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2016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泰安市2016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卷(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泰安市新泰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3月月考高一语文试卷 ‎ 2016.3‎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涂在 ‎ 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的区域 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 ‎ 第Ⅰ卷(选择题 45分)‎ 一、(每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他是状元出身,笔力当然雄健,生平留下的煌煌笔墨,正不知有凡几。只是,真正配得上他760岁生命的,则首推他在零丁洋上的浩歌。那是公元1279年,农历正月,他已兵败被俘,恰值英雄没路,在元军的押解下,云愁雾惨地 A 在崖山海面。如墨的海浪呵,你 B了宋朝的龙廷,你噬碎了孤臣的赤心。此一去,“百年落落生涯尽, 。”“以身徇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无一丝一毫的张惶,在这生与死的关头,他 C选择了与国家民族共存亡。但见,一腔忠烈,由胸中长啸而出,落纸,化作了黄钟大铝的绝响。这就是那首光射千古的七律《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煌煌(huáng) 英雄没路 B.押解(jiě) 以身徇道 C.噬碎(niè) 长啸而出 D.寥落(liáo) 黄钟大铝 ‎2.依次填入文中A、B、C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A.颠簸 倾翻 坦然 B.颠沛 倾翻 淡然 ‎ C.颠沛 倾倒 淡然 D.颠簸 倾倒 坦然 ‎3.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万里悲秋常作客 B.万里区区独往还 C.万里遥遥行役苦 D.万里中原烽火北 ‎4.下列各项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对鲜活的生活充耳不闻,那么他们就会离社会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发展下去,他们就会成为“不知有汉”的桃花源中人了。‎ B.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和条件,因为远的不说,十分欣赏少游诗词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就曾数度入相,广有羽翼,政治人脉极旺。‎ C.她一登场就成了焦点,她那卓尔不群的性格,完全不同于任何一种类型,如同天地精华滋养的仙界奇葩一样,放在哪里都与尘世格格不入。‎ D.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践行“三严三实”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教育方式,让大学生们在春风化雨中自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主管会计只凭副总经理的一个电话,未按总经理的指示,将预付款电汇给对方,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B.俄罗斯情报部门在伊拉克和土耳其边境地区发现的一万多辆油罐车,被国际舆论高度怀疑是极端组织新开辟的向土耳其走私石油的路线。‎ C.面对扑朔迷离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持续推进结构性改革,陆续出台了降准降息、减税降费和稳定市场等一系列举措,效应不断显现。‎ D.地处欧洲中心地带的小国瑞士,不仅有着一套严谨、高效、领先的教育体系,也拥有无可比拟的自然风光,它俨然是一个有世界影响的科技强国。‎ ‎6.下列各项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陈情表》中“表”,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项脊轩志》中“志”大都用以记录人物事迹,而“记”通常用以记“事”或“物”,如欧阳修《醉翁亭记》。‎ B.“除”,原是“除旧官,任新官”的意思,后来通用指授职。“束发”,古人以15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顶上。“归”,旧指女子出嫁。‎ C.史铁生,当代作家,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集《我与地坛》等。‎ D.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清初散文家。提倡“独出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其代表作,他的作品对后来的“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 文化“戾气”蔓延不得 ‎ 张颐武 这些年来,在一些文艺作品中存在一种“戾气”横行的情况,值得引起社会的关注。这种“戾气”有多重表现:将诸多抱怨加以发泄,把个人的一切不幸和困扰都变成了一种对于社会的怨气;对于社会的问题和现实的挑战不是对其深入探究,用文艺的方式加以思考和表现,而是宣泄火气,鼓励对抗而非沟通,渲染对立而非互相理解;用油腔滑调,声嘶力竭的漫骂和嘲笑来表达一种消极的情绪和虚无的态度,犬儒虚无的态度和对于现实的哈哈镜般的理解使得文艺作品流于类似手机短信和微信中的段子的水准。“怨气”、“火气”和“贫气”造成了一种“戾气”蔓延的文化心态。鲁迅讥“戾气”为“辞气浮露,笔无藏锋,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如此“戾气”,让人或情绪躁动,或消极犬儒。