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16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郑州市2016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 学年下期中考 ‎ ‎17 届 高二历史试题 ‎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 ‎2.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 第Ⅰ卷 (选择题,共 60 分) ‎ 一、选择题:本卷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答案的英文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 ‎1.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反映了 商代 ‎ 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 C.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 D.开始确立“家天下”制度 ‎ ‎2.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周王以“天子”自居,但“汤武革命”使周天子感到 ‎“天命无常”,于是提出“顺天应民”的观点,以后历代都遵循。这反映周以后 A.天命思想强化了宗法制度 B.人民的主体地位被确立 ‎ C.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D.天命观被赋予实际内容 ‎ ‎3.下图是西周分封示意图(部分)。钱穆先生这样解释:“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 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其主要 含义是 A.突出鲁、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地位 B.西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 ‎ C.镐 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 D.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 ‎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到:“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 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 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 建’思想之复活。……平民政府的……思想则为‘无为而治’,‘无为’之实则为‘因循’”。‎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①汉初沿袭周朝分封制 ‎②汉承秦制体现在大体沿袭了秦朝的官僚制度 高二 历史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 ‎③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贯穿汉代 ‎④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建立的封建政权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5.唐代,尚书省之下设有工部,“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工部之下又设有工 部司,“掌经营兴造之众务,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工匠之程式,咸经度之”。由此 可见在唐代 A.尚书省是三省之中最重要的部门 B.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 ‎ C.手工业行业和种类已经非常繁杂 D.尚书省是官营手工业的最高政务部门 ‎ ‎6.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 据势力。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1853 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 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 味着 A.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 B.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 ‎ C.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 D.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 ‎ ‎7.古代中国统一朝代对边疆地区进行了有效的行政管理,以下表格中,朝代、区域、管 理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①‎ 秦朝 云贵高原、川西和甘南 开辟“五尺道“,军事镇守、置三郡 ‎②‎ 元朝 西藏、四川和青海部分 由中央官署宣政院管辖 ‎③‎ 明朝 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 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 ‎④‎ 清朝 蒙古、新疆和西藏 由理藩院管理,加强交通建设与军事防卫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8.有人认为我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皇帝“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与这一结论相关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汉朝的中外朝制度 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 ‎9.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 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 述正确的是 A.①—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 B.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 ‎ C.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 D.④—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 ‎ ‎10.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两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 高二 历史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 雅 典 人 雅 典 公民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 决 口总数 总数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形式 约 40 万 约 4.2 万 ‎6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 怠慢 神和蛊 惑青年 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在此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 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 ‎11.阅读下列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 ‎ 程序 罪名 ‎ 依据表格不能反映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问题是 A.民主范围狭窄 B.参政方式原始 C.国家权力滥用 D.雅典社会衰落 ‎ ‎12.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在阿吉纽塞群岛打败了斯巴达海军的将军们,因没有运回阵亡 者的尸体而遭受陪审法庭严历的审判,十将军中有六位被投票判处死刑,色诺芬认为:杀 死六位将军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由此我们可以 得到的启示是 A.民主必然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B.陪审法庭是雅典的司法机关 ‎ C.雅典体制优越于斯巴达体制 D.民主裁决不等于公正的司法 ‎ ‎13.《十二铜表法》中“一至三表为程序法;四至七表为民事法律,包括债务法、父权法、‎ 监护法、获得特权法、占有权法、房屋及土地权利法;八至九表为刑法,包括伤害法和公 共法;第十表为宗教法;后二表为各项补充条例。”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习惯法被彻底性改变 B.标志世界成文法诞生 ‎ C.充分体现自然法精神 D.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 ‎ ‎14.“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但 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 重 新取得威信。”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不包括 A.追求公民法律地位平等 B.利于维护经济秩序 ‎ C.体系宏大而缜密 D.维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 ‎15.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与“欲求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 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 C.“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 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16.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 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由此可见,两宋时 期的儒家学说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是指 A.