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模块综合测评试卷(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模块综合测评试卷(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晋商具有开放经营的历史渊源 晋商是指发端于明初、发达于清代的山西商人群体。至明末清初,集中在太谷、祁县、平遥一带的票号生意兴隆,这一时期是晋商最辉煌的时期。五百年的晋商辉煌,得益于其企业内部制度安排的开放性。引进人才、引进资金,使晋商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是晋商开放经营的具体体现。‎ 为引进人才实行“经理制”。晋商商号职员的设置历来“因事设人”,从不“因人设职”。在普通员工的选择上,晋商秉持开放的人才选用机制和观念。因为晋商在各地广设分号,机构日趋庞大,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合一的经营模式难免出现管理效率低、内部运营成本高昂的弊病。晋商以开放的经营智慧,创新人事管理制度,采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经理制”,突破了所有者自身能力的限制,建立起高效、有序的运营机制。在“经理制”下,财东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而是授予掌柜资金运用权、职员调配权、业务经营权,委托掌柜具体管理。财东充分信任掌柜,令其放手经营。“经理制”打破了传统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闭经营管理模式。经理人的选择突破了家族、宗族、本村的固有限制,是晋商开放意识在企业管理上的具体体现。‎ 为引进资金实行“股份制”。晋商的“股份制”萌芽于明代,大兴于清代。晋商早期实行的独资制、贷金制、朋合制和伙计制,远远不能满足大商业、大流通下的资金需求。晋商适时调整,不拘泥于本家、本族、本地拓展融资渠道,广纳闲资,形成“股份制”这一开放的资本组织形式。开放的股本结构,使晋商突破单纯依靠自身资本积累的局限,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充实资本,形成互利共赢、风险共担、休戚与共的接近现代股份制的商号。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我国数千年“公财与私财不分”的商业习惯,财东对企业财产控制权与财东个人财产控制权有了一定程度的分离。财东将其个人私有财产作为股本投入商号、票号,与其他出资者的资本融合为一体成为企业资本时,便失去了这部分资金的自由支配处置权。作为一种融资和收益分配制度,晋商股份制已明显不同于独资、一般合伙等传统企业制度,而更多体现了现代企业精神,也体现出晋商开放的经营思路与高超的管理智慧。‎ 晋商还开创了“人身顶股制”这一独具特色的人才激励机制。经理的身股和财东的银股一样具有分红权,内部员工也有一定的身股,并据创造价值的大小酌情增减。这种将员工利己性动机与商号经营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制度设计,蕴含着企业与员工利益共享的开放的大利益观。‎ ‎(选自王清宪《发掘晋商精神的现代价值》,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晋商在职员设置上往往是凭事用人,绝对不会设置闲赋的职位而人浮于事。‎ B.财东充分信任掌柜,和掌柜一起管理资金运用、职员分配、业务经营等事务。‎ C.“股份制”开放的股本结构,改变了我国数千年“公财与私财不分”的商业习惯。‎ D.“股份制”的资本组织形式,使财东失去了个人私有财产的自由支配处置权。‎ 解析B项,混淆否定肯定,原文说的是“财东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而是授予掌柜资金运用权、职员调配权、业务经营权,委托掌柜具体管理”;C项,不合文意,原文是“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我国数千年‘公财与私财不分’的商业习惯”;D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财东将其个人私有财产作为股本投入商号、票号,与其他出资者的资本融合为一体成为企业资本时,便失去了这部分资金的自由支配处置权”。‎ 答案A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三方面阐述晋商开放经营的历史渊源,深刻论述了“经理制”与“股份制”。‎ B.