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八校2016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江西八校2016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江西省五市八校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时长:150分钟 总分:150分 ‎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守住传统文化的精气神 ‎ 人们说,老物件儿是有灵气的。因为手艺人把双手的温度、沉淀的时间、行事的规矩,统统给了它们。然而,现在不少“手工艺品”,经过流水线加工、规模化生产、简单性复制,看起来东西还是那个东西,作用还是那个作用,却很难承载起“很家乡”“很传 统”“很中国”的那股子精气神了。‎ ‎  前不久在湖北仙桃举办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剪纸交流研讨会上,剪纸艺人、专家学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一把刻刀十年功”的技艺正被机器扰乱节奏;对生活的琢磨正在被投机取巧的速成法挑战;对好材料的坚守正在被新工艺猛烈冲击;“北方重浑厚、粗犷,南方尚灵秀、精美”的异彩纷呈也正在被渐渐同化。‎ ‎  诚然,文化产品既然走入了市场经济大潮,就必然逃不开市场规律的制约,生产效率、材料革命是大势所趋。但是,工业化和商业化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更不意味着放弃对艺术品质的坚守。‎ ‎  今年91岁的工艺美术师陈由明,曾创作了驰名中外的沔阳雕花剪纸《八仙图》,60多年来,他一直创作不息、佳作频出。谈到创作诀窍,陈老说:“我要搞出一个作品,就是吃饭也在想,睡觉也在思考。现在的好多东西,功夫不到,火候差得远呐。只想着赚钱,没有心心念念、反复推敲,哪里出得来好作品呢?”‎ ‎  的确,一味追求生产速度和经济效益,必然伤害到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文化样式的传承和发展。试想,如若数千年文明沉淀下来的传统审美和文化追求遭到蚕食,历史将会何等唏嘘嗟叹?‎ ‎  话说回来,坚守古法、传承古意并不意味着泥古不化,而是在保留传统底色、坚持文化特色的同时,顺应历史规律、结合新的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将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统一起来。比如,20世纪50年代,陈由明整理创作的剪纸《八仙图》风靡欧洲,出口近5万套。而现在非遗传承人的作品,愈发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又比如,从天津泥人张彩色泥塑、杨柳青年画、河北蔚县剪纸等传统文化中获取创作灵感和 素材,赋予了“中国梦·梦系列”公益广告更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再比如,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创客盛会,都将目光瞄准非遗来挖掘素材和灵感,为“科技+”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创新源泉。‎ 祛除浮躁、回归本原的传承和创新须多措并举。应当加大宣传普及,让生活于其中的人了解、体验、欣赏自己的文化,养成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鼓励基于本土文化的创意,让更多的人知晓它的价值。同时,还应合理融入时代元素,不割裂传统与现代的精神纽带,让传统文化焕发现代光芒,以文化品质赢得市场青睐。  ‎ ‎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05日 17 版) 1.下列关于“老物件的灵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市场经济大潮,老物件儿的精气神来自对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粗制滥造的摒弃,也来自对艺术品的坚守。 B.一代代天津泥人张对生活的琢磨、对好材料的坚守所创作出的异彩纷呈的泥塑作品就是老物件儿的生命力的展示。‎ C.手艺人靠双手的温度、沉淀的时间、行事的规矩才能打造出老物件儿那北方的浑厚、粗犷和南方的灵秀、精美。 D.天津杨柳青年画的“很家乡、很传统”“很中国”的那些画面中蕴含着的那股子精气神就是老物件儿的灵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追求生产速度和经济效益,必然伤害到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文化样式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必须摆正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B.