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三(2013级)第四次检测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中国古代星宿
当远古的人们第一次仰望星空时,就对这个世界的存在发出了疑问。渐渐地,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对星空的认识。如今的我们似乎很习惯用西方的星座解读生活,却忽略了我们中华自己的智慧,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我们头顶的星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索。
我们中国古代的对星空的认识是在天上重新塑造了一个社会,地面上所有的东西都能在天上对应地找到,那里有皇帝,有皇后,有军队,还有房屋、马车……在天上形成了一个与地面上类似的人间体系。由于种类繁多,所以中国的古代星宿比较复杂、零乱。但它是对纷扰世界的反映。
古人通常把天上的恒星几个几个地组合在一起,每个组合给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的星官中,三垣二十八宿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样把所有的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里,这不仅方便观测和测量这些恒星,并且古人还有更重要的用途。中国古代天文最重要的特点是经世致用,就是每一种星宿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用途。通过对星空的观测,我们发展出了精确的历法。还有占星术,它专以战争胜负、年成丰歉、王朝盛衰、帝王安危等军国大事为占测对象,在古代拥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军事功能和文化功能,并且由于与皇权的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政治运作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大体上我们把星空划分成了“三垣”和“四象”。“三垣”是北天以北极星为中心的一大片星区,“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分别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而“四象”是黄道以及黄道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宿体系,分别是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而进一步把每一象再划分成七宿,于是又形成了二十八星宿。
此外,古代的占星家为了用天象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分别将天上的星星与地面上的国州相对应,称为“分野”,具体就是将某个星宿作为某个州的分野。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中的“翼轸”,就是说江西的南昌地处翼轸的分野之内。
在中国传统上,北极星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例如公元前1097年周公时代称北极星“微帝”等。这是由于它看起来在天空中固定不动,被众星拥护,故被视为群星之主。《论语·为政》记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而北斗七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由于它醒目的形状和它重要的位置,所以它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勺子悬挂在北方的天空。随着历史的发展,北斗七星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成了掌管人们生死的星宿,在道教中,北斗七星被称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星官,根据人的出生时刻,人的生命可以被七个星君分管。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主管星。
1. 下列关于星宿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星宿准确了反映出我们的祖先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B. 由于强调星空和人间的对应,中国古代的星宿划分比较复杂。
C. 三垣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星区,在二十八宿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D. 星宿的划分方便对星空的观测,古人这样做的目的是制定精确的历法。
2.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各个民族都有对星空不同的认识,今天我们似乎很熟悉西方星座,却忽略了中国古代对星空深刻的思考。
B. 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古人将星官分为三垣二十八宿,进而进行观测。
C. 中国古代的占星术的占测对象都是军国大事,并且与皇权关系密切,对政治、军事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D. 古代的占星家将星宿和国州对应,认为通过对天上的星星的观测,能预测出它所对应的地面区域的吉凶祸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象”是将黄道及其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空,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划分的星宿体系。
B. 北极星因为在天空中特殊的位置,往往被古人视作统治者的象征,地位自然非比寻常。
C. 道教将北斗七星称为七元解厄星君,认为北斗七星是掌管生死的星宿,所以北斗七星地位越来越高。
D. 北斗七星像一个巨大勺子的形状十分醒目,地位十分重要,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为弓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曰:“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曰:“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曰:“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悖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
权工部郎官,累迁兼吏部郎官。两淮旱,命廉视真、杨、庐、和四郡。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瓜洲新城,专为退保,金使过而指议,淮人闻而叹嗟。谁为陛下建此策也?”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B.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C.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D.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明代开始设立,也是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B.在古代,累迁、擢、权、陟、拔等表示官职的升迁,而谪、窜、左迁等则表示降职贬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袁枢文才突出,学识渊博。他少年时努力学习,周必大等人看好他的前程;他考词赋第一名,喜爱《资治通鉴》,并改编了这部著作,且著述丰富。
