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市2016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卷(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福建龙岩市2016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卷(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长汀、上杭、武平、漳平一中”四校联考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牛郎织女题材的邮票 图1‎ ‎1.《孟姜女》是中国古代 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孟姜女哭崩 长城的故事反映了秦代( )‎ A、赋税繁多 B、徭役沉重 ‎ C、兵役苛刻 D、土地兼并严重 ‎2.邮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仔细观察右面 邮票(图1),其内容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 A、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自然经济 ‎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 C、手工业生产中大规模的分工合作 ‎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3.古代南京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织造工艺高超,‎ 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 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官营手工业。关于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B、新技术不容易推广 ‎ C、技术工艺不容易失传 D、代表当时的最高工艺水平 ‎4.图2所示装置的功能是( )‎ 图2‎ A.灌溉 B.纺织 C.冶铁 D.制瓷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处,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 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 )‎ ‎①、“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②、设置官吏监管夜市 ‎③、出现纸币“交子” ④、“草市”和集镇开始出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 “会馆的发展变迁”课题的过程中,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 为正确的是 ( ) ‎ A、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 B、会馆的出现是政府重视商业发展的结果 C、会馆的出现与明清的商帮密切相关 ‎ D、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 ‎7.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8.某班级兴趣小组以“近代中国的经济”为内容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 A.“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B.“晚清富国强兵的改革”‎ C.“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9.近代竹枝词反映了历史的变迁。“陆家宅辟轧花场,土法泽机迭改良。人力终输蒸汽力,天然淘汰慨乡庄”。该竹枝词记载的史实最早应出现于( )‎ A.19世纪二三十年代 B.19世纪六七十年代 C.19世纪八九十年代 D.20世纪初期 ‎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包括( ) ‎ ‎①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 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 ‎③ 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格限制 ‎ ‎④ 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11.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其中F2 >F1的情况出现于( )‎ A.甲午战争后的初期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C.南京国民政府的前十年 D.解放战争期间 ‎12.“忽如一夜春风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用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个阶段最恰当?( )‎ A.“一战”时期、1928~1936年 B.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 C.“一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D.1928~1936年、三大改造时期 ‎13.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B.折射出全体国人均要求改革的社会思潮 C.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D.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14.1948年,在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粒米一百元,寸布十五万,呜呼蒋介石,哪得不完蛋!”对这则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 A.顺口溜中的现象对民族工业影响非常有限 B.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导致蒋介石倒台的重要原因 C.当时的国民政府实行了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D.表明当时民众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强烈不满 ‎15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蘑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句话主要强调( ) ‎ ‎ A.发展农业手工业的重要性 B.发展轻工业的必要性 ‎ B.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 D.发展重工业的迫切性 ‎16 中共八大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实质上就是( ) ‎ A.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D.工业国和农业国之间的矛盾 ‎17.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 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 ‎——‎ 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此文中“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 农业奇迹”是指( ) ‎ A.社会主义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18.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受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十年间取得的是( ) ‎ A.建成了鞍山、攀枝花两大钢铁基地 B.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C.福建省第一次通了火车 D.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19.有位老人说“当年买东西不像现在,那时什么都是用票,买米用粮票,买煤用煤票……就连买件棉袄,还要用到棉花票。”造成这种现象的制度因素有( ) ‎ ‎ A.市场经济体制 B.计划经济体制 C.人民公社体制 D.物资供应较紧张 ‎20.“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这是英国专栏作家马丁雅克不久前做出的断言。那一年“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 历史。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决策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D.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建立起市场经济 ‎21.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这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 炮”。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 ) ‎ A.汕头 B.深圳 C.厦门 D.珠江三角洲 ‎22.以邓小平 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新”在 ( ) ‎ ‎ A.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实现了工作重心的伟大转移 D.实现了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的转变 ‎23.1920年,有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 )‎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在旅馆看电视 C、在西餐馆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 ‎24.清《漱华随笔》中记载我国某民族婚俗如下:男家宗族亲友及新婿,共往女家问名。由年长 者致辞,谓:“某家男某虽不肖,今已及冠,应聘妇以为继续计。闻尊室女,颇贤淑著令名,愿 聘主中馈,以光敝族。”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文明影响下的中国婚俗已发生质变 B.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已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C.中国婚俗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 D.政治运动对婚姻习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5.这幅老照片最能体现的是( )‎ ‎1907年的上海外白渡桥 A.道路交通设施的改善反映了近代上海的城市化 ‎ B.