想要数千年文明沉淀下来的传统审美和文化追求不被蚕食,就必须将传承和创新紧密结合,否则将会很可悲。‎ C.坚守古法、传承古意既要保留传统底色、坚持文化特色,又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将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统一起来。 D.经过流水线加工、规模化生产、简单性复制的东西,虽然作用还是和过去一样,却很难承载起老物件那股子精气神,所以,也就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手工艺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梦·梦系列”公益广告的成功范例说明坚守古法、传承古意并不意味着泥古不化,传承与发展是可以并进的。 B.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天津泥人张彩色泥塑就没有“中国梦· 梦系列”公益广告更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可见,传承既不能泥古不化,也不能割裂传统。 ‎ C.文中举驰名中外的沔阳雕花剪纸《八仙图》是为了证明作者的观点,即工业化和商业化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更不意味着放弃艺术品质的坚守。 ‎ D.祛除浮躁、回归本原的传承和创新须多措并举,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现代光芒,以文化品质赢得市场青睐。‎ 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 ‎ 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 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 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范复之曰:“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 ‎ (选自《宋史》,有删改)‎ ‎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B.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C.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D.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5. 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部是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其中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 B.原文“绍定三年”中的“绍定”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一个皇帝一生只能用一个年号。‎ C.“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 D.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死称“崩”,诸侯死“薨”,大夫死“卒”,士死“不禄”,一般人死了就直接说“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进入仕途后,在担任监察御史时,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皇帝很认同。‎ B.杜范担任同签书枢密院事时,只要遇到处理事务有失误,或授任官吏有错误,他都直言不讳,因而得罪了许多人。‎ C.杜范担任宁国府知府期间,遇到大旱,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还劝退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得以安定。‎ D.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先是派人犒劳他们,想让他们不要骚扰,但张世显还是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后来杜范用计抓住并杀了他。‎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5分)‎ ‎(2)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 ‎[注]这首七言律诗,是李德裕在唐宣宗李忱即位后贬岭南时所作。‎ ‎8、试分析首联中“争”和“暗”字的妙处。(5分)‎ ‎9、清人沈德潜认为颔联“一语双关”, 言在此而意在彼,请分析这种说法。