文章由“引进人才、引进资金”使晋商获得了发展动力,引出论证的分论点。‎ C.晋商实施“经理制”的原因是晋商在各地广设分号,机构日趋庞大,难于管理。‎ D.晋商实行的“股份制”,作为一种融资和收益分配制度,体现了现代企业精神。‎ 解析C项,分析不准确,由原文“因为晋商在各地广设分号,机构日趋庞大,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合一的经营模式难免出现管理效率低、内部运营成本高昂的弊病”可知,晋商实施“经理制”的原因是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出现了弊病,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答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末清初,太谷、祁县、平遥一带的票号生意兴隆,得益于企业制度的开放性。‎ B.晋商采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理制”,打破了传统血缘关系的封闭管理模式。‎ C.如果晋商的资金能够满足大商业、大流通的资金需求,就不会实行“股份制”。‎ D.晋商将员工利己动机与商号经营效益结合在一起,激励员工创造利益的积极性。‎ 解析C项,“就不会实行‘股份制’”错,太过绝对。‎ 答案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孟三爷的徒弟 ‎ 陈德鸿 孙兴的接骨手艺是和孟三爷学的。‎ 孙兴说,他15岁那年上山采松塔,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好几处骨头都断了,躺在地上动弹不得。哀号到快天黑,让在山里住的孟三爷发现,当时就把骨头接上了。等他好利索了,就拜了孟三爷为师。‎ 有人马上摇头说,孟三爷那个孤老头子有两把刷子不假,可他连亲侄子都不传,咋能传给你呢?鬼才信呢!‎ 不信你去问呀!孙兴涨红了脸说,起初孟三爷确实不答应,后来被我缠得没法,就说,你这笨手笨脚的,摘个松塔都能从树上掉下来,教也没用。我当时就急了,说我掉下来是因为没舍得用刀砍树梢。我说把树梢砍掉了,松塔是好捡了,可松树就不长了。孟三爷想了想,又问了我不少事,这才答应的。‎ 孟三爷没了快俩月了,让我们找阎王爷问啊?一个人说完,一群人都笑了起来。都知道孙兴心善,不会说谎。于是都知道了孙兴是孟三爷的徒弟,也都想看看他的本事,但却一直没有机会,毕竟,谁也不会故意把自己的骨头弄折。‎ 谁也没想到,第一个来找孙兴的是饲养员老李头。老李头说,队里有头骡子断了一条前腿,听说你是孟三爷的徒弟,能给人接骨,不知能不能给牲口接?‎ 能,咋不能呢!孙兴满口答应,心里却有点发酸,自己的第一个病人竟然是头骡子。‎ 到了队里,孙兴让人把骡子的三条腿固定住,在那条断腿上捋了一会儿,喝了一大口葫芦里的酒,便往上喷,喷了几次,然后闭上眼,叽里咕噜说了几分钟谁也听不懂的话,猛地睁开眼说,好了,牵着在院里遛遛,明天就能下地干活了。‎ 这,能成?老李头半信半疑。‎ 孙兴没回话,拍拍屁股走了。走着走着,便见围观的人们傻了似的僵在原地,眼睛越瞪越大。他不安地停下来,回头看了看骡子。就在这时,身后响起了欢叫声。‎ 开春时,队长媳妇小秀抱柴时滑了一跤,摔断了三根肋骨,疼得直吸气。队长想用马车把她送到县医院。‎ 小秀急了,这离县城几十里,到了还不把我颠簸死?赶快去找孙兴呀!‎ 这个,这个?队长为难地挠着头,就是不动步。‎ 啥这个那个的,不就是得露胸脯吗?到县里就不露了?小秀咧着嘴说,只要不疼,咋的都行。‎ 队长的脸被呛得一阵红一阵白,只好找来了孙兴。孙兴尽量避开小秀的胸部,用手在她的胸肋处上下左右捋了一阵儿,喷了几口酒,然后闭上眼睛,开始嘟囔起来。十几分钟后,孙兴睁开眼睛,见小秀胸部凹陷的部位已经变得平整,便撩下她的衣服,挎上葫芦往外走,边走边说,好了,干啥也不耽误。‎ 队长愣了一会儿,急忙追了出去,问,多少钱?‎ 孙兴说,不要钱,给谁看都不要钱。‎ 队长说,要不上秋多分你点粮食吧,谁都不能有意见。‎ 孙兴停住脚说,我多,别人就分得少,这样的事我干不来,你最好也别干。‎ 那你这是图啥呢?队长问。‎ 啥也不图。孙兴说,我是孟三爷的徒弟,孟三爷就是这么教的。‎ 孙兴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甚至有不少外县人也来找他接骨。但不管是谁,什么身份,孙兴概不收钱,也不要物。有人不解,孙兴便说,我是孟三爷的徒弟,孟三爷就是这么教的。弄得问话的人一头雾水。‎ 县医院院长亲自看了孙兴的接骨过程,对他很是佩服,便寻了个机会把他要了过去。可没想到,孙兴干了一个多月就主动回来了。‎ 队长百思不得其解,说多少人做梦都想进城吃上商品粮,你有了这个机会,咋就不干了呢?‎ 孙兴说,别人做不做梦我不管,在城里看病得先交钱,没钱就不给看。我越干越不得劲,没法干下去了。