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六校”联考
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②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③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D.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C.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52分)
(一)课内文言文部分(12分)
4、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驼业种树 业:以……为业 B. 三子者出,曾皙后 后:后面
C. 乳二世 乳:喂养 D. 先妣抚之甚厚 抚:对待
5、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今已亭亭如盖矣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室西连于中闺
D.三五之夜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3分)
例句: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A. 可使有勇 B. 大块假我以文章
C. 不吾知也 D.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古时拜官授职称为“拜”或“除”,例如“拜臣郎中”,“除臣洗马”。“迁”和“徙”指升职,例如“再迁为太史令”,“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而“左迁”是贬官,降职,例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B.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C.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女子十五岁,盘发插笄,表示成年,称为“加笄”,“笄”就是簪子的意思。
D.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五月;三秋,季秋,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小题。(19分)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帝饯于都门外。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见知。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周文曰:“
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周文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擢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北史·苏绰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寻除著作佐郎 除:免职
B. 周文益嘉之 嘉:嘉奖
C. 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 赞成:同意
D. 其五恤狱讼 狱:案件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 / 行至城西汉故仓池 / 顾问左右 / 莫有知者。
B.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 / 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 / 顾问左右 / 莫有知者。
C.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 / 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 / 左右莫有知者。
D.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 / 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 / 左右莫有知者。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绰博览群书,擅长计算之法,先后受到他的从兄苏让和仆射周惠达的推荐,周文帝宇文泰当即委以重任,使他得以充分表现出色的才能。
B.周文帝去昆明池看鱼,骑在马上与苏绰交谈,结果连网也没张就回长安城,夜里将苏绰留下来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一直谈到天亮。
C.苏绰辅佐周文帝进行改革,拟了“先修心”“敦教化”等六条诏书,周文帝非常重视,自己经常放在身边,并命各部门官员熟读通晓。
D.
苏绰生性俭朴,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他日以继夜忙于政事,长期思虑劳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死在任上。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5分)
(2)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12—13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 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2、“百年歌自苦”,诗中具体写了哪些苦?在苦中还表现了诗人什么情怀?(5分)
13、与《登高》相比,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四)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虞美人》中用对比手法,反衬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用形象比喻,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_________。(杜甫《阁夜》)
(5)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6)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7)开琼筵以坐花,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三、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15分)。
长凳
周海亮
乡下的雨比城里的雨大,我这样认为。
逢夏季,逢大雨,雨便把乡村浇得亮晃晃的,呈现一种模糊和扭曲的景致。于是河水暴涨,黄浊,湍急,直冲而下,村人就跑出来,急匆匆的,却不是为了看景,村人没那个雅兴和时间,他们出来,为了捞东西。
总会有可捞的东西。河的上游连着很多村落。河水里漂来垃圾、南瓜、巨木、甚至家具,当然,更多的时候,只会漂来一些碎草。碎草被河边裸露的树根挡住,就有村妇拿了粪叉,捞半天,捆紧,带回家,晒干,可以煮五六碗的稀饭。方言里,这叫“捞浮”,几乎每一个村人,都干过这事。
宝田与三麻同龄,论辈份,宝田管三麻叫“叔”,但从不叫,亲哥俩似的友谊。那时三麻正跟一条鲢鱼搏斗,三斤多重的鲢鱼自己蹦上岸,三麻扑过去,手一滑,鲢鱼又蹦回到水里。三麻骂,成心逗老子呢你。这时他听到宝田的声音,凳子!
是长凳,放在堂屋,一次可以坐三四人的那种。凳子从上游漂下来,被雨后的阳光照着,闪着木质的暗黄。等凳子靠近,宝田便拿一根粪叉,看准了,猛地向岸边一划。凳子在水中打一个旋儿,漂到叉子所不能及的地方。
宝田急了,凳子,漂了!凳子,漂了!他向着凳子喊,很无助的样子,却并不看三麻。凳子漂出很远,颜色开始暗淡。宝田向回跑,寻着更长的粪叉,或者棍子。三麻正是这个时候,跳下水的。
三麻是村里水性最好的一个,没费多大劲儿,就把凳子救回。他把凳子坐在屁股下,一边哆嗦,一边拿手抚摸。三麻说,多好的凳子啊!