‎ 这些文艺作品的出现往往来源于对于某种社会情绪的“迎合”,也来源于作者对于社会发展的走向的认知和理解的片面化。一方面是对于急剧发展变化中的中国社会现实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和矛盾缺少理性和客观的理解,认为这些问题是永恒的,是无法解决的。看到发展中的社会凸显了诸多的矛盾和问题,看不到问题正是由于发展的阶段性所造成的,西方发达国家在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曾经面临过类似的问题,往往问题会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而得到 超越和化解。面对问题的批判和追问当然需要,探究问题的原因和解决之道也极为必要,但认为问题就是不可解决的,确实是偏执和僵化。另一方面则是中等收入群体和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诸多现实的新困扰。这些伴随着境遇改善而来的问题是过往的生活中没有遇到过的,往往觉得更难以化解。如剧烈竞争产生的相对巨大的压力,住房、子女教育和消费主义诱导下出现的攀比和诱惑,都造成了严重的问题。而西方社会当下的条件当然远比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要完备,更增添了这些群体的问题感,由此产生了难以化解的焦虑和困扰。而这些有“戾气”的文艺作品往往就会应运而生,变成了社会困扰的表征。‎ 实际上,仅仅宣泄情绪、渲染消极的“戾气”的文艺作品的品格历来是不高的。这样的作品并不投射现实,而是扭曲现实,往往并不能促进现实的改革,也无助于社会的转型,而是只能加剧社会的焦虑与矛盾,把人生的问题变成了消费品。这样的作品喧嚣一时,但如过眼烟云,很快就会被遗忘。‎ 感情是文艺创作的基础,放任情绪过度的展现,往往就会流于滥情和矫情,失掉了文艺的动人力量。滥情就会偏执,往往让情绪支配了自己的整个创作,没有任何制约的情绪就会变成放任放纵放肆,失掉了文艺真实的力量。而矫情就会虚假地迎合公众的情绪和社会的热点,变成无情装有情,作者无真情,其实也难以让作品有感人的力量和观察现实的真实的角度。‎ 真正有价值的文艺作品,无论是大众文艺还是高雅艺术,都需要既有独到的反映社会的角度,不回避问题和矛盾的同时,又要有较深入的思考和对于社群的认同,有人性表现的力度和对于时代脉搏的把握,有感性的表现力和理性的思考力。(有删节)‎ ‎7.下列有关“文化‘戾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它对于社会的问题和现实的挑战不是对其深入探究,而是用文艺的方式加以思考和表现,来宣泄火气。‎ B.它表达一种消极的情绪,用犬儒虚无的态度和对于现实的曲解,使得文艺作品流于手机短信和微信的水准。‎ C.它横行于当下的文艺作品中,并且造成了一种蔓延的文化心态,是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值得大家关注。‎ D.它让人或情绪躁动,或消极犬儒,被鲁迅先生讥为“辞气浮露,笔无藏锋,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 ‎8.下列对中国当下出现“戾气”文艺作品缘由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对于急剧发展变化中所暴露的一些永恒的问题和无法解决的矛盾,缺少理性和客观的理解,对社会发展走向的认知和理解片面化。‎ B.只是看到了发展中的社会凸显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看不到造成问题的原因,因而就进行批判和追问,但并不去探究问题的解决之道。‎ C.中等收入群体和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诸多困扰;中国当下条件不完备更增添了问题感,引发了难以化解的焦虑和困扰。‎ D.剧烈竞争产生的相对巨大的压力,住房、子女教育和消费主义诱导下出现的攀比和诱惑,都造成了严重的问题。‎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西方发达国家在急剧发展的时期面临的问题,往往会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而得到超越和 化解,因此不会出现有“戾气”的文艺作品。‎ B.宣泄情绪、渲染消极的“戾气”的文艺作品的品格历来是不高的,虽能喧嚣一时,但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 C.放任情绪过度的展现,不是让作品失掉了文艺真实的力量,就是难以让作品有感人的力量和观察现实的真实角度。‎ D.真正有价值的文艺作品既要有独到的反映社会的角度,不回避问题和矛盾的同时,又要有较深入的思考和对于社群的认同。‎ 三.(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1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 ‎10.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以及解释都正确一项是( )‎ A.逾庖(báo)而宴 墙往往而是:到处 B.家有老妪(yù) 而母立于兹:通“尔”,你,你的 C.象笏(hú) 瞻顾遗迹:过去的事物 D.呱呱(gū)而泣 先妣抚之甚厚:安抚,抚慰 ‎11.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段选取三件事例,围绕项脊轩写家庭琐事,“悲”的情感贯穿始终。‎ B.所选三件事例,都是写“悲”,情感表达上是一致的,在记叙中寄寓感叹,含蓄而有节制。‎ C.作者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隐含着对光阴易逝、怀才不遇、有负亲人所望的感慨,读之真切、感人。‎ D.文章善于选取生活中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5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 ‎(3)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4)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5)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诋毁,说坏话 B.