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周县2016年高二下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曲周县2016年高二下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曲周一中高二年级下学期月考 历史试题 ‎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 A.礼仪与政治分离 B.从人治到法治 C.国家管理制度化 D.为民主政治奠基 ‎2、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是指( )‎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3、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写道: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主要是赞扬了中国科举制度的( )‎ ‎ A.自由性 B.广泛性 C.公正性 D.民主性 ‎4、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来源:学+科+网]‎ ‎ 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 C.“大一统”的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 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5、有学者评述道:明朝皇帝……,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明中期以后,皇帝多不见大臣,也不去见内阁。……这就使太监的权利越来越大。明代废除宰相的最大弊病,就是使太监头子司礼太监成了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对上述评述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观点正确,司礼太监的权力取代了皇权 ‎ B.观点错误,司礼太监仅仅是强化皇权的工具 ‎ C.观点错误,内阁限制了司礼太监权力的扩张 ‎ D.观点错误,内阁权力限制了皇权和司礼太监的权力 ‎ ‎6、据《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 A.推广了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B.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了生活贫困 ‎ C.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D.铸铁农具的使用导致了生活富裕 ‎7、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为,“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 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 C.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 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 ‎8、白居易《卖炭翁》一诗,被史学大师陈寅恪赞誉为“诗史”。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碾冰辙”来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是指( )[来源:Z#xx#k.Com]‎ ‎ 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B.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 C.沿街开铺的街市 D.地方自治的市镇 ‎9、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 ‎ C.坊市制继续实行 D.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10、据记载,明清时期宜昌府,商贾“土著者什之六七,即士农亦必兼营。上而川滇,下而湘鄂吴越,皆有往者。”而贫民“或为人负土货出境,往来施南(湖北省西南部)。”据此可知,当时( )‎ ‎ A.区域间的商业联系加强 B.劳动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 C.资本主义萌芽已在湖北地区出现 D.劳工输出是解决人地矛盾的主要途径 ‎11、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等。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  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 ‎  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 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 ‎12、“儒家不是不强调法律,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就是君主与士人共治的法律。”材料中“习惯法”的含义是( )‎ ‎ A.以宗法血缘为依据的贵贱有序 B.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理念 ‎ C.以君权神授为基础的理论体系 D.以理学为主导的官方哲学[来源:学*科*网]‎ ‎13、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 ‎ 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 ‎ 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 ‎14、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占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 ‎ 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 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D.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15、古诗云:“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诗人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 ‎ 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知行合一 ‎16、陈独秀在1923年1月发表的《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中写道:“无产阶级客观的力量是随着资产阶级之发达而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既然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势力,无产阶级便更不用说了。”这种认识( )‎ ‎ A.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B.科学分析了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 C.认为党的工作重心应是开展工农运动 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7、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 ‎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 C.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 D.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8、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 ‎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19、盛宣怀,洋务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商父”。李鸿章曾形容其为“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然而,有学者却认为盛宣怀 这类天才型官商的出现是中国商业进步的一个悲剧。对他这样说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洋务运动只学西方“器物”,必然会失败 ‎ ‎ B.其倡导的官督商办的模式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 C.官商逻辑使洋务企业过度依赖垄断权力,难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 ‎ D.中国处于“两个半”社会,洋务企业与必然会受外国资本主义控制 ‎ ‎20、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 ‎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 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21、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 ‎1912—1920年 ‎ ‎13.4%‎ ‎1921—1926年 ‎-4.5%‎ ‎1927—1936年 ‎8.7%‎ ‎1937—1945年 ‎-2.45%‎ ‎ A. 抗战期间民族企业遭沉重打击 B. 两次发展均得益于社会性质的巨变 ‎ C. 十年内战期间民族工业仍有所发展 D. 一战以后民族工业萧条下去 ‎22、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友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这说明( )‎ ‎ A.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 ‎ C.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 ‎ D.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23、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24、1956年7月,陈云指出:“有的同志说,资本主义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大范围不合理,但小范围合理,我们现在是大范围合理,小范围不合理。这句话,我觉得有点道理。”由此可见,陈云( )‎ ‎ A.认为市场和计划都是手段 B. 充分肯定“三大改造”成就 ‎ C.否定了当时的计划经济政策 D.主张实行计划经济下的市场调节 ‎25、陈争平教授将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分为四大阶段,即近代被动附庸型开放、建国初一边倒型开放、六七十年代突围型开放和新时期的扩大开放。有关几个“开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被动附庸型开放”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应全面否定 ‎ B.“突围型开放”,为80年代以后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C.“一边倒型开放”有利于新中国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 ‎ D.“扩大开放”标志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确立 ‎26、1956年,毛泽东曾明确提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说各种意见。”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人们在学术研究中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 B.任何议论都可以自由发表在报刊上 ‎ C.思想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人们的权利 ‎ D.宪法与法律是学术思想自由的依据 ‎27、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思维导图,说明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 ( )‎ ‎ A.