三麻把凳子带回家,三个孩子争抢着坐。一个孩子跛脚,很严重,吃饭时,几乎趴在地上。三麻的女人说,这下好了,这下好了。三麻说,好个屁,那是宝田的凳子。女人便看着他,尽是不满。
宝田常来。他对三麻说,这凳子,是我先看见的。三麻说,是。宝田说,我的叉子,没捅准。三麻看一眼正在凳子上玩得起劲的跛脚儿子,说,是。宝田就不再说话,有时喝一碗三麻家的玉米粥,把嘴巴咂得夸张地响。
有时三麻去找宝田。三麻对宝田女人说,要是我不去捞那个凳子,凳子就冲远了。宝田女人说,知道。三麻对宝田女人说,家里孩子,腿不好。宝田女人说,知道。三麻对宝田女人说,下次再捞浮,如果有凳子,我拼了命也为你家捞一条。宝田女人的嘴就撅起老高。不会那么巧,她说,捞了这么多年,头一次看见你捞到凳子。宝田火了,丢了手中的筷子,大骂他的女人。女人就哭,数落着宝田的窝囊。
凳子就放在三麻家的堂屋。宝田来了,常常坐在上面。一边用手摸着,一边说,多好的凳子啊!
那年,没有为三麻和宝田再下一场大雨。天热得很,三麻的承诺,被太阳烤焦。
第二年夏天,终于下了一场大雨。好像所有的云彩都变成了雨,直接倒在了河里。河水再一次暴涨,更浑浊,更湍急,河面变得更宽。
雨还没有停,三麻就叫上宝田,要去捞浮。宝田说,等雨停了吧,会有凳子吗?三麻说,现在去,会有。
还没到河边,两人就发现河面上漂着一只凳子。尽管影影绰绰,看不确切。三麻说,是凳子吗?宝田说,像。三麻就狂奔起来,奇快,宝田在后面喊,三麻!三麻没有回答,依然狂奔。他跳下了河。
三麻就这样被河水冲走了。宝田还记得,三麻在河水中举起的那条“凳子”,不过是一个窄窄的硬木板。
尸体是在下游很远的地方发现的,三麻被泡得肿胀和惨白,像发过的笋。三麻的女人只看一眼,就昏过去;众人把她叫醒,她再看一眼,再昏过去;众人再把她叫醒,她就疯了。
她把跛脚儿子抓起来,扔到院子里。然后抱着凳子,去找宝田。她对宝田说,别再捞浮了,叫三麻回家吧。宝田嘿嘿笑,像哭。她再说,三麻水性好,但水太凉,别让他下水。宝田再嘿嘿笑,更像哭。她再说,三麻呢?宝田便不再笑了,抹一把泪说,对不住你,婶娘。宝田头一次叫三麻的女人婶娘,三麻女人感觉不是在叫她。宝田把长凳送了回去。
那以后,村人常常听到宝田在夜里,打她的女人。女人的惨叫,传出很远。
后来我知道,三麻家中曾经失火,那条被宝田送回来的凳子,早已化为一把清灰。
小的时候,在雨后,我也常常和大我十几岁的堂哥,跑去捞浮。我们捞到了碎草、葫芦、树枝、油桶、南瓜、竹篓、八仙桌。我们捞到了很多东西,但我们依然贫穷。
15、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周海亮的小说《长凳》选材小,立意却以小见大,通过大量言行描写细腻生动地表现人物心理,使我们得以透视那个时代复杂的人性。
B.宝田先看到长凳,但最后是水性好的三麻跳到河里把长凳捞上来拿回了家;宝田也很想得到长凳,却没有向三麻索要,这体现了他的窝囊。
C.逢夏季大雨,河上游许多村落被暴雨冲垮受了灾,村里人们急匆匆地跑出来捞浮,捞到东西就占为已有,主要是反映了村民的自私自利,贪小便宜。
D.没有宝田女人和三麻女人的唠叨和自私自利,就不会有后面悲剧的发生,女性的偏狭是造成三麻悲剧的根源。
E.小说第二段讲述了村民们雨中“捞浮”的旧事,是对故事背景时代特征的必要交代,同时引出下文三麻捞到长凳这个重要情节。
16、小说以“长凳”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17、有人认为,文中的“我”与小说没有什么关联,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8、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胡歌坐下来看剧本时,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到他表演时,他仔细揣摩人物心理、台词,完美演绎了“梅长苏”这个角色。
②卢嘉川不说话了,他好像陷入沉思的状态中,正襟危坐,____________________,苦苦地思索着什么,回忆着过去发生的一切。
③那时候,知识的总量还没那么大,如果你____________________几十年,就可把所学的那个专业的门类全部拿下。
A.目不斜视 目不转睛 目不窥园 B.目不转睛 目不斜视 目不窥园
C.目不窥园 目不转睛 目不斜视 D.目不斜视 目不窥园 目不转睛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款100万元,用于对在黑龙江省鹤岗新兴煤矿爆炸事故中遇难旷工家属的慰问。
B.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C.这个垃圾处理厂原设计日处理垃圾1000吨,现在,平均日处理垃圾达到了2300吨,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了。
