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八中2015—2016学年度(下)半期考试高一年级
化学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命题:邬孝芳 罗敏 审核:范兴波 打印:邬孝芳 校对:罗敏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将大力实施“清水蓝天”工程。下列不利于“清水蓝天”工程实施的是
A.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及水能等的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加强城市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处理,遏制水体富营养化
C.大力实施矿物燃料“脱硫、脱硝技术”,减少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污染
D.加大稀土资源的开采和出口,保证经济快速发展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硫化氢分子的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
C.HClO的结构式:H-O-Cl D.NH4Cl的电子式:
3.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Fe2+、ClO-、Na+ B.Na+、H+、SO42ˉ、CO32-
C.Fe3+、Cl-、Br-、SCN- D.Al3+、NO3-、H+、NH4+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B.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与溶液
C.化合物氯化钾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为紫色
D.检验氨气是否集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
5.下列有关物质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硅可用作光导纤维
B.氯气具有氧化性,干燥的氯气可以漂白有色物质
C.氧化铝熔点高、硬度大,常用于耐高温材料
D.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以漂白所有有色物质
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加热
B.除去CO2中少量SO2:通过饱和NaHCO3溶液
C.除去氯气中少量氯化氢: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D.除去氧化铁中少量氧化铝: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后,过滤
7.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丰富多彩的颜色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Na2O2固体投入滴加了少许酚酞的蒸馏水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向胆矾晶体(CuSO4·5H2O)滴加浓硫酸,晶体由蓝色变为黑色
C.用玻璃棒蘸取浓硝酸滴加到pH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变成白色
D.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颜色褪去,加热后又变成红色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7g OH-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 NA
B.标准状况下,将2.24L Cl2溶于水,可得到HClO分子的数目是0.1NA
C.NA个Fe(OH)3胶体粒子的质量为107g
D.44克14C16O2含氧原子数为2NA
9.下列两种物质发生反应 ①Na和O2 ②NaAlO2溶液与盐酸 ③水玻璃与CO2 ④Fe与Cl2 ⑤FeI2溶液和Cl2,因反应物用量或反应条件的不同而生成不同产物的是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⑤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少量金属钠放入冷水中:Na+2H2O ═ Na++2OH-+H2↑
B.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3Fe+8H++2NO3- ═ 3Fe3++2NO↑+4H2O
C.SO2通入新制氯水中: SO2+Cl2+2H2O ═ SO42-+2Cl-+4H+
D.向K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恰好使Al3+完全沉淀:
Ba2++3OH-+Al3++SO42-═BaSO4↓+ Al (OH)3↓
11.短周期元素X、Y、Z、W、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只有一种金属元素。其中X与W处于同一主族,Z元素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中最大(稀有气体除外),W、Z之间与W、Q之间原子序数之差相等,五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X>W
B.Y与Q的氢化物相遇生成白烟
C.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W>X>Y
D.Q可分别与X、Y、Z、W形成化学键类型相同的化合物
12.在200mL氯化镁和氯化铝的混合液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3mol/L。要使Mg2+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至少需要加入4mol/L NaOH溶液的体积为
A.40 mL B.72 mL C.80 mL D.128mL
13.将含有等体积NH3、CO2、NO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浓H2SO4、Na2O2和NaHCO3溶液的装置,充分作用后,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A. CO2和NO B.CO2 C.NO D.NO2
14.在通常条件下,NO2和SO2可以很容易发生反应生成NO和SO3。碳和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碳和浓硝酸共热产生的气体Y,现将气体X、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B.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C.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D.反应一段时间后洗气瓶中溶液的酸性减弱
15.向27.2 g 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 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 molL-1的NaOH溶液1.0 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 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 mol·L-1
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L
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 mol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2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① 1H、2H、3H ②O2和O3 ③12CO2和14CO2 ④金刚石和石墨
同位素的是 ;同种物质的是 ;同素异形体的是 (填序号)。
(2)写出NaH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淡黄色的固体甲可作供氧剂,写出固体甲的电子式 ,固体甲与水的离子方程式 ,0.5 mol的固体甲与C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 。
(4)实验室制备氯气的方法: (写化学方程式),氯气与湿润的Na2CO3反应可制备Cl2O,其化学方程式为 。
17.(10分)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I2,它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