(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从空间和时间上表现自己客居他乡,多病孤独的诗句是: , 。‎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3) 《蒹葭》一诗中写深秋的白露凝结成霜时,主人公顺流而下追随恋人的诗句是: , 。‎ 乙 选考题 ‎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莲花落 穆时英 ‎ 飘泊着,秋天像黄叶子似地,一重山又一重山,一道水又一道水——我们是两个人。‎ ‎  和一副檀板,一把胡琴,一同地,从这座城到那座城,在草屋子的柴门前,在嵌在宫墙中间的黑漆大门前,在街上,在麦场里,我们唱着莲花落,向人家化一个铜子,化一杯羹,化一碗冷饭——我们是两个人。‎ ‎  是的,我们是两个人,可是她在昨天死了。‎ ‎  是二十年前,那时我的头发还和我的眼珠子那么黑,大兵把我的家轰了。一家人死的死了,跑的跑了,全不知那去啦,我独自个儿往南跑,跑到傍晚时真跑累了,就跑到前面那只凉亭那儿去。就在那儿我碰到了她。她在里边,坐在地上哭,哭得抽抽咽咽的。我那时候儿还怕羞,离远些坐了下来。她偷偷儿地瞧了瞧我,哭声低了些。我心里想:劝劝她吧!这姑娘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哭。‎ ‎  “别哭了,姑娘!哭什么呢!”我坐在老远的跟她说。‎ 她不知什么时候停了的,不哭啦。我把脑袋回过去瞧了瞧,她也赶忙把脑袋回过去,怕难为情,不让我瞧她的脸,我便从后边儿瞧着她。她在那儿不知道在吃什么,吃得够香甜的。我咽了口儿粘涎子,深夜里听起来,象打了个雷似的。她回过脑袋来瞧,我不知怎么的,又咽了口儿粘涎子,她噗哧的笑出来啦,我好难为情!她拿出个馍馍来,老远的伸着胳膊拿着。我也顾不得难为情,红着脸跑过去就吃,也不敢说话。‎ ‎  “多谢你!”我说。‎ ‎   吃完了,她又给了我两个。‎ ‎  “你怎么会独自个儿在这儿的呢?”‎ ‎  “一家子全死完咧!”她眼皮儿一红,又想哭啦。我赶忙不做声,过了回儿,等她好了,我才说道:“怎么呢?”‎ ‎  “他们打仗,把我们一家子全打完咧。”‎ ‎  “你到哪儿去呢?”‎ ‎  “我能到哪儿去呢?”‎ ‎  “你打算逃哪儿去?”‎ ‎  “我没打算往哪儿逃,带了几个馍馍,一跑就跑到这儿来啦,你呢?”‎ ‎  “我连粮食也没带,没叫大兵给打死,还是大运气,那能打算往哪儿跑?跑到哪儿算哪儿罢咧。”‎ ‎  我们老远的对坐着说话儿。‎ ‎   时候可真不早了,天上的星密得厉害,你挤我,我挤你,想把谁挤下来似的。凉亭外面的草全在露水里湿着,远处几棵倒生的树向月亮伸着枝干。一阵阵风吹过来,我也觉得有点儿冷。亭子外边儿一只夜鸟叫了一声儿,那声气够怪的,象鬼哭,叫人心寒,接着就是一阵风。她把脖子一缩,哆嗦了一下。我瞧了她一眼。‎ ‎  “你还是坐过来些吧?”她说。‎ ‎  “你冷吗?”‎ ‎  “我害怕。”‎ ‎  我挪过去贴着她坐下了,她便靠在我身上道:“我累了!”就闭上了眼。‎ ‎  我瞧着她,把我的疲乏,把我的寂寞全丢了。我想,我不是独自个儿活在世上咧,我是和她一同地在这亭子里——我们是两个人。‎ ‎  第二天起来, 我们就一同往南走。也不知跑哪儿走,路上她不说话,我也不敢说话。走到一家镇上,她说:“我真饿了。”我就跑到一家大饼铺子那儿,跟那个掌柜的求着,那掌柜的就象没听见。我只得走了开来,她站在那儿拐弯角儿上,用埋怨的脸色等着我,我没法儿,走到一家绸缎铺子前面,不知怎么的想起了莲花落,便低了脑袋:哎呀哎子喂!花开梅花落呀,一开一朵梅花!腊梅花!‎ ‎ 我觉得脸在红起来,旁边有许多人在围着看我;我真想钻到地下去。这时候儿我猛的听见还有一个人在跟着我唱,一瞧,却是她,不知那儿弄来的两块破竹片,拿在手里,的的得得地拍着。我气壮了起来,马上挺起了胸子,抬起脑袋来,高声儿的唱着莲花落——我们是两个人在唱着。‎ ‎  就从那天起,漂泊着,秋叶似地,从这座城到那座城。‎ ‎  昨天晚上,我们坐在一条小胡同里。她有点寒热,偎在我的身旁,看了我的头发道:“你的头发也有点儿灰了。”‎ ‎ “可不是吗,四十多了,那能叫头发不白。”‎ ‎ “我们从凉亭里跑出来,到现在有二十多年,快三十年咧。光阴过得真快呀! ‎ ‎  我抬起脑袋来:在屋檐那儿,是一只弯月亮,把黑瓦全照成银色的。‎ ‎ “可是我真倦了!”她把脑袋靠在我肩上,好重。‎ ‎  我也没理会,只管看月亮,可是她就那么地死去咧。‎ ‎  和一副檀板,一把胡琴,一同地,一道水又一道水,一重山又一重山,在草屋子的柴门前面,在黑漆大门前面,在街上,在麦场里,我们一同地唱着莲花落。我们在一块儿笑一块儿哭,一块儿叹息,一块儿抹眼泪:世界上有个我,还有个她— —我们是两个人。‎ 是的,我们是两个人,可是她在昨天晚上死了。‎ ‎  (有删改)‎ ‎(1)对文中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二十多年前,“我”和“她”傍晚时分在凉亭不期而遇,我们的家庭都毁于战争,当时我们二人已做好了逃离故乡、四处漂泊的打算了。‎ B、作品和环境描写不多,但很精当,如“亭子外边儿一只夜鸟叫了一声儿,那声气够怪的”,很自然地促进了“我”和“她”坐在一起的情节的发展。‎ C、“我”在大饼铺子那没要到吃的,没办法,因男人的尊严和饥饿的驱使,“我”迫不得已到了绸缎铺子前唱起了莲花落,希望能要到一点食物。‎ D、临死前“她”说了句“可是我真倦了”,一语中的,“她”因四处漂泊而身体疲倦,又因四处漂泊遥遥无期而心生厌倦甚至绝望。