D.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
20、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
②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阴如墨。
③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
④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的生气。
⑤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
⑥空中还飘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层湿漉漉、静悄悄青黛色雾霭。
A.③①⑤⑥②④ B.②④⑤⑥①③ C.③①②④⑤⑥ D.⑤⑥③①②④
21、有一天,班主任和几个学生亲切交谈。学生A问老师:您觉得我们班的任课老师谁课上得最好?学生B则问:老师,您是不是最喜欢我们班的某同学?对这两个敏感的问题,老师不便直接回答,又不能避而不答。事实上,老师用比较模糊的语言作了回答,学生虽然对答案不甚满足,但并未影响师生关系。
请你从中选择一个问题,代班主任老师“设计”恰当的答案。(5分)
五、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高二班里有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她认为这些学生品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家长认为判罚太重,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学校不堪重压,迫令教师屈从,她坚持自己的决定,严词拒绝,辞职而去。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有人为女教师点赞,有人对学生家长的做法表示理解,也有人对学校先前的做法提出质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四地六校”联考
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项有效信息在第一段:“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从这句话中不能得出李白的诗歌晚唐就不再流行了。本小题逆推错误。
2、D [析]A项原文在第二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句中的“这”指代上一段末所说的即使是李杜的诗歌,流行也有时代性。“值得欣喜”的不是将唐诗为宋词元曲取代与流行歌词长盛不衰比较而言的。此题张冠李戴。B项信息源在第二段:“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据此,“感动在心”的是人的生活、经历而不是“流行歌词”。C项信源在第二段末:“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此项言过其实。
3、C项信息源在第一段末:“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此项张冠李戴和强化因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52分)
(一)课内文言文部分(12分)
4、B (后:名词作动词,走在后面,最后出。)
5、D (D.之:助词,的。 A.以:介词,凭借;连词,来。 B.已:已而,然后;已经。 C.于:介词,在;介词,与)
6、C (例句为宾语前置句。C.宾前句;A.省略句:使(其)有;B. 状语后置句; D.被动句)
7、A (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二)课外文言文,9—12小题。(19分)
8、D (A 除:授官; B嘉:赞赏;C赞成:帮助完成)
9、A
10、A(当时尚未委以重任:“在官岁余,未见知。”“拜大行台左丞”后才“尽其事能。”)
11、(1)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和墙壁,到处都是。(迨:等到,1分;异爨:分了家,1分;内外,名词作状语,在内外,1分:往往:到处,1分;句意通顺1分。)
