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下)高二级期中考试
文 科 地 理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每题3分,满分共45分)
1.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省区依次是:
A.湘、辽、宁 B.台、鲁、苏 C.青、粤、晋 D.桂、甘、豫
图1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3题。
2.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
A.①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
B.②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荒漠
C.③雨热同期,主要为半湿润和湿润地区
D.④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到②地势由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
B.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
C.③到④人口密度逐渐递增
D.④到⑤的植被变化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
4.我国生活在牧区的少数民族是
A.蒙古族、朝鲜族、布依族 B.维吾尔族、壮族、苗族
C.藏族、维吾尔族、满族 D.藏族、哈萨克族、蒙古族
下图为2000年我国人口密度随经度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a、b、c、d中有一幅图代表我国人口密度随经度变化的平均值,其余三幅图是25.5ºN(西起云南腾冲)、31.5ºN(西起西藏札达县)和41ºN(西起内蒙古磴口县)人口密度随经度变化图。能代表我国人口密度随经度变化的平均值的图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6.影响我国人口密度随经度变化趋势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植被 C.气候 D.城市
下图是乌鲁木齐(43°47′N)、拉萨(29°40′N)、重庆(29°31′N)和海口(20°02′N)四城市的气温、日照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7~9题。
7.甲图中能反映气温受地势影响较大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乙图中代表重庆、拉萨日照年变化的曲线是
A.Ⅱ、Ⅰ B.Ⅱ、Ⅲ C.Ⅳ、Ⅰ D.Ⅳ、Ⅲ
9.四城市中气温曲线与日照曲线组合正确的是
A.①-Ⅲ B.②-Ⅱ C.③-Ⅳ D.④-Ⅲ
10. 下列关于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我国,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叫季风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能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
C.受地势的影响,我国的外流河全部由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D.内流河多分布在非季风区,河流水量没有季节变化
植被覆盖度指某一地域(包括叶茎枝)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宁夏贺兰山东麓的大部分地区为洪积平原,平均降水量约200mm。读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四条折线所对应的季节是
A.①~春季 B.②~秋季 C.③~冬季 D.④~夏季
12.与其他季节相比,①季节植被覆盖度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较多,植被生长好 B.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
C.位于阳坡,光照充足 D.土层深厚,树叶宽大茂密
13.根据21世纪以来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可推测该地区
A.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B.地下水水位逐渐上升
C.流水侵蚀作用加强 D.荒漠化程度有所加重
下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
读图回答14~15题。
14.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15.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5分)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秘鲁南部地区(如下图),现在世界广泛种植。它生长周期约为3-4个月,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等,收获后要在避光、阴冷、干燥条件下贮存,避免发芽变质。马铃薯既可作为粮食或蔬菜食用、食品加工,又可用于以淀粉为代表的造纸、纺织、化工等非食品类加工。秘鲁年产马铃薯约300万吨,年人均消费量约为100千克。
(1)据马铃薯原产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推测其生长习性。(7分)
(2)简述马铃薯在世界得以广泛种植的主要原因。(6分)
(3)秘鲁是世界马铃薯主产国之一,但出口量很少,分析其原因。(6分)
(4)秘鲁政府计划利用马铃薯发展造纸、纺织、化工等加工工业,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6分)
17.(30分)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随之加快。
材料一:下图是江苏省沿海地区农业生产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下表是2005年和2013年江苏省沿海地区耕地投入能值比较表(单位:太阳能值/1019sej)。
材料三:下表是2005年和2013年江苏省沿海地区耕地产出能值比较表(单位:太阳能值/1019sej)。
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 淮河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请举例说明(至少3点)。(6分)
(2) 从耕地投入能值(材料二)来看,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自然区位因素是 ① ;2013年,影响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区位因素是 ② 。(4分)
(3) 现代农业又称为“石油”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于 ① 、 ② 能值逐渐降低,而 ③ 能值在农业生产投入中占绝对比重。在农业生产投入中,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主要是由 ④ 能源转化而来。(8分)
(4) 江苏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其优越的气候条件。(4分)
(5) 与2005年相比,2013年投入产出能效相对较___(低或高),请分析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对江苏沿海地区耕地资源所带来的不利影响。(8分)
广东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下)高二级期中考试
文 科 地 理 答案及说明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B
D
A
A
C
C
D
B
B
A
D
B
A
5.根据题干中不同纬线的西端起点所在地点的经度、人口差异等推断;25.5ºN的西起云南腾冲,经度接近98°E附近,所以应该对应曲线b;31.5ºN西起西藏札达县,经度接近80°E附近,人口稀少,所以应该对应曲线c;41ºN西起内蒙古磴口县,该县位于河套平原地区,人口众多,经度接近110°E附近,所以应该对应曲线d;所以我国人口密度随经度变化的平均值的图是a图,故选项A正确。
6.影响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地形地势;图中西部地区,气候干旱,人口主要分布在水源相对较丰富的绿洲地区,东部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利于生产生活,故选项B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5分
(1)(7分)秘鲁南部属于高山地区(1分),海拔高,气温低,说明马铃薯喜冷凉(2分);高山气候,降水少,说明其耐旱(或喜光照)(2分);高山地区土壤发育程度低,说明其耐土壤瘠薄(2分)。(注:只写习性没有分析的答案,每点只能给1分)
(2)(6分)马铃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强(2分);生长周期短(1分),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1分);营养丰富(1分),用途广泛(1分)。
(3)(6分)马铃薯是秘鲁人的主食,国内消费量大(2分);马铃薯在世界种植广泛,国际市场需求量小(2分);马铃薯不易贮存,不便于长距离运输(2分)。
(4)(6分)赞同。理由:秘鲁盛产马铃薯,原料丰富;或产量多(2分);能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2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2分)。
不赞同。理由:马铃薯是当地人的主食;发展加工工业会大量消耗马铃薯;加重粮食供应紧(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发展造纸、纺织、化工等加工工业,会破坏环境,产生工业污染。(每要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得6分)。
17.(30分)
(1)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一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每点2分,答对3点可得6 分)
(2)①土壤 ②生产技术(机械)(每空 2 分,共 4 分)
(3)①可更新自然资源 ②可更新有机能 ③不可更新工业辅助 ④石油(每空2分,共 8 分)(4)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2 分)7、8 月伏旱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割(2 分)(每点2分,共4分;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总分)
(5)低(2分)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污染土壤(2 分);破坏土壤结构,土壤肥力不断下降(2 分);大量使用机械化,破坏耕地土质,加剧水土流失(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