‎ E、“我”“她”、一副檀板、一把胡琴,一起漂泊流浪,不管时局多么动荡,我们只要在一起,心里就是温暖幸福的。‎ ‎(2)作品中的她有什么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作品中多次出现“我们是两个人”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作品为什么以“莲花落”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画坛鲁迅”吴冠中 吴志菲 ‎①“我绝不能侮辱过去的作品,一定要超过过去,给后人新的启发。”对于艺术,吴冠中觉得是要有殉道精神的。‎ ‎②晚年的他疾病缠身,但生命、生活的激情仍然燃烧,探索、创新的精神仍不停止。特别的艺术激情与永不停歇的艺术创新,使这位具有深厚造诣和深邃思想的画坛巨匠本该进入老年的生命呈现出向上跃跳的青春姿态。他曾说:“我虽已到老年,但这只是体躯的老,我性格不变,性格不老,还是想搞新东西。”‎ ‎③在作品进入市场后,他完全有条件改善生活质量,可他依旧保持劳动者朴素的习惯,在用钱方面像对待时间一样节俭。被他称为“下蛋的窝儿”的家在北京方庄芳古园小区的一处老居民楼内,他是20世纪90年代初搬进来的。那套小四居几乎没怎么装修,家具也都是用了好些年,与平常人家无异,访客常常会惊讶于沙发上补洞的透明胶。他的住房连同被友人戏称为“蜗居”的画室从来没有刻意装潢过,一次有工人到他家换水表,一进门就大惊小怪地说:“哟,现在很难见到水泥地的人家了!”‎ ‎④这样一个“落笔成金”的画家,却一直过着近乎寒酸的平淡生活,不尚虚华。曾经有一个房地产老板提出,愿意给吴冠中在大厦的顶层盖一个四合院,顶层有阳光,适合作画。但吴冠中拒绝了,理由很简单:不需要。他对艺术创作是高追求,于物质生活没有追求。吴冠中曾经长期失眠,学生推荐说,足底按摩对睡眠很有好处,只体验了一回,他还是那句话:“不合适我。”在美术圈流传较广的是,吴冠中脚穿孙儿穿剩下的旅游鞋,经常花两元钱在楼下找个“蹲摊儿”的理发师傅剃头。一次,熟人遇见了他,开玩笑说:这么有价值的脑袋怎就这么廉价地“处理”一下?听见有人说话,吴冠中扭过头说,剃头师傅是“行为艺术”,我是纸上谈兵,我们工作的领域不同,价值一样。‎ ‎⑤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使灵魂的疆域更加开阔。苦惯了的吴冠中很满意自己的生活。艺术创造的享受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享受,并不需要过多的物质条件。‎ ‎⑥在中国散文创作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左手绘丹青,自成一派,右手写文章,文风洒脱。吴冠中就是其中的要员,其文字创作与绘画同样得到了读者的喜爱,那种艺术与人文融合深厚恰切的文字值得阅读者反复地咀嚼与体味。其实,吴冠中早年最初的想法是当作家,但画名掩盖了文名。如果有下辈子的话,吴冠中说:“不想当画家了,我觉得绘画这个能量有它的局限。我开始当画家是因为单纯地爱它。开始我中学是喜欢文学的,特别是受鲁迅的影响,所以想当文学家。后来是移情别恋到了美术上面,我很想在美术上面能够做出像鲁迅在文学上的一些作用。这是我一直的愿望,要在美术上搞出鲁迅这样伟大的工作来。但是觉得它不可能,美术很多力量方面没办法跟文学比,当然它有它另外的优点。”‎ ‎⑦吴冠中曾感喟:“生命是个价值过程,在过程中完成价值就可以了,不非得痛苦地活那么长。鲁迅先生只活了56岁,做出的成绩远远超过长寿之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原总 编姚凤林这样由衷地感叹过:“一个人一生能做多少事情?吴先生给我们展现了无限可能。70年的艺术岁月中,吴先生笔下留住了山河旧影、时代脉搏、心灵历史和艺术范式。”‎ ‎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副院长包林这样评价他:“除了具备艺术天分外,对于工作十分敬业和勤奋,像一个战士,他是中国20世纪艺术史上绕不开的一个人物。”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吴老身上表现出来的艺术家的文化敏感性和勇气,以及激励人的精神,都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遗产。”的确,吴冠中给予我们这个时代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独创的风格,更在于他的精神。无论在何种条件下,他总是倡导艺术创新,大胆破除陈规,敢于吐露真言。这是一种事业为公的“吴冠中精神”。‎ ‎⑨旗帜不倒,精神永存!吴冠中带着艺术家特有的尊严掩上了自己的人生画卷,去追寻他的艺术偶像梵高和“精神父亲”鲁迅了。其言其行其艺,是另类,是孤品,留下一幅耐人回味的剪影。 (有删改)‎ ‎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晚年的吴冠中虽然疾病缠身,但他的身上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探索、创新精神仍不停止,创作出了很多的新东西。‎ B.吴冠中将自己居住的北京方庄芳古园小区的小四居幽默地称为“下蛋的窝儿”,意思是这里是他赚钱的主要场所。‎ C.