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普宁2016高二下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广东普宁2016高二下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普宁市英才华侨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由此可见“殷周间之大变革”‎ ‎ A.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 B.与后世王朝的更替本质相同 ‎ C.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 ‎25.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儒家精神比较温和,可说是反对贵族的右派;墨家较激烈,可说是左派。……惟从另一面看,右派皆积极而向前,因其比较温和,得保持乐观故。而左派常偏于消极与倒转,因其比较激烈,易限于悲观故。”以下派别中属于作者所指的“左派”的是 ‎ A.法家 B.道家 C.阴阳家 D.纵横家 ‎26.据《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更名天下田日王田……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与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结果导致“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不得已“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上述材料说明王莽 ‎ A.改制时政府手中掌握了大量国有土地 B.得到了无地农民的大力支持 ‎ C.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D.最终重新肯定了土地的私有权 ‎27.1895年5月13日,光绪帝通过总理衙门电谕驻俄使臣许景澄:“辽东地方借三国之力,倭允归还,大有利益。现在和约已换,三国视事已了结。惟台湾众情不服,势将变乱,难以交接,此中国最为棘手之事。闻台民不愿从倭,意在他国保护。著许景澄将此情形密商俄外部,能否仍联三国,设一共同保护之策……”这反映了清王朝 ‎ A.希望三国干涉范围扩大到台湾 B.与俄国在对日问题上达成一致 ‎ C.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战争影响 D.与世界各国获得同等的地位 ‎28.康有为说:“人道……自族制而为部落,而成国家,由国家而成大统;由独人而渐立酋长,由酋长而渐正君臣,由君主而渐至立宪,由立宪而渐至共和;……盖自据乱进而升平,升平进为太平,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这体现了康有为 ‎ A.民主共和是终极目标 B.坚持进化论的历史观 ‎ C.借古讽今的宣传策略 D.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29.近代北京民风保守,19世纪末人力车引入之初,人们不愿接受。据记载:“当时人都不肯雇佣,妇女尤以坐人力车为羞耻。”但不久人们发现人力车轻便、快捷、价廉,远过于通行骡车,“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加。人力车厂也随之各处林立,营业甚为发达。”这说明 ‎ A.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 B.近代北京的交通日益发达便利 ‎ C.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D.民众生活受政治局势影响巨大 ‎30.宣统皇帝即位后,醇亲王摄政,缅甸《天南新报》就此事刊出“摄政王兴,摄政王亡,清国兴亡两摄政”的联文征对,同盟会《美洲少年周报》刊出“驱胡者豪,驱胡者杰,汉家豪杰再驱胡”的对句。这表明 ‎ A.满清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B.革命派驱胡目的是恢复汉族政权 ‎ C.暴力革命成为大势所趋 D.革命派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 ‎31.钱玄同1913年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但不几年,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这说明 ‎ A.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B.发展教育必先实现共和 ‎ C.钱玄同对儒学态度摇摆不定 D.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 ‎32.1920年—1946年间,潘鸿声先生先后到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北、河南、山东、甘肃、陕西等地访问并搜集了2046户农户的农具使用资料,发现“在构造和形制上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改进”。由此可以推断 ‎ A.中国固有传统经济结构没有变化 B.西方近代农业机械对中国农业影响有限 C.工业革命并没有影响中国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着中国进步 ‎33..抗战爆发后,象征着民族国家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被引入根据地。1946年元旦,延安各界欢庆新年,全城屋顶飘扬着国旗。之后的“二七”纪念日、元宵节,不论是中共控制牢靠的巩固区还是新解放的地区,悬挂国旗俨然是根据地节日庆祝必不可少的元素。这说明 ‎ A.抗战结束后,共产党仍服从国民党统治 B.国旗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象征 C.抗战结束后,共产党努力维护国共合作 D.根据地人民对内战没有任何准备 ‎34.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明确提出了“哲学王”的思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付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柏拉图提出这一思想的背景是 ‎ A.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暴露 B.雅典民主正处于鼎盛时期 ‎ C.雅典的政治民主化改革尚未彻底完成 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 ‎35.美国时间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SDR货币篮子由原来的4种货币相应扩大至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5种货币。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权重分别为41.73%、30.93%、8.3%、8.09%。人民币的权重仅次于美元和欧元,位列第三。下列有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错误的是 A.其资金可用于国际间金融与货币领域的合作 B.对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协助其经济的复兴与建设 C.美国在SDR货币篮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此举是中国经济融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这个法通过自然的命令鼓励人们履行他们的责任,又通过自己的禁令制止人们为非作歹。……用人为法(人定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元老也好,人民也好,都不能解除我们服从这一律法的责任。