‎ 人家那是规矩,像你这样不早就乱套了?队长惋惜地直拍大腿。‎ 孙兴白了队长一眼说,我看病不用啥规矩,乱了吗?‎ 队长张大了嘴,半天没说出话来。‎ 许多年后,一个记者不知从哪儿听说了孙兴的事,专程跑到村里来调查采访,找到了当年的队长家。‎ 队长说,孙兴给人和牲口接骨那都不算哈,最神的是接高粱,有几棵高粱在地里断了三截,他对好断茬,挨个捋巴捋巴就给接上了,喷了几口酒,念了一会儿咒,就跟好的一样。‎ 见记者摇头,旁边的小秀说,你还别不信,那几棵高粱到秋时都结了大穗,比别的都大呢!‎ 我信,我信。记者咂咂嘴,他念那咒是啥内容,你们知道不?‎ 队长撇了撇嘴说,他嘟囔那玩意,怕是外星人也听不懂。‎ 记者笑了,又问,酒里也应该有秘密,不知那酒葫芦还在不在?‎ 在是在,不过已经在他坟里埋了快三十年了。队长说。‎ 可惜了。记者说,凭他的神技,要是活到现在,早发大财了。‎ 你说啥?记者话音刚落,两个老人的眼睛便瞪了起来。‎ 没,没说啥。记者有些毛了,我……我是说他技术那么好,为什么没有传下来?‎ 两个老人沉默了一会儿,队长叹了口气说,他倒是想传,有够资格接的人吗?有吗?别忘了,他可是孟三爷的徒弟。‎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篇以朴实而不失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孙兴成为孟三爷徒弟的来龙去脉,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奠定了小说明快轻松的基调。‎ B.小说善用细节表现人物心理,比如“他不安地停下来,回头看了看骡子”,一“停”一“看”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孙兴第一次接诊后的略微不安。‎ C.孙兴救了队长的媳妇后,拒绝了队长的感谢,并说“这事我干不来,你最好也别干”,说明孙兴认为队长不是一个品质高尚的人。‎ D.孙兴在县医院看不惯先交钱再看病的规定,干了一个多月就主动回来了,说明了孟三爷对孙兴做人的影响,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C项,文章并不能看出“孙兴认为队长不是一个品质高尚的人”。‎ 答案C ‎5.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孙兴的人物形象。(6分)‎ 解析认真阅读文本,从文中找出描写孙兴的语句,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孙兴的性格特点。如“说我掉下来是因为没舍得用刀砍树梢。我说把树梢砍掉了,松塔是好捡了,可松树就不长了”“我多,别人就分得少,这样的事我干不来,你最好也别干”可以看出孙兴为人善良正直的性格特点;“孙兴让人把骡子的三条腿固定住,在那条断腿上捋了一会儿,喝了一大口葫芦里的酒,便往上喷,喷了几次,然后闭上眼,叽里咕噜说了几分钟谁也听不懂的话,猛地睁开眼说”可以看出孙兴接骨的技艺精湛;“别人做不做梦我不管,在城里看病得先交钱,没钱就不给看。我越干越不得劲,没法干下去了”可以看出孙兴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①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孙兴摘松塔没舍得用刀砍树梢,结果从树上掉下来,可见他心地善良;文章说他“啥也不图”,说明他为人正直,没有私欲。②技艺高超。孙兴给骡子、队长媳妇接骨,手法老道,名不虚传。③淡泊物欲,不图名利,为人处世有自己的原则。孙兴在县医院看不惯先交钱再看病的规定,干了一个多月就主动回来了,说明他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名利所诱惑。‎ ‎6.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孙兴的传奇故事,却为何要以“孟三爷的徒弟”为标题?(6分)‎ 解析小说标题作用一般有: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②概括故事情节,揭示小说主旨。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本题可参考上述几方面进行回答,注意结合文本分析。‎ 参考答案①从表达效果来看,表意更为丰富,引发读者联想,激发阅读兴趣。②从人物形象上看,交代人物的独特身份,表现了孙兴具有和孟三爷一样的才德兼备的特点。③从表现主题上看,主题更为深刻,赞赏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技艺的传承,也表达了对无人承继的惋惜。④结构上,统领全文,“孟三爷的徒弟”在全文中多次出现,重要性可见一斑。