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蓟县2016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理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天津蓟县2016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理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天津市蓟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8页,共100分。附加题9至10页,共30分。‎ 第Ⅰ卷 注意事项:‎ 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到菜市场购买商品 B.旁听价格听证会 C.参加校园艺术节活动 D.全国人大代表在会议上发言和表决 ‎2.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会文化,还有转瞬间已经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这说明文化现象 A.无处不在 B.无时不有 C.具有多样性 D.具有复杂性 ‎3.文化是人类( )的产物 A.教学活动 B.科学实验 C.社会实践 D.精神活动 ‎4.我们所学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成果 C.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 D.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5.“人的完美要在文化中实现”。席勒的这一名言告诉我们 A.参加文化学习就能实现人的完美 B.文化对人的成长具有决定作用 C.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的熏陶 D.文化消费在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6.在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句话表明 A.科技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B.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 C.先进文化决定综合国力 D.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7.阅读下面漫画,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③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④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在封建社会,受封建论理的影响,君臣之间、主仆之间、长幼之间、男女之间,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不能平等交往。这说明 A.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B.文化影响社会生活 C.文化影响人的社会地位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9.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①文化环境 ②文化活动 ③文化观念 ④文化产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受教育程度和学历 B.科学文化水平 C.参与文化活动的能力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1.成语“耳濡目染”表达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深远持久的特点 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D.差异性的特点 ‎12.蓟县独乐寺被列入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名录,我国通过申遗对独乐寺进行有效保护,这是对( )的继承。‎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14.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能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的是 A.民族语言文字 B.民族习惯 C.民族遗产 D.民族节日 ‎15.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不同文化交流应坚持 A.平等交流,全盘吸收 B.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C.求同存异,相互借鉴 D.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6.儒家文化传统和儒学仁、义、智、信的道德标准已经跨越了国界,被西方世界称颂并吸收利用。儒学走向世界说明 A.儒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儒学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C.各民族文化是完全一致的 D.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8.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 A.认同本民族的文化,排斥外来文化 B.否认本民族的文化,推崇外来文化 C.既要否定民族的文化,又要肯定外来文化 D.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文化 ‎19.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中“美人之美”是指 A.要培育和发展好其他民族的文化 B.要赞美其它民族的文化 C.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D.要创新其他民族文化 ‎20.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人民到关东谋生被称为“闯关东”。他们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教育 D.口与传播 ‎21.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主要手段的原因是 A.大众传媒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C.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接、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22.丝绸之路的开辟,大批遣唐使来华,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西洋......中华文明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这说明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 ②文化因互鉴而丰富 ‎③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④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传统文化在时代相传中总保留着基本特征。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是凝固不变的 C.传统文化是凝固的艺术 D.传统文化是不会消失的 ‎24.现在的清明节,献花、植树、朗诵、折纸船、网上祭奠等新型文明祭奠形式开始取代放鞭炮、烧纸钱等旧习俗,成为很多地方人们寄托哀思的方式。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文化的发展必须抛弃传统 B.传统习俗阻碍社会进步 C.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 D.传统文化已被现代文明所取代 ‎25.文化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选项中决定文化发展方向的因素是 A.思想运动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文化传承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矛盾运动 ‎26.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这说明 A.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文化源自于人民群众的文艺活动 C.文化创新的实质就在于传统文化的保护 D.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7.白族舞蹈家杨丽萍历时两年深入采风,创作了舞蹈《云南映象》,风靡全国。这说明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创作者的认真态度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C.深入实践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D.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8.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创造优秀的文化产品 ‎29.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 A.社会实践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0.“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的共同之处在于 A.一味地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B.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C.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D.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第Ⅱ卷 注意事项:‎ 本卷共5题,共40分。‎ 二、简答题。‎ ‎31.(8分)‎ 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一生。‎ 运用“文化塑造人生”相关知识,说明传承良好家风的意义。‎ ‎32.(8分)‎ 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请简述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原因。‎ ‎33.(8分)‎ 相声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遇到了一些困难。有识之士指出,不断创新是相声艺术的生命。‎ 请简述文化创新的途径。‎ ‎35.(8分)‎ ‎ 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附加题(本大题共3题,共30分)‎ ‎1.(9分)‎ ‎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 请简述在当前文化创新中,如何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2.(9分)‎ 近年来,“文化遗产热”方兴未艾,我们的文化保护意识在增强,同时,“文化遗产热”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针对下列问题,谈谈对文化遗产保护有何启示。 ‎ 我国“文化遗产热”的背后出现的问题 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各写一点即可)‎ ‎①某些地方政府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淡薄,借创新之名破坏文化遗产的本来面目,损害了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使人们无法看到其原有的风貌。‎ 启示①‎ ‎②“原生态”被一些地方滥用。一些反映原生态的歌舞表演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出现了内容、方式的雷同。‎ 启示②‎ ‎③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目前,剪纸、皮影等文化遗产正面临危机。‎ 启示③‎ ‎④一些大型项目施工(如水利、工业)和城镇化建设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出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建设的矛盾。‎ 启示④‎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开展的模范评选与宣传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人性的高尚与光辉,他们每个人的事迹,都是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缩影,带领我们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和道德风尚。‎ 中央宣传部‎2015年1月14日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李超的先进事迹。李超敬业奉献的主人翁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李超1989年从鞍钢技校毕业,来到鞍钢冷轧厂检修车间做钳工。参加工作25年来,他始终坚定“技术报国”的理想信念,把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勤学不辍,苦练本领,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主导完成多项国内外首创、国际领先的技术改革新项目,先后解决生产难题230多项,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专有技术4项,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还荣获2013年度国家积极进步二等奖。‎ 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各类模范评选和宣传活动的原因和意义。‎ 天津市蓟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答案 第Ⅰ卷 注意事项:‎ 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一、选择题。‎ ‎1-5 CACDC 6-10 BCDAD 11-15 ABCDC 16-20 DADCB 21-25 DAACD 26-30 DAAAC 第Ⅱ卷 注意事项:‎ 本卷共5题,共40分。‎ 二、简答题。‎ ‎31.(8分)‎ 传承良好的家风,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2分)丰富精神世界,(2分)增强精神力量,(2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32.(8分)‎ ‎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2分)‎ ‎②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因此文化是世界的。(3分)‎ ‎③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因此文化是民族的。(3分)‎ ‎33.(8分)‎ ‎①立足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34.(8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4分)‎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教育、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4分)‎ ‎35.(8分)‎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 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4分)‎ ‎②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不应该“全盘照搬”和“断章取义”。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4分)‎ 附加题(本大题共3题,共30分)‎ ‎1.(9分)‎ ‎①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意义。(3分)‎ ‎②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3分)‎ ‎③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3分)‎ ‎3.(12分)‎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开展模范评选和宣传活动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推动社会发展。(3分)‎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开展模范评选和宣传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分)‎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开展模范评选和宣传活动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3分)‎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开展模范评选和宣传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