顷襄王怒而迁之 迁:调动官职 C.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存:爱护 D.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效法 ‎1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 B.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此不知人之祸也 C.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D.疏屈原而信上官大夫/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14.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 )‎ A.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 B.说明屈原坚守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 C.赞扬屈原保持了高度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统治集团的愤慨。‎ D.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 ‎15.选出对文段(4)分析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 A.写屈原流放途中与渔父的对话和最后以身殉国的壮举,并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屈原的高风亮节。‎ B.渔父所述种种,对屈原来说都是反衬,目的是为了表现屈原的高尚志行和坚贞品德。‎ C.屈原对渔父的回答,表现了他对昏君佞臣的憎恨和坚持操守、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 D.该段议论属总结性评论,抒情方式属寓情于事式,突出了屈原性格中爱国和正直这两大特征。‎ ‎ 第Ⅱ卷(客观题 105分)‎ 四.(20分)‎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是以区区不能废远。(2分)‎ ‎⑵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3分)‎ ‎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4分)‎ ‎⑷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3分)‎ ‎17.默写名句名篇。(每空1分,共8分)‎ ‎⑴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陈情表》)‎ ‎⑵三五之夜,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项脊轩志》)‎ ‎⑶其文约, ,其志洁,其行廉, ,举类迩而见义远。‎ ‎⑷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 。‎ 五.(7分)‎ ‎18. 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 ;中年读书,如 ;老年读书,如 ,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这段话的意思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书的境界是不一样的。少年时读书,是从字面上理解;中年时读书,是用人生的历练去理解;老年时读书,是用全部人生去理解。‎ A.台上玩月 隙中窥月 庭中望月 B.庭中望月 台上玩月 隙中窥月 C.隙中窥月 台上玩月 庭中望月 D.隙中窥月 庭中望月 台上玩月 ‎19.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2分)‎ 小时候喜欢乘车,尤其是火车,占据一个靠窗的位置,扒在窗户旁看窗外的风景。   。当我望着窗外掠过的景物出神时,我心灵的窗户也洞开了。 ①我喜欢的是那种流动的感觉 ②列车飞驰,窗外无物长驻,风景永远新鲜 ③其实,窗外掠过什么风景,这并不重要 ④景物是流动的,思绪也是流动的,两者融为一片,仿佛置身于流畅的梦境 ⑤这爱好至今未变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概括“互联网+”的基本含义。要求:以“‘互联网+’的基本含义”作为开头,不超过45个字。(3分) “互联网+”其实是两个字段,一个互联网,一个是+。互联网是核心,但是后面那个+是有开放的可能性的。这个+,其实主要指的是制造业,制造业是地域性、局限性的,现在制造业和互联网结合之后,形成了很多诸如云计算,大数据的概念。而且结合之后会形成物联网,产生智能制造、云制造等等这样一些制造方式。会使制造业具有国际化、跨地域的特色,这是这个概念的基本含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利用现在的信息通讯技术,使传统的行业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创造一个互联网的新常态,这是“互联网+”的新含义。‎ 六.(18分)‎ ‎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玩 笑 ‎(法)莫泊桑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 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 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采取了自认为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 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立即挨了一记耳光,使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廊的门开着。