(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材料一 ‎ 金砖4国受访者对中国文化具体产品类别的选择偏好 ‎(摘自《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 材料二 舆论场有很强的惯性,外界多年积累形成的刻板印象不大可能短时间内彻底改变。国际上对中国仍存在诸多模糊和错误的认识,有些是基于一些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地缘政治观念、冷战零和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有些是出于对世界权力转移的恐惧,有些则是因为中外语言文化和表达方式差异造成的理解上的偏颇。还有少数反华分子和他们背后的势力,常年靠攻击、抹黑中国谋生,大肆收集、编造和散布负面信息。近年随着中国的发展强大,美国和西方一些人极力鼓吹把中国作为首要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已经提出将全球战略重心从应对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和全球性挑战向同传统大国竞争重新聚焦。‎ ‎(摘自傅莹《讲好中国故事 改进国际传播》)‎ 材料三 互联网时代,新技术为不同文明主体提供了对话的新场域。调查显示,‎ 尽管电视依旧对社会舆论具有重要影响,8.30%的受访者选择通过电视了解中国文化,但互联网因其便捷性、即时性和交互性,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 在7国青年接触中国文化的渠道方面,互联网占比为53.60%,社交网站和搜索引擎成为青年群体了解中国文化的主要方式。此外,家人或朋友(6.20%)、NGO(非政府组织)或NPO(非营利组织)等社会组织(3.90%)、工作伙伴(3.20%)等人际传播与组织传播渠道超过广播(1.40%)、报纸(1.30%)和杂志(1.50%),成为青年群体接触、了解和认知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由此可见,社会文化信息的传播已不再完全依赖传统媒介渠道,网络传播与人际传播打破了原有的传播格局,实现了一定范围的自由流动。‎ 以互联网为基础,形成线上线下复合型文化传播模式。逐步丰富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或区域交流模式,在网络空间展示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和现代中国文化的精华。紧扣不同国家或地区受众的文化认知偏好,展示易于为其广泛接受的文化内容。发挥影视文化产品的传播直观性和易达性优势,提供青年喜爱的、凝聚当代文化共识的文化产品。借助互联网交互渠道,形成反馈互动机制,满足对象国受众对中国文化的需求和期待。以线下文化交流为支撑,通过开拓线上文化沟通渠道,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复合型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好中国形象。‎ 推进面向“一带一路”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格局,让文化产品为各国民众所用。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消费产品、文化娱乐服务为载体,打开沿线国家和地区民心相通的大门。以文化创意产业和数字内容产业为抓手,积极拓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文化产业市场,让更多具有当代文化价值特性、主体国家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成为凝聚文化共识、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纽带,使其融入沿线各国民众生活,成为日常生活之用,真正让文化成为“民心相通”的润滑剂、升华剂。‎ 注重国际青年人才培育,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文化对话与交往。