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 B.由“民本”思想向“君本”宗旨转变 ‎ 高二 历史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 C.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 D.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 ‎17.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 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 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揭露专制制度的弊端 B.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 C.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D.政治统一需要思想统一 ‎ ‎18.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 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其主要意 图是鼓励人们 A.反抗雅典民主政治和法律 B.保持怀疑精神、批判眼光 ‎ C.发现自我,追求人身自由 D.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 ‎ ‎19.柏拉图所著的《理想国》中阐述的政治哲学的突出特征就是整体主义或集体主义。他 把社会整体视为唯一的目的,强调个人是为整体服务的工具。由此可见,柏拉图著《理想 国》‎ A.强调对道德知识的追求 B.反对直接民主制度 ‎ C.体现了“理念论”思想 D.试图挽救城邦危机 ‎ ‎20.在创世时,上帝把人作为本性不定的生物,赐给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对他说 ‎“亚当啊……我们使你既不属天,也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 凭着你的尊荣,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 材料反映出 A.神权时代的德国社会状况 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性解放 ‎ C.启蒙运动时期的反对专制 D.宗教改革时期“与上帝对话“ ‎ ‎21.蔡元培曾评价:“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 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他强调中国画 A.与书法相伴而生 B.与文学相兼而成 ‎ C.追求神韵与意趣 D.画、诗、书相融 ‎ ‎22.唐朝节度使冯宿上奏章说: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的百姓都用刻板印刷日历,在市上售 卖。每年中央司天台还没有颁布新历书时,这些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这说明 A.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 B.买卖日历得到政府支持 ‎ C.新技术影响了行政管理 D.活字印刷技术已经出现 ‎ ‎23.清末思想家严复在谈到牛顿力学时说:“自其例出,而后天学明、人事利者也。”这一 评价直接揭示了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 ‎①引导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②促成了人们对自然认识的飞跃 ‎③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④实现了对近代物理学框架的突破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24.美国是机器标准化生产的创始国。美国历史学家大卫•波特对此表示:“欧洲激进思想 倾向要求剥夺有产者自己的马车和漂亮衣服,相反,美国的激进思想可能主张赋予普通人 大批量生产的复制品,这些复制品和原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大卫•波特用“机器标准化 高二 历史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 ‎ 生产”揭示的政治理念为 A.自由 B.平等 C.民权 D.法治 ‎ ‎25.孙中山晚年曾说:“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到了今天……万不可再用到个人身上 去,要用到国家身上去。个人不可太自由,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如果拿自由平等去 提倡民气,便是离事实太远,和人民没有切肤之痛。他们便没有感觉;没有感觉,一定不 来附和。”其目的是 A.真正实现国共合作 B.反对西方个人自由 ‎ C.挽救国家民族救亡 D.实现普遍平等民权 ‎26.1916 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 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 A.反对民主共和制 B.强调思想启蒙 ‎ 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 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 ‎27.《胡适谈国学》记载:吾每谓今日之文学,其足以世界“第一流”文学比较而无愧色 者,独有白话小说一项。此无他故,以此种小说皆不事摹仿古人,而唯实写今日社会之情 状,故能成真正文学。胡适的上述观点 A.是错误的,对当时文学的认识有失偏颇 ‎ B.是正确的,对文学认识有了客观全面的评价 ‎ C.是正确的,正确认识了白话小说的地位 ‎ D.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西方文学的进步性 ‎ ‎28.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 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 C.维新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9.泰戈尔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和猫王的摇滚乐反映了一个共同主题,这一主题是 A.浪漫与理性主义 B.自由与民族奋斗 C.反传统倾向 D.文化交流与融合 ‎30.某文学流派基于对现实世界的强烈不满,广泛从民间传说、神话、童话中撷取题材,‎ 极大的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为现代主义文学题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下列属于该文学 流派的作品是 A.《悲惨世界》 B.《百年孤独》 C.《播种者》 D.《等待戈多》 ‎ 高二 历史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 ‎ 非 选 择 题 ‎31‎ ‎32‎ 得 分 ‎2015—2016 学年下期中考 ‎ ‎17 届 高二历史答题卷 ‎ 题 号 ‎ ‎选择题 ‎ ‎总 分 ‎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40 分) ‎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 2 小题,共 40 分。 ‎ ‎3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 分) ‎ 材料 明初,漕运方式是水陆兼挽,参以海运。……永乐十三年,运河全线畅通,明王 朝行“支运”之法,以运河漕运取代“海(河)陆”兼运。具体为:各地漕粮先由当地民 户运至指定的粮仓,再由各地卫所军官分段递运至京。此法每年四次,运粮达三百余万石。‎ 宣德六年,明廷…始行“兑运”,实行军民联运。先由农户运粮至粮仓附近各府州县水次 ‎(码头),交兑给官军领运,再由官军全力负责运往京师,粮户只需按道里远近,给官军 以一定数量的耗米和轻资银作为酬劳。至成化七年才被“长运”法取代。……“长运”又 名“改兑”,是直达法。它是让运军直接赴江南各州县水次交兑,然后径直运往京师,免 除农民长途运粮,只是在原有的加耗之外,每石加米一斗,充作渡江费。长运法是明代漕 运方式不断变革的产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谓比较完善的一种漕运方式。 ‎ ‎——整编自吴琦《中国历代漕运改革述论》 ‎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代漕运改革的特点。(9 分) ‎ 座号 高二 历史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漕运改革的历史作用。(9 分)‎ ‎3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2 分) ‎ 唐太宗、康熙帝都是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尤其重视人才的选用,这是他们治国成功的 重要条件。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治国家者,以人才为要……朕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 ‎——《清圣祖圣训》卷 23《任官》 ‎ 材料二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夫人虽禀定性,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 ‎——《贞观政要·崇儒学》 ‎ 材料三 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 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 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 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 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 ‎—— 《资治通鉴·贞观 21 年》 ‎ ‎(1)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太宗与康熙帝在选人、用人方面的相同观点。(6 分) ‎ 高二 历史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 ‎ ‎(2)据材料二、三,归纳唐太宗治国成功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积极影 响。(12 分) ‎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古代帝王的用人观。(4 分) ‎ 高二 历史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