吴冠中虽然是个“落笔成金”的画家,却一直过着近乎寒酸的平淡的生活;但他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很高,而且对这样的生活很满意。‎ D.吴冠中能用左手绘画,创作了不少精品;他还擅长散文创作,其作品艺术与人文融合深度,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E.文中引用了多人对吴冠中的评价,这些评价从多角度接展示出传主的精神,增强了感染力,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 ‎(2).文章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吴冠中习惯于平淡简朴的生活?(6分)‎ ‎(3).请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称吴冠中为“画坛鲁迅”。(6分)‎ ‎(4).吴冠中先生认为“生命是个价值过程,在过程中完成价值就可以了,不非得痛苦地活那么长”。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你若坚持,定能发光。因为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 ,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所有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②小错误不省思就可能铸成大错,小腐败积累起来就会形成大腐败,必须明白 的道理,防微杜渐。‎ ‎③ ‎3月11日,面对强势外援的四川金强队,辽宁队 ,拿下冠军之路第一场比赛。‎ A.群轻折轴 集腋成裘 众擎易举 B. 群轻折轴 众擎易举 集腋成裘 C. 集腋成裘 群轻折轴 众擎易举 D. 集腋成裘 众擎易举 群轻折轴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七大工程”,无一不是不为了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投资,以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B.元宵节前后,学生、务工人员集中返程,全国铁路迎来春节后新一轮客流高峰,仅‎3月5日就发送旅客635.2万人次,同比增长0.6%。‎ C.周星驰的电影《美人鱼》问鼎中国电影最高票房似乎已经没有悬念,但关于这部电影本身的质量,观众褒贬不一。‎ D.所谓慎独之道,不仅是向外的正义追求,也是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即不仅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也要成为一个有道义、敢担当的人。‎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像骆驼一样坚忍不拔,不遗余力,奋力向前,那么你面前就不会有无法跨越的“死亡之海”。你可以蔑视面前的困难和不利的环境, ,  , ,但那沉甸甸的壮丽的旅程,足以使你感叹自己拥有着无悔的人生。‎ A.使自身的力量与勇气积蓄起来,也许是成功,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 B.使自身的力量与勇气积蓄起来,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也许是成功 ‎ C.积蓄自身的力量与勇气,也许是成功,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 D.积蓄自身的力量与勇气,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也许是成功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5分)‎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  ①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过鲁迅。王富仁先生对此作了独到的分析,认为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视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是从鲁迅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及其精神发展的实际意义进行评价的,而鲁迅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② 。这个精神素质便是他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奴隶性格,   ③  。‎ ‎17、下面是《经济日报》对北京某次空气污染原因所作的分析示意图,请说明这幅示意图,并简要分析。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雨 落在土壤里 你是甘露 洒在江面上 你是小水珠 这首小诗给你带来怎样的联想和感悟?