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中,中国科技部与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体育部签署关于共同实施中蒙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将举办“一带一路”专项双多边交流培训、设立“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青年群体对于文化多样性的接受程度高、意愿强烈,在落实峰会精神时,要让青年群体讲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故事,让各国青年秉持欣赏、共享的观点与态度,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努力。‎ ‎(摘自《“一带一路”沿线七国青年对中国文化认知的调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印度 青年中国文化 演出比例俄罗斯、巴西、 南非青年 B.国际 社会模糊和 错误认识反华势力 的抹黑 C.“一带一路”沿 线7国青年中国 文化社交网站和 ‎ 搜索引擎 D.“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 和地区民心相 通大门文化活动、文化 消费产品和文 化娱乐服务 解析B项,“其原因为反华势力的抹黑”概括不全,由材料二可知还有很多原因。‎ 答案B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要根除一些人头脑中的地缘政治观念、冷战零和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就能够改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偏见。‎ B.美国把中国作为战略竞争的对手,已经将全球战略重心由应对恐怖主义和全球性挑战向同中国竞争聚焦。‎ C.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文化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和重要渠道,再也没有必要依赖传统媒介渠道传播文化信息。‎ D.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往,离不开推进我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和培育国际青年人才。‎ 解析A项,“就能够改变”说法绝对化;B项,“向同中国竞争聚焦”缩小范围,原文是“向同传统大国竞争重新聚焦”;C项,“再也没有必要依赖传统媒介渠道传播文化信息”曲解文意,原文是说“社会文化信息的传播已不再完全依赖传统媒介渠道”。‎ 答案D ‎9.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使外国青年更好地了解认识中国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解析本题答题区间集中在材料二、材料三,仔细阅读材料,分点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①将互联网与传统传播方式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复合型文化传播。②搞好政治宣传工作,消除国际上对中国的模糊或错误认识,改变传播环境。③打造特色文化产品,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消费产品、文化娱乐服务为载体,打开中国与国际社会沟通交流的大门。④培养国际青年人才,促进国际青年间的文化对话和交往。(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韦皋,字城武,京兆万年人。皋始仕为建陵挽郎,诸帅府更辟,擢监察御史。德宗狩奉天李楚琳杀镒劫众叛归朱泚始泚以范阳军镇凤翔既归节而留兵五百戍陇上以部将牛云光督之。至是,云光谋请皋为帅,将劫以臣泚。别将翟晔伺知,以白皋。云光懼不克,率众出奔,至汧阳,遇泚奴使皋所。皋迎劳,先纳奴,伪受泚诏。即让云光曰:“既去而复,何也?”对曰:“向未知公之命,故去;今还,愿与公同生死。”皋曰:“大使固善,苟无它图,请释甲以安众,而后可入也。”云光乃命士委仗铠,皋受而内其卒。明日,置酒大会,奴、云光与其下至,皋伏甲左右庑,酒行,尽杀之,以其首徇。又驰使吐蕃与连和,陇坻遂安。‎ 贞元初,代张延赏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初,云南蛮羁附吐蕃,其盗塞必以蛮为乡道。皋计得云南则斩虏右支,乃间使招徕之,稍稍通西南夷。皋上言:“礼让行于殊俗,则怫戾者化,愿皆封以示褒进。”诏可。又明年,云南款边,求内属,约东蛮鬼主骠傍、苴梦冲等绝吐蕃盟。‎ 初,东蛮地二千里,胜兵常数万,南倚阁罗凤,西结吐蕃,狙势强弱为患,皋能绥服之,‎ 故战有功。