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 ‎ 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D.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28、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每九天举行一次至少要求6000位公民参加的雅典公民大会,期间,雅典警卫在街道上巡逻,并用沾了红色粉末的绳子将公民们从市镇广场的最北端护送到集会场所,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了( ) ‎ ‎ A.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 B.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 C.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 D.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 ‎29、江平在《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 中写道: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这里“罗马法精神”指的是( )‎ ‎ A.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的法律精神 B.法律至上的法律原则 ‎ C.与时俱进的自我完善精神 D.强调市场经济规律的私法精神 ‎30、“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 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 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统治 D.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31、反映以下三项特征的法律文件是( )‎ 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行政首脑对议会负责 法律的制定体现了工业革命对政治的推动 ‎ ‎ A.《权利法案》 B.美国《独立宣言》‎ ‎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32、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 )‎ ‎ ①秦汉郡县制 ②《十二铜表法》‎ ‎ ③《人权宣言》 ④美国《1787年宪法》‎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33、上世纪70年代,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罗伯特·盖茨说过:“我们知道,无论施加经济压力还是进行军备竞赛,甚至用武力也拿不下来。只能通过内部爆炸来毁灭它。”以下说法符合材料是( )‎ ‎ ①罗伯特·盖茨的说法主要是为了封锁中国 ‎ ②上世纪70年代美苏军事力量不平衡 ‎ ③“武力”指的是古巴导弹危机和越南战争 ‎ ‎④“内部爆炸”指的是新自由主义对社会主义改革的危害 ‎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34、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 ) 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 B.重新确立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 ‎ C.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 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35、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有关这种经济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 ‎ A.这种现象典型的代表国家有美国和德国 ‎ B.这现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 ‎ C.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 D.推动近代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建立 ‎36、《俄国史》载,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低价格。但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这表明( )‎ ‎ A. 新经济政策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市场竞争 ‎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 D. 经济状况的恶化催生了新经济政策 ‎37、有学者指出,在500余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扮演了一个开拓者和革命者的角色。其依据是罗斯福( )‎ ‎ A.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B.挽救了岌岌可危的资本主义 ‎ C.放弃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 D.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 ‎38、1971年尼克松宣称:美国将不接受以美元兑换黄金,外国人可以任意处置美元,外国银行家可以任意决定美元价值。这表明 (  )‎ A.美国和西欧盟友关系严重恶化 B.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 C.欧元出现导致美元地位下降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体 ‎39、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人让·梅叶说:“人们必须仅只遵循人类的理智和智慧的法则……因为这样的做法比起他们迷信的宗教中的一切虚伪规则和荒唐的仪式来,要给所有的人们肉体上和精神上带来多过千百倍的幸福、快乐和安宁。”他的意图是( )‎ ‎ A.揭露封建神学世界观的虚伪 B.掀起改革封建宗教的巨浪 ‎ C.确立“人是万物尺度”的信条 D.号召人们与迷信专制作斗争 ‎40、文学作品的客观真实的表现,而志在表现意识以下的深沉情感,以冷峻严肃的笔调达到心理深处的客中以张扬个性和自我为己任,在艺术上致力于探索新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和表现手法。它不屑于表面观真实。(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这一流派属于 ( )‎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二、非选择题:(第41题14分。第42题14分。第43题12分。共计40分。)‎ ‎41、(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发刊词》‎ 材料三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 ‎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二两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主旨有何不同?(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较第一第二方案有何特点?(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及特点?(4分)‎ ‎42、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材料二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来源:学+科+网Z+X+X+K]‎ ‎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6分)‎ ‎(2)阅读材料二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你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8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43、(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民国初年,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都成立了教育部。颁布了《民国教育部官职令》《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教育会章程》等一系列教育法令和制度,对清末教育作了一些重大改革。‎ ‎ 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1912年9月,教育部又公布“壬子学制”,统一了我国小学、中学、大 学、师范、职业教育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并规定: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学、女子 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因此,学校 和学生数量增长很快,据教育部统计:1907~1915年,不到10年间,学校数增加了91851所,学生数增加了3269263人。‎ ‎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概括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特点。(6分)[来源:Z#xx#k.Com]‎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对近代中国的影响。(6分)‎ 高二历史试题纸8页第8页 ‎ 曲周一中高二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5 CBCCB 6--10 CBBDA 11--15 DADDC 16--20 DDCCB ‎ ‎ 21--25 BCDDB 26--30 DADDB 31--35 DBBCD 36--40 BABDD 二、非选择题:(第41题14分。第42题14分。第43题12分。共计40分。)‎ ‎41、(14分)‎ ‎(1)异:学习西方技术(自强求富),维护封建制度;(2分);挽救民族危亡,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改革、社会改良)(2分)‎ ‎(2)特点:政治革命,推翻满清专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分)‎ ‎ 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2分)‎ ‎(3)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2分); ‎ ‎ 特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2分)‎ ‎42、(14分)‎ ‎(1)君主及其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权利;君主及其政府威胁人民的权利时,人民有权推翻它。(6分)‎ ‎(2)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史论结合,言简意赅。在“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部分。(8分)‎ 侧重①:“师夷长技”促进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和《临时约法》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侧重②:民国的建立,促进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吸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43、(12分)‎ ‎(1)特点:通过立法方式进行;具有民主革命色彩;废除传统经学教育;重视公民教育。(6分)(回答任意三点可得6分)。 ‎ ‎(2)影响:培养近代人才,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政治经济近代化的加强。(6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