(1)SO2气体与Fe3+反应的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参加反应的SO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2)下列实验方案适用于在实验室制取所需SO2的是________。
A.Na2SO3溶液与HNO3 B.Na2SO3固体与浓硫酸
C.固体硫在纯氧中燃烧 D.铜与热浓H2SO4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从A中所得溶液提取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蒸发、冷却结晶、过滤、自然干燥,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填序号)。
A.蒸发皿 B.石棉网 C.漏斗
D.烧杯 E.玻璃棒 F.坩埚
(5)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A中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他们取A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①: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方案②:往第二份试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方案③:往第三份试液中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不合理的是____ 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
18.(12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④⑤⑥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 ____(填离子符号)。
(2)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__(填化学式)。
(3)④和⑤的单质常温可以反应生成化合物A,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A的形成过程 。
(4)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 __ ______。
(5)由①④两种元素形成常见液态化合物,该化合物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写出该离子方程式 。
(6)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X、Y、Z、M、N可发生以下反应:
X溶液与Y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足量单质⑥与等物质的量的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19.(12分)某学生设计氨催化氧化实验,并将制得NO进一步氧化为NO2用水吸收NO2,并检验HNO3的生成。
可供选择的固体药品有:NH4Cl、Ca(OH)2、KClO3、MnO2、CaO
可供选择的液体药品有:浓氨水、过氧化氢、浓盐酸、水
可供选择的仪器有:如下图
另有铁架台、铁夹、铁圈、乳胶管若干,可供选择。设计实验时,A和B两个制气装置允许使用两次,其余装置只能使用一次。
(1)氨氧化制NO的化学方程式为 _,该反应应在装置 中进
行。
(2)为快速制O2和NH3,制取O2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NH3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
(3)利用快速制NH3和O2的装置组装,各仪器按气流方向连接的正确顺序为(按装置先后顺序排列)
(4)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H中溶液变红,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9分)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6。X、Y、Z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变化:
一个B分子中含有的Z原子个数比C分子中少1个,B、C两种分子中的电子数均等于10。请回答下列问题:
(1)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2)X、Y、Z三种元素可组成一种强酸W, 金属铜与W的浓溶液反应,写出该化学方程式 ,W体现了 的性质(填序号)。
a.氧化性 b.还原性 c.酸性
(3)将A与Y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强酸W,写出该化学方程式
。
(4)探究实验发现,强酸W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元素化合价越低。在一定条件下,少量的镁与足量极稀的W充分反应,生成还原产物的化合价最低,若生成的还原产物为0.1mol,则参加反应的W为 mol。
重庆八中2015—2016学年度(下)半期考试高一年级
化学试题答案
选择题
1~5:DCDAC 6~10:CBABC 11~15:DCAAB
16.(12分) (1) ①(1分)③(1分)②④(1分) (2)H+ +OH-=H2O(1分)
(3)(1分)
2Na2O2+2H2O=4Na++4OH-+O2↑(2分) 0.5NA(1分)
(4)MnO2+4HCl(浓)=MnCl2+Cl2↑+H2O(2分)
2Cl2+Na2CO3=2NaCl+Cl2O+CO2或
2Cl2+2Na2CO3+H2O=2NaCl+Cl2O+2NaHCO3 (2分)
17.(10分)(1)SO42-、Fe2+、H+(1分) 1:2(1分) (2)BD(2分)
(3)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环境 (2分) (4)BF(2分)
(5)①(1分) SO2过量时也会使酸性KMnO4褪色(1分)
18.(12分) (1)O2->Na+>Al3+ (1分) (2)HNO3>H2CO3>H2SiO3(1分)
(3) (2分)
(4)或(2分)
(5)5H2O2+2MnO4-+6H+=2Mn2+5O2↑+8H2O(2分)
(6)Al3++3NH3.H2O=Al(OH)3 +3NH4+(2分) 2:3(2分)
19.(12分) (1)(2分) F(1分)
(2)2H2O2 2H2O+O2↑(1分)
NH3·H2O(浓)+CaO=NH3↑+Ca(OH)2(2分)
(3) (2分)
(4)吸收多余NH3及生成 H2O(2分)
(5)4NO2+O2+2H2O=4HNO3或 3NO2+H2O =2HNO3+NO (2分)
20.(9分) (1)第二周期第ⅥA族(2分)
(2) Cu+4HNO3(浓)= Cu(NO3)2+ 2NO2↑+2H2O (2分) ac(1分)
(3)4 NO+3O2+2H2O=4HNO3 (2分) (4)1(2分)
重庆八中2015-2016学年度(下)半期考试高一年级
历 史 试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历史学者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度 D.军机处制度
3.“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4.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进行对外交涉——五口通商大臣,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驻广州。1859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1866年,改称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这种转变实质上反映了
A.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 B.中国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C.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启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5.“它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与第一第二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其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文中“它”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6.“6日晚上,举行了专门纪念俄国十月革命的会议。到处都有工人、学生。国民党组织开会庆祝。……第二天……举行了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会场上到处是国民党旗和写着无产阶级口号的标语牌,还有很多绘有镰刀和斧头的红旗。”这一场景会发生在