西山羌女、诃陵、南水、白狗、逋租、弱水、清远、咄霸八国酋长,皆因皋请入朝。乃遣幕府崔佐时由石门趣云南,而南诏复通。‎ 顺宗立,诏检校太尉。会王叔文等干政,皋遣刘辟来京师谒叔文曰:“公使私于君,请尽领剑南,则惟君之报。不然,惟君之怨。”叔文怒,欲斩辟,辟遁去。皋知叔文多衅,又自以大臣可与国大议,即上表请皇太子监国,又上笺太子,暴叔文之奸,且劝进。会大臣继请,太子遂受禅,因投殛奸党。是岁,皋暴卒,年六十一,赠太师,谥曰忠武。‎ ‎(选自《新唐书·韦张严韩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德宗狩/奉天李楚琳杀镒/劫众叛归朱泚/始/泚以范阳军/镇凤翔既归节/而留兵五百戍陇上/以部将牛云光督之/‎ B.德宗狩奉天/李楚琳杀镒/劫众叛归朱泚/始/泚以范阳军镇凤翔/既归节/而留兵五百戍陇上/以部将牛云光督之/‎ C.德宗狩/奉天李楚琳杀镒/劫众叛归朱泚/始/泚以范阳军镇凤翔/既归节/而留兵五百戍/陇上以部将牛云光督之/‎ D.德宗狩奉天/李楚琳杀镒/劫众叛归朱泚/始/泚以范阳军/镇凤翔既归节/而留兵五百戍/陇上以部将牛云光督之/‎ 解析根据“狩”是巡视,可知德宗巡视奉天,“狩奉天”不可断开,故排除A、C两项。“留五百兵戍陇上”中的“陇上”做“戍”的宾语,不能断开,故排除D项。‎ 答案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别将指秦、汉时代,军中别部之统领官,也就是配合主力军作战的将领。‎ B.南诏是隋末唐初洱海地区六诏之一的蒙舍诏。因蒙舍诏在诸诏之南,称为“南诏”。‎ C.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起于古时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 D.谥号指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去世后朝廷给予的褒扬称号。‎ 解析D项,“褒扬称号”错,应是给予的评价。谥号除了表扬类的谥号,也有批评类的谥号,如周厉王。‎ 答案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韦皋有智慧,用计谋斩杀叛贼。牛云光与朱泚家奴想劝韦皋投降叛军,韦皋假装接受诏书,缴械了牛云光的武装,宴会中埋设伏兵斩杀了他们。‎ B.韦皋上疏礼让异族,教化褒进叛逆者。韦皋在计取云南斩断吐蕃右臂后,提出礼让异族,叛逆者也会归化,以封爵来褒奖进用,得到皇上赞同。‎ C.韦皋平定征服西南,战功显赫。东蛮依仗吐蕃、阁罗凤及善战精兵,成为边患,韦皋征讨平定,迫使东蛮、西山羌女、诃陵等与吐蕃断盟。‎ D.韦皋敢于揭露奸佞。唐顺宗时,王叔文等人干预国家大事,韦皋上疏请求太子监国理政,并揭露王叔文等人的奸佞,使他们得到惩罚。‎ 解析C项,“迫使东蛮、西山羌女、诃陵等与吐蕃断盟”错,由原文“皋能绥服之,故战有功。西山羌女、诃陵、南水、白狗、逋租、弱水、清远、咄霸八国酋长,皆因皋请入朝”可知,应是东蛮等解除与吐蕃的盟约,而西山羌女、诃陵等都通过韦皋请求入朝。‎ 答案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使固善,苟无它图,请释甲以安众,而后可入也。‎ ‎(2)公使私于君,请尽领剑南,则惟君之报。不然,惟君之怨。‎ 参考答案(1)大使确实很对,如果没有其他的企图,请您解除武装使众人安心,然后可以进城。‎ ‎(“固”“苟”“释”“安”各1分,句意1分)‎ ‎(2)太尉派我私下与你交好,请求兼统整个剑南,这样肯定会报答你。不这样的话,肯定会怨恨你。(“使”“私”“领”各1分;“惟君之报”“惟君之怨”句式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韦皋,字城武,京兆万年人。韦皋开始出仕任建陵挽郎,各节度使相继征用,升任为监察御史。德宗出巡奉天,李楚琳杀害张镒,胁迫部下叛归朱泚。当初,朱泚率范阳军队镇守凤翔,归还节钺离职以后,留下五百名士兵驻守陇上,命部将牛云光统领。到这时,牛云光图谋请韦皋任节帅,想劫持他臣属于朱泚。偏将翟晔伺探到消息,就报告了韦皋。牛云光又担心不能成功,率军出逃,逃到汧阳,遇见朱泚的家奴正要出使到韦皋那里。韦皋迎接慰劳,先接待朱泚的家奴,假装接受了朱泚的诏书。接着责备牛云光说:“既已离开而又返回,是什么原因?”牛云光回答说:“从前不知公有新的任命,因此离去;如今返回,情愿与公同生共死。”韦皋说:“大使确实很对,如果没有其他的企图,请您解除武装使众人安心,然后可以进城。”牛云光于是命令士兵放下兵器脱去盔甲,韦皋收受后接纳了他的士兵。第二天,大办酒席,朱泚家奴、牛云光与他的部下到来,韦皋在左右廊庑中埋伏下士兵,酒宴中,全部杀掉了他们,用他们的首级示众。又派使者前去吐蕃与其联合,陇坻于是安定。‎ 贞元初年,韦皋接替张延赏任剑南西川节度使。