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躺在我的床上,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 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那一天,人们笑够了!‎ ‎21.根据事件发生的顺序,简要概括小说的情节。(4分)‎ ‎2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 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 ‎23.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24.小说结尾,“我”认为“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七.(60分)‎ 以“心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立意自定;(2)不得套作,抄袭;(3)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卷答题纸 2016.3‎ 姓名: 班级: 考试号: ‎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四.(20分)‎ ‎16.(12分)‎ ‎⑴ (2分)‎ ‎⑵ ‎ ‎ (3分)‎ ‎⑶ ‎ ‎ ‎ ‎ (4分)‎ ‎⑷ (3分)‎ ‎17.(每空1分,共8分)‎ ‎⑴ ‎ ‎⑵ ‎ ‎⑶ ‎ ‎⑷ ‎ 五.(7分)‎ ‎18.( )(2分) 19. (2分)‎ ‎20.(3分)‎ 六.(18分)‎ ‎21. ‎ ‎ ‎ ‎ (4分)‎ ‎22. ‎ ‎ ‎ ‎ (4分)‎ ‎23. ‎ ‎ ‎ ‎ ‎ ‎ (4分)‎ ‎24. ‎ ‎ ‎ ‎ ‎ ‎ ‎ ‎ (6分)‎ 新泰中学2015级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单元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1.B 英雄末路 押解(jiè) 以身殉道 噬(shì)碎 黄钟大吕 ‎2.A ‎3.C 4.D A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此处使用对象错误。B.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含贬义,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C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不指性格。‎ ‎5.C‎ A有歧义 B搭配不当 D关系颠倒。‎ ‎6.D 归有光,明代后期散文家。‎ ‎7.D (A项“用文艺的方式加以思考和表现”与原文意思相反;B“使得文艺作品流于手机短信和微信的水准”与原文不符;C“它横行于当下的文艺作品中”与原文“一些文艺作品”不符。)‎ ‎8.C(A项“对于急剧发展变化中所暴露的一些永恒的问题和无法解决的矛盾”说法错误;B项“但并不去探究问题的解决之道”说法错误;D项作者只是举例来印证某种缘由。)‎ ‎9.A(“因此不会出现有“戾气”的文艺作品”属于妄下结论。)‎ ‎10.B 11.B ‎12、B 点拨:迁,放逐、流放。‎ ‎13、A 点拨:都是“因为”意 ‎14、C ‎ ‎15、D ‎16. ⑴因此拳拳之情使我不能废弃奉养祖母而远离。(“区区”、“远”各1分)‎ ‎⑵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西家的狗对着东家叫(或一有动静,一家的狗叫,各家的狗都跟着叫起来),客人越过一家的厨房去另一家吃饭,鸡在厅堂上栖息。(“东犬西吠”2分,其余1分)‎ ‎⑶刚刚洗过头的人一定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刚洗过澡的人一定拍掉(抖掉)衣服上的灰尘。人又有谁能让洁净的身体,蒙受浑浊的事物的沾染呢?(“沐”“浴”各1分,“身之察察”“物之汶汶”各1分)‎ ‎⑷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3分)‎ 然而都效仿(或效法)屈原说话得体(或言谈举止适度得体),善于应酬,(但)终究不敢直言劝谏(或讽谏)。(“祖”1分,“从容”2分)‎ ‎17.(每空1分,共8分)‎ ‎⑴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⑵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⑶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⑷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18.D ‎19.⑤②③①④‎ ‎20.“互联网+”的基本含义是指制造业和互联网结合,使制造业具有国际化、跨地域的特色。(每点1分,共3分)‎ ‎21.(1)朋友初见受到热烈欢迎;(2)宴会上和睡觉前高度警觉;(3)重新细致设置床铺入睡;(4)仆人绊倒,早茶浇脸挨揍。(4分,每点1分)‎ ‎22. ①运用通感的手法,把本是视觉听觉的玩笑当作一种气味,用嗅觉来写,表现了“我”的多疑。在没有发生玩笑前就觉得有问题。②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一只捕捉猎物的猎豹,写出自己的敏感。③不放过“一个字”,“一个语调”、“一个手势”,用夸张的手法说明“我”的极端多疑。(答出两点即得4分)‎ ‎23.(1)开过别人玩笑,却又怕被人开玩笑,(2)敏感多疑,(3)胆小谨慎,(4)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感到危机四伏的小人物。(4分,每点1分)‎ ‎20、(1)从小说前文铺垫的情节看,这场笑话的出现的确与“关窗”“挪床”的措施有直接关系,这样写符合情节的内在逻辑。‎ ‎(2)“我”之所以闹笑话有深层的社会原因,当时的人们普遍存在空虚无聊、总想愚弄他人的病态心理,那个社会充满信任危机。‎ ‎(3)小说结尾这样写,恰恰进一步表现了“我”在这样的病态社会中心理被扭曲的程度,以及不能觉醒、难以自拔的可悲,使小说的主题表达得更深刻。‎ ‎(分析合情合理即可,答出两条可得6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