A.1919年的北京 B.1926年的广州 C.1931年的瑞金 D.1937年的延安
7. “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A.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B.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
C.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
8.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党的最高纲领 B.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D.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9.议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文件一起呈献……议会还修改了国王加冕誓词,新誓词删去了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一段话,改为“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
统治。议会此举的目的是
A.实行君主立宪制 B.确保议会行使国家主权
C.赋予国王立法权 D.完全摒弃旧有法规法律
10.李剑鸣《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其具体表现不包括
A.国会成为间接民主的代议制机构 B.赋予了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的权力
C.构建了“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 D.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联邦制
11.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
咨询答案
1990(%)
1997(%)
2004(%)
2006(%)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
开辟了新时期
23
23
30
30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6
26
27
30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8
19
16
16
是一场灾祸
12
16
14
10
难以回答
21
16
13
13
A.已经淡忘十月革命 B.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C.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D.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12.在世界近现代史的长河中,崛起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强国,如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相似。这一共同原因是
A.和平崛起 B.制度创新 C.武力掠夺 D.民主强国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24分)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革命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6分)
(2)归纳材料二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12分)你认
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4分)
14.(28分)中日关系在近代历史中一直处于侵略与被侵略的状态中,循着历史的轨迹揭开这段历史,从中汲取深刻的教训是我们今天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自身有着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都没有的一些特点:(1)它自古以来是一种弱势文明,因而它善于模仿和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但却又毫无感恩报答之心;(2)日本文化中没有“绝对正义感”,更多的是功利主义,一切都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3)日本文化中还有一种非理性的鄙外主义心态,……日本的鄙外主义其矛头往往首指中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那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 月 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日本侵华的重要事件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12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的特点。(10分)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
重庆八中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下)半期考试
历 史 参 考 答 案
【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 BBADD 6——10 BCBAD 11——12 CB
二、综合题
13.(1)角度:政治意义(或民主政治)。(2分)
功绩: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两点4分必答)促进民族的觉醒;推动民资的发展。(两点任选一点2分)
(2)不同看法:第一段材料反映出民国初期共和观念风行,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城市里的知识分子中;第二段材料反映出辛亥革命并未带来什么变化,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偏远县城的普通民众中。(8分)
理解: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其影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中是不一样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 (4分)
注意:历史的分析和评价;客观全面的研究与分析。(或全方位分析材料,不能以偏概全。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但必须体现历史的与客观的两个角度)(4分)
14.(1)事件: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2分)
影响: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侵略势力深入腹地;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免收内地税,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赔款加重人
民负担;各界掀起救亡图存的斗争(如:维新变法)。(任答5点,10分)
(2)特点: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同胞团结抗战;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性质上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中共起了中流砥柱作用;持久性;(任答5点,共10分)
说明: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取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首次完全胜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奠定民主革命胜利的基础,推动民族解放。(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