起初,云南蛮依附吐蕃,吐蕃入侵边塞必然用云南蛮开道。韦皋料定得到云南就会斩断吐蕃的右臂,就派密使招徕他们,逐渐与西南夷通好。韦皋上奏说:“礼让在异族中施行,那么叛逆者也会归化,希望给他们都封爵以示褒奖。”皇帝下诏书同意。又过了一年,云南蛮到边境请求归附内地,与东蛮鬼主骠傍、苴梦冲等解除与吐蕃的盟约。‎ 起初,东蛮有土地二千里,善战士兵常达数万人,南倚阁罗凤,西连吐蕃,暗中窥视势力消长而时常构成边患,韦皋能安抚他们,因此出战有功。西山羌女、诃陵、南水、白狗、逋租、弱水、清远、咄霸八国酋长,都通过韦皋请求入朝。韦皋就派幕府崔佐时从石门前往云南,与南诏再次通好。‎ 顺宗即位,下诏任命韦皋为检校太尉。适值王叔文等人干扰朝政,韦皋派刘辟到京师拜见王叔文说:“太尉派我私下与你交好,请求兼统整个剑南,这样肯定会报答你。不这样的话,肯定会怨恨你。”王叔文愤怒,打算杀掉刘辟,刘辟逃跑了。韦皋知道王叔文树敌很多,又认为自己是大臣可以参议国家大政,就上表请皇太子监国,又给皇太子递上笺书,揭露王叔文的奸恶,并劝太子即位。正赶上朝中大臣也相继请求皇太子监国,太子于是接受禅代,就流放处置了奸党。这年,韦皋突然去世,终年六十一岁,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4~15题。‎ 南乡子·黄州临皋亭作①‎ ‎ 苏 轼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②涨渌醅。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注①这首词作于元丰四年(1081),诗人因揭露新法弊端被贬至黄州。②蒲萄:即“葡萄”,喻江水澄澈碧绿。‎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琼杯,玉制的酒杯,亦用以美称酒杯。‎ B.“岷峨”指四川岷山、峨眉山,苏轼常常在诗词中用“岷峨”代指家乡。‎ C.下片后三句描写骤雨复晴的景色,东风吹散云雨,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半边天。‎ D.本词描写的自然景观阴晴不定、神奇瑰丽,直接抒发了词人对身世际遇的感慨。‎ 解析D项,“直接抒发了”错误,应该是寓情于景,蕴含词人对身世际遇的感慨。‎ 答案D ‎15.本词上片写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首先阅读诗歌上片,把握主要内容,然后找出哪里是实写,哪里是虚写,再分析虚实结合的效果。“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是实写,“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是虚写。先从写景方面分析虚实结合的效果,然后从抒情方面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①实写落日美景倒映在酒杯里,青山绿树把杯中美酒都染绿了;②虚写杯中琼浆是岷山、峨眉山积雪融化而来,万顷的江水正像那未过滤的酒;③虚实结合,想象奇特,扩展了时空,表现了词人的思乡之情与旷达胸襟。‎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从《诗经·氓》最后一章里的“          ,          ”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 ‎(2)屈原《离骚》中表达保持清白、死于直道的名句是“         ,         ”。 ‎ ‎(3)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辩证关系。 ‎ 答案(1)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2)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3)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   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   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   ,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苟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   ,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括号前一句的主语是“创新”,C项和前面的叙述主体一致,上下文衔接更顺畅;C项是常式句,简洁自然。