它不会在罗马立下一条规矩,在雅典定下另一条。它更不会今天立下一条规矩,明天另立一条。 ‎ ‎——西塞罗 材料三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 ‎——孟德斯鸠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自然法与人定法的关系。(6分)‎ ‎(3)根据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比较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7分)运用相关史实分析说明两者思想的实践效果。(6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汉民族长期保持很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于是不断增强了自我优越、惟我独尊意识。并产生了华夷观念,把周边民族或国家都视为落后的蛮夷。对待周边蛮夷国家,中国除要用强大实力使之“畏威”之外,更应以“德惠”使四夷倾心内服,按照儒家学说,中国君主与其它各国君主的关系,只能是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外国来使均为朝贡者,故没有形成平等国家间的外交理念和外交礼仪。因此,古代中国统治者认为自己不需要外交,无需常设的外交机构,只是由礼鄙和理藩院分别办理海道和陆路往来的各国事务,到了明清时期,这种以朝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宗藩体制最终形成。‎ 就在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性宗藩国际关系体制最终形成之际,以欧洲为中心的近代外交体制也得到确立.1648年召开的威斯特伐利亚国际会议,首次以条约形式确立了常设外交使节制度。18世纪,欧洲各国开始在政府部门序列中,设立专门负责主管本国外交事务的外交部。1625年,荷兰国际法学家格劳秀斯出版《战争与和平法》。他以自然法为理论基础,阐述了无须各国特别同意的国际法规则,对当时的各种外交行为作了尽可能的规范。此后,国际法和外交规范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 ‎ ——摘编自王红续《中国外交从宗藩体制向近代体制的转型》‎ 材料体现出16世纪至18世纪中西外交的多种不同。请至少指出三点不同并概括说明其形成的原因。(12分)‎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同治中兴是指清朝统治者在同治年间(1862—1874年)的所谓“武功”、“文治”。这一时期中国文士集团“文以载道,六经皆载道之文也。故言文者,必权与于经”,由于传统的价值标准的影响,忠君的士大夫在任何特定时期都不得不满足于清帝所给的回旋余地。经世派中人物,凡是不能适应地主阶级在所谓“治世”的新需要的,或是在适应地主阶级在所谓“治世”的新需要中反应迟缓的,往往被罢官以去,不再叙用,或者是屡罢屡用,沉浮宦海。因此,官场中的领导者们奉行中庸之道,对内妥协,对外防守。‎ ‎——摘编自郭文菁《同治中兴与明治维新的领导集团比较》‎ 材料二 然而,同治中兴显然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它虽然暂时制止了衰落,但却未能使清王朝恢复到足以体面地生存在近代世界的水平。它对西方军械、技术和外交的模仿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西方文明中的精华所在——政治体制、社会理论、哲学、艺术和音乐——全然没有触及。从历史的眼光看,它充其量不过是清王朝国运持续衰落中的一缕回光返照而已——犹如“秋老虎”最后的炎热一般。尽管如此,同治中兴却标志了力争恢复旧秩序,并开启一个新秩序的大胆而又相当成功的努力。‎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治年间“武功”、“文治”的具体表现。(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分析“同治中兴”的进步性。(7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一条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第三条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第四条 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 第五条 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行使立法权。‎ 第七条 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 第五十五条 国务大臣辅拥天皇而负其责任。(第二款)凡法律、敕令及有关国务之敕诏,须有国务大臣之副署。‎ 第五十六条 枢密顾问依枢密院官制规定,应天皇之咨询审议重要国务。‎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材料二 第一条 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统一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属的日本国民之意志为依据。‎ 第三条 天皇有关国事的一切行为,必须有内阁的建议与承认,由内阁负其责任。‎ 第九条 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家权力发动的战争、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第四十一条 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 第五十五条 对有关议员资格的争议,由两院自行裁决。但撤销议员资格,必须有出席议员三分之二以上多数的决议。‎ 第六十五条 内阁按照法律规定由其首长内阁总理大臣及其分国务大臣组织之。内阁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必须是文职人员。内阁行使行政权,对国会负连带责任。‎ ‎——1946年《日本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日本近代以来形成的两种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部宪法对日本的影响。(6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43年1月美英召开卡萨布兰卡会议,会上双方达成以下内容:‎ 地中海方面:1.攻占西西里岛,目的是——(1)使地中海的交通线更为安全。(2)减轻德军对俄国前线的压力。(3)加强对意大利的压力。……‎ 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罗斯福总统单独会见了艾森豪威尔将军,艾森豪威尔将军回忆说“……他(罗斯福)还机智地指出,既然法国人想迫切取得大量的军事装备,那我们就可以此为条件,采取要他们服从美国在欧洲方面的战略观点,使用他们的基地,并逐步撤换反对美国政府的法国官员,这是完全适当的。如果他们在这些重要问题上不支持我们,那武装他们显然是无用的。”‎ ‎ ——朱贵生 王振德 张春年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萨布兰卡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会后盟军进行的重大军事行动的影响。(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目的。(6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康熙以宽仁治人,晚年勤躯已倦,吏治十分腐败。当考官,收孝廉的钱;当军官,吃空额,捞军饷;收捐赋,火耗加到三成以上,几乎到了“人人顽劣无耻,个个面目可憎”的地步。雍正“以义正之”,冷面冷心,痛加整顿,这就得罪了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清欠亏空,得了个“抄家皇帝”‎ 的绰号。安插密探巡访民情官隐,建立密折专奏制度,落下个怀疑诛忠的恶名。