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八校语文联考第二次命题答案 ‎1、A(“老物件儿的精气神来自对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粗制滥造的摒弃,也来自对艺术品的坚守”错,老物件儿的精气神与后者没有直接关系,原文是“工业化和商业化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更不意味着放弃对艺术品质的坚守”。)‎ ‎2、A(“追求生产速度和经济效益”以偏概全,原文是“一味追求生产速度和经济效益”。)‎ ‎3、B(原文是“从天津泥人张彩色泥塑、杨柳青年画、河北蔚县剪纸等传统文化中获取创作灵感和素材”,“天津泥人张彩色泥塑”只是其中灵感之一。)‎ ‎4、C ‎5、B(一个皇帝一生可以用多个不同的年号。如文中的“绍定三年”“嘉熙二年”“淳祐二年”都是宋理宗赵昀的年号,宋理宗用过八个年号。)‎ ‎6、B(“因而得罪了许多人”错,无中生有。)‎ ‎7、(1)当时孟珙掌握重兵长期驻扎在长江上游,朝廷一向怀疑他难以控制。(“权”1分,“上流”1分,“素”1分,整句2分。)‎ ‎(2) 于是任命杜范为右丞相,杜范要把这个职位让给游似,皇上没答应,杜范就勉强支撑病体去觐见皇上。(“拜”1分,“逊”1分,“力疾”1分,整句2分。)‎ ‎8. “争”字,用了拟人手法(1分),点出了“路转迷”的原因,好像道路纡曲,使人迷失方向是“岭水”故意“争分”造成的。(2分)“暗”字,突出枕榔、椰树等常绿乔木的茂密,遮天蔽日,(1分)连溪流都为之阴暗(1分)。‎ ‎9. 颔联表面写在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害怕遇到毒雾,碰着蛇草;更担心那能使中毒致死的沙虫,连看见掉落的燕泥也要畏避(2分),有力地渲染了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1分)。实际上诗人运用双关的写法,用这种险恶的自然环境比喻官场的凶险,,用“毒雾” “蛇草”等来喻指奸佞小人,从而表达对他们的憎恶和畏惧之情(“比喻”答“象征”也对,3分)‎ ‎10、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1、⑴(答D给3分,B给2分,A给1分;答C、E不给分A、“她”并没有打算往哪儿逃;C、唱莲花落的原因是“她”埋怨的脸色和饥饿的驱使,“男人的尊严”属于无中生有;E、时局动荡,他们就不可能有太多的温暖和幸福。)‎ ‎(2)①为人热情,善良。她拿出个馍馍来,老远的伸着胳膊拿着,吃完又给了“我”两个。②善解人意,做事大方。跟着“我”唱莲花落,还打着竹板。③坚忍。漂泊二十多年,一直唱着莲花落谋生。‎ ‎(3)①多次出现,反复咏叹,形成强烈的视觉和感情冲击,便于营造氛围和抒发感情。②在结构上,前后呼应,使结构更严谨。③在主题上,表现“我”对“她”的深深爱意和两人相濡以沫、共度时艰的可贵品质,深化了文章主题。④“我”和“她”是两个人,可是现在“她”死了,剩下“我”一个人孤苦无依,与现在的的“我”形成对比,表达了“我”心中深深的悲痛和哀思。(答对三点即可。)‎ ‎(4) ①增加美感和文学气息。②“我”和“她”因为唱莲花落而加深了感情,心与心相通,并从此一起到处漂泊。③“我”和“她”一起唱着莲花落谋生,生活了二十多年,彼此不可分离。④“我”和“她”都 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以唱莲花落谋生,深刻表现了时局的动荡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每点2分,共8分。)‎ ‎12、(1)(C给3分E给2分A给1分,BD不给分。A“创作了很多‘新东西’”错,他是想“搞新东西”,文中并没有具体的介绍。B、“这里是他赚钱的主要场所”错,吴老的意思 是这里是他创作的主要地方。D“吴冠中能用左手绘画”典解文意,原文是“左手绘丹青”“右手做文章”,意思是他既会绘画,又能写作。)‎ ‎(2)①住在老居民楼,家里几乎没怎么装修,还是水泥地;②拒绝房地产老板要为其在大厦的顶层盖四合院的提议;③穿孙儿穿剩下的旅游鞋;④花两元钱找“蹲摊”的理发师理发。(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3)①吴冠中一向把鲁迅当成其“精神父亲”,很想在美术上面能够做出像鲁迅那样的成就;②吴冠中除了艺术天分外,对于工作十分敬业和勤奋,他在对艺术的追求中持有一种创新和殉道精神,就像一个鲁迅式的战士;③吴冠中无论在何种条件下,总是倡导艺术创新,大胆破除陈规,敢于吐露真言,这一点和鲁迅非常相似。(每点2分)‎ (4) 吴冠中先生这句话是对人生价值的独到理解,其中的“完成”应是实现的意思,(1分)就人的一生来说,不能以是否完成某一任务,实现某一目标作为评价依据,只要是一生一直为人生的高尚理想努力奋斗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3分)这句话的后半句强调的是“不非得痛苦地活那么长”,意思是指在痛苦中没有生活质量地无谓地活着,那样延长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4分)(言之成理即可)‎ ‎13、C(群轻折轴:轻的东西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比喻听任小的坏事发展下去,也能造成严重后果。