A、B、D三项要么换了陈述对象,要么用被动句或添加不必要的介词结构,破坏了句子的简明性和连贯性。‎ 答案C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寿终正寝”强调事物的自然灭亡,“无疾而终”强调“终”的方式。语境指戏曲可能自然消亡,所以应用“寿终正寝”。“名噪一时”指名声在一个时期广泛传播。“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语境强调的并非“一时”,应用“名垂青史”。“兼容并蓄”是指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而“博采众长”更强调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和梅兰芳艺术水平和艺术追求吻合得更好。“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实际上并不理解。“按图索骥”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语境只强调简单模仿,所以选“照猫画虎”。‎ 答案C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的部分共两个分句。第一分句中,“不是”的宾语中心语应是“创新”,画线句子中,“不是”的宾语中心语却是“眼花缭乱”和“创新”,造成了句子结构混乱,所以应在“眼花缭乱”前加上“令人”。第二分句的主语不能是“戏曲的创新”,而应是“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的做法,所以本句犯了“主语残缺”的毛病,应加代词“这样”。据此可判定正确项是B项。‎ 答案B ‎20.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教书”“先睹为快”“快来了”属于口语,用在书信中不得体,应改为书面语。“光临”是敬辞,是对方表示敬意所说的词语,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谦辞。“惠赠”是称别人赠予的敬辞,此处用于自己不当。‎ 参考答案示例:‎ ‎①“教书”改为“从教”;‎ ‎②“光临”改为“前往”或“参加”;‎ ‎③“惠赠”改为“奉上”“奉送”或“敬赠”;‎ ‎④“先睹为快”改为“指正”或“斧正”;‎ ‎⑤“快来了”改为“将至”或“将临”。‎ ‎21.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答题时,‎ 分析清楚所给构思框架的意思是关键。题干中明确指出这是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也就是说这个构思包括两方面:反应、应对方式。其中四种反应都加了引号,说明这是说出来的话,所以思考的着力点就变成了对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阐释,即要进行扩展性表述。‎ 参考答案面对拒绝,有人会说“算了”,然后结束这件事,另作打算;有人会说“好吧”,心中闷闷不乐,感觉被挫败;有人会问“凭什么”,随后不断怀疑、批判;有人会问“为什么”,接着分析原因,再作尝试。‎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宣讲成长经历及学习心得。他说自己在母校学习期间就非常喜欢儒家文化;现在,他正跟着研究生导师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有位同学向他提问:“对儒家文化,我们有所了解,像‘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 如果你是子思,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本材料为“任务指令型”材料作文,通过问答,设置矛盾,考查考生运用儒家文化解决矛盾、现实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生活结合,让传统文化切实指导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行动。‎ 正确立意:①以我之力点燃儒家文明之火;②诲人若不倦,春风可化雨;③约之以礼德,推己而及人;④申之以儒家之道,开之以文明之花;⑤用儒家文化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⑥儒学诲民,任重道远。‎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