B.袁枢积极进言,敢于弹劾权贵。皇帝关心提拔袁枢,袁枢借史事劝诫皇帝。御史冷世光违法乱纪,袁枢弹劾他,认为冷是个危险人物,最终冷被罢免。
C.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他负责修国史,章悖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饰自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皇帝知道后赞赏了袁枢。
D.袁枢为民办实事,体恤百姓。他在江陵任职,江陵靠近长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遭殃;他建房子、发放钱粮安置百姓,种树木防备水灾,百姓感激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5分)
(2)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 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①路云遮寺, 清弋江②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③, 我心悬旆④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 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 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①九华山,是从宣州至舒州的必经之处。 ②青弋江,河流名称,在宣州西。③的的:鲜明的样子。④旆:古时旌旗末端形状像燕尾的飘带,泛指旌旗。
8. 请简要赏析本诗的颔联景物描写的巧妙之处。(5分)
9.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颈联、尾联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 “ , ”描绘出了两幅山间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
(2)《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 , 。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 , ”句说明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題,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命若琴弦
史铁生
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来,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来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撅着屁股烧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沙子拣出来。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
一早起来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
“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来。”
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了。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
B. 作者在第四段写老瞎子的听觉,意蕴丰富。既说淘米,也说管教徒弟,还在结构上暗联着小说前后的情节。
C. 小说详细描写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目的是刻画老瞎子的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D. 琴槽里的纸条,本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
E. 小说末段,运用了概括和象征的手法,高度浓缩了瞎子艺人们的生命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探索。
(2)小说的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小说中的“老瞎子”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这篇小说的题目叫“命若琴弦”,结合小说的主旨与情节等方面,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题目意蕴的理解。(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顾准:道德的实践者
关纯
在“讨伐”中国经济学家的声浪中,我蓦然想起了顾准先生——“用鲜血作墨水”写作的经济学家和思想家。我刚刚读完新近出版的《顾准画传》,书页上留下斑斑泪痕。我不是性情中柔弱的人,可是顾准先生的人格魅力,让你无法自已。顾准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更是一位令人景仰的“道德的实践者”。
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称誉顾准先生是“中国经济学界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的第一人”。今日之中国,“市场经济”已为人们耳熟能详,然而在50年前,敢提出如此超前的见解,那是需要具有追求真理的大无畏精神、科学的思想方法和丰厚的学识底蕴的。
1957年顾准发表《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正是在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启发下,对“斯大林经济模式”的深刻反思。顾准的文章有的放矢,针对当时国家计委一位“高官”的某些不正确观点予以批评。
说顾准是“中国的脊梁”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当之无愧。顾准的超前思维令人惊叹。早在1971年,顾准就在《十年来的苏联经济》文稿中写道——“他们的经济是有发展的,但是,这仍是备战经济体制的发展,一句话,斯大林主义的经济体制,对他们已经积重难返,成了不治之症了。”顾准还更加犀利地指出,苏联的经济体制“本质上是一种浪费和窒息的制度”。 20年后的苏联解体,证实了顾准的预言;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敲响了振聋发聩的警钟。
顾准敏锐的思想洞察力缘于他对历史的研究和思考。1974年他在《希腊城邦制度》一书中,“以冷峻的笔墨,深刻地分析了城邦制度与‘东方专制主义’的区别。……也就是我们古代的专制主义政体与希腊民主制度的截然区别。”这样的结论可能有人不能接受,但是“感情当然不能代替事实”。顾准命途多舛,两次被戴上“右派”帽子,他戴着沉重的精神枷锁,走进书斋,攻读《资本论》,“长夜难明赤县天,警世华章留后人”。1957年中苏联合考察黑龙江,他看不惯苏联专家大国沙文主义的蛮横态度,采取了据理力争、针锋相对的立场。结果被考察组的人员记录在案,以破坏中苏关系的“罪名”划为“右派”。1964年,因为直言批评毛主席的个人迷信,再次加冕“右派”。然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顾准始终怀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宁鸣而生,不默而死”,埋头读书,独立思考,在精神世界里,天马行空,创造思维,成为中国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