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动了官绅地主的钱袋子,触了“官怒”。文字狱得罪了天下读书人,落了个好谀任佞的恶名……雍正的丑恶形象在这些官员、读书人的“口诛笔伐”中,进入了老百姓的意识。套用他自己的话讲,正所谓:“做事易,成事难;成事易,守事难;得名易,保名难;保名易,全名难。”‎ ‎——江天一《“圆明居士”如何成为“雍正皇帝”》‎ 材料二 雍正本人是有作为的、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贡献的君主,而雍正朝,上承康熙,下启乾隆之治,使康雍乾三朝持续发展,成为清朝的鼎盛时期。更有甚者,雍正立志清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数百年积弊,所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成功解决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人口税问题,是巨大创举。所实行的耗羡归公和养廉银政策,具有现代财政预算、财政管理的意义。‎ ‎——冯尔康《雍正继位新探》‎ ‎(1)根据材料一,分析雍正帝施政的背景,并概括其经济措施。(6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雍正帝与康乾盛世的关系。(9分)‎ 历史部分:‎ ‎24.A 25.B 26.D 27.A 28.B 29.C 30.D 31.D 32.B 33.B 34.A 35.B ‎40. (1)法要有权威性,由官府制定,用文字形式公开颁布并告之全体百姓;法要有公信力,赏罚分明,顺应民心;法要有实用性,是君主统治百姓的工具,刑德并用是其重要特征。(每点2分,共6分)‎ ‎(2)自然法的最高准则为理性,体现了公平正义;人定法应以自然法为准则;自然法相对于人定法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每点2分,共6分)‎ ‎(3)同:都顺应时代的要求;都重视法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都付诸实践并产生了实际效果。(3分)‎ 异:目的不同,韩非子为了适应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需要,用法来强化专制;孟德斯鸠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用法来约束专制。主张不同,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孟德斯鸠主张分权制衡和君主立宪。性质不同,韩非子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孟德斯鸠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4分,任答两点即可)‎ 分析说明: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强化了统治,完成了大一统,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奠定了基础。但因其严刑峻法,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使其短暂而亡。(3分)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分权学说的重要代表,其三权分立的思想首先被美国成功实践,从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典型模式,对其他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3分)‎ ‎41. (12分)‎ 不同:中国:形成华夷观念;德威并用;没有平等的外交观念和礼仪;缺乏专门的外交机构;以中国为中心、朝贡为主要形式的区域性宗藩体制。(3分,任3点即可)‎ 西方:确立以欧洲为中心的近代外交体制;确立常驻外国使节制度;设立外交领导机构(或设立外交部);召开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运用国际法规范外交行为(规范化、法制化)。(3分,任3点即可)‎ 原因:中国:农耕经济高度发达;长期的大一统局面(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传统的儒家思想和文化观念影响;对世界其他重要文明缺乏了解。(3分,任3点即可)‎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国家间交往频繁;欧洲国家间矛盾冲突;启蒙思想、自然法的影响。(3分)‎ ‎45.(1) 武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兴办军事工业。文治:崇尚理学;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每点2分,共8分。若只笼统答洋务运动,不给分)‎ ‎(2)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近代军事工业,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防实力,并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条件;(2分)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2分)成立总理衙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1分)‎ ‎“同治中兴”推动了中国经济、教育、军事、外交等领域的近代化,加速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2分)‎ ‎46.(1)立宪形式:前者是以天皇为中心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具有浓厚专制色彩;后者是以议会为中心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完善。‎ 天皇地位:前者天皇掌握统治大权;后者天皇统而不治。‎ 议会地位:前者议会协赞立法,天皇裁决;后者议会独立行使立法权,监督行政。‎ 内阁地位:前者内阁由天皇任命,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9分,任答三点即可)‎ ‎(2)《大日本帝国宪法》使日本成为近代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但保留了浓厚的专制色彩,最终走上军国主义道路;(3分)《日本国宪法》推动日本战后改革,促进民主政治发展和经济复苏,但改革不彻底,为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埋下祸根。(3分)‎ ‎47.(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重大转变,北非战场转入反攻。(4分)影响:盟军西西里登陆加速意大利的投降,标志着法西斯轴心的解体和反法西斯联盟的重大胜利。(指出军事行动1分,分析影响4分,共5分)‎ ‎(2)目的:打垮德、意、日法西斯轴心;(3分)夺取部分殖民地和战略要地,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3分)‎ ‎48.(1)背景:康熙晚年吏治腐败,国库亏空,百姓负担加重。(2分)‎ 措施:清查亏空;摊丁入亩;火耗 (耗羡)归公。(4分,任答2点即可)‎ ‎(2)关系:雍正帝延续了康熙朝以来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又推行一系列措施,革除康熙晚年弊政,为乾隆时代的繁盛奠定良好基础,承上启下。(3分)整顿吏治,火耗(耗羡)归公,推动政治清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社会安定;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摊丁入亩的赋税改革减轻人民负担,促进经济发展;军机处和密折制度则有利于政权稳固。(6分,任答3点即可)‎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