(2)(苏绰)有时外出巡游,(周文帝)常预先在白纸上签署自己的名字而交给苏绰,如果有需要处理的事,就及时安排施行。(游: 巡游,1分;署:签署自己的名,1分;处分:处理,1分;以:表承接,相当于“而”,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苏绰字令绰,年轻时喜欢学习,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擅长计算的方法。他的从兄苏让出任汾州刺史,周文帝宇文泰在长安城外为他饯行。临分别时,问他:“你家的子弟里面,谁是可以任用的?”苏让于是推荐了苏绰。周文帝就把苏绰召来,任命为行台郎中。在位一年多,没有被周文帝赏识。不过行台的各位官员遇到疑难的问题,都是向苏绰请教然后决定。各部门的公文,苏绰又为它们拟定条款格式。行台中的官员都称赞苏绰的才干。周文帝与仆射周惠达讨论政事,惠达不能回答,请求出外面找人商议。于是叫来苏绰,把讨论的事情告诉他,苏绰立即为他酌情裁定。惠达进入里面呈报,周文帝叫好,问:“谁为你出这个主意的?”惠达说出苏绰的名字,并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周文帝说:“我也听说他很久了。”不久就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有一次,苏绰跟随周文帝和公卿们去昆明池看鱼,走到城西汉代原来的仓池,周文帝回头问左右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有人说:“苏绰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请问他吧。”周文帝就叫来苏绰询问,苏绰将有关情况全部作了回答。苏绰既有口才,应对如流。周文帝更加赞赏,于是跟他并马徐行到昆明池,忘记了看鱼,结果连网也没张就返回长安城。于是留住苏绰在府里一直到夜里,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周文帝整理衣裳端正地跪着,不觉膝行到了前席。就这样一直谈论到天亮也不觉得厌倦。第二天一早,周文帝对周惠达说:“苏绰真是个奇才,我现在要任命他处理政事。”立即授予苏绰大行台左丞职位,参与主管机要事务。从此对苏绰的宠信日益深厚。周文帝正想改革时政,以求拓展强国富民的路子,所以苏绰能够全部发挥他的聪明才智,辅佐周文帝成就大事。他又拟了六条诏书,奏请施行。第一条先修心,第二条敦教化,第三条尽地利,第四条擢贤良,第五条恤狱讼,第六条均赋役。周文帝非常重视,经常把它放在座位旁边。又命各部门官员熟读它,那些不能通晓六条诏书以及计帐方法的刺史太守县令,不准担任官职。
苏绰生性节俭朴素,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因为四海还没有平定,常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他广泛地寻求优秀人才,共同拓展为政之道,凡经他推荐的人,都做了高官。周文帝也诚心诚意地委任他,而没有闲话。有时外出巡游,常预先在白纸上签署自己的名字而交给苏绰,如果有需要处理的事,就及时安排施行。等到周文帝回来,禀告他知道就可以了。苏绰常常和公卿讨论,从白天到黑夜,事情无论大小,都像是筹划在手掌之中。长期思虑劳累,于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苏绰死在任上,时年49岁。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12—13题。
12、颔联表现了偷生远地、颠沛流离的羁旅之苦;颈联表现了年老多病,被迫南征的身心交苦;尾联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不见知音的寂寞之苦。(或心怀君恩,但不被赏识的寂寞之苦)(3分)虽自苦如此,但“君恩北望心”表现出诗人于困苦之境仍渴望报效朝廷,为国分忧的情怀。(2分)
13
、①《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借急风、猿啸、落木等意象描绘了萧瑟凄凉的寒秋之景,抒发作者孤苦悲凉之感;②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借桃花流水、云帆枫林等优美迷人的春江之景,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每点3分)
(四)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4、(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三峡星河影动摇。
(5)石破天惊逗秋雨。
(6)叶上初阳干宿雨。
(7)飞羽觞而醉月。
三、现代文阅读(15分):15-17题
15、选A得3分,选E得2分,选C得1分。C.“主要是反映了村民的自私自利,贪小便宜”错,主要是反映了村民的贫穷和在贫穷面前的麻木。B.“这体现了他的窝囊”错,宝田不索要长凳是因为长凳毕竟是三麻捞起的,放在三麻家中自己也没有办法。D.认识片面,归因错误。