集腋成裘:腋:腋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皮衣。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众擎易举:比喻大家同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成。)‎ ‎14、B(A否定失当,去掉“不”;C成分残缺“票房”后加“宝座”;D语序不当,“不仅是向外的正义追求,也是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两个分句语序调换。)‎ ‎15、C(第一空,承接上文,省略了主语“你”,句式一致,不需要“使”字。第二空和第三空的顺序,由下文的“但”字得出,应先说“成功”,再说“失败”。整句意思是说“也许是成功,也许是失败”,失败了“但那沉甸甸的壮丽的旅程,足以使你感叹自己拥有着无悔的人生”。)‎ ‎16、①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或: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②是因为他具有最根本的精神素质(或:原因在于他的最根本的精神素质)‎ ‎③具有真正独立的思想个性(或自由意志) ‎ ‎17、示例:排放增加、大气自净、气象条件,是造成北京严重空气污染的三大因素。(3分)排放增加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其次,大气本身的自净能力衰减;再者,北京的气象条件很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3分) ‎ ‎18、参考立意:位置与价值 环境的影响力等 ‎ ‎【参考译文】‎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小时候跟随他的堂祖父杜烨、杜知仁游历,他的堂祖跟朱熹学习,到杜范时更著名。嘉定元年,杜范被推举考中进士,调任金坛县尉,又调任婺州司法。绍定三年,杜范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绍定六年,杜范升任大理司直。杜范改任秘书郎,不久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上奏说:“先前权臣所用的台谏官,一定都是自己的亲信,他们互相约定好了以后,再发出命令。台谏官弹劾攻击人和事,都秉承权臣的意思,所以制度荡然无存,风俗彻底败坏。陛下亲自处理政事后,首先任用洪咨夔、王遂,彻底地矫正原有的弊病,赶走奸险邪恶的人。”理宗十分赞同他的意见。‎ 嘉熙二年,杜范被差遣为宁国府知府,第二年他到了宁国府,正赶上了大旱,杜范就见机行事,立即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又劝退休的官员以及富人有积存粮食的进行散发,老百姓因此得以安定。杜范刚到任时,仓库很多都空了,不久,库存的米就富余十万斛,钱也有数万,杜范就把这些都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渡江过来的两淮地区的灾民有不少进行抢掠,他们的首领张世显尤其勇猛强悍,率领三千多人来到城外。杜范派人犒劳他们,让他 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但张世显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杜范用计谋抓住并杀了他,发给其他人钱粮,让他们回去。‎ 淳祐二年,杜范被提升为同签书枢密院事。杜范进入都堂以后,凡是遇到处理事务有得失,授任官吏引起是非,他都坦率直言没有隐瞒。丞相史嵩之表面上对杜范很宽容,内心其实忌恨他。淳祐四年,杜范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因为李鸣复任参加政事,杜范不屑于和他共同执政,就辞官离去。皇上派中使召他回来,并且下令各城门都不能放杜范出城。太学生们也上书挽留杜范并谴责李鸣复,同时也谴责史嵩之。史嵩之命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人讨论杜范和李鸣复的问题,杜范才就任。正好史嵩之遇到丧事,想起用复官,没有成功,于是任命杜范为右丞相,杜范要把这个职位让给游似,皇上没答应,杜范就勉强支撑病体去觐见皇上。皇上亲自写下“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赏赐给他。‎ 当时孟珙掌握重兵长期驻扎在长江上游,朝廷一向怀疑他难以控制,这时孟珙也写信来祝贺。杜范给他回信说:“古人说将相和谐那么士兵就会心悦而依附,从此我们只需相互团结同心报国。如果是用权术加以笼络,这是我杜范不屑于做的。”孟珙非常感动和佩服。不久,元朝的军队大举侵入五河,截断水流,设置营栅,并且派重兵包围合肥,使宋军不能进行救援,作了必定攻取寿春的打算。杜范命令惟扬、鄂渚二地帅臣分别调兵从东西两面来策应,最后终于取胜。杜范按功劳的大小进行奖赏,没有不恰当的,士兵们都能高兴。‎ 不久,杜范去世,他被追赠为少傅,谥号是“清献”。‎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