柏油路、桥梁和电车反映公共道路系统的建立 ‎ C.习俗反映了国人不接受现代化的道路交通设施 D.公共交通工具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新选择 ‎26.“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 )‎ A.铁路运输 B.航海事业 C.航空事业 D.电报电信业 ‎27.下列关于中国传播媒介的“第一”,完全正确的是( ) ‎ ‎① 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之一 ‎ ‎②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报纸是1873年在汉口创办的《昭文新报》 ‎ ‎③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广播电台是1926年创办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 ‎④ 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是中央电视台 ‎ ‎⑤ 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在1993年正式开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28.‎2015 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大阅兵。世界各地的人们第一时间获知这一盛况的主 要途径是( )‎ ‎① 电影 ② 电视 ③ 广播 ④ 互联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29.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抱怨说:“过去一个月的生活费就五个银币,现在十个银 币还不够。“这反映西班牙出现了( )‎ A.商业危机 B.价格革命 C.商业革命 D.经济危机 ‎30.在历史上被称为“三角贸易”的殖民贸易中,西方殖民者从海外运回欧洲的主要是( )‎ A.廉价货物 B.黑人奴隶 C.金银财富 D.机器设备 第Ⅱ卷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水利工程的发展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享其利。”这就是被称为“世界水利科技文化鼻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材料二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材料三 ……但后来由于西方侵略势力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廷又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下令封闭其他口岸,只准在广州一地通商……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不需要从外国输入大量商品……而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强盗在中国沿海各地的种种侵略活动,也不能不引起清廷的严密注意和防范。‎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 ‎(1) 依据材料一,概括都江堰的功能。(2分);指出造成材料二所揭示的社会现象的政策因素。(2分)‎ ‎(2).材料三表明清朝实行什么政策? (2分)依据材料三指出清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原因?(2分) ‎ ‎ (3).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政策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这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2分)  ‎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二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材料三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把这一发展称之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1)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2分)‎ ‎(2) 1912年后到1922年间,荣氏兄弟能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多家企业,受惠于当时哪些有利的客观条件?(4分)‎ ‎(3) 造成材料三中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的根源是什么?你认为在那个时代中国发展民族工业、实现工业化的根本出路是什么?(4分)‎ ‎3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年),我党曾犯了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给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挫折与损失,带给人们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皮棉亩产5 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 材料二 1958年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 显示“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图 ‎ 1966 ‎ ‎1971‎ ‎1973‎ ‎1975‎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指的是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给我国经济造成哪些危害?(5分)‎ ‎(2)为纠正材料一、二在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采取了什么方针?(2分)‎ ‎(3)材料三变化趋势图 中1966年和1971年经济指标大幅下降的原因是什么?1971-1975年间两次经济回升的原因是什么?(3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派张骞建立与西域的联系后)中亚、西亚各国经常派人到长安访问、贸易。汉朝为了发展同这些国家的往来于贸易,修筑道路,设置驿馆。汉朝丝绸的出口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亚、西亚运到罗马帝国,成了罗马元老院议员和其他贵族的夫人的珍贵服饰;罗马的铁制品、玻璃、金银由西向东,流入了汉朝。它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二. 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黄金、白银等可以充当货币的贵重金属进行商品交易,但西欧本土的金银产量不能满足需求。《马可·波罗行纪》使欧洲人相信东方遍地黄金,对东方充满幻想,点燃了欧洲人到东方寻金的热情。西欧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增强国力、获得财富,都纷纷支持远洋探险活动。从1487年迪亚士首先开始探索到东方的线路,到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沿着哥伦布的航路,最终完成了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海洋这个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 请回答: ‎ ‎(1).结合材料一分析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目的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与丝绸之路开通在影响上的相同点和交往方式、结果的不同之处。(5分) ‎ ‎“长汀、上杭、武平、漳平一中”四校联考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C C B C D A B C D C B A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C B B B A B C A D D C B C ‎31、(1) 功能:防(排)洪、航行、灌溉(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 政策因素:重农抑商。(2分)‎ ‎(2) 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或海禁)(2分)。‎ 原因:中国当时不需要大量外国商品(或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1分);防范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1分)。 ‎ ‎(3)正确处理好农、工、商业的关系;重视商业的作用;实行对外开放(2分)(言之有理即可)‎ ‎32、(1) 原因:通商口岸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自然经济最早开始瓦解。(2分)(如答“交通便利”等其他符合题意的,酌情给分)‎ ‎(2) 有利客观条件:辛亥革命和民国政府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4分)‎ ‎(3) 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分)出路: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真正实现民族独立。(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酌情给分)‎ ‎33、(1) “大跃进”运动。(2分)‎ 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3分,其他符合题意的,酌情给分)‎ ‎(2) 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2分,如答“八字方针”给1分)‎ ‎(3) 文革政治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造成生产下降。(1分)‎ 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工作,对经济进行调整和整顿。(2分)‎ ‎34、(1) 条件:①中华文明水平高,具有强大吸引力。②汉朝政府重视东西方文明的交往。③西方对中国的丝绸有巨大需求。(每点1分,3分)‎ ‎(2) 根源: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目的;为了维护统治、增强国力、获得财富(每点1分,2分)‎ ‎(3) 相同点:都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1 分)‎ 不同点:‎ 交往方式:丝绸之路以友好往来为主;新航路开辟则以暴力侵略掠夺占多。‎ 结果:丝绸之路使双方受益;新航路开辟对西欧来说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有利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对亚非拉来说意味着贫 穷和灾难。(每点1分,4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