16、①这样写既照应小说标题,又突出全文线索,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紧凑;②有助于人物内在情感和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如突出塑造了三麻友爱、善良、讲信用的形象;③使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反映了那个贫穷的时代,表现了人物在贫穷中的无奈和贫穷中的善良。(线索、形象、主题,每点2分,任意两点均可,共4分。)
17、示例一:同意,“我”是个与小说没什么关联的人物。①从情节来看,只有开头第一段和后记提到了“我”,“我”的故事游离于中心事件之外,显得突兀;②从人物塑造来看,“我”的形象并不突出,也没有对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太多的作用;③小说的主题是反映了在贫穷的时代人们的无奈和善良,三麻和宝田两家人的故事已足以鲜明深刻地表现主题思想,“我”的故事作用不大。
示例二:不同意,“我”在小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①从情节来看,“我”是小说故事情节的叙述者和见证者,且第一人称叙述,使小说显得更真实亲切,便于抒发感情;②从人物塑造来看,“我”也和三麻、宝田一样经历了那个贫穷的时代,经历了“捞浮”,是组成人物群像的要素;③“我”的故事使小说的主题在悲悯之外又增反思,以“我”的感悟“我们捞到了很多东西,但我们依然贫穷”带出新的思考,言简义丰,引人深思,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1点2分,共6分,如答其他理由,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8、B 目不转睛是形容注意力集中,第①句中用来表现人物看剧本时凝神专注。目不斜视是形容态度严肃,遵守规矩,不左右乱看。第②句中用来表现人物神情严肃庄重,与前文“正襟危坐”语境一致。目不窥园是用来形容埋头读书,专心致志地苦学,与第③句中“所学的那个专业”语意契合。
19、A 【解析】B双面词没有对应,前后不一致,在“推动”前加“能否”;C缺宾语,改为“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了”;D武器包含了“大批枪支弹药”,改“和”为“等”。
20、A
21、示例:A①各人有各人的特点吧。②你说呢?(稍事停顿)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最有发言权的是你们。B①是好学生老师都喜欢。②是不是我评价学生时特别情绪化?(笑)其实呢,咱班没有一个同学我不喜欢。
五、写作(60分)
22、审题立意点拨参考:
这道题在立意上有多种选择——“女教师”是小题大做还是防微杜渐干得漂亮?学生是自作自受吃堑长智,还是损失太大得不偿失?家长是越位干预还是敢于发声?学校是审时度势顺应民心还是游移不定缺乏担当?每一个角度都有正与反的双向选择。所以,应当选择一个角度,否则,就是没有完成起码的任务。
从事件的叙述来分析,材料至少提供两个主要角度:一是高二学生作弊怎么看;一是女教师的行为(处罚学生与辞职而去)怎么看。围绕这两个角度,可以延伸出更多的次要角度以及沾边角度,这样既体现了立意的多样性,又可落实评分的层级性。
如:对“学生作弊”一事是宽容还是严惩,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1)严惩派将批判“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的“作弊”行为,其主要理由可能有:第一,这种“抄袭、剽窃”行为弄虚作假,严重违背了“诚实”做人原则, 德行低下,要受到处罚;第二,28名学生参与作弊抄袭,说明这不是个别现象,倘若不及时加以处罚,势必造成可怕后果,未成年人的这种行为要及时制止管教,以免将来败坏社会风气;第三,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公民,远比通过一门生物课程更重要。(2)宽容派的主要理由可能在:第一,这只是学习中的一件小事,学生抄袭也是为了完成作业,本意是好的;第二,作弊的学生毕竟还是未成年人,应该给他们改正错误、悔过自新的机会;第三,学校是教育机构,不是司法机关,学校要以教育为主,要讲究教育方法,不能简单粗暴地使用靠“处分”、判“零分”这样的处理方法。28名一起做这样的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在教育上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