顾准“悲壮的道德实践”,对我们今天的某些“公共知识分子”倒是一面镜子。许纪霖教授为某些“知识明星”画像——“为了迎合传媒,吸引公众,成为很可笑的‘文化思想明星’。他们不在学理上像顾准那样下功夫,而是在修辞上努力,起劲地煽情、作秀、唱高调。虽然他们的‘思想’在追遂时髦的人看来很尖锐、很独特,但是在真正有思想的人看来,会发现那些华丽的辞藻和机智的修辞背后,实际上是一个空荡的灵魂,一个苍白的手势,纵然能够泛起一时的摩登泡沫,但很快成为过眼云烟,像大浪淘沙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顾准“本来有一个官宦前程,而且前程似锦。但是他‘糟蹋’了这一前程,走上了一条料无始终的不归之路。他在黑暗中求索,给抽屉写作,给后人写作,而不是给自己的学术前程写作”。顾准临终时,在床榻旁一直陪伴他的吴敬琏握着先生的手,看着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魂魄归西,离我们而去。
“顾准是一座巍然屹立、高耸入云的山峰。不管是天赋的聪明才智方面,还是道德文章方面,我们都不一定能接近于他所达到的境界。”
顾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时代更需要像顾准这样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顾准本来有一个似锦的前程,但他自己却毫不在意,走上了一条只求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的不归之路,这一执着却成就了他令后人无法达到的境界。
B. 作者读《顾准画传》而在书页上留下斑斑泪痕,主要是感念于顾准先生的人格魅力,出于对这位伟大思想家和经济学家更是“道德实践者”的景仰。
C. 顾准先生第一个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的见解,他的这一理论是在《论十大关系》的启发下对“斯大林经济模式”的深刻反思。
D. 参与中苏联合考察黑龙江的顾准看不惯苏联专家的蛮横态度。不惜破坏中苏关系也要为祖国而据理力争,采取了针锋相对的立场,结果遭到打击。
E. 顾准先生在苏联解体20年前就已经清醒地看到了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积重难返,预示了苏联解体的必然结果,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
(2)顾准先生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3)作者为什么说顾准先生是“‘用鲜血作墨水写作’的经济学家和思想家”?请简要回答。(6分)
(4)文章以“顾准:道德的实践者”为题,至少包含了“顾准重道德”“顾准重实践”“警示‘知识明星’”三方面的内容,请选择其中一项,并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不论是“悼亡说”“恋情说”还是其他说法,也不管论述得如何充分,和诗歌自身给我们的感受比起来,总是令人有的感觉。
②由于学生表达能力不强,解答诗歌鉴赏题时,经常出现的情况,所以解答时不但要理解诗歌,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③一些领导干部喜欢看上级脸色,专拣领导爱听的话说,汇报工作时,大话、空话、套话连篇,实情少、水分多。
A.言不及义 辞不达意 言人人殊
B.言不及义 含糊其辞 言不由衷
C.言不尽意 辞不达意 言不由衷
D.言不尽意 含糊其辞 言人人殊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__________,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
A.山顶的白云顿时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了紫色,最后发出了金色的霞光
B.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上也蒙盖上了灰色的雾水
C.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与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流在一起
D.它射下几条微微温暖的光线,像火的带子一样贯穿整个树林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① 。少读如果彻底,②
,以至于变化气质: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镣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③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17.阅读下列材料,请以“低头族,你错过了太多太多。”开头,以“抬起头吧!”为结尾写一段话,对“低头族”提出劝告。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生动形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含标点符号)。(5分)
情景:火车、地铁、公交车内的“低头族”越越多,尤其是包括学生在内的青年人,上车后很快拿出手机,不管路程长短,不论坐着还是站着,人人都眼睛盯着屏幕……
低头族,你错过了太多太多。 抬起头吧!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1.B
2. B
3. C C项强加因果,原文最后一段说“北斗七星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成了掌管人们生死的星宿”,可见北斗七星地位越来越高并不是因为其“是掌管生死的星宿”。
4.C(原文标点: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5.D
6.A
7.(1)袁枢于是依次陈述古代的事,从汉武帝以后到唐文宗,偏听邪恶人的话,造成祸乱。(得分点:历、陈、奸佞各1分,句意2分)
(2)由于议论大理寺案件请求调外地就职,有给他郡守的任命,接着贬官两级,停止以前的任命。(得分点:予、既而、寝、旨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袁枢,字机仲,建宁府建安县人。少年时努力学习,曾经用《修身为弓赋》在国子监应试,周必大、刘珙都用远大前程期许他。参加礼部考试,考词赋第一名,担任兴化军教授。
担任礼部试官。喜爱诵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苦恼它盛大广博,于是辨别它里面的事件而贯穿在一起,称为《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到他的书,献给皇帝,孝宗读了嘉奖赞叹,拿来赐给太子以及沿江各将帅,而且命令他们熟读,说:“治国的方法都在这里。”
后来有一天,皇帝问袁枢现任什么官,龚茂良按实回答,皇帝说:“可以任
他为寺监簿。”于是凭着大宗正簿的身份上朝对答皇帝的询问,就根据史书进言说:“我私下听说陛下曾读《通鉴》,多次有教导的话,看到诸葛亮谈论两汉兴衰的原因,有告诫,流传示范万世。”于是依次陈述古代的事,从汉武帝以后到唐文宗,偏听邪恶人的话,造成祸乱。皇帝说:“我不至于和这些人在朝廷策划国事。”袁枢道歉说:“陛下的话说到这里,是天下人的福气。”
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分工负责国史传记。章悖因为是袁枢的同乡,委婉地请求袁枢用文辞修饰他的传记,袁枢说:“我是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不隐瞒,宁愿对不起老乡,不可以对不起天下后世的公正的评论。”当时宰相赵雄总管修史的事,见到这事感叹说:“不愧于古代的优秀史官。”
袁枢任工部郎官,历升吏部郎官。两淮干旱,皇上令袁枢巡视真、扬、庐、和四郡。回朝后陈述两淮的形势,说:“两淮坚固那么长江可守得住,今天只知道防备长江,不知道保住淮河,置重兵于江南,把空城放弃在淮河流域,这不是警惕不测事件的做法。瓜洲是新城,专门为退保之地,金使路过对其指点、议论,淮人听说感叹不已。谁为陛下定的这个策略?”
