同的种群,同一区域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且呈镶嵌分布,这种差异称为 。
(2)在调查面积能代表森林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的前提下,科研人员采用 法
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不同生境群落特征各异,阳坡和阴坡植被
差异明显。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对同一生境中的资源需求类型或需求量相近)变
化进行分析,其结果见下表:
种名
山桃
丁香
油松
刺槐
山桃
1
丁香
0.124
1
油松
0.125
0.834
1
刺槐
0.148
0.761
0.884
1
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种间竞争最激烈的是 。
50.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16分)
(1)图中食物网的结构简单,只有 条食物链,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差。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 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____KJ和___________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__ 。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___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四地六校”联考
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题答题卡(华安、永安、龙海二中、泉港一中使用)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分,共4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二分,共54分)
47.(14分)(1) ,
(2) ,
(3) ,
(4) ,(5) ,
48. (14分)(1) , ,
(2) , ,
(3)
(4)
49.(10分)(1) , ,
(2) ,
50.(16分)(1) , ,
(2) , , ,(3) , , 。
“四地六校”联考
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空一分,计46分)
1--5 DCBAD 6—10 BADDC 11--15 DBDBD 16—20 CDDBC
21—25 DCBDD 26—30 CCDCA 31—35 DADAB
36—40 DBCBB 41—46 BADBBB
二. 非选择题:(每空二分,计54分)
47.(计14分)
(1)神经 — 体液调节(或神经 — 激素调节) A
(2)C 丙
(3)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
(5)糖蛋白(受体)
48.(计14分)
(1)抗原 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2)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3)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能力下降
(4)体液免疫
49.(计10分)
(1)群落演替 物种丰富度 群落的水平结构
(2)样方 油松和刺槐
50.(计16分)
(1)5 分解者 (2)10 400 增加
(3)捕食和竞争 900 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