升任大理少卿。通州百姓高氏因为产业的事被关进大理狱,殿中侍御史冷世光接受巨额贿赂偏斜包庇高氏,袁枢原原本本地把事情报告皇帝,大家替袁枢担心。皇帝生气,立即罢免了冷世光,以朝廷官员的身份弹劾御史,实际上是从袁枢开始的。朝廷下诏让袁枢代理工部侍郎。由于议论大理寺案件请求调外地就职,有给他郡守的任命,接着贬官两级,停止以前的任命。光宗继位,恢复原来的官职。
提拔为右文殿修撰、江陵府知府。江陵靠近长江,每年被冲垮成一片汪洋,百姓无处安身。楚国的旧城楚观还在,建草房,迁移百姓居住在那里,以防备意外之事。种树木几万株,作为屏障,百姓感激他。开禧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创作《易传解义》和《辩异》《童子问》等书藏在家里。
8. 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悬想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地点,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9. 有对朋友的祝福,更多的是离别之时怅然若失,孤独之感;前途迷茫无着之感。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而杜牧的心情是两样的。他宦海浮沉,不很得意,现在要与好友离别,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现在却不能一同回去了,想到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多么寂寞。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2)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11.(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
(2)①描写老瞎子说书的精彩的开场场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加了小说的趣味,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从正侧两面突显了老瞎子的说书艺人形象。③为后文写说唱罗成一段及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做铺垫。(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努力进取,坚毅顽强。虽然眼盲,但心存希望,渴望弹断一千根琴弦后见到光明,并一直努力争取。天越热,越拼命,不愿失去说书的好时机。②慈善悲悯,传承大爱。当他得知药方只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后,并没有把真相告诉徒弟,而是鼓励徒弟继续努力,留给后人以希望。③技艺精湛,细心严格。其说书深受大家喜爱,观察仔细,眼盲心亮,严格管教徒弟。(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命若琴弦”在文中的意思是,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拉紧了,是指要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一个美好的目标,如弹够一千根琴弦,取出药方治眼,就可以见到光明。为了见到光明,这一生就要好好弹够一千根琴弦。有了这个目标,瞎眼艺人才能活下去。弹好了就够了,是指即使希望落空,治不好眼疾,但只要活下去,就行了。师傅还有一个庄严的使命,即把这个希望传递给下一代。②我们普通人,也会遭遇意外的打击或灾难,在重大的危机灾难面前,要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用这个目标激励自己坚强地活下去,即使明知这个目标不能实现,也要给下一代人点燃希望,让他们继续努力奋斗,勇敢坚强地活下去。(每点4分,意思对即可)
12.(1)B、E(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
A项错去在于,“只求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说法错误。C项错误在于,原文中有“经济学界”的界定,可此项却没有。D项错误在于,“不惜破坏中苏关系”并非顾准的主观态度,而是考察组人员给他戴上的“罪名”。
(2)有追求真理的大无畏精神、科学的思想方法和丰富的学识底蕴;②眼光犀利独到,思维超前,预言准确;③埋头读书,独立思考,在精神世界里畅游,忧国忧民。(每点2分)
(3)①不惜开罪高官,也要发表自己的反思文章;②虽然曾两次被打为“右派”,也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发表自己对历史研究的成果。(每点3分)
(4)【观点一】做人以道德为准绳。(2分)①用自己的职业道德,践行一个经济学家的本分;②虽然受到迫害,还坚守着一个思想家的道德操守;③以自己忧国忧民的道德境界为祖国埋头著述,不求自身前程,只求为后人谋利。(回答出一点给3分,回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观点二】搞学术从实际出发。(2分)①不盲从,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得出结论;②深入剖析,挖掘经济现象的本质;③攻读专著,对历史深入研究和思考。(回答出一点给3分,回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观点三】当今“知识明星”的浅陋。(2分)①某些“知识明星”只求迎合传媒,吸引公众;②某些“知识明星”不在学理上下功夫,只是追求时髦;③某些“知识明星”缺乏思想深度,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回答出一点给3分,回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不求面面俱到,选取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13.C14.D 15.C16. (5分)①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②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③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立意参考】
1.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可有以下立意:
(1)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2)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3)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4)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5)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6)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7
)别人只是观众;(8)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9)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0)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而不能成为物的奴隶。(物的价值在为人所用,而非为了好看。)
2.父亲角度(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可有以下立意:
(1)